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4课时)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4课时)

迎接新的一年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迎接新年为契机,通过展示中国南北方过年时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过新年的情境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在此学习情境中引出学生自己来布置教室,迎接新年的到来。

首先让学生自由地阐述国内外及世界各地的迎新年场景,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并向学生征集过新年的教室布置方案。

然后选出具体方案,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交给各个小组做准备(教材设计了两种方案,教师可根据本地特点自由选择),小组完成各种作品后布置教室,布置时有相应的审美原则进行指导。

最后进行庆祝活动,再次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境的关系,把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的学习。

同时使教师在教学时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分工协作。

2.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新年装饰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前的规划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创作中提高对生活物品与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习惯。

5.使学生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中,掌握场景的色彩搭配及其他审美原则,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发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任务型教学中各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明确,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难点:学习事前规划的能力。

(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加强个别辅导,学生布置教室的审美原则要传达给学生。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浙美版七年级13册美术教案 (精选范文)】方案1第1课《走进美术》教材分析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讨论)对比欣赏油画《父亲》与国画《粒粒皆辛苦》,两幅画同样是表现农民形象,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思考:1、所用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有何不同?2、谈谈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父亲》是油画,十分逼真,写真,十分细致,细到汗珠和刀刻一般的皱纹,构图饱满;《粒粒皆辛苦》是中国画,简洁,以线勾勒人物,构图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学生回答3、介绍《父亲》的作者和背景。

《父亲》曾获得国内外大奖,曾在卢浮宫春天沙龙中获奖。

罗中立,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作品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

老农古铜色的脸,刀割般的脸,开裂的嘴唇描绘得十分细致,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观赏者的面前。

而背景上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与老农手中破旧的茶碗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丰收了,但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父亲”不是说罗中立的父亲,而是精神上的父亲,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浙美版第15册美术教案】课时授课计划八年级日期月日星期12课时授课计划八年级日期月日星期34课时授课计划八年级日期月日星期5【篇二:浙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教案设计】奇特的视觉图形2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你们会做吗?同桌一起大胆的做。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打开投影仪,在光影下做“石头、剪子、布”手形。

你们看到这些影子想到了什么?你还能用手变成什么?(2)用手能做出更有创意的影子吗?鼓励学生到投影前展示手形,同学们大胆地联想影子上出现的是什么?(3)出示课题:《影子的联想》。

2.赏析图片,主动探究。

(1)课件展示钢笔的形象。

同学们从影子里看到了什么?并联想到了什么?犀利的笔尖犹如锋利的刀剑。

(2)继续用课件展示书上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这些作品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3)教师小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会投下影子,影子是物体的真实奴仆,影子是虚的、消极的。

然而在诗人和设计师的丰富想象下,影子活了起来,有了生命,成了实体。

李白有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把影子看作是可以与之对酒当歌的知音。

在设计师的眼中,物体投下的影子,可以是与本体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其他物体,它可以是虚幻的,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可以与它握手,可以与它起舞,可以把它当凳子坐,也可以把影子中的自己的头发剪去。

优秀教案美术初中浙美版

优秀教案美术初中浙美版

优秀教案美术初中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版画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版画的定义和分类2. 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3. 创作一幅版画作品三、教学重点:1. 版画的定义和分类2. 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3. 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2. 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版画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 示范法:演示版画制作的过程。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制作版画作品。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制作心得和创作思路。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版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版画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演示:讲解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动手制作版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5. 总结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术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也要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下一次创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幅版画作品,要求有创意,画面清晰。

2. 写一篇创作心得,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收集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下节课进行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版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生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浙美版八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浙美版八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美术教案:浙美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浙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

2.掌握八年级上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绘画和创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线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提高线条的运用能力,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线条的理解,并进行线条创作。

2.第二单元:画面构图的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训练)-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画面构图的设计原则和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构图设计实验,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并进行创作实践。

3.第三单元:色彩的运用(颜色理论与实践应用)-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运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色彩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4.第四单元:形体的描绘(观察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学习形体的描绘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形体描绘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并进行形体创作。

5.第五单元:艺术鉴赏(欣赏与分析相结合)-教学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观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6.第六单元:美术创作(创意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思维,引导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步骤:1.教师简要介绍八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

3.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和创作实践,通过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表现能力。

5.教师安排相关的课堂活动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6.教师进行艺术鉴赏教学,指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7.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美术教案浙美版初中

美术教案浙美版初中

美术教案浙美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感受设计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创意实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设计原理(如形式美、对比、统一等)。

3. 创意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生活用品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作品,如广告、包装、家居用品等,引导学生关注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设计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如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原理,如形式美、对比、统一等。

三、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设计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心得。

四、创意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意实践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生活用品进行设计。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设计主题和创意方向。

3.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设计创作。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各小组展示设计作品,分享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审美和实用性。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设计的魅力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对设计学习的期待。

3. 教师给出拓展学习建议,如关注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参加设计比赛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创意实践中的表现,如设计理念、创作手法等。

3. 学生对生活用品设计的审美和实用性的把握。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经典设计作品、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等。

2. 视频素材:设计创作过程、设计理念阐述等。

3. 设计工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审美能力。

2. 在创意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充分表达设计理念。

2023年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1.编写思绪。

教学中美术作品旳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 同步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旳优秀作品, 增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老式旳美好情感、积极态度旳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旳价值, 同步认识在广泛旳文化情境中人旳情感、态度、价值观旳差异性和社会旳丰富性。

在重点理解祖国老式文化旳同步, 与广泛旳文化情境联络在一起, 才能拓展学生旳人文视野, 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旳差异, 会有不一样旳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原则, 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 要善于观测学生, 理解学生, 让每一种学生都能充足地按照自己旳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某些有关文字、图片旳搜集, 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在平常学习与生活中爱慕质疑、乐于探究、努力争知旳心理倾向, 激发探索和创新旳积极欲望, 同步培养发现问题旳能力, 提出处理问题旳设想旳能力, 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旳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美术不一样种类旳特点及区别。

难点: 掌握美术旳类别及不一样角度旳分类。

【教学目旳】通过教学, 使学生理解美术旳重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逐渐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旳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旳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美术作品旳图片和实物(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 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由于此作品旳写实功力, 激发学生旳爱好, 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 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旳积极性, 从自发旳欣赏进入到自觉旳欣赏, 从而故意识地按照一定旳欣赏程序, 使欣赏从视觉旳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旳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旳美术语言旳角度, 侧重于观测和分析作品旳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体现作者旳思想感情, 或者说作品旳主题进行组织旳。

在教学中故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旳欣赏意识, 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旳角度、从历史背景旳角度、从文化旳角度、从美术家旳生平或创作心理旳角度进行欣赏。

浙美版美术初中教案

浙美版美术初中教案

浙美版美术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版本: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种类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瓷器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3. 通过对瓷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各种类型瓷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 瓷器制作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2. 对中国传统瓷器艺术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瓷器图片、视频和实物展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画笔,以便于记录和绘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瓷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瓷器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瓷器的了解和印象。

二、瓷器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

2. 教师介绍各种类型瓷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瓷器的多样性。

三、瓷器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瓷器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瓷器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瓷器制作工艺介绍(5分钟)1. 教师讲解瓷器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学生了解瓷器制作的过程和技术。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美术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瓷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选择一幅喜欢的瓷器作品进行绘制。

2. 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绘制出自己对瓷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种类型瓷器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瓷器的魅力。

在欣赏和分析瓷器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绘制瓷器作品,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浙美版初中美术公开课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公开课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生活中的美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发现生活中的美2.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图片、艺术品、学生作品等3. 教学过程: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美 -> 讨论交流 -> 创作实践 -> 作品展示 -> 总结评价三、教学步骤1. 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美(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一系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图片的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2. 讨论交流(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生活中的美转化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 创作实践(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将生活中的美转化为艺术作品。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鼓励。

4. 作品展示(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绘画能力。

5. 总结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活中的美的重要性。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美。

2. 运用讨论交流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 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4. 运用作品展示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绘画技巧和设计能力。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生活图片和艺术品素材。

2. 绘画材料和设计工具。

3.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

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

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感受设计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设计思维的运用。

3. 生活中的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1. 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设计思维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设计思维的运用。

2. 生活中的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

2. 设计案例图片。

3.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发现其中的设计元素。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设计?设计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展示设计案例图片,让学生感受设计的魅力。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设计思维,为自己设计一款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2. 学生动手绘制设计草图,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设计思维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设计的魅力和作用。

2.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设计元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发现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设计能力,感受到了设计的魅力。

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二章“生活中的美术”,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我们将通过对校园实景的观察和描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并能在实际绘画中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并运用美术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画纸、画笔、颜料、教学PPT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风光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描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描绘校园风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2. 校园风景描绘步骤;3. 课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校园”为主题,描绘一幅校园风景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作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构图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发现美,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社团活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并运用美术知识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3课时)

浙美版七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3课时)

徒手画校园一、教学分析: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还应该有一种延续性、生发性的基本运用。

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

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画的“基本运用”。

从介绍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条的表现到形体的概括,再从表现空间的透视知识到室外写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

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

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了。

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教案美术初中浙美

教案美术初中浙美

教案美术初中浙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绘画技巧的掌握。

2. 创意绘画的实践。

教学难点:1. 绘画技巧的灵活运用。

2. 创意绘画的构思。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绘画作品,互相交流和欣赏。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技巧的使用方法。

三、创意绘画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进行创意绘画。

2. 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画实践。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意表现,提出改进方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绘画创作,深入探索自己的兴趣和风格。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进步。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基本技巧的讲解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并运用到创意绘画中。

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和评价,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作质量。

浙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开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观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观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开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观赏方面的根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1.创立情景,提出问题。

〔1〕观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

〕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商量,激发创意。

〔1〕师生商量: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到达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2〕学生商量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

〔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根本概念、设计开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3.引导观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观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观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4.表达感受,层层深刻。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安排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版本: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瓷器的基本知识,包括瓷器的历史、种类和制作工艺。

2. 培养学生对瓷器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瓷器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瓷器的基本知识。

2. 瓷器的审美鉴赏。

3. 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1. 瓷器制作工艺的理解。

2. 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创作实践的指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瓷器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瓷器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瓷器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对瓷器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瓷器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激发学生对瓷器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瓷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教师示范如何鉴赏瓷器,引导学生关注瓷器的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鉴赏瓷器,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瓷器为题材,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瓷器的感悟。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瓷器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深入了解一种瓷器,从制作工艺、审美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标本、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了瓷器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瓷器的感悟,提高了创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拓展环节,学生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瓷器,提高对传统艺术的认知水平。

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 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4. 学生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意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设计作品,如广告、包装、服装等,引导学生关注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3. 教学互动:教师通过示例讲解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创意构思、设计草图、制作等。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解答。

4.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一个设计任务,如设计一款环保购物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设计的魅力和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如环保、公益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设计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如创意构思、设计技巧等。

3. 学生审美素养:评价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的审美判断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浙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设计的魅力》。

2. 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设计作品示例等。

3.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挥个性和特长,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3. 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浙美版美术教案初中

浙美版美术教案初中

浙美版美术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2. 通过绘画、摄影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西湖的自然风光:山水、湖泊、花草、古建筑等。

2. 西湖的历史文化:西湖十景、传说故事、历史名人等。

3. 西湖的艺术特色:绘画、摄影、诗词、戏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西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欣赏西湖的美。

2. 讲解法:讲解西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现西湖的美。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热爱家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湖的美。

2. 讲解:介绍西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3. 实践:让学生绘画或摄影西湖的美景,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热爱家乡。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3. 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西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图片。

2. 视频:西湖的宣传片或纪录片。

3. 绘画、摄影器材:画纸、画笔、相机等。

4. 参考资料:关于西湖的书籍、文章等。

八、教学建议: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西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浙美初中教案

浙美初中教案

浙美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及调配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概念、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的调配方法:混色、间色、复色。

3.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象征意义。

4. 创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概念、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色彩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3. 教师讲解色彩的调配方法,包括混色、间色、复色。

4. 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色彩的调配方法。

三、色彩与情感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包括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与情感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

二、创作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色彩搭配。

3.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色彩运用。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创作实践,强调色彩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文库第 1 课设计的魅力第 2 课老师,您好第 3 课卡通天地第4 课美丽的西湖第 5 课巧用身边的材料第 6 课瓷器风韵第 7 课流光溢彩本册综合浙美版八年级 15 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教学过程第 1 课《老师,你好》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优秀贺卡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 6 页与第 7 页上的资料。

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1/ 19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小结: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①主题是什么?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 7 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④你喜欢第 7 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主题: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与热爱之情。

---------------------------------------------------------------最新资料推荐------------------------------------------------------ 学生设计小样,在实物投影仪上投放或在屏幕上放映,陈述设计意图。

师生讨论,学生进行小样修改、完善。

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四、学习评价,深入体会学生作业互评,师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的标准有:①能否热情参与讨论和展示作品的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②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体现在设计中;③能否用口头和文字的形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选择这种贺卡制作方式的理由。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毛笔、颜料、水等优秀学生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欣赏上一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

2、贺卡制作完成之后,应该再设计一个与之相配的信封。

提问:根据上一节课所设计的贺卡的主题、色彩、风格,应该配什么样的信封比较好?提出问题,点明本节课学习的任务。

二、引导欣赏,激发创意 1、出示优秀的信封套,讨论:3/ 19你最喜欢哪一种款式?为什么?还有其他的样式吗?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整理知识要点,理清学习思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难点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三、传授方法,加强体验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彩色纸作为信封套的材料,确定好样式,完成信封套的设计小稿。

2、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设计小稿放映在屏幕上,师生讨论在作品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自己设计的贺卡制作一个相配的信封套。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五、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方案 1 第 2 课《设计的魅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欣赏*评述课。

通过对各种各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工业产品的鉴赏,使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与人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建议采用讨论评述的方法,组织学生探讨工业设计包含的各类知识元素、设计意念,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正确的审美观。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教材第 2 页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椅---------------------------------------------------------------最新资料推荐------------------------------------------------------ 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第 3-5 页,主要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动手,感受设计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三、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体会现代设计设计的艺术美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展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设计作品,在看、想、议、说、做等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现代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体会现代设计的艺术美感,理解现代设计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品位。

5/ 19六、课前准备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有关工业产品的图片资料以及铁丝、竹签、碎布头、小木棍等。

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欣赏屏幕上出现的椅子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说说印象最深的一把椅子?为什么?生:我印象最深的椅子造型奇特、色彩艳丽?? 教师小结提示: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同时,教师从自我的审美角度发表个人看法。

②你喜欢家里的椅子吗?为什么?教师总结:从小小的一把椅子中我们引出了如此多的话题,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课题揭示。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①学生带问题看课本 P4《叫壶》:把柄上曲线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壶嘴上的小鸟又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提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出示《卵形椅》,加强学生的感受。

②《瑞士军刀》:瑞士军刀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教师提示:体现了艺术与环境的设计理念;比较感受不同时代的《电话机》来体现设计的时代性,以及不同电话机与不同家具的和谐。

---------------------------------------------------------------最新资料推荐------------------------------------------------------③《鸟巢》:这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 10 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它的设计来源、设计材料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设计理念。

教师总结:从以上几件现代工业产品,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都非常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实用和美观的和谐。

3、动手体验,激发创意。

假如你是设计师,你会注重哪些问题?学生思考与回答。

教师动手创意,启发学生。

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把椅子,进行设计的体验。

4、作品创意交流⑴、请优秀作品的同学讲述自己的创意构思、准备的材料和特殊的工艺手段。

⑵、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自由评价。

当学生完不成任务时,教师要提示:完不成没关系,我们仅仅是感受、体会。

5、课后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有7/ 19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的设计作品,体会设计的魅力。

教学反思:在此节课里我特别强调的是感受二字,通过一些经典的设计作品欣赏以及学生的简单动手,来感受设计的魅力,所以在作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完不成没关系,我们仅仅是感受、体会。

教师的适当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

初中美术 17 册 1. 城市雕塑 2. 鲁迅3.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4. 用泥造型 5. 用纸造型6. 盛唐气象 7. 文艺复兴三杰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最新资料推荐------------------------------------------------------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

欣赏教材第 2~3 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9/ 194.表达感受,层层深入。

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