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1. 土壤准备玉米是一种对土壤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土壤的质地、pH值、肥力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进行适当的土壤准备是玉米田间管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1.1 土壤检测在种植玉米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土壤检测可以确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关键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调整和施肥。
1.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石灰等。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孔隙率和保水性;石灰能够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1.3 土壤肥力调整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玉米生长的需求,进行土壤肥力调整。
根据缺失的养分元素,合理施加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同时,注意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机,避免过量施肥或施肥不当导致土壤肥力失衡。
2. 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是玉米田间管理的基础,种子的品质和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前,必须进行种子选择与处理。
2.1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
同时,还可以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稳定性等因素,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
2.2 种子处理在选择好的玉米种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萌发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一般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种、种子消毒等。
浸种可以通过浸泡种子于适宜的保护性剂溶液中,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种子消毒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播种与密植调控播种和密植调控是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玉米的出苗率和生长情况。
3.1 播种方式选择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机械设备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
常用的播种方式包括直播、穴播和条播等。
直播适用于平坦土地,可节省劳动力和机械投入;穴播适用于土地不平坦、密植较大的情况;条播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种植区域,可以提高播种效率。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分析玉米是一种经济作物,为了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收成,田间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以下是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的要点分析:1.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准备。
首先,清除杂草和根系,同时深翻土地。
对于中性和弱碱性土壤,需要进行酸化处理。
而对于酸性土壤,则需要施加石灰或其他中和剂来平衡酸碱度。
从中长期来看,在秸秆还田、绿肥轮作和有效微生物的使用等方面,也可以维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种子选择种子选择是影响收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选用耐旱、耐病、高产的品种,同时视土壤类型、季节等条件选择适当品种。
3. 播种时间玉米的播种时间要考虑到气温、降雨情况等因素。
在大多数地区,玉米的合适播种时间是早春至初夏。
如在此时间之前播种,作物会遭受霜冻,而在之后播种,气温过高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4. 合理施肥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特别是氮肥、磷肥和钾肥。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玉米产量。
在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作物种类进行施肥。
施肥的时间和剂量也要适当,应根据作物生长期和土壤状况进行控制。
5. 喷药防治病虫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蚜虫、螟虫、粉蝶、斑点病等害虫和病菌的攻击。
喷药能够有效地控制这些病虫害,使玉米健康地生长。
但是,必须注意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和人类健康。
6. 及时灌溉玉米对水分需求较高,缺水或过多的水都可能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干旱地区,应加强灌溉管理。
在多雨的季节,要防止积水,必要时要加强排水。
此外,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量和频率也应适当。
总之,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是保障订单产的重要因素。
农民应参照以上要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获得理想的收成。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最常见的农作物,是很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种植时要想实现丰产,对于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可分为苗期管理、拔节长穗期管理以及开花结实期管理。
一起来看看详细的管理技术吧。
1、苗期管理玉米苗期是在出苗到拔节期前,一般是生长到7-8片真叶时,这时叶色浓绿,叶片宽厚。
这时要做好蹲苗措施,首先做好土壤的干湿度,保持上干下湿状况,土壤水分要在60%左右,这样可促进根系发育膨大,还能使根系扎根更深,达到蹲苗促壮的目的,有利于生长中期的吸水抗旱性。
另外在也要做好防旱防渍措施,在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当阴雨天气时,未免根系渍水,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涝。
2、拔节长穗期管理拔节长穗期主要是在拔节到出雄穗的这段时间,一般历时一月,这时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一起进行的,主要是以穗分化为主。
这时主要注意的是水分管理,在拔节期极易遇到春旱,是否觉定浇水要视当地的降水量而定,在此期间如果当地的降水量不足,就要及时浇水保持植株水分需求。
而且这时气温升高,蒸腾作用较大,水分极易被蒸发,遇旱的可能性也很大,要及时灌溉才能获取高产。
在玉米抽雄时间段,对水分极为敏感,干旱时必须浇水,否则会影响到产量,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防涝,而大风气候要及时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开花结实期管理开花结实期在玉米抽雄到成熟这段时间,一般历时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此时时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
影响它的产量的因素有授粉、水分以及光照等,在抽穗杨花时,水分不足,植株授粉不良,结实率较低,而且还易导致茎叶早衰,这时需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而在灌浆期浇水要慎重,不宜盲目的浇水,到了灌浆前期要适当的控水,到了后期在增加水分,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
而这时也是植株早衰的使其,要及时施肥防止植株早衰,还要做好大雨气候的排水防涝措施,避免土壤积水过大,导致通透性较差,使根系不能正常呼吸,影响养分的吸收。
另外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性,可减少空杆现象的发生,在授粉不佳时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生长阶段分为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灌浆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
同时,玉米也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治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苗期管理技术要点苗期是玉米生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此时,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接受阳光、雨水、营养,开始生长。
因此,苗期管理对后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苗期主要包括基肥施用、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等方面。
(一)基肥施用适量的基肥施用可以保证玉米幼苗的营养供应,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前施用,也可以在幼苗生长1-2叶时进行。
基肥的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类型、肥料品种、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亩施用20-30kg的有机肥和30-50kg的复合肥。
(二)病虫害防治苗期是玉米受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疫病、玉米夜蛾、玉米螟、白粉虱等。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措施等,这里主要介绍农业措施。
①密植:种子的密植可防止害虫和病菌侵袭,提高幼苗生长率和产量。
②合理施肥:受到虫害和病菌侵袭的玉米地严重缺乏营养,因此,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强玉米抗病虫的能力。
③灌溉:及时合理地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
④轮作:轮作可以控制病虫害源头,减少土壤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三)杂草防治苗期进行适量的杂草清除,有助于减少玉米的营养损失,维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进行;化学防治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
生长期对玉米的成材率和产量影响很大,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包括施肥、中耕、喷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生长期的施肥应当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一、及时补苗、间苗、定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
间苗在3叶期进行,定苗在4~5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
二、灌溉播种期灌溉:套播玉米在播种前要浇1次水,既有利于小麦灌浆,又有利于玉米出苗。
麦茬平播玉米播种时遇干旱,要进行造墒灌溉,30~40m3/667m2水即可,有利于保证播种质量。
夏玉米拔节后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发生干旱(俗称“卡脖旱”),将影响抽雄和小花分化;抽雄开花期玉米需水量最多,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期干旱将影响玉米散粉,甚至造成雌雄花期不遇,降低结实率,因此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后25d这一段时间,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
玉米生育后期,保持土壤较好的墒情,可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并可防止植株早衰。
此期干旱应及时灌水。
三、中耕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
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1次,10叶展开时锄1次,人工或机械锄地。
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开时进行1次中耕松土。
四、施肥夏播玉米一般不施有机肥,可利用冬小麦有机肥的后效。
夏玉米要普遍施用苗肥,促苗早发。
苗肥在玉米5叶期施入,将氮肥总量的30%及磷钾肥沿幼苗一侧(距幼苗15~20cm)开沟(深10~15cm)条施或穴施。
化肥用量每667m2施纯N为14~16kg,P2O5为6~9kg,K2O 为8~10kg。
在缺锌土壤每667m2施ZnSO4为1~1.5kg。
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分期施。
使用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时在播种时一次性底施。
基肥和种肥:全部磷肥、钾肥及40%的氮肥作为基肥在播种时施入,或播种后在播种沟一侧施入。
施肥深度一般在5cm以下,不能离种子太近,防止种子与肥料接触发生烧苗现象。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从玉米的种植准备、育苗、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准备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种植玉米。
避免低洼地或土层较浅的地块,以免影响生长和产量。
2. 土壤翻耕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翻、平整,去除杂草和积水,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玉米的育苗1. 种子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种子。
在育苗过程中要选用良好的育苗基质,保持基质湿润,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 每穴定植在玉米育苗阶段,每穴定植3-4粒玉米种子,保证发芽率。
3. 温度管理在育苗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避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三、田间管理1. 合理密植玉米是受密植喜高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玉米的密植程度,一般每亩种植量为2.5-3万株。
2. 土壤保湿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而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对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要适时施以足够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3. 施肥管理在生长季节中,要适时施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一般在玉米苗期施用底肥,结穗期和灌浆期再追施一次氮肥。
4. 土壤松耙在玉米生长期间,要适时进行土壤的松耙,松耙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5. 防治玉米苗期间的病虫害玉米苗期是玉米易感病虫害侵害的时期,要加强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旦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要及时进行防治。
四、病虫害防治1. 主要病害玉米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锈病、叶斑病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病株、药剂喷洒和轮作栽培等措施。
2. 主要害虫玉米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象等,要加强虫情监测,采用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一、播种前期1. 土壤处理:选择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性较强的土壤。
将土壤深耕细碎,除去杂草和病虫害源,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好的品种。
二、整地期1. 相间整地:将苗床和田间地块进行整地处理,清除田间农残、杂草和枯落的植株,并实施深翻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透水性。
2. 留茬晾晒:将稻谷、豆类等前茬清理干净,堆放堤坡上晾晒,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源头。
三、播种期1. 播种技术:合理控制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选择播种工具,保证播种均匀和深度一致。
2. 施肥: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吸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在播种前后进行基础施肥,后续根据生长阶段和作物需求进行追肥。
四、苗期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也可以进行种子增效剂处理,促进发芽和生长。
2. 过水过肥:保证苗床湿度和养分供应,提高幼苗生长速度。
及时追肥,调整肥料配方。
3. 预防苗蛀虫:喷洒杀虫剂,防止苗期蛀虫危害。
五、生长期1. 中耕松土: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田间土壤松散、通气性好。
中耕还可以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竞争。
2. 喷药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
3. 施肥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时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成熟期1. 调整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频率和量,防止干旱或过湿对玉米的不良影响。
2. 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发现虫害进行针对性喷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中耕松土等。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
而玉米的高产栽培是农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很多农民在栽培玉米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导致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甚至出现病虫害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
所以,完善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玉米的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关于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管理1. 合理施肥:玉米是对养分需求比较大的作物,为了能够获得高产,合理的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计划,如能够进行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有助于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2. 土壤保水保肥:在玉米生长期要做好灌溉和覆盖工作,保持土壤含水量和肥力,防止土壤贫瘠导致玉米生长不良。
3. 种植前的耕作与松土:玉米生长对土壤通气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深翻耕作,有利于加快土壤温度升高,并能早熟玉米。
二、病虫害防治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玉米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用草酸铜、甲基托布津等种子处理剂浸种处理,有助于抑制种子携带的一些病原菌,降低发病率,提高玉米的产量。
2. 合理轮作:轮作能够避免作物连作,减少土壤真菌病害。
3. 实施农业防治措施:实行选择耐病种植,加强地膜覆盖,优化田间管理等有效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玉米的病虫害害。
三、密植技术密植是指将播种的株行间距缩小,株距减小,多植一些玉米植株在一定的土地上,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积极实施密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及时施、深施、准施1. 及时施:保证施肥的时间与作物的需求相符。
2. 深施: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应合理施肥,使肥料营养物质能充分利用。
3. 准施:施肥要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地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五、生长调控1. 合理管理玉米生长期: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合理掌握追肥、中耕、抹药、推迟一些玉米上肥时间等生长期操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一、种植技术1、种选玉米种子的选择要求有一定的生育力,结实力强,病抗性和抗逆性较好,适宜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叶片色泽绿润,形态健康,抗病性强,玉米苗的株高、叶片大小要符合栽培要求。
2、土壤处理在种植玉米之前,应进行土壤耕作,使土壤深耕均匀,以减少叶片的灰尘污染,提高氧气含量,改善水分分布和通气条件。
此外,在种植前还应加入适量肥料,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种子的萌发,增加株高和结实数量。
3、播种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温水分的变化,以及期望产量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当土温达到10℃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
播种深度一般在2-3cm之间,以适应土壤的水分变化情况,并且要定期施水。
二、防病抗虫技术1、防治病害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充分浇水,并及时进行田间无害化管理,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及时喷施有效的抗菌剂来预防病害。
2、防治虫害玉米田里的虫害主要有锈病螟、褐飞虱、褐拟螟、麦白虫和穿心莲虫等,可采用施药防治,切勿滥用农药,以免造成农药残留、生物种群紊乱等。
三、施肥技术1、施肥玉米的施肥应根据土壤的性质、耕作深度及栽培方式来确定,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选择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施水玉米生长期的施水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当地气温及玉米的生育阶段来定,一般来说,秋冬季节适宜湿润施水,春夏季节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定。
四、采收管理技术1、采收玉米采收时间以玉米乳熟期为好,一般采收时间是玉米叶片开始变黄或熟穗变红,玉米粒乳熟。
采收时要谨慎,以免影响玉米的品质。
2、储藏玉米采收后应尽快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及时储存,以防止玉米腐烂变质,储藏环境要室温、通风、无异味,禁止异物混入,确保玉米的品质。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直接关系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种子选择与处理1. 种子选择:玉米的种植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子,进行繁殖。
选择优良的种子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好的种子能够保证作物良好的生长。
要选择外形完整,无病害的种子,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2. 种子处理:在选择好种子之后,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浸种、熏种、打药等。
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以消毒和促进发芽;熏种是用药物熏蒸种子,以防治病虫害;打药则是在种子表面喷洒农药,以防治病虫害。
这些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二、良好的土壤准备1. 土壤翻耕:在进行玉米的种植前,要先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等处理,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便于种子的生长。
翻耕不仅可以松土、改良土壤结构,还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充分混合,提高土壤的肥力。
2. 施肥: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适当的施肥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在施肥的时候,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的需要,合理施入有机肥、复合肥等,保证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适时的播种管理1.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适合4月-5月进行播种,南方地区适合3月-4月进行播种。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2. 播种密度:在进行玉米种植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应该播种4-6万株玉米,株距30-40厘米,行距60-75厘米,这样可以保证作物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四、田间管理技术1. 适时浇水: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及时浇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幼苗期和抽雄期,要确保土壤的湿润。
2. 杂草管理:杂草对于玉米生长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清除。
玉米种植怎么管理?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怎么管理?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为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一直被誉为长寿食品,深受市场的欢迎,种植价值高。
而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做好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那么,玉米种植怎么管理?现将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苗期管理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这个阶段。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采用的管理措施包括:查田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
1.查田补苗: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已播种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这将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在出苗后要经常到田间查苗,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
2.适时间苗、定苗:间苗宜早,应选择在幼苗将要扎根之前,一般在幼苗3—4片叶进行。
间苗的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齐苗和颜色一致的苗;去病苗,留健苗。
如果间苗过晚,会使植株过分拥挤,互相遮光,互争水分和养分,会使初生根系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定苗一般在5—6片叶时根据品种和地力进行。
定苗时间也是宜早不宜迟。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和地块应增加间苗次数,适当延迟定苗时间,但最迟不宜超过6片叶。
定苗时一定要注意连根拔掉,避免长出地茬苗。
定苗时应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大小苗留齐苗,去病苗留健苗,去混杂苗留纯苗。
而且要注意间苗要在晴天进行。
3.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分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改善玉米的营养条件;消灭杂草、防止草荒,从而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和病虫的传播,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苗期一般应进行三次中耕,第一次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时进行,深度3—5厘米;第二次在定苗后,幼苗30厘米高时进行,深度为7—8厘米;第三次在拔节前进行,深度5—6厘米。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耐贫、耐旱、适应性好等优点,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并谈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1、地力调整:在播种前3个月,应当加强整地、施肥、排灌、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蓄水能力。
2、田面平整:在播种前应当将田面杂草清除干净,防止杂草的种子混入土壤中。
3、倒伏处理:在放置田硐时,应当规范分布,方便泄水并防止倒伏现象发生。
二、幼苗期田间管理1、追肥:幼苗期间,特别是在4-5叶期,应当进行追肥,同时根据土壤情况和植株状态决定追肥量,利用生物、有机、无机各种肥料配施;2、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内应当重点防治带状叶斑病、真菌性病害等。
3、灌水用药:幼苗期间应当适合为玉米进行及时浇水、喷药以及防霜冻等管理工作。
1、排水、施肥、松土: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加强排水、施肥、松土等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植株拉长,抗旱、抗逆性强。
2、病虫害防治: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适合防治青枯、炭疽、芽胶根腐等多种病害。
四、抽雄期及结实期田间管理2、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及结实期内应当重点防治玉米螟、玉米蛀虫、禾虫等多种害虫。
3、防备翻劫:在玉米抽雄期,为了避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玉米灾害,应当实施防备翻劫措施,如制定应急预案,留有玉米安全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玉米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方法。
同时,每个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各不相同,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之前)4-5片全展开叶或7-8片可见叶。
叶色浓绿,叶片宽厚呈壮苗苗架,为此应:(1)蹲苗:保持土壤上干下湿,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60%,促进根系发育形成膨大的根系和深扎根,达到蹲苗促壮的目的,以利中后期深层吸水抗旱、保苗、保丰收。
(2)防旱防渍:遇天气干旱造成土壤干旱要抗旱保苗。
玉米苗期的渍水,低洼地出现“芽涝”的地块,要开沟排水防涝保苗。
2、拔节长穗期管理:拔节-抽雄之前历时30天,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并进,以雌雄穗分化发育为主。
(1)春玉米出苗-拔节以后常遇春旱,是否浇拔节水,视降水量的情况而定。
在玉米需水关键期,降水量不能满足需要,经常遇卡脖旱的威胁所以春季保墒、大喇叭期及抽穗前后的灌溉是保证春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套作玉米6月底7月初拔节雌雄穗分化需水量大,不一定时逢雨季,即使浇过春水,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失墒快。
遇旱的可能性也很大,灌溉是获取高产的必要措施。
(2)灌好攻苞水:玉米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临介期对水分反应敏感。
如遇干旱必须浇水防旱、抗旱保证雌雄穗发育及以后生育期的需水,才能争取大穗获得高产。
上述时段若遇大雨,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若遇大风要培土防倒伏。
3、开花结实期管理:(玉米从抽雄开花-成熟)历时45-55天。
此时期开花授粉籽粒灌浆充实的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决定构成产量要素:果穗数、果穗粒数和粒重。
(1)浇足抽穗扬花水,促进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防止茎叶早衰,争取穗多粒重。
(2)浇好灌浆攻籽水:灌浆期植株叶片自下而上枯黄,植株早衰应施肥、浇水增加粒重。
(3)排涝:因降大雨,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
(4)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应用光能、地力和空间,使植株通风透光良好,从而减少空杆。
(5)科学进行肥水管理,根据各生育期的特点进行,特别要注意攻穗的水肥管理,使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减少空杆。
(6)做好人工辅助授粉,保证雌穗授粉完全减少秃顶和缺粒。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一、土壤管理:1.土壤改良:进行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的施用,添加有机质和矿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
2.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3.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例如搭建护坡、挖设沟渠等,保持土壤肥力和结构的稳定。
4.杂草控制: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竞争养分和水分的损失,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肥料管理:1.施肥时间: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时间,营养的供给要与植物需求相匹配。
2.施肥量: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度肥料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和养分浪费。
3.施肥方法: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如基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料与矿物质肥料配合使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效益。
4.减少养分损失:避免肥料浸出、气氧化等养分损失的情况,可采用覆盖材料或精确施肥等方式进行控制。
三、病虫害防治:1.预防为主:加强田间清洁消毒、周边环境卫生管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作为基础,通过预防措施提前防治病虫害。
2.合理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进行喷洒,并注意施药间隔和剂量的合理安排。
3.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天敌、益生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四、灌溉管理:1.灌溉方式:采用适合玉米生长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保持土壤水分适宜。
2.灌溉时机: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玉米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出现土壤干旱或者过湿导致的生长不良。
3.灌溉水质:保证灌溉水质的安全和合格,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植株的损害。
五、收获管理:1.适时收割: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选择适时进行玉米的收割,避免收割过早或者过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2.收割机械:使用适当的收割机械进行玉米的收获,提高工作效率,并注意收割机械对土壤和植株的损伤情况。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
害防治。
本文将对玉米各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介绍。
1. 选好播种地点:应选择土质疏松、水分适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土地。
避免
选择低洼地和易积水的地块。
2. 种子处理:种子在播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
可采用浸种、
涂种、热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
3. 控制病虫害: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茎腐病、赤眼螨等。
可采用
喷洒农药、埋药、释放天敌等手段进行防治。
1. 浇水:幼苗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玉米遭受
旱害。
2. 放风:幼苗期玉米需要良好的通风,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但应注意防止温
度过低和风沙等不利因素。
3. 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玉米易发生倒伏、萎蔫、黄化等症状,应注意及时防治,采取喷洒农药、手工拔除等方法控制病虫害。
1. 喷洒生长调节剂:抽雄期喷洒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控制玉米高度和促进玉米抽雄
和开花。
2. 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玉米容易受到长穗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的危害,应及时喷洒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1. 加强水肥管理:灌浆期玉米对水肥需求较高,应适时进行灌溉和施肥。
灌溉应注
意避免积水,施肥应注意量的控制。
总之,玉米各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
的影响。
种植者应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的目标。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在 玉 米 小 喇 叭 口期 , 7 1 即  ̄ 0片 叶展 开 时 , 氮 、 肥 21 按 磷 :
的 比 例进 行 追 施 , 以降 低 玉 米 空 秆 率 , 进 玉 米 果 穗 和 籽 粒 生 促 长 。 合 机 械 开 沟培 土 , 结 把肥 料施 于距 植 株 1 0厘米 处 , 后 浇 随
克 叶面 喷 施 , 有 效 促 进 籽 粒饱 满 。 可
六 、 虫 害防 治 病
在 玉 米 大 喇 叭 口期 , 每 株 喇 叭 口 中 投 入 呋 喃 丹 05克 , 在 .
防治 玉 米 螟 。
因 此 , 第 1水 前 须 结 合 开 沟 培 土 , 行 间 土 培 在 玉 米 根 部 , 浇 把
H I C纤 维 长 度 3. 米 以上 , VC 3 0毫 比强 度 3 . Ntx 马 克 46 / , C e
隆 值 4 , 长 率 7 %, 射 率 7 . , 度 8 , 齐 度 8. , I伸 3 . 反 o 3 黄 .整 3 5% 8 纺 纱 均 匀 性 指 数 16 纤 维 品质 较 好 , 中 长 绒 棉 品 种 , 纺 6, 属 适
N o n g C U n K e J i
●
玉 米 田 问 管 理 技 木
伊 宁市农技 推 广站 陈素 娟
一
、
查 苗 补 种
在拔 节前 结 合 人 工 锄 草 ,把 玉 米 主 茎 节 上 腋 芽 生 长 的分 蘖打掉。
1若 玉 米 地 块 未 做 到 适 墒 适 期 播 种 , . 出现 缺 苗 断 垄 , 须 必 在 大 田玉 米 现 行 后 查 苗 补种 。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田间管理是指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防治病虫害。
以下是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
一、苗期管理(播种后至玉米苗高达10~15厘米)1.土壤准备: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持湿润。
2.良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玉米种子,并按照规定的密度进行播种。
3.合理密植:对于早熟或耐寒抗病的早熟玉米种植,在密度控制上可以适度增加,促进苗期生长。
4.正确的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温度,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以确保苗期正常生长。
5.及时浇水:确保苗期的土壤湿润,避免干燥和缺水造成苗期生长不良。
6.施肥:适量施入有机或化肥,可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苗期生长。
二、生长期管理(玉米苗高15~30厘米至抽雄)1.间苗调整:在玉米生长期间,对于密度过大的玉米田,可适当稀苗,保证单株玉米的畅通生长。
2.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玉米生长和发育。
3.防除杂草:杂草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竞争作用,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玉米田内草本植物的干扰最小化。
4.病虫害防治:及时观察和发现玉米生长期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利用生物防治和农药等手段进行防治,保护玉米的生长。
5.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干旱或积水现象的发生。
6.支架建立:对于一些高秧型的玉米品种,可以适当进行支架建立,以支撑植株,促进生长和结果。
7.修剪:在玉米生长期中,可以适量进行修剪,去除死叶和无效枝条,保持玉米植株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
三、抽雄阶段管理(雄穗结茬后至雌穗露丝)1.追施磷钾:在玉米抽雄阶段,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促进雄穗和雌穗的生长和发育。
2.适时除草:继续进行除草,保持田间草本植物的生长最小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需求。
针对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玉米的种植要点、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一、种植要点1. 土壤选择: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最好选择湿润、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同时要避免重金属、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土壤。
2.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
一般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类,根据当地的生长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
3.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一般以当地气温、降雨情况和光照等因素为参考,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4. 密度管理: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农作物得到适当的养分和光照,从而提高产量。
一般来说,早熟玉米每亩播种量为15000-16000株,中晚熟玉米每亩播种量为12000-13000株。
5. 地膜覆盖:在北方地区的早春播种时,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的生长。
二、施肥管理1. 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基肥。
一般可选择有机肥、农家肥、复合肥等进行施用。
2. 追肥施用:在玉米生长期间,根据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
一般可选择尿素、复合肥等进行施用。
3. 化肥用量:化肥施用量的多少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来确定,可以做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
4. 施肥技术:在施肥时要注意技术,避免施肥过量或不均匀,建议采用分次、分面施肥的方法,留意施肥技术和环保。
三、病虫害防治1. 玉米病害:主要有灰斑病、锈病、丝核病等,可以采用轮作、间作、优良品种抗病栽培、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2. 玉米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蚜虱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3. 预防为主: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保持玉米的健康生长状态,增强其抵抗力,从源头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介绍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其他管理、适时收获等田间管理实用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田间管理;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73-01
玉米是安徽省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时间跨度大,从4月至7月下旬都可以种植。
要提高玉米单产,获得丰收,除选用优良品种、适宜播种量和密度外,加强玉米生产中的田间管理、减少空秆和秃穗也是关键,现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平衡施肥
1.1 施肥量
玉米氮肥应分次施用,基肥和大喇叭口期各占1/2,磷、钾肥作基肥施用,基施锌肥(硫酸锌)15.0~22.5kg/hm2。
提倡配合施用有机肥或实行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不仅可提供完全营养,而且对改良砂姜黑土不良的水分物理性质和耕作性质以及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都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玉米7.50~9.75t/hm2的施肥方案规定,目标产量7.5t/hm2,土壤基础产量2.25~3.75t/hm2,净增产量
3.75~5.25t/hm2,需施氮180.0~232.5kg/hm2、五氧化二磷37.5~60.0kg/hm2、氧化钾90~120 kg/hm2;目标产量8.25t/hm2,土壤基础产量3.0~
4.5t/hm2,净增产量3.75~
5.25t/hm2,需施氮180.0~
232.5kg/hm2、五氧化二磷37.5~60.0kg/hm2、氧化钾90~
120kg/hm2;目标产量9 t/hm2,土壤基础产量3.00~5.25t/hm2,净增产量3.75~6.00 t/hm2,需施氮180.0~247.5kg/hm2、五氧化二磷37.5~75.0 kg/hm2、氧化钾105~135kg/hm2;目标产量
9.75t/hm2,土壤基础产量3.00~5.25t/hm2,净增产量4.50~
6.75t/hm2,需施氮210~270kg/hm2、五氧化二磷45~75kg/hm2、氧化钾120~150 kg/hm2。
1.2 施肥方法
玉米定苗后,及时施肥,促进苗壮。
苗肥应在4~6叶施用,用量应遵循“苗肥轻、穗肥重、粒肥补”的原则。
苗期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一般追施尿素75.0~112.5kg/hm2。
玉米穗肥应占追肥总量的50%~60%。
对中低产地块和后期脱肥的地块,尤其要猛攻穗肥,加大追肥量,施尿素或碳酸氢铵375~450kg/hm2。
同时,可根据长势适时补充适量的微肥,一般用0.2%的硫酸锌进行全株喷施,每隔5~7d喷1次,连喷2次。
抽穗后,还可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对水750kg,均匀地喷施,一般喷1~2次即可。
2 水分管理
玉米在抽穗授粉灌浆期,久旱久雨都不利。
抽穗期干旱,易出现“卡脖旱”,影响抽穗;灌浆期如遇干旱易造成粒瘪秃穗,应及时浇水抗旱,中耕松土,保证玉米土壤墒情充足,以利提高产量。
玉米地雨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除涝保苗。
积水严重田块要及时疏通沟渠,清沟除渍,力争在短时间内排除田间积水,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作物受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根系发育不良,营养输导受阻,生长停滞,出现叶片发黄;加上幼苗长势较弱,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
增施速效氮素肥料,适当补施磷钾肥。
有条件的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增加植株营养,提高抗逆性,促进受灾作物苗情转化,利于
生长。
3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可用代森锌、多菌灵等农药防治。
虫害主要是2代玉米螟,于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对累计卵量30块/百株或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的田块进行防治。
可用菊酯类农药1 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500倍液,喷灌于心叶丛中;或将呋喃丹拌入细土中,制成毒土,将毒土撒入心叶丛的喇叭口中;或用3%百威颗粒剂22.5~30.0kg/hm2丢入玉米喇叭口内;或用40%辛硫磷1.5l/hm2对细沙45kg丢玉米喇叭口内。
4 其他管理
中耕除草,以破除土壤板结、散墒、保墒、通气,促进根系发育,铲除杂草,或进行化学除草。
隔行去雄,拔除雄穗能节省养分,改善通风透光状况,促进籽粒发育成熟,同时减轻植株上部重量,增强抗倒能力。
在雄穗抽出10cm左右,花粉还未散发之前,用手紧握雄穗将其向上拔除,要掌握边行不去,山地、小块地不去,阴雨、大风天气不去,去弱、去劣、不带顶叶。
不要把叶子拔掉或弄伤。
去雄植株不得超过全田植株数的50%,植株稀少的地块不要超过35%。
辅助
授粉要抓住有利时机,可在上午9~11时玉米花粉散布时用采粉器或其他用具采集健壮植株上的花粉,边采边授,连续授2~3次,增加受精机会。
授粉时,若花丝太长,不利于受精,应将花丝剪短,留
1.5cm长左右,呈绒球状,互不掩盖,以利授粉。
5 适时收获
玉米在完熟期表现:苞叶干枯松散,茎叶绿色,籽粒光亮变硬,基部黑色层形成,呈现出本品种的特色。
试验表明,在玉米腊熟期前后将植株叶片全部打光,或将果穗以上节间削除都会造成严重减产。
收获的玉米晾晒后,当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13%~14%以下时,可入仓贮存。
6 参考文献
[1] 陈甫玖,张明,苏荣华,等.玉米新品种筑黄3号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42-44.
[2] 刘永梅.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榆林科技,200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