学生品德发展1 (4)
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办法模版(四篇)
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办法模版思想品德是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办法模板,供参考。
一、考核目的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引导,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二、考核内容1.品德表现1.1 诚实守信:是否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履行承诺。
1.2 自律自强:是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是否具有良好的自觉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1.3 社会责任感:是否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1.4 团队合作: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共同完成任务。
2.思想表达2.1 学业思考:是否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2 理性思考:是否能够理性分析问题,避免盲从和一刀切的思维方式。
2.3 科学信仰: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积极向上的信心和态度。
2.4 情感表达:是否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考核方法1.日常观察: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之间进行日常观察,记录学生的品行表现和思想状态。
2.个人陈述:学生有机会面对班主任或教师进行个人陈述,自我评价思想品德。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特定话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4.写作表达:学生通过作文、日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5.德育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思想品德。
四、考核评价1.等级评价: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将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
2.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品德表现、思想表达等方面的情况,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3.个别谈话:针对思想品德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指导。
五、考核结果的应用1.激励奖励:对于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鼓励其继续进步。
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反馈
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反馈尊敬的家长:学生品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给您提供关于学生品德发展情况的准确反馈,我们经过综合考虑,汇总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
一、学生品德概况我们学校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育、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
二、学生品德评价1. 诚实守信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诚实守信的品质。
大部分学生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待学校和他人的承诺负责,并能够维护诚信的校园环境。
2. 礼貌待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礼貌与友善。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且面对冲突时能够用理性和善意的方式进行交流。
3. 团队合作学生在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中展现出积极的参与意识。
他们乐于与他人协作,肯听取他人的建议,愿意为团队的成功而努力,并能够在团队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4. 勇于担当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展现出坚韧和勇敢的品质。
他们能够面对失败和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不怕困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中成长和进步。
5. 爱心关怀学生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和爱心。
他们乐于帮助他人,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关键时刻给予同学们帮助和支持,并展现出良好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品德教育的措施1. 课堂教育学校组织开展品德教育课程,通过讲述经典故事、开展讨论和互动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内化道德理念,增强品德修养。
2. 课外活动学校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品德的重要性,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3. 个别指导学校注重对个别学生的品德指导,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品德。
四、进一步提升品德发展尽管学生们在品德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意识到仍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提升的方面,如:1. 激励机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通过表彰先进、设立奖励以及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们对品德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在教学目标上,要贯彻从认知到行为,从行为到性格的思想体系1.由“认知”迈向“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一种行为品德的发生,总以一定的品德认识为基础,受品德情感的推动,受品德意志的维持和调节。
教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健康、愉快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示范,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其由“知”迈向“行”。
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
如:伟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生长在大城市,一生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而他最初的梦就是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那是学校组织学生去武汉郊区参观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正是那里美丽的景象引起了孩提时的袁隆平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2.由“行为”养成“性格”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你是听来的,你很快会忘掉;你是看到的,你就难以忘掉;你是做了的,你就不会忘记。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自己成名成家之后,为什么会建一个助学基金呢?她说自己小时候因为一个勘探队的叔叔借给她几块钱,才使她免于辍学,否则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村姑、村妇。
可见,一次道德行为不仅能给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还能激励人去从事更伟大的事业。
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行为,要注重行为品德的培养。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时,那些原来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的同学肯定不舒服,但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逐步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之。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1.了解道德的含义;了解道德与品德、德性概念之间的区别。
“道”表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则,含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又被赋予社会理想或道德理想等意义。
“德”同“得”,是个体在实践中成就的一种内在品格,即所谓善心善行。
人们认识了“道”,转化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为行为,施与人,便称之为“德”。
日常生活中,“道德”既可以指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可以指人的思想品质或德行修养,也指对人们行为的善恶评价。
道德:内在品质+外在行为规范和原则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品德:个体道德品质,是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的要求,内容全面完整,品德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德性:内在品质2.识记潘菽先生的“四要素说”中的品德结构。
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认知:是指如何获得是非观念、如何进行道德判断与推理,从而作出道德决策。
道德情感:指对正确或错误行为的感受(如内疚、同情、自豪等),以及激发道德思想或行动的情感因素,如移情。
道德意志: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下,自觉地调解内心矛盾、克服内外困难,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面对欺骗、攻击等违反道德规则的诱惑,或者他人需要帮助时实际采取的行为方式。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是什么关系?道德认知对其他各要素起着理性调节作用。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推力,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和维持力量,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得以发展的实践基础。
品德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人整体的品德面貌。
品德各要素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决定了品德发展的质量与倾向。
3.理解德育内涵、以及我们应持的态度;了解德育概念泛化的弊端。
西方: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区别中国:狭义:指道德教育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德育概念界定——内涵的角度1、转化说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头脑的。
教育测量与评价(11)(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2)“四项意识说”:是从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顺序上来考查人的思想品德,
是由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四个意识因素构成的,它们作为意识形态都
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互相影响但不互相决定。道德意识先于政
治意识出现和形成,并积极地影响政治意识的形成。
(3)“基本维度说”:是从人的社会适应说来研究思想品德结构,并从动态发展
(4)有效性原则:是指测评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品德状况及其水平。贯彻这一 原则,首先要建立一套全面系统反映测评对象的目标体系;其次,采用不同方法来获 取各种信息;再次,要用联系的观点来使用. 测评资料。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1)政治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和行为的价 值判断。
的观念去考察,强调多维、基本维。
(4)“三环结构说”:品德心理要素环,品德个性倾向环和品德能力环三方面有
机结合,并以世界观为核心,在品德结构中各种心理品质都按各自与世界观的联系程
度依次排在世界观周围,受世界观的统驭,同时各心理品质也给世界观的形成与巩固
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三维结构说”:是从系统论来理解思想品德结构,认为一切思想品德的形
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但这种方法由于较多地从经验和印象出发,加上测评信息的有
限性,又没有明确严格的评判标准,测评结果的主观性、随意性明显,比较空泛,难
以反映不同学生思想品德差异程度,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2)操行加减评分法:是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和《中小学生守则》等要求,制定出一些评语式测评项目和相应的评分标准,指明达
教育测量与评价11第十一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存在的问题2-(1)
浅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存在的问题1、劳动和日常生活方面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极少劳动或根本不劳动,一切由父母包办,俨然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生活不会自理。
这就导致他们的劳动观念淡薄,养成了缺乏劳动的习惯。
在学校也是主动性差,能躲就躲,或者拈轻怕重,还有认为自己劳动就是吃亏了。
若小学生从小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和责任心,只想索取不愿付出,缺乏必要的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他们的发展将是令人担忧的。
家庭条件的优越导致部分小学生有讲吃讲穿的不良习惯,平时花钱和其他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这种习惯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2、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我们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听课、作业、预复习、时间、知识的吸取和运用等方面的情况的分析中了解到现在得小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只有少数人能够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的学习,能以学习为兴趣并创造性学习。
多数学生停留在单纯接受性、记忆性水平上,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
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讲究学习方法,没有形成兴趣爱好。
学习缺乏内在动力是他们今后充分发展的隐患;还有极少数学生由疲于应付师长督管得被动状态发展到学习落后和放弃,最终成为厌学生、流失生。
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少数学习严重被动和厌学的学生,对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并不知道,知识盲目的悲观,对自己的发展丧失信心。
这样他们就更加萎靡不振或者只知道玩却没有追求。
3、人际交往和社交方面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还没有学会与人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如果有不如意的事情就常常有挫折感、失败感。
他们选择朋友的能力还需老师的引导和教育。
还有极少数学生因心理和个性等原因在同学交往中,会遭遇冷板凳的处境。
长期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也需要教师家长给予特别的关怀帮助。
大部分小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还没有真正形成乐趣,只是盲目的跟风或好玩,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极少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也让人忧虑,如家里有人参加传销、赌博的、出入网吧、接触不良的影视文艺作品和社会不正之风,学生续航器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受到污染。
学生品德发展计划
设立品德评比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品德表彰,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优秀品德
6
建立学生品德档案,记录学生的品德表现和成长情况,定期进行品德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7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
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健康人格,预防和解决品德方面的问题
9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品德修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0
定期评估品德发展计划的效果,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确保其有效实施学生品德发展计划源自序号学生的品德发展1
开展包括道德、公民责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品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安排每周或每月举行晨会,围绕品德主题展开讲解、演讲或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3
组织各类爱心助人活动,如义卖、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德
4
树立学生中的榜样和模范,组织榜样分享交流活动,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学习他们的品德和行为
学生德育成长变化情况
学生德育成长变化情况
学生德育成长变化情况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学生德育成长变化情况:
1.道德认知的提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校教育的深入,他们对于道德原则、伦理规范和价值观的理解会逐渐深化。
他们开始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够辨别是非、善恶。
2.道德情感的丰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体验。
他们开始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愿意为他人做出贡献。
同时,他们也会对不道德行为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如羞耻、内疚等。
3.道德意志的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自我约束,能够自觉地抵制不良诱惑,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
同时,他们也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4.道德行为的改变:随着学生德育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提升,他们的道德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同时,他们也会更加自律,遵守社会规范,成为一个有道德责任感的人。
总之,学生德育成长变化情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引导和培养,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_概述及解释说明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德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一种教育形式。
学生品德发展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品德发展涉及到学生对自我认知与情感、社交交往与合作以及道德判断与价值观养成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首先,介绍德育的重要性和目标;其次,概述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包括自我认知与情感发展规律、社交交往与合作规律以及道德判断与价值观养成规律;随后,解释说明这些规律对于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对这些规律进行解释说明,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方针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此外,本文也旨在唤起社会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推动整个社会对于培养下一代良好品德的共同努力。
2. 德育的重要性和目标2.1 德育的定义与背景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校园内的教育活动,也涉及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优秀品行和正确价值观。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道德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道德危机、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泛滥等问题的出现,德育更加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2 学生品德发展的意义学生品德发展对于他们未来成才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品德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正直诚信、友善宽容、勇于担当、富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此外,学生品德发展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有助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对于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积极向上的人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
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生活对他们的品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的关系学校生活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生活作为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对其品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学校生活提供了小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学校中,小学生学会了合作、分享和互助,这些社交技能对他们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了友善、尊重和包容的品质其次,学校生活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学校中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小学生需要遵守这些规则,按时完成作业和参加课堂活动这种有序的环境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精神,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学校生活还培养了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校中会有各种团队活动和比赛,小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会了团队合作和竞争他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品德发展对小学生学校生活的影响品德发展对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在学校中需要与同伴和老师相处,他们的品德表现直接影响着与他人的关系和学校生活的质量首先,品德发展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品德的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接纳,他们能够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享受到与同伴相处的快乐同时,他们也能够得到老师的信任和赞赏,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品德发展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学校生活充满了各种规则和要求,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品德发展良好的小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与同伴和谐相处,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此外,品德发展还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成果品德发展良好的小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认真对待学习任务,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生活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提供了与他人交往、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机会同时,品德发展也对小学生学校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学校生活以及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的关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引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首先,学校教育提供了系统的品德教育课程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品德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程,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道德规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等知识,了解到社会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次,学校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品德学校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这些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品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此外,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校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开展课题研究和参加各类比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合作共享,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家庭环境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的教育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等都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家庭环境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道德观念和家庭的价值观念都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主、尊重和鼓励的教育方式能使小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和善良的品质而专制、严厉和溺爱的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依赖、自卑和消极的品质此外,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也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影响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的家庭成员关系能使小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合作共享而矛盾重重、缺乏关爱的家庭关系则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孤独、冷漠和自私的品质社会环境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大舞台,社会风气、社交圈子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影响首先,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都会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不良的社会风气则可能导致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扭曲其次,社交圈子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结交朋友的阶段,他们的朋友圈子会对他们的品德产生影响良好朋友圈子中的积极影响能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不良朋友圈子中的负面影响则可能导致小学生走上歧途此外,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能让小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这些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品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品德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引导同时,小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教育策略与方法在品德发展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1.启发式教育: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2.情境模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小学生置身其中,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各种道德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能力3.榜样示范:通过树立优秀榜样,让小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4.赏识教育:注重对小学生的积极评价和鼓励,让他们在正面的反馈中树立自信,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5.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6.课外活动与实践: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小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7.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好与他人、与自我和与环境的关系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挑战与应对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社会风气的复杂性、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网络环境的影响等都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社会实践的缺乏等问题也影响了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为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加大社会实践活动投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等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学校生活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提供了与他人交往、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机会同时,品德发展也对小学生学校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学校生活以及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小学生学校生活与品德发展的关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引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通过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应对品德发展的挑战,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的小学生品德发展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的小学生品德发展
1. 培养尊重和谦虚:教导小学生尊重他人,对待每个人都表现出谦虚和友善。
鼓励他们欣赏别人的观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正直和诚实:鼓励小学生坦率、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导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学会区分对与错。
3. 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分享。
促进他们在团队活动中学习合作、互助和沟通的重要性。
4. 培养责任和奉献精神:教导小学生承担责任,尽到自己的义务,并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5. 培养自律和坚持:教导小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
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地努力。
6. 培养感恩和善良:教导小学生珍惜他们所拥有的,并鼓励他们为他人做好事。
向他们灌输善良的价值观,如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
品德发展是一个持久而不断的过程,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榜样身先士卒,并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是6~7岁至11~12岁,称之为儿童期,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
其发展性更多地体现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从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稚嫩性是指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在人生全过程中处于萌芽状态。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由于受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思想表现单纯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具体性。
人们常说,儿童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语言,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这反映出儿童思想的纯洁无瑕和可塑性强的特点。
这为儿童思想和道德行为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儿童的本能的行为与冲动被成人强化或改造,与此同时,儿童一方面体验着与成人和谐一致的愉快,另一方面体验着不一致的冲击和不快,儿童正是在这种愉快和不愉快的交织运作中,开始了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应该社会的思想,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不仅为个体成长所必须,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
正因为个体社会化重要,每个个体自降生之日起就被预示了发展的方向和范围。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因而人不能,也无法抗拒社会的力量。
对于个体来讲,并不是被动地受社会规范的影响,主体本身的状态常常会反作用于社会规范的吸纳程度。
由此看来,对于思想比较单纯幼稚的个体--小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会很容易,老师的思想观念,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成学生个体道德需要就不难成为事实。
调查表明“小学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发地区儿童少年品德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小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长反而逐渐下降”。
说明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运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道德事实、道德价值思想,通过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与儿童道德发展特点相匹配的。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教育(1)
1、了解小学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对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大有助益?解小学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对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大有助益:①道德认知方面:个体从外部约束的他律阶段逐步走向内在约束和调节的自律阶段;②道德情感方面:儿童的道德情感逐步深刻化、复杂化;③道德意志方面:逐渐表现出自觉性和自制性;④道德行为方面:亲社会行为呈上升趋势,而主动的攻击行为和报复行为则呈下降趋势。
儿童道德品质的各个成分之间也趋向一致: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产生影响;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也逐步协调,从低年级的言行一致逐渐发展到高年级的言行一致。
2、李敏的研究方向为是什么?李敏的研究方向为是:道德教育、儿童研究、游戏研究。
3、道德教育推荐文本有哪些?推荐文本阅读:1.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伯黍心理学文选,李丹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李幼穗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美]谢弗著,陈会昌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 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张文新、王益文、鞠玉翠、林崇德,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12-174、品德的结构包括哪4部分?品德的结构包括这4部分; 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5、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发展?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发展?A、刻板不变B、从刻板灵活多变向C、无规则意识D、灵活多变【正确答案】: B6、小学儿童的集体观念发展倾向是什么?小学儿童的集体观念发展倾向是什么?A 、无集体观念B、满足个人欲望时才考虑集体需要C、集体观念有长足发展D、仅具有个人观念【正确答案】: C7、移情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移情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动【正确答案】: B8、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吗?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的。
9、品德的心理成分有哪些?各自的内容是什么?品德的心理成分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包括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说明。
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品德、学业、身心、审美素养和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平衡和提升。
这种全面发展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全面发展可以培养健康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
通过品德培养和道德教育,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品德,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学科知识的广泛积累,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业成绩。
同时,身心的健康和心理的平衡也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此外,学生全面发展还涉及审美素养的培养。
通过艺术欣赏、文学阅读和音乐舞蹈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最后,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注重劳动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参与,学生可以增长社会经验、锻炼劳动技能,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勤劳、奉献和合作的精神。
综上所述,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了品德、学业、身心、审美素养和劳动与社会实践等重要方面。
这种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以确保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这一部分对整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说明本文将重点关注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 学生品德发展部分:探讨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性,介绍品德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强调道德价值观的塑造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3. 学业发展部分:讨论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探究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介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提升。
4. 身心发展部分:强调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提倡健康饮食和运动锻炼的方法和意义,介绍心理健康的维护。
初等教育学生品德发展计划
初等教育学生品德发展计划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初等教育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而学生的品德发展则是培养良好公民素质的基础。
为了促进学生品德的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初等教育学生品德发展计划。
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是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将通过教育活动、班会、晨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行为的习惯。
同时,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觉完成作业,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为他们的品德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品德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们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等职务,培养他们对班级、学校的责任心。
通过这些实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其品德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友爱精神是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合作游戏等,培养学生相互关爱、团结协作的意识。
同时,注重校内外互助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喜悦。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促进他们的品德成长。
促进学生的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品德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我们将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珍视诚信,讲求信用。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培养正直的品格。
通过这些教育措施,促进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养成。
倡导学生的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品德发展的重要素质。
我们将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承担责任。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这些举措,激发学生的勇于担当的精神,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
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品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模拟法庭等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尊重法律、履行公民义务。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益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太原市中小学生品德素养成长发展指导细目(小学版)
附件2项目年级指导细目1上1. 剪干净指甲,好好洗个澡,理好头发,穿上整洁得体的衣服,然后照照镜子。
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精神?快请爸爸妈妈为神气十足的你拍个照,并秀一秀吧!1下2.你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了吗?说说怎样就能整理得又快又好。
请爸爸妈妈帮你拍一段整理书包的视频,和同学们分享吧!2上3.和同学赛一赛,每天谁的课桌最整洁,谁的桌凳摆得最端正、最整齐。
请说出你的评价理由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努力向他们学习和看齐吧!2下4.梳头发、系鞋带等好多自我服务的项目,做起来都是有小诀窍的,请你把你的一个小诀窍记录下来,与更多的小伙伴分享!3上5.讲究个人卫生要做好哪些事情呢?请你列出一张表,标出哪些事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哪些事是家人帮助完成的。
在自己独立完成的事项旁边画一个 并拍照。
3下6.你的小手会洗自己的哪些衣物了?向爸爸妈妈请教怎样把衣物洗得更干净,学着做一做,然后拍几张衣物清洗前后的对比照,晒一晒自己的劳动成果吧!同时,别忘了把你洗干净衣服的小诀窍写几句话和大家分享哦!4上7.你会整理自己的小房间吗?你的小房间里有哪些家具和物品,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多长时间整理一次?再请爸爸妈妈帮你拍一段自己整理小房间的视频,将心得和视频一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4下8.每天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都比较紧张,提前准备好要穿的衣服和要带的物品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你一般在什么时间做准备?怎样准备就更加有条理呢?5上9.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做几道新菜吧!把做菜的每个步骤拍成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制成一份菜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5下10.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了,请你给自己也列一个购物清单吧,再预计一下需要带多少钱。
如果能分开类别写,购物的时候会更清晰方便哦!6上11.与同学开展一次“什么是美”的关于着装、仪表和行为的讨论,说说身边的谁让你觉得美?为什么?请将讨论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再写一封信给自己《明天的我更美!》6下12.请每月为自己填写一张自我服务情况表,并给自己做个评价吧!内容包括: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整理书包、学会清洗自己的小衣物、学做几道新菜肴、自己定期整理房间物品、提前准备衣物及学习用品。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品德发展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品德发展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品德发展的重要性。
品德是一个人在道德和行为上的表现,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良好的品德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品德发展方面怎么写50字左右
学生品德发展方面怎么写50字左右
学生品德发展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道德认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
有清晰的认识。
2.道德情感:学生对待道德问题是否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公正、同情、
尊重等。
3.道德行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践行道德规范,展现良好的行为习
惯。
综合以上方面,可全面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
以下是一篇关于学生品德发展的范文,供您参考:
在品德发展方面,该生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入的理解,对待善恶、是非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该生具备强烈的道德情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对待道德问题持有积极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该生能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合来看,该生的品德发展状况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地理(101)班
姓名:许佳禄
学号:10280132
科尔伯格(Kohlberg)道德观点对中国人的教育启示
虽然上课时间不长,但是皮亚杰,弗洛伊德,科尔伯格等心理学大师已经给了我不少启示。
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最深的科尔伯格。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October 25, 1927 –January 19, 1987)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科尔伯格于1969年提出了他的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
下面是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各个阶段的界定及其特点。
水平1: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以为任何一件事只要被惩罚了,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
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力量本身就是价值。
如,他们说海因茨偷药合理,因为不偷药,妻子会病死,他要受到谴责。
也有的说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被抓住会坐牢、受罚的。
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
个体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开始知道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是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的。
交换就是“你帮我抓痒,我也帮你抓痒”,而不是根据忠义、感恩或公平来进行的。
如,赞成偷药的行为者认为妻子过去替海因茨做饭洗衣,现在病了,该去偷。
也有的认为,药店老板发明药就是为了赚钱,所以老板是对的。
水平2: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
这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
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做。
对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入手来进行判断。
如认为海因茨偷药的动机虽然不坏,但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不该这么做。
这一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是以个人的行为是否被允许为衡量标准。
阶段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的义务。
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这一阶段的学生判断善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如对海因茨偷药为救治妻子,这合乎情理。
但偷窃行为又为法律所禁止,因此偷药又是不应该的。
这阶段学生要求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要求别人也去遵守。
水平3: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
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判断好坏时,认为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德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动机是好的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
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
如他对海因茨的行为表示同情,并愿出庭为其辩护,请求减刑。
有的发问:法律允许老板不顾人的死活赚钱,对吗?他们认为自己对社会负有某种道义职责,对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也同样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以人生
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一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并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行为完全自律。
如,他们对海因茨的行为表示赞许,以为这是对允许药店老板牟取暴利的一种反抗。
人的生命比财产更宝贵,为了救人危难,甘愿蒙受屈辱和惩罚的行为是高尚的。
这种认识突破了既存的规章制度,不是从具体的道德准则,而是从道德的本质上去进行思考与判断。
科尔伯格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儿童按道德水平分为三个小组,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道德说理,第一组接受高一层次的道德说理,第二组接受高两个层次的道德说理,第三组接受第一个层次的说理。
结果发现,只有接受高一个层次的第一组学生表现了明显的道德发展,第二组学生不理解所说内容,第三组学生表现拒绝教育。
为此科尔伯特得出结论:“儿童只能同化在发展意义上适合于他们自身水平的道德说理。
”科尔伯特这一实验对我们当今学校的德育工作很有启示。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某些地方缺乏科学态度和方法。
例如,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本应进行最低层次的教育,可我们实行的教育却是最高层次的,向他们提出共产主义理想,试想一个识字还不到100字的孩子对共产主义能了解多少。
这种过高的教育往往没什么实际效果。
教育过低同样不行,如对高中生,喋喋不休要求他们“拾到东西要还”,“不打架,不骂人”,又有多少学生会洗耳恭听,乐于接受教育?必须承认,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
确实存在着一头过高,一头过低的现象。
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科尔伯格关于儿童是道德哲学家的观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对权威的道德灌输。
但同时我们要意识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顺应六、七十年代美国要求民主和自由的潮流,针对传统品格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观点。
作为有着与西方美国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传统的中国的德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该理论观点是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人主义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在德育领域的反映。
我们可以引用和借鉴但不可以照抄照搬。
为了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是由德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地位,任务作用所决定的。
道德教育是否取得成效最终取决于学生接受并内化的程度,但是学生接受和内化的效果如何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
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设计、组织、引导和评估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并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参与课堂外的德育实践;学生则能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和观点影响着教师。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是双向互动的。
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科尔伯格同时很重视德育。
近年来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政策,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德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其实,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智育提供给个体将来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德育则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作为学校的正规教育应该是重智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
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条件和动力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条件和动力理论中明确指出,儿童的智力认知发展是制约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学校重视智力教育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
智力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将来踏入社会所必需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同时各门学校功课开展的过程也会呈现给学生引起其道德认知冲突的道德情境。
从而提供给学生道德发展所必要的角色承担机会。
但是我们需要防止甚至是纠正现实中出现过度地重视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的局面。
“德育为先”不仅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
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首先要树立正确全面的人才观,重分数更要关心其品德素质,重学历也要考察其道德水平。
其次树立以智育保证德育,以德育促进智育的教育理念。
智育和德育要协调发展共促共进,这样才能适应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从更高的层面上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
道德教育对于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激发和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教育要重视智育,更要加强德育,应形成一种德育为先,智育为主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