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面纳米级钝化的太阳能电池

研究表面纳米级钝化的太阳能电池
研究表面纳米级钝化的太阳能电池

研究表面纳米级钝化的太阳能电池

摘要:

纳米级太阳能电池有着其独特的属性,但也有一些缺点,尤其是在制造工艺上有着一定难度。纳米结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基于银催化的化学腐蚀法已经被可控制合成。这样,只有电池的前表面是刻蚀的后表面保护,这是发现通过新方法比通过传统的HF/AgNO3腐蚀能得到更好的光学性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增加了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十一。然后通过双层的(SiO 2 & SiN x )钝化和传统的氮化硅的钝化对比。它也被发现新的工艺钝化的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提高了百分之四和百分之二十五。这样的结果会使得人们对纳米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更加感兴趣。

介绍:

近年来,研究光伏吸引了关注。基于晶体太阳能电池硅(Si)的纳米结构(N阵列已经充当为下一代光伏候选人,由于其超低的反射率和优良的增强在捕获。相比于金字塔纹理太阳能电池,采用NS阵列的平面细胞组织—NG的报道有更好的光捕获能力,这表明更好的入射光吸收特性当入射光的反射和传输的结构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最终造成相当大的损失,NS阵列表现出一种很有前途的

在提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前景。NS阵列已通过实证的方法,包括气-液-固(VLS)的各种技术论证生长的方法,面罩辅助深反应离子蚀刻(RIE)的干蚀刻[ 10,11 ],和化学蚀刻使用银(Ag)作为催化剂[ 12,13 ]。在这些,银催化化学刻蚀技术已报道到目前为止产生具有超低垂直对齐NS阵列反射率小于3% [ 14 ]。这种技术可以制造大型NS阵列迅速在室温和大气。因此,它是非常简单的和较低的成本比其他技术,标签本身作为最幸运的工业化的适用技术。然而,直到现在,最终的能量转换NS阵列纹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没有相当满意。这个结果是由各种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银催化化学蚀刻是非选择性的和它所产生的NS阵列在Si晶片的两侧。作为一个结果,所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的背表面粗糙的铝(Al)的背表面场(BSF)剥离。这增加背表面的复合。其次,NS

阵列结构扩大太阳能电池的前表面面积,导致前表面复合的增加。

2. 实验内容

.

P型硅片以及20 mm×20毫米细胞面积将会用到。所有的硅片三种类型(NS,NS - B,C 和NS)将清洗干净以及硫酸和氢过氧化物。原生氧化层表面会被刻蚀掉,沉积的Ag薄膜是我们在硅片正表面NS B和C电子NS电子束蒸发。然后另外两种硅片

通过快速热处理是热的。高温处理后,银纳米颗粒的分布是前线如果硅片表面。

反之,硅片在NS -是镀上 HF/AgNO3存银颗粒的混合物。

然后三种硅片都在纯水缓冲HF和H 2 O 2蚀刻溶液在25摄氏刻蚀成金字塔形的 NS变形表面。硅片表面的颜色在浓硝酸中除去银残留物但放置两小时后会变成黑色,

在传统的扩散过程对于所有的硅片是一样的,不同的钝化方法将会得到

不同种类的硅片。

(一)NS:后表面被蚀刻。表面是前线沉积的氮化硅(80 nm PECVD SiN x)中。

(二)NS(后表面是光滑的。表面是前线沉积的沉积PECVD氮化硅由80 nm。

(三)NS C:后表面是光滑的。表面是前线首先Grown of二氧化硅(SiO 2)的热氧化在750℃20分钟,然后镀上的80纳米硅用PECVD氮化。

边缘隔离后,前后两侧丝网印刷与Al和Ag浆料形成铝背场和前电极,然后烘烤的不同的贴印片。最后,干片共带了炉两端实现欧姆接触。的叙述了这三组细胞示意图,图1(a),(b)和(c)。图1(d),前回观NS纹理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不同的蚀刻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表面形貌及NS阵列的光学特性剖视图和前视图的平面南北向的表面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在日立s4800装置,如图2(a)和(b)。和图2(c)和(D)显示平面视图和横截面视图的前面ns-b.的两者的结构尺寸表NS的纹理表面约50–300 nm的水平4和6米的垂直–μ两种硅NS纹理都是合成基于银催化化学蚀刻在硅晶片上形成的Ag 粒子的不同。为南北向,银粒子沉积的湿过程中的大小和分布的随机形成的。作为一个结果,这因此蚀刻纳米结构的横向尺寸是随机的。然而,对于Ns个-b银颗粒通过物理过程产生的,其大小和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均匀的和可控制的该预沉积银薄膜厚度的变化。因此,蚀刻纳米结构的形成大小的硅晶片和更均匀的正面。的NS纹理的反射率(南北向,Ns个-b和

NS-C)如图3所示。据证实,NS的纹理表现出较低的空白反射超晶片以及一个金字塔纹理。所有这些NS纹理,反射(R)的比率大大低于300–1000波长范围在5%nm。此外,在波长为800 nm的证明拥有太阳的最佳量子效率细胞[ 17 ],该值可达到3%左右,即使是在Si 表面的合成。

这个观察到的减少反射两种蚀刻NS纹理可以从的角度解释波动光学的观点。入射光会被吸收由两个主要机制,一是在当地吸收散装材料,和其他光的表面纹理结构捕获,最终起作用的R比。对于平面硅表面,前者的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和R比无法克制。然而,在四NS 下阵列装饰面,作为一个四NS阵列的直径变得与入射光的波长,入射光将主要分散,延长了光路长度。因此,光俘获明显增强和反射会显著抑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以上,提示两种刻蚀方法应该有效地产生近NS的纹理相同的优良的光学特性,尽管这些形成NS纹理的表面形貌有所不同。此外,作为R比值曲线Ns个-b和NS-C显示,SiO 2层的添加不影响NS结构抗反射性能。

比较不同NS变形电池的电性质

当电流电压(I-V)图4和少数曲线载流子寿命(τeff)表1测量说明Ns个-b显示更好的性能比南北向,其中每个Ns个-b参数(V OC–500 MV,我SC–0.075效率18,τ–μS比南北向(V OC–470 MV,我SC–0.067,τEFF–μS)7.8。结合量子效率曲(QE)的南北向和Ns个-b图5所示的测量揭示了南北向的光谱响应低于的Ns个-b,尤其在长波长范围。

南北向和Ns个-b的本质区别是不同形成的NS阵列。根据以往的研究,NS的纹理表面的反射率降低太阳能电池,但表面粗糙度增加,[ 15 ]。在这工作,晶片的背表面进行蚀刻,严重的南北向在刻蚀过程中,在晶片的背面Ns个-b不被破坏,如图1和2所示。的南北向单元两侧刻近同样的,和铝背场烧结后部分脱落,而对于Ns个-b,细胞表面纹理,但背面是很好的保护和光滑,和铝背场刚好接触。这种差异的影响在以下几方面对NS纹理的电池性能。首先,不接触铝背场的南北向不能作为Ns个-b一起同样的作用,使在较宽的波长下的响应。BSF位于通过铝丝网印刷和烧结的典型的太阳电池的背面。这形成了一层薄薄的p+区域附近太阳能电池背表面,如图2中红色圆圈所示(F)。当太阳光穿透细胞,少数载流子产生和收集。收集概率是对少数民族的扩散长度有关载体。P+区可以帮助载流子漂移PN 结,从而延长了少数的扩散长度载体的数学。根据这一分析,BSF可以提高光生电流和部分抵消表面复合以及影响。因此,该不良接触铝背场不仅降低了短路电流(Isc)还降低了开路电压(V OC)的ns-a.其次,粗糙的背面增加了重组因此减少光的收集诱导产生的载流子在后侧,导致在长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响应差。这引起了减少I SC ns-a.再次,两者的不同表面形貌NS阵列类型也对细胞的电性质的影响。如图2所示,南北向与垂直针阵列(纳米线)和Ns个-b纳米孔阵列。据报道[ 18 ],纳米线阵列是脆弱的,容易破裂。因此,破解纳米线增加重组以及泄漏太阳能电池,纳米孔阵列可以不发生。这降低ns-a. V OC总之,虽然同样优异的光学,ns-b-textured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优于ns-a-textured的电。然而,这些细胞显示

出比NS质感空白单元格和金字塔绒面电池性能差。根据QE图5测量,NS绒面电池的光谱响应是在长波长范围内但在空白和金字塔纹理细胞短波长范围较低。这些结果表明,一方面,NS细胞具有良好的光捕获纹理增强,从而增加QE长波长范围。另一方面,前的NS 细胞表面纹理重组仍高,这降低了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波长范围。

3.3钝化NS纹理的太阳能电池

NS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也高于平面细胞,这表明有效的钝化是一个关键点。之前被沉积SiN x—公司对Ns个-b,薄薄的一层SiO 2表面上生长通过热氧化的NS-C。如图4和表1表明,NS-C(V OC–520 MV,我SC–0.094,EFF–μτ23 S)具有更好的性能Ns 个-b(V OC–500 MV,我SC–0.075效率18,τ–μS)。它建一个双层(SiO 2和SiN x)钝化应更多在NS纹理细胞表面有效比单层SiN x的。这个结论也可以从量化宽松措施吸引—在图5中的测量。表面钝化的太阳能电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造由于表面复合有在V OC 和I SC的主要影响。高—在前表面复合速度也特别由于前表面的有害影响的I SC对应于载体的最高代区太阳能电池。降低表面复合高—方法通常是通过减少完成悬空硅键在前表面。传统的平面太阳能电池,钝化层可沉积SiN x和重叠,几乎整个区域的前表面自细胞表面是平的。而NS纹理的太阳能电池,高波动性NS阵列表面不能完全通过常规的SiNx沉积覆盖。热氧化形成SiO 2层沿整个硅晶片表面的,不管它是如何波动。自四细胞表面氧化过程中,氧原子每个Si悬挂键饱和。此外,自咆哮氧化可去除硅电池表面的损伤和缺陷。然而,有一些要求的厚度SiO 2层。薄的SiO 2层的不均匀性和不能有效地钝化Si表面,而较厚的一个削弱NS阵列抗反射性能和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热处理,因此受伤硅电池。因此,在SiO 2的最佳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在10 nm。在这项工作中,热氧化的SiO 2层的形成是在750℃20分钟后SiO 2层厚度为10 nm可以得到这种方式不经历长时间的高温过程。据统计,与传统的SiNx钝化相比,V OC NS结构太阳电池提高4%的金额和我SC 25%通过双层钝化。它的结论是,薄薄的一层SiO 2生长在NS绒面电池在SiNx沉积使钝化更有效。

4结论

总之,本工作合成了四NS阵列基于银催化化学蚀刻选择性和可控技术。在对比传统的蚀刻在HF/AgNO 3,新方法可以产生NS的纹理坐落在太阳电池的正面。在这种方式中,电池的背面可以保护铝背场能被精细地接触。此外,在钝化步骤,一双层钝化由SiO 2和SiN x进行出。的I-V曲线,QE测量与统计τ效果表明,钝化法SiO 2加罪NS更有效的硅太阳电池相比,传统的SiNx沉积。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提供基本资料开发NS纹理硅太阳电池在以下方面。

你不知道的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

你不知道的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钝化一直是设计和优化的重中之重。从早期的仅有背电场钝化,到正面氮化硅钝化,再到背面引入诸如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介质层的钝化局部开孔接触的PERC/PERL设计。虽然这一结构暂时缓解了背面钝化的问题,但并未根除,开孔处的高复合速率依然存在,而且使工艺进一步复杂。近几年来,一种既能实现背面整面钝化,且无需开孔接触的技术成为机构研究的热点,这就是钝化接触(Passivated Contact)技术。当电池两面均采用钝化接触时,还可能实现无需扩散PN结的选择性接触(SelecTIve Contact)电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钝化接触技术的背景,特点及研究现状,并讨论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实现选择性接触电池。 表面钝化的演进 图1,太阳能电池表面钝化结构的演进 钝化的史前时代 在90年代之前晶硅电池商业化生产的早期,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已经开始采用丝网印刷技术,但与我们如今使用的又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两点:首先当时的正面网印银浆没有烧穿(Fire-through)这一功能,因此在当时的生产线上,需要先进行网印,而后沉积当时的TIO2减反射层。另一个区别在于当时的银浆与硅形成有效欧姆接触的能力较差,只有与高掺杂的硅才可以接触良好。由于TIO2没有很好的钝化功能,人们在当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钝化。而且由于减反射层在金属电极之上,因此沉积的时候需要用模版遮挡主栅,以便后续的串焊。 虽然这一时期,在实验室中,科研人员已经采用SiO2钝化电池表面,并取得不俗的开路电压和效率。 SiNx:H第一次进化 90年代,科研机构和制造商开始探索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含氢的氮化硅(SiNx:H)薄膜用作电池正面的减反射膜。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相对合适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前沿技术介绍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前沿技术介绍系列之 ————SE电池技术 序言: 太阳能电池产品能够普及的关键是低成本发电。当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持平甚至低于传统能源的时候,太阳能电池产品将不依赖于政府的补贴,得以在民众中普及推广。低成本的实现途径包括光电转化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及组件寿命提升三方面。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是光伏行业工艺研发人员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前沿技术包括:SE选择性发射电极技术、MWT技术、EWT 技术、HIT技术、表面钝化技术、IBC技术、LBSF技术、黑硅技术、双面电池技术、二次印刷技术等。虽然,到目前为止,上述太阳能电池前沿技术的生产成本还很难与常规电池工艺匹敌,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但是,低成本光伏产品的爆炸式发展将依赖于太阳能电池新工艺技术的革新。因此,我计划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研发的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前沿技术进行一个系列介绍,以便于我司技术人员了解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技术动态,拓展思维方式。本期将首先介绍SE选择性发射电极技术。 一、SE电池技术介绍 SE电池技术即选择性发射极(SE-selectiveemiter)技术,即在金属栅线(电极)与硅片接触部位进行重掺杂,在电极之间位置进行轻掺杂。这样的结构可降低扩散层复合,由此可提高光线的短波响应,同时减少前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使得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得到较好的改善,从而提高转换效率。其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SE电池与传统电池结构比较 二、SE结构电池的优点 1、降低串联电阻,提高填充因子 在丝网印刷工艺下,前栅接触电阻、体电阻和扩散层薄层电阻对串联电阻贡献最大。根据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理论,接触电阻与金属势垒(barrierheight)和表面掺杂浓度(Nb)有关,势垒越低,掺杂浓度越高,接触电阻越小。 2、减少载流子Auger复合,提高表面钝化效果 当杂质浓度大于1017cm-3时,Auger复合是半导体中主要的复合机制,而Auger复合速率与杂质浓度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所以SE的浅扩散可以有效减少载流子在扩散层横向流动时的Auger,提高载流子收集效率。

太阳能电池板选择

太阳能电池板选择
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 Pmax=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这是它们的理想功率, 而平时大家衡量太阳能电池的是额定功率 Pm。实际中额定功率是小于最大功率 的,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电池的输出效率 u 只有 70%左右。在使用中由于受光强 度的不同,所以不同时刻的功率也是不同的,根据实验数据它的实际平均功率 P=0.7Pm。如果太阳能电池要直接带动负载,并且要使负载长期稳定的工作, 则负载的额定功率为 Pr=0.7Pm。 如果按照负载的功率选择太阳能电池的功率则 电池的功率为: Pm=1.43Pr。 就是说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要是负载功率的 1.43 倍。 在选择太阳能电池的功率时,应合理选择负载的耗电功率,这样才能使发电功 率与耗电功率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然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功率也会受到季节、气 候、地理环境和光照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蓄电池的使用(这里仅以夏季为例,介绍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在一般情况下的使用)
蓄电池是一种储存电能的容器,常被作为其它电路的“能源基地”。由于太 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力有限,因此要尽可能的扩大“基地”的储电容量,但也不 能无限扩大,因为太阳能电池只能在白天发电,其日发电量 M=发电功率(最 大输出功率)×有效光照时间×发电时间,由此它的日电量等于输出电流与有效 光照时间的乘积,即:C=IH(Ah)。而蓄电池的容量则使放电时间和放电电流的乘 积,因此计算公式为:C=IH(单位 Ah,就是额定 1A 的电流放电一小时)。那么 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在容量和电量上使如何计算的呢?我们可以通过电功率公 式:P=IU 演化为:P=Iuh/h=CU/h。

研究表面纳米级钝化的太阳能电池

研究表面纳米级钝化的太阳能电池 摘要: 纳米级太阳能电池有着其独特的属性,但也有一些缺点,尤其是在制造工艺上有着一定难度。纳米结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基于银催化的化学腐蚀法已经被可控制合成。这样,只有电池的前表面是刻蚀的后表面保护,这是发现通过新方法比通过传统的HF/AgNO3腐蚀能得到更好的光学性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增加了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十一。然后通过双层的(SiO 2 & SiN x )钝化和传统的氮化硅的钝化对比。它也被发现新的工艺钝化的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提高了百分之四和百分之二十五。这样的结果会使得人们对纳米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更加感兴趣。 介绍: 近年来,研究光伏吸引了关注。基于晶体太阳能电池硅(Si)的纳米结构(N阵列已经充当为下一代光伏候选人,由于其超低的反射率和优良的增强在捕获。相比于金字塔纹理太阳能电池,采用NS阵列的平面细胞组织—NG的报道有更好的光捕获能力,这表明更好的入射光吸收特性当入射光的反射和传输的结构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最终造成相当大的损失,NS阵列表现出一种很有前途的 在提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前景。NS阵列已通过实证的方法,包括气-液-固(VLS)的各种技术论证生长的方法,面罩辅助深反应离子蚀刻(RIE)的干蚀刻[ 10,11 ],和化学蚀刻使用银(Ag)作为催化剂[ 12,13 ]。在这些,银催化化学刻蚀技术已报道到目前为止产生具有超低垂直对齐NS阵列反射率小于3% [ 14 ]。这种技术可以制造大型NS阵列迅速在室温和大气。因此,它是非常简单的和较低的成本比其他技术,标签本身作为最幸运的工业化的适用技术。然而,直到现在,最终的能量转换NS阵列纹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没有相当满意。这个结果是由各种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银催化化学蚀刻是非选择性的和它所产生的NS阵列在Si晶片的两侧。作为一个结果,所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的背表面粗糙的铝(Al)的背表面场(BSF)剥离。这增加背表面的复合。其次,NS 阵列结构扩大太阳能电池的前表面面积,导致前表面复合的增加。 2. 实验内容 . P型硅片以及20 mm×20毫米细胞面积将会用到。所有的硅片三种类型(NS,NS - B,C 和NS)将清洗干净以及硫酸和氢过氧化物。原生氧化层表面会被刻蚀掉,沉积的Ag薄膜是我们在硅片正表面NS B和C电子NS电子束蒸发。然后另外两种硅片 通过快速热处理是热的。高温处理后,银纳米颗粒的分布是前线如果硅片表面。 反之,硅片在NS -是镀上 HF/AgNO3存银颗粒的混合物。 然后三种硅片都在纯水缓冲HF和H 2 O 2蚀刻溶液在25摄氏刻蚀成金字塔形的 NS变形表面。硅片表面的颜色在浓硝酸中除去银残留物但放置两小时后会变成黑色, 在传统的扩散过程对于所有的硅片是一样的,不同的钝化方法将会得到 不同种类的硅片。 (一)NS:后表面被蚀刻。表面是前线沉积的氮化硅(80 nm PECVD SiN x)中。 (二)NS(后表面是光滑的。表面是前线沉积的沉积PECVD氮化硅由80 nm。 (三)NS C:后表面是光滑的。表面是前线首先Grown of二氧化硅(SiO 2)的热氧化在750℃20分钟,然后镀上的80纳米硅用PECVD氮化。 边缘隔离后,前后两侧丝网印刷与Al和Ag浆料形成铝背场和前电极,然后烘烤的不同的贴印片。最后,干片共带了炉两端实现欧姆接触。的叙述了这三组细胞示意图,图1(a),(b)和(c)。图1(d),前回观NS纹理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不同的蚀刻方法。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氮化硅表面钝化研究

第36卷 第6期2002年6月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XI′A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Y Vol.36 №6 J un.2002 文章编号:0253-987X(2002)0620651204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氮化硅表面钝化研究 杨 宏1,王 鹤1,于化丛2,奚建平2,胡宏勋2,陈光德1 (1.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710049,西安; 2.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摘要:为了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研究了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SiN x:H作为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表面钝化及减反射膜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了不同类型的电池.实验发现:同SiN x:H比较,SiN x:H/SiO2双层光学减反射结构对晶体硅太阳电池能起到更加有效的表面钝化作用,提高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基于界面物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带模型,解释了用不同实验方法制作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差异. 关键词:太阳电池;表面钝化;SiN x:H;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中图分类号:TM91414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n Passivating Silicon Nitride Surface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Y ang Hong1,W ang He1,Y u Huacong2,Xi Jianpi ng2,Hu Hongx un2,Chen Guangde1 (1.School of Science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2.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some effects of surface passivation quality and antireflection properties of silicon nitride prepared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on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are investigated.All kinds of crys2 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were prepared by different process methods.It was found that the silicon ni2 tride/silicon oxide double layer optical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structure shows excellent passivation properties for crystalline solar cells compared to silicon nitride,so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is enhanced.Based on interface physics,a new energy band model of sili2 con nitride/silicon oxide/silicon is presented,differences of efficiency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es are explained by this model. K eyw ords:solar cells;surf ace passivation;silicon nit ri de;plasm a enhanced chem ical vapour deposi2 tion 目前,适于作晶体硅太阳电池光学减反射膜的材料有SiO2、TiO x、SiN x:H等薄膜材料.SiO2的折射率(114)太低,光学减反射效果不好;TiO x的折射率虽然接近晶体硅太阳电池最佳光学减反射膜的 收稿日期:2001210211. 作者简介:杨 宏(1968~),男,讲师.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金资助项目.

几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性能比较

以化合物半导体为基体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在种类繁多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不乏兼备优良光电特性、高稳定性、宜于加工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化合物可构成同质结太阳能电池、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肖特基结太阳能电池。它既可制成高效或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又可制成低成本大面积薄膜太阳能电池,从而拓宽了光电材料的研究范围,也极大地丰富了太阳能电池家族。目前,世界上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是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如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效率η=24%~28%),或者是以化合物作为重要组分的太阳能电池(如砷化镓和硅叠合聚光太阳能电池效率η=32%~37%,薄膜硒铟铜/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η=14%~17%)。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如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碲化镉(CdTe)、硫化锌(ZnS)、硒化锌(ZnSe)、碲化锌(ZnTe)等,都具有直接禁带跃迁的能带结构,吸收系数大,结构比较稳定。若用Ⅰ-Ⅲ族元素取代Ⅱ-Ⅵ族化合物中的Ⅱ族元素,则得到Ⅰ-Ⅲ-Ⅵ族三元化合物,如硒铟铜(CuInSe)、硫铟铜(CuInS)等。对应地,用Ⅱ-Ⅳ族元素代替Ⅲ-Ⅴ族化合物中的Ⅲ族元素,则构成Ⅱ-Ⅳ-Ⅴ族三元化合物,如锌硅砷(ZnSiAs2)等。从中可以挑选禁带宽度适合于吸收不同波长的太阳光、且可制成低电阻p型或n型基体的化合物半导体来制造太阳能电池。 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有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硫化镉太阳能电池和硒铟铜太阳能电池。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Ⅲ-Ⅴ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其主要特点是: (1) GaAs的禁带宽度达1.43 eV,能有效地吸收太阳光,其理论效率达28%。 (2) GaAs是直接禁带跃迁材料,吸收系数大。吸收90%的太阳能只需5μm厚的GaAs,而硅则需厚为100μm以上才能吸收同样多的太阳能。 (3)耐高温,耐辐射,适宜于做聚光太阳能电池(聚光比可以高达1000~1735倍),也适宜于做太空飞行器上用的太阳能电池。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缺点是:价格昂贵,功率/重量比小,表面复合速度大等。 自1956年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问世以来,已制成pn结GaAs同质结太阳能电池和GaAlAs/GaAs 异质面太阳能电池等。砷化镓还可以分别与元素半导体、其他化合物构成许多异质结构的多晶薄膜GaAs太阳能电池。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类同于硅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为0.88~1.0 V,短路电流密度稍低,一般为20~30 mA/cm2。 硫化镉太阳能电池是最先问世的Ⅱ-Ⅵ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硫化镉的禁带宽度为2.42 eV,吸收系数大,是比较理想的异质结窗口材料,CdS-Cu2S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极限为17.8%。但在研究中发现,CdS-Cu2S电池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铜离子会在pn结中宏观迁移,因而造成输出功率下降。现在正在用CdTe和其他合适的材料来制造低成本薄膜太阳能电池。 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碲化镉具有稳定性好、薄膜沉积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因而碲化镉与硒铟铜同样被选为当前最有希望的两种薄膜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之一。其光电转换效率,1991年为12.5%,1995年为15.8%,2000年有可能达到18%而进入产业化生产。 硒铟铜太阳能电池性能最好的Ⅰ-Ⅲ-Ⅵ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硒铟铜是目前已知的Ⅰ-Ⅲ-Ⅵ族三元化合物半导体中性能最好的光电材料,禁带宽度为1.01~1.04 eV,有直接能带结构,在异质结电池中可作为理想的基体材料。硒铟铜与硫化镉、碲化镉材料一样,可以用真空沉积法、喷涂法、丝网印刷法和悬浮电镀法制造薄膜电池。电池结构与硅薄膜电池类同。也可制成前壁型和后壁型两种。CuInSe电池的开路电压比硅的低,约为0.4~0.5 V,而短路电流密度可高达40 mA/cm2左右,是一种稳定性比较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1991年为13%,1995年为17%,2000年可达20%。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背场钝化技术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作者:S.W. Glunz,Fraunhofer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System 如今的晶体硅光伏组件的成本分布主要是材料成本,特别是硅片成本。因此,采用更薄的硅片以及增加电池的转换效率引起了光伏业界的广泛兴趣。 表面钝化 电介质钝化与背表面场 所有转换效率大于20%的电池结构都具有电介质层的钝化表面。然而,目前业界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结构多采用的是丝网印刷和热场Al背表面场(Al-BSF)。它有两个主要的限制:由烧结工艺带来的硅片弯曲;更低的电学和光学特性。特别是,Sback、背表面再复合速率是关键的参数,但是在文献中却有着大量的数值。这使得衡量Al-BSF的潜力与电介质钝化变得很困难。 我们对不同的背表面结构并结合高效前表面结构进行了实验。这将有可能准确的确定表面的再复合速率、Sback以及内部反射率Rback。 图1表示了不同背表面结构的内部量子效率,从低质量的欧姆Al接触开始一直到PERL/LBSF背表面。有效的Sback和Rback已经从IQE和反射率测量中去除。

采用这些参数就有可能确定不同背表面结构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图2)。电介质钝化甚至比高质量的发射极和更薄的硅片带来的好处更多。 电介质层的钝化机理 良好的表面钝化有两种不同的机理:交界面状态Dit的降低;场效应钝化,即钝化层中一种载子类型与固定电荷Qf结合时的显著降低。尽管这些机理或两种机理的结合会导致较低的表面再复合速率,Seff(Δn)曲线显示了不同的特性(图3)。热生长的SiO2层更容易获得交界面状态的降低,而对于PECVD沉积的薄膜,如SiNx,场效应钝化和中等程度的Dit降低则更为常见。SiO2的Dit=1010cm2eV-1,Qf=1010cm2。而SiNx的Dit=1011cm2eV-1,Qf=1011cm2。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钝化技术 《光伏制造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专业媒体 光伏制造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作者:S.W.Glunz,Fraunhofer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System 如今的晶体硅光伏组件的成本分布主要是材料成本,特别是硅片成本。因此,采用更薄的硅片以及增加电池的转换效率引起了光伏业界的广泛兴趣。表面钝化 电介质钝化与背表面场 所有转换效率大于20%的电池结构都具有电介质层的钝化表面。然而,目前业界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结构多采用的是丝网印刷和热场Al背表面场(Al-BSF)。它有两个主要的限制:由烧结工艺带来的硅片弯曲;更低的电学和光学特性。特别是,Sback、背表面再复合速率是关键的参数,但是在文献中却有着大量的数值。这使得衡量Al-BSF的潜力与电介质钝化变得很困难。 我们对不同的背表面结构并结合高效前表面结构进行了实验。这将有可能准确的确定表面的再复合速率、Sback以及内部反射率Rback。 图1表示了不同背表面结构的内部量子效率,从低质量的欧姆Al接触开始一直到PERL/LBSF背表面。有效的Sback和Rback已经从IQE和反射率测量中去除。

采用这些参数就有可能确定不同背表面结构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图2)。电介质钝化甚至比高质量的发射极和更薄的硅片带来的

好处更多。 电介质层的钝化机理 良好的表面钝化有两种不同的机理:交界面状态Dit的降低;场效应钝化,即钝化层中一种载子类型与固定电荷Qf结合时的显著降低。尽管这些机理或两种机理的结合会导致较低的表面再复合速率,Seff(Δn)曲线显示了不同的特性(图3)。热生长的SiO2层更容易获得交界面状态的降低,而对于PECVD沉积的薄膜,如SiNx,场效应钝化和中等程度的Dit降低则更为常见。SiO2的Dit=1010cm2eV-1,Qf=1010cm2。而SiNx的Dit=1011cm2eV-1,Qf=1011cm2。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特点和种类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特点 太阳能电池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各国研制的硅太阳能电池种类繁多,;主要系列有单晶、多晶、非晶硅几种。其中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占50%,多晶硅电池占20%、非晶占30%。我国光伏发电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瓶颈 是成本高。为此,需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主要包括:a)晶体硅电池技术。降低太阳硅材料的制备成本:开发专门用于晶体硅太阳 能电池的硅材料,是生产高效和低成本太阳电池的基本条件;同时实现硅材料国产化和 提高性能,从产业链的源头,抓好降低成本工作。提高电池/组件转换效率:高效钝化 技术,高效陷光技术,选择性发射区,背表面场,细栅或者单面技术,封装材料的最佳 折射率等高效封装技术等。光伏技术的发展以薄膜电池为方向,高效率、高稳定性、低 成本是光伏电池发展的基本原则。 单晶硅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太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具 活力的研究领域。而硅材料太阳能电池无疑是市场的主体,硅基(多晶硅、单晶硅)太阳 能电池占80%以上,每年全世界需消费硅材料3000t左右。生产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 虽然利润比较低,但是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如果进行规模化生产,其利润仍然很 可观。目前,中国拟建和在建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每年将需要680多吨的太阳能电池用 多晶硅和单晶硅材料,其中单晶硅400多吨,而且,需求量还以每年15%~20%的增长 率快速增长。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3%,而规模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效率为15%,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 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熟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 的电池工艺已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 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 主要是靠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 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 成倒金字塔结构。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 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单晶硅具有完整的金刚石结构。通过掺杂得到n,P型单晶硅,进而制备出p/n结、二极管及晶体管,从而使硅材料有了真正的用途。单晶硅太阳能电 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 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 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 多晶硅众所周知,利用太阳能有许多优点,光伏发电将为人类提供主要的能源,但 目前来讲,要使太阳能发电具有较大的市场,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提高太阳电池的光 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最大目标,从目前国际太阳电池的发展过 程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为单晶硅、多晶硅、带状硅、薄膜材料(包括微晶硅基薄膜、化合 1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介绍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简介(1) PERC电池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器件实验室最早研究 的高效电池。它的结构如图2-13a所示,正面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进行双面钝化,背电极通过一些分离很远的小孔贯穿钝化层与衬底接触,这样制备的电池最高效率可达到23.2%[26]。由于背电极是通过一些小孔直接和衬底相接触的,所以此处没能实现钝化。为了尽可能降低此处的载流子复合,所设计的孔间距要远大于衬底的厚度才可。然而孔间距的增大又使得横向电阻增加(因为载流子要横向长距离传输才能到达此处),从而导致电池的填充因子降低。另外,在轻掺杂的衬底上实现电极的欧姆接触非常困难,这就限制了高效PERC电池衬底材料只能选用电阻率低于0.5 Ωcm以下的硅材料。 为了进一步改善PERC电池性能,该实验室设想了在电池的背面增加定域掺杂,即在电极与衬底的接触孔处进行浓硼掺杂。这种想法早已有人提出,但是最大的困难是掺杂工艺的实现,因为当时所采用的固态源进行硼掺杂后载流子寿命会有很大降低。后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采用液态源BBr3进行硼掺杂对硅片的载流子寿命影响较小,并且可以和利用TCA制备钝化层的工艺有很好的匹配。1990年在PERC结构和工艺的基础上,J.Zhao在电池的背面接触孔处采用了BBr3定域扩散制备出PERL电池,结构如图2.13b所示[27]。定域掺硼的温度为900 ℃,时间为20 min,随后采用了drive-in step技术(1070 ℃,2 h)。经过这样处理后背面接触孔处的薄层电阻可降到20 Ω/□以下。孔间距离也进行了调整,由2 mm缩短为250 μm,大大减少了横

向电阻。如此,在0.5 Ωcm和2 Ωcm的p型硅片上制作的4 cm2的PERL电池的效率可达23-24%,比采用同样硅片制作的PERC电池性能有较大提高。 1993年该课题组对PERL电池进行改善,使其效率提高到24%,1998年再次提高到24.4%,2001年达到24.7%,创造了世界最高记录。这种PERL电池取得高效的原因是[28]:(1)正面采光面为倒金字塔结构,结合背电极反射器,形成了优异的光陷阱结构;(2)在正面上蒸镀了MgF2/ZnS双层减反射膜,进一步降低了表面反射;(3)正面与背面的氧化层均采用TCA工艺(三氯乙烯工艺)生长高质量的氧化层,降低了表面复合;(4)为了和双层减反射膜很好配合,正面氧化硅层要求很薄,但是随着氧化层的减薄,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又会降低。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相对于以前的研究,增加了“alneal”工艺,即在正面的氧化层上蒸镀铝膜,然后在370 ℃的合成气氛中退火30 min,最后用磷酸腐蚀掉这层铝膜。经过“alneal”工艺后,载流子寿命和开路电压都得到较大提高,而与正面氧化层的厚度关系不大。这种工艺的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铝和氧化物中OH-离子发生反应产生了原子氢,在Si/SiO2的界面处对一些悬挂键进行钝化。(5)电池的背电场通过定域掺杂形成,掺杂的温度和时间至关重要,对实现定域掺杂的接触孔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能否在整个背面形成背电场以及体串联电阻的大小。在这个电池中浓硼扩散区面积为30 μm×30 μm,接触孔的面积为10 μm ×10 μm,孔间距为250 μm,浓硼扩散区的面积仅占背面积的1.44%。定域扩散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仪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本世纪初进行的世界能源储量调查显示,全球剩余煤炭只能维持约216年,石油只能维持4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61年,用于核发电的铀也只能维持71年。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 2、SO 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暴风雨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烦恼。根据计算,现在全球每年排放的CO 2已经超过500亿吨。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O 2的排放量占世界的15%,仅次于美国,所以减少排放CO 2、SO 2广义地说,太阳光的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都属于太阳能,它们随着太阳和地球的活动,周而复始地循环,几十亿年内不会枯竭,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再生能源。太阳的光辐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亿5千万公里。 在地球大气圈外,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为1.353kW /m 等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推广使用太阳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2 ,称为太阳常数。到达地球表面时,部分太阳光被大气层吸收,光辐射的强度降低。在地球海平面上,正午垂直入射时,太阳辐射 的功率密度约为1kW /m 2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 ,通常被作为测试太阳电池性能的标准光辐射强度。太阳光辐射的能量非常巨大,从太阳到地球的总辐射功率比目前全世界的平均消费电力还要大数十万倍。每年到达地球的辐射能相当于49000亿吨标准煤的燃烧能。太阳能不但数量巨大,用之不竭,而且是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绿色能源,所以大力推广太阳能的应用是世界性的趋势。 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太阳能发电目前成本较高,所以通常用于远离传统电源的偏远地区,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太阳能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而资源枯竭与环境保护导致传统电源成本上升。太阳能发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价格上可以与传统电源竞争,太阳能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本实验研究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3种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实验内容 1. 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2.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3.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4.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测量

几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硅太阳能电池的外形及基本结构如图1。其中基本材料为P型单晶硅,厚度为0.3—0.5mm左右。上表面为N+型区,构成一个PN+结。顶区表面有栅状金属电极,硅片背面为金属底电极。上下电极分别与N+区和P区形成欧姆接触,整个上表面还均匀覆盖着减反射膜。 当入发射光照在电池表面时,光子穿过减反射膜进入硅中,能量大于硅禁带宽度的光子在N+区,PN+结空间电荷区和P区中激发出光生电子——空穴对。各区中的光生载流子如果在复合前能越过耗尽区,就对发光电压作出贡献。光生电子留于N+区,光生空穴留于P区,在PN+结的两侧形成正负电荷的积累,产生光生电压,此为光生伏打效应。当光伏电池两端接一负载后,光电池就从P 区经负载流至N+区,负载中就有功率输出。 太阳能电池各区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型是不同的。靠近顶区湿产生阳光电流对短波长的紫光(或紫外光)敏感,约占总光源电流的5-10%(随N+区厚度而变),PN+结空间电荷的光生电流对可见光敏感,约占5 %左右。电池基体域

产生的光电流对红外光敏感,占80-90%,是光生电流的主要组成部分。 2.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它的构成和生产工艺已定型,产品已广泛用于宇宙空间和地面设施。这种太阳能电池以高纯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纯度要求99.999%。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现在地面应用的太阳能电池等采用太阳能级的单晶硅棒,材料性能指标有所放宽。有的也可使用半导体器件加工的头尾料和废次单晶硅材料,经过复拉制成太阳能电池专用的单晶硅棒。将单晶硅棒切成片,一般片厚约0.3毫米。硅片经过成形、抛磨、清洗等工序,制成待加工的原料硅片。加工太阳能电池片,首先要在硅片上掺杂和扩散,一般掺杂物为微量的硼、磷、锑等。扩散是在石英管制成的高温扩散炉中进行。这样就在硅片上形成PN结。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法,将配好的银浆印在硅片上做成栅线,经过烧结,同时制成背电极,并在有栅线的面涂覆减反射源,以防大量的光子被光滑的硅片表面反射掉,至此,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单体片就制成了。单体片经过抽查检验,即可按所需要的规格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用串联和并联的方法构成一定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最后用框架和封装材料

【CN110021682A】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9522.6 (22)申请日 2019.02.18 (71)申请人 浙江贝盛光伏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 珍贝路800号 (72)发明人 何一峰 邱小永 赵庆国 陆波  吕文辉 金德琳 陈伟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代理人 裴金华 (51)Int.Cl. H01L 31/18(2006.01) H01L 31/0216(2014.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本发明的上 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 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包含制 绒、扩散、刻蚀、镀膜、印刷、烧结步骤,所述镀膜 步骤具体包含以下步骤:预热步骤、预处理步骤、 底层膜制作步骤、中间层膜制作步骤、顶层膜制 作步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太阳能 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对镀膜部分采用了新的 三层设计,增加钝化效果,减少了电子空穴对复 合, 提高了少子寿命。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CN 110021682 A 2019.07.16 C N 110021682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21682 A 1.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包含制绒、扩散、刻蚀、镀膜、印刷、烧结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步骤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01、预热步骤; 将硅片整体升温; S02、预处理步骤; 通入氮气,经高频电离后对硅片表面进行清洗; S03、底层膜制作步骤; 通入硅烷和氨气,经高频电离后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在硅片表面,形成底层氮化硅薄膜; S04、中间层膜制作步骤; 通入硅烷和氨气,经高频电离后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在所述底层膜之上,形成第二层氮化硅薄膜; S05、顶层膜制作步骤; 通入硅烷和氨气,经高频电离后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在所述中间层膜之上,形成顶层氮化硅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步骤中,预热温度450-500 ℃,预热时间25-3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再所述预处理步骤中,沉积温度为450-500 ℃,功率3400-4400 W,氮气流量5 slm,不抽真空,沉积时间5-15 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层膜制作步骤中,镀膜薄膜参数为:沉积温度450-500℃,功率6000-7000 W,氨气流量3.5-3.9 slm,硅烷流量800-900 sccm,压力1650 mTor,占空比5:50 ms,沉积时间80-100 s;要求第一层膜折射率控制在2.20-2.30,膜厚控制在15-20 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层膜制作步骤中,镀膜薄膜参数为:沉积温度450-500 ℃,功率6000-7000 W,氨气流量3.5-4.5 slm,硅烷流量600-700 sccm,压力1650 mTor,占空比5:50 ms,沉积时间140-150 s;要求第二层膜折射率控制在2.1-2.20,膜厚控制在15-20 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层膜制作步骤中,镀膜薄膜参数为:沉积温度450-500 ℃,功率6000-7000 W,氨气流量6-7 slm,硅烷流量600-700 sccm,压力1650 mTor,占空比5:50 ms,沉积时间450-550 s;要求第三层膜折射率控制在2.00-2.02,膜厚控制在45-55 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三层膜沉积完成后,整体折射率控制在2.07-2.09,膜厚控制在78-82n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烧结工序后还包含电增强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钝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增强步骤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11、摆放和预热步骤,将烧结后电池片整齐摆放,上下增加电极板,开启控制电流对电 2

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PECVD技术进展

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PECVD技术进展 硅的折射率为3.8,如果直接将光滑的硅表面放置在折射率为1.0的空 气中,其对光的反射率可达到30%左右。人们使用表面的织构化降低了 一部分反射,但是还是很难将反射率降得很低,尤其是对多晶硅,使用 各向同性的酸腐蚀液,如果腐蚀过深,会影响到PN结的漏电流,因此 其对表面反射降低的效果不明显。 一引言 为了降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效率,通常需要减少太阳电池正表面的反射,还需要对晶体硅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以降低表面缺陷对于少数载流子的复合作用。 硅的折射率为3.8,如果直接将光滑的硅表面放置在折射率为1.0的空气中,其对光的反射率可达到30%左右。人们使用表面的织构化降低了一部分反射,但是还是很难将反射率降得很低,尤其是对多晶硅,使用各向同性的酸腐蚀液,如果腐蚀过深,会影响到PN结的漏电流,因此其对表面反射降低的效果不明显。因此,考虑在硅表面与空气之间插一层折射率适中的透光介质膜,以降低表面的反射,在工业化应用中,SiNx膜被选择作为硅表面的减反射膜,SiNx膜的折射率随着x值的不同,可以从1.9变到2.3左右,这样比较适合于在3.8的硅和1.0的空气中进行可见光的减反射设计,是一种较为优良的减反射膜。 另一方面,硅表面有很多悬挂键,对于N型发射区的非平衡载流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得少数载流子发生复合作用,从而减少电流。因此需要使用一些原子或分子将这些表面的悬挂键饱和。实验发现,含氢的SiNx膜对于硅表面具有很强的钝化作用,减少了表面不饱和的悬挂键,减少了表面能级。 综合来看,SiNx膜被制备在硅的表面起到两个最用,其一是减少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其二,表面钝化作用。 二PECVD技术的分类 用来制备SiNx膜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法)。在目前产业上常用的是PECVD法。 PECVD法按沉积腔室等离子源与样品的关系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具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特点,这也推动了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但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却遇到了一系列制约性瓶颈,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对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推动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约束越来越大,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如何开拓新的能源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是大势所趋。晶硅太阳能电池是重要的新能源,而且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晶硅太阳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但在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大力推动晶硅太阳能电池转型发展,使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而推动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步入更加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1 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全球都高度重视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我国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大国,自1959年以来,我国在这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0%左右,表明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产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属于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但我国还没有上升到“制造强国”的行列,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发电成本相对较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水平如何,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电成本,只有较低的发电成本,才能使晶硅太阳能电池得到更有效的推广和利用,使其成为“清洁发电”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尽管我国不断加大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力度,而且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当前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仍然相对较高,远远高于普通市电价格。由于发电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我国一些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不注重降低成本,这也直接导致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积极的技术创新来降低发电成本。 二是国际贸易壁垒较多。由于我国属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但在出口方面却受到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导致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比如美国的“双反”政策征收100%的关税。欧盟、印

(整理)太阳能电池各电性能参数-草稿.

太阳能电池各电性能参数的本质及工艺意义 ?武宇涛 ? 电性能参数主要有:V oc,Isc,Rs,Rsh,FF,Eff,Irev1,… 电性能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实时的生产控制现场,非常及时地反映了整个生产线生产工艺尤其是后道工序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我们对产线的控制及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的实时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从可控性难易角度来说,V oc,Rs,Rsh,主要和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本身特征相关,与工艺现场的调控波动性关系不是特别紧密,可称之为长程可控参数。而Isc,FF, Irev1与工艺现场的调控联系紧密,对各调控参数比较敏感,可称之为短程可控参数。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是效率Eff。而Eff则是以上所有参数的综合表现。 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以下几个经典公式之上: Voc=(KT/q)×ln(Isc/Io+1) Voc=(KT/q)×ln(N aNd/ni2) 1 2 FF=Pm/(Voc×Isc)=Vm×Im/ (Voc×Isc) 3 4

Eff=Pm/(APin)=FF×Voc×Isc/APin=FF×Voc×Jsc/Pin 5 图-1太阳能电池的I-V曲线 图-2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 从上面5式我们可以看到,与效率直接相关的电性能参数主要有:FF,Voc, Isc。在生产中我们还比较关心暗电流情况:Irev1,由1式可以看出,它与Voc有比较紧密地联系(实际也是这样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各参数间的联系,这里先录用几组数据如下:

表-1 线别Uoc Isc FF Rs Rsh EFF Irev>6>16%Isc>8.2Voc>620FF>78 P156(71)0.6188.2177.20.00381816.11%0.17%78.73%56.2%33.1% 1.3% P156(62)0.6168.2176.60.00413315.92%0.53%56.06%55.2%18.1%0.4% E-CELL(LY)0.6277.2978.10.00312914.68% 1.23%40.03%20.3%69.8%65.8% 以上P156均系LDK片源。 1,Voc 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内建场的作用下分别被收集到耗尽层的两端,从而形成电势。所以我们认为Voc是内建电场即PN 结扫集电流的能力的直观表现。 由上面公式1所反映,Voc主要与电池片的参杂浓度(Nd)相关。对于宽△Eg的电池材料,相对会有比较高的Voc;但△Eg过高,又会导致光吸收效率的迅速下降(主要是长波段响应降低),使Isc是降低,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最佳掺杂深度值。另一方面,高参杂又会引入更多的复合中心,使复合电流增加,同样也降低了Voc。所以在没有引起复合电流增加或者其增量比较小的前提下,参杂浓度的提高对Voc总是有益的。 在上表所示的三种成品电池片中,P156的片子与E-CELL 片子Voc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显然是由于冶金级硅的杂质浓度过大导致的。而对于62栅线和71栅线的电池片,由于其总体参杂浓度并没有显著的改变,所以其开压并没有显著差别。从上表还可以看出,E-CELL电池的Isc已经比比另两者有显著降低,我们可以认为对于P156的正常多晶硅电池片其Voc在620mv左右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