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1,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素质教育直接决定创新型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国民的共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素质教育自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时至今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讨论、研究和实践仍旧方兴未艾,素质教育依然是各级各类学校研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客观上讲,形势较好,但喜中深忧,新形势下我国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涵
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概念,素质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协调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丰富多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曾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有明显区别的,甚至是对立的。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
1《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公报》
2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6.
者创造性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全面协调的发展,而应试教育可以归纳为适应性的发展、被动的发展、片面性的发展。应试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受教育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而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突破性思维意识。素质教育的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身心素质的锻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素质教育所坚持的基本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3
素质教育的涵可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素质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了及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从社会需求及人的发展角度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而不再以成绩为本来考量学生,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从多方面去考量学生,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处理危机的能力等等都是重要的考量指标,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及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
二、高校素质教育实施困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素质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令人振奋,可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境。
(一)思想道德素质缺陷
现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但是同时也表现出思想激进明显,大学生对个人利益的重视逐渐提高,在精神上和实际生活中追求自我发展和独立自主,他们的这种个人价值观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个人利益的迸发导致他们对他人、公共利益的淡漠,对民族感情的淡化,集体主义和服务意识不被重视。如果不加以重视,愈演愈烈的个人主义必将影响大学生整体的道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德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施行。
(二)文化素质偏颇
不少大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经济头脑好,但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非常无知。文科生不懂得现代工农业的生产情况,理工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写作能力欠缺,缺乏最起码的文学修养。除此之外,文理专业的大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对本专业的相关信息了解甚少,出现了一种“要专业不专业、要人文不人文”的矛盾现象。
(三)业务素质低端
在高校课堂教学环节中,许多老师仍旧沿袭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学生被动记忆了很多知识,但独立探索问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例如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很少有老师通过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交际活动来让学生学练习新学习的语言知识,结果经过多年的语言学习,仍然不能达到对话交流的基本要求,并且理论研究与实际相脱离,学到的理论难以在社会中找到应用的方位。科学实践教学中许多本应该安排在实验室、实验场乃至自然情境中去锻炼、领悟的课程,也采用课堂书面通过教学进行,结果导致大学生只知道一堆公理、定律、公式,而无法解决基本的实际应用问题。
(四)身心素质欠佳
有调查显示,“学生的身心素质欠佳,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5%。有将近28%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有近10%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是素质教育的思考路径,对大学生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1]经常有“大学生体能测试中死亡、晕倒”等大批新闻报道,足见当下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问题异常严重。
三、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出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
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也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棍棒底下出人才”一度成为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利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如果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没有落地,再多的好的提法也只是纸上谈兵,但在旧观念作用下的实践操作必然也是“换汤不换药”,想要取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