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正式)

合集下载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和提高国家医疗服务水平,所实施的一系列医疗体系、政策和措施。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推行的一种社会保障机制。

通过医保制度,人们可以在生病时得到合理的医疗费用报销。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指为了提供全民健康服务和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建立的一套包括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在内的卫生系统。

通过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和保障人民的健康。

三、医院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规范医院管理行为的一套制度和规定。

通过医院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医院的监管,防止医疗乱象和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医疗服务定价制度医疗服务定价制度是指为了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保障患者的利益,建立的一套医疗服务定价机制。

通过医疗服务定价制度,可以防止医疗乱收费和过高的医疗费用,保证人民能够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

五、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的一套风险分担和救助机制。

通过医疗保障制度,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救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人民得到安全、有效和负担得起的药品,建立的一套药品安全检测和供应机制。

通过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可以防止假冒伪劣药品和高价药品对患者造成伤害和负担。

七、医疗技术评估制度医疗技术评估制度是指为了准确评估医疗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医疗决策依据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通过医疗技术评估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技术的可信度和可行性,保障人民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八、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是指为了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的一套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和程序。

通过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可以及时解决医疗纠纷,化解矛盾,保障医疗秩序和公共安全。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修改)4、会诊制度(更新)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治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选择原有的)9、分级护理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差不多规范与治理制度12、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13、临床用血制度(更新)首诊医师负责制(一)、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护人员不得推诿,做到“谁首诊,谁负责”。

(二)、首诊大夫应认真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认真地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三)、首诊大夫经认真检查发觉该患者疾病不属本科范畴,由该大夫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做好病历记录转相关科室诊治。

(四)、首诊大夫经认真检查发觉该患者的病情属多科情形兼有,或病情较为复杂需其他科室会诊时,由首诊大夫或科主任及时组织会诊工作,确定治疗方案及主管科室。

(五)、对急、危、重或疑难的病例,应赶忙请上级大夫会诊或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对不宜搬动或危重的患者,应就地组织抢救并报告科主任,待病情稳固后再护送入病房。

对需要赶忙施行手术的患者应及时施行手术。

首诊大夫应向病房主管大夫或手术大夫直截了当交班。

如需转科,由首诊大夫与转入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患者工作。

(六)、如遇重大抢救的病例,应赶忙报告上级大夫、科主任和院领导。

凡涉及司法、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对需要转院的病例,需经科主任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清晰,待病情稳固后与同意医院联系,取得对方同意才能转院。

专门情形上报医务部。

(八)、如发觉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造成不良后果者及导致对传染病误诊、漏诊者,要追究首诊大夫责任。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查房一样每周一次以上,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二次以上。

重点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决定重大手术及专门检查治疗,抽查新入院或一般病人的诊断治疗打算,抽查病历质量,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医疗机构必须落实的重要制度。

随着医疗服务逐步走向规范、科学化的趋势,医疗安全制度管理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是保障医疗机构安全运行和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制度。

一、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制度。

医疗机构应该始终倡导安全文化,从管理层到医务人员,不断强调医疗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医疗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医疗标准、医疗操作规范、医疗流程管理等方面。

质量管理是核心,应该从每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三、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是医疗服务的重要支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采购、检查维护、设备使用、严格禁止医疗设备的私自调换和维修等方面。

四、食品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管理,保证食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采购、存储、使用等环节,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五、医疗环境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良好的医院环境,保障医疗环境卫生安全,定期卫生消毒、消毒管理要做到得力。

六、预防医疗感染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感染防控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注重医护人员和患者个人卫生,定期进行感染防控核查。

七、临床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临床操作规范,各科室人员应该参加相关培训,避免操作不规范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八、医学文件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学文件的归档管理,严格保密,完善电子文档管理体系,保护患者的隐私。

九、医疗巡视制度医疗巡视是巡视员对医疗机构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加强风险控制,是医疗机构的有效管理手段。

十、医疗检查评估制度医疗检查评估制度是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第三方检查评估机构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医疗质量。

十一、应急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针对突发情况,要有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及时响应。

医疗机构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院首诊负责制1、首先接诊病人旳科室为首诊责任科室,初次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

2、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对人应病认真组织就地急救,不得推诿,刁难病人。

3、要以高度旳责任心和同情心接诊病人,检查认真,解答问题耐心。

对患多种疾病旳急诊病人,初次接诊医师应根据本次就诊旳重要疾病进行分诊,首诊医师认为不属本科病人时,应建立病历,做好有关检查和必要旳处理后再请有关科室会诊。

4、边缘或跨科疾病,同步会诊医师未做处理时,应由首诊医师处理,不得推诿病人,收住院有问题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出面处理。

5、若确属他科状况应请有关科室会诊,直到会诊科室签订接受意见后方可转科。

6、首诊医师应当做好病历记录和有关检查并予以积极处理,开原则处方,严禁大处方及人情方、人情假、人情证明。

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医疗查房是医院医生工作旳关键内容及应尽职责。

医疗查房必须实行三级医师负责查房制,任何科室及医生不得随意变化。

一、查房级别和类型(一)巡视性查房1、住院医师每天对所管病人进行例行旳晨间、午后查房各一次。

2、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每日上午应对疑难及重症病例进行行查房一次。

(二)医疗组查房1、上级医师查房时,应有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有关旳下级医师参与。

2、主治医师对分管医疗组病人每周至少查房两次。

3、副主任医师对分管医疗组病人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4、主任医师对全科或所分管旳医疗组旳疑难病例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三)全科查房1、疑难重症查房:科主任或主任医师组织全科疑难危重症查房每周至少一次。

2、医护质量查房(科主任查房):每周由科主任组织一次质量查房。

3、全科查房,规定在查房前l-2天提出拟查病例,并做好准备;所有下级医师、护土长参与。

二、查房内容(-)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处理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重危患者旳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病案、医嘱、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断护理旳意见,进行必要旳教学工作。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项措施和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各国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医疗安全的十三项核心制度:
1.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

2.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质量评估等。

3. 医疗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包括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执业注册、培训和考核。

4.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设备的选购、验收、维修和使用规范等。

5. 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配送、存储和使用规范等。

6. 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质控和护理文化建设等。

7. 医患沟通制度:包括医患双方的信息沟通和合作,以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机制等。

8. 医疗事件报告制度: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等。

9.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包括患者信息的保密和合理使用,以及电子病历的建立和使用规范等。

10. 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制度:包括医学伦理的培训和宣传,医生和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等。

11.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包括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投诉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12. 医疗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包括医疗机构的质量认证、评审和评价等。

13. 医疗安全教育和宣传制度:包括医患双方对医疗安全的教育和宣传活动。

这些核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也能够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紧要保障,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是指保障医疗安全的13项制度,这些制度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需遵守的基本规范。

下面,我将认真介绍这13项制度。

一、责任制。

订立医疗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医疗安全纳入全院管理体系,每位医务人员都应带着责任和使命感认真对待医疗安全工作。

二、制度化建设。

全院全部的医疗安全措施应建立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完善医疗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制度等管理体系。

三、安全教育。

医务人员应适时接受医疗安全学问培训,提高医疗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等本领,强化医疗安全教育。

四、沟通与合作。

加强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协调各医疗科室围绕医疗安全开展合作,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关注和管理,适时发觉安全隐患。

五、医用耗材管理。

全面推行RFID技术,对医用耗材进出、使用和回收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和耗材的全程安全。

六、安全事件管理。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适时快速处置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七、患者权益保障。

尽可能地保护患者隐私权、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公开知情权等权益,为患者供给全面安全的医疗服务。

八、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应依照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开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评估和不断改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九、环境管理。

医院应依照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建立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确保医护环境清洁、舒适、安全,消防设备完备,从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

十、职业健康防护。

医务人员应带着职业健康防护意识来开展工作,对医疗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强化个人的职业保护。

十一、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医疗信息的管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防止医疗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十二、规范医疗行为。

医务人员应依照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和行业惯例规范行为,不被非法诱导违反专业操守和行业规范。

十三、健康管理。

医院应依据患者、医务人员等生活习惯和健康情形,建立健康管理制度,激励医务人员加强体育磨练,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养。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及七种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及七种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及七种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会诊制度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七.术前讨论制度八.查对制度九.医生交接班制度十.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一.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十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三.新技术准入制度附:危急值报告制度具体内容:医院管理年:十三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1/ 3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 2 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 1 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 24 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和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而制定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和制度。

这些核心制度的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

一、医药分开制度:医药分开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不能经营药品,以减少医患利益冲突。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医生开药乱开的问题,防止医生为了利益过度开展检查和治疗,从而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负担。

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对药品的合理调配和监管,确保患者能够获取到必需的药物。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防止药品短缺和哄抬药价的现象,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三、医保制度:医保制度是指国家通过设立医疗保险,使参保人员在患病时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四、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指通过和优化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转变医院的经营思路,从以药品销售为主转变为以医疗服务为主,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五、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对象建立稳定的长期健康管理关系。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经费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经费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设立固定的项目和资金,保障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疫情防控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保障公众的基本卫生需求。

七、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药品价格管理制度是指国家通过设立药品价格,限制药品价格上涨。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防止药品价格的过高,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八、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监控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监控制度是指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进行监控和调整,减少医疗费用的虚高和不合理增长。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1. 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进行。

2. 医疗质控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控体系,监测、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

3. 患者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安全制度,包括对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4. 医务人员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医务人员安全制度,包括员工的岗前培训、职业防护和劳动安全。

5. 医疗设备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设备安全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6. 药品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安全制度,包括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药品的安全管理。

7. 感染防控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和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8. 输血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安全制度,包括血液安全的管理和检测。

9. 病历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的书写、保存和隐私保护。

10.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包括对不良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处理。

11. 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包括标本的采集、保存和使用安全。

12. 医疗卫生信息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安全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医疗信息的安全。

13.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医生交接班制度11、新技术准入制度12、病历管理制度1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1、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查对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抢救工作制度6、护理安全管理制度7、值班交接班制度8、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9、医嘱执行制度10、护理查房制度11、护理会诊制度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3、消毒来菌隔离制度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15、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二)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四)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注册管理: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1)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

(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3)工作≥1年,工作表现好,年度考核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两年一次:(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3)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格格者。

(六)护理部或科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大核心体系“医疗安全十三大核心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诊责任制、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咨询系统、危重病人救援系统、疑难案例讨论系统、死亡案例讨论系统、术前讨论系统、手术分级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及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每个系统的要点总结如下:一、首诊责任制:1、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他们接收的患者负责,不得推诿或拒绝病人。

2、首诊医师除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己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及时请上级医生指导或邀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待明确诊断后,负责转有关科室治疗。

3、首诊医师开具的各种检查单,当班不能出结果者,应在约定的时间将其交给下班医生或患者。

4、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住院,如果由于本法院的条件确实需要转移,按转院制度执行。

5、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第一名医生应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生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6、对己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科者,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负责转相关部门进行会诊和治疗。

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在上午进行,住院医生应至少每天为其负责的患者查房2次。

2、对危重病人,居民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查病人。

3、查房前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情况分析,并给予肯定的指示。

4、主治医师应认真、科学地记录每次查房的内容,以便记录完整,反映出病程的转归,治疗疗效等动态变化。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重视和遵守的基本原则,为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的十三项核心制度,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1.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为了防止患者身份混淆或错误,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该制度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患者信息记录、患者住院号等信息,确保在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 临床操作规范制度医务人员应按照标准的操作规范进行临床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指南和流程。

3. 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存储、配药、使用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该制度应包括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配药、监控等环节,以减少药品错误和药品安全问题。

4. 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入库、使用和维护等环节。

该制度应明确医疗器械的使用范围、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

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对病患及救治环境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和预防。

该制度包括消毒灭菌措施、医疗废物处理、手卫生等方面,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6.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报告并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

该制度应建立科学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机制,以及对不良事件的事后追踪和分析,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7. 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对患者的投诉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

该制度应包括投诉受理、调查、处理和反馈等环节,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8. 医疗安全培训制度医务人员应接受医疗安全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足够的医疗安全知识和能力。

2023年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2023年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2023年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我国于2023年出台了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核心制度。

一、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后,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信息及时透明。

同时,组织专家会诊,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推动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设立医患调解委员会,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调解,解决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三、医疗人员执业资格核查制度完善医师执业资格审核制度,严格审核医师执业资格,坚决防止非法行医。

对医师的执业资格进行周期性核查,确保医师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制度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疗器械使用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

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医疗安全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事故案例分析、操作规程讲解等,使医务人员能够熟悉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

六、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医疗机构质量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医疗机构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对于质量较好的医疗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质量较差的医疗机构予以整改和督促。

七、医疗安全事件通报制度建立医疗安全事件通报制度,对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八、责任追究制度对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不明确或抱有漠视态度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疗机构内部也要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惩处,确保医疗安全。

九、医疗安全普及教育制度开展医疗安全普及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医疗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在社区、学校等地方组织宣传,指导居民合理用药和正确就医,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2、二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7、会诊制度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术前讨论制度10、查房制度11、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12、医师交办制度13、手术安全检查制度首诊负责制第一条第一个接诊病员的科室为首诊科室;第一个接诊的医师和首诊医师。

第二条首诊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热忱的服务态度,接诊后做好接诊登记(门诊日志登记),严禁互相推诿,严格按照医疗规章制度完成本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

第三条首诊医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按规定书写病历(要求字迹清楚,签名要清晰可辨);如果诊断处理有困难,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门诊患者如果第三次就诊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好,必须立即请上级医生和相关专业会诊,否则由此引发的纠纷由第三次接诊医生和科室负责。

第四条如系他科疾病或合并他科疾病,不得擅自让患者退号;应在完成首诊并书写病历后(包括必要的辅助检查),请有关科室会诊;在会诊科室未接收病员前,仍由首诊科室医师负责。

第五条会诊双方科室对病情有争论时,首诊医师应主动向科主任汇报,或邀请有关科室上级医师共同会诊。

对诊断已明确或诊断不清,但病情多属他科情况时,该科须主动接收患者,不得故意刁难首诊科室。

第六条遇有多科情况,经各科上级医师会诊后仍有困难或争议,不能决定时,由首诊医师报请院长裁决。

第七条遇有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可立即邀请相关专科协同抢救,被邀请科室应无条件派出医师按急会诊规定时限到达,积极参与抢救;应邀会诊医生原则上为主治医生以上职称人员,如时间不允许,一线医生在向科主任汇报的同时到达请会诊科室参与抢救,上级医生接通知后应及时了解患者救治情况,必要时尽快到达参与抢救;抢救结束后,经治医生在规定时间内书写抢救记录,参加抢救人员应包括所有在场医务人员(包括会诊医务人员)。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医疗安全的十三项核心制度:1. 医疗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责任,将医疗安全纳入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

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3. 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建立医疗差错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事故和差错,以避免再次发生。

4. 医疗质控制度:建立医疗质控机构和质控人员,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5. 医疗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6.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和可靠使用。

7. 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处置,确保药品和器械的安全有效。

8.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准确。

9.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知情、自主和隐私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感。

10. 医务人员培训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

11. 紧急救援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急救系统,保证突发事件和抢救工作的迅速响应和有效组织。

12. 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管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安全。

13.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及时处理医患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

这些制度是医疗安全工作的基础,通过严格执行和监督,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医院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医院是社会医疗与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在医院管理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适应医院实际的核心制度。

下面,我将介绍医院的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和安全权。

患者应当获得医疗知情同意书,医院应妥善处理投诉和纠纷,保护患者权益。

二、医务人员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等。

医院应选拔专业能力、道德素质高的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应建立科学的药品采购、库存、使用和监管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药品质量。

四、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院应配备合格的医疗设备,建立设备质量跟踪和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五、感染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包括院内感染防控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医院应加强感染源的控制,做好患者的隔离和个体防护,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六、病历管理制度病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的书写、存储和使用。

医疗机构应保存病历一定的时间,并确保病历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七、手术管理制度手术管理制度是医院核心制度之一、医院应建立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手术操作和手术安全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八、急诊医疗制度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急诊医疗制度,包括急诊病房和急救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急诊医疗制度应科学规范急诊医疗流程和急救操作,提高急诊医疗效率和质量。

九、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测和评估。

医院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二、一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病人,可以确定为一 级护理: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②手术 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③生活 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病人;④生活部 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2.护理要求:①每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病人 病情变化:②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 据病人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 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 导。


12.凡会诊中涉及患者转科问题,会诊科室必 须优先安排床位接收转科病人,各科室须安排 专人负责转科事务,会诊医师应负责通知科室 转科负责人并协助病人转科,若超过72小时, 邀请会诊科室可报医教部,医教部将通知会诊 科室主任解决并落实相关人员责任。 13.已会诊病人若会诊效果不满意,邀请会诊 科室可向医教部及时申请再次会诊,同时告之 己会诊医师姓名及会诊情况,医教部接到报告 后将进行调查核实,若确需再次会诊,将于30 分钟内通知相关科室科主任安排专家解决,再 次会诊必须掌握指征,必须由治疗组长或主治 及以上医师提出,不得未经会诊而直接向医教 部提出再次会诊申请。






3.会诊时限 (1)急会诊应在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 室。 (2)普通会诊应在收到会诊申请后24小时内完成。 4.会诊程序 (1)科内会诊 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讨 论,住院总医师负责记录讨论意见,主管医师将综 合性意见记录入病历。 (2)科间普通会诊 由主管医师提出,经病房医疗组长同意后,书写请 会诊记录并填写会诊单,被邀请科室接到会诊单后 安排相关亚专业医师在24小时内前往会诊。会诊医 师到达申请会诊科室后,主管医师或住院总医师必 须到场介绍病情并协助会诊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918-70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现将各项制度要点整理如下:
一、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对所接诊的病人负责,不得推诿或拒绝病人。

2、首诊医师除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己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并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待明确诊断
后,负责转有关科室治疗。

3、首诊医师开具的各种检查单,当班不能出结果者,应交给下班医师或与病人约定时间处理。

4、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住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须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5、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6、对己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科者,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负责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

2、对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
时查病人。

3、查房前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4、经治医师应将各次查房内容作认真科学的记录,以便记录完整,反映出病程的转归,治疗疗效等动态变化。

5、查房时上级医师决定的医嘱,下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因客观原因不能执行时必须向上级医师及时汇报。

三、会诊制度:
1、凡确属医疗技术上有疑难不能解决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会诊时应贯彻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使病人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会诊时要详细检查,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
认真落实实施。

2、会诊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并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后根据会诊结果认真落实。

3、一般会诊应逐级按科内、科间、院内、院外顺序进行。

1)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科室内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主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送到应邀科室,应邀医师最迟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填写会诊记录。

3)急诊会诊:应邀医师在接到急诊会诊申请后应在10分钟
内到达,极危重抢救会诊,应在5分钟内到达,不得拖延。

4)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医务科同意,并与应邀科室联系,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派人参加。

5)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医务科同意,并与应邀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后,由医务科或会诊科派人接应邀医师前来会诊,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派人参加。

四、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各科遇有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同时填
写危重病人通知单,上报医务科,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各科主任、主治医师应积极的组织抢救,必要时成立抢救小组负责抢救工作。

2、各科均应制定中西医抢救常规,抢救药品和器材要保持常备
完善,有固定位置,保证随时应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专人管理。

3、抢救危重病人时科主任、护士长必须参加指挥抢救工作。

4、需要他科协助抢救时,被邀请人员必须及时到场,认真参加抢救,不得拒绝和拖延时间。

5、多科抢救时,由主管科室负责指挥抢救,必要时由医务科或
院长指定负责人指挥抢救。

6、在抢救工作中,记录要及时、详细,时间要准确,抢救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

7、凡重大伤亡事故及大批来院抢救的病人,应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并要逐级上报医院领导及省、市卫生部门。

五、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组织科内有关人员参加,与他科有关时报请医务科组织他科人员参加。

2、讨论时由经治医师将有关材料整理齐全并报告病情,几科联合讨论时由经治科主任负责提出分析意见。

3、参加人员应认真讨论,由主持人负责总结,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检查治疗方案。

4、讨论情况应专页记录。

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死亡病例均须进行讨论,一般死亡病例应在病人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即时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由科室主任或病区负责医师主持,医护有关人员参加,如结合带教可扩大参加人员范围;对待特殊病例和有教学意义的病例,由医务行政部门组织举行临床病案讨论会,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3、讨论记录由以经治医师书写,另立专页,并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4、内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和参加者的姓名、职务。

2)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原因、
最后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3)参加者发言记录,重点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
救措施意见,经验总结、国内外对本病在诊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