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0年,美国总统里根就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1988年1月2日,美、加两国正式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三) 关税同盟
典型:东非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特征: (1) 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2) 为实现上述要素的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等。 (3)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文莱在1984年独立后即加入东盟,越南于1995年加入东盟,1997年缅甸和老挝加入东盟,1999年4月,柬埔寨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加入东盟的国家。东盟10国的总面积有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3亿(1998年统计数字)。观察员国为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10个对话伙伴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Preferential Arrangement):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的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税率。
英帝国特惠制最为典型
(二) 自由贸易区
典型:北美自由贸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在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从而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 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第三国)采取其他的贸易政策。 为区分来自非成员国和成员国的产品,以保持各国对外关税的有效性,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各个城市、地区或国家之间通过加强合作与协调,建立起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和合作机制。

这一概念强调了地区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深化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加强产业链衔接等方式,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实现地区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通过合作和互补,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加强市场开放和投资自由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扩大市场规模,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产业链衔接,提升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全面提升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和合作。

首先,政府应当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企业应当主动适应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共享资源与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同时,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也应加强研究与交流,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区间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差异,合作与协调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克服不同地区之间的议程和利益差异,建立起合作机制和推动力。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问题,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同时,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问题也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地区间的数字化便利性和互联互通水平。

总的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04
催化剂:解决诸如国际收支等特殊问题
战后经济一体化出现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地理上的邻近是首要条件。一体化组织中的成员国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市场,就必须具有市场统一的客观基础,即地理上的邻近。
各成员国的经济互补性也是一体化组织得以稳定并不断升级的条件。一体化组织能否稳定下来,关键还是看各成员国对一体化内部市场的依赖度。
协调的基础是各成员国之间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当
1
以一套完整的超国家的组织、管理机构来进行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协调
2
各种协调成就的获得是通过实施阶段性政策的结果
3
2、发展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1、发展过程: (1)1988年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正式生效。 (2)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于1991年正式开始谈判,1992年签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15年内建成北美自由贸易区。 (3)1994年12月,在美国召集下,在美国举行了由北美、南美和加勒比所有(古巴除外)共34个国家参加的“美洲首脑会议”,讨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涵义与形式

第六讲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践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定义:一体化,本身的含义是各个分散的不同的部分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国际经济一体化,则是指不同的具有行政主权的经济单位,通过自愿的决定和制度上的安排,部分削减自身的行政主权来形成一个较大的共同经济单位。
3
联邦制: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个成员国的权利。
6、完全经济一体化
六种一体化形式的比较
优惠关税待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 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APEC是亚太地区 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 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
【成员】21个(1999年6月):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 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 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首批欧元国为德国、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1国。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开始流通。英国、 丹麦、瑞典、希腊作为非欧元国也在积极向欧 元区靠拢。2002年不使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除 了英国还有瑞典、丹麦。
近年来,欧盟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调 整了同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与俄国的合 作。积极准备吸纳中东欧国家入盟,加强与 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推动欧地合作,计划与 地中海沿岸12国于2010年建成欧洲——地中 海自由贸易区。欧盟重视发展与亚洲和拉美 国家的关系。
• 处理与其它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
(与负责货币和金融事务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合作,以增强全球 经济决策的一致性,保证国际经济政策作为一个整体 和谐地发挥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分别于1996年12月 和1997年4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签署 了合作协议)
Functions of WTO
素帕猜(泰国原副总理兼商业部长) (director-general)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Umbrella organization for:
– GATT
– Services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P
PB+T PA
PC+T PB
PC
SA
a
bcd
e
= consumer gain (a + b + c + d) = producer loss (a) = government revenue loss (c + e)
DA
S2 S1 D1 D2
Q
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Perfectly Economic Integration〕
▪ 是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的的根底
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 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一致的经济一 体化方式。
▪ 特点是逐渐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
体化。它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
关税同盟实际区域经济Fra bibliotek体化经济一体化的方式
▪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经济体经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 济协作组织。
▪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五种方式: ▪ 一、自在贸易区 ▪ 二、关税同盟 ▪ 三、共同市场 ▪ 四、经济联盟 ▪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一、自在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
经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 税具有同等效能的其他措施而构成的经济 一体化组织。
▪ 它的重要特征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商
品贸易的妨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 将商品自在地输出和输入。
二、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 是指在自在贸易区的根底上,一切成员一
关税同盟对B、C两国的影响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课件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课件
增强区域政治影响力
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升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使其在 全球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国际合作与外交关系
区域一体化可能促使成员国之间加强外交合作和国际事务协调,提升 国际合作水平。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区域一体化可能导致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挑战
详细描述
亚太地区拥有众多国家和经济体,具有多样 性、复杂性和互补性等特点。目前,亚太地 区已形成多个区域合作机制,如亚太经合组 织、东亚峰会等。未来,随着全球化和多边 主义的深入发展,亚太地区有望进一步加强 区域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深化合作与伙伴关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深化各国间的经 济合作,加强伙伴关系,提高区
域整体竞争力。
04
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内国 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05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案例研究
欧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总结词
欧盟作为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典范,其发展历程漫长且成果显著。
详细描述
区域一体化可能对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造成挑战,需要国际社会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04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前景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经济差异与不平衡
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可能存在显 著的经济差异,导致在一体化
进程中难以平衡各方利益。
政治与安全因素
政治不稳定性、地区冲突和外 部干预可能对一体化进程产生 负面影响。
加剧全球竞争格局
区域一体化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 各种经济联盟和竞争集团,加剧全球 竞争格局。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
NAFTA)
1989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率先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
定》。为了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落后,墨西哥开始加入谈 判。在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了 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 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协定决定,自生效之日起15年内 三国应逐步消除它们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 由流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两个属于七国集团成员的发达国家和一个 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组成,它们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差距很大。许多国际经贸界人士视之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 措施最大胆的自由贸易区。
按参加国的经济 水平划分
水平一体化
垂直一体化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按照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划分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
自由贸易区是较为松散、对成员约束最弱的一体化组 织,是一种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在自由贸易区内的各成 员国通过协商签订协议,取消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各 成员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在区内自由流通,相互间没有关 税、配额等保护措施。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然维持贸 易壁垒,但保护政策不求一致,由成员国自行订立。
《国际贸易理论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 可以自由流动及建立共同对外关税之外,并且还制定和 执行更多的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如财政政策、 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逐步废除政策方面差异。 理论上而言,应在多大的经济政策范围内实现统一才 称得上是经济联盟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的统 一是经济同盟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成员国之间有统一 的中央银行、单一的货币和共同的外汇储备。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 1993年8月13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同 时宣布,三国已就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劳 务和环境附加条约达成协议,从而为三国 通向北美自由贸易道路扫清了障碍。 • 1994年1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3国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 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蓝本,其宗旨 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 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争端的有效机制,促 进三边和多边合作。该协定将用15年的时间,分3个阶段取 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在3 国9000多种产品中,立即取消50%的关税,15%以上的产 品在5年内取消关税,剩余的关税将在6年~15年内取消。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经济上既有较大互补性 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北美自由贸易区的 建立,将对北美、拉美,以致对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经济 格局的形成,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1970年3月冰岛成为第八个成员国。 • 芬兰于1961年6月成为准成员国,1986年1月正式加入;列 支敦士登于1960年3月成为准成员国,1991年5月正式加入。 • 英国和丹麦于1973年1月,葡萄牙于1986年1月,奥地利、 瑞典、芬兰于1994年12月31日退出欧贸联,加入欧洲联盟。 • 【成 员】 4个(2001年底):挪威、瑞士、冰岛、列支敦 士登。 • 1972年7月自由贸易联盟与欧共体签定了建立“大自由贸易 区”条约。决定从1973年4月1日开始,经过五年的过渡, 完全取消相互关税。 • 1992年5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共体签定了《欧洲经济 区条约》,从1993年起,五年内分阶段逐步实现经济区内的 商品(不包括农产品)、劳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从 而使欧洲统一大市场有19个成员国了。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29
贸易转移效应
P甲=P丙(1+t)
P乙 a
23
1、贸易创造效应
国 建立关税同盟之前 甲乙建立关税同盟之


国内价格 关税税率 国内 关税税率 价格
甲 35
100% 26 成员间0%
非成员75%
乙 26
75%
26 成员间0%
非成员75%
丙 20
0%
20 0%
24
贸易创造效应
建立关税同盟前三国不存在商品流动, 所以只能在本国市场上生产和销售产品。 在甲乙建立关税同盟后,乙国就具备了 绝对优势,在不存在贸易壁垒的情况下, 向甲国出口商品。这一贸易活动在关税 同盟建立之前是不存在的,称之为贸易 创造。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 将是发展中国家间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 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区 域自由贸易安排,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国 际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加强与周边邻 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 自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亚洲国家在 区域合作方面的最重大突破。
WTO允许区域一体化组织存在,而且鼓励它的发展, 只规定这些协议不得针对区域协议以外的国家设置贸 易壁垒,必须包含所有贸易,必须尽快朝关税同盟或 自由贸易区发展。如果一项协议在10年内都未能成功 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WTO就不承认其合法性。
20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 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的所有影 响,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 应是指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水 平给定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区域 内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及消费者福利带 来的影响。动态效应,则指随着时间的 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带来的 长期的、动态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地理相邻的经济区域,通过取消或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提高产业配套和资源整合水平等方式,促进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互动,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其目标是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提升全体居民的福利水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促进区域内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并吸引更多的投资流入。

2. 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配套,促进区域内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区域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交通运输效率和信息流通速度,促进区域内人员、物资、信息的互联互通。

4. 人才流动和文化交流: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区域内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区域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
3 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1 市场扩大
一体化可以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动。
2 资源优化
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发展。
3 促进经济增长
一体化可以推动经济的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自由贸易区
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 壁垒,但保留国家主权,仍然 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经济联盟
成员国在经济、政策、法律等 方面进行更紧密的协调和整合, 权力分配相对集中。
货币联盟
成员国共同使用一种货币,实 现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整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1 政治难题
成员国间的政治差异和争议可能阻碍一体化的进程。
2 经济差异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巨大,造成合作难度。
3 文化冲突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述、意义、发展模式、挑战、案例分析、 前景展望,并总结启示。欢迎大家探索这一令人兴奋的领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多个地区的经济体制、规模、市场、产业等在政策、制 度以及资金、物流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大的整体经济体。
成立于1994年,建立了北美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体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区域间合作的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促进强 劲可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结与启示
1 合作共赢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基于平等和互利合作,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发展。
2 创新驱动

国际贸易之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贸易之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贸易之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 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内国家( 地区)间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 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 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3.欧盟 1991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会议上签署欧洲联
盟条约,确立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政治联盟以 及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1993年,欧盟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劳务的 自由流通,统一市场形成。 1995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4、共同市场 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 统一关税税率,而且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可 以完全自由流动。 如早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和1973年改建的 “加勒比海共同市场”就属于典型的关税同盟。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5、经济同盟 是指成员国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 统一对外关税,成员国制定并执行一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 社会政策,逐步取消各国在政策方面的差异。
以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稳定体制。 经济标准:候选国必须拥有行之有效的市场经
济,能够应对欧盟内部竞争压力和市 场力量。 职责标准: 恪守欧盟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宗旨。
2)对成员国的经济帮助 2004年至2006年,从欧盟预算中拨给新成员国
的约400亿欧元主要用于结构性和地区性项目、扶 持农业、发展农村、国内政策和行政费用。
奥地利
匈牙利 斯洛文尼亚 罗马尼亚
意大利
保加利亚
葡萄牙 西班牙

区域经济一体化简介

区域经济一体化简介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成员国之间在政策上进行协调,包括 贸易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以消除贸易壁垒和促 进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组织多样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多种形式,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根据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程度和 目标不同而有所区别。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增长
东盟自由贸易区
01
成立时间:2002年
02
成员国: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成员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 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
03
主要目标: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 资。
04
成果:加强了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和一体化。
促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 入,提高区域整体技术水平和人 才素质,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内生动力。
推进规则对接与统一 促进成员国之间法律法规、技术 标准等方面的对接与统一,减少 贸易投资障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 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 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世界经济的发
展。
经济增长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为世界经济提 供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稳
定和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 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世界经济的 效率和生产力。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塑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推动国 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促进 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资源的高度集中和优化配置,以及市场的深度融合和互补,推动经济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提升的过程。

它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国际经济合作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实施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在不同区域内,资源的分布和禀赋是存在差异的,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的互补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和提升竞争力。

区域内实现市场的深度融合和互补,可以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

其次,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走正确的路径。

首先,要推动政策的协调和一体化。

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和市场的分割,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法规,消除政策的壁垒和限制,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

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异也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整合性和互操作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人才的流动和培养,促进区域内的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实施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和冲突。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利益冲突,尤其是在资源和市场等方面。

这些差异和冲突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阻力,需要政府加强协调和调解,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共赢。

其次是政策的协调和落实难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但现实中政策的协调和落实往往较为困难,需要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和协商机制。

此外,还有经济体制和机制的不同。

不同区域的经济体制和机制也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课件

甲国 35元
贸易 乙国 26元
100%
丙国 20元
在甲国的价格=40元 在乙国的价格=40元
贸易创造效应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结论1:
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提高了福利水 平,节约了资源;在同盟内创造和扩大了贸易,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析结论: 建立关税同盟以后,甲国不再生产X产品,而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5、经济同盟 是指在成员国之间不但废除了贸易壁垒,建立了统一的 对外贸易政策进口关税制度,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 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个成员方还制定和执行 了许多共同的经济政策,并采取某些社会政策和政治纲 领,从而将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派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 如,经济互助委员会(1991年解散);欧盟
支逆差问题。 (二)停滞阶段(70S中期~80S中期) 1974~75年的石油危机和1980S石油危机影响。 (三)动荡发展阶段(80S中期~ ) 1、经互会解体。 2、发展: ◎EU的不断扩大。 ◎NAFTA。1989年,签定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墨西哥加入,
建立NAFTA,1994.1.1正式生效。 ◎东盟不断扩大。 ◎跨洲合作不断加深。APEC(18国),包括东亚、拉美洲,但它属
是从乙国进口,因此出现了新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 工专业化: 1、从甲国来看,用较低的价格购买X商品,减少 了消费支出,提高了福利水平; 2、从整体来看,生产从高成本的甲转移到低成本 的乙国,节约资源,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 同盟国间的福利水平,即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 3、对丙国来说,由于原来也不曾参与国际贸易, 所以建立同盟后对丙没有损失。
CH6区域经济一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单项选择题
(2013.10)9.在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最大的区别是C
A.关税减让B.自由贸易C.统一对外关税D.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2013.01)9.在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共同市场和关税同盟最大的区别是D p140
A.关税减让B.自由贸易C.统一对外关税D.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2012.10)8.成员方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对外关税,允许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商品、资本、服务、人员均可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D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2012.01)9.根据关税同盟理论,下列属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的是( A )
A.贸易转移效应B.促进技术进步C.加速经济成长D.刺激投资
(2011.10)9.下列经济一体化形式中,程度最低,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C )
A.自由贸易区 B.共同市场 C.优惠贸易安排 D.关税同盟
(2011.01)10.区域内各成员国就一种或几种产业(或商品)形成的内部市场,称为( B )
A.全盘一体化
B.部门一体化
C.水平全盘一体化
D.垂直全盘一体化
(2011.01)11.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德纽
B.西托夫斯基
C.小岛清
D.鲍里斯·塞泽尔基
(2010.10)10.目前,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体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美洲共同市场
(2010.01)10.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分,经济一体化可分为部门一体化和( D )
A.水平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计划型一体化
D.全盘一体化
(2009.10)10.按参加国经济发展水平分,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形式,称为(A)
A.纵向一体化
B.水平一体化
C.动态一体化
D.静态一体化
(2009.10)11.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属于(C)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自由贸易区
D.完全经济一体化
(2008.10)11.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但仍保持对非成员国各自独立的贸易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A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2008.01)12.成员国间仅仅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仍实行各自独立的贸易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二、多项选择题
(2012.01) 27.二战后,地区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BCE )
A.历史原因B.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C.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发展的需要D.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E.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2010.01)32.范纳和李普西对关税同盟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 BC )
A.大市场理论
B.贸易创造效应
C.贸易转移效应
D.规模经济理论
E.综合经济理论
(2009.01)32.下列经济一体化形式中,各成员国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对外关税政策的有(BCE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优惠贸易安排
E.经济同盟
四、简答题
(2012.10)34.简要回答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

(2008.10)37.举例说明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

答:贸易创造效应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

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这样,关税同盟的某个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将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价格更低的产品所取代。

其结果,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利益;同时,由于该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减少,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2007.10)37.简述共同市场与经济同盟在经济政策上的异同。

答:相同点:两者都在区域内实施商品、人员、资金的自由流动的政策。

不同点:共同市场只允许商品、人员、资金的自由的流动,而经济同盟还要求在区域内制订和实施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2007.01)37.简述关税同盟与共同市场在经济政策(包括关税政策)上的异同。

答:点:两者都在区域内实行商品自由流动,并且对非成员国实施共同的关税政策。

不同点:关税同盟只允许区域内的商品自由流动,而共同市场还允许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也自由流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2011.01)44.结合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分析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2010.01)44.论述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价。

(新教材上没找到)
答:(一)主要观点
(1)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限制市场的统一,也不必再一切情况下都追求进可能高级的其他的一体化。

(2)两级分化是伴随着一体化的一种特征,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制定系统的政策来规避它。

(3)鉴于私营部门在发展中国家一体化进程中式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有效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的
成功是重要的。

(4)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二)理论评价
(1)它突破了以往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方法。

(2)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困难,诸如民族经济的软弱,跨国公司的作用,两极分化,旧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存在,故而把一体化的看作诗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3)在制定经济一体化政策时,要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要考虑经济要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政治和机构要素,密切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

生产和基础设施时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领域,进行区域工业化,协调对待外国资本等等。

鲍式的经济一体化比较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故日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依据。

【解析】P(192-194)
本体考查了综合发展战略的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评价。

【点评】本知识点在进09年以前也没怎么考过,所以考生要注意了,易以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

【真题链接】09.10简答37。

(2009.10)37.简述发展中国家实现地区一体化的政治和机构因素。

(1)各成员国间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2)各成员国间有利于一体化的“政治意志”状况及其稳定性;(3)该集团对外政治关系模式;(4)共同机构的效率及其有利于集团共同利益的创造性活动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