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东北亚东南亚

合集下载

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银生中学2016届世界地理复习资料世界地理概况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第一节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一、东亚1、概述:⑴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⑵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⑶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比较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差异

比较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差异

比较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差异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东亚和东南亚是两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它们各自孕育出独特的文明。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西亚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西亚

新兴工业国(经济多元化) 航 运
贸 易
旅 游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10个(截至2000年底): 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 亚、老挝、马来西亚、缅 甸、菲律宾、新加坡、泰 国、越南。总面积约45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 亿。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 亚首都雅加达。
【东盟"10+3"会议】 指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 合作机制的简称。
2、地形特征
世界板块构造示意图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3.气候及其影响
气候类型
主 要 特 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 分布地区 响
热带季风 气候
全年高温, 中南半岛 雨季播种,旱季 分旱季雨 和菲律宾 收获 季 群岛北部
热带雨林 气候
马来群岛 全年高温 大部和马 四季播种,四季 多雨 收获 来半岛南 部
气候与农业
西 南 季 风 2、异常年份
1、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太弱----旱灾。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太强----水灾。
西南季风的进退、强弱变化大,导致降水变率大。
南亚地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水灾和旱灾。 为抗御水旱灾害南亚人民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人口11亿(2008年)世 界第二人口大国 。
孟买
棉花
麻纺 工 业 加尔各答
黄麻
工业中心分布与原料产 地有什么关系?
——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 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印度的高新技术工业—— 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高科技工业:原子能、航天、 计算机软件
由于印度南部地区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 环境清洁,所以印度的新兴工业多分布在了 南部地区。

亚洲分为哪六个地区

亚洲分为哪六个地区

亚洲分为哪六个地区
1.习惯上将亚洲分为六个区域: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

2.东亚:东亚是指亚洲的东部,有五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

3.东南亚:东南亚是指亚洲的东南部地区,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11个国家。

4.南亚: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5.西亚:西亚指亚洲西部地区,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联酋、科威特、黎巴嫩、塞浦路斯、阿富汗等20个国家。

6.北亚: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主要指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广大地区、阿尔泰山以北、哈萨克斯坦以北、蒙古以北、中国以北、日本以北和白令海峡以西的地区,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

7.中亚:指亚洲中部地区,有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六国。

世界地理十三个分区的自然、经济特征

世界地理十三个分区的自然、经济特征

世界地理十三个分区的自然、经济特征世界地理十三个分区的自然、经济特征1 、东亚自然地理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气候以温带季风性和亚热带季风为主。

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

东亚以西高东低,阶梯形分布。

人文地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日本人口总量也位于前十位。

国家有:中国,韩国,蒙古,日本,朝鲜。

2、东南亚自然地理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常年高温多雨,没有冬季,这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岛屿分布极多,是世界岛屿最多的地区。

仅印度尼西亚就有13667个。

也是火山多发区之一。

经济以农业为主。

人文地理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这里的佛教非常著名。

(以泰国为最)旅游业十分发达。

近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国家有: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

3、南亚自然地理南亚位于亚洲南部,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沟通了亚洲东部和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

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冷,热,雨三季更替变换。

这里的河流主要有印度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其中孟加拉国被称为“千河之国”。

沿海岛屿,沙洲众多。

人文地理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主要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国————印度。

孟加拉国人口也位于前十位。

经济以农业为主。

人们信奉佛教。

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不丹,锡金,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

4、中亚自然地理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是最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一年四季温差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地区,部分国家以沙漠和半沙漠为主。

人文地理中亚农牧业比较发达。

信奉伊斯兰教,以采矿业,食品加工为主。

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5、西亚和北非自然地理西亚位于亚洲西部,这里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塞。

初中地理探索亚洲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规划

初中地理探索亚洲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规划

初中地理探索亚洲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规划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人文地理特点。

然而,亚洲各地的发展差异十分显著,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区域规划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中亚洲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规划。

1. 亚洲的区域发展差异亚洲地域辽阔,包括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多个亚区。

不同亚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影响导致了亚洲区域发展差异的存在。

1.1 东亚地区东亚地区国家如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由于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以及发达的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同时,这些地区还存在着城市化进程快速、经济差距较大等问题。

1.2 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尽管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贫困、人口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南亚地区发展的主要挑战。

1.3 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由于地缘优势、旅游资源和发展完善的制造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然而,东南亚地区也存在资源枯竭、不平等发展、自然灾害等问题。

1.4 西亚地区西亚地区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以石油资源开发为主导,致富速度迅猛。

然而,由于资源过度依赖和地缘政治冲突,西亚地区存在着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等挑战。

2.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由于亚洲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制定区域规划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1 确保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亚洲存在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制定区域规划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不平等现象。

2.2 优化生态环境亚洲地区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通过区域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区域规划,可以统筹安排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东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知识点总结一、引言东亚,作为亚洲的一个地理文化区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以及蒙古等国家。

这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对全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东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知识点总结。

二、地理概述东亚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北接俄罗斯,南界东南亚。

该地区地形多样,包括广阔的平原、高山、海岸线和岛屿。

东亚的气候同样多样,从北方的亚寒带到南方的亚热带气候。

三、历史背景东亚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古代文明对整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文字、哲学、政治制度和农业技术等。

此外,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四、文化特色东亚文化多元而丰富,包括语言、宗教、艺术、节日和饮食等。

儒家文化在该地区影响深远,佛教和道教也在各国有广泛的信众。

此外,茶道、武道、韩服和和服等都是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东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日本是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

韩国和台湾地区也以其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闻名。

六、政治体系东亚地区的政治体系多样,包括单一党派制度、议会民主制度和君主立宪制度等。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日本和韩国则是民主共和国。

七、国际关系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复杂,涉及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和经济合作等。

区域内的合作机制如东盟+3(中日韩)和东亚峰会等,旨在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八、教育与科技东亚国家普遍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

日本和韩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也在近年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九、旅游资源东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现代都市等。

长城、富士山、首尔的故宫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十、结语东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其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世界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了解东亚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地区,并与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填图

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填图

东亚和日本1.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名称及其首都是: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数字代表的海域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图中C、D、E三地的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上图中填: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东南亚填图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_岛、B. __________岛C._____ ___半岛、D.__________半岛、E.__________岛、F.__________岛、G、__________海峡H.. 海峡I.___________海湾J.____________海K、____________海2. 国家: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7.__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_10.__________11.__________ 3.填写下表,对比①、②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南亚填图1. 海域:P_____湾;Q_____海、E所在岛屿_______、A所在半岛__________.2. 国家: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亚洲分区心得

亚洲分区心得

亚洲分区心得亚洲分区心得篇1亚洲分区心得亚洲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它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和海洋,拥有各种各样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征。

亚洲分区是指将亚洲按照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分成几个区域,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各个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在亚洲分区中,最常用的分区是将亚洲分成东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亚五个地区。

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和地区,西亚包括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对于亚洲分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各个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例如,东亚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南亚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宗教传统,如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西亚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东南亚地区有着独特的热带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橡胶、棕榈油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地区之一;中亚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石油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地区之一。

总之,亚洲分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亚洲各个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亚洲各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亚洲分区心得篇2亚洲分区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亚洲分区是指将亚洲按照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亚洲分区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七大分区,分别是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和东北亚。

每个分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东亚:东亚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区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

这个区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中国传统文化、日本茶道、韩国跆拳道等。

专题1.2 世界地理—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高二区域地理复习课件(共24张PPT)

专题1.2 世界地理—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高二区域地理复习课件(共24张PPT)

经济特点 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匮乏,对外依赖性大。 农业特征: 农业比重小,但现代化水平高。
工业分布: 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口 原料、燃料进口 洋

沿






的 产品出口





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城市和人口集中,市场 广阔
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且素质高
知识点三:东南亚
地理位置:
相同点:灌溉 不同点:巴基斯坦水利工程主要排除盐碱水, 降低地下水位;印度水利工程主要是排涝
(3)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 什的中巴铁路(如图5中所示),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大大缩短石油等能源运输时间和距离,丰富能源来源渠 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扩大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气候特征: 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水旱灾害频繁。 地形特征: 亚洲南部,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有印度河、恒河 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河流特征: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 拉伯海。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 入孟加拉湾。 物产:水稻、棉花(孟买)、黄麻(加尔各答)、茶叶、铁、锰
(1)分析巴生港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胶锡地带”拥有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10分) (3)说明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1)距首都近,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用品需求量大;丰富的锡矿和天然橡胶等工业原料出口量大; 铁路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邻马六甲海峡地处国际航运通道等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的一种路丘——东北亚与东南亚福利体制之比寥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的一种路丘——东北亚与东南亚福利体制之比寥
世 界 经济 与政 治
论“ 东亚福利模式” 研究的一种路 向
东北亚与东南亚福利体制之 比较
赵 怀 娟
( 安徽师 范大学 历 史与社会 学院 , 安徽 芜湖 2 10 ) 40 0 摘 要: 东北亚和东南亚在经济发展、 历史沿革、 文化基础 、 社会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 将之作为两个“ 福利丛” 进行 比较 研 究有助于深化对东亚社会福利的认识。研究发现, 两个体 系在社会支 出水平 、 社会保障制度 、 国家福利责任 、 社会政策导向 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 探索“ 东亚福利模式” 可将两个体系福利体制之比较作为一种研究路向。
依赖等, 认为“ 东亚福利模式” 是一种独特类型。 对者则强调“ 畈 个
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 根据人均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 、 生活 水平计算出来的人类发展指数( D ) H I的排名也显示 : 东北亚国家拥 有较高的社会质量, 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作为经济率 先起飞的地区, 东北亚社会财富的增长为降低贫困、 进行社会再分 配提供了基础。同时, 其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也为克服两极分化, 提升人文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 相比之下 , 东南亚四国则处于从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 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比较落后。

f .” 2 ‘ 表示数据缺失 】 /
2历史沿革相异。东南亚国家大都有被欧美强国长期殖民统 . 治的历史。马来西亚曾被葡萄牙 占领, 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荷兰 曾统治印尼四百余年。菲律宾曾是美国在东亚的殖民地。 二战前 ,
利国家等概念, 试图给东亚福利体制贴上标签 , 以使之与安德森所 提出的福利国家的三个模式相区别。 尽管在过去的2年间, O 东亚福 利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 东亚福利模式” 但“ 引发的争议却一直悬 而未决。总的看来, 赞成者多从“ 共性” 着眼, 肯定东亚各国福利体 制的相似性 , 如较低的社会支出 、 有限的政府角色 、 对家庭的较多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复习重点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复习重点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东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

1962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地理学家会议确定。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有十一个国家,包括越南(首都河内)、老挝(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内比都)、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帝汶(首都帝力)2.东盟: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

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3.掌握东南亚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见课本P1-16)(一)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多样性(二)原因:1.地理环境的影响2.历史发展的缓慢和不平衡性3.民族众多、民族状况复杂4.多方面的外来文化的复杂影响4.东南亚地区最早的直立人被称为爪哇猿人。

东南亚最为著名的青铜器就是出现在越南北方的东山村之大铜鼓。

5.东南亚最早的文化是石器文化。

大约1万年前至距今5000-6000年前,东南亚出现了和平文化。

所谓和平文化,就是P49,后来,学者们把东南亚各地具有类似特点的文化,都称为和平文化。

6. 所谓巨石文化,并不是巨大的石头的文化,而是一种用巨石表现某种宗教崇拜的文化。

它是作为原始民族的宗教观念的表现而出现的。

东南亚的巨石文化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后期至金石并用时期。

巨石文化的遗址以印尼最多,此外还有苏门答腊以及老挝。

7. 铜鼓文化是东南亚原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东南亚原始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东南亚原始文化所能达到的高度。

8.968年,丁部零统一了越南的北部地区,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大瞿越国”,这是越南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人教版【同步教化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驾驭本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2)着重分析日本和印度的国家地理概况2. 学问结构:二. 重点、难点:1. 东亚地区侧重在季风气候及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东南亚侧重在与我国的联系(尤其是贸易方面)。

3. 南亚地区侧重于分析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其农作物分布的影响(留意印度洋海啸对南亚及东南亚的影响)。

4. 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则随我国西部大开发而成为热点。

三. 详细内容:1. 日本:(1)自然环境特点:先熟识地名: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东京湾、富士山、北海道渔场。

A. 岛国,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B. 3/4为山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暖和,夏季凉快。

)——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68%);水力丰富。

C.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D. 矿产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铁矿石、石油、煤炭:铁矿石——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进口石油——中东、东南亚煤炭——中国(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A.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 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港湾、多人力资源优势、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不利条件:矿产贫乏、市场狭小。

C. 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家市场。

冶金、石化、汽车、造船、电子等工业是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D. 日本工业遵循“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布局原则,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四大工业区: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

2. 新加坡是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缘由是什么?A. 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且地处东南亚中心,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中国人种来源的十种例说

中国人种来源的十种例说

中国人种来源的十种例说
中国人是黄种人。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地区、东亚、北亚、东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南亚北部、东南亚及少数在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肤色呈白色或淡黄色,大多数为黑发、黑眼珠,只有极少数为金发碧眼。

黑色且较为细直的毛发,胡须和体毛较少,体味较淡。

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

鼻宽度中等,鼻尖点指数中等。

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睑褶发达,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

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色人种的显著特征之一。

扩展资料:远古,黄色人种主要讲乌拉尔语系、汉藏语系、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言)、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印第安诸语言、波利尼西亚语族等。

根据理查德・林恩的相关研究认为:黄种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他们拥有全世界最高的智商,平均值为105,明显高于欧洲人和其他的人种。

黄种人的智商较其他种族高,平均智商高达105,是全球平均智商最高的人种。

第16讲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第16讲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3、东亚主要国家:日本 (1)领土组成:
北海道(A)、本州岛(B,最大,经济 最发达)四国(C,最小)、 九州岛(D,“硅岛”)
(2)分析日本发展经济(工业)
的区位条件:
优势区位:多优良港湾(如神户、横滨),
海运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科技水平高。 劣势区位:以山地丘陵为主(3/4),平原 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矿产资源贫乏(但森林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国内市场狭小,对外依赖性强。火山、地震多。 (3)日本的农业特点:人多地少,注重小型机械和生物技术的 发展,注重发展水利;单位面积产量高;水稻基本能自己,但水果、 蔬菜仍需大量进口;渔业发达(捕鱼量世界第一); (4)发达的对外贸易: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 亚洲和西欧。
①印度工业区位选择的特点 是:接近原料产地布局。如 煤、铁、锰矿分布在东北, 所以印度的钢铁工业、机械 工业也分布在东北。 ②印度的核能、航空航天工 业、计算机软件工业发达。 ③班加罗尔成为软件制造中 心的区位因素有: 附近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环 境条件好,污染少;交通便 利,有高速公路和航空港; 政府扶持;
26.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 A.日本 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 27.热带雨林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28.印度大多数居民信奉: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马来西亚
D.地形雨
D.印度教
29. 亚洲贝加尔湖和北美五大湖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①地壳陷落 ②熔岩阻塞 ③冰川侵蚀 ④海底抬升 ⑤河床阻
13.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B.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南部为德干高原 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
14.下列国家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A.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B.越南、老挝、泰国、缅甸 C.越南、泰国、老挝、缅甸 D.缅甸、老挝、泰国、越南 15.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 河和萨尔温江 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 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湄公河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16.下列城市是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首都又位于大河三角洲的有 () A.万象 B.曼谷 C.金边 D.雅加达

亚洲分区国家知识点总结

亚洲分区国家知识点总结

亚洲分区国家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看看亚洲的地理分区。

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将亚洲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主要的分区。

其中,东亚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等国家;南亚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东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西亚包括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以色列等国家;北亚包括俄罗斯、蒙古等国家。

接下来,我们来逐一了解这些地区的国家知识点。

一、东亚1.中国-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四大岛屿和众多小岛屿组成,是一个拥有着独特文化和传统的国家。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科技、汽车、电子产品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治体制为议会制。

3.朝鲜- 朝鲜位于朝鲜半岛北部,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为民族民主主义制度。

朝鲜与韩国隔着一个非军事区相对峙,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4.韩国-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是一个民主共和国,政治体制为总统制。

韩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有着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同时也是娱乐产业的重要输出国之一。

5.蒙古- 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有着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同时也有着潜在的矿产资源。

二、南亚1.印度-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印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着众多宗教和语言。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政治体制为议会制。

印度也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2.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是南亚国家,位于孟加拉湾的三角洲地区。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 一重要知识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 一重要知识

中学高三区域地理复习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一、重要知识点梳理(一)东亚1.概述(1)位置和范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范围(国家):中国(临海国)、蒙古(内陆国)、朝鲜、韩国(半岛国)、日本(岛国)(2)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3)气候: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受纬度位置影响:分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受海陆位置影响:分海洋性季风(日本)和大陆性季风(我国),朝鲜半岛有过渡性西部内陆(中国西部和蒙古):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4)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种和民族:黄色人种为主,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东西部差异: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西部内陆人口稀少,畜牧业发达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韩国:汽车、电子、服装等工业发达;蒙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现代工业发达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2.日本: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过一亿。

(1)自然地理特征: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地震频繁——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季风气候显著,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比较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森林、水能资源丰富(2)发达的经济: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欧共体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港湾。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工业部门齐全:主要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工业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为日本的四大工业区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亚洲的分区

亚洲的分区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 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近年来,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 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铁、电子产品和其他 工业产品。
四、日本风光
女 神 湖 风 采
云 中 落 叶 松
港口未来21地区:MM21作 为21世纪都市的样板,是 经过填海建设成的新都市。 这里有日本最高的建筑 Landmark塔,以及世界 上最大的复合型多用途中 心等设施。Landmark塔 现在成了横滨的标志性建 筑,高达296米,为日本 最高。地上有70层,其中 有商店、旅馆、会议厅和 了望台。登上了望台,横 滨港全貌一收眼底,不失 为去横滨的首选游览地。
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以高原山地为主 东部沿海,以平原丘陵为主 半岛,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
三、季风气候显著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1)东亚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东亚季风显著原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 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寒冷干燥或 偏北风 低温少雨
夏季
太平洋
偏南风
高温多雨
【例2】读下面两幅图后,分析回答:
(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 西北 风,夏季盛行 东南 风。 (2)受冬季风的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是:低温少;雨
在夏季风的影响下,东亚地区的降水规 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季风形成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海道
屿及其附近的 1000多个小岛组 成。
(2)面积比较狭 小,人口稠密。
面积37万多平方千 米,人口约1.2亿。 人口单一,99%以 上为大和民族。
九州 四国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1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乌拉尔、东亚、北亚、东北亚、西伯利亚、北南亚、东南亚及少数美洲和大洋洲。

黄种人约占世界人口的37%。

黄种人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蒙古人种、蒙古人种,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

其数量在四大赛事中排名第二。

黄种人主要讲乌拉尔语、汉藏语、蒙古语、通古斯语、爱斯基摩-阿留申语(古西伯利亚语)、南亚语、印尼语、印地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扩展数据:物理特征:黄种人的肤色是白色或淡黄色,大部分有黑色的头发,深棕色或浅棕色的眼睛,只有少数是金发。

而且黑发更细更直,胡须体毛更少,狐臭更轻。

下巴不凸,有人尖有人平。

鼻翼宽度中等,鼻尖指数中等。

眼睛中度皲裂,虹膜褐色,上眼睑褶皱发达。

大多数眼睛有覆盖泪腺阜的内眦皱襞。

上门牙舌的铲状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美洲印第安人的脸不像北亚蒙古人那么扁。

他们大多长着长长的头骨和略大的鼻子。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黄种人也叫东亚人种,皮肤黑白相间,主要分布在东亚和欧美,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

在欧洲,“黄种人”的概念起源于17世纪晚期,作为对耶稣会士记录黄色象征价值的回应。

“黄种人”的概念在19世纪西方文学中迅速普及,并通过传教士传播到中国。

黄种人的分布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基瓦克(Michael Keevak)的研究,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人的各种旅行报告都认为东亚人是白人,对东亚人(主要是中国人和日本人)肤色的描述多为白色、略呈暗白色、橄榄色等。

,但绝不黄。

然而,在林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亚洲人的肤色被用作一个模棱两可的拉丁词fuscus,通常可以理解为深色或棕色。

在1740年的德文译本中,这两个词被译为德语的gelblich flallow。

林奈在1758年将亚洲人的肤色由栗色改为栗色,可以翻译为黄色、淡黄、蜡黄、苍白等。

后来,尽管白人至上主义学者布鲁门巴哈认为肤色分类不准确、混乱,而且他只注重头骨分析,但他仍然将流行的肤色分类与他的头骨分类结合起来,并在1795年首次使用了黄色蒙古人种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極熊表示:賤、耍小手段、愛整形 米熹:樓上的~我知道你只喜歡日本的@@
1.朝鮮半島
• 請根據表格中的項目,比較南韓、北韓兩 國的特色,並在空格中填入正確答案。
共產 小 短 多
重工業
民主 大 長 少 民生工業
東北亞-日本 • 佳恩心中的日本
東北亞-日本 • 楷哲心中的日本
東北亞-日本 • 彤彤心中的日本
亞洲氣候-青藏高原高地氣候區
• 青藏高原:高地氣候區
人文特色
• 人口與文化 ➢亞洲人口數量龐大,占全球一半以上 ➢民族種類眾多,具有多元且悠久的歷史文化 →中國、印度、西亞
人文特色
• 工業發展具階段性 ➢最早:日本工業 化發展程度也最 高 ➢1970至1990年代: 「亞洲四小龍」 臺灣、新加坡、 南韓、香港快速 發展
• 屬溫帶季風氣候區 • 夏、秋兩季可能遭受颱風侵襲 • 鄰近中國,文化受中國影響。
朝鮮半島自然環境p.65
•朝鮮半島突出於日本海 與黃海之間,西北與中 國接壤,東南與日本隔 海相望,有「東亞橋梁 」之稱。
•全境多山,地勢呈北高 南低、東高西低,以東 側的大白山脈為主幹, 平原分布於黃海沿岸。
朝鮮半島自然環境p.65
一、亞洲位置
北極海
地中海
歐洲
北亞
黑海
西亞
中亞 東亞
南亞
太 平 洋
東北亞
非洲
東南亞
印度洋
圖2-5-1亞洲分區圖
一、亞洲位置
• 東亞ex:中國 • 東南亞ex:越南、泰國、菲律賓 • 南亞ex:印度 • 西亞ex:阿拉伯 • 中亞ex:哈薩克、伊朗、阿富汗 • 北亞ex:俄羅斯 • 東北亞:日本、韓國
122,762平方公里
人 口 數 5,075萬人
2,445萬人
政制體系 民主共和
獨裁共和
GDP 15,790億美元
400億美元
半導體、汽車、無線通信器、 輸出產品 石油製品、船舶、液晶顯示器 礦產、農產品、水產品、金屬、
紡織等 等
輸入產品 原油、電子零配件、核能、鋼 石油、機械設備、纖維原料與榖 鐵、光學機器、有機化學等 類等
世界有一半人口 以稻米為主食, 這些作物在季風 氣候區地區已栽 種7,000年以上
亞洲季風成因
亞洲季風成因
亞洲氣候-東南亞的印尼
• 東南亞的印尼:熱帶雨林氣候區 • 全年高溫多雨 • 影片欣賞:麝香貓咖啡
亞洲氣候-中亞、西亞
• 中亞、西亞:乾燥氣候區(沙漠、草原)
亞洲氣候-北亞
• 北亞:寒帶氣候區 • 因為位處高緯度
朝鮮半島的重要都市p.67 • 平壤是北韓首都 • 首爾為南韓首都除是南韓政治、經濟、交
通與文化中心外,也是亞洲重要的國際商 業服務中心。 • 南部的釜山是南韓的第一大港。
影片欣賞:清溪川
圖2-5-20南韓首爾清溪川
韓國影片欣賞
• 老外看來自星星的你,都教授篇 • 老外看來自星星的你,頌依輝京篇 • 老外看繼承者們
圖2-5-13朝鮮半島主要都市氣候圖
朝鮮半島的產業發展-南韓p.66
• 南韓早期以輕工業累積資本,發展出口導向 的加工業,至1970年代,汽車、鋼鐵、造船 等重工業興起,目前則以電子與資訊產業為 發展重點,如手機、液晶面板製造,以及線 上遊戲的軟體設計等。
• 南韓並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其中,影視產品 創造了外銷的商機與觀光上的附加價值,達 到了傳播文化、提升國際地位的成效。
亞洲氣候分布
亞洲氣候分布p.62
• 南北跨越熱帶、溫帶與寒帶+地勢高度差 異大 →氣候類型多樣
• 主要有熱帶雨林氣候、季風氣候、乾燥的 沙漠與草原氣候、高地氣候與寒帶氣候
亞洲氣候-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南亞
• 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季風氣候區 • 成因:海陸性質差異 • 夏天:吹海風 • 冬天:吹陸風
•朝鮮半島北部因緯度 、地勢高,氣候較為乾 冷;南部則因緯度、地 勢較低,加上受溼潤夏 季季風影響較大,氣候 相對暖溼。
朝鮮半島自然環境p.65
中國
全境多山,地勢呈北 高南低、東高西低
東亞
豸ㄓˋ 橋梁 黃 海
多平原
日 本 海
大白山脈 為主幹
日 本
朝鮮半島自然環境p.65
緯度、地勢高 →氣候乾冷
緯度、地勢較低+ 受溼潤夏季季風 →氣候暖溼
人文特色
• 工業發展具階段性
➢近年:中國、印度具有 勞力充足的優勢,整體 工業發達,被稱為「新 興工業化國家」
➢西亞產油國因長期石油 外銷而較為富裕,如沙 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 合大公國等
✓影片欣賞:杜拜警車
區域性經濟組織:東南亞國家協會
簡稱東協,於1967年成立,目的在於加強合作、取 消關稅,結合區域的競爭力
東北亞-日本 • 浩澤心中的日本
東北亞-日本
• 群茗:桃之助必須死 • 那有人知道煒傑心目中的日本嗎?? • 南韓心中的日本
亞洲的地形
整體地勢以帕米爾
高原為中心向四周
遞降


水系呈放射狀


圖2-5-2亞洲地形圖
亞洲的地形
東 亞 島 弧
自然環境:地形
• 東亞島弧
➢位於歐亞大陸東側與太平洋的交界帶, 包含: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 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 印尼群島等。
環太平洋火環帶
環太平洋火環帶
亞洲氣候
人文特色:區域性經濟組織
1989年成立,目標是促進亞 洲與太平洋地區在經濟議題 的區域合作,包括資金、技 術交流以及貿易開放等,以 圖2-5-8亞太經濟合作會尋議求區域整體的成長和發展
東北亞
5-2東北亞(p.64)
• 東北亞包含朝鮮半島與 日本群島
東北亞
日本群島 朝鮮半島
北韓 南韓
5-2東北亞(p.64)
朝鮮半島的產業發展-北韓p.67
• 近年來,為了加速 產業的現代化、提 升發展程度,北韓 除與中、俄在邊境 地帶設立自由貿易 區。
• 隨著項目
南韓、北韓比較表
大韓民國(南韓)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面 積 99,600平方公里
朝鮮半島的產業發展-北韓p.67
• 北韓以豐富的礦產為基礎,又實行共產制 度,採極權統治,故工業取向以軍事、國 防工業為主,發展遠超過民生工業。由於 平原面積小,且氣候較為寒冷,生長季短 ,農業生產不足,故時有饑荒發生。
北韓影片欣賞
• 共產的恐怖統治 • 國家地理頻道-媽呀,我在北韓 • 朝鮮牡丹峰樂團v.s.南韓少女時代 • 金正日的保鑣 • 實拍北朝鮮特種部隊格鬥訓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