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室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使用内镜也带来了感染管理的挑战。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建立和实施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旨在减少内镜室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2. 原则:a. 依法依规,遵循国家和地方有关医疗法规的规定。

b. 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标准和指南。

c. 预防为主,综合施策,从源头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d. 全员参与,强调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责任制。

e. 不断改进,持续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三、管理人员1. 内镜室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内有关科室负责人、感染控制科主任等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和协调内镜室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定和修订相关管理文件。

2. 内镜室感染管理科室:设立感染控制科,由专业的感染控制医师和感染控制护士组成,负责具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并配备感染监测、感染源控制、感染后处理等人员。

四、感染监测1. 内镜室感染的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致病菌分布、抗菌药物敏感性等。

2. 内镜室感染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例行感染监测、感染事件报告和不良事件报告等。

五、预防措施1. 提供充足的感染控制设施和设备,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2. 内镜室医护人员必须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和考核,并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

3.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包括手部消毒、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内镜消毒等。

4.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内镜室和设备进行消毒。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六、感染事件处理1 建立内镜室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事件。

2. 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感染部位的采样和病原学鉴定,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隔离措施。

3. 对于发生感染的内镜设备或器械,及时进行修复、更换或淘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感染再次发生。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二、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与保存、个人防护等。

三、诊疗床单每天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

四、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Ⅱ类环境内进行。

五、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防护面罩、手套、胶靴等。

六、内镜清洗消毒符合卫健委《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

七、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八、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九、每日诊疗结束,清洗槽、酰洗槽、冲洗槽,充分刷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彻底刷洗。

十、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灭菌后内镜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消毒液浓度按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十一、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十二、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十三、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1、概述1.1 引言1.2 目的1.3 范围1.4 定义和缩写2、内镜室感染控制委员会2.1 组织结构2.2 职责和权力3、感染预防和控制3.1 感染预防计划3.2 内镜室感染风险评估3.2.1 内镜室环境3.2.2 使用的设备和工具3.2.3 人员活动和行为3.3 感染预防指南3.3.1 感染控制措施3.3.2 消毒和灭菌3.3.3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3.3.4 感染事件报告和调查 3.4 感染监测和报告3.4.1 要求3.4.2 数据收集和分析4、内镜室清洁和消毒4.1 清洁和消毒流程4.1.1 内镜室设备清洗4.1.2 内镜器械清洗和消毒 4.2 清洁和消毒监测4.2.1 清洁和消毒记录4.2.2 内镜器械检查和维护4.3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5、人员培训和教育5.1 培训计划5.2 培训内容5.2.1 感染控制知识5.2.2 清洁和消毒技术5.2.3 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5.3 培训评估6、审计和持续改进6.1 内镜室感染控制审计6.2 内镜室感染控制改进计划7、附件- 内镜室感染控制记录表- 清洁和消毒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国家对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管的法规。

- 医院感染: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在医院内感染的一类疾病。

- 感染控制:指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和控制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

- 消毒和灭菌:指对器械、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洁和杀灭病菌的过程。

- 个人防护装备:指医务人员在从事感染性疾病诊疗或操作过程中佩戴的防护用品。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从事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设内镜诊疗室和内镜清洗消毒室。

三、进行检查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或防护面罩。

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着专用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带口罩、帽子、眼罩、手套。

四、内镜使用后应严格按照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再处理。

消毒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不少于10分钟,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浸泡不少于5分钟,洗净干燥后悬挂镜柜内。

五、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圈套器、细胞刷切开刀、导丝、异物钳等,必须做到一用一灭菌;灭菌方法:首选压力蒸气灭菌。

六、注水瓶及连接管用高水平浸泡消毒,冲净后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七、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八、每日工作结束后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进行清洗、消毒。

吸引瓶、吸引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洗净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液时彻底刷洗干净。

九、定时开窗通风,每天空气消毒2次,每次60分钟。

十、消毒液浓度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uf/ 件,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十一、做好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为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

十二、产生的医疗废物须严格按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置。

医院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管理要求1.内镜室的清洗消毒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操作技术、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技术、职业防护技术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必要时进行疫苗注射。

3.护理部、感染预防控制科、设备科及总务科,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内镜诊疗中心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护理部: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诊疗中心的工作人员;落实岗位培训制度。

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内镜诊疗中心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感染预防控制科:对内镜诊疗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检查与评价;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调内镜诊疗中心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设备科: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总务科:保障内镜诊疗中心的水、电、压缩空气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二)卫生保洁措施1.保持室内整洁,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2.清洗消毒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消毒。

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

(三)消毒隔离1.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及穿破黏膜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

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应高水平消毒。

2.清洗消毒室的耗材如清洗用水、清洗剂、消毒剂和灭菌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使用时严格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使用后的内镜应按照预处理—测漏—酶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的流程进行,每一项操作应符合要求。

4.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前应先执行预处理、测漏、酶洗和漂洗的流程。

5.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诊疗工作结束后,应将清洗消毒的内镜彻底干燥后储存。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全文)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全文)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全文)(一)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及灭菌器械、50m1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3)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m2。

3、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漂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6、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微生物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检测并记录。

20.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一)预处理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s。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

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冲洗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

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检查在临床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患者与内镜设备、器械等接触的密切性,内镜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势在必行。

二、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概述1. 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内镜室医院感染是指由内镜室环境、设备、操作及医务人员等因素引起的医院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种类,内镜室感染可以分为大肠杆菌感染、假单胞菌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等。

2. 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害内镜室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还给医院形象和信誉造成重大影响。

此外,医务人员也容易在接触感染性病人时感染,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三、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起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减少感染的发生。

2. 多学科合作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包括感染科、内镜室科、护理科等。

只有各个学科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的传播。

四、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1. 内镜室环境管理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环境整洁,严禁吸烟、乱吐痰等污染行为。

2. 内镜器械和设备管理内镜器械应在使用前进行消毒灭菌,充分保证器械的无菌状态。

并定期对器械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医务人员培训与防护内镜室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规范操作流程。

同时,医务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帽子等。

4. 患者感染管理内镜室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患者本身。

因此,对于患者的感染管理至关重要,包括隔离病房的设置、病人个人卫生的培训等。

五、内镜室医院感染监测与评估1. 感染监测指标与方法内镜室医院感染的监测可以通过监测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等指标来进行。

监测方法包括定期抽样、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内镜室感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套内镜室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以确保内镜室的卫生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一、内镜室环境管理1.内镜室的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并且有定期消毒计划。

清洁度和消毒度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

2.内镜室应配备沙发、床单、枕套、手术衣等消耗品,这些用品需要定期更换和消毒。

3.内镜室的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安全。

二、医务人员管理1.内镜室的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内镜室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医务人员要遵守内镜室的相关操作规范,如手卫生、穿戴手术衣、戴手套等。

在患者接触结束后,要及时更换手术衣和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3.医务人员要认真记录各项操作并及时报告患者与内镜室设备之间的相关问题,以及疑似感染的病例。

三、患者管理1.内镜室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内镜室检查结果、感染情况等,为感染追踪和病例分析提供依据。

2.内镜室应在患者接触时进行明确的患者身份确认,确保操作对象的正确性。

3.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特别是对常接触的设备和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和清洁。

4.患者在内镜室检查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以减少可能的感染风险。

四、感染防控1.内镜室应建立健全的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监测、风险评估、感染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2.内镜室应定期开展相关感染监测,如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内镜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如发现疑似感染病例时,要及时隔离患者、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和上级。

4.内镜室应定期召开感染防控例会,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

五、宣教和培训1.内镜室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够掌握内镜室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内镜室应向患者进行宣教,提高他们对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如手卫生、消毒要求等。

血透室、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透室、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透室、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布局合理,设有普通病人血液透析间(区)、隔离病人血液透析间(区)。

2.医护人员进入血液净化室应着清洁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帽子、口罩。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5.在进行首次透析、转院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传染患者透析在隔离专区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急诊患者应专机透析。

6.加强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7.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2小时,限制流动人员,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

8.保持透析室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清洁、干燥,每班进行消毒;透析机表面每机每次进行消毒。

9.有可见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单及被套一人一更换。

10.每透析一人次应根据透析机的型号和要求对透析机进行清洗消毒。

11.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等进行细菌学监测,每季度对内毒素进行检测并保存记录。

12.禁止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等重复使用。

13.定期监测消毒剂有效浓度;消毒剂配制和保存方法适当,有效含量准确。

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定期消毒或灭菌。

14.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维护与消毒并有记录。

15.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和透析液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16.医疗废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执行。

二、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内镜室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消毒储存柜等,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必须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必须分开。

3.内镜及附件用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清洗、消毒。

4.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或黏膜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布局1.1 内镜诊疗中心(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区)、清洗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1.2 内镜清洗消毒室应与内镜诊疗工作室分开,清洗消毒室应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1.3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室应分室或分时段进行。

用于上、下消化道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当按区域分开并有标识。

1.4 灭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在达到手术室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要求进行管理。

2 遵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规范或管理文件,结合我院各内镜室诊疗的情况,制定如下内镜管理的具体规定。

2.1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2 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病人姓名,就诊时间,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2.3 HBsAg阳性病人和其它特殊感染病人,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最后检查,严格终末清洗消毒。

2.4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和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进行高水平消毒: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 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 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 分钟;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参考各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书并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5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2.6 每天第一次使用的内镜必须重新消毒后再使用。

3 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内镜、活件钳(可拆开)附件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能满足消毒、灭菌合格时间的要求。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内镜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感染科、护理部、医务科、设备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内镜室主任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

三、设施与设备1. 内镜室应设立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污物处理区等。

2. 诊疗区应配备诊疗床、主机、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3. 清洗消毒区应配备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水过滤器及清洗必要用品。

4. 无菌物品存放区应配备储镜柜,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

5. 污物处理区应配备负压吸引器、垃圾桶等。

四、人员管理1.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知识,并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 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有记录。

3.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五、操作规范1.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应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

2. 内镜诊疗前,应对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

3.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

4. 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5. 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六、消毒与灭菌1. 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如2%戌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

2. 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戌二醛浸泡10小时。

3. 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4. 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施配备完善,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数量,保证内镜正常运转。

不同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应分室进行。

二、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质控内容。

有相对固定的专人负责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三、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四、内镜清洗消毒室独立设置,保持通风良好。

不同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分室分设备进行。

五、用于诊疗的内镜及其附件必须坚持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或灭菌。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六、清洗、消毒使用的水、清洁剂、消毒剂、灭菌剂、润滑剂、压缩空气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七、各种消毒剂、灭菌剂应按规范更换,规范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并做好相应记录。

八、每日清洗前进行内镜测漏,每次使用后及时进行预处理,规范使用专用转运车。

九、内镜及附件每次使用后,按清洗(刷洗)→漂洗→消毒(灭菌)→终末漂洗→干燥的顺序处理,并使用计时器控制。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使用机洗应先进行清洗和漂洗后,在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说明进行。

十、进行内镜浸泡消毒时,内镜应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十一、内镜与附件储存于专用储存柜内,定期进行内表面清洁、消毒和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十二、内镜室应当作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其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十三、每日诊疗结束后,吸引瓶、吸引管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燥备用,结核杆菌、分枝杆菌、肝炎等感染者使用的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燥备用。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体制建设1.内镜室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内镜室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2.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不定期参加有关感染管理培训,增强感染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

3.内镜室应设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内镜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监测、感染防控、培训等。

4.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5.凡涉及疑似院内感染事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配合相关调查工作。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1.内镜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每月对内镜室进行感染监测,对发现的感染事件及时报告并进行分析。

2.发现感染事件后,应对相关患者进行隔离、集中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3.对于院内感染事件,应及时汇总报告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

4.定期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接,分享感染管理经验,优化感染管理工作。

三、内镜设备与器械管理1.内镜室应建立内镜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台账,并定期对其进行检验、校正和维护。

2.内镜设备和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应符合相关操作规范,并建立清洗、消毒和灭菌记录。

3.内镜设备和器械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并进行相应记录。

4.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内镜器械,应建立跟踪管理制度,确保其清洗、消毒和灭菌的严格执行。

四、内镜室环境卫生管理1.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清洁消毒。

2.内镜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操作规范,保持手部卫生。

3.内镜室应建立废弃物分类、包装和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规范处理。

4.内镜室空气质量监测应定期进行,保证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五、人员防护与消毒措施1.内镜室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确保安全和卫生。

2.内镜室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如工作台、设备、器械等。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消化内镜室的组织管理、感染预防、操作规程、环境卫生、消毒灭菌、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管理。

第三条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严格、高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确保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性。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负责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具体管理工作。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感染预防、环境卫生、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规定,并定期更新和完善。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控能力。

三、感染预防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消化内镜室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患者的管理,对有感染风险的患者进行筛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管理,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并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消化内镜室的物品管理,实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确保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

四、操作规程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消化内镜室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感染预防措施等,并严格执行。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消化内镜室操作过程中的感染防控,要求医务人员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个人防护、消毒灭菌等规定。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消化内镜室急诊急救操作的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进行操作,降低感染风险。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内镜诊疗区域应当布局合理,设登记室、候诊室、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及内镜储存(室)柜.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收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3、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下消化镜不能分室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5、灭菌内镜诊疗应当在达到Ⅱ类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的要求管理.6、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7、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8、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9、内镜凡能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具体方法见流程图).采用机器清洗消毒的内镜,机洗前须先手工清洗。

10、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11、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1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13、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4、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清洁柜内。

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灭菌后的内镜及其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15、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16、每日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并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监测。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

2. 内镜室主任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全面工作。

3. 内镜室护士长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管理制度1. 内镜室布局与设施(1)内镜室应设置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废物处理区等。

(2)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废物处理区应明确标识,并保持整洁、卫生。

2. 人员管理(1)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操作规范。

(2)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手部清洁。

3.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1)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灭菌。

(2)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并定期更换。

(3)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应进行监测,确保符合要求。

4. 医疗废物处理(1)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处置。

(2)医疗废物应放置在专用容器内,并贴上标识。

5. 传染病防控(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加强内镜室传染病防控工作。

(2)对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监督检查1.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设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

四、科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消化内窥镜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时间段进行,活检钳应当灭菌处理。

六、已知特殊感染者或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应安排最后检查。

七、使用后内镜及附件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处理。

八、操作和清洗内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防护面罩或护目镜。

九、内镜清洗除按规范清洗外,还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保存。

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十、每季度进行空气监测,内镜培养每季度一次。

十一、按规定开展消毒药械、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工作。

十二、科室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内镜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的任务。

然而,内镜室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护人员、消毒员等。

2.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考核,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质量控制,及时处理医院感染事件。

3. 科室主任负责领导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4. 护士长负责内镜室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医护人员执行制度。

5. 医护人员负责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 消毒员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处理医疗废物前后等均需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 患者在进入内镜室前需进行传染病筛查,对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进行。

4. 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每日进行消毒处理。

5. 内镜及附件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6. 加强内镜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 定期对内镜室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内镜室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能的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

五、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趋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工作人员应掌握内镜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4.建筑原则、布局、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

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区域设置合理,分区明确,流程符合功能需要。

5.分设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与内镜诊疗检查室;不同部位内镜诊疗操作应分室进行或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6.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其他传染病人安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进行。

7.灭菌内镜诊疗应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执行手术区域管理要求。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9.内镜清洗与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初洗—酶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的程序。

1)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产品说明书(不少于5分钟),酶清洁剂应一镜一更换。

2)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3)2%碱性戊二醛浸泡时间: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 分钟;结核杆菌、分支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不少于45 分钟;需要灭菌的内镜必须浸泡10小时以上。

4)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消毒不少于30 分钟,用75%的酒精对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储镜柜中。

5)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6)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

7)采用其他消毒剂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10.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且必须一用一灭菌;灭菌后的附件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11.弯盘、敷料缸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流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2.工作人员执行标准预防原则:1)进行内镜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当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2)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等。

13.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

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14.每日使用前应监测消毒剂的浓度并做好记录,浓度不足时立即更换,保证消毒效果;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消毒槽。

15.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细菌总数<20cfu(菌落数)/件,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无菌检测合格;均做好监测记录。

内镜检查室、储镜柜、消毒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不少于30分钟;储镜柜内表面、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每周清洁消毒一次并记录。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执行卫生部《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

2.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麻醉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工作人员应具备与本科室工作有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4.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趋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建筑布局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分设工作人员与患者通道,换鞋处洁污分区明确,拖鞋每日清洗消毒,专柜存放,避免与外出鞋混放。

6.手术室工作区域应每天清洁消毒。

每台手术结束后、连台手术之间,应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手术间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采用湿式擦拭清洁、消毒。

手术间常规空气消毒每日2次,连台手术间隔应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不应少于30分钟。

7.手术安排合理,应遵循先清洁、再清洁-污染、最后污染手术的顺序;特殊感染手术后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疫源地消毒规范的要求。

8.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循下列基本要求:8.1应严格按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8.2手术人员执行外科手消毒后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8.3执行手术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8.4不得在手术者背后传递无菌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8.5实施标准预防,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使用容器传递锐器,规范操作等,避免刺伤、粘膜暴露等;8.6手术间门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8.7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临时离开手术室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严禁穿手术衣、手术室内专用拖鞋外出。

9.应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患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或其它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限制进入手术间。

10.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进行外科手卫生的软毛刷、小毛巾等应一人一用,用后清洗消毒、灭菌。

11.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分类、分架放置,有明显灭菌标识及灭菌日期;一次性使用灭菌医疗用品需拆除外层大包装存放,使用前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12.纺织品敷料、手术衣、灭菌物品包装物应一用一洗,无污渍、无破洞,灭菌物品包装物不得缝补。

13.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器械用后及时清除血迹、污迹等有机物,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处置。

14.抹布、拖布等卫生洁具应分区使用,有明确标识不得混用。

15.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收集,执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6.妇科手术室、耳鼻喉科手术室、眼科手术室均参照本制度执行。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各科室及专业门诊院感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

3.执行《医院感染登记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工作人员应具备与本科室工作有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5.严格遵守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安排到指定的隔离门诊或专门诊室就诊,做好必要的隔离与消毒。

6.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各诊室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诊疗时执行手卫生规范。

7.各诊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必要时行空气消毒。

物体表面、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无污染时清水擦拭,每日2次;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各专业门诊的换药室、处置室、检查室等,执行医院《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9.中医科进行针灸治疗时须行皮肤消毒,一针一穴一灭菌,针灸针用后清洁,采用压力蒸气灭菌,一次性针灸针不得重复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废弃针灸针用后入利器盒。

10.眼科门诊测视力用挡眼板、眼压计等接触病人眼部用物应保持清洁,在急性结膜炎流行季节应一用一消毒。

11.皮肤科取样刀片一用一灭菌,禁止重复使用或酒精灯烧灼消毒后使用。

12.B超室仪器探头保持清洁,皮肤病、传染性疾病等病人用后应消毒或加保护膜,涂耦合剂时容器不可直接接触病人皮肤。

13.心电图机各导联接触病人皮肤的部件应保持清洁,遇污染应消毒;涂导电液应使用镊子夹持棉球,一病人一更换,镊子、容器保持清洁,定时消毒。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1.病人在住院前应尽量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治疗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能治愈或减轻的疾病,应尽量在院外予以纠正。

2.手术前尽可能治愈其他部位感染,并限制使用皮质类固醇。

3.尽量缩短等待手术时间。

4.做好病人手术前清洁和皮肤准备,洗澡更衣。

如需去除毛发,应在剃毛后立即或在短时间内进行手术,去除方法最好采用剪毛或使用脱毛剂。

5.加强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管理,有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6.控制手术间人数,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无关的话不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