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称生态入侵,生物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过的物种,从而可

能造成入侵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

再生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N为再生N主要是(NH4+)氨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为新N主要是(NO3-)硝酸氮,由再生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再生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生物的习性:垂直移动和聚集

赤潮的危害: ①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②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③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如链状漆沟藻产生的石房蛤毒素就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

④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

赤潮发生的原因:1.水体富营养化;2促进赤潮生物生长的有机物;3微量金属元素;4温度和盐度。

优势种:是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因此优势种是数量或生微量所占比例最多的种。

关键种:群落中对决定其他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的种类。

食腐生物:以落入土壤或水域的枯枝落叶、动物遗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最小的、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单细胞浮游动物,包括鞭毛类、有孔虫类和纤毛类原生动物。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①沿岸、浅海生态系统②沿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③沙滩④河口、盐沼和海草场⑤红树林沼泽⑥珊瑚礁⑦近岸上升流区⑧深海区⑨热液口区和冷渗口区

藻类-藻类间的共生关系:典型例子:蓝藻与某些硅藻的共生,如念珠藻科的胞内植生藻与硅藻类的根管藻和梯形藻共生。大部分蓝藻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由于它有固氮作用,增加了硅藻的营养盐供应,从而促使生活在氮源经常贫乏的热带海区的硅藻大量繁殖,有时甚至可形成水华。

Haeckel于1869年首先提出“生态学(ecology)”一词。

Odum在1971年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谱”的概念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bs被称为海洋生态学的奠基人。

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组分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

真光层:也称透光层,仅占海洋上方的一薄层。有足够的光可供该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的呼吸消耗。透光层在不同海区是不一样的,在清澈大洋区,其深度可超过150m,而在沿岸区可减少到20m甚至更少。

海洋中藻类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低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正比关系。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达到最大值,这种光强称饱和光强,用表示,即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上升。如果光强继续增加,光合作用会因2光照过度而受到抑制,光合作用速率将下降。根据这种关系,可将藻类分两种类型:适阴型藻类和适阳型藻类。

几种藻类光饱和值()的比较:甲藻>硅藻>绿藻

浮游植物的光饱和值还与纬度和季节两方面有关系。通常是从热带海域向高纬度递减,季节上无规律。

温度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按生物对分布区水温的适应能力,海洋上层的生物种群可分为:1暖水种、2温水种、3冷水种。

两种同温度分布有关的生物分布模式:①两极同源:南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生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②热带沉降:某些广盐性和广深性的冷水种,其分布可能从南北半球高纬度的表层通过赤道区的深水层而成为一个连续的分布(赤道深层的水温相当于高纬度表层水温)。

与海水温度有关的海洋动物的迁移:如鱼类的洄游。春季水温上升,生殖洄游;夏秋季,索饵洄游;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越冬洄游。

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过疏和过密对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

种群数量调节的内源性因素:1行为调节、2内分泌调节、3遗传调节。(具体调节过程见P120)

寄生:通常是一种对抗性的相互作用,寄生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表面或体内而从寄主获得营养,寄生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说是捕食现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寄生者与寄主的关系:寄生者有寄生在寄主的体表、消化道和其他向外开放的腔内以及各种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内。对寄主的生长、发育和形态都有影响。且对寄主有特异性。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光反应主要是叶绿素吸收光能并通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O2,同时把光能转化为ATP和NADH2的化学能,这些反应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

第一步: 吸收光能产生还原能:

第二步: 能量以ATP和NADH2形式贮存:

公式1

公式2

暗反应是利用上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进行酶促反应,即以光反应中产生的高能ATP和NADH2把CO2还原成高能的碳水化合物(CH2O),NADH2在反应中起氢供体的作用。

公式3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一)示踪法

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检测浮游植物生产的速率。

黑白瓶的基本操作方法。(见P192)

(二)叶绿素同化指数法

单位叶绿素A在单位时间内合成有机碳的量,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米氏方程

在低浓度条件下,吸收速率随着浓度提高而迅速增大,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然后,吸收速率不再随浓度提高而加快。这种吸收规律可用酶动力学的米氏方程来描述:

公式4

式中,v是营养盐被吸收的速率;Vm是最大吸收速率(常以umol/h为单位);Ks是吸收速率为最大吸收速率的一半时的介质浓度,称为吸收半饱和常数,以umol/L为单位;S是介质中的营养盐浓度。

*用双倒数作图法求营养盐的吸收速度?

限制因子理论: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当植物所能利用的量紧密地接近所需的最低量时,就对其生长和繁殖起限制作用,成为限制因子。

两个辅助原理:①该定律只在严格的稳定条件下,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衡的情况下才适用;②应用该定律时还应注意到因子的互相影响问题。有时生物能够至少部分地以一种化学上很接近的物质来代替一种在环境中缺少的物质。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大量,它们之间接近或超过这个界限,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生物只能在耐受限度所规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

r选择和K选择

(一)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独特的出生率、寿命、大小和存活率等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其生活史类型,是它们适应栖息地环境和生物特点所选择的进化对策。

r对策者适应于变化大的环境,具有产生后代多,死亡率高、生活周期短、扩散能力强等生活史特征。

K对策者生活于较稳定的环境中,具有出生率低、死亡率也低、寿命长和扩散能力差等生活史特征。

r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繁殖,而K对策者把较多的能量用于提高竞争能力。

(二)生活史模式的多样化

很多种类并不能明显的是归于r对策者类型,还是K对策者类型。也有的海洋生物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属于不同的对策者。

(三)实践意义

r对策者的种群数量极不稳定。由于它有很高的繁殖率,因此可以快速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随后种群数量就迅速下降。由于有很高的增殖能力,因此在数量很少时也不易灭绝。K对策者种群数量较稳定,一般不会超过环境负载能力,由于繁殖率很低,种群不易恢复,可能导致天绝。因此,对典型的K对策者要特别注意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