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合集下载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肾移植。

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组织配型技术的普遍开展、围手术期抗体诱导治疗和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在逐年下降,但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威胁和首要独立危险因素。

解决排斥反应的关键是正确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正确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即移植病理学。

临床上,根据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发病时间与临床特点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AAR)、急性排斥反应(AR)和慢性排斥反应(CR)。

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又将排斥反应分为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二者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前者临床较多见,及时处理多可以逆转,而后者却常可导致移植物失功。

随着多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急性T细胞介导移植物损伤的发生率,然而,急性和慢性AMR 在移植物丢失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限制其长期结局的最重要障碍。

1 超急性排斥反应1.1 发病机制HAR 的发病机制为受者循环中预存DSA与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应,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导致内皮活化。

1.2 病理表现1.3 临床表现HAR多发生在移植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一般发生在24 h内,也有个别延迟至48h。

发生在术中,当供肾重新恢复血供时,移植肾逐渐充盈饱满,呈鲜红色,然而数分钟后,移植肾出现花斑,体积增大,色泽由鲜红出现紫纹,渐变呈暗红色,乃至呈紫褐色并失去光泽,移植肾由饱胀变柔软,体积缩小,肾动脉搏动有力,而肾静脉塌陷,继而肾脏搏动消失,泌尿停止;发生在术后,可出现血尿、少尿或无尿,肾区疼痛,血压升高等,少数病例可出现寒颤、高热等全身危重症表现。

慢性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慢性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 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 • 透析机交换后再回输到体内去,该通路 • 被称为血管通路。 • 血管通路的分类 • 1. 临时性血管通路 • 2. 长期血管通路
• (七)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可出现纤维 性骨炎、尿毒症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和骨硬化症,骨病有症状者少见,早期 诊断主要靠骨活组织检查。肾性骨症的 发生与活性维生素D3的不足、继发性甲旁 亢等有关。
• (八)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可出现 高钾或低钾血症、高钠或低钠血症、水肿或脱水、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 • (九)易于并发感染 : 为主要死因之一,与机 体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功能异常等有关。以肺 部和尿路感染常见,血透病人易发生金黄色葡萄 球菌败血症、肝炎病毒感染等。 • (十)其他 可有内分泌失调、体温过低、尿毒 症性假糖尿症、高尿酸血症等。
治疗要点
• (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1、水、钠平衡 • 2、低钾与高钾血症 • 3、高血磷与低血钙 • (三)维持正氮平衡,减轻氮质血症 • (四)对症治疗(护胃、降压、利尿、治 疗贫血等)
治疗要点
(五)血液净化疗法
慢肾衰当血肌酐高于707µmol/L, 且患者开始出尿毒症症状时,便应 透析治疗。
• (五)呼吸系统表现 可出现尿毒症性支 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酸中毒时呼吸 深而长。 • (六)皮肤症状 常见皮肤瘙痒、尿肾衰早期 常有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 状,到后期可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记忆 力下降、谵妄、幻觉、昏迷等。晚期病人 常有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可出现肢体麻木、 深腱反射消失、肌无力等。
依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四期: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Ccr: 70---50ml/min, Scr: 133—177umol/L Bun<7.1mmol/L(<20mg/dl)。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 ) • Ccr: 50---25ml/min, Scr:186—442umol/L(2--5mg/dl) Bun>7.1mmol/L(20--50mg/dl)。 3、肾功能衰竭期 • Ccr: 2 5---10ml/min, Scr:443—707umol/L(5-8mg/dl) Bun>17.1---28.6mmol/L(50--80mg/dl)。 4、尿毒症期 • Ccr: <10ml/min, Scr:>707umol/L(8mg/dl) Bun>28.6mmol/L(80mg/dl)。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9-05-20T11:31:48.1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3期作者:姚艮平[导读] 选择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不全病患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建议采纳。

(滁州市来安县家宁医院安徽滁州 239200)摘要:目的研究尿毒清颗粒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慢性肾功不全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40)。

甲组运用尿毒清颗粒,乙组运用常规疗法。

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疗效。

结果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比乙组的5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选择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不全病患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建议采纳。

关键词:慢性肾功不全;应用价值;尿毒清颗粒;临床疗效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后,可引发肾脏损害持续性加重的情况,进而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本病可引发诸多的并发症,比如:酸碱失衡、高钾血症与高血压等[1]。

而透析治疗以及肾移植术则是本病的两种重要治疗手段,虽能取得显著成效,但安全性低,且治疗费用比较高昂。

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应用尿毒清颗粒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慢性肾功不全病患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各有40例。

甲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6-74岁之间,平均(59.8±6.7)岁;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4.1±0.8)年;Ⅱ期者,19例;Ⅲ期者,14例;Ⅳ期者,7例。

乙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59.6±6.3)岁;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4.5±0.9)年;Ⅱ期者,20例;Ⅲ期者,15例;Ⅳ期者,5例。

患者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的慢性肾功不全诊断标准,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能够影响凝血系统以及纤溶系统功能的药物。

肾移植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肾移植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第10卷 第5期2019年9月Vol. 10 No. 5Sep.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手术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尸体供肾切取术、供肾修整术、供肾植入术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关键词】 器官移植;肾移植;供肾获取;腹部多器官联合获取;肝肾联合获取;单纯供肾整块切取;灌注;血管吻合【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5-0004-07肾移植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1 尸体供肾切取术尸体供肾获取的方式主要包括腹部多器官联合获取、肝肾联合获取及单纯供肾整块切取术[1-3]。

由于肝肾联合获取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腹部器官获取方式[4-6],且是腹部多器官联合获取的基础,因此以下主要阐述尸体供体肝肾联合获取的临床操作规范。

1.1 体位与手术切口供者置于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作腹部大“十”字切口进入腹腔,纵切口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方,横切口在脐水平至双侧腋中线。

1.2 建立原位低温灌注1.2.1 腹主动脉插管及灌注 在下腹腔用生理盐水纱布将小肠及结肠向上方推开,在骶骨前切开后腹膜,分离、显露腹主动脉下段,在腹主动脉距离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以上2~3 cm 处结扎远心端。

在结扎线上方1~2 cm 剪开腹主动脉前壁,插入前端侧孔封闭并于球囊近端方向剪有3~4个侧孔的22号Foley 导尿管(已预先连接低温器官保存液并排空管道内空气,儿童供者视腹主动脉的粗细不同而采用相应大小的灌注管),插入深度为气囊至腹腔动脉开口平面以上(约为20 cm ),气囊内迅速注入20~30 mL 生理盐水以阻断胸主动脉,结扎固定插入的导尿管并开始灌注低温(4 ℃左右)器官保存液(图1),灌注压力约 100 cmH 2O (1 cmH 2O=0.098 kPa )。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要点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要点

《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2019)要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DKD是CKD的重要病因。

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性DK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文献报道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

DKD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种族、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盐饮食、血脂异常、肾毒物质、急性肾损伤、蛋白摄人过多等。

与不合并DKD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KD 患者死亡率更高,且大部分死亡是由于心血管事件导致。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DKD的发生发展,对降低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定义与诊断(一)DKD定义【关键信息】:•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既往称“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 (C级)(二)评估指标及筛查【关键信息】:•白蛋白尿: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为尿白蛋白增加;且在 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增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预估GFR(eGFR)下降:eGFR<60ml·min-1·1.73m-2•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以上的l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UACR和eGFR检测,以便早期发现 DKD(B级)1.评估指标白的量。

的主要指标是GFR。

直接测定GFR对设备要求高、临床推广价值小,一般用eGFR代替。

2.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肾病,确诊 2型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以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三)DKD的诊断DKD通常是根据UACR升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CKD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诊断DK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合并视网膜病变有助于DKD的诊断:2. 以下情况需考虑NDKD,应注意鉴别诊断:3. 确诊DKD后,应根据eGFR进一步判断肾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见表1。

《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和BK病毒性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要点

《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和BK病毒性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要点

《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和BK病毒性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要点BK病毒(BK virus,BKV)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多瘤病毒。

近年来,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检测手段的革新,BKV感染率不断升高。

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率升高尤为突出,由其导致的BKV性肾病(BKVN)已成为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BKVN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与移植物排斥反应或其他疾病相混淆,尤其是急性排斥反应,后者治疗需要增加免疫抑制强度以降低机体免疫导致的排斥反应,而BKVN恰恰相反,必须降低免疫抑制强度,以期部分恢复机体抗病毒免疫能力。

所以在疾病早期若判断错误,采用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会加速疾病对移植器官的损害,严重者导致移植器官失功。

正确诊断和及时干预有助于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

尽管我们对BKV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对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BKVN 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

1 概述及流行病学BKV是乳头状多瘤空泡病毒科、多瘤病毒家族的一种亚型,原发感染多在10 岁之前,传播机制仍不清楚,可能经由呼吸道或口腔传播。

健康成人中的感染率高达82%。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潜伏在尿路上皮和肾小管上皮中的BKV被激活,开始高水平复制,大量复制的病毒颗粒从尿路中排泄,造成BKV尿症。

在肾移植受者中,随着病程进展,BKV 会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核并复制大量子代病毒,引起细胞坏死、松解,使组织发生免疫性、炎症性浸润;当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和局部基底膜暴露时,病毒开始破坏肾小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形成BKV血症。

BKV 在血液中持续高载量表达,进一步破坏移植肾组织导致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最终形成BKVN。

其他器官移植受者罕见BKV血症和BKVN。

肾移植受者BKVN的发生率为1%~10%,大部分出现在术后1年内,50%的BKVN患者最终会发展为不可逆的移植肾衰竭。

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第10卷 第4期2019年7月Vol. 10 No. 4Jul.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感染学专家,从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国内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等方面,制订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诊疗技术规范。

【关键词】 器官移植;感染;耐药菌;多重耐药;泛耐药;全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中图分类号】R617,R6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4-0002-07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4.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100091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李钢、石炳毅);广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巨春蓉)通信作者:石炳毅,Email :shibingyi666@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

在过去的20多年,出现了许多新的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 )、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ent ,XDR )甚至全耐药(pandrug-resistant , PDR )的“超级细菌”,给器官移植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与普通细菌相比,耐药菌感染后相关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为免疫缺陷人群,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SOT )受者一旦发生MDR 细菌感染,病死率高达40.4%;其中,40%的患者将面临移植物切除的风险,多数患者死于重度感染引发的呼吸衰竭或脓毒血症。

《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

在过去的20多年,出现了许多新的多重耐药(MDR)、泛耐药(XDR)甚至全耐药(PDR)的“超级细菌”,给器官移植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与普通细菌相比,耐药菌感染后相关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为免疫缺陷人群,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一旦发生MDR细菌感染,病死率高达40.4%;其中,40%的患者将面临移植物切除的风险,多数患者死于重度感染引发的呼吸衰竭或脓毒血症。

1 SOT术后耐药菌感染的情况1.1 耐药菌感染基本定义(1)MDR:细菌对常用7 大类的抗菌药物中3类或3类以上耐药;(2)XDR: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敏感;(3)PDR:细菌对所有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

1.2 SOT术后感染的常见耐药菌SOT术后常见的MDR细菌包括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及阳性球菌。

常见阴性杆菌主要包括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等;常见阳性球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常见的感染部位多为肺部感染、伤口周围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等。

1.3 SOT术后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血液透析、移植后并发症(肾功能不全、胆道感染或梗阻等)、留观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过长(≥72h)、再次手术以及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受者、老年受者(>60岁)、术前90d内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近期住院时间≥5d等均是SOT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2 国内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2.1 国内细菌的检测情况概述近年来,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代表的MDR细菌检出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慢性肾衰竭【概述】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血管病变是CKD 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五)、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

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六)、血液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七)、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总论与细菌性肺炎》要点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总论与细菌性肺炎》要点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总论与细菌性肺炎》要点一、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感染诊疗技术规范总论目前,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和小肠等实体器官移植(SOT)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但影响SOT受者术后生存率的两大主要因素,依然是排斥反应和感染。

SOT术后受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使受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继发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在术后早期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期或再次冲击治疗时期。

SOT术后约有80% 以上的受者至少出现过1次临床感染,40%的受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是感染,或其它并发症同时合并感染。

感染的病原学之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的部位方面,以肺部感染最常见。

细菌感染可以单独反复发生,或者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

自2015 年我国成立了规范的器官获取组织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逐渐成为SOT受者得到器官的重要来源。

来源于捐献的供者,死亡前绝大部分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气管插管等器官辅助支持,供者本身携带的病原体成为受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的感染不仅损害移植物功能,而且显著增加SOT受者的病死率,使SOT面临更大的挑战。

肺部感染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肺部感染均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SOT 受者作为免疫受限人群,肺部感染的风险更高,而且这种高风险状态伴随终身。

所有的SOT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肺部感染是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术后。

针对SOT受者的细菌感染,需要积极预防、及时诊治、合理治疗,才能降低细菌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SOT 受者的移植后病死率。

二、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性肺炎的诊疗技术规范SOT患者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尤其是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期、患者所处的环境为院内医疗场所等情况。

在SOT受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移植。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指引(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指引(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指引本技术规范指引旨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建设抗菌药物规范管理体系为核心,借助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不断规范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进一步夯实已取得的抗菌药物管理成效。

一、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指引给出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规范管理的核心要素。

本技术规范指引适用于各类三级医疗机构。

二、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核心要素医疗机构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的落实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一)制定和发布管理制度;(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和明确核心人员;(三)制订本机构适用的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四)抗菌药物处方干预;(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六)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水平,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七)感染性疾病规范诊治与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培训。

三、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路线(一)制定和发布管理制度。

各医疗机构需对照国家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机构特点,制定、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具体措施并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共同讨论、通过后发布实施。

(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和明确核心人员。

抗菌药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建立多学科的专业化工作团队,各司其职。

参与管理的主要人员应来自以下部门:医务处(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门诊部、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药学部门、检验科、病理科、重症医学科、血液科、呼吸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急诊科、影像科、信息科、病案科等。

各机构可根据科室设置及职能划分确定主要负责部门,核心人员应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授权,原则上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可由本机构有感染性疾病诊治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或其他专业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担任。

对于仍未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尽快制定科室建设目标,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人员梯队。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CRE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CRE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降钙素原、CD3+、CD4+和CD8+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21,29(2):140-142.[10]王宏君,陈玺龙,郑佳仪,等.启膈消结汤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毒副反应、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0,42(12):1841-1845.[11]吴斌.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和累及野照射对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的影响[D].济南: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19.[12]程纪伟.组织特异性记忆T 细胞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微环境和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20.(收稿日期:2024-01-11)①深圳大学总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CRE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陈崇纯①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CRE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3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6例CRI 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T-proBNP、CREA、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时期指标水平差异,分析NT-proBNP、CREA 水平与GFR 的相关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CREA 诊断CRI 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NT-proBNP、CREA 水平较对照组更高,GFR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NT-proBNP、CREA 水平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患者相比更高,肾功能衰竭期患者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CREA 水平与CRI 患者的GFR 呈负相关(r =-0.334、-0.326,P <0.05);ROC 曲线显示,NT-proBNP、CREA 诊断CRI 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35。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要点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要点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要点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是指移植肾术后,由于各种原因,肾脏逐渐失去功能,需要进行相关的诊疗和管理。

为了规范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目前已经制定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

该规范主要包含以下要点:一、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定义和分类。

规范明确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定义和各个级别的分类,有利于医生及时诊断和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规范详细介绍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血管病变、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原因和进展过程。

三、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和监测。

规范规定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和相关监测指标,包括肾功能指标、尿液分析、肾活检等方面,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和监测患者的肾功能状态。

四、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规范提出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免疫抑制治疗、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等方面,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和处理。

规范列举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等,同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管理建议,有助于医生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六、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预后和转归。

规范介绍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预后和转归情况,包括肾功能衰竭、移植肾失效等方面,为医生提供了参考依据,加强对患者的预测和评估。

七、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随访和管理。

规范明确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随访和管理要求,包括定期复诊、监测指标的检测、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方面,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照顾。

八、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围手术期管理。

规范提出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管理的要点,包括肾功能的评估、药物的调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有助于医生在手术前后全面管理患者。

以上是《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的要点,这些要点的规范和指导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CRRT治疗的护理要点

CRRT治疗的护理要点

收稿日期:2008-01-10CRRT治疗的护理要点于康岩(解放军252医院 肾内科,河北保定071000)CRRT(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是采用每天连续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血液净化疗法以代替受损的肾功能。

通过近20年的医疗实践和研究, CRR T技术日渐成熟和规范,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远远超过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已经扩展到临床各种常见的危重症患者尤其是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

科学的护理对成功的抢救起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护理要点。

1 导管口的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预防导管感染。

置管后对没有渗血、渗液的导管口应隔日换药1次,严格按外科换药常规操作,对导管口、外管壁进行消毒,对固定飞机柄及针眼消毒,待干后用带止血垫的伤口敷料覆盖。

2 注意观察各种报警系统PRSMA全自动血液净化机具有自动的管路冲洗,排气系统和各种压力监测报警系统,首先要掌握各参数的设定方法,代表意义,掌握机器常见报警识别方法。

机器运行过程中,密切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置换液量,废液量及各动力泵运转情况,及时发现运行中有无凝血,漏血,血路不畅等情况,并排除报警故障。

3 置换液的应用和观察合理记录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动态平衡。

根据患者心,肺,肾的功能和机体状态制定相应的CR RT计划,正确设置血液量,每小时脱水量,置换液速率等,每小时统计出入总量,根据病情及血压及时调节各流速,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观察患者均存在少尿或无尿症状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监测尤为重要。

4 导管管腔的护理除两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血管条件好,采取动静脉直接穿刺术,其余病例均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

发现管路不畅,可适当旋转导管,排除体位因素;发现血栓或堵管,应用尿激酶溶栓,并可用尿激酶封管;出现导管腔内感染,可从导管缓慢注入抗素;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浓度;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细管可用于抢救给药,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病人以及特殊药物的输入。

肾移植操作技术规范(2019版)——适应证、禁忌证、术前检查和准备

肾移植操作技术规范(2019版)——适应证、禁忌证、术前检查和准备

第10卷 第5期2019年9月Vol. 10 No. 5Sep.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操作技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肾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移植前准备等方面,制订肾移植操作技术规范。

【关键词】 器官移植;肾移植;终末期肾病;人类白细胞抗体;适应证;禁忌证;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中图分类号】R617,R6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5-0001-05肾移植操作技术规范(2019版)——适应证、禁忌证、术前检查和准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5.0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200090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锋、朱有华)作者简介:刘锋,男,1971年生,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临床、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Email :liufwh@通信作者:曾力,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儿童移植、器官联合移植,Email :zengli111109@一、肾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肾移植与透析治疗相比,受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较高。

因此,原则上任何慢性肾病导致的不可逆性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均是肾移植的适应证[1-2]。

但由于原发病变性质、患者年龄、机体免疫状态以及影响移植肾功能有关的危险因素,并不是所有ESRD 患者均适宜接受肾移植手术[3]。

严格选择合适的肾移植受者和做好移植术前的准备是提高肾移植质量和移植肾受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1 肾移植的适应证随着移植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器官捐献工作的广泛开展,供者的年龄范围较宽泛,小至出生数小时,大至70岁以上[4]。

MZ T 135-2019 遗体收殓运输卫生技术规范

MZ T 135-2019 遗体收殓运输卫生技术规范

MZ/T135—2019目 次前 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原则 (2)5管理要求 (2)6准备 (2)7消毒卫生处理程序 (3)附录A(规范性附录)遗体分类 (6)参 考 文 献 (7)I遗体收殓运输卫生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遗体收殓、运输过程中的基本原则、管理要求、准备及消毒卫生处理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殡仪服务机构在遗体收殓、运输过程中对遗体的消毒卫生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53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GB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GB/T23287-2009殡葬术语SN/T1212-2003入出境棺柩消毒处理规程SN/T1320-2010入出境尸体、棺柩、骸骨卫生检疫查验规程SN/T1334-2003入出境尸体和骸骨卫生处理规程SN/T1909-2007入出境尸体/骸骨卫生许可规程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生部3术语和定义GB/T2328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遗体收殓packing corpse指将逝者完整或不完整的遗体装入殓尸袋的过程。

3.2遗体运输transporting corpse将遗体按规定运送到殡仪服务机构的过程。

3.3遗体卫生处理sanitary treatment of corpse对遗体进行消毒、包装处理的全过程。

注:改写自SN/T1334-2003,定义3.3。

3.4殓尸袋packing bag of corpse收殓、盛装遗体的包装袋。

13.5殡仪车hearse依法改装后从事遗体接运的专项作业车辆。

注:改写自GB/T23287-2009,定义7.28。

3.6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认定所有遗体及其血液、体液、排泄物、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具有潜在感染性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器官移植相关的血液净化技术规范(2019版)

器官移植相关的血液净化技术规范(2019版)

第11卷 第2期2020年3月Vol. 11 No. 2Mar. 2020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 )是指通过各种不同的技术以去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过多的水分、血循环中的毒物与病理物质、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

血液净化疗法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和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 )等。

1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操作规范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包括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 VF )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 ,A VG )。

1.1 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时机根据2006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转归质量(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NKF/K-DOQI )指南以及2014年首版、2019年第2版的中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合适时机建立动静脉内瘘十分重要,特别需要教育随访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确保患者在进入血液透析时有一个功能良好的成熟内瘘。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诊疗规范·器官移植相关的血液净化技术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相关血液净化的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肾内科专家从血管通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的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要点
1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思路和治疗原则
1.1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及其诊断要点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是指移植肾功能缓慢恶化,表现为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缓慢上升,而移植肾小球滤过率(GFR)缓慢下降。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其病因多种多样,故需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尽可能明确病因。

1.2 辅助检查
1.2.1 实验室检查
必做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血C3、C4,血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功能,血、尿BK 病毒DNA,尿常规,尿沉渣,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管功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等。

选做项目:血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血清免疫蛋白电泳、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游离轻链、中段尿细菌培养等。

1.2.2 影像学检查
移植肾超声可以显示移植肾大小、形态、皮质、髓质、肾盂、输尿管、各级动脉血流、皮质血流,可初步判断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因素。

1.2.1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在明确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上有重要价值。

1.3 治疗原则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尽量要明确病因,根据病因采用针对性治疗(表2)。

同时存在多个病因时,需要综合考虑,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2 移植肾复发肾小球疾病
2.1 IgA肾病
2.1.1 复发高危因素
合并新月体肾炎、亲属肾移植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良好]、年轻受者、肾移植术后糖皮质激素剂量减低或者无糖皮质激素。

2.1.2 临床表现
组织学复发率为50%~60%,临床表现复发率仅为15%~30%。

2.1.3 诊断
移植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光镜下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部分伴有新月体,部分可以表现为局灶节段硬化或者增殖性病变,系膜区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典型表现是IgA在系膜区沉积,个别沿系膜区和血管袢沉积,伴有C3在对应区域沉积;电镜下表现为系膜增生和系膜区电子致密物(图1)。

2.1.4 治疗
IgA肾病复发的治疗包括:(1)糖皮质激素,常用起始剂量为0.5mg/kg,根据控制情况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10mg/d。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制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可以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减轻血尿;(3)大黄提取物可以抑制系膜增殖,减轻血尿;(4)伴有新月体肾炎的移植肾IgA肾病患者,需要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环磷酰胺和血浆置换,但是其预后仍然较差;(5)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能是引起IgA肾病复发的原因,切除扁桃体可以改善IgA肾病的预后。

2.2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
2.2.1 临床表现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早期复发的患者表现为超大量蛋白尿,可以在肾移植术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复发,可以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而晚期可以在肾移植数月或者数年后呈隐匿性复发。

2.2.2 复发的高危因素
包括原肾FSGS时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快速进展的FSGS,重度系膜增殖和年轻受者。

2.2.3 诊断
FSGS复发光镜下表现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表现为系膜增生,可见节段硬
化,部分有球囊粘连,部分有足细胞肿胀。

2.2.4 治疗
目前FSGS的治疗包括:(1)血浆置换是治疗FSGS 复发的有效治疗措施,其原理是可能清除了体内的致病物质,但是很容易复发。

(2)免疫抑制方案建议转换为以环孢素为基础的方案,环孢素血药谷浓度>200ng/mL。

(3)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抗)治疗FSGS复发有效,利妥昔单抗通过清除B淋巴细胞和直接保护足细胞产生作用,用法是375mg/m2。

疗程没有统一共识,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治疗效果来调整。

(4)其他药物,抗CD80单抗(阿巴西普)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FSGS 患者有效,这部分患者特点是肾小球足细胞上表达B7-1,可以作为FSGS 复发的备选药物。

2.3 膜性肾病
2.3.1 临床表现
肾移植后膜性肾病复发率为40%左右,可以发生在术后早期(术后1~2周),大部分为晚期,平均复发时间为12个月,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部分患者合并血尿和Scr升高,少部分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2.3.2 致病机制
2.3.3 诊断
光镜下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僵硬,外周袢分层,PASM染色下可见钉突形成(图3)。

2.3.4 治疗
(1)基础治疗:ACEI、ARB 类药物减轻蛋白尿。

(2)雷公藤总苷(20mg 口服,3次/日),监测肝功能、血清白蛋白及粒细胞计数。

(3)血清抗PLA2R 抗体阳性的复发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可以降低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缓解蛋白尿。

这部分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清抗PLA2R 抗体滴度,以判断病情程度。

(4)肾组织PLA2R 染色可以提高复发膜性肾病检出率,这部分患者同样可以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5)加大泼尼松剂量对治疗无效果,不建议加大泼尼松剂量来治疗。

2.4 C3肾小球病
2.4.1 临床表现
C3肾病复发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

血液中补体水平持续偏低。

2.4.2 诊断
光镜下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样改变,还可以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图4)。

2.4.3 治疗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补体C5a 的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

2.5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单克隆IgG沉积
2.5.1 临床表现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单克隆IgG沉积(PGNMID)肾移植术后复发率高达80%~90%,可以在术后2个月即发生组织学复发,临床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只有极少数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M 蛋白。

2.5.2 诊断
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光镜下肾小球病变常表现为膜增生性病变、弥漫增生性病变,部分患者表现为膜性病变的特点,比较少见的是单纯的系膜增生性病变(图5)。

3 CNI肾损伤
3.1 急性CNI肾损伤
3.1.1 临床表现
常以Scr急性升高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伴有CNI其他不良反应,如震颤、血糖升高、失眠等,少尿较为少见。

3.1.2 诊断
临床上有CNI血药浓度高和毒性反应,Scr升高,病理上可以进一步确诊,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显著空泡化。

3.1.3 治疗
治疗上主要以短暂停药和减药为主,调整血药浓度至合适范围。

对于无法
耐受CNI药物治疗者,可以停用CNI,转换为西罗莫司等药物。

3.2 慢性CNI肾损伤
3.2.1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Scr升高,一般无蛋白尿和血尿。

3.2.2 诊断
需要临床和病理结合诊断。

病理改变表现为3 个方面:血管(小动脉透明变性)、肾小管间质(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Bowman 囊的增厚和纤维化、局灶性节段性或全球性肾小球硬化)(图8)。

但是这些病理改变并无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考虑。

3.2.3 治疗
对慢性CNI肾损伤缺乏特效治疗药物,目前有效的办法如下:(1)CNI 最小化方案,将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的剂量调整至较低的目标水平。

通过减少CNI 用量,可以部分避免CNI肾损伤,但可能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

(2)对于免疫低危患者,可以将CNI药物完全停用,转换为西罗莫司。

而对于免疫高危患者,可以转换为贝拉西普。

(3)在减低CNI剂量的同时,加用一些其他免疫抑制剂比如雷公藤总苷,注意检测免疫功能变化,避免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