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四川茶馆文化及饮茶习俗
![四川茶馆文化及饮茶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0818efc8da38376baf1fae79.png)
四川茶馆文化及饮茶习俗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就跟西方人爱喝咖啡一样,这成了我们标志性的习俗。
对于巴蜀人来说,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产好茶,而且人们爱茶、饮茶的风气更是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有身份的高官,还是有钱富商,乃至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下层贫民,都离不开茶;在各种场合也都可以找到茶的身影,比如接待外宾的政府会议室里,接待客人的普通家庭,休憩时的大树下等等。
当然也有专门饮茶的地方,茶馆。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巴蜀地区独特的茶馆文化,与川人懒散闲适的生活状态相映成趣。
首先,先来谈一谈颇具特色的川茶。
四川能形成独特的茶文化,这当然跟茶叶的好坏后直接的关系。
茶叶好了,人们喝着顺口,自然也就成了习惯,慢慢地也就形成了文化,并一直流传至今。
四川饮茶的历史就要回溯到秦汉以前了。
公元前59年,东汉的王褒在《僮约》中写到:“武阳买茶,杨氏荷担。
”这就说明在东汉的时候,喝茶不但受到巴蜀人民的喜爱,同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不仅如此,也形成了专门的茶叶市场——“武阳”,可见茶叶在此时已经商业化了。
唐代时,四川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茶园,并因此闻名全国。
可见川茶已经走出了四川,并影响全国。
宋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了唐代五十多种名茶,这当中,就有十几种出自四川。
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茶”——蒙顶甘露茶,这也出自四川。
蒙顶甘露茶,顾名思义,产自四川名山蒙顶,所以也叫蒙顶茶。
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
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
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诗人间地一茶。
”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腋胜醒醐。
成都茶馆:泡出来的文化
![成都茶馆:泡出来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eecdbcc2cc58bd63186bd8a.png)
朋 色 这 段 还 一 来 茶 在 佛 出 却
铜 细 肩
成都茶馆 :泡出来的文化
文 I 本刊记者 李勃 实 习记者 刘伟
茶馆对 于成都人 更象是 生活交流 的媒介 ,成都人熨 帖地 利用茶 馆尽情地 做一切 可能 的事 情 , 并非单 纯地只是 为 了喝茶 。作为一种 文化现 象 ,它体现 了古老 的巴蜀文 化恒定不变 的传 统和 久迷人的魅力 。
温 温和 和 一片 天地 里 交织 出一 方滋 i 润 润 的乐 土 ,这铸 就 了成 都茶 馆温 j 的 秉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你 会发 现 ,注 重描 写成 都茶 馆 茶
艺 的作 家 ,是如 此 的单 薄 ,大概 只 有
老舍 笔下 的 北京 茶馆 能 与成 都茶 馆 的
茶艺 表 演之 后 ,又 是一 系 列 的川 1
国茶 文化 的摇 篮 。茶 坊 与品茗的相 映成 天 空 ,茶余 饭后 ,佐 以茶点 小吃和 曲艺 社 交场所 。在 旧社 会 ,三 教九流 相聚在
盖 碗 茶 为 成 都 茶 情 、洽谈 生意 、看货 交易 ;黑社 会买卖
枪 支 、鸦 片 ;袍 哥组 织的 “ 头”也常 码
茶 盖 、茶船 又 寓 意为 设 在 茶 馆 里 。这 些 茶 馆 大 多 还 兼营 饭 “ 天盖 之 ( 盖 ) 茶 、地 馆 、旅店 。每逢 寒暑假 ,茶馆又 成为争 载 之( 船) 茶 、人 育 之 聘 教师 “ 六腊之 战” 的战场 。可 以说 , ( 碗 ) 。它 包 容 了 七十二行 ,行行 都把 茶馆 当做 结交聚会 茶 ” 蜀 人 朴 素 的 人 文 思 的好去 处 。茶馆 因而 成为社会 生活 的一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ca9d7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e.png)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名城,其城市文化融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现代气息。
如果你有幸走在成都的街头,一定会被以下八种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
一、茶文化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我们的茶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在茶馆谈成的!二、三国文化“三国文化”覆盖了全世界,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
成都作为蜀汉古都,目前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在最完好的武侯祠、赵云墓等三国文化遗址,成为世界三国迷渴望打卡的地方。
三、麻将文化成都人爱麻将全国第一!对成都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不受世事烦扰他打一下午的麻将,连杠三次最后再来一个“杠上花”。
坐飞机听到一阵麻将声,就知道到成都了四、道教文化道教创教地点在四川成都的鹤鸣山,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青城山和青羊宫,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五、蜀绣文化蜀绣又称川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秀之一。
羊年春晚,蜀绣文化传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轮美奂的《蜀绣》至今余音绕梁。
六、川剧文化川剧,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
川剧最著名的当属变脸,变脸享誉国内外,刘德华还专程为学习“变脸”到成都拜师。
七、酒文化四川名酒众多,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成都的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
八、火锅文化火锅,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成都。
有什么事情不能用一顿火锅解决的,那就两顿嘛!。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整理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3c62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2.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整理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1、北京茶:喝贵气文化在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富贵在里头。
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
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
在这里茶馆的服务员都好为人师,在喝茶时,说起茶文化就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模糊不得。
”作为茶客,也愿意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
2、潮汕茶:喝茶道文化潮汕的‘功夫茶’名扬海内外,潮汕的功夫茶整个流程都特别的讲究,包括泡茶的水、茶具、炭火等等。
潮汕功夫茶的用水取自山泉,炭火选用榄核,然后用小扇煮开的甜蜜甘醇的`水,用来冲泡铁观音。
潮汕功夫茶的茶具是整套的精致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及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
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整个斟茶的过程下来,应了:“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不过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你觉得潮汕的功夫茶,是喝茶道的文化吗?3、成都茶:喝平民文化四川成都人喝的茶,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
成都人喝茶,不论茶的品质,也不论喝茶的环境。
只是在大树荫处的茶棚底下,任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凭摆上桌子长凳子,就可以喝茶了,特别轻松满意的平民生活。
最讲究的是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倒茶的样式多,门派也许多哦,有‘峨嵋’‘青城’等等。
4、杭州茶:喝精致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
青藤茶馆的建筑风格,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木圈椅、红缎面、悠长吊兰的从身边滑落。
青藤茶馆最惊艳的是随处可见的“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将“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
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叫卖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成都茶馆文化
![成都茶馆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46ed32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9.png)
课程小结
成都茶馆表面看来没有什么茶文化,但它却深入到川人的生活里,和 他们的文化、血液融合在了一起。成都茶馆虽然少了一份儒雅,但茶的文 化社会功能却得到充分体现。川人喝茶不是一种艺术、也不是一种需求, 而是一种生活,窃以为这是一种境界。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成都茶馆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了解成都茶馆的特色以及社会功能,通过学 习我们要做到学以致用。
成都茶馆的另一大特色是幺师,也就是茶博 士。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待一桌茶客落座后, 只见幺师右手提着锃亮的紫铜壶走过来,左手 五指分开,夹着七八个茶碗、茶盖、茶船,一 挥手,丁当连声,茶具各自就位,一米长的壶 嘴靠拢茶碗,一股滚水直泻而下冲到茶碗里, 动作一气呵成,桌上不撒一滴,充分体现了茶 道“精华均匀”的精神,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茶馆最初源于巴蜀,这与四川人“乐群” 的性格有关,也与四川的天气有关:四川盆地 光照少,养成了人们爱聚拢在茶室活动的习惯, 最根本的当然还是茶乡的人民爱喝茶。茶馆文 化很能体现成都的文化特征:稳定、悠闲、享 受、生活化。茶馆文化已经成为成都文化的一 部分。
成都茶馆大多以竹、藤为桌椅,一般是矮桌、 竹靠椅,那竹椅是千百年来文化的结晶,符合人 体工程学原理,坐上去舒舒服服,还不打瞌睡。 茶具是盖碗,由茶盖、茶碗、茶船三部分组成, 各有其独特的功能。茶船既防烫坏桌面,又便于 端茶。茶盖则有利于泡出茶香及刮去浮沫,若将 其置于竹椅之上,则表示茶杯已空,示意茶博士 过来续水;倘若有茶客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 表示暂时离去,少待即归。盖碗茶是成都茶馆的 一大特色。
二是休闲娱乐功能。茶馆又是娱乐中心,人们在 茶馆听评书,观赏川剧、四川清音、说唱、相声, 还有木偶戏。事实上,早期的剧场即产生于茶馆。 三是社交活动场地。茶馆也是一种“社会俱乐 部”,相同爱好或相类似情景的人们会聚集在某 个特定茶馆,满足人们社交的需求。即使到了社 会交往场所越来越多的今天,茶馆作为民间传统 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 四是经济活动场所。商人在茶馆谈生意,手工艺 人在茶馆讨生计,小贩在茶馆兜售商品,雇工在 茶馆等候被雇佣。到了今天,装修高档的茶馆和 茶艺馆仍是商人们谈生意的主要场所之一。
成都宋代时的茶饮文化
![成都宋代时的茶饮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169c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9.png)
成都宋代时的茶饮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被誉为清心、益思、去燥的饮品,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而在宋代时期的成都,茶饮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通过讲述宋代成都的茶饮文化,揭示出当时茶与城市文明的紧密联系,以及茶作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一、茶文化的兴盛在宋代成都,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茶园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种植,各类茶叶的加工工艺也不断创新和改进。
这使得成都成为了当时茶叶生产和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
茶文化的繁荣也深深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养成了每天品茶的习惯。
为了满足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各种茶馆、茶楼纷纷涌现,成为了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二、茶馆与茶楼茶馆和茶楼在宋代成都频繁出现,成为了人们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茶馆一般设在街巷附近,以小巧简洁为主,提供茶水与小吃。
而茶楼则更为宏大豪华,装饰精美,适合举办各种社交活动。
茶馆和茶楼中的茶师傅技艺高超,懂得如何调配不同口味的茶。
一杯香气四溢的茶,会让人们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品味到茶文化的精髓。
三、茶与文人雅士茶文化在成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还与文人雅士的交往息息相关。
茶与文人雅士的结合,使得茶文化融入了诗歌、文学和艺术,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时代符号。
茶馆和茶楼成为了文人雅士聚会、交流创作的场所。
他们会在品茶的同时讨论诗词、文化和哲学,相互启发,互相影响。
在这些茶馆和茶楼的墙壁上,也留下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诗作和题字,成为了茶文化的见证。
四、茶的品种与泡制在宋代成都,茶的品种繁多。
主要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名茶。
这些名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备受当地人民喜爱。
茶的泡制也十分讲究,大致分为干泡、冲泡和煮泡三种方式。
每一种泡制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茶叶,从而使得茶的口味更加丰富多样。
五、茶文化的传承成都宋代的茶饮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
茶馆和茶楼作为传承者,依然承担着让人们感受茶文化的重要任务。
描述成都的茶馆
![描述成都的茶馆](https://img.taocdn.com/s3/m/67fbf5f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2.png)
成都是中国著名的茶文化城市,在成都市区内有许多茶馆。
通常来说,成都的茶馆都有着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设有茶室、茶廊、茶厅等不同类型的区域。
茶室通常是供客人小聚的场所,茶廊则是喝茶观赏景致的场所。
茶厅则是为大型宴会、婚宴、会议等提供服务的场所。
成都的茶馆通常提供各种精美的茶具、茶道用品,以及多种不同类型的茶叶。
顾客可以在茶馆内享用各式各样的茶点,欣赏茶艺师傅的茶艺表演,感受传统的茶文化。
成都的茶馆不仅是品茶的好地方,也是交朋友、谈天说地的场所。
在茶馆内,人们可以和朋友、同事、家人一起放松身心,感受茶的慰藉和乐趣。
茶馆文化 四川
![茶馆文化 四川](https://img.taocdn.com/s3/m/6f425ff40242a8956bece478.png)
四川茶馆文化谈到四川的特色文化,那么四川的茶馆文化则是我们避无可避的一个话题。
俗话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
茶馆在四川,可谓是遍布大小巷,尤在成都。
成都人不能一日无茶,坐茶馆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因此,茶文化在成都已经被演变成独具巴蜀特色的“茶馆文化”。
当然,特色的四川茶馆文化必然是少不了特色的川茶。
四川盆地周围具有较广阔的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丘陵的排水性较好,再加了土壤呈酸性,这些都是适宜茶树生成的自然条件。
茶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氏族时期,到了先秦时期,川茶由东部的巴族扩展到了西部的蜀地。
此时,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十分重要的了。
两汉时期,川茶产区和产量都进一步的增加,茶叶市场开始出现。
唐及五代,四川已经成为全国茶叶的主产区,分布于成都平原周围和川南、川东的长江流域。
数十种川茶已经蜚声全国。
两宋时期,四川产茶占了全国的一半。
北宋开始实施大规模的“茶马互市”,并在成都设成都府路茶场,负责在四川产茶州县设买茶场,四川与藏区交接设卖茶场和买马场,进行茶马贸易。
至此今天,川茶仍在全国的茶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此间,就有闻名全国的蒙顶甘露茶和峨眉竹叶青。
由川茶的源流看来,四川人爱饮茶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茶馆文化在四川的流行的原因了。
四川的茶馆布置较为简单,但意在舒适。
小方桌、竹靠椅、骨瓷茶碗、紫铜茶壶。
这些可都是茶馆子的标配。
在成都茶馆喝茶喝的是盖碗茶,话说这盖碗茶还有所来历。
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
传闻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
由于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端茶时常常会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
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
流传至今,就是所谓的盖碗茶了。
浅析我国茶文化旅游的背景与现状——以四川成都茶馆为例
![浅析我国茶文化旅游的背景与现状——以四川成都茶馆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26274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a.png)
2016年21期总第828期中,增加游客的参与感。
(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水平加强一些休息游憩的休闲场所的建设如:茶馆、凉亭等,规范景区内部的道路标示,在导览图上明确标识联票景点以及旅行路线,且指示牌是设计与布局应与整个环境背景相协调。
实行WIFI 全覆盖,使得游客可以下载随声导游方便游览,将智慧旅游积极融入其中。
(4)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打造高品质旅游三河独特的美食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进行包装,提高羽毛扇、口杯等工艺品的品质,进行产品组合,使旅游商品种类系列化、包装精细化、产品多样化、价格合理化、市场正规化,提高其档次;聘用专业讲解员涉及普通话讲解、外语讲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市场营销策略(1)大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①设计景区形象标志、形象定位和形象塑造。
三河古镇以水位中心,打造生态水文化,制定景区口号与LOGO 树立整体形象,同时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分别推出不同的形象如:学生为其主要目标市场,打造三河历史悠久、名人故居众多,探索三河的历史发展脉络。
②利用传统的营销渠道和创新的营销渠道进行宣传如:通过大众媒体、专业媒体等,制作宣传画册与宣传片,突出三河古镇的历史与人文特色,VR 技术、互联网各种旅游交易会等进行推广宣传,由此提升三河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
③三河古镇由于西递宏村的遮蔽效应未能较好体现三河独特文化,因此可以加强与其他景区或城市合作,开拓新的旅游线路以此推出三河古镇文化,如:南京--合肥--三河古镇--两日游,万佛湖--三河古镇--一日游等,提高其知名度。
(2)制定品牌策略与产品升级①品牌有助于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市场形象,建立顾客忠诚,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河是“庐剧之乡”,深入挖掘庐剧文化,打造庐剧品牌优势。
②对于旅游产品优化升级:a.扩充产品内容,除了在宣传册或报价单上标明的正式提供的产品,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控制成本,以相同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供给要素。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a317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6.png)
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
绿色环保材料应用
茶馆在装修过程中将更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减排措施实施
茶馆将通过节能设备、节能照明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垃圾分类与回收
茶馆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跨界合作与创新模式探索
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茶馆将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 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茶馆、旅游茶馆等。
茶馆是各种信息汇聚和传播的平台,人们 在此议论时政、传播新闻、交流经验,促 进信息流通和知识共享。
休闲娱乐
商业活动
茶馆提供品茗、听戏、打牌等多种娱乐方 式,是人们放松心情、消遣时光的好去处 。
茶馆也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如茶叶销 售、古玩交易、中介服务等,促进了城市 经济发展。
成都地区茶文化特色
01
文君绿茶
产自邛崃市,条索紧细,色泽翠绿,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回甘。
泡茶技巧与品茗方法
泡茶用水
选用优质矿泉水或纯净水,煮 沸后稍凉至适宜温度。
投茶量
根据茶具容量和茶叶种类,适 量投放茶叶,一般为容器容量 的1/3至1/2。
泡茶时间
根据茶叶种类和泡茶次数,掌 握泡茶时间,一般为10秒至1分 钟不等。
品茗方法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目录
• 茶馆历史与文化背景 • 茶馆分类与经营模式 • 茶馆空间设计与装修风格 • 茶饮品种类及制作方法 • 茶馆经营策略与营销手段 • 成都茶馆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茶馆历史与文化背景
成都茶馆起源与发展
起源
成都茶馆起源于唐代,历经宋、 元、明、清等朝代,逐渐发展成
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现象。
成都茶馆现状文化研究报告
![成都茶馆现状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72e13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a.png)
成都茶馆现状文化研究报告成都茶馆现状文化研究报告摘要: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成都茶馆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茶馆的渊源与发展、经营模式、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成都茶馆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品味文化的重要场所。
1. 引言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馆作为传承和传播茶文化的场所,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一定的存在。
其中,成都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茶馆。
本文将对成都茶馆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2. 成都茶馆的发展历程成都茶馆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
在明清时期,成都茶馆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且开始繁荣发展。
特别是在清朝时期,成都盛行茶文化,茶馆成为了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3. 成都茶馆的经营模式成都茶馆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茶馆,传承古法制茶,以供应优质茶叶为主要经营内容;二是改良茶馆,注重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例如茶文化展览、品茶比赛等。
这些茶馆在经营上都有相应的特色和亮点。
4. 成都茶馆的文化传承成都茶馆在茶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通过传统茶艺表演、相关展览等形式,茶馆将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当代社会结合起来,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此外,茶馆还积极开展茶道培训,传授茶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 成都茶馆的现状及问题尽管成都茶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茶馆面临的人员成本较高,导致茶馆的生存压力增加。
其次,传统茶馆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不足。
最后,茶馆的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6. 成都茶馆的未来发展为了保护和发扬茶文化,有效推动成都茶馆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鼓励茶文化研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其他茶馆的合作,形成联盟,共同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a84e00eff9aef8941e06a0.png)
(2)茶館的功能
一是政治方面的功能。它是一个公共评判场所,无论民间大 小纠纷,往往约集茶铺,双方相互评理,然后再由大众公裁。 结果双方都很满意,有时很严重的问题,常常大事化小,小 事化了,所以它在政治上有排难解纷的功能。民国十初年有 一位评书高手钟晓帆,差不多民间什么纠纷不得解断时,只 要有人说这件事情钟老师在某处茶馆说评书是如何说的,于 是大家便以此为准来解决大小事情。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茶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也结下了不解 之缘,茶有茶诗、釆茶戏、茶联、釆茶歌、茶舞、茶道、茶 图画等艺术形式。 晋代诗人杜育,文学家左思分别写了咏茶诗赋多篇。 唐代大诗人们不仅嗜酒如命,而且也嗜茶成癖。大诗人李白、 杜甫、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咏茶诗更是灿烂辉煌。 李白不仅是一个大酒仙,也是一个品茶高手,一生曾作五十 余首茶诗。 白居易则把茶引为终身“知己”。 宋代苏轼既既是诗人,也是茶痴,他的千古名句“独携天上 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正是他对自然山水、对茶艺美 的独特而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 比作美女,自然欲不痴也不可能了。 此外,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人也都爱茶、咏茶。 陆游生于茶乡,与茶终生为伴,一生创作茶诗多达三百二十 余首,冠绝当时诗坛。
六是私人招待所的功能。 七是社区服务的功能。 居民用开水,茶馆用河水。卖出堂开水,代为煮、炖,成为成 都居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茶馆的名称
成都茶馆取名颇为雅致。 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锦春,锦江春。 “诗清都为饮茶多”——诗清阁,清心阁。 纪念陆羽、卢同——陆卢茶楼(卢同七碗:“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 吃不得,两腋习习清风生”。) “竹林七贤”——竹园。 群贤毕至——群贤茶社。 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茶馆,吟啸楼茶馆。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d38d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b.png)
成都茶馆的建筑风格多采用古朴典雅 的木质结构,内部装饰也十分考究, 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成都茶馆的茶艺表演也是一大特色, 茶艺师们通过熟练的技艺,将茶叶的 香气和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02
成都茶馆的建筑风格与环境 布置
成都茶馆的建筑特点
传统川西建筑风格
成都茶馆多采用传统的川西建筑 风格,以木结构为主,青砖黑瓦,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空间布局灵活
成都茶馆的空间布局灵活多变, 根据不同需求可设置散座、包间、 雅座等,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成都茶馆的环境布置
绿化布置
茶馆内常布置有盆景、花卉等绿色植 物,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促进跨文化交流
成都茶馆吸引了来自世界 各地的游客和学者,成为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05
成都茶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成都茶馆的现状分析
历史悠久
成都茶馆具有深厚的历史 底蕴,是成都市民休闲、 社交的重要场所。
文化特色
成都茶馆承载了丰富的川 西文化,展现了成都人的 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装饰元素
茶馆内部装饰古朴典雅,常有字画、 瓷器、紫砂壶等传统元素,彰显文化 底蕴。
成都茶馆的氛围营造
音乐氛围
茶馆内常伴有传统川剧、评书、民乐等表演,营造出轻松愉 悦的氛围。
人文气息
成都茶馆不仅是品茶的地方,也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的场所,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03
成都茶馆的茶艺与茶道精神
成都茶馆的茶艺表演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number {01}
成都民俗文化
![成都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2affebb50e2524de4187e17.png)
川剧绝技丰富,如托举、开慧眼、变脸、喷火、藏
刀等,令人叹为观止。可在川剧院 、会展中心的顺兴
老茶馆、人民公园
二、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 丰富的茶文化一脉相承, 渊远流长。中国茶文化融 合了儒、道、佛诸家的思 想精髓,尤其将儒家的清 醒、达观、热情、亲和与 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 它以明丽清秀的色彩,水墨国画的格调,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风韵,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四川这一民族 民间艺术瑰宝已经面临失传、绝迹的境地了。
民俗特色景点
都江堰
鱼 嘴 景 点
宝瓶口
飞沙堰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刘氏庄园
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 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 解人仲裁。
•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 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 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三、传统民俗活动
成都有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型民俗活动 ,可以追溯到 唐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蜀人游乐不知还”的诗句, 是成都人“好游赏”习俗的重要载体,具有广泛的影响。
成都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一、川剧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 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融汇各地声腔,形成了含有高 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 唱的“川剧”。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 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俗饮食
成都又是道教的发源地,餐饮文化崇尚“自然”、 “无为”的道教影响深刻,体现在当今餐饮上就是追 求一种内敛、含蓄,一种由内而发的力量,这也是成 都餐饮精致,精致到内敛、好吃的原因之一。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1885657ad02de80d4d840cc.png)
(4)茶酒与礼德
中国人喝酒讲究酒德与酒礼。儒家“酒德”两字,最早见于 《尚书》,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儒家不反对饮酒, 认为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以酒成礼,即饮 酒必须符合礼。饮酒者必须以礼节制,“夫饮之礼,不脱履 而即序者谓之礼。”封建统治者利用酒来推行封建礼制,故 制订了许多繁文缛节。如儒家所推崇的“乡饮酒礼”,把饮 酒活动纳入封建礼制教化的轨道。孔融:“酒之为德久矣。 古先哲王,类帝(yin古代祭天的典礼)宗,和神定人,以济万 国,非酒莫以也。”所谓“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因而, 中国有“无酒不成席”之说,以酒成礼。晏子:“古之饮酒 也,足以通气合好而矣。”
(三)茶与酒的相同性
(1)茶酒与医药
酒与茶在早期与医药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酒很早就是医疗保健用品, 有“医源于酒”的说法。此后中国中医药与酒都发生了密切关系。清人 袁枚说:“妙手回春赖酒力,药到病除籍酒功。” 茶有着与酒相似的早期历程。神农时代,就发现茶具有解毒治病的功能。 可见酒与茶在传统中医药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受到格外重视。
除去茶本身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外还在于围绕整个品茗活动而形成的融诗情画意为一体的审美价值以及从选茗取水备器到烹茶奉茶品尝等活动所营造出来的圣洁的美的艺术氛围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主讲人:李勇先
成都人生在家里,活在茶馆里。 日饮清茶两三碗, 甘愿长作成都人。
乾隆皇帝,北京玉泉山天下第一泉。龙
酒和茶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有酒诗、酒令、 醉拳、酒书法、酒绘画、酒歌等艺术形式。中国文学开篇之 作就被酒缠住了,《诗经》三百零五篇,有十分之一以上的 诗篇提到了酒。 屈原《楚辞》“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陶渊明因家中“有酒盈樽”,而不愿为五斗折腰,决然“归 田园居”,其诗百分之四十有酒味。 白居易在《酒功赞》:“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台为酒, 孕和产灵。“ 李白”斗酒诗百篇”,不仅是诗坛领袖,也是饮中之仙。 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之。”苏轼幽默地把 酒称为“钓诗钩”,仿佛无酒则难成诗。不是咏酒写酒,就 是爱酒嗜酒。
成都茶文化
![成都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7288b1ca300a6c30c229f44.png)
成都茶文化“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
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
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
四川产竹,椅子都是代表四川茶馆特色的竹靠椅,让茶客想躺就躺就坐就坐,讲个舒服。
茶馆内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瓜子豆腐脑的,穿梭往来,服务性的项目花样之多,也算成都茶馆一景。
进得茶馆往竹椅上一靠,伙计便大声打着招呼,冲上茶来。
冲茶这功夫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
正宗的川茶馆应是紫铜长嘴大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成都人喜欢喝茉莉花茶。
伙计托一大堆茶碗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随后一手提壶,一手翻盖,一条白线点入茶碗,迅即盖好盖,速度惊人却纹丝不乱,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技艺。
如今全国的群众都知道成都是一个闲散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半拍,打麻将、泡茶馆蔚然成风。
对这样的评价我这个四川人自我安慰认为是褒贬皆有。
贬义就不说它了,褒义我认为是说我们日子过的悠闲、安逸、滋润,会享受小康。
四川成都最大的缺点是少太阳,不好听的话头是“蜀犬吠日”,有一定道理,也因此养成了这里人们爱聚拢在室内活动的习惯,反正外面也不灿烂,在屋头坐着还热闹一些。
正如谚语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
过去城市内外,凡大街小巷,大、小茶馆随处可见,也是“锦城一绝”。
不过这几年城市改造的步伐太快了,日新月异,很多街边边上的茶馆转眼就不见了,心里挺遗憾的。
还有说法是,“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现在茶馆和麻将并列成了成都市的风景线,有人统计每天有二十万人泡在茶馆和休闲场所里。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说它是属于“下里巴人”类型的吧,它也都设有雅间,可供各类人等消费。
四川作家陈世松写了一本书《天下四川人》有比较,他介绍北方茶馆是高方桌长条凳提梁壶泡茶,正襟危坐,喝得累人寡味。
历史悠久的成都茶文化
![历史悠久的成都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651aeb0ad51f01dc281f1a4.png)
历史悠久的成都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一种享受,是让你的心绪归于平静远离喧嚣。
众所周知的成都文化是一个悠闲的城市,生活节奏不急不躁,安逸的。
也许就是这样的城市文化,才能使得饮茶的习俗源于这里,是了解体味巴蜀风土人情的最后途径。
巴蜀饮茶习俗源于先秦,是古老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成都特有的矮桌竹椅和茶碗、茶盖、茶船子的“三年头”茶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
茶馆、茶肆在蜀中更是历史悠久,遍布巴蜀城乡和街巷,极富特色,或隐于闹市,或立于郊野,置身于其中,不但可以品茗养性,还可以听评书、看围鼓,充分体味巴蜀的风土人情。
中国茶道从创始以来,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禅茶一味’这四个字足以形象地说明禅与茶的关系,坐禅和品茶是一个道理,都可以静心修身。
”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副秘书长、巴蜀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长明说。
四川的禅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蜀中禅茶与日本的茶道有着极深的渊源。
“禅茶一味”是在宋代由郫县人、成都昭觉寺住持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的,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正是在圆悟克勤的影响下,悟出“茶禅一味”的真谛,成为日本茶道精神。
村田珠光因茶而悟道之后,他的老师一休禅师将圆悟克勤禅师手书的“禅茶一味”遗墨传付与他。
日本茶道中的“茶礼”,普遍的说法是来源于成都大慈寺的“无相禅茶之法”。
当年,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的师父、绵竹人五祖法演曾在成都大慈寺学习佛教经论及佛门礼仪,对大慈寺历代相传的茶礼也十分熟悉。
他离开大慈寺到湖北省黄梅县五祖山讲禅,向同门师弟刘元甫谈及大慈寺的茶礼,刘元甫以此写了一本《茶道清规》,提出了“和、敬、清、寂”的饮茶理论。
与禅茶相比,道茶偏重于长生保命、益寿延年之功果。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山丈人峰,为茶中上品。
”相传南朝着名的炼丹家陶弘景曾到青城山修过道,他在《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在《神农本草经》中又说:“神。
关于成都茶文化的介绍
![关于成都茶文化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a28af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d.png)
关于成都茶文化的介绍成都是一个美食之都,除了著名的火锅,茶文化也是成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成都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品类繁多,让人流连忘返。
一、成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成都自古就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当时成都的茶叶主要产自蒲江和龙泉山一带,是当时供上级官员品尝的贵重物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茶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彩,不同品种的茶叶也逐渐出现。
二、成都茶叶的品种介绍1.峨眉山茶:以峨眉山为产地的茶叶,具有清香幽雅、香气浓郁、汤色绿油亮丽等特点,是茶界公认的优质茶叶之一。
2.蒲江茶:以蒲江县为产地的茶叶,产量大、品质优,其中以蒲江龙井、太平猴魁最为有名。
3.都江堰惠山茶:以都江堰为产地的茶叶,其叶质肥腴、芽叶肥壮,具有清香高爽、回甘持久的特点。
4.青城山茶:以青城山为产地的茶叶,具有茶香幽雅、味醇回甘的特点,是经典的四川绿茶。
三、成都茶文化的代表性茶馆1.益田假日酒店茶楼:位于成都中心商务区,是一家集当地茶艺表演、名茶品鉴和茶具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茶楼。
2.合江亭:位于都江堰市,建于明朝,是蜀中茶文化的代表性场所之一,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
3.成都迎宾馆:历史悠久,重视文化底蕴,经常有茶艺表演和专业的品茶活动。
四、成都茶文化的美食搭配成都茶文化与美食搭配得天衣无缝,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经典组合。
1.茶叶蛋:将茶叶和鸡蛋煮在一起,茶香融入鸡蛋内部,营养丰富。
2.辣子鸡:辣子鸡是成都的传统美食之一,与清香幽雅的茶叶相结合,口感更佳。
3.火锅:成都的火锅文化是出了名的,与茶叶搭配品尝,可以中和油腻感,增加口感层次感。
五、成都茶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化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现代人对茶文化的追求更注重健康、时尚和多样化。
很多新兴茶叶品牌逐渐崛起,茶饮市场也愈加繁荣。
总之,成都茶文化是成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艺表演、茶叶品鉴、茶叶文化衍生品等,都是成都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成都茶文化的内容,不妨去品尝一杯正宗的成都茶叶,感受茶香之美。
茶文化与茶馆的关系是什么
![茶文化与茶馆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8808c9131126edb6e1a1029.png)
茶文化与茶馆的关系是什么茶文化不仅仅表现为茶叶本身,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茶具上也无烙印着文化痕迹。
茶具有铜、瓷、陶和紫砂制品,物件不大,但工艺精深,集书法、绘画、篆刻、造型艺术为一体,很值得茶客们把玩欣赏,并从中感受到一层特殊的韵律。
闻名于世的绍兴茶具,所以为世人所喜,这与它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说到茶馆,不能不说茶道。
这里的“道”,不只是一种烹茶饮茶的方式,还包含有一层朴素的人生哲学诠释。
我国的茶道发端于云南丽江白族等几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即使今天的正宗茶艺也大都来自这几个地区。
茶道所用器皿,与我们日常茶具很有区别,多以陶或紫砂制成,其型小而玲珑,杯不为“杯”,而称为“茶盅”。
一盅所纳,仅一口而已,所以茶道在“品”而不在“喝”。
一次茶道下来,不以一种茶叶贯穿始终,多根据品茶人的兴趣而有不同品种的变换,续茶时有一个量掌握,先多后少,沏出的水也就先浓后淡。
有个说法谓:“一口润唇,二口润舌,三口润喉”——三口成一个“品”字,意思是说,在这三口之后才能真正品出茶味和茶韵。
因为茶水有一个先浓后淡的烹沏过程,茶客兼有个凝神屏气的环节,入口之茶先是极苦,渐渐始觉甘甜,茶道之中于是就有了关于人生的哲学蕴涵。
这点有关茶道的知识,我说得很是肤浅,其来源,来自一次品茶中一位白族女孩的传授。
女孩很文静,曾在这天数次为我们献上甜润的茶歌,至今想来,仍有一种愉悦的感受。
茶馆到了今天,逐渐有了音乐茶座、京剧茶座等等新面孔,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所反映出的仍是民俗文化的承继和发展。
遗憾的是,贵族化趋势愈来愈浓,旧时的热闹场景已很难再见,曾经的性情陶冶和文化享受,在阵阵清香中,早已被商品社会的商品文化扭曲。
杭州的茶文化精致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
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把中原的儒学文化也带到杭州。
“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
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
西湖边上的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
主要地方的茶文化介绍
![主要地方的茶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b2d4bc36bd97f192279e9f9.png)
主要地方的茶文化介绍主要地方的茶文化介绍成都的茶文化茶作为一种文化,已然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各个地方的茶文化也不尽相同。
那么成都的茶文化如何呢?成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这点可以从成都街市上的茶馆品味出。
成都的茶馆不仅历史悠久,且店家如云,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
茶馆讲究待客态度、铺面格调、茶具、茶汤、操作技艺配套服务。
正宗川茶馆应是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圆沱茶、茶博士样样告精。
茶馆的座位是靠背竹椅,平稳、贴身,或靠或坐不觉累,闭目养神不怕摔。
成都各种各样的茶馆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成都茶馆是多功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为一体,大有为社会“拾遗补缺”的作用。
行行都把茶馆当作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虽少了些雅致,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却得到充分体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都的茶文化不仅个性鲜明,而且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象征。
英国的茶文化虽然饮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经过不断的向外传播,外国人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饮茶文化,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英国人与俄罗斯人的饮茶文化吧。
俄罗斯的茶文化源自中国,俄罗斯炊茶,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
俄国人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将来定会发展向更高的高度。
泰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的泰国,在风俗习惯和礼仪上也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
腌茶,其实是一道菜。
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
因为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印度的茶文化印度人饮茶方式很特别,他们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茶与酒的不同性
(1)茶以重德,酒以乱性 茶以重德,
酒不比茶,多饮则醉,醉则性迷,迷则乱来一气,更有甚者,招至杀身 亡国之祸。《日知录》殷纣之所以亡条:“纣王之不仁而亡,吾谓其不 尽然。纣之为君沉湎酒色.”《泰誓》:“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 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侈服,以残害于尔百姓,焚 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于威。”《酒诰》“庶群 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予殷。”又“惟荒腆于酒,不能自逸乃 息。”顾亭林《日知录》:“酒为天之降命,亦为天之降灭。纣殷之酗 酒而亡,文王以不腆于酒而兴,兴亡之几,其原在于酒。则所以保天命 而畏天灭者,后人不可不仅矣。”所以周公灭商后,特颁《酒诰》一篇 来告戒殷遗民,严厉警告他们:“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拘归于周, 予其杀之!”我们不妨说殷商是饮酒的民族,殷商之丧亡于醉酒,在中 国历史上是很美丽的一页。酒给人们带来浓浓春意的同时,也给人演绎 了一幕幕深秋的悲剧。
(2)茶酒与祭祀 中国传统文化是尊祖敬宗的文化,讲究“数典不忘祖”,尤 其是儒家注重孝道,祭祀活动十分流行,茶与酒作为历史上 最基本的两种饮品,自然被一同端上了供桌,沾上了神灵鬼 气。酒最初功能除药用外,还用于祭祖奉神。“百祀之会, 非酒不行。”《尚书·酒诰》;“把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 惟元祀。”后来,宫廷宴会、庆功喜寿、婚丧嫁娶,无不用 酒。古代职官中有酒正、国子祭酒,古代皇帝祭祖的酒叫酎 (ZHOU,醇酒),是一种经过多道工序酿成的高级酒。 茶与酒一样,也常与死人、神、佛打交道。南朝齐武帝临终 时说,不要忘记在他的灵前“设饼、茶饮、干饭、酒脯”, 可见,茶与酒一起摆上了祭桌。《红楼梦》中也有“奠过晚 茶”的话,用茶来祭奠死者。
(5)茶酒与绘画艺术 唐人阎立本《兰亭图》是中国最早的茶画,画中两僧一儒, 一边谈佛论经,一边烹茗待饮 松年《撵茶图》、《茗园赌市图》、《卢仝烹茶图》等,或 描绘宫廷、士大夫大型茶宴,或描绘士人书斋饮茶,或表现 民间斗茶饮茶,景致闲达优雅。 元明清茶画,如赵孟頫《斗茶图》、文征明《陆羽烹茶图》、 《品茶图》、《惠山茶会记》、唐寅《琴士图》、《品茶图》 等,画面开朗壮阔,变幻飘逸。此后专门以茶诗、茶字为题 材的茶书法便成为书画界一种特殊的好尚。 唐寅、文征明、郑板桥等都是集茶趣与诗、书、画为一体的 艺术家。也有许多书法家特意写“茶贴”,供人观赏。
(4)茶酒与礼德 中国人喝酒讲究酒德与酒礼。儒家“酒德”两字,最早见于 《尚书》,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儒家不反对饮酒, 认为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以酒成礼,即饮 酒必须符合礼。饮酒者必须以礼节制,“夫饮之礼,不脱履 而即序者谓之礼。”封建统治者利用酒来推行封建礼制,故 制订了许多繁文缛节。如儒家所推崇的“乡饮酒礼”,把饮 酒活动纳入封建礼制教化的轨道。孔融:“酒之为德久矣。 古先哲王,类帝(yin古代祭天的典礼)宗,和神定人,以济万 国,非酒莫以也。”所谓“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因而, 中国有“无酒不成席”之说,以酒成礼。晏子:“古之饮酒 也,足以通气合好而矣。”
泡茶是成都人精神氣質的獨特表現,是成都 人生活的特色,也是成都茶馆特别的地方。 成都茶馆对于成都人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中国人的茶酒嗜好
(一)中国人饮酒的历史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可以溯源到距今约五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 就已用谷物酿酒。 夏、商两代,酿酒技术有所发展,已创造了中国独有的黄酒 黄酒酿造工艺。 黄酒 西周民间造“春酒 春酒”。 春酒 春秋、战国用肉桂浸制而成“桂酒 桂酒”。 桂酒 汉代有百末酒 百末酒、宜城醪、麦酒、金浆酒、椒酒。 百末酒 魏晋南北朝时期元旦饮椒酒 椒酒、柏酒、屠苏酒 屠苏酒,端午饮菖蒲酒 菖蒲酒,重阳饮菊 椒酒 屠苏酒 菖蒲酒 菊 花酒等。 花酒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唐代名酒,如若下春 若下春、土窟春、梨花春 梨花春、松 若下春 梨花春 醪春、富水春、郎官清 郎官清、阿婆清、三勒浆 三勒浆、桂花醑、石榴酒 竹叶酒、 石榴酒、竹叶酒 郎官清 三勒浆 石榴酒 竹叶酒 宜春酒等。酒名多冠以“春”字,增加了浓郁的诗意。
酒和茶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有酒诗、酒令、 醉拳、酒书法、酒绘画、酒歌等艺术形式。中国文学开篇之 作就被酒缠住了,《诗经》三百零五篇,有十分之一以上的 诗篇提到了酒。 屈原《楚辞》“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陶渊明因家中“有酒盈樽”,而不愿为五斗折腰,决然“归 田园居”,其诗百分之四十有酒味。 白居易在《酒功赞》:“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台为酒, 孕和产灵。“ 李白”斗酒诗百篇”,不仅是诗坛领袖,也是饮中之仙。 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之。”苏轼幽默地把 酒称为“钓诗钩”,仿佛无酒则难成诗。不是咏酒写酒,就 是爱酒嗜酒。
国之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置郡县,置武阳县,县治地在今彭山县江口镇平茯村,属蜀郡。南朝梁武帝天监四 年分武阳县地置灵石县。大同十年,改灵石县为犍为县,属江阳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撤犍为县置隆山县。县治地由 岷江东岸迁到岷江西岸,属江州。历北周至隋,县名无变动。唐玄宗先天元年,因犯李隆基讳,改名彭山县,属眉州。
(3)茶酒与经济 汉武帝时,桑弘羊在专卖盐铁的同时,也推行酒类专卖,称 为“榷酤”,这是中国酒类专卖的开始。 汉昭帝时,取消酒类专卖,实行征税政策,“令民得以律占 租卖酒,升四钱”,见《汉书·昭帝纪》,这是我国最早关于 卖酒征税的记载。以后或专卖,或重税,广开财源。 茶税起征较晚。唐代庶民百姓饮茶之风盛行。自唐德宗贞元 九年开始税茶,这是中国最早征收茶税的记录。宋代设榷货 务,实行茶叶专卖。茶生产出来后,悉收入官,卖与商人, 坐收其利。后来改为直接向茶商征税,任其买卖。自宋代以 来,封建政府还实行“茶马法”,以中原之茶换西蕃之马。 宋代在成都设有都大提举茶马司。直到今天,茶酒仍然是政 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茶与酒的相同性
(1)茶酒与医药
酒与茶在早期与医药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酒很早就是医疗保健用品, 有“医源于酒”的说法。此后中国中医药与酒都发生了密切关系。清人 袁枚说:“妙手回春赖酒力,药到病除籍酒功。” 茶有着与酒相似的早期历程。神农时代,就发现茶具有解毒治病的功能。 可见酒与茶在传统中医药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受到格外重视。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茶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也结下了不解 之缘,茶有茶诗、釆茶戏、茶联、釆茶歌、茶舞、茶道、茶 图画等艺术形式。 晋代诗人杜育,文学家左思分别写了咏茶诗赋多篇。 唐代大诗人们不仅嗜酒如命,而且也嗜茶成癖。大诗人李白、 杜甫、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咏茶诗更是灿烂辉煌。 李白不仅是一个大酒仙,也是一个品茶高手,一生曾作五十 余首茶诗。 白居易则把茶引为终身“知己”。 宋代苏轼既既是诗人,也是茶痴,他的千古名句“独携天上 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正是他对自然山水、对茶艺美 的独特而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 比作美女,自然欲不痴也不可能了。 此外,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人也都爱茶、咏茶。 陆游生于茶乡,与茶终生为伴,一生创作茶诗多达三百二十 余首,冠绝当时诗坛。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主讲人:李勇先
成都人生在家里,活在茶馆里。 成都人生在家里,活在茶馆里。 日饮清茶两三碗, 日饮清茶两三碗, 甘愿长作成都人。 甘愿长作成都人。
乾隆皇帝,北京玉泉山天下第一泉。 乾隆皇帝,北京玉泉山天下第一泉。龙 井狮子峰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 井狮子峰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福建崇 安大红袍、福建安溪铁观音、 安大红袍、福建安溪铁观音、湖南洞庭 湖君山银针。
蒙顶山景区宋代古墓出土了一批宋代邛窑烧制的茶壶,黑釉 盏、茶碗等文物,在出土茶壶中,竟装有30多克茶叶。经雅 安市名山县文管所考证,茶壶、茶碗及铁钱均为宋代文物, 距今逾千年。至于壶中茶叶,文物专家表示是下葬时随葬品 无疑,在古墓发掘工作中从未发现随葬茶叶的先例。这批文 物的出土,更进一步印证了蒙顶山作为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 位。
《华阳国志》:“什邡出好 茶。”陆羽《茶经》谈及蜀妪买茶一事。《日知录》:“自 秦人取蜀,而后始知有茗饮之事。”可知四川是茶文化最早 的发源地。
历前蜀、后蜀、北宋、南宋、直至元末,隶属关系无变动。)
(二)中国人饮茶的历史
中国人饮茶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生吃药用阶段 生吃药用阶段(神农时代)。《神农本草经》:“荼(即茶)苦而寒、最 生吃药用阶段 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本草拾遗》:酒为“百药之 长”,茶乃“百病之药”。 二是熟吃当菜阶段 熟吃当菜阶段(两汉)。中国在汉代就已知道吃茶了,当时是团成茶 熟吃当菜阶段 饼而咀食之。郝懿行《证俗文》说:“考茗饮之法,始于汉末,而已萌 芽于前汉。然其饮法,或曰为饼咀食之。逮东汉末,蜀、吴之人始造茗 饮。” 三是烹煮饮用阶段 烹煮饮用阶段(三国至唐)。虽然唐代茗饮风气很盛,又有陆羽、卢 烹煮饮用阶段 同之考究,但与后世清茶吃法相去甚远,煎茶要放姜、盐。如明田艺衡 《煮泉小品》:“唐人煎茶多姜盐。”苏轼云:“用姜煎倍佳,盐则不 可。” 四是冲泡饮用阶段 冲泡饮用阶段(始于唐,盛于宋,迄于今)。唐代已经开始泡茶,宋 冲泡饮用阶段 代始盛。至宋,始撮茶叶入碗泡之,与今日吃法相近。茹敦和《越言 释》:“今之撮泡茶或不知其所自,然在宋时有之,且自吾越人始。” 饮茶到了明代,才完全不放姜,直到现在。
中国人爱喝白酒,浅斟低唱,“酒以烈为贵”。白杨《酒的 诱惑》。节日集庆、婚丧嫁娶、饯行接风都要饮酒,并与礼 俗、诗歌、书法、歌舞结合起来,孕育出独特的酒文化。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 生产和饮用茶的国家。我国植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 神农时代。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唐茶 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神农尝百 草发现茶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最早饮茶则始于 四川。司马相如《凡将篇》列出十九种药,第十六种为 ‘荼’。王褒《僮约》:“武阳买茶。”(按:遐州市彭山县在战国时期为蜀
宋以后,白酒问世, 宋以后,白酒问世,使中国的酒不仅种类齐全,而 且品种繁多。宋代名酒多以“堂”字命名,如思春 堂、中和堂、爱山堂等。宋代名酒有的出自文人之 手,如苏轼所酿的万家春、蜜酒、罗浮春 万家春、 万家春 蜜酒、罗浮春等。 元明清时代,名酒品类齐全。 清末出现了啤酒。中國酿酒技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 上得到发展。 解放以来,先后举行了多次全国评酒会,评出名牌 白酒有10种,即贵州茅台酒、四川宜宾五粮液、山 西杏花村汾酒、四川绵竹剑南春、安徽毫州古井贡 酒、江苏泗阳洋河大曲、四川泸州老窖特曲、贵州 遵义董酒、陕西凤翔西凤酒、四川成都全兴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