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

合集下载

主流媒体四力名词解释

主流媒体四力名词解释

主流媒体四力名词解释
主流媒体四力指的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传播力是主流媒体生产新闻内容,并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关系媒体的生存发展。

引导力是主流媒体通过凝聚共识,帮助公众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辨识并纠正错误的舆论,促使舆论向着理性、正向发展的能力,包含引导者、引导目标和引导效果等要素。

影响力指主流媒体将新闻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新闻产品并取得理想传播效果的能力。

影响力的大小与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是衡量和检验传播力、引导力的重要指标,而传播力和引导力则共同影响着影响力的大小。

公信力是主流媒体在与公众的长期相互关系中所凝聚的信赖与认同。

公信力的有无和大小取决于媒体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变化,同时与公众的忠诚度和黏着度呈正相关关系。

“四力”是新媒体时代记者编辑必备的基本功

“四力”是新媒体时代记者编辑必备的基本功

“四力”是新媒体时代记者编辑必备的基本功作者:杨海燕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4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强健的脚力、锐利的眼力、过硬的脑力、不凡的笔力四个方面,对如何增强“四力”,更好的履行记者编辑的职责使命,实现从传统媒体记者到全煤记者的转型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四力;新媒体;基本功“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是对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谆谆教诲、殷切期待。

我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的工作者,如何将增强“四力”贯穿到具体的工作中,采编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谈几点自己的浅显认识和体会。

强健的脚力。

“脚力”在四力之首,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力量根基。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

“脚力”好才能“走得远”,才能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第一时间奔赴新闻现场,走到基层牧业生产第一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38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

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有些牧业点汽车无法到达,记者只能背着摄像机、提着三脚架,克服高山缺氧,徒步数十公里深入采访点进行报道,要想采写出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作品,就得练好“脚力”。

肃南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走基层》专栏,每周都有两名记者深入四乡三镇,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话筒递给老百姓,将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农牧民转产放牧、错季出栏等方方面面基层的声音传递到观众面前,并通过中央、省市台传递出去,让外界了解肃南、了解裕固族。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我们来说,“脚力”这一素养不仅仅要求我们能够了解基层,还要“着眼网上”,不仅了解线下民生,还要了解线上舆情,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变化。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四力”即主流媒体的思想引领力、公信力、能动力和技术力。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主流媒体应该彰显这些“四力”,通过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帮助社会和群众更好地认识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推动脱贫攻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思想引领力是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作用。

主流媒体应该通过一系列宣传报道,引导公众从思想上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同时促进公众在行动上也支持脱贫攻坚。

主流媒体应该通过截图,采写文字,准确地全面反映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和成就,同时呼吁更多的人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让脱贫工作走进公众视野,形成有力的舆论声势。

公信力是主流媒体在报道脱贫攻坚工作中必须保持的一种品质。

主流媒体的报道要以事实为基础,准确、真实、客观的报道脱贫攻坚工作的形势、进展和成果,既要宣传取得的成就,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帮助社会公众全面、准确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现状和任务。

在脱贫攻坚中,主流媒体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公众对扶贫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度,其中不仅会话语文字的反馈,还包括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等方面,让报道更真实更可信,推动扶贫工作更加扎实。

能动力是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的另一项重要能力。

脱贫攻坚是一个长期的战斗,主流媒体应该发挥能动性,不仅要报道当前的扶贫工作进展和成果,还要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中的重大活动和典型经验,解剖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策划报道方案,推进媒体融合,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强化报道,让媒体报道更加积极主动,形成脱贫攻坚工作的为主流媒体与人民群众共同关注与思考的新篇章。

技术力也是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的一种能力,要求主流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主流媒体应该积极探索新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报道效率和质量,使媒体报道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充分展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总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流媒体必须发挥“四力”的作用,帮助社会和群众全方位、多角度看待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在新闻采访中锻炼记者“四力”

在新闻采访中锻炼记者“四力”

2020第05期 / 总第399期93新时代给党报记者出了新的考卷,那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在勤学深思中增强脑力,在书写时代中练就不凡笔力。

那么,如何在新闻采访中体现记者“四力”呢?不言而喻,通过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增进人民情怀,并始终把基层一线作为记者“四力”锻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当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本领、增强“四力”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前进目标。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遵照增强“四力”要求,新闻记者始终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紧跟媒介前沿发展变化,守正创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一、在深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 好新闻出自基层。

记者在采访中,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可以写出一篇篇接地气、有灵气、鲜活生动的稿子;只有对新闻事业有澎湃激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才能在采访中写出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文章。

大黑山风景区是辽宁省朝阳市对外合资合作中成功转型升级的范例,也是全市景区改革发展树立的“样板儿”。

2019年3月20日,记者深入大黑山景区,行走山间木栈道,走基层听民意;坐高空索道缆车,看现场访专家。

凭借在深入基层中练就的强劲脚力,在《朝阳日报》重要版面刊发,推出了图文并茂、消息和评论相结合的系列性综合报道,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可借鉴、能复制的风景区转型升级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领导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记者走基层、三贴近的典型案例。

在现场采访中,记者不仅要眼观现场,还要深入挖掘其内在动力和外部因素。

2019年3月21日开始,陆续在《朝阳日报》重要版面刊发的消息《大黑山成全市首个门票收入超千万的山岳观光型景区》《大黑山风景区推出亲民旅游价格“套餐”》《大黑山风景区今年重点打造5张亮丽“名片”》《做大做强大黑山旅游经济 营商环境仍须给力》四篇来自基层一线的文章,不仅全面展示了大黑山风景区成为全市对外合资合作效果最好、引领作用较强的改革范例,也用数字证明大黑山景区如何成为全市第一个门票收入超1000万元、综合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山岳观光型景区。

着力提升“四力”让新时代新闻报道更出彩

着力提升“四力”让新时代新闻报道更出彩

着力提升“四力”让新时代新闻报道更出彩作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我们需要着力提升“四力”,以便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出彩。

这四力分别是:新闻思维能力、新闻采访能力、新闻写作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

我们需要提升新闻思维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更加关注深度和广度。

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加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并能够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深层次影响。

我们还需要拥有对时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刻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事件的内在含义,从而提供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报道。

我们需要提升新闻采访能力。

新闻报道的根本在于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和沟通能力。

我们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采访方式和手段,如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以便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

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感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各类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从而能够获取真实的信息。

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能够在采访中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和困难,保证采访顺利进行。

我们需要提升新闻写作能力。

新闻写作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是将采访获取到的信息以简洁、生动、准确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过程。

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练的文字清晰地将事件的经过、原因和影响呈现给读者。

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编辑和排版能力,能够将新闻报道做到形式美观、结构清晰,从而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之良策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之良策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之良策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元的信息传播环境,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锤炼自身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以适应这个新的产业环境。

而在这个过程中,锤炼“四力”可以说是良策。

“四力”指的是“传播力、创新力、责任力、团队合作力”。

锤炼这四个力量,可以使新闻工作者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胜任新闻工作。

这个过程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需要媒体机构的重视和支持。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分别阐述如何锤炼这四个力量,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首先是传播力。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才能够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对于传统媒体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新媒体工作方式,学习使用各种新的传播工具,比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以提高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

而对于新媒体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和质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不断学习新的传播工具,以适应这个变化极快的行业发展需求。

其次是创新力。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者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产生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新闻工作者需要更多地尝试新的报道方式,比如移动视频、VR技术等,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更多地关注读者的反馈,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锤炼创新力是新闻工作者提高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是责任力。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快速和立体化,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更高的责任感,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和客观性。

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曹建(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天津 300070)摘 要: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使媒体格局发生巨大改变,要求新闻工作者也要加快转型,并不段提升综合素养。

新闻工作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锤炼“四力”,在“四力”提升中造就优良作风,用有品质、有温度、有思想的优秀新闻作品进一步促进时代发展。

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锤炼出更强的脚力,通过不断奔走发现真实的基层实情;并练就更敏锐的眼力,不断拓展新闻调查视野;同时要锻炼出更高的脑力,在创新思维带动下不断提升新闻影响力;最后要在不断磨练中使笔力更加出彩,用精彩、平实的语言报道新闻内容,在不断完成个人职责使命基础上实现新闻理想。

关键词: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四力”一、前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不断加快着信息传播速度,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格局。

新时代环境下,媒体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保证新闻质量高,而媒体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其关键就在于新闻工作者。

所以,需要在媒体融合时代下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个人综合素质。

而要紧跟媒体融合时代要求,需要新闻工作者结合融媒体发展与变化趋势,对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深刻认识,努力锤炼与增强“四力”,转型并发展成具有真本领的专家型、全媒型人才。

二、锤炼出更强的脚力,奔走发现真实的基层实情要保证发言内容的真实可靠,就要深入调查,而社会调查同样也是新闻舆论提出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新闻工作坚定的在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路线指导下,以党与国家的工作为中心服务于人民群众,所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媒体融合时代下,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锤炼出更强的脚力,用更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俯下身子认真观察民情,到街头,到田间,到人民的家里,亲自调查事实真相。

不断锤炼新闻工作者的脚力,是增强其基本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确保新闻内容更加真实的重要方法。

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四力”当好“四员”

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四力”当好“四员”

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四力”当好“四员”作者:罗康来源:《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年第02期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深入脱贫攻坚战火热一线大力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当好“联络员、调查员、研究员、宣传员”,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找准工作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自觉承担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职责使命的有效途径。

一、锤炼“脚力”,切实当好“联络员”锤炼“脚力”就是要迈开腿、俯下身、沉下心,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到战地最前沿,到新闻现场当中去。

同时,“脚力”也意味着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有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

只有始终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真正当好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一方面,要用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品质新闻报道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群众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充分意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过程中,要及时将党委政府有关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兜底等政策措施传递到千家万户,既讲大道理,又说贴心话,积极做好政策宣传、答疑释惑工作,为群众选择脱贫方式提供更多参考和建议,不断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锤炼“眼力”,切实当好“调查员”“眼力”是观察力、洞察力的体现,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不为杂音噪音所干扰,不为错误思想所迷惑,始终准确把握大局大势,洞若观火、审时度势,找准谋划推进工作的切入点。

实际工作中,要及时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要求,在精准把握上情的基础上,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到实地、察实情、听实话,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政策措施推动落实情况,关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变化过程,深挖普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通过亲眼所见、倾耳所闻、亲身所感,深入报道发生基层一线的新闻事实,深度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让受众获得更多启发。

探析“脱贫攻坚”中的媒体力量

探析“脱贫攻坚”中的媒体力量

探析“脱贫攻坚”中的媒体力量一、媒体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1.信息传播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们及时地报道了有关脱贫攻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增强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媒体的信息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2.公众意见引导媒体在脱贫攻坚中还发挥了公众意见引导的作用。

它们通过报道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人物,唤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引导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脱贫攻坚,鼓励更多的捐款和捐物行为,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脱贫攻坚。

3.宣传引导媒体在脱贫攻坚中还起到了宣传引导的作用。

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报道,向社会全面地介绍了各地脱贫攻坚的工作进展情况,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和成效,激发了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

二、媒体在脱贫攻坚中的影响媒体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引导公众意见,更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和影响。

1.引导社会关注媒体通过报道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闻情况,引导和促进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关注脱贫攻坚的工作进展和成果,更是关注脱贫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困难,让更多人了解到脱贫攻坚的现状,进而更具有参与脱贫攻坚的动力。

2.推动政策落实媒体通过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的报道,不仅监督了脱贫攻坚政策的执行情况,更促进了脱贫攻坚政策的贯彻落实。

媒体还发现、揭露了一些脱贫攻坚政策执行中的纰漏,促使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解决,确保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实施。

3.塑造社会氛围媒体通过对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塑造了一个全社会关注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这种氛围不仅仅是提高了社会对脱贫攻坚的认同和支持,更是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脱贫攻坚的工作。

三、媒体在脱贫攻坚中的改进媒体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四力”讲好时代故事

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四力”讲好时代故事

▲THE FRONT-LINE 一线178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四力”讲好时代故事王 刚(作者单位: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摘 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中央一号文件头号硬任务。

为了让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更好地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国多地都进行了媒体一线行活动,一些媒体还通过向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方式锻炼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将新闻事业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实际,不仅可以拉近党媒和群众的距离,还起到了凝聚人心、积聚力量的作用,更能够让先进典型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发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同时也让新闻工作者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为讲好时代故事奠定基础。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帮扶一线;“锤炼”四力;脱贫故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因此各地媒体为了能够通过挖掘、宣传脱贫攻坚一线典型事例,讲好时代故事,鼓励新闻工作者勇担责任,积极深入脱贫一线,并通过亲身经历感受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了解脱贫群众真实的心理感受,深度挖掘基层新闻素材。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练就脚力;在基层的生活与观察中练就眼力;在对基层脱贫攻坚中出现的现象思考中增强脑力;在对材料进行总结和报道的时候练就不凡的笔力。

用新闻人独有的拼搏奋斗精神,讲述好新时代脱贫攻坚新故事。

1 深化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本领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是新闻的宣读者,更是媒体的象征,参与帮扶工作实践创作的新闻报道可以更生动地引导社会舆论,其特殊的身份对于宣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播音主持人的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对于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热点话题社会舆论的走向。

为保障播音员主持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能力、理论能力和业务能力进行培养与考察。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通过“学”“赛”“评”“考”四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能力提升[1]。

浅谈全媒体时代的“四力”

浅谈全媒体时代的“四力”

浅谈全媒体时代的“四力”全媒体时代是指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包括了互联网、移动通讯、社交媒体等各种新兴的媒体形式。

在这个时代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流动变得更加快速和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环境中,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四力”,即创新力、沟通力、应变力和自控力,来适应和应对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创新力。

在全媒体时代,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和用户。

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和内容上的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脱颖而出,保持竞争力。

其次是沟通力。

全媒体时代,信息和观点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而且受众的注意力也更加分散。

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传播变得尤为重要。

媒体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策略,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达信息,建立与受众的互动和联系,形成更加有效的传播效果。

第三是应变力。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变化迅速,市场需求和用户习惯也在不断地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中,媒体从业者需要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地调整和变换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避免风险。

也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危机应对的能力,以保障媒体运营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最后是自控力。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超出了以往。

在这样的环境中,媒体从业者需要具备自控力,能够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不进行谣言传播和虚假报道,不违反伦理和道德标准,不过度追逐流量和点击率。

也需要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过度沉迷于工作和信息,并保持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精准扶贫报道把握“四力”讲好扶贫故事

精准扶贫报道把握“四力”讲好扶贫故事

精准扶贫报道把握“四力”讲好扶贫故事作者:杨皖玉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20期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举国聚力脱贫攻坚,全国上下的新闻记者一同涌入实践的激流中,在这时代的洪流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精准扶贫报道,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锤炼锻造则是记者讲好扶贫故事的立身根本。

关键词:精准扶贫;四力;新闻报道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记者之荣光在于记录伟大的时代,而在时代的洪流中,“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锤炼锻造则是记者立身根本。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举国聚力脱贫攻坚,全国上下的新闻记者一同涌入时代的激流中,这是我国奔向全面小康路上的一场时代战役。

何其幸运,这也是一首我国新闻工作者在伟大时代谱写的扶贫华歌。

一、生于时代之伟大(一)涌入扶贫——源自时代的召唤“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源自时代的召唤。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大规模扶贫工作以来,我国近6亿人口摘掉贫困的帽子,而在2013年年底,我国还有8 249万农村人口依然挣扎在贫困的边缘。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湘西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他强调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这是我国对贫困发起决战的号角,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帽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言必行,行必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将脱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截至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自2012年末的9 899万人减少至1 660万人,累计减少8 239万人,脱贫运动浩浩汤汤,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这特殊的历史阶段,我国新闻工作者有幸作为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亲身经历这场令人为之振奋的脱贫攻坚战。

扶贫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持久性工作,当今的精准扶贫工作是对我国过去扶贫工作的延伸与补充。

践行“四力”讲好“三农”故事——

践行“四力”讲好“三农”故事——

2022.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主流媒体作为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承担着传播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任,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已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任务,而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的地方主流媒体是最佳的宣传阵地,做好“三农”工作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责无旁贷。

在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讲好“三农”故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成为摆在地方主流媒体面前的重大课题。

地方主流媒体应该在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发展需求,抓住农民的关注点,践行“四力”,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亲历农村的发展与变化,创作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作品,回应农民的关注与期盼,见证改革的铿锵前行。

一、锤炼“四力”讲好“三农”故事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也是新闻记者走到现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引导舆论的有效手段。

基层是培育好新闻的沃土,记者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

只有深入乡村、走到村民身边,才能抓到“活鱼”,做出有乡土味的“特色菜”。

清远市是广东省一个农业大市,承担了很多国家和省级农业农村改革试点任务,开展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

在工业体制改革、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清远人以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清远经验”。

清远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主动担当作为,用力用心用情去记录讲述这些经验背后的故事。

1.用“脚力”丈量时代大地新闻专题《清远农综改:一把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是清远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清远市推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采写的,是记者践行“四力”的生动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广东采取以行政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从几十年的实践来看,这种治理模式依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问题:村民自治权利被“悬空”和“虚置”,农村集体经济难以发展,清远农村还面临着土地“细碎”、集体“空壳”、村庄“空心”、农民“涣散”、农村“失血”、公共实物管理“空白”等一系列问题。

“新春走基层”:彰显媒体强“四力”成效

“新春走基层”:彰显媒体强“四力”成效

“新春走基层”:彰显媒体强“四力”成效作者:曹燕郭威来源:《传媒》 2019年第14期文/曹燕郭威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笔墨书写火热实践、用镜头记录民生温度、用声音传递真情大爱,用新技术新手段呈现新时代新气象,满腔热忱投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积极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展现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时代风采,是新闻战线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的集中行动,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的重要开篇。

用“脚力”丈量新时代的基层路新春走基层,关键在于“走”,不仅要走得勤、走得远,更要走得深、走得透。

活动中,数万名新闻工作者跟随人们春节返乡过年的步伐,融入春运大潮,走进秀美村庄,寻访年节味道,为读者呈现了一份份缤纷多彩的新闻大餐。

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成为2019年春天“刷屏”的生动场景,调研式、行进式、体验式采访成为记者们不约而同采取的报道形式。

人民日报社新疆分社记者行走天山南北,奔波在边防线上,记者坐火车转汽车,连续奔波800公里,到达中哈边境采访,与当地群众一起辞旧迎新,采写了《新疆塔城:欢歌送给护边人》《乡愁重回月亮地》《过节,这些干部没闲着》等多篇高质量的新春走基层稿件。

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白少波蹲点青藏铁路唐古拉线路车间,在平均海拔5200米、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40%的唐古拉山区,跟随线路工人登上风多、雪多、冷天气多的唐古拉山,吸着氧气与工人促膝夜谈,深入采访唐古拉线路工人在“生命禁区”坚守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记者克服高寒缺氧,在落差2500多米的山路上往返近30公里,历时13个小时,跟随边防官兵走悬崖、爬陡坡、趟雪地,采制的作品《用脚步丈量祖国边防线》全程记录了西藏军区某边防连官兵大年初一的首次巡逻。

中国石化报社记者深入厂区跟随岗位工人进行现场拍摄,被岗位工人在零下10摄氏度下坚持进行室外作业的画面深深打动,采写出融入了记者丰富情感的优秀作品《天津LNG接收站投运以来的第357个夜晚》。

融媒时代广播记者增强“四力”的实践与思考

融媒时代广播记者增强“四力”的实践与思考

融媒时代广播记者增强“四力”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谈秀彩林晓静来源:《新媒体研究》2020年第19期摘要《奔跑吧!第一书记》全媒体报道,用鲜活的事例、丰富的细节和广播语言,勾画出安徽精准扶贫工作的画卷及驻村第一书记的群像,同时也体现了广播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对“四力”的践行。

关键词四力;第一书记;融媒体;创新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9-0079-03脱贫攻坚,贫困地区的驻村第一书记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2017年7月开始,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全媒体报道《奔跑吧!第一书记》,全媒体小组充分发挥了广播主流媒体连续、深度报道等优势,积极创新报道方式,通过现场访谈、新闻专题、电话连线、实地采访等多种方式,用鲜活的事例、丰富的细节和极具穿透力的广播语言,全景、广角地勾画出安徽精准扶贫工作的画卷及驻村第一书记的人物群像。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广播媒体要坚守舆论阵地,守正创新,积极应对融媒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笔者认为,广播记者要践行“四力”提升新闻业务能力,把握新媒体技术,发挥传统广播媒体优势,转作风改文风,创新表达方式,采写出更多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1 增强脚力,扎根基层,沉下去才能抓“活鱼”记者要深入基层一线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所谓“脚力”,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指体力上的走访,更体现出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广播记者要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对新闻事业饱满的热情、激情投身基层一线,深入走访,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新闻资料、收集鲜活的音响素材、发掘生动感人的故事。

2017年《奔跑吧!第一书记》栏目筹备之时,安徽省已经连续选派6批共2万多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2017年4月,第七批第一书记3 000多人已经到任,覆盖了安徽省的3 00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们用自己的实干担当为脱贫攻坚事业日夜奔忙。

如何在这3 000多名第一书记中挖掘典型人物和扶贫感人故事?这就需要记者深入基层走访,开展调查研究,在采访报道中了解村情民意,发掘典型人物和生动故事。

践行“四力”,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

践行“四力”,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

践行“四力”,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作者:马茵来源:《中国广播》2020年第10期【摘要】牢记使命、扎根基层,践行“四力”,是艺术创作者以精品奉献人民、主流舆论媒体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引擎,更是推动守正创新的迫切需要。

广播剧《闽宁镇》《黄河水甜》以发生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脱贫故事为原型,创作者以好故事、好题材、创新思维为创作方向,以增强“四力”为创作底气,呈现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四力脱贫攻坚广播剧闽宁镇黄河水甜【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中国的贫困看西部,西部贫困看西海固。

宁夏南部的西海固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之一。

解决西海固的贫困问题,是一场事关全局、重中之重的脱贫攻坚战。

20世纪90年代,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央领导多次深入西海固地区实地调研考察。

最终,一个“利用黄河两岸尚未开发的连片土地,扬黄河之水建设百万亩灌区,将山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人口迁往灌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伟大构想诞生了。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带队考察了宁夏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

闽宁两省区领导共同协商:在玉泉营建立一个移民示范村,命名为“闽宁村”。

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

2001年12月,闽宁村更名为闽宁镇。

如今,闽宁镇已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6.6万名移民,让他们摆脱了贫困。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闽宁模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样板。

2020年7月,中宣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在生态移民、闽宁协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全方位脱贫战役中,出现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成为广播剧艺术创作的富矿。

为全面反映脱贫攻坚战役喜人成果,展现扶贫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宁夏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组建创作团队,联合打造了反映闽宁帮扶、脱贫攻坚的3集广播连续剧《闽宁镇》,讲述了闽宁镇从“天上无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荒芜之地,发展成为天蓝水绿、民富安康的特色小镇的故事,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
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流媒体在报道脱贫攻坚工作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主流媒体彰显出了“四力”。

首先,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了宣传“正能量”的力量。

他们积极传递中央
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精神,宣传各地区曾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

这些报道有助于鼓舞全国
人民的士气,激励他们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其次,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了批评“负能量”的力量。

除了宣传正面消息,主流媒体也坦诚地报道了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挫折和失败。

这种批评不但气
氛转化,更加于各地改善做法,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前。

第三,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了引导“创新能量”的力量。

他们向全国观众
展示了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创新理念和实践。

这些报道对于其他地方开展脱贫攻
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促进了全国脱贫攻坚办法的发展和创新。

最后,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还彰显了引导“真诚能量”的力量。

他们用真实的
报道记录了脱贫攻坚工作干部和群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让所有人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的
真正意义和价值。

这种真诚能量能引导全社会更加贴近基层,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在宣传脱贫攻坚中践行“四力”——以《普洱日报》扶贫报道实践为例

在宣传脱贫攻坚中践行“四力”——以《普洱日报》扶贫报道实践为例

作者: 白发德[1]
作者机构: [1]普洱日报社
出版物刊名: 中国地市报人
页码: 40-4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脱贫攻坚;党报新闻;新闻传媒;四力;转变作风;扶贫报道;综合素质;新时代新闻
摘要:脱贫攻坚报道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任务,"四力"是新时代新闻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更要践行"四力"。

作为州市党报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不断增强"四力",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头脑萃取精华,用手中之笔记录时代,是提升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彰显"四力"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彰显

作者: 欧阳海泉[1]
作者机构: [1]江西省民政厅
出版物刊名: 中国民政
页码: 39-3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1期
主题词: 脱贫攻坚;中部地区崛起;红土地;考察指导;革命老区;目标定位;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
摘要:江西是革命老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红土地儿女的深厚感情,踏上了赣鄱大地.时隔三年,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对江西提出了"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做示范、在中部地区崛起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引导参与脱贫攻坚,同心共筑红土圣地决胜小康的强大力量,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发展新画卷提供坚强保障.。

新闻记者的四力 心得

新闻记者的四力 心得

新闻记者的四力心得20xx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若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国家对于脱贫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贫困之深,数据支撑,四川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4970万人,88个贫困具,11501个贫困村,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人口最多,全州当时17个县里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3747个村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072个,记者选择了最具典型的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去当地人都不愿意去的支尔莫乡的勒尔村--后来被称之为悬崖村。

悬崖村具备一切。

新闻的要素,它盘踞悬崖绝壁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进村之路触目惊心,甚至是心惊肉跳。

要想富,先修路。

悬崖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的最大愿望就是修路,因为修路带来的就是出行方便,可以干养殖业、盖新房、娶娘妇。

留给我映象最深刻的一件小事是,悬崖村的村民也学习邻村种植脐橙,果实成熟后要把脐橙人工背下来,然而一些黑心的贩卖者以村民肯定不会再人工把橙子背上去的事实来压低他们橙了的出售价,一方面体现的是人心的恶劣,更让大家发愁的其实还是交通问题。

悬崖村的贫困,悬崖村的万众瞩目,追根到底其实是交通方式赋予它的独特性,天梯式的上山路,随时随地可能掉下号库的危险等等都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这个地方脱贫攻坚的困难和阻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记者亲身经过4个多小时的攀爬,了解了村子实际情况之后,又经过4个多小时之后终于下山,之后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与老乡同吃同住同睡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又用一个多月时间每天在编辑室黑白颜倒的剪片子,最后在半年后播出,引发社会重大反响,这是对践行脚力的一次深刻体现。

好的新闻题材从来都不是坐着等就自己走过来的,而是需要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出来的。

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彰显主流媒体“四力”作者:王丙全邹伟陈力峰来源:《传媒论坛》2019年第03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党报更加肩负起舆论引导的重大社会职责。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新闻宣传工作,湖北日报编辑部近年来围绕党报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

关键词:脱贫攻坚;新闻报道;主流媒体;“四力”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3-000-02“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湖北日报编辑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心策划组织脱贫攻坚新闻宣传,围绕党报宣传“四力”,三年来共组织采写相关报道2000余篇,为全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一、蹲点调研,打造强大的内容传播力只有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聆听大地心跳,为人民抒写,扶贫新闻报道才能有思想、有温度,才能生动反映出全省各地在扶贫道路上的不懈探索和勇敢担当,这样的报道才有创造性和传播力。

2018年1月,湖北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全省15个深度贫困村蹲点采访,策划推出《抓党建促脱贫·湖北深度贫困县调研行》系列报道,聚焦脱贫攻坚中如何实现村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如何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针对一些贫困村出列后,怎样才能不返贫?基层党组织怎样克服软弱涣散难题?湖北日报又组织精兵强将进村入户,推出深度观察报道《一个好支部胜过千万投资——宜昌三个出列贫困村的追踪》,从中找寻答案。

这两组报道通过新华网、人民网等重点网站转发,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受到中宣部领导肯定。

经过几轮扶贫攻坚,湖北省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条件差、底子薄的老區、库区、少数民族地区(简称“三区”)。

这些地方面临哪些新困难、新矛盾?决战贫困,这些地方又有哪些新探索、新经验?2019年春节期间,湖北日报以提升记者“四力”为主旨,策划推出“跟着90后村支书去走访”栏目,特意选取了石首、荆门、房县等6个较偏远的贫困乡村为采访点,要求记者深入一线,写出有观点、有思想的稿件。

在采访大山深处的房县沙河店村时,记者大年三十踏着积雪跟随村支书走访了多家养殖户、香菇种植户,对产业脱贫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

近年来,湖北日报还让记者到基层深入采访,体会扶贫干部的艰辛,了解国家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荆州市监利县最穷的新堤村,“九八抗洪”全村被淹,在三峡大坝建成前,这里几乎“四年三水”,没有通组的公路,没有变压器。

因是行洪区,国家各类项目资金一直没有惠及这里,新堤成了“被遗忘的村落”,加上昔日村委会班子不得力,该村成为全县最难的贫困“出列村”。

记者和县扶贫工作队一起,逐组逐户了解民情,写下蹲点扶贫日记和脱贫工作建议,最终促成县委常委扩大会举行,县四大家领导、19家县直单位和企业一把手全部到场。

会议决定,举全县之力,整合各路资金,拿出千万元支持新堤村整村脱贫。

如今,新堤村已成为监利县扶贫攻坚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点。

该组报道见报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称赞报道对精准扶贫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报道给人启迪,对基层干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启示借鉴作用。

2018、2019年,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年。

2018年下半年,红安、神农架、远安三县区实现首批脱帽摘贫困,湖北日报迅速策划推出《来自我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区的启示》系列报道,提供示范引导范例。

继红安等三个县区首批脱贫摘帽后,全省后期还要确保实现104.6万人脱贫、963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28.6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越到后面难度越大。

为了真实记录这些贫困县以更大决心、更明确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湖北日报从今年1月22日起,又推出“新春走基层·夜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专栏。

“夜访”可以访到其他时间看不到、听不到的真实情况,更具真情实感。

“夜访”既体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关切之情,也体现党媒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场景白描,原味朴质,从扶贫搬迁户住房、工作、孩子托管、老人就餐等问题着手,选取一个个生活中的小场景,如实反映春节期间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生活状态。

二、高举旗帜,发挥评论理论的引导力在融媒时代,党报肩负着舆论引导的重大社会责任。

湖北日报(含端、网、微)始终注重发挥评论理论旗帜作用,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精心组织推出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重大评论和理论、专访文章。

2016年10月,湖北日报刊发《牢牢抓住“第一要务”不动摇》《化灾为机打好重建攻坚战》《横下一条心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等3篇系列评论,深刻论述了“以决胜决心打赢‘三大决战’”的重要意义。

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湖北日报在一版推出社论《凝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面对艰巨任务,需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需要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力量。

2017年2月,湖北日报再推系列评论《克服层层加码的急躁冒进》《克服数字脱贫的形式主义》《克服“等人送小康”的惰性思维》,以及《精准识贫是道公平考题》《不要“表格满天飞”的扶贫》等评论员文章,对如何“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做了全面充分论述。

2018年,湖北日报紧扣湖北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先后推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以及《最强力问责护航脱贫事业》《以作风攻坚力促脱贫攻坚》《以责任担当守好脱贫攻坚第一线》等重点评论员文章,多篇评论被人民网等全国网站转载。

湖北日报及端、网、微还通过多种评论理论报道形式,全面阐释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先后推出《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专家访谈,《脱贫攻坚不能“小马拉大车”》《确保脱贫质量决胜脱贫攻坚》多期全媒体访谈,《实打实硬碰硬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访省扶贫办主任》厅局长访谈,《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抓扶贫就是抓发展》《既解当务之急更要久久为功》《用硬作风担起硬责任》等系列评论,深入解读中央和湖北省委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精神,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就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阐释,鼓舞全省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三、发掘典型,扩大先进人物的影响力在路上心中才有时代,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

脱贫攻坚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涌现出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

湖北日报深刻领会中央和全省扶贫工作精神的“上情”,同时用心把握“下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实际情况,发现先进扶贫典型,近年来采写推出了一批重大人物报道。

五峰县退休干部罗官章,退休后回到山区老家,带领乡亲们种天麻脱贫致富,坚持了20年。

记者深入采访,采写长篇通讯《“乡亲们不脱贫,我吃不好睡不香”——五峰退休干部罗官章坚持20年扶贫的故事》,在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随后中央级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罗官章于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湖北日报还发掘了建始县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开凿出山路的“新愚公”事迹,《父子接力深山凿路42载》《决战贫困上下求索闯富路》,报道细节丰富,人物故事令人动容,湖北省委发出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向王光国同志学习的决定。

四、正视问题,提升党报报道的公信力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阶段,各方面是否都在全力作为?基层干部群众还有哪些诉求?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哪些“硬骨头”要啃?湖北日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提出建设性思路和意见,促进问题及时解决。

(1)做好专项巡视和问题通报的报道,警示和提醒干部群众。

2017年9月1日,湖北日报刊发《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对全省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626个、处分1118人的情况做了全面报道。

2018年2月7日,湖北日报用整版篇幅刊发《十一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公布31个县市区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做好专题报道。

同时,先后在要闻版刊发《湖北省纪委通报5起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谁敢动扶贫“奶酪”就向谁开刀》《省纪委通报8起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等重要报道,很好地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

(2)適度曝光基层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公开的监督报道,促进问题解决。

2017年4月15日刊发《驻村干部走过场问责约谈没商量》,对孝昌县通报批评9名驻村扶贫干部做了报道;2018年先后刊发《扶贫安置房完工,干部未进房查看就收钥匙——作风不实害得群众两个多月没水吃》《扶贫项目岂能一再延误建始雷厉风行查处“拖拉工程”》《大悟扶贫战场“眼里揉不得沙子”干部作风漂浮被问责》《扶贫对象已去世,帮扶记录仍在“记”黄石两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问责》等报道,收到了良好监督效果。

(3)通过内参反映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促进问题迅速解决。

农村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方案也应该是多维度的,不能简单归纳。

2018年3月至4月,湖北日报记者深入部分全省深度贫困村展开调研,写成25篇系列内参《多重困难掣肘攻坚进程》《找准难点痛点精准施策》《“杠杠”太硬不合农村实情》《没有一个好支部,脱贫少了主心骨》《脱贫战中的风险预警》,共计12000字,深度聚焦全省507个深度贫困村遇到的焦点问题,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与诉求,就如何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并突破制约瓶颈,作了认真分析与思考,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受到湖北省领导肯定。

五、结语纵览湖北日报脱贫攻坚主题报道,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湖北省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政治站位明确,采写生动活泼,内容立体丰富,充分彰显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当然,从进一步提高省级党报主题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让“规定动作”更加出新出彩的高度检视,湖北日报的脱贫攻坚报道还有提升的空间。

如在提高思想性、加强生动性、增添故事性和打造融媒爆款产品方面都还有不小的空间,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1]陈力峰,王丙全.主题宣传融合报道方式的创新之法[J].军事记者, 2018(8):33-34.[2]陈力峰,祝华.舆论监督:一种有效的舆论引导方式[J].新闻前哨, 2019(1):18-19.其他作者简介:邹伟,男,汉族,湖南祁东人,主任编辑。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陈力峰,男,汉族,湖南长沙人,高级编辑。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