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

合集下载

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

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

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我突然想起“人烟"这个词。

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

在千里荒漠中的孤独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地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

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中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起一棵参天大树。

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到炊烟了,炊烟成了一种记忆了。

这记忆仿佛是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1.为什么作者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再根据上下文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即可。

2017年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7年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7年普通高校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一)第Ⅰ卷(共70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每组加粗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孱头/流水潺潺莅临/不寒而栗侍奉/伺机而动B.顺遂/半身不遂船舷/故弄玄虚和煦/殒身不恤C.卷宗/胜券在握篆书/如椽巨笔血晕/血口喷人D.市侩/脍炙人口扁平/一叶扁舟桀骜/佶屈聱牙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句是A.新建的街心花园姹紫嫣红,喷泉流光溢彩,为市民凭添了不少乐趣。

B.那洇漫的油彩渐渐散开去,圆圈愈来愈大,色彩也愈来愈淡薄。

远海上涌来的浪,掀拱着它,如抖动一匹残旧的绸布。

C.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霭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

D.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锁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3.下列对加粗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是A.孜孜矻矻(勤勉) 放浪形骸(身体) 苦心孤诣(学业等所达到的程度)B.不学无术(学习) 錾不见人(遥远) 逸兴横飞(超逸豪放的意兴)C.刚愎自用(执拗) 诬天藐小(轻视) 南辕北辙(车轮压出的痕迹)D.缘木求鱼(探究) 轩峻壮丽(高大) 泱泱大国(形容气魄宏大)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汽主越来越时尚化,连最保守的德国人都在汽车外形设计上作出了令人张口结舌的改变。

B.沅水数百年来日夜流经这群山环抱中的湘西小镇,为小镇带来了无尽的生机,此地可真谓水木清华,钟灵毓秀。

C.优秀的学生上课时往往会全神贯注、目不交睫地盯着黑板,认真听讲,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

D.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每个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_▲反过来后者也作用于前者,_▲在大多数场合下,正是_▲忘记了这种多方面的运动和相互作用,_▲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研究家看清最简单的事物。

四川省2017年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2017年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第Ⅰ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煤炭协奏.曲(zhòu) 仗义执言英雄辈出B.精简座佑铭瑕.瑜互见(xiá) 首屈一指C.抉.择(jué) 一幅画嘉宾满座学识休养D.沧海狙击手一筹莫展班门弄斧.(fǔ)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人( )A.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春意盎然....的美景令人陶醉,B.面对记者无休止的提问,他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谦和而又得体。

C.站在千万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振聋发聩....了。

D.人类智慧与机器人智能的角逐,促进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短篇小说重新焕发活力,是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为广泛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可喜变化。

B.《竹宴》由16名少女辅助演奏、童声旁白颂唱、男女两人使用竹琴演奏领唱构成,充分演绎了竹海的地方文化。

C.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课堂上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横行、“满堂灌”,乃至于以考代教、以考代学。

D.虽然古代四川交通闭塞,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这已经被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实。

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语文

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语文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第Ⅰ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经典岔.路口(chà)刻勤刻俭迷途知返B.风彩雷阵雨长吁.短叹(xū)异口同声C.怅然..亲和力当仁不让火中取栗.(lì)D.顷.刻(qīn)大拇指时过境迁曲高和寡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野上,苍茫无际的阳光,变化不定的季风,丝丝缕缕地剥蚀..了岁月,干涸着生命。

B.济南的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京。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折..。

C.命运赋子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D.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孤、老、残、幼及精神病患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音乐公园”曾经是该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改名“东郊记忆”以后,仍然热情很高,特别在周末吸引着大量游客。

B.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大量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最大化的供需匹配和资源共享。

C.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要建立健全道德、法律和齐抓共管的共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D.卫生部门利用大数据可以监控大规模人员流动的优势,减缓疫情传播速度,有效预4-5题。

2017年四川单招语文模拟题

2017年四川单招语文模拟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长三角经济腾飞给这一带的不少城市带来了机遇,古城苏州焕发出新的生机,而天堂 杭州则 显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②夜已经很深了,屋外的人声渐渐听不见了,只是 听见有汽车驶过的声音。 ③最近我们重新调整了分工,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A、更加 偶然 进而B、越发 偶尔 从而 C、更加 偶尔 从而D、越发 偶然 进而
答案
A
解析
"愚昧"偏重于精神、认识;"愚笨"偏重于智力。这里官僚精神认识,应当用"愚昧"。"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如果……就" 表假设关系,这里应为递进关系。"化解"有一个过程,一般采用怀柔的方法;"解决"则不一定体现这两点。"仁厚"指仁爱厚道 ,心肠好;"仁德"指施行的一种德政。对医生应当用"仁厚"。)
答案
C
解析
"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从句意看,当用"擅自" 。"建造"和"营造"都有建筑的意思,但"营造"有经营建筑之义,和语境搭配更恰当。"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对于"主要指出 动作、行为的对象。)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外面出现了第一片接近南方的________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 ②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_________起来。 ③地皮________,这是通达公司在市中心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A、景点 开阔 紧缺B、景色 开朗 紧缺 C、景色 开阔 紧俏D、景点 开朗 紧俏

四川省 2017 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四川省 2017 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机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共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共30分)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 第I卷共3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项是()A.脉.络(mài) 哺.育(bǔ) 心广体胖.(pán) 独树一帜.(zhì)B.崇.高(chóng) 校.对(jiào) 济济..一堂(jǐ) 删.繁就简(shuān)C.纰.漏(pī) 揣度.(dù) 数.见不鲜(shuò) 不屈不挠.(náo)D.间.断(jiàn) 商榷.(què) 偃.旗息鼓(yǎn) 兢兢..业业(j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招聘清晰彬彬有礼报孝祖国B.干燥茁壮标炳千秋别出心裁C.契约粼选秉公处理鞠躬尽瘁D.博弈观摩高屋建瓴推心置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带一路”事业的有效推进,既要靠政府,要靠企业。

两者是落实“一带一路” 措施的双引擎,地位同等重要。

(2)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

奋力推进“两个跨越”,为全面建,(3)成都诗词大会举行以来,广大市民读者和草堂旅客掀起了诗词朗诵,如果持续升温,定会形成千人同吟、万人同诵最美成都诗词的局面。

A.也深入热潮B.更深入高潮C.也深度高潮D.更深度热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共享单车纳人规范化管理,既方便人们出行,也有利于维护城市环境,真是大快..人心..。

2017年四川自主招生语文模拟题

2017年四川自主招生语文模拟题
答案
B
解析
交汇: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交会:会合、相交。"交汇"适用对象多指水流、气流等事物,而"交会"适用范围较 广,不限于此。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湮没: (逐渐)埋没。"淹没"适用对象多为具体事物,而"湮没"适用对象多为"名声" "才华"等抽象事物。期间;某个时间里面。其间:一指那中间;二指某一段时间。"期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时间段,一般用 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特指该段时间,如"鸦片战争期间""辛亥革命期间""九五规划期间"等,但它不能单独使用,而"其间"则 可以作为插入语,单独使用。 "而后"与"尔后":相同点:都属于同音异形词,词性相近,连接两个句子,表示事情的先后发 生,意为"以后、然后"。此时,两者可通用。不同点:"而后"不能单用,即不可作独立语,其后必须紧跟句子成分,而"尔后" 可作独立语,可用逗号与其他成分隔开单独使用;另外,"尔后"还可作定语或状语,分别修饰名词或动词,表示"从此以后、 今后、后来","而后"没有这一用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要从根本上改革_____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____于组织之上。 ③如果对同级党的委员会处理案件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请求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_____复查。 A、制约 凌驾 与之B、束缚 凌驾 予以 C、制约 驾驭 予以D、束缚 驾驭 与之

全国四川单招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全国四川单招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A. 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B. 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
C. 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D.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是拔苗助长.
1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句意改变的一项是( )
A.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别出心裁)
B. 詹妮玲珑剔透,我真担心自己会被她笑话.(聪明伶俐)
C. 弘扬传统文化不应做表面文章.“跪拜式”尊孔,虚有其表,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的做
法.(取长补短)
D. 目前正是收获小麦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注意防火,莫让即将到手的粮
(1) 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且 B. 故 C. 而 D. 其 (4)给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B. 复溯朝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C.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D.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平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5)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二)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 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 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四川单招语文真题、答案及解析

四川单招语文真题、答案及解析

样子像个大酒樽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 用来拨动机件
5、请把选段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 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 器。
6.根据题意填写句子
(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 上, 赋 》)
DBC项,句缺动式少宾杂宾搭糅语配“,不这应当已该,经是“被演“史绎出科现”以与..及“的诸地现多方象考文”古化。文”物搭得配到不 证当实。。”
读一读,强基础
《知识积累》P77 易谦辞错位的成语(1-22)
记一记,腋成裘
勒(书) ____ 勒令 勒索 悬崖勒马 勒石记功
(口) ____ 把绳子勒紧一点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A短篇小说重新焕发活力,是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的阅 读需求更为广泛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可喜变化。 B.《竹宴》由16名少女辅助演奏、童声旁白颂唱、男女两 人使用竹琴演奏领唱构成,充分演绎了竹海的地方文化。 C.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课堂上就会出现死 记硬背横行、“满堂灌”,乃至于以考代教、以考代学。 D.虽然古代四川交通闭塞,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很大一 部分来自四川, 这已经被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 实。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 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 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
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
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 未后之 数. 有 日也 驿。至,尝果一地龙震机陇发西而,地于不. 是觉皆动服,其京妙师。学(者选咸自怪《其后无汉征。

2017四川高职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讲稿

2017四川高职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讲稿

2017四川高职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讲稿特级教师李迪明(语文100分;3科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荆杞.jǐ畜.养xù 筵.席yàn 咫.尺天涯zhíB. 埋.怨mái 慰藉.jiè 伫.立chù 蚍蜉.撼树(fú)C. 弓缴.zhuó 瓦.刀wǎ觊.觎(qǐ)热泪盈眶.kuāngD. 补给jǐ忖度duó 挑剔tī 破绽百出zhàn答案:D (A杞.qǐ B埋mán伫zhù C觊jì瓦wà眶ku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融资流水账惨淡经营依马可待B.就范一锅端胸无成府口干舌燥C.屏弃下脚料肺腹之言暄宾夺主D.谍战小俩口落霞孤骛卓而不群答案: C (A 依--倚 B 成--城C腹--腑暄--喧 D俩--两骛--鹜而--尔)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章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她对我们班上五十六个同学都是等量齐观....的,不存在偏心哪一个的情况。

B.我国著名画家韩美林在美术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也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堪称炙.手可热...。

C.周作人逐渐由新文学主潮的带头人,变为他所说的“自由的思想者”,并日益偏离了主潮,甚至往往是背道而驰....,其理论影响也随之减弱。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答案: C (A 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B 炙手可热:炙:烤肉,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含贬义。

作状语、定语;指人的权势等C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

2017四川单招语文真题、答案与解析

2017四川单招语文真题、答案与解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短篇小说重新焕发活力,是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的阅 读需求更为广泛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可喜变化。 B.《竹宴》由16名少女辅助演奏、童声旁白颂唱、男女两 人使用竹琴演奏领唱构成,充分演绎了竹海的地方文化。 C.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课堂上就会出现死 记硬背横行、“满堂灌”,乃至于以考代教、以考代学。 D.虽然古代四川交通闭塞,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很大一 部分来自四川, 这已经被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 实。
座英班仗一协学首瑕右雄门义筹奏识屈瑜铭辈弄执莫曲修一互:出斧言展(养指见xi([:(1éybzsx.hīāh置izná学àcnòǒgynh于u术múgxó座hqiué上óyùǔūn右ìnmj)的i:yzgnàò用hīò知nbzí指zn)以èhy:识hgiáǐ由ǎ自)c和nf:n见ǔh一)警]:]修ū::首个之)养:通仗,筹独在铭。“义形首:奏鲁文现:容先筹者班。”主不。划(门2奏,.持断屈、泛前小显正有,计指舞提现义杰弯谋可弄琴。;出。;作斧、 为的子执展钢扳比格人。言:琴指喻言才:施等头有比以出说展)计缺喻和自现公。算点在一励,道一,也行个的一话点首有家管文代。计先优面弦辞比指策弯点前乐。一伸也下表卖队代张施大示弄合厉正展拇客本作害义不指观领演。,出,的,奏激,表评不的昂一示价自大陈点第,量型词办一比力器。法。喻。乐也指优曲想居点,不第、 出通一缺来常位点。由都三引有个申。乐为章最组好成的。
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人( )
A.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春意盎然的美景令人陶醉, B.面对记者无休止的提问,他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谦和而 又得体。
X C.站在千万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振聋发聩
了。

四川省2017年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真题卷

四川省2017年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真题卷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第Ⅰ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煤炭协奏.曲(zhòu) 仗义执言英雄辈出B.精简座佑铭瑕.瑜互见(xiá) 首屈一指C.抉.择(jué) 一幅画嘉宾满座学识休养D.沧海狙击手一筹莫展班门弄斧.(fǔ)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人( )A.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春意盎然....的美景令人陶醉,B.面对记者无休止的提问,他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谦和而又得体。

C.站在千万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振聋发聩....了。

D.人类智慧与机器人智能的角逐,促进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短篇小说重新焕发活力,是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为广泛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可喜变化。

B.《竹宴》由16名少女辅助演奏、童声旁白颂唱、男女两人使用竹琴演奏领唱构成,充分演绎了竹海的地方文化。

C.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课堂上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横行、“满堂灌”,乃至于以考代教、以考代学。

D.虽然古代四川交通闭塞,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这已经被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实。

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语文

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语文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考试(中职类)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第Ⅰ卷(共2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经典岔.路口(chà)刻勤刻俭迷途知返B.风彩雷阵雨长吁.短叹(xū)异口同声C.怅然..亲和力当仁不让火中取栗.(lì)D.顷.刻(qīn)大拇指时过境迁曲高和寡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野上,苍茫无际的阳光,变化不定的季风,丝丝缕缕地剥蚀..了岁月,干涸着生命。

B.济南的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京。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折..。

C.命运赋子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D.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孤、老、残、幼及精神病患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音乐公园”曾经是该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改名“东郊记忆”以后,仍然热情很高,特别在周末吸引着大量游客。

B.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大量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最大化的供需匹配和资源共享。

C.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要建立健全道德、法律和齐抓共管的共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D.卫生部门利用大数据可以监控大规模人员流动的优势,减缓疫情传播速度,有效预4-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四川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卷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遥远的炊烟鲁先圣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

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

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

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

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

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

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

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

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

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

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

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了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朝着通往村里的小路。

在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

汉子们的疲劳顿时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不论你是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

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拥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母亲,她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

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正在炊烟里忙碌。

我突然想起“人烟”这个词。

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

在千里荒漠中的孤独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地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

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中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起一棵参天大树。

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

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

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到炊烟了,炊烟成了一种记忆了。

这记忆仿佛是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1.为什么作者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先要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再根据上下文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城市没有炊烟,城市的人们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

2.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读全文,考生可以找到题目所要求概括的内容在原文的第四、五、六段,接下来分别分析这三个段落的中心意思,从中体味其中的情感。

[答案]①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②对幸福温暖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③远方游子的乡土之思。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生要注意,最后一段在散文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有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等,然后,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答案]①照应文题,前一句点“炊烟”,后一句点“遥远”:②呼应开头部分,与“怀念”“遐想”遥遥相应;③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作者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古镇魅力毛国聪冬日的阳光,剪.出青石街沿一角温暖的空间,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被一群小家伙环围着,他旁边的一张木制大圆盘,被线条均分为一个个方格,每个方格里均画有栩栩如生的鸡、鸭、兔、狗、鸟等小动物。

木板正中是一根活动的竹制小棒,仿佛钟表的时针。

每个孩子只要轻轻地拨动小棒,都会惊喜地获得老人用黄糖做成的小动物。

老人用小勺舀起温火熬制的黄糖,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挥舞,像在写字,又像在作画。

不到一分钟,一只小鸟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木板上。

老人拿起一根细竹签,轻轻一粘,还没来得及把它插在麦草捆制的草把上,那个性急的小男孩就“抢”了过去,他中奖了。

老人目送着那小男孩举着“小鸟”,蹦蹦跳跳地消失在石板小巷尽头。

老人又专注地开始了他的“工作”,不是在表演,甚至有些夸饰炫耀地展示着他代代相传的精湛糖艺。

斑驳的土墙,经过岁月砥砺的灰瓦屋檐,檐下那个做糖艺的老人,被阳光涂抹成了一幅油画。

他仿佛是远古与现代文明交错时留存下的一个甜蜜回忆。

我每一次在黄龙溪古镇漫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被这样的情景凝滞脚步。

在那遥远的童年,该也有这样亲切而温馨的记忆吧!在古镇街头的拐角处,我突然听到一阵叮当的铁锤敲打之声。

当我走进去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处铁匠铺。

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健硕的胳膊抡着一把大铁锤,正在一块烧得红红的生铁上用力敲打着。

红红的火苗映出了被岁月坚硬了的地面、风箱、水壶以及悬空的阁楼。

他满面红光,身体强健。

他说,他早已不再以打铁为生,但至今仍然每天坚持打铁。

打铁手艺是他家世代相传的,几十年的打铁生涯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有时,附近的居民来订制一个晾衣叉子,一把铁铲,一柄锄头。

没有订货的时候,他就随意打制一些自己喜爱的菜刀、剑等小玩艺儿来出售。

打铁,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在农耕时代不可或缺。

而到了现代,铁匠铺却成了古镇的装点,岁月留痕的象征。

在黄龙溪古镇,你会与印花染坊里的美丽姑娘不期而遇,会突然撞见在残损的窗格下纳鞋底的婆婆,会遇见三两个手拄拐杖坐在黄桷树荫下闲谈的老人,会在织布机前驻足沉思,会在典当铺前留恋不去,会在三县衙门里当一会儿县令、衙役……印花布、绣花鞋底、铁匠铺、典当铺、县令、纺车等等,在现代生活中,它们已经成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精美的雕花窗棂无法营造冷暖适宜的家居,手工布艺制品多在舞台上展示。

而各种诸如放生会、庙会、火龙狂舞的古老节日仅仅是现代旅游生活的一个个娱乐节目。

然而,透过它们,我却寻觅到了祖先们生活的印迹。

几乎每个古镇都有这样的情景。

江苏的周庄,桐乡的乌镇……每次走进古镇,我总是像个孩子似的被它们所吸引。

我也不断地叩问自己:是什么使我迷恋于此?古镇的魅力何在?是斑驳的展示着历史烙印的青瓦土墙,还是吟唱了数千年至今不绝的水车?是岁月经过留下的足迹,还是人类发展遗弃的废墟?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房还是那样的木制瓦房,街还是那样的青石街道,可小镇却因为诸多不曾消失的物事而成为了古镇,成为了人们游览的风景。

只是它们不再以实用的形态切入我们的生活,而是以文化和艺术的姿态走近了我们。

也许,这就是我们来古镇旅游的缘由。

人类的脚步走到今天,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记忆,它们有的以文字书本的形式留存着,有的以思想智慧传承着,有的以人文的精神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使我们没有了无根的恐惧,断裂的迷茫。

沉醉于黄龙古镇,我感到它浓厚的农耕文化正鲜活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使古镇彰显出有别于自然景区的独特魅力。

(《人民日报》2009年2月3日第16版) 4.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的理解。

它们有的以文字书本的形式留存着,有的以思想智慧传承着,有的以人文的精神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使我们没有了无根的恐惧,断裂的迷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者写到古镇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延续,表达了对古镇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