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知识点打印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打印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打印版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一、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2. 动力学基本公式
3. 自由落体运动
4. 斜抛运动
二、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
4. 摩擦力及其应用
5. 弹簧的伸长和弹性势能
6.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能量
1. 功和功率
2. 动能和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波动
1. 波的基本概念
2. 机械波与电磁波
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光的反射和折射
五、电学
1. 电学基本概念
2. 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4. 安全用电常识
六、热学
1. 热学基本概念
2. 温度计及其原理
3. 物质的热膨胀
4.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X10、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 笆,分度值为 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可打印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可打印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可打印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g=9。

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已经整理可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已经整理可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 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6.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8. 弹力:弹性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恢复力。

二、能量和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物体做功能产生能量。

2. 功的定义和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3. 功与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形式。

4.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动能: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

6.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7.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电能等。

8. 机械能守恒:在无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在边界上发生反射。

3. 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

4.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折射角不同,产生色散现象。

5. 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使光线汇聚的作用。

6. 凹透镜:凹透镜具有使光线发散的作用。

7. 光的成像:透镜将光线汇聚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的基本单位,电场是电荷周围的力场。

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3. 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电流受到阻碍的程度,电阻定律描述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不同;串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不同。

5. 电能和电功率:电能是电荷通过电路转化的能量,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6. 电池和电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 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 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二、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1、国际单位(SI):m2、单位换算:1km=1000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3、一把刻度尺,要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如何使用刻度尺:(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尺的位置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2)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3)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或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误差与错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任何的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错误可以避免,也可以消除。

5、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常用秒表(停表))1、单位换算:1h=60min, 1min=60s,1h=3600s. 1s=103m s=106μs=109ns四、一些特殊测量:(1)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一叠相同纸的总厚度L;算出纸的张数n,则一张纸的厚度为d=L/n。

(2)测曲线的长度:取一段细棉线,用少量的胶水粘湿,贴在被测曲线上,用笔在棉线上作下曲线两端点的记号,将棉线取下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端点记号间的距离就是曲线的长度。

(3)测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记下匝数n,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L,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五、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最全面(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最全面(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最全面(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1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打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力与受压面积之比,单位是帕斯卡(Pa)。

2.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3. 大气压强:大气对地面的压力,与海拔高度和天气有关。

4.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5.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1.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工作的能力。

2.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5. 能量转化和转移: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被创造或消失。

四、电学基础1.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是安培(A)。

3. 电压:驱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单位是伏特(V)。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本文档旨在总结初三物理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学生复物理课程。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
1. 物理基础知识:
-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 国际单位制
-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与力:
- 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
- 平抛运动:抛体的运动规律、水平抛体和斜抛体的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运动定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 静力学: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杠杆原理、浮力和压强、密度和相对密度
3. 力学能与机械能:
- 势能与动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声与光:
- 声:声的传播、声的特征和声的性质
- 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和光的色散
5. 电与磁:
- 电:电流、电压和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半导
体和电子器件
- 磁:磁场、磁场的产生和应用、电磁感应和发电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
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不过,请注意,在使用本文档时,请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和理解,并及时向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

物理初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三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拉力、推力等。

3.力的表示: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4.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5.压强的计算:压强=力/面积。

6.杠杆原理:杠杆中力的乘积相等。

7.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推力。

二、运动和力1.速度的概念:物体运动规律中的重要变量。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位移/时间。

3.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率。

4.匀速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5.变速运动:速度不断改变的运动。

6.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时会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7.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牛顿第三定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能量1.能量的概念:物体运动或变形的能力。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6.能量守恒定律:孤立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压强和浮力1.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2.压强的计算:压强=力/面积。

3.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推力。

五、声音和光1.声音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

2.声音的特点:音高、音强、音色。

3.光的传播:光是由光源发射出来的,经过介质传播。

4.光的反射:光线与物体表面相遇后发生反射。

六、电和磁1.电荷:电荷是电的基本属性,分正负两种。

2.电场:电荷周围的空间形成电场。

3.电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压。

4.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数量。

5.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6.磁铁:具有磁性的物质。

7.磁场:磁铁周围的空间形成磁场。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必备的基础知识点总结,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进阶的物理知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本文将对初三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准备中考。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的结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存在。

- 元素的概念: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介绍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简化表示方法。

二、力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速度和加速度: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和能量传播的特点。

- 光的反射规律: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规律描述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 光的成像:通过平面镜和球面镜,形成了物体的虚像和实像。

四、电与磁- 电流和电路:电是带有电荷的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电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导线组成。

- 电阻和电功率:引入了电阻的概念,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 磁的产生和磁场: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铁和带电粒子有吸引和斥力作用。

-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引起感应电流。

以上是初三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提供帮助。

详细的知识内容和计算方法,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解。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初二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