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设计导则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成都市首 部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充分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落实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要求,以“公园城市街区场景理论” 和“街道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在街道层面的具体落 地。
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成都市处于轨道加速成网阶段, 交通出行方式由机动车交通向 绿色交通转变:
规 划2 0 2 2年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运 营 里 程 达 到6 0 0公 里 以 上 ,2 0 3 5年 规 划 线 网 规 模 达1 6 9 9公 里 , 加 上 大 铁 公 交 化8 6 0公 里 , 共 计2 5 5 9公 里 。 城市中心城区外围主要区(市)县利用轨道交通完成进出城出行将成 为常态化选择。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 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 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提升规划水 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 规合--”,全面开 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绿色城 市、 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 城市内在品质。
Design guidelines
③ 路口开放空间节点的设置
更加注重文化特色彰显
支矶石街 ①彰显人文特质的建筑立面 ②展现街道特色的地面铺装 ③融入地域文化的街道家具
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6.1 一般要求........................................................................................................15 6.2 结构及防盗设计............................................................................................15 6.3 电气设计........................................................................................................16
2
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3 基本规定
3.1 总体要求 3.1.1 街道设施设计应以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并充分与道路交通、 市政管线、市政照明、绿地系统、景观风貌等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3.1.2 新建道路街道设施应遵循街道设施一体化理念进行专项设计并同步实 施,改(扩)建道路应进行街道设施整合研究,条件受限时,可分步实施。 3.1.3 街道设施整合应以道路照明杆件作为主要载体,公交站台、人行天桥、 城市家具等设施可视情况作为整合载体。 3.1.4 街道设施整合应以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缆合一为目标,对各类街道 杆件、箱体、管线、城市家具等设施进行集约化设置,实现共建共享。 3.1.5 街道设施整合应科学合理、集约有效地统筹各类功能和设施,保证设施 安全使用与经济适用。 3.1.6 综合杆、综合机箱及附属设施应考虑远期发展需求,预留相应的荷载、 接口、仓位、管线等。 3.1.7 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减小综合杆和综合机箱的外观尺寸, 提高设施建设便捷性与使用安全性。 3.1.8 街道设施整合应进行景观美化设计,风格、色彩、造型等应与周围景观 环境相协调。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1目的 (1)1.2作用 (1)1.3适用范围 (1)1.4修改 (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总体目标 (2)2.2控制原则 (2)2.3重点控制地区 (2)2.4专项控制要求 (6)2.4.1 城市景观照明 (6)2.4.2 建筑色彩 (8)2.4.3 城市风貌 (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3.1.1 控制对象 (11)3.1.2 总体要求 (11)3.1.3 设计导则 (14)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3.2.1 控制对象 (17)3.2.2 总体要求 (17)3.2.3 设计导则 (19)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1)3.3.1 控制对象 (21)3.3.2 总体要求 (22)3.3.3 设计导则 (24)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27)3.4.1 控制对象 (27)3.4.2 总体要求 (27)3.4.3 设计导则 (31)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3)3.5.1 控制对象 (33)3.5.2 总体要求 (34)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5)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8)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39)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0)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41)3.6“198”地区设计导则 (42)3.6.1 控制对象 (42)3.6.2 总体要求 (42)3.6.3 设计导则 (45)第四章附则 (47)4.1解释权 (47)4.2生效时间 (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1目的 (1)1.2作用 (1)1.3适用范围 (1)1.4修改 (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总体目标 (2)2.2控制原则 (2)2.3重点控制地区 (2)2.4专项控制要求 (6)2.4.1 城市景观照明 (6)2.4.2 建筑色彩 (8)2.4.3 城市风貌 (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3.1.1 控制对象 (11)3.1.2 总体要求 (11)3.1.3 设计导则 (14)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3.2.1 控制对象 (17)3.2.2 总体要求 (17)3.2.3 设计导则 (19)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1)3.3.1 控制对象 (21)3.3.2 总体要求 (22)3.3.3 设计导则 (24)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27)3.4.1 控制对象 (27)3.4.2 总体要求 (27)3.4.3 设计导则 (31)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3)3.5.1 控制对象 (33)3.5.2 总体要求 (34)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5)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8)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39)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0)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41)3.6“198”地区设计导则 (42)3.6.1 控制对象 (42)3.6.2 总体要求 (42)3.6.3 设计导则 (45)第四章附则 (47)4.1解释权 (47)4.2生效时间 (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四川(成都)-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的通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的通知文件号:成建委发[2011]285号五城区建设局、高新区规建局,市质监站,在蓉各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市级有关部门:为提高我市中心城区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由我委组织编写的《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审查。
现将该导则印发,请各单位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认真执行。
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工作须严格按照本导则执行。
本导则适用于中心城区各级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沥青路面工程,各区、市、县参照执行。
本导则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利于今后修订时参考和采纳。
本导则有效期为5年。
特此通知。
附件下载:沥青路面设计导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2011-05-24 发布2011-07-01 实施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为提高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
编制组在参阅了相关国家规范、行业标准,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完成本导则的编制工作。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结构要求和材料要求。
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本导则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主要起草人:索奇峰阳晓静达帆文登国谢健鹤杨美龙崔世斌张蓉唐云华王剑平目录1 总则 (1)2 总体要求 (2)2.1 一般规定 (2)2.2 交通等级 (2)2.3 结构组合 (3)2.4 结构厚度 (4)3 土基 (5)3.1 一般规定 (5)3.2 设计要求 (5)3.3 膨胀土路基 (6)4 垫层 (7)4.1 一般规定 (7)4.2 设计要求 (7)5 基层 (8)5.1 一般规定 (8)5.2 半刚性基层 (8)5.3 刚性基层 (9)6 下封层 (10)6.1 一般规定 (10)6.2 材料要求 (10)7 面层 (11)7.1 一般规定 (11)7.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11)7.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2)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15)9 改建路面设计 (16)9.1 一般规定 (16)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16)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层 (16)用词说明 (20)条文说明 (21)1 总则1.0.1 为提高本市市政道路路面工程的建设质量,统一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特制定本导则。
成都市“中优”区域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
一导则意义二概念界定与类型划分三剩余空间利用设计总则四剩余空间利用设计总体指引五剩余空间利用设计分类指引六新建项目设计指引七政策保障目录Catalogue1. 挖掘城市价值空间以适应特大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要求义2. 探索更加精细的空间治理方式以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图1-1 纽约著名口袋公园:佩雷公园图1-2 公园社区中的微小空间营造效果图 3. 贯彻人性尺度的设计理念以实现生活空间的连续美好体验图1-3 精细营造后的街角空间4. 营造更加精致的城市品质以迎接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图1-4 伦敦国王十字车站pancras 广场定与类型划分1.剩余空间的定义位于城市建成区中,容易被忽视、未被充分利用、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引导的空间。
2. 剩余空间的分类基于学术研究对于空间的类型划分和案例中的主要实践对象,为实现更好的实操指导性,将主要类型提炼为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地下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屋顶空间、滨河空间、低效用地等7大类。
桥下空间高架桥下空间在高架桥、跨线桥下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立交桥下空间立交匝道之间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路基隧洞贯穿高速路路基、空间品质较低的隧洞街旁空间街角地块由于用地不规整等原因产生的、位于街道两侧的未充分利用地块建筑退距空间未被充分利用的建筑退距空间道路交叉口道路切角过大,可以进一步挖潜利用的道路交叉口地下空间地下过街通道空间品质不高的地下过街通道单建式人防工程功能复合利用潜力较大、现状利用状况不佳的单建式人防工程基础设施周边空间铁路两侧空间位于路堤式铁路两侧,景观、功能与周边环境缺乏融合的空间邻避设施周边空间由于垃圾转运站、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设施的邻避效应而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人行天桥空间位于重点区域但景观形象效果不好的人行天桥空间屋顶空间公共建筑屋顶空间具备挖潜利用条件但未被充分利用的文体类、商业商务类公共建筑的屋顶空间车辆段上盖空间现状已建成但未进行上盖一体化综合开发的车辆段的上盖空间滨河空间主要河道两岸空间位于城市主要河道两侧,未被合理利用设计的滨河带状公共绿地、点状广场空间一般河渠两岸空间位于城市一般河渠两侧,未被合理利用设计的滨河带状公共绿地、点状广场空间低效用地短期暂不开发土地景观品质较差、维护状态较差的短期暂不开发土地低效工业仓储与规划不符,或产业门类低端,或产出效率不高的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低效商业指城市中需调迁的商品市场、空置率高的商务办公楼、经营不佳的零售商业用地类型细化:将空间进行细分为18小类,并明确各类空间定义。
成都市城市设计与控规转化制图标准
【图片示意】
【使用说明】
适用范围:针对城市设计中为形成连续街道界面,允许裙房拼接建 设的区域;
控制方式:标注裙房可拼接建设的位置。
【图例示意】
以建筑方式拼建
以构筑物方式拼建 25
叁 图例标准化 · 形态类
塔楼落地界面
【注】
高层塔楼直接临街,裙房后退塔楼修建所形成的城市界面。
【使用说明】
适用范围:针对街道两侧需通过塔楼落地界面控制的区域; 控制方式:平行于道路红线标示塔楼来自地界面控制线。【图例示意】
34
叁 图例标准化 · 形态类
建筑控制线
【注】
有关法规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主体外轮廓必须依此线型设计,不得超出或后退的界线。
【使用说明】
适用范围:针对城市设计中除满足《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现行)对建筑控制线的一般规定外,对建筑可修建范围有特殊控制的区域; 控制方式:标示建筑控制线,并标注后退道路红线或用地边界的距离。
【图例示意】
26
叁 图例标准化 · 形态类
塔楼落地界面
【图片示意】
27
叁 图例标准化 · 形态类
骑楼
【注】建筑底层临街部分做成柱廊式,供行人通过。
【使用说明】
适用范围:针对城市设计中沿街界面有骑楼设置需求的区域; 控制方式:标示骑楼控制线,依据城市设计要求标注骑楼距道路红线或用地红线距离、骑楼进深尺寸和 净空高度。
图1 总体控制原则总表
控制目的
控制元素
功能混合
产业+商业混合使用 商业+居住混合使用
特色形态
总体形态控制 城市界面
绿色出行
公共交通 慢慢行行交交通通
控制要点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精品
第一章总则 (1)1.1目的 (1)1.2作用 (1)1.3适用范围 (1)1.4修改 (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总体目标 (2)2.2控制原则 (2)2.3重点控制地区 (2)2.4专项控制要求 (6)2.4.1 城市景观照明 (6)2.4.2 建筑色彩 (8)2.4.3 城市风貌 (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3.1.1 控制对象 (11)3.1.2 总体要求 (11)3.1.3 设计导则 (14)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3.2.1 控制对象 (17)3.2.2 总体要求 (17)3.2.3 设计导则 (19)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1)3.3.1 控制对象 (21)3.3.2 总体要求 (22)3.3.3 设计导则 (24)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27)3.4.1 控制对象 (27)3.4.2 总体要求 (27)3.4.3 设计导则 (31)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3)3.5.1 控制对象 (33)3.5.2 总体要求 (34)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5)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8)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39)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0)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41)3.6“198”地区设计导则 (42)3.6.1 控制对象 (42)3.6.2 总体要求 (42)3.6.3 设计导则 (45)第四章附则 (47)4.1解释权 (47)4.2生效时间 (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打造美好城市的指南》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色彩。
而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就像是这个拼图的说明书,告诉我们如何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城市的道路,就像是城市的经脉。
道路的规划不能随心所欲。
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需求,是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小巷子,方便居民在邻里之间穿梭,还是像大动脉一样的主干道,承担着大量的车流量。
宽度得合适,太窄了容易堵车,就像血管堵塞一样难受,车辆和行人都走不动;太宽了又浪费土地资源。
而且道路的走向也有讲究,要尽可能地方便人们到达想去的地方,不能让大家像走迷宫一样在城市里绕来绕去。
城市里的建筑,就像是拼图里的大块图案。
它们的高度、风格、颜色都得协调。
不能这边是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那边突然冒出来一个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现代建筑,就像在一幅古典水墨画里突然画了个外星生物,看起来特别突兀。
建筑的高度也得有个规划,要是都盖得高高的,像一个个巨人挤在一起,阳光都很难照到地面,住在下面的人会感觉很压抑。
建筑之间还得留出合适的间距,就像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一样,这样既保证通风,又能有一定的公共空间。
城市的公共空间,那可是城市的活力源泉。
公园、广场这些地方,就像是城市的客厅。
得设计得舒适宜人,有绿树成荫的地方供人们乘凉休息,有宽敞的场地让孩子们玩耍,有干净的长椅让老人们坐着聊天。
不能把广场设计得光秃秃的,只放几块大石头,那可没人愿意去。
就像家里的客厅,如果没有沙发、电视这些让人舒服的东西,谁会想在那里待着呢?而且公共空间的分布也很重要,不能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要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方便地享受到。
再说城市的绿化,那是城市的绿肺。
绿树、花草就像城市的化妆师,把城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绿化不能只是简单地种几棵树就行了,要形成一个系统。
就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要搭配得当。
有高大的乔木,就像撑着大伞,下面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草,这样层次分明。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2012年版)
2012-12-31 发布
2013-02-01 实施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主编单位在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2012年发布实施的有关国家规范,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对《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了修 订。
主编单位: 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主要起草人:索奇峰 阳晓静 达 帆 文登国 谢健鹤 杨美龙 崔世斌 张 蓉 唐云华俊材 丁威仁 陈林琳 黄 曦 陈 炯
目录
1 总则 ........................................................................................................1 2 总体要求 ................................................................................................2 2.1 一般规定 .............................................................................................2 2.2 主要设计要素 .....................................................................................2 2.3 结构组合 .............................................................................................2 2.4 结构厚度 .............................................................................................3 3 土基 ........................................................................................................5 3.1 一般规定 .............................................................................................5 3.2 设计要求 .............................................................................................5 3.3 膨胀土路基 .........................................................................................6 4 垫层 ........................................................................................................7 4.1 一般规定 .............................................................................................7 4.2 设计要求 .............................................................................................7 5 基层 ........................................................................................................8 5.1 一般规定 .............................................................................................8 5.2 半刚性基层 .........................................................................................8 5.3 刚性基层 .............................................................................................9 6 下封层 ..................................................................................................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材料要求 ...........................................................................................10 7 面层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11 7.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2 7.4 橡胶沥青混凝土(AR)...................................................................12 7.5 集料要求 ...........................................................................................13 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15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本导则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根据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对设计基准期、交通等级和道路等 级等主要技术指标做了调整。 2、对各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做了适当上调,以满足实际需要。 3、对路面基层的压实度、抗压强度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4、对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的材料要求、试验技术标准 做了详细规定和部分修订。 5、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沥青路面的面层厚度要求。 6、增加了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本导则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进行管理,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 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 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 址:西屠场街7号 邮政编码:610000)
9 改建路面设计 ......................................................................................16 9.1 一般规定 ...........................................................................................16 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16 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 .......................................................17 附表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考表》..........................................18 附表2《部分城市常用路面结构组合》 ...............................................19 条文说明 .................................................................................................20
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成都市也在加快城市设计的步伐,力图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市制定了2023城市设计导则,旨在规划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一、城市发展规划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首先强调了城市发展规划。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规划师们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同时,导则还鼓励发展绿色低碳的城市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将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利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中心区域,打造一个集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心。
同时,导则还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区,如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促进经济多元发展。
此外,成都市将注重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多公园、广场和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绿色生态建设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强调绿色生态建设。
导则鼓励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水泥化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导则还鼓励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步行和骑行,推广电动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四、城市文化传承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注重城市文化传承。
导则鼓励保护和传承成都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址公园,让居民和游客能够感受到成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此外,导则还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都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五、社区建设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还注重社区建设。
导则鼓励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提供丰富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导则还鼓励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治,提倡邻里互助和社区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018.01.05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导向系统设计导则》(报批稿)
ICSDB510100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 510100/T XXX—201X代替 DB 510100/T 083—2012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导向系统设计导则(报批稿)XXXX-XX-XX发布201X-01-01实施目次目次 (I)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2)5 导向标志的分类和载体 (5)6 地铁车站标志 (5)7 特殊线路及多线换乘车站、枢纽车站标志 (13)8 有轨电车车站标志 (14)9 车内标志 (14)10 材料 (15)11 技术要求 (15)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图形符号 (16)附录 B (规范性附录)线路色 (22)附录 C (资料性附录)站外导向标志设计形式 (25)附录 D (资料性附录)进出站流线标志版面 (27)附录 E (资料性附录)补充标志设计原则 (29)附录 F (资料性附录)标志的技术要求 (30)前言本标准代替DB 510100/T 083—2012《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导向系统设计导则》。
本标准与DB 510100/T 083—2012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根据GB 50157—2013,GB/T 10001.1—2012,GB/T 20501.1—2013的要求更新;——增加环线线路车站导向标志设置原则;——增加复杂换乘站导向标志设置原则;——增加车站旅游景点标志指引设置原则;——增加有轨电车标志设置原则;——增加列车内标志设置原则;——删除了标志版面设计的细化要求,如版面图形、文字尺寸、间隔等;——删除了二级信息的设置范围及设置数量要求;——删除了车站标志设置案例。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D、E、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世纵横标识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导则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导则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导则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公共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导则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导则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导则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导则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导则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小高层住宅为主,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导则3: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也可以市场认同为准绳,在组团中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风格及色彩.◆旅游度假景观风貌区主要指寻山片区临海的区域和新城片区、老城片区靠山的区域.导则1:规划居住建筑以低层为主,建筑体量不应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顺应地形,形成建筑与绿化穿插的景观效果.建筑形成应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导则2:规划公共建筑体量不宜太大,应留出视线通廊,重点地段应突出标志性建筑.二城市景观轴带控制主要由自然景观带和人文景观轴组成,自然景观带主要指沿龙河、崖头河、十里河、桑沟河景观带;人文景观轴主要指新城片区和寻山片区中心的两条南北向景观主轴线.◆龙河、崖头河、十里河、桑沟河景观带导则1:从营造景观角度保护水体,河道驳岸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的形式;采用多样化的亲水断面设计.导则2:滨河地带要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以提升本区的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活品质为主要目的;使滨河景观带不仅成为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也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廊道.导则3:沿河建筑宜以点式为主,控制建筑密度,体现空间的通透性.限制单位建设用地破坏滨河岸线的连续性.导则4:尽量在河道沿线留出块状、条状的绿化用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导则5:在滨水岸边应重点安排绿化廊道连通周边区域的公共空间,并与步行系统相结合,保护与增强滨水地区与大环境绿化和城市主要开敞空间的联系.◆人文景观轴线导则1:结合中轴线两侧不同性质的建筑组织绿化、广场,创造出既有一定气势又符合步行者尺度的序列空间环境,以保证中轴线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导则2:寻山中轴线中心为中央绿带,贯穿轴线南北,是一连续的步行空间,将办公、文化、商业等串联在一起,突出了轴线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导则3:寻山中轴线南段结合水系的引入,不但突出了地域特色,也有效的缓和城市气候.三城市节点、标志性地区控制◆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主要指龙河北路与将军北路交叉口、青山路与南山路交叉口、东方广场周边地段、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寻山片区中轴线周边地段.导则1:规划应注重城市景观节点的外部空间设计和引导,提高开放空间的共享性和景观多样性.导则2:对于进出本区的重要道路,主要是将军西路、寻山路、北外环路,在进入区域应作地标处理,入口节点应具有明显的标识性和景观特征,应当注重绿化和景观的处理.导则3:节点周边的建筑要简洁大方,城市设计要考虑通过式快速景线的组织,注意建筑高度的控制.导则4:主要道路和河道转折处是重要的节点地区,应重点打造环境景观,以建立独特的标识和风貌.◆标志性地区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周边地区导则1:城市标志性景观不仅是建筑景观特定意义的建筑如文化建筑开放空间以及开放空间与建筑空间形成的公共空间如中轴线,也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导则2:标志性地区如东方广场应有良好的观赏视角,和周边环境的烘托.导则3:在视线开敞区,特别是河流沿线项目,必须考虑观赏水岸景色可视范围的变化.四公共空间与开敞空间控制◆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控制导则1:通过带状、片状和点状绿地构成网状绿地空间,保障居民步行300米即可抵达一处公共绿地.◆层次丰富、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导则1:注重竖向绿化环境的塑造,打造林荫步行环境.林荫步道是城市空间中交通、餐饮及购物等商业功能的完美组合.导则2:步行交通应保持连续,并要考虑对使用者的关心,主要道路上的步行系统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导则3:行道应有足够宽度,街道拓宽应避免压缩人行道,要使街道在改造后人行的环境更舒适.导则4:水边散步道设置小咖啡馆等场所,增加生活气息.◆街道风格与特征控制导则1:青山路是本区重点打造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和景观轴,作为贯穿城市东西的主要干道,在青山路两侧又集中了荣成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因此要强调线型景观空间与节点塑造相结合的做法,在重要节点处加强景观处理.导则2:中轴线两侧道路,即府东路与府西路,应与两侧用地的气氛相适应,宜设置较多的停留和休息空间,设施应尽可能隐蔽于绿化空间中,地面铺装和变化不宜过大,并具有导向性,与广场铺装有良好衔接.导则3:生活性景观道路,强调人性化的细部设计,具体体现在景观小品,人性化步行道和供行人休息的停留的公共设施等方面.导则4:商业景观道路应适合现代化商业服务功能,体现繁华的都市气氛,人行道同购物空间分开设置,保障人行道行人通过流畅,购物空间应方便行人观光购物,宜设置专门休息带.导则5:清晰的公共指示系统,在大型的公共建筑、公共活动区和目的地都应有方向指示、城市地图指示、位置指示和公共厕所指示等.◆本区及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导则1:突出大尺度的开敞空间,提升本区整体形象和环境,加强本区及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利用山体、河流,滨水地段等自然条件形成片区的绿色大背景.导则2:在本区周围营造两个大尺度的自然开敞空间,即北部山体大环境绿化和东南部滨海公园.导则3:在区内营造两个大尺度的分割绿带,即三个片区之间的分割绿带.导则4:增强大尺度开敞空间的可亲近度,便于市民亲山、亲水、亲绿、亲近自然.导则5:山体与河流是本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应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保护和开发增加其观赏性、可达性、公共性与开放性导则6:绿化分割带是本区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应加以严格保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宜分段处理,赋予不同的主题功能,鼓励提升可达性和生态化的岸线处理形式.五建筑导引◆重要建筑群设计引导导则1: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建筑群是本区的重点建筑群.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建筑采用大方、简洁的处理手法,形成庄重、严肃的气氛.建筑造型结实稳重,给人以坚实可靠的感觉.导则2:商业建筑群是本区中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区域.建筑群的组织应充满韵律感,富于活力.导则3:文化娱乐建筑是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特色和个性的重要体现场所,设计以科技、现代为主题,通过建筑的外形、色彩、建材等方面的变化来体现这一特色.◆建筑实体设计引导导则1:对设于开放空间东、西、南向的建筑,应通过日照分析限制其高度和体量,减少建筑对开放空间使用效果的影响.导则2:在绿地广场周围的建筑,装饰性要加强,统一建筑细部的处理,包括裙房高度、层高、色彩等方面.导则3:重要的城市景观轴和与城市开敞空间有呼应关系的地段,应控制建筑退界,增强城市肌理.导则4:一般的生活性街道沿线,应尽量缩小建筑的体量.导则5:控制建筑的第一层空间轮廓.完善近人尺度的街道环境,增添街道的活力和趣味性.导则6:提倡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结合.鼓励建筑形式的创新,但不应违反基本的视觉审美标准,如均衡、稳定、比例等.导则7:广告设置:高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裙层墙面且低于24米,离地高度不得小于4.5米,多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且低于24米,离地高度不应小于4.5米,低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离地不宜小于4.5米.。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城市发展新理念
New concepts of urban development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新要求
New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a park city in Chengdu
成都城市发展转型的新需要
New Needs in Chengdu Urba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58
2.4 多元复合的活力街道
64
2.5 低碳健康的绿色街道
70
2.6 集约高效的智慧街道
84
三、街道场景分类设计引导
3.1 街道分类
94
Hale Waihona Puke 3.2 街道场景设计引导95
四、设计实施建议
124
4.1 设计工作模式
125
4.2 实施策略建议
126
相关研究
Correlative research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目录
CONTENTS
相关研究
研究背景
01
国内外街道营造趋势
12
成都街道现状特征及问题
21
导则作用及思路
28
一、总则
1.1 目标与原则
33
1.2 设计范围
34
1.3 设计理念
35
1.4 规划衔接
36
二、公园城市街道目标引导
2.1 慢行优先的安全街道
40
2.2 界面优美的美丽街道
52
2.3 特色鲜明的人文街道
公园城市对成都街道设计提出新的理念要求: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设计街道,满足不同人群的 使用需求。
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新要求。
成都市城市设计规程(技术标准)
成都市城市设计编制规程一、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依据《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以规范成都市各层级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要求与成果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成都市总体城市设计、区级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及地块详细城市设计。
第三条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
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营造高质量、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2)彰显特色。
在成都特有地域环境特征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
(3)与时俱进。
体现成都当前城市发展理念,采用城市设计前沿方法、技术和理念。
(4)注重实效。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管理需求,对接实施主体,强调可操作性。
二、成都市总体城市设计(一)编制作用第四条成都市总体城市设计旨在确立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是成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下层级城市设计的总纲。
(二)编制内容要求第五条彰显自然山水格局妥善处理城市与自然山水要素(如山脉、水系、森林等)的空间关系,强化自然山水格局在城市中的意象,实现“望山见水”。
第六条优化城市形态格局结合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格局。
合理确定城市形态分区,塑造“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确定城市结构性景观体系。
第七条确定城市风貌特色依据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确定城市色彩,划定特色风貌片区,实现历史风貌与现代风貌交相辉映。
第八条明确公共空间体系构建充满社交活力的公共空间体系,制定管控策略以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第九条划定市级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将能集中体现城市历史文脉、自然景观、风貌特色或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划定为重点地区,一般包括城市核心区、特色风貌区、新城新区、重要街区、滨水地区、临山地区等。
明确重点地区的功能构成、风貌特色、重点要素控制(指城市总体格局所涉及要素)等内容。
第十条提出一般地区城市设计指引一般地区指引应对重点地区以外的区域,提出空间形态、建筑特色、景观风貌等方面的通则式管控要求。
成都北部新城(商城)(控规及详细城市设计)
物流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 水域 建设用地合计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 水域 道路 建设用地合计
8.22
479.02 86.63 478.83 2566.04
0.32%
18.67% 3.38% 18.66% 100.00%
最终用地分类强调针对商贸城市特征的混合型用地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成都市北部商城
城市设计
成都天府长城居住混合商业
混合用地三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控制导则—分区层面控制引导 开发规模及强度控制:用地规模及比例
典型新城各类用地构成比例 用地名称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 25-30%
包含:居住用地、混合用地2与混合用 地3中的居住部分
成都市北部商城
成都市北部商城
城市设计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控制导则—分区层面控制引导 特别地区控制导则:特别地区的划分
成都市北部商城
城市设计
依据北部商贸城现状资源 条件及规划结构分析,进行特 别地区的划分:
北部新城特别地区包括:
万石路路北沿线
绿网建设控制引导
人民北路北延线两侧用地控 制导则
道路工程规划图
成都市北部商城
城市设计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控制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余家片区为例)
土地利用规划图
成都市北部商城
城市设计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控制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余家片区为例)
道路工程规划图
成都市北部商城
城市设计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本技术导则的目的是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深度,以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设市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开展的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工作。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以人为本,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满足其对城市空间的基本认知、审美、体验和使用需求。
同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设计范围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建设现状等,体现地域特征。
此外,城市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同时,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时,应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
最后,应坚持生态优先,推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同时,应充分了解公众需求,践行公众参与,体现公众意愿。
城市设计的意图与管控要求应明确,表述简洁明了,便于规划管理和具体实施。
最后,宜通过形象易懂的图、文、表格、三维模型等方式进行交流展示。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镇规划区进行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在编制总体城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城市的定位和愿景,制定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出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规划,明确城市交通系统和交通组织方式,提出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总体城市设计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要点
设计导则
主要滨河地区
建筑多样性 空间亲水性 绿化渗透性 交通可达性
整体空间形态 建筑退距 建筑布局 公共通道
建筑高度 建筑连续面宽 商业设置
建筑绿化 围墙 视线通廊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
建筑协调性 景观均好性 交通可达性
建筑风貌 步行联系 静态交通 地标景物
建筑高度 视线形体 建筑连续面宽
主要临引导
式
专项通则引导
总体目标 控制原则 重点地区
控制要求
设计导则
城市景观照明、建筑色彩、 城市风貌、建筑外立面等
3.3 本次导则框架
以“城市设计编制 的层次和城市重点地区 控制”相结合的思路和 构架简单清晰。
基于“重点受控, 局部放任”的城市设计 思想,能够突出重点, 也赋予城市生长的弹性 空间;既满足城市设计 编制的要求,亦能满足 具体管理的需要。
2.4.1 城市景观照明 2.4.2 建筑色彩 2.4.3 城市风貌总体控制 2.4.4 建筑外立面控制
4 附则
3.4 城市重点地区控制
重点控制和引导区域:
主要滨河地区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 主要临路地区 城市核心区 历史文化地区 “198”地区
中心城重点控制地区控制要点一览表
重点控制地区
控制原则
控制要求
建筑风貌 视线通廊
历史文化风景区
建筑风貌 视线通廊 绿化及水体
优秀近现代建筑
建筑风貌 建筑退距
“198”地区
建筑协调性 空间开放性 环境生态性
建筑布局和形体 建筑界面 生态绿地 交通联系
建筑高度 建筑连续面宽 视线通廊
3.5 导则条文
第一章 总 则 1.1 目的 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彰显城市魅力,实现现代城 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1.2 作用 在满足《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导则对成都市(以 下简称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形态进行引导。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相关规划管理 工作。 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沿线、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点地区,宜结合本导则编制单独的修建性详 细规划或城市设计进行引导和管理。 1.4 制定修改 本导则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现有法定规划的前 提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完善。
• 2009年10月-12月:根据第一次局长办公会主要意见,逐条落实导则条文 • 2009年12月4日: 专家组审查
• 2009年12月11日: 征求局各业务处室及分局意见 • 2010年1月26日: 第二次征求局各业务处室及分局意见 • 2010年03月16日: 第二次局长办公会
• 2010年04月13日: 征求建设单位意见 • 2010年04月19日: 征求法制办意见 • 2010年04月26日: 第三次局长办公会
1.4 历次沟通审查意见
• 2010年03月16日,第二次局长办公会意见:
(1)原则同意按“总体+特殊地区”的框架编写导则条文; (2)导则条文着重聚焦在对建筑本身的控制; (3)先期完成导则的框架搭建,特殊地区专项研究分年度逐步完善;
• 2010年04月13日: 征求建设单位意见:
(1)原则同意城市设计导则送审稿; (2)导则条文符合简便、易行、弹性和开放原则,以鼓励引导为主,少 用“禁止”类刚性控制条文; (3)扩大公众参与度; (4)增加“一图一表”; (5)进一步强化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图片尽量以示意为主;
• 2009年12月11日,各业务处室及分局意见:
(1)加强条文与规划管理的进一步结合; (2)特殊地区控制内容建议区分为“总体控制要求”和“设计导则”两 部分;
• 2010年03月16日,第二次局长办公会意见:
(1)补充风貌控制条文; (2)取消交通枢纽核心区,补充商务核心区控制要求
2.4 结研究结论论
主要道路 辅助道路
建筑协调性 空间多样性 环境相融性
建筑界面 建筑退距 建筑高度
建筑界面
建筑退距
建筑立面 商业设置 建筑连续面宽
建筑裙房高度 围墙
城市核心 区
商业核心区 商务核心区
布局簇群化 建筑个性化 空间品质化 用地集约化 功能复合化
整体空间形态
第五立面 地块开口 街道尺度 节点空间 公共步行系统
建筑立面
建筑尺度
建筑室外设施 用地发展模式
公共空间
建筑界面 地下空间利用 建筑裙房高度 围墙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风貌 建筑色彩 空间尺度
建筑高度 传统符号 视线通廊
历史文化
风貌保护 区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 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原真性 文脉完整性 可持续发展性 环境相融性
建筑风貌 建筑高度 建筑色彩与材质 视线通廊 绿化及水体
• 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写需要在城市或城市局部的地域尺度范围内进行,范围上的跨度是依据不同的个案 和目标要求而定的。因此,结合成都市城市发展现状和远景目标,建议成都市城市设计导则采用城市总体 层面控制和特殊地区控制以及专项控制三个层级相结合的形式。 • 在总体层面可参考《旧金山总体城市设计导则》,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市总体空间形态的发 展目标,确定制约目标实现的关键地区予以重点控制,以满足管理需求。 • 对于重点地区的设计引导,可参考《香港城市设计指引》,采用问题导向型的编写方式,主要从控制 要求、设计导则两个方面入手,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研究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04
1.3 编制历程
• 2009年6月底-7月: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前期协调
• 2009年7月 -8月:完成导则编制框架及案例研究
• 2009年9月:
先期完成“198”地区城市设计导则
• 2009年10月12日: 第一次局长办公会审议(研究框架及初步内容)
目录
1 总则
3 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 目的
3.1 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2 作用 1.3 适用范围 1.4 制定修改 2 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1 总体目标 2.2 控制原则 2.3 重点控制地区 2.4 专项控制要求
3.1.1 控制对象 3.1.2 总体要求 3.1.3 设计导则
3.2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3.3 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3.4 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3.5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6 “198”地区设计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