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合集下载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一、背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方案内容1. 岗实结合,促进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改创新,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前沿科技、新兴行业的知识,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赛事引领,激发学生潜能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证书激励,推动学生发展建立完善的证书激励机制,对学生在实践和竞赛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认可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5. 融通育人,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岗课赛证的有机结合,促进学校教学、实践、竞赛和激励机制的有机衔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施效果通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的落实,学校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的提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学校能够积极落实该方案,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岗课证相融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岗课证相融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DOI:10.3969/j.issn.2095-509X.2016.05.022“岗课证相融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船舶焊接技术专业为例朱维娜(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上海 200439)摘要: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需要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要的问题,分析岗位培养订单、项目合作订单、企业订制订单等形式多样的订单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探索“岗课证相融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期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焊接技术专业;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09X (2016)05-0095-0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

”船舶焊接技术专业实践性特别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建立适应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船舶行业对船舶焊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员摇“岗课证相融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1)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

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个性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双证书”,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1]。

2)以职业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责任心、团队精神的培养,把职业道德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贯穿于办学理念中,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2]。

“岗课赛证”融通下数字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岗课赛证”融通下数字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62Internet Application 互联网+应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及一批旨在推动中职人才融合发展的“岗课赛证”创新模式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文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对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数字技术应用人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课程导向、竞赛提升技能、取证导向等方面论述了以“岗课赛证”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模式。

一、“岗课赛证”视野下数字化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必然性(一)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需要我国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人才数量不足、组织不够完善、领军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因此,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中职是一种新型的中等学校,强调要大力推进新时期中职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健全中职学校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支撑。

此外,还要实行发展中职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主的教育模式,促进城镇和农村新增加的劳动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来促进地区的发展。

(二)数字技术应用人才创新模式的需要随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的传统教育方式正在不断创新、深化和完善。

除了继承优秀传统,中职学校也要适应新时期对数字化技术应用人才的新要求,“岗课赛证”融通下数字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模式探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中职学校的成功案例,归纳总结出适合我国中职学校的创新教学案例。

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策略的变革,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模块化教学等形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

同时,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途径,探讨培养数字化技术应用人才的新方法。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涂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涂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涂祥策摘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发展使命。

面对这些变化,职业教育要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亟须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增强培养能力。

笔者认为,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融合型的基础,高职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能为培养懂理论、会操作、多证书、竞赛强的多元化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岗、证、赛”融合课程体系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2015年8月20日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

同时,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六大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众所周知,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高职“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当前,虽然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已经构建并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单一课程体系,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为会计岗位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综合人才。

笔者认为,构建并实施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赛深度融合”多元的课程体系,既能有利于转变高职会计人才的教育理念,又能摆脱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和抽象思维的逻辑结构体系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而且对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懂理论、会操作、多证书、竞赛强的多元化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岗课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岗、证、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是指课程,它是教学实施载体,主要涵盖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文化、技能、技术、特长等,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作为载体来完成;“岗”即岗位,它是工作的落脚点,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规格的需求;“证”即证书,它是行业准人的门槛,包括了学历证、从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执业资格证及各种技能等级证,体现了持证者的相关知识、技能水平及职业资格;“赛”即竞赛,具体来说就是各级组织开展的各种专业技术技能比赛,既能衡量专业技能水平、检测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特长。

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体系

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体系

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体系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体系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设置岗位、课程、竞赛和证书等多种方式,提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个体系的几个要点。

岗位是指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机会的职业实践岗位。

在岗位中,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指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各门学科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并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竞赛是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参与各类竞赛,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通过竞赛的参与,学生能够实践所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证书是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通过参与培训、竞赛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

这些证书记录了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和能力。

在求职和升学时,这些证书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参考和竞争优势。

岗课赛证创融通育人体系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

通过提供实践岗位、丰富的学科课程、参与竞赛和获得证书等方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一体系将有助于学生在学术、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成功。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李荣锦,范茜,金先念,黄跃,刘松立,徐欣(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作者简介:李荣锦(1984—),女,汉族,贵州毕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摘要]针对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通过采取共建共享共培训共认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基于“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构建,构建双元化、结构化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多功能育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构建“三个对接,结果多元”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逐步解决了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岗课赛证”;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0-0157-04一、研究背景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

2021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支持技能人才创业创新等,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使技能人才新增4000万以上,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2]。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22年度“技能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实施技工教育职业教育“双证书”“双认证”行动[3],将职业院校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备案单位,技工学校和职业院校师生全面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最新版)目录1."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2."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3."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4."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实例5."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正文【1."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首先,根据社会需求,设定相应的岗位,明确岗位的能力要求。

然后,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接着,通过举办各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最后,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证书,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同时,通过竞赛活动和职业资格考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够有效连接学校与企业,促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实例】例如,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就广泛采用了"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如某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根据行业需求,设定了"机械制造工程师"岗位,然后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并举办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技能竞赛,引导学生参加"机械制造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摘要:1.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背景2.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3.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4.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5.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与挑战正文:一、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背景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职业岗位需求、课程体系建设、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需求导向: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2.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3.技能竞赛推动: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技能水平。

4.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技能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

四、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了解岗位需求,开发课程资源,共同举办技能竞赛。

2.完善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4.加强技能竞赛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管理体系,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与挑战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与行业企业合作,如何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岗课赛证融通”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岗课赛证融通”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息升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索

习能力与追求卓越的信心。

医疗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健康中国的要求,地方医学高校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将就业创业指导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相关教师的授课技能,转变授课思路,为学生提供更高的就业创业视野,提供更为丰富的职业选择,为医学生就业创业做好服务。

4 参考文献[1] 姚凤祯,王贺,于钦明.“健康中国”战略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6):1479-1481.[2] 柏颖,陈宗涛.为健康中国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撑[J ].中国高等教育,2022,702(23):46-4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EB/OL ].(2022-11-15)[2023-04-20]./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2022_zt18/mtbd/202211/t20221116_992995.html.[4] 孙宏亮.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21.[5]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OL ].[2023-04-20]. /2020_06/03_15/content-54463.html.[2023-05-11收稿]近几年,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医学检验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检验等部门进行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等。

2017年,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面向全国各地招生,为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

通过数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模式已经逐渐形成,将该课程与岗位需要、行业技能证书和专业竞赛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54“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邱绍伟(广西贺州市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 贺州 546899)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由原本的“单一应用型”转变为“复合实践型”。

基于此种背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逐渐成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且进一步提出了“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模式,为中职教育结构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助力。

本文结合中职教学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对“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一直以来,广西中职学校致力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着重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

在职业教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课岗证赛”四融通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中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方法,通过成立“项目班”、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以赛促学”活动,搭建“互联网+”平台等手段,组织中职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构建“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体系,以此强化各个专业学生的职业就业及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一、“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课”“岗”“证”“赛”分别代指的是专业课程、专业岗位、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竞赛;“课岗证赛”四融通就是指结合不同专业对口企业的广泛调研得出的用人需求,确立不同专业的对口岗位类型、数量、岗位用人需求、岗位员工能力目标,根据国家教育提出的要求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实现“课程与岗位相融合”“课程与证书相融合”“课程与技能竞赛相融合”[2]。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机械制造、商务英语等不同的专业课程,制定具有专业特色与岗位用人特点的培养方案与实训模块,进一步完善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岗证赛”“以赛促学”“工学结合”的中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一、前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根据教育部该文件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期达到职业岗位的必备需求。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职业技能大赛是由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的重大制度设计,比赛规程基于专业基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而设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竞争体系建设,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目的。

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已在我国大部分轻工类院校和农科类院校设置并招生。

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于2003 年,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招生,为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实践。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行业技能证书及职业大赛的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内涵所谓“课岗对接” 是指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人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考核融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代考。

“课赛融通”是指将各种技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当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以竞赛为动力,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竞赛来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申请,根据竞赛的规格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

“岗课赛证”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岗课赛证”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考证与课程时间安排冲突:学生在备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学科竞赛的 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其正常课程的学习,从而产生时间安排上的冲突。
3、竞赛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度不够:尽管高校已经尝试将学科竞赛的内容融 入课程体系,但由于竞赛内容和课程内容的差异,往往导致融合度不够,无法完 全满足学科竞赛的要求。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标准结合起来的“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下我国职业教 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岗课赛证”融合的意义
1、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教学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以满 足岗位工作的需要。此外,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快地掌 握相应岗位的技能,增强其在未来工作场域中的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 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局限 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 培养模式应运而
生,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岗位胜任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潜力。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岗课证赛 深度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探究。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该模式的 起源、发展和现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模式的认知和需求;通过案例 分析,探究该模式在不同高校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本次演示通过对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了 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本次演示旨 在探讨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旅游“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高职旅游“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Tourism Management旅游管理高职旅游“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董彩娟(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000)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

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提升师资力量,还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实际需求,从理念、制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岗课赛证”充分融合,不仅要将就业岗位与职业证书结合,还要将学校课程与专业赛事联通,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团队上,需要打造岗位与赛事并行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多元认证渠道,获取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

本文对高职旅游“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高职旅游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高职;“岗课赛证”;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旅游行业迅速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但供需错位矛盾也日益突出。

具体来说,旅游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就业能力比较差,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必须提升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扎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旅游相关专业可以采取“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课程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满足理论教学、实践培训等多项要求。

一、高职旅游“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高职旅游“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基于旅游专业,将职业证书考核科目与专业技能大赛规程、岗位能力需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知识,还能根据要求顺利考取证书,并且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率[1]。

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教育和培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和学校开始注重课程和证书的融通,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此举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课证融通理念的提出概念“课证融通”指的是培养体系中课程与证书之间的互通性关系。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取得相应的证书提供基础和帮助;同时,证书的取得又可以增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往,课程和证书两者独立,没有明确的联系。

而现在,课程设置和证书考试的制度都开始向融通本质转变,形成了课证融通的新思想。

意义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有许多意义。

首先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出多样性、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使教育和就业更加紧密连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最后,为学生职业道路的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实现课证融通的方法合理设置课程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与职业证书的对应模式,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倾向的选择,能够自主地选择课程和取得证书。

搭建认证通道为了更方便学生的取得证书,可以通过建立认证通道的方式来简化证书申请流程,并提高申请的速度和准确性。

优化辅导方案在辅导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方向,设置具体的辅导方案。

同时,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还可以通过优化课程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应用技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课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首先,高校与职业证书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课证融通。

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职业课程和升学机会,同时,成为认证通道,为学生取证提供方便的服务。

其次,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实现课证融通的关键。

教师必须熟悉行业趋势、职业证书内容和考试规则,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最后,学生也要在前期多维度地了解职业前景,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领域,才能更好地实现课证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主题:“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一、什么是“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1.1 定义“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比赛选拔和证书认证四个环节有效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紧密衔接和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的培养和训练。

1.2 背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创新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2.1 紧密衔接“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比赛选拔和证书认证紧密衔接,实现了教育与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2.2 强化实践在这一模式下,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实习实训等方式,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实践能力。

2.3 个性化培养“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选拔。

三、“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3.1 课程设置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项目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比赛选拔学校组织各类比赛,如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竞赛等,通过比赛选拔和评选出优秀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和锻炼机会。

3.3 证书认证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参与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证书,证明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价值4.1 社会需求“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2 学生发展通过这一模式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挑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4.3 教育改革“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工作模式的创新。

岗课赛证融通在人才培养中的建设思路

岗课赛证融通在人才培养中的建设思路

岗课赛证融通在人才培养中的建设思路你知道,人才培养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

好像大家总觉得,只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拿到证书的“高材生”,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不是那样的。

你要知道,光有证书可不够,还得有能力,甚至得有一些实战经验。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考个驾照不等于能开车;学会了做菜的技巧,也不等于能在厨房里随心所欲地做出一道大餐。

所以啊,岗课赛证融通,这可真的是一个“大工程”。

不仅要把课堂、工作岗位、比赛和证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得让学生在这四者之间游刃有余,才能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试想一下,学生们坐在课堂上,老师讲课讲得再好,也不过是理论知识。

你拿到一个证书,也能证明你学到了某些东西。

但如果你没有机会在岗位上实战一下,能不让这些“纸上谈兵”全都泡汤?这个道理谁不懂?所以,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首先是要把工作和学习结合在一起。

这就像是你学习做菜,光听厨师讲解菜谱是没用的,得亲手去切菜、炒菜,才能掌握火候。

课堂上,你学的可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能不能有效转化成能力,就看你能不能在实际的岗位上去运用,去磨砺了。

而且呢,像咱们在学校里看到的“竞赛”这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竞赛,顾名思义就是“比拼”。

一场比赛,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一个学生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证明他不仅学得好,思维也活跃,甚至有些创新的点子。

你想想,一场比赛,学到的不光是技能,还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甚至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小世界。

所以,怎么把竞赛和其他环节结合,真的是需要好好琢磨。

至于证书嘛,大家都有点“情有独钟”,这就像是你参加了一个活动,拿到一个纪念品。

证书,给你一个“官方认可”的身份,证明你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水平,甚至能为你打开一些职场的大门。

不过说白了,证书不是万能的,万能的是你的能力。

你说,你拿着十个证书,结果到了工作岗位上一问三不知,怎么可能行?所以啊,证书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它可以是你学习成果的见证,但它绝不是全部。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三教”改革视域下基于“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项目编号NJSY22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设计模式,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本文分析了"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并探讨了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整合和学习管理与效果评估等关键要素。

该研究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前言:"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其核心理念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如何有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多篇研究,揭示相关路径及关键要素,以期为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建议和借鉴。

1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1.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这一体系将岗位培训与业务知识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研究发现,将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相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在面对复杂工作任务时更加游刃有余。

此外,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沟通能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被认为是成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系统性的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这些关键素质,从而使他们在团队中更具价值和影响力。

科学管理原则及经验数据都支持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实施。

将学习与证书认可相结合,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有力支持。

据统计数据显示,持有相关岗位证书的学生通常在晋升和薪资调整方面更具竞争力。

此外,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还能增强组织凝聚力和辐射力。

共同参与培训活动有助于强化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同时培养学生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者:许洪龙殷淑英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为背景,结合建设实践,明确了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实践“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研究了如何构建课程、工作岗位(岗)和职业技能标准(证)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构建“实境化历练”教学条件,供同行业教学参考。

关键词: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作者简介:许洪龙,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务处教科研科科长。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建设、应用电子技术;殷淑英,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

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职业教育等。

(山东德州 253034)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2015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5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5-0087-03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产教深度合作,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和“4层4训”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台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课岗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

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通,开展实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 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

学校各专业通过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岗位为逻辑主线进行工作分析,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系统化分析形成的工作项目来设置课程,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内容综合,按照“群”的建设理念和“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的基本要求,采用“逆向分析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

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编制实践教学体系和岗位实践按阶段性实践要求分别编制“岗位实践指导书”与评价标准。

毕业设计全部来自企业实际问题,实行真题真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专项技术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如下——“3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德能文化素养平台、专业通用平台。

“3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能大赛模块、创新创业模块。

课程体系融入4层4训实践教学体系,融入项目化课程教学。

课程体系建设实现的目标是平台共享、模块分立、专项(素养、大赛、创新)强化,即公共基础平台全校共享、德能文化素养平台全校共享、专业通用平台专业群共享。

专业技能、技能大赛、创新创业3个模块各专业分立,各具特色。

2.“课岗证”融通构建教学内容。

为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将职业岗位群涉及的岗位工作技能和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解到有关的课程中,把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每一个考核点编入课程教学标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相一致。

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研究课程任务设计,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突出了相关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和技能、职业资格要求,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和技能、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全面接轨,其中理论教学内容覆盖岗位工作过程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了岗位工作过程和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技能操作要求,从而使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又能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素质和快速上岗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对接。

3. 以实施工学结合为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认真分析研究各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各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生认知与技能成长规律,构建了“4层4训”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所示,即一层单项训练学中做、二层综合训练做中学、三层大赛训练赛中学、四层研发训练探中学。

为了强化大赛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大赛模块”,从第二学期开始设置竞赛项目,要求所有学生全部参加,全校各专业学生技能水平整体提高。

通过政府投入、学校自筹、企业捐赠、校企共建等方式,多途径筹集资金,按照建设“生产实境”实践基地的思路,根据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融入企业职场文化、职场氛围,建设“职场化”现代技术实训中心,打造融实训、生产、培训、鉴定、研发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同时增强实习基地教学管理职能,校企合作建设“厂中校”。

完善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提升实习基地培养人才的水平。

1. 基于企业生产实境,促进实训基地提档升级。

学校采用引企入校、校政共建、校企共建、自筹资金等方式,投资3530万元建设资金用于名校实训条件建设项目,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建设了数字化工厂、虚拟商业环境VBSE、互联网学院等一批先进的实践基地。

会计电算化专业把“企业”引入校园,2015年,投资建成经管类专业群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基地,融入职场文化,营造“仿真+全真”的实训环境;建筑技术应用中心由主楼、工种综合训练场以及建筑材料检测试验中心三部分组成,与广联达、中国建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建筑工程建造全过程仿真实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共建了“惠普软件实训室”等13个职场化实训室;在实训室建设中引进了企业文化和专业管理模式。

2. 完善教学管理职能,实现校外基地厂校结合。

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依托区域主导产业,每个重点专业均建设了4~5个校外规范性实习基地,学校校外规范性实习基地达到了110个,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了271个,很好地满足了学生校外实习和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强化基地教育功能,延伸教学管理职能,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厂中校”。

学校和企业联合把生产车间改造为实训教学车间,同时在企业建设一体化教室、实习考核室、图书馆,由企业选拔技术能手担任导师,参与教学计划实施、班级日常教学和实习管理。

通过“内培外引”“校企共建、双岗双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以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三能”(能教学、能实践、能科研)素质为目的,通过实施教师提高、技师培训、名师、青蓝、师德建设“五大工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潜心教学、充满活力的“三能”师资队伍初步建成。

1. 规章制度日益完善,制度化水平明显提升。

全面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规章制度建设,新出台《高层次人才培养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暂行管理办法》等30项制度,修订《教师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德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等21项制度,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师资队伍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2. 双岗双聘带头人才,打造优秀专业团队。

修订了《专业(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实施办法》《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实施办法》《外聘专业兼职教师暂行管理办法》,制定了《博士(大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

选拔校内专业带头人41人,培养骨干教师158人;聘用校外高素质专业带头人39人,设立“博士(大师)工作室”,有32名教师做企业兼职工程师,专兼职比例保持在1:1,培训兼职教师400余人次,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60余项,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

3. 拓宽教师培养渠道,“三能”素质显著提高。

(1)成立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搭建教师培养平台。

以培养能教学、能实训、能科研为重点的“三能”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系统规划实施教师能力发展计划。

2014年建立教师能力发展中心,设立校内教师培训交流场所15个,与教育部网培中心网站链接,开通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培训课程120门;建立教师能力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教师培养工作服务交流平台。

(2)多措并举全面培养,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组织25人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先进职教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233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1250余人次参加国内各级各类访学、研修和培训。

邀请国内外专家30余人次来校讲座,举办各类校级培训60余场次。

1. 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

制订了《教师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达标测评活动方案》,编制了《课程整体设计编写指南》《教学单元设计编写指南》等文件,在全院范围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

邀请戴士弘等职教专家来校培训指导。

把课程项目开发与教学单元编制实施方案作为教改课题立项,纳入学院教科研管理范围,制定验收标准,按照院级重点资助课题标准组织验收工作并给予资金支持。

经过两年的项目化改革,学校共有182门课程通过项目化测评,498名教师通过了单元设计达标测评活动。

2.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制定了《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施意见》,配合项目化课程实施,在全院范围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实施形成性考核的授课教师编制了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建立了学生课程学习档案,记录每一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及任务的实施过程,教师、学生共同完善档案内容。

学习档案的建立有效督促了学生及时完成项目作业,反思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和校情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取得良好声誉和办学效果,毕业生凭借着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行业内有较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 郭颖. “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14,(6):30-32.[2]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秦俊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