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会发光的物体》

合集下载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课题名称:会发光的物体班级:大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发光物体。

2. 让学生学习发光物体有哪些特点和分类。

3. 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发光物体在夜晚或黑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发光物体。

2. 让学生学习发光物体有哪些特点和分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发光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如手电筒、小夜灯、夜光贴纸等。

2. 黑板或白板。

3.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 学生活动区域。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昨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知道什么是发光物体。

2. 呈现一些发光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发光物体在夜晚或黑暗中有什么作用。

步骤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张包含不同发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两列,一列写“人造发光物体”,一列写“自然发光物体”,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物体分类。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物体在夜晚或黑暗中的作用,并记录在黑板或白板上。

步骤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再次呈现一张包含不同发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如“这些物体在夜晚或黑暗中有什么作用?”、“你们家里有什么发光物体?”等。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发光物体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分类,并记录在黑板或白板上。

3.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如果你晚上要去厕所,却找不到开关,你会用什么方法找到厕所?”。

步骤四:结束(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发光物体,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学习经验。

教学扩展:1.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并讨论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发光物体。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夜光贴纸或手工灯泡,并观察它们在黑暗中的发光效果。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光》,详细内容围绕“会发光的物体”展开。

主要涉及光的基本概念、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及其原理、简单光学实验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光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

难点:让幼儿理解发光物体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光物体(如手电筒、荧光棒、小灯泡等)、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如硬纸板、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让幼儿初步感受光的魅力。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5. 创意手工(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制作小灯泡、小镜子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光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发光物体光学实验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发光物体,画一幅发光物体的画。

收集有关光的诗句,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画纸上的发光物体要尽量真实、生动。

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索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光的奥秘。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科普讲座,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1500字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发光体以及发光的原理。

2.了解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

3.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发光物体。

教学重点:1.发光体的定义和原理。

2.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

教学难点:1.发光体的原理。

2.如何通过实验理解和验证发光特性。

教学准备:1.会发光的物体的图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杯子、电池、铜线、铝纸、发光二极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会发光的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发光体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讨论,提问:“你见过哪些发光物体?”“你知道为什么它们会发光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简要地说明发光体是指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发光体能够发光,并讲解发光的原理:发光体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来到我们眼前,形成发光现象。

3.教师讲解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如金属发光、半导体发光等。

三、实验展示(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将铜线连接在电池的两极上,然后将末端的铜线与金属杯子接触,观察杯子是否发光。

并让学生自己实验。

2.教师再展示另一个实验,将发光二极管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

3.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眼见证发光的现象,加深对发光体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教师与学生讨论刚才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发光体的特点,如金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光,而发光二极管则会在通电时发光。

2.教师帮助学生回答先前提出的问题:“你见过哪些发光物体?”“你知道为什么它们会发光吗?”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物体能够发光?为什么太阳能发光?2.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发光物体,如火焰、太阳、发光海洋生物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发光体的定义和原理,以及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材《会发光的物体》,涉及第三章《光与影的游戏》第二节“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以及了解这些物体发光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3. 让幼儿了解发光物体发光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发光物体,了解其发光原理。

难点:理解发光物体发光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光物体(如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灯泡为例,讲解灯泡发光的原理。

(2)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其他发光物体的发光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光物体,并让幼儿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4. 分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发光物体的用途和特点。

6.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寻找发光物体”的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并收集发光物体。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生活中的发光物体(2)发光原理(3)发光物体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发光物体,并简要介绍其发光原理。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发光物体是荧光棒。

荧光棒里的液体可以吸收能量,然后在黑暗中发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发光物体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夜晚的霓虹灯、车灯等发光现象,进一步了解发光物体的应用。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发光物体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发光的原理,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使幼儿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胶带、各种会发光的物体(如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

然后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手电筒,让他们在教室内寻找会发光的物体。

2. 讲解与讨论(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接着,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发光的灯泡,让幼儿思考:为什么灯泡会发光?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会发热发光的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他们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

完成后,邀请幼儿分享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5. 小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镜子、透明胶带和各种会发光的物体。

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尝试反射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常见的会发光物体: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并解释它为什么会发光。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灯泡,因为它里面有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发热发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光和人造光2.了解会发光的物体有哪些3.认识黑暗中的光和色彩效应二、教学准备1.一个会发光的物品,如闹表、手电筒等2.许多闪光灯和手电筒3.黑纸和白纸4.一些色块或贴纸三、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1.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发光吗?2.让孩子们看电灯,问他们电灯为什么亮?3.教师通过上述提问导入感性认识环节,引导学生们思考、猜测和发问。

b. 经验探究环节1.让孩子们用手指夹住闹钟,放在阳光下头转动,问他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引入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概念。

2.为孩子们展示一个手电筒并让他们看到它的光亮,问孩子们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

教师可以概括出:物体发光,需要有光源。

3.教师分配学生组进行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发光物(如黄色、蓝色和红色贴纸)放在黑白背景的纸张上观察,向学生解释出黑暗中会得到不同颜色的效应,并引导学生们讨论原因。

c. 知识拓展环节1.介绍物体发光的原因,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进行理解。

2.引入“荧光”和“磷光”的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d. 提高拓展环节1.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如:光的反射和折射。

2.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自然光和人造光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体发光需要有光源。

不同颜色的效应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以此帮助孩子们认识到黑暗中的光和色彩效应。

在提高拓展环节中,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发掘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物体的发光需要有光源•动手实验,认识黑暗中的光和色彩效应•拓展知识,光的反射和折射。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会发光的物体。

2. 探究会发光的物体的特点和原因。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会发光的物体。

二、教学准备:1. 实物和图片:手电筒、电灯泡、蓝宝石、夜光贴纸等。

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幼儿理解手电筒是一种会发光的物体。

Step 2:小组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实物和图片(电灯泡、蓝宝石、夜光贴纸等),让幼儿观察和探究这些物体,回答以下问题:1. 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的特点?2. 你们认为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Step 3:交流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并将观察和猜测的结果写在黑板或白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会发光的物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会发光。

Step 4:教师讲解(10分钟)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讨论结果,教师简单地讲解会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含有发光的物质,当光照射到这些物质上时,它们会发出光。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其他会发光的物体,如火焰、闪电等。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新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否会发光,并向幼儿提问:这些物体会发光的原因是什么?Step 6: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并回顾这堂课的内容,帮助幼儿巩固对会发光的物体的认识。

四、教学延伸:1. 给幼儿带来一些会发光的玩具,如发光手环、发光眼镜等,让他们自由探索和观察。

2. 带幼儿参观附近的灯具店,让他们观察各种不同的灯泡和照明设备。

3. 组织幼儿观察身边的会发光的物体,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五、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延伸活动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2.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发光玩具、闪光灯、小夜灯等;2.实验准备:有光源的暗室。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学生回答后,教师将闪光灯和小夜灯等发光物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和他们之前提到的物体进行对比。

2.引入(1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会发光的物体,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发光的吗?学生猜测后,教师解释说,这些物体发光是因为它们能够吸收光并再次发出光。

教师将一块发光玩具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教师将发光玩具放入一个有光源的暗室中,并关闭门。

学生观察玩具的变化。

3.实验(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以下实验:a)实验1:光的传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然后拿起一个手电筒,将光照在点上,让学生观察点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光的传播能够照亮周围的物体。

b)实验2:光的折射教师准备一块透明的玻璃板,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在玻璃板上涂上水,再用手电筒照在玻璃板上。

学生观察发现,光经过水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

4.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然后让学生总结会发光的物体是怎么发光的,并简单解释光的传播和折射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会发光的物体,如灯泡、天上的星星等,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解释。

6.小结(5分钟)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了会发光的物体是怎么发光的,并初步了解了光的传播和折射。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会发光的物体,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不过,在实验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一)2024

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一)2024

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一)引言概述:在大班科学课上,探索会发光的物体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物体如何发光以及发光的原理。

本文将通过五个大点来详细介绍会发光的物体,包括不同类型的发光物体、发光的原理、发光物体的应用等。

正文内容:1. 发光物体的种类a. 自然发光物体(如太阳、火焰等)b. 人工发光物体(如发光灯、闪光灯等)c. 生物发光物体(如萤火虫、海洋生物等)d. 化学发光物体(如荧光剂、荧光笔等)e. 电磁辐射发光物体(如氙灯、激光器等)2. 发光的原理a. 发光与电能的关系b. 发光与热能的关系c. 发光与化学反应的关系d. 发光与生物体的关系e. 发光与辐射能量的关系3. 发光物体的应用a. 照明:发光灯、荧光灯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b. 通信:激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作用c. 医疗:激光治疗仪器的应用d. 舞台艺术:舞台灯光设备在演出中的运用e. 安全标识:荧光涂料在紧急逃生标识上的应用4. 探索会发光的实验a. 制作简易发光灯:使用废旧的电池和铝箔纸制作自制发光灯b. 萤火虫实验:观察萤火虫的发光现象,了解其发光原理c. 荧光反应实验:利用荧光剂和紫外灯展示荧光反应的过程d. 电能转化实验:使用小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观察发光效果e. 激光实验:使用激光器和光筛观察激光的特性和效果5. 保护眼睛的注意事项a. 避免长时间直视强光源b. 使用护目镜或眼镜保护眼睛c. 注意使用合适的光源照明d. 遵循光学器械使用要求e. 定期进行眼睛健康检查总结: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发光物体的不同种类、发光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的探索,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光现象,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健康。

会发光的物体是科学世界中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希望本文能为大班学生带来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体验。

《会发光的物体》课件

《会发光的物体》课件
发光稳定性:确保发光物体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避免突然熄灭或闪烁
安全认证:通过相关安全认证,如CE、UL等,确保产品 的安全性
发光物体的安全使用方法
避免长时间直视发光物体,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避免将发光物体放置在易燃物品附近,以免引发火灾 避免将发光物体放置在儿童可触及的地方,以免儿童误食或误触 避免将发光物体放置在潮湿或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电致发光:通过 电场激发电子, 使其跃迁到高能 级,再回到低能 级时释放出光子
发光材料:半导 体材料,如LED、 OLED等
发光过程:电子 在电场作用下跃 迁到高能级,再 回到低能级时释 放出光子
应用:LED显示 屏、OLED电视、 手机屏幕等
化学发光原理
化学发光:通过 化学反应产生的 光
原理:化学反应 过程中,电子从 高能级跃迁到低 能级,释放出能 量,形成光子
发光类型:自然 发光、人工发光、 生物发光
发光物体应用: 照明、装饰、信 号指示等
发光物体的分类
自然发光物体:如太阳、 月亮、星星等
人造发光物体:如灯泡、 荧光灯、LED灯等
生物发光物体:如萤火虫、 水母、深海鱼等
化学发光物体:如荧光棒、 化学发光涂料等
物理发光物体:如激光、 X射线、伽马射线等
发光物体的特性
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光物体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环保要求不 断提高。
06
发光物体的安全问题
发光物体的安全标准
发光强度:符合国家标准,避免过亮或过暗
发光时间:设定合理的发光时间,避免长时间发光影响健 康
发光材料:使用环保、无毒、无害的发光材料
发光温度:控制发光物体的温度,避免过高温度造成烫伤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目标: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会发光的物体。

3、做“小灯泡发光”的实验,知道灯泡发光的原理,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准备:1、地球仪,手电筒。

2、每两个幼儿一节电池,两根小电线,一个灯泡。

过程:一、夜晚的秘密前天,我们听了故事《我喜欢长长的夜》,夜里可以和爸爸做游戏,听妈妈将故事,那你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1、(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个红五星。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亮光代表太阳光。

2、当中国对着光源时,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呢?3、(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当中国背离光源时,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呢?4、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和夜晚的转换情况。

知道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

二、会发光的物体白天的时候因为有太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亮的世界,可是到了晚上,整个夜晚变的'黑漆漆的,王老师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在晚上也能看见东西呢?1、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大胆设想。

教师巡回走动,听取大家的设想,如用蜡烛、灯笼、火把、手电筒、电灯等。

2、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将会发光的物体一一画出来,并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发光的?3、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说出其他的照明方法,如请许多萤火虫来照明,请闪电来帮忙等。

三、“亮一亮”游戏到了晚上,你们家是用什么办法让家里边得亮亮的呢?1、请幼儿尝试如何用电线导电,使灯泡亮起来。

2、教师示范及说明正确的方法。

3、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泡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会发光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光》,详细内容为“会发光物体”。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解日常生活中发光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掌握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解它们发光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发光物体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荧光棒、电池、小灯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手电筒进入教室,让手电筒光在墙上、黑板上移动,引导幼儿观察光线移动,并让幼儿尝试用手电筒照亮教室各个角落。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荧光棒、小灯泡等发光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为什能发光。

然后讲解这些物体发光原理,如电池提供能量、灯丝发热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实验器材(如电池、小灯泡、导线等),让幼儿自己动手连接,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4. 分组讨论(10分钟)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会发光物体?它们是如何发光?5. 全班分享(10分钟)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发现,并让其他幼儿补充。

6.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一个会发光物体。

我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及它们发光原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会发光物体2. 内容:发光物体:手电筒、荧光棒、小灯泡等发光原理:电池、灯丝、能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寻找家中发光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台灯、电视、手机屏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讨论、创作等环节,让幼儿解发光物体及其发光原理,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是“发光”现象2.能够在游戏中学习掌握发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能够学会发掘身边的物体会发光的现象,并且做出分析和解释教学准备•小灯泡或者发光玩具•纸、笔•儿歌视频资源教学过程第一步:游戏和歌曲1.开始上课前,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儿歌视频让孩子们对“发光”物体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老师可以引入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想象着他们是探险家,要在教室里找所有会发光的物体,并在搜索过程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和表现。

3.当所有的发光物体被找到后,老师可以再次播放儿歌视频,唱着有关于光的歌曲,让孩子更深的了解光和发光现象。

第二步:实验探究1.老师可以拿一盏小灯泡或者一些发光玩具,向孩子们展示光的特点和发光的表现形式。

2.老师与孩子互动,探究一些物体是否可以发光,并开展实验探究。

比如把小灯泡照射在石头或者钻石上,试图发现是否能够发光。

3.在实验中,老师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引导他们将实验结果与自己预测的结果相比较,并进一步分析、解释。

第三步:练习和评价1.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纸和笔,让孩子们画出他们注意到的发光物体,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老师也可以发放一些光与发光有关的图画,并让孩子们找出图画中的发光物体,并说明他们是如何发光的。

3.教学结束前,老师可以通过问答、游戏、实验等方式,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孩子们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掘身边可以发光的物体,做出分析和解释。

教学效果经过此次教学,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对“发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从实验中体验并探究发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孩子们也学会了去发掘身边的物体可能会有发光的现象,并且可以给出一些解释。

同时,游戏和音乐也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物体》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会发光的物体。

2.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

3.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4.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重点:1.会发光的物体的特点。

2.光的传播方式。

3.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难点:1.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理解。

2.如何观察会发光的物体。

教学准备:1.投影仪。

2.幻灯片或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光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发放一张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上的物体是否会发光,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会发光的物体有哪些。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2.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如太阳、火灯等,与学生分享各种会发光的物体。

3.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

通过幻灯片讲解或实物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三、实验(3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制作简单的光线传播的实验装置。

2.要求学生观察光线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进行一个集中实验,观察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四、总结(15分钟)1.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光的传播方式。

2.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并通过幻灯片讲解或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五、拓展(15分钟)1.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记录下来。

2.用幻灯片或实物图片展示一些奇妙的光线传播现象,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

六、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并写成观察报告。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总结、拓展和作业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并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索光的传播现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教案简介
为适应与发展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根据本班幼儿认知分类的特征和兴趣爱好,我们在科学教学领域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创意设计,通过以下方案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教学题目:会发光的物体
教学目标:让幼儿领略感性认识到光的用途和特性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环节
以游戏形式进行。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有一个光点传递游戏。

首先,老师端一盏电筒,点亮光源,并把光点从左到右边传递,孩子们猜猜发光的物体是什么?
步骤二:整体认识光的特性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并与老师参与。

生成“关于夜光武器和车辆夜行的用具”的头脑风暴表格。

让学生在黑暗的状况下,把爱车用光亮化。

步骤三:举例说明光的用途
让老师展示各种不同的发光物品并解释它们的用途,然后让孩子们从桌子上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四:综合归纳光的特点
通过展示一些光的特性的图片,让孩子们回顾并总结光的性质。

教学小结
该教案旨在通过感知认知的规律,激发幼儿学习自发 desire 并提升他们的个人探索和实证理念。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感官游戏和项目活动,让幼儿们学会对自己身边发现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实践,从而为幼儿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来源和形成过程;2.了解光的用途及对生活的影响;3.能够进行简单的光的实验观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讲稿、黑板、粉笔、实验道具(手电筒、镜子、光线模型等);2.学生准备:参与讨论、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闪闪发光的物体,例如手电筒,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物体是怎么发光的?我们平时还见过哪些会发光的物体?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带领学生观察手电筒等物体,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发光的物体是怎样发出的光?是什么让它们发光的?3. 讲解光的来源和形成过程(15分钟)•准备黑板和粉笔,通过图示和文字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光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强调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很快等基本概念。

4. 讲解光的用途及对生活的影响(1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向学生展示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信号、通信等;•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如何?生活中哪些事情离开了光就无法进行?5. 进行光的实验观察(20分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如镜子、光线模型等,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并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过程中的规律。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光的用途及对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的思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了光的来源、形成过程以及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通过实验的参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光的特性,从而对光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用途和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