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pptx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十一章hppt课件-精选文档

西方经济学十一章hppt课件-精选文档

⒊增值法: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 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汇总。
10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GDP
11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表1-1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收入 15 20 30 50 115 中间成本 15 20 30 65 增加值 15 5 10 20 50 要素收入 15 5 10 20 50
5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
GD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是对国民经济
活动进行核算的核心指标。
6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2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世界各国曾采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以分为两种: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是 联合国于1968年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目前世界上各国基本采用SNA。
GDP
SNA
MPS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 MPS,是前苏联提出的一套核算方法和体 系,过去主要为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所采用
GDP

GNP-GDP=NFP NFP即国外净要素收入(支付)
9
云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
二、GDP的核算
⒈生产法:生产法只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
GDP
⒉收入法: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 看,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 到的全部收入的加总。 支出法: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 的产品和劳务按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

2018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2018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a.前者侧重于结构调节,后者侧重于总量调节 b.前者侧重于调节收入分配,后者侧重于保持币值 稳定 c.前者对治理通货紧缩作用明显,后者对治理通货 膨胀作用明显
双扩张、双紧缩、双稳健
一扩一紧
(p297)
1.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 B.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 D.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
在经济出现衰退,国民收入降低时,财政制度会 自动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经 济进一步衰退;反之,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增加时, 从而避免出现经济的过度膨胀。 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府的转移支付 变化。 3.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政策。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经济政策含义: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 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 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 的而对经济事务所作的有意识的干预。
2、宏观经济政策总目标
(1)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 (3)经济持续均匀增长
1、根据需求管理的原理,抑制总需求的条件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经济中出现严重衰退 2、在以下四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D.指数化政策 )

3.在西方,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财务部 D.金融机构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
1
2
3
4
5
6
二、所得或收入法 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即工资金、地租、利息、利润。 工资和其他补助 雇主支付给工人的全部收入 净利息 个人在国内所得的全部利息 租金收入 房屋租金、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利润 公司利润 非公司利润 企业税 资本折旧 误差 三、部门法或生产法 对各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加总来核算GDP。比如汽车,在使用生产法时,一般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公共事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和劳务部门,把这些部门创造的价值加上政府税收,就得到GDP。
01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02
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国外部门
03
国外部门向本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向本国进行购买,出口
04
总需求 总产出Y=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 +出口X
05
Y=C+I+G+X
06
总供给 总产出Y=消费+储蓄+税收+进口M
07
Y=C+S+T+M
08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条件是I+G+X=S+T+M
价格水平不变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储蓄、消费和投资 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当代经济学以为储蓄是由居民进行的,投资是由厂商进行的。 决定储蓄的动机和因素是收入、财富的积累和预防未来 决定投资的因素是利润率的高低 二、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变量之间的关系。 决定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的节俭偏好、收入和利率等,但主要是收入。我们可以用方程来描述消费函数,C=f(Y) C表示实际的消费支出,Y表示实际的国民收入,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占收入中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增加

《西方经济学》 第十一章 chapter11 课件 PPT

《西方经济学》 第十一章  chapter11 课件 PPT

.A
E
i1
S<I,M>L
.D
S<I,M<L,i ↑ Y1 Y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C
.B
S>I,M<L
IS、LM曲线的变动 IS、LM曲线的变动
(1)自发总需求变动 自发总需求变动
自发总需求增大,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自发总需求增大,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自发总需求减小,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自发总需求减小,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二、IS 曲线
含义: 含义: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均衡 国民收入水平。 国民收入水平 。 IS 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对应 一个产品市场均衡状态。 一个产品市场均衡状态。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原因: 原因:利率下降意味着一个较高的投资 水平,从而有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 水平,从而有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
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需求函数
L = L1 (Y ) + L2 (i )
货币市场均衡
M = L = L1 (Y ) + L2 (i )
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表达, 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表达,即 LM 曲线的形状。 曲线的形状。
LM 曲线 i
LM
O Y
i L< M LM
i ↓压力 i↑压力 ↑
L> M
Y

在LM曲线以上的区域,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LM曲线以上的区域 曲线以上的区域, 已经为国民收入锁定, 已经为国民收入锁定,利率偏高致使货币的投 机需求减少,所以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机需求减少,所以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而 LM曲线以下的区域 曲线以下的区域, 在LM曲线以下的区域,同样在货币的交易需求 为国民收入锁定的情况下, 为国民收入锁定的情况下,利率偏低致使货币 的投机需求增强,所以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的投机需求增强,所以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西方经济学(十一).pptx

西方经济学(十一).pptx

2021/2/10
5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
1. 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学科形成 的标志,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于1936年出版。
2.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由于以价格为中心可称价格理论 ,则宏观经济学由于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为 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3. 凯恩斯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和净出口所形成的对商品的总购买小于整个社会所提 供的商品价值时,会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18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2. 投资(支出):
• 定义: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 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 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 折旧包括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资本老化带 来的负作用,通常由技术更新引起。)
• 资本物品和中间物品的区别:中间物品在生
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消耗掉,但资本物品在
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 后果,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 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3. 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主要指标是国民经 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财政赤字、利 率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程度等。
4.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充分就业、物
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如年收入、月收入等。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如旧机器设备、旧楼房等。
2021/2/10
10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1)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 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
2.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念。

西经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100606

西经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100606

• 4-6%失业率,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 一般用价格指数表示一般价格的变化,常见的价
格指数包括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
数(PPI)和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 (3)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
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常用
(客运专线、煤运通道、西部干线铁路、高速公
路,中西部机场,城市电网改造)。
• 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基层医疗、
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特殊学校和综合文化站)。 •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 水污染防治、防护林和天然林,节能减排工程)。 •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高技术产业化和产 业技术进步,服务业发展)。
• 1、政府支出
• (1)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 存在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
和购买力,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 (2)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
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无商品和劳务交换发生,
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2、政府收入
•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粮食最低收购价,农资直 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民收入,低收入 者社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优抚对象生 活补助标准)。
• 九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 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扩大信贷规
GDP增长率衡量。
• (4)国际收支反映了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和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件.ppt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件.pptx
图中,设初始的储蓄曲线为S0,与投
重要关系
第25页/共55页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政府购买与税收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第26页/共55页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政府购买与税收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就成了三 部门经济。
假定政府的经济行为只有购买G与税 收T两种。撇开净出口(X-M),就可得三 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第3页/共55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收入的变动与乘数原理 附录:消费函数理论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3)MPC + MPS = 1
第20页/共55页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两部门经济中储国蓄民函收数入的决定 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与消费倾向的关系 社会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返回 课间休息 结束放映
以上分析的是居民户的消费函数和储 蓄函数及其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关心的 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社会总消费与 总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社会消费函数 并不是居民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要从 所有居民户的消费函数中求得社会消费函 数,还必须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Y=C+I C=Co+cY I=Io
重要关系
Y=C+I C=Co+Cy I=Io
第23页/共55页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分析 使用储蓄函数分析 节约悖论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常用 的政策手段。
❖ 如何操作? 在经济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 在通货膨胀时期,需求过度
(二)调整再贴现率
❖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 现,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称为 再贴现率。
❖ 央行如何调整再贴现率? 在经济萧条时期 在通货膨胀时期
❖ 其倍数大小与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法定准 备金率越高,倍数越小;法定准备金率越低, 倍数越大。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 (一)公开市场业务 ❖ (二)调整再贴现率 ❖ (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一)公开市场业务
❖ 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就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 府债券(其中主要是国库券、联邦政府债券、 联邦机构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以调节货 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总需求的一种政策手段。
❖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短期:生产成本 长期:生产能力
供给管理的政策主要包括:
❖ 第一,收入政策。 ❖ 第二,人力政策。 ❖ 第三,经济增长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 ➢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宏观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 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调节 总需求,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政策。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 总供给,经济的比例 结构没有大问题,财 政支出规模过大,非 生产性积累与消费偏 高
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 社会总供给,发生了 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如果经济处于严重萧条状况,减少失业,增 加收入是政府的当务之急。此时可以同时采 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方面增 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增加货币 供给量,这样有助于增加收入,减少失业。

马列工程西方经济学PPT_宏观_第11章.pptx

马列工程西方经济学PPT_宏观_第11章.pptx
第29页/共38页
用IS-LM模型解释经济的短期波动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当这些曲线中的一条受到外来冲击移动时,经济的短期均衡变动了,国民收入会发生短期波动。下面我们考虑:一、财政政策是如何使IS曲线移动并改变短期均衡。二、货币政策是如何使LM曲线移动并改变短期均衡。三、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
第10页/共38页
正如我们从凯恩斯交叉图知道的,收入水平也取决于财政政策(即G和T)。之前我们使G和T固定不变,构建IS曲线,也就是说IS曲线是根据既定的财政政策画出来的。当财政政策变动时,IS曲线也会发生移动。增加产品与服务需求的财政政策(如减税或者增加政府购买)使得IS曲线向外(右)移动。反之,减少产品与服务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使得IS曲线向内(左)移动。下面我们通过凯恩斯交叉图来看政府购买的增加如何使得IS曲线移动。
第30页/共38页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一、财政政策是如何使IS曲线移动并改变短期均衡
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税收政策,下面我们就考虑这两种情况:政府购买的变动:图11-11所示,政府购买的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这将导致均衡的利率和收入都增加。税收的变动:图11-12所示,减少税收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这将导致均衡的利率和收入都增加。注意:在IS-LM模型中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使得利率也增加了,所以此时由财政政策刺激增加的收入小于之前凯恩斯交叉图中收入的增加。
第18页/共38页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四、LM曲线的推导
有两种思路可以推出LM曲线所下图所示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第19页/共38页
凯恩斯认为收入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所以现在让我们将Y放回到货币需求函数:LM曲线是使得实际货币余额供求平衡的所有 r 和Y组合的轨迹图 。LM曲线方程是:

西方经济学11

西方经济学11
公共管制的措施: 价格管制,防止垄断定价。 市场准入和退出管制。 微观管制,企业质量、安全要求。
国有化政策:
国家直接从事 生产活动,或者 把某些过去由私 人从事的生产活 动转归国家。
(1)对国家利益 重大的行业;
(2)私人不愿意 经营,或者无力经营 的行业;
(3)投入高、风 险大的新兴行业。
(2)反托拉斯法。
准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两者只具其一的物品。
2.公共物品的典型案例
公地悲剧 the tragedy of commons : 对具有公共品特征的自然资源,如公共鱼塘和草地、飞 机航线、电波频率等,资源可能被滥用。
公海捕鱼。 假设一大湖,内有鱼虾无数,每个钓鱼者的钓鱼边际 成本为零。在“自利”假设下,钓鱼者自由进入,每个 人竞相捕鱼,最终导致“鱼虾”资源的滥用。
2.帕累托最优的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 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 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 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 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消费的负外部性。消费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但没有给予
补偿。吸烟。某人在三更半夜时大声唱卡拉OK。
3.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的失当
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无法得到回报。具有外部经济 的物品供应不足。例如教育和新技术。
物品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 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应当支付成本(社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 完善,政府有能力。
回忆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实现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非自愿失业时社会的就业状况。在经济的衰 退与危机中,不仅劳动资源闲置,而且大量生产资料也被闲置起 来。
• 因此,充分就业往往不仅是指让有劳动能力而且愿意参加工作的 人员都找到工作,同时也是指让闲置的生产能力投入使用。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 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也难以有效发挥。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借的债 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对外政策。 • 需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二、财政政策 • 三、货币政策 • 四、政策组合 • 五、本章回顾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1)实现充分就业 • (2)消除通货膨胀 • (3)促进经济增长 •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促进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增加的表现,因此,经济增长是改善人民生 活、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途径。
• 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使自然增长的劳动力和因劳动生 产率提高而节省的劳动力得到就业机会。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方面,一国货币的流入流出不平衡,不仅 影响国内的资本供给,还会通过汇率的变化,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西11宏观经济政策

西11宏观经济政策
社会存款款总量=10000元+10000元×0.8+10000元 ×0.82+···=10000元×1/(1-0.8)=10000元×1/0.2=50000元
即:Dd=R×1/r;其中,D为存款总额,R为初始存款额,
r为法定准备金率,而1/r称为简单货币乘数。
现金漏损和超额准备金
★现金漏损 在获得一笔贷款后,债务人一般会给下一笔现金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 动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即变动政府支出和 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 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总需求过低时,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 ★当总需求过高时,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 ★这种交替使用的财政政策叫补偿财政政策
“逆经济风向行事”
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减少存款货币量,以最终减少M1。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增加存款货币量,以最终增加M1。
巨大的破坏性
★直接成本高
由于法定储蓄额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没有利
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对商业银行业务具有破坏性
当调高法定准备金率,而商业银行又无超 额储蓄时,只能违约提前收回贷款或中止 已经承诺的贷款。
★功能财政: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 赤字,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财政预算:是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的收支 预算方案。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 一般分为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
4、赤字与公债
★按功能财政思想,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 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果是财政 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动的财政政策包括:⑴政府税收制度;⑵政 府转移支付制度;⑶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是存在的,但作用是 有限的,虽然能够减缓经济波动,却并不能消 除社会经济波动(例)。
⑴政府税收制度
• 当经济繁荣时,生产增长,就业充分,国民收 入增加,税收增加,从而抑制公众可支配收入 的过快增长,可以有效地限制社会总需求的膨 胀,抑制经济过度扩张。
• 通过政府的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 对发达国家来说,在极端萧条时期是重要的, 而对不发达国家,甚至在正常时期也是重要 的。” ——丁伯根《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 1956年。
• 政府为使宏观经济运行达到一定的效应,有 意识地用来干预和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叫 做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对 外政策。
失业补助、农业补贴、贫困救济等方面 的支出。
⑵政府税收
• 政府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 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 按照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 直接税是直接征收的,不能再转嫁给别人的 税。如所得税、财产税、馈赠税、遗产税等。
• 间接税是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征收的税,如 营业税、消费税、进口税等。
• 通货膨胀最终会引起经济的衰退,阻碍 经济增长。
(3)促进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增加的表现,因此,经 济增长是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的基本途径。
• 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使自然增长 的劳动力和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节省的劳动 力得到就业机会。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方面,一国货币的流 入流出不平衡,不仅影响国内的资本供给, 还会通过汇率的变化,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盈余
预 算 (10亿美元)
1987 926 738 211 112
1868 1189 477 202 119
2、自动的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具有一种自动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即在经济繁荣时,具有抑制经济进一步扩张的 功能;在经济衰退时,具有阻止经济进一步衰 退的功能。
• 这种毋需政府财政政策的干预,仅通过政府财 政收入与支出的自动变动,就能够减轻经济波 动,维持经济稳定的功能,叫做“自动稳定 器”(automatic atabilizer)。
⑶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 当经济繁荣时,政府将减少农产品购买并抛 售农产品,这样既抑制了农产品价格的进一 步上涨,又增加了财政收入,遏制了社会总 需求的膨胀,从而多少抑制了经济过热。
• 当经济衰退时,政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 以防止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并增加财 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大。
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 传统经济学相信市场本身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认为市场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都是暂时性的, 最终都会通过价格的调整而获得解决,不致 于影响长期社会福利。因此认为政府干预经 济不仅是不必要的,更是一种会破坏市场机 能的行为。
• 然而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促成了宏观 经济学的大发展,同时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 的研究和实施。
• 需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二、财政政策 • 三、货币政策 • 四、政策组合 • 五、本章回顾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1)实现充分就业 • (2)消除通货膨胀 • (3)促进经济增长 •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实现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非自愿失业时社会的就 业状况。在经济的衰退与危机中,不仅劳动 资源闲置,而且大量生产资料也被闲置起来。
• 因此,充分就业往往不仅是指让有劳动能力 而且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员都找到工作,同时 也是指让闲置的生产能力投入使用。
(2)消除通货膨胀
• 持续的物价上涨,使人们的实际收入下 降,同时国民收入发生因价格变动引起 的再分配。同时,会引起经济中价格关 系紊乱,人们对未来难以预料,从而影 响社会的投资、储蓄,进而影响产量和 人们下一期的收入。
• 当经济衰退时,生产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税 收减少,从而遏制公众可支配收入的下降,遏 制经济过度萎缩。
⑵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低,社会保障费收入 增加,政府的失业救济及其他福利支出相应 减少,从而有助于抑制总需求膨胀;
• 当经济衰退时,失业率提高,社会保障费收 入减少,政府的失业救济及其他福利支出增 加,有助于刺激经济复苏。
二、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政府通过改变 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 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 西方宏观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 的有效需求理论。
二、财政政策
1、西方财政体系 2、自动的财政政策 3、积极的财政政策 4、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西方财政体系
• 中央的债务被称为国债。公债可分为短 期(一年以下)、中期(一至五年)、长期 (五年以上)。
• 公债既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经常性的 手段,又是政府调节货币供给影响宏观 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

例:美国2000年财政年度的联邦预算
项目
税收收入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税 公司所得税 间接税
支出 转移支付 物品与劳务购买 债务利息
⑴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 • 国防与安全支出; • 社会福利支出; • 卫生教育支出; • 建设与环保支出; • 科研支出; • 农业补贴支出; • 债务利息支出; • 国际事务支出。
⑴政府支出
• 政府支出可划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⑵政府税收
• 间接税和直接税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可以将 税收通过涨价的方式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 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 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 也难以有效发挥。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 借的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