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动植物中毒案例分析
化学自然中毒案例
化学自然中毒案例自然中毒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因为接触自然界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而引发的中毒反应。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其他天然来源的毒素。
下面是一些关于化学自然中毒的案例。
案例一:乌贼毒素中毒2011年,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发生了一起乌贼毒素中毒事件。
当地人习惯食用新鲜的乌贼,而乌贼内脏中富含一种名为大量鱼类、贻贝和乌贼毒素(OA、DTX-1和DTX-3)的毒素。
由于乌贼内脏被错误地保留在食物中,导致多个人患上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和头痛。
经过调查,检测发现乌贼内脏中含有高浓度的乌贼毒素,而新鲜的乌贼肉中则不含该毒素。
此次事件提醒人们正确处理食物,以避免食物中毒。
案例二:云南贝毒中毒2019年,中国云南省一处旅游景点发生了一起贝毒中毒事件。
有多名游客在该景点食用了当地的烧烤贝类食品后出现中毒症状。
经过检测,发现贝类中含有贝毒素,导致食用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贝毒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该地区海水中的暖流带来了一种名为亚玫瑰贝的有毒贝类,而贝类体内的贝毒素则会在食物链中积累。
此次中毒事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采取了措施禁止采摘和食用含贝毒素的贝类。
案例三:毛蛛毒液中毒毛蛛是一种常见的毒蛛类动物,其毛皮覆盖有一层有毒的细毛。
2017年,巴西圣保罗一位儿童因不慎触摸了一只毛蛛,导致其手部和胸部出现剧痛和瘙痒。
经过检查,发现儿童的症状是由于毛蛛的毒液中的毒素引起的。
毛蛛的毒液中含有一种名为贝塔毒素的神经毒素,会引起强烈疼痛和过敏反应。
医生给予了儿童适当的治疗,如清洗受伤部位、抗过敏药物等,并告诫了公众避免接触毛蛛。
这些案例说明了化学自然中毒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性。
人们在接触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或其他天然来源时,应当注意有效处理和烹饪食物,避免接触有毒的动植物,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公众应当加强对毒物知识的学习,避免因无知而导致的中毒事件的发生。
中毒死亡案例
中毒死亡案例中毒死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件,它可能是意外的,也可能是有意的。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中毒死亡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中毒死亡案例的真实故事,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中毒事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食物中毒。
小王是一名年轻的上班族,一天晚上他和朋友们去了一家餐馆聚餐。
不久之后,他突然感到头晕、恶心、呕吐,并且腹泻严重。
他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最终还是因为中毒而不幸身亡。
经过调查,发现是餐馆的食材没有经过严格检验,其中含有有毒物质,导致了小王的不幸离世。
案例二,药物中毒。
小李是一名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他在一次误服药物后,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治,最终导致了中毒死亡。
经过调查,发现小李是因为自己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不熟悉,误服了过量的药物,才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案例三,化学品中毒。
某工厂的一名工人在操作化学品时,因为没有正确佩戴防护装备,不慎吸入了有毒气体,最终导致了中毒死亡。
这个案例引起了工厂的高度重视,他们加强了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化学品操作规范,以避免类似的意外再次发生。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中毒死亡事件,它们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中毒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
同时,对于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也非常重要,及时的救治和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死亡的发生。
总之,中毒死亡是一种严重的事件,它可能来自于食物、药物、化学品等各个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中毒事件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同时,对于中毒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也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和了解,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死亡的发生。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可以引起更多人对中毒事件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减少中毒死亡的发生,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
农药中毒案例
农药中毒案例
农药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或误食农药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农药中毒案例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起农药中毒的案例。
2019年,某农村地区发生了一起农药中毒案例。
当地一户农民在施药时,不慎将农药喷洒在了自家的蔬菜上,而后又将这些蔬菜上市销售。
消费者购买后食用,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症状与农药中毒有关。
当地卫生部门立即展开紧急救治和调查工作,最终确认了农药中毒的案例。
这起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药中毒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防止类似的案例再次发生,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农药销售的管理,提高了农民的农药使用安全意识,加强了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确保了人民的食品安全。
农药中毒案例的发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农药的使用安全。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避免接触农药的直接危害。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农药中毒案例是一起令人深思的事件。
我们要以此为鉴,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让农药真正成为农业生产的助力,而不是危害。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农药中毒案例的发生,让人们能够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
有机磷农药中毒案例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案例讨论咱今儿个来唠唠有机磷农药中毒这个事儿。
就前儿个啊,听说了一个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案例。
哎呀,那可真让人揪心呢。
中毒的是个农村的大叔,为啥会中毒呢?这大叔啊,在给庄稼打药的时候,不小心把药弄身上了,而且他那防护措施基本就等于没有,就那么大咧咧地在那干活。
你想啊,有机磷农药那可毒着呢。
这大叔一开始就觉得头晕恶心,他还没当回事儿,寻思着就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
可哪能那么简单啊,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呕吐,口吐白沫,整个人都没力气了。
家里人这才慌了神,赶紧往医院送。
到了医院啊,那医生护士就像打仗似的开始抢救。
咱都知道,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严重了那是能要命的。
医生一边忙着给大叔洗胃,一边还得用解毒药。
护士呢,就在旁边细心地照顾着,观察大叔的生命体征。
这时候啊,大叔的家人在外面都急哭了。
那哭声啊,让人听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他们就后悔啊,早知道就该多提醒大叔注意安全,或者陪着大叔一起去打药。
家人的那种自责和担心,就像一团乌云笼罩着他们。
咱再说说这个中毒的预防。
你说这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里用得还挺多的,但是这防护措施必须得做好啊。
打药的时候得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手套,这就跟战士上战场得穿上盔甲一样重要。
可不能像这个大叔似的,太大意了。
还有啊,要是万一不小心沾到皮肤上了,得赶紧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这可不是小事儿,一点点的农药残留可能就会带来大麻烦。
经过医生和护士的努力抢救呢,大叔总算是脱离了危险。
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这事儿也给周围的人都提了个醒,农药这东西虽然能保护庄稼,但是对人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大家都得重视起来,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从这个案例里啊,咱也能看出来,很多时候意外就是因为一些小的疏忽造成的。
咱们生活里可不能这么马虎,不管做什么事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像这大叔,他要是一开始就把防护做好了,哪能遭这么大的罪呢。
现在大叔出院了,他逢人就说自己以后可不敢这么大意了,他这是真的怕了,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吧。
真菌中毒案例
真菌中毒案例近年来,真菌中毒案例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真菌是一类以菌丝体或孢子体形态存在的微生物,通常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而且有些真菌产生的毒素极为危险。
本文将介绍几个真菌中毒的案例,并强调人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真菌中毒的预防。
首先,谈到真菌中毒,难以忽略的就是最近发生在云南的“麦角中毒”案件。
2012年8月,云南昆明市一家KTV包厢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导致数人死亡。
此次中毒事件的原因是KTV包厢内的空气中有一种名为“麦角致幻碱”的毒物,它是由一种真菌产生的,主要生长在麦田里。
受此毒物污染的麦角因其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长期以来被人们用来制造毒品。
这起案件震惊了社会,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真菌中毒的重视。
除了麦角中毒,真菌中毒还表现出多样化的症状。
比如,2009年湖南郴州市发生的一起农药中毒事件。
在这起事件中,一位农民为了增加作物产量,使用了含有有机磷类农药的杀虫剂,结果不慎摄入该农药并进行操作,导致中毒。
经过医疗救治,农民得以脱险,但这一案例再次提醒了人们真菌中毒的事故不仅仅发生在食物中,也可能来自于其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此外,还有一些真菌中毒案例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例如,水果和蔬菜污染导致的真菌中毒。
健康专家指出,不少蔬菜和水果表面都存在着一些有害真菌,尤其在潮湿的场所和生长不良的环境中更为严重。
然而,许多人在购买和食用水果和蔬菜时往往忽视了清洗的重要性,直接生食或生吃这些水果和蔬菜,导致真菌中毒的风险增加。
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更容易受到真菌中毒的威胁,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对真菌中毒的承受能力较差。
为了预防真菌中毒,人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保持环境清洁干燥,避免真菌滋生。
其次,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尽可能购买已经经过处理和清洗的食材。
同时,要坚持对水果和蔬菜进行彻底清洗,尽量煮熟或热处理食物,避免生食和生吃。
此外,对于真菌中毒的治疗也需要引起重视。
一旦发生真菌中毒,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毒物毒品案例分析(学生版)
2.乙醇(ethanol)
又名酒精,是无色、透明、易 燃、易挥发的有芳香气味的液体。
中毒症状
第一期:兴奋期,乙醇浓度 一般为10~100mg乙醇/100ml血 第二期:共济失调期,乙醇浓度为 150~300mg乙醇/100ml血
第三期:昏迷期,乙醇浓度为 350~400mg乙醇/100ml血 当400~500mg乙醇/100ml血可致死亡
2、VitK1特效解救药;
3、氢化可的松、VitC、输血等。
毒物的基础知识
6、毒物的种类 根据毒理作用分类: (1)腐蚀毒。如强酸、强碱 (2)实质毒。如砷化物、汞化物 (3)酶系毒。如有机磷农药 (4)血液毒。如一氧化碳 (5)神经毒。如安眠药
根据毒物的来源和用途分类: (1)工业类毒物。如甲醇 (2)药物类毒物。如安眠药 (3)植物类和动物类毒物。如夹竹桃、 河豚、毒蛇等 (4)农药类毒物。如敌敌畏 (5)军用化学毒剂。如 芥子气、沙林
3.按《刑法》中毒品的概念分类 ①麻醉药品。它包括鸦片类、可卡因类、 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等 ②精神药品。如安眠镇静药、安非他明 (苯丙胺)、安眠酮等
(三)毒品的主要产区
1、“金三角”地区 2、“金新月”地区 3、“银三角”地区
三、军用化学毒剂
芥子气(mustard
gas)(化学 名二氯二乙硫醚,代号HD)是重 要的军用糜烂性毒剂。呈微黄色 或无色的油状液体,有大蒜气味, 挥发度较低。
沙林(sarin)(化学名甲氟磷 酸异丙酯,美军代号GB)是重要 的军用神经性毒剂。几乎无味,挥 发性高
四、有机磷杀虫剂
是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为浅黄色或黄棕色液体, 具有蒜臭味
乌头碱中毒案例
乌头碱中毒案例乌头碱中毒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中毒事件,常见于误食乌头或药用乌头超量服用。
乌头是一种存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毒草,它含有乌头碱等多种有毒成分,一旦误食或超量服用就会引起严重的中毒事件。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起乌头碱中毒案例,以便提醒大家警惕这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该中毒案例发生在某农村小镇,一名69岁的老年村民小张在自家后院不慎误食了野生的乌头植物。
当时他误以为这是一种可以吃的野菜,便采摘回家烹饪食用。
没想到不久之后,小张开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和心悸等症状。
家人发现后急忙将其送往当地医院就诊。
在医院,医生对小张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并了解了他误食乌头的情况。
检查结果显示,小张的心率明显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初步诊断为乌头中毒。
随后,医生紧急对小张进行了洗胃和使用特效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经过一番的紧急处理,小张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情况逐渐好转。
通过这一起乌头碱中毒案例,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乌头中毒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
一旦误食乌头,人体很容易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昏迷和死亡。
我们在野外采摘植物时务必要慎重,切忌盲目食用未经识别的植物。
对于乌头这种毒草,更是要杜绝误食的可能性。
在应对乌头中毒事件时,我们需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患者的误食情况。
医生会依据患者的中毒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洗胃、使用解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性治疗等。
在现场急救时,家人或目击者要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中毒过程信息,以利于医生科学判断和救治。
加强对乌头的认知和警惕也是预防乌头中毒的重要措施。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要加强对野生植物的识别和知识普及,特别是那些易与食用植物混淆的野草,比如乌头。
村民们在野外采摘植物时要进行仔细辨认,以免误食毒草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
乌头碱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事件,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化学结构中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物。
一般将其无机化合物归为氰类,有机化合物归为腈类。
氢氰酸,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
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
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
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
氢氰酸属于剧毒类。
其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
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
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
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
在某些镀铜、镀镍工艺中可采用无氰电镀。
凡发生氰化氢的工序,应严加密闭,或放在隔离室内局部排风,室内保持负压,防止有毒气体逸出。
在进入用氢氰酸烟熏过的仓库时,必须事先通风,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方可入内。
实例11983年12月22日下午7时,上海某化工厂电焊工李某(男、21岁)在该厂丙酮氰醇车间对堵塞的管道进行切割时,不慎管内余存的氢氰酸逸出,李某由此而吸入氰化氢气体,致头晕、乏力,进而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农药中毒案例
农药中毒案例农药中毒是指人体因接触或误食农药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农药中毒案例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农药中毒的真实案例,以引起大家对农药使用的重视和警惕。
某村民小王在农田里施药时,由于没有佩戴防护用具,直接接触到了农药。
当天晚上,小王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了呼吸困难、肌肉抽搐等严重症状。
家人赶紧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医生的全力治疗,小王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然而,他的身体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长期的肝肾功能受损,使得他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药的使用必须要谨慎对待。
首先,农民在施药时一定要佩戴好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其次,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切忌贪图便宜或者多喷多撒。
最后,农药使用后要及时清洗身体,更换衣物,避免残留的农药对身体造成伤害。
除了农民在使用农药时要小心谨慎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农药的监管和管理。
要求农药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不得使用劣质原料和添加剂。
加强对农药销售的管控,严禁无资质无证无标识的小作坊生产销售农药。
同时,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此外,农业部门也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认识和安全意识,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同时,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生物肥料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中毒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高度重视农药的使用安全,不仅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还要加强对农药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农业环境。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农药使用安全的重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毒蘑菇中毒案例研究
毒蘑菇中毒案例研究毒蘑菇中毒案例研究1. 引言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种蘑菇是可以食用的,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
然而,也有一些蘑菇是非常危险甚至致命的,其中包括了许多毒蘑菇。
本文将深入研究一些毒蘑菇中毒的实际案例,并从中学习有关这些有毒蘑菇的特点,以及如何预防中毒。
2. 毒蘑菇的分类与特点(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几种常见的有毒蘑菇的名称和外观,以及其主要毒素的作用机制)3. 毒蘑菇中毒案例分析3.1 案例一:X蘑菇的中毒事件(描述这个案例中的受害者及其症状,包括中毒的起因和临床表现)(总结这个案例中的教训和经验,例如如何鉴别X蘑菇,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中毒事件发生)3.2 案例二:Y蘑菇的中毒事件(描述这个案例中的受害者及其症状,包括中毒的起因和临床表现)(总结这个案例中的教训和经验,例如如何鉴别Y蘑菇,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中毒事件发生)4. 防范毒蘑菇中毒的措施4.1 了解有毒蘑菇的特征和分布(介绍如何通过参考专业书籍或网站来识别有毒蘑菇,以及有毒蘑菇分布的地域特点)(提醒读者在野外采摘蘑菇时要特别警惕)4.2 与专家咨询和参加培训(建议读者在采摘蘑菇之前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关于蘑菇的信息和识别技巧)(介绍一些蘑菇学会、蘑菇协会或相关培训机构,鼓励读者参与有关活动)4.3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强调在采摘和处理蘑菇时要保持手部清洁,并避免将手部接触口腔、眼睛等部位)(提醒读者在儿童接触有毒蘑菇时要格外小心)5. 结论毒蘑菇中毒是一个严重的健康威胁,但通过了解有毒蘑菇的特征、与专家咨询和参加培训,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们可以避免这种中毒的风险。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有毒蘑菇的监测和警示,宣传毒蘑菇的危害,以提高公众的意识和预防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分析实际的毒蘑菇中毒案例,了解了有毒蘑菇的分类与特点,并总结了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读者更加了解有毒蘑菇,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农药对生物的影响的真实的案例
农药对生物的影响的真实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农药对生物的真实案例:
1.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染色和食品着色剂的农药。
然而,它也被发现对人体有毒,并可能导致癌症。
在2005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食品中苏丹红的污染事件,导致苏丹红被列为非法使用的农药。
2. 蜜蜂死亡事件:蜜蜂在传粉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对蜜蜂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以新型氨基脲类杀虫剂尼严吡为例,对蜜蜂的毒性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并且可能导致蜜蜂的大规模死亡。
这对全球农作物的传粉网络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3.鸟类灭绝: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杜邦化学公司生产的农药DDT被广泛使用。
然而,DDT被证明对鸟类的卵壳形成产生毒害作用,导致许多鸟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些濒临灭绝。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农药使用的关注和限制,DDT也被列为禁用的农药。
4. 鱼类污染:农业产生的残留农药和氮肥过载是水体中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会导致水体中的水生生物数量下降,可能导致某些鱼类的死亡。
例如,在德克萨斯州的河流中,杀虫剂毒死蜱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以小型鱼类绿翅若鲈为主的大规模鱼类死亡事件。
这些案例强调了农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威胁。
因此,要采取措施来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环境可持续性。
动物入药中毒案例
动物入药中毒案例活捉“野味”,大家一起品尝,结果却酿悲剧。
10月8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近期广东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餐吃蟾蜍,导致五人中毒一人死亡事故。
蟾蜍,俗称癞蛤蟆,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乳香、美极、酥炸、椒盐、火锅……蟾蜍因味道鲜美、肉质有嚼劲曾经在老广中深受欢迎。
不过,其内有毒腺,其分泌出来的黏液含有剧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
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一旦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肤染毒也要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市场仍有蟾蜍售卖。
蠄蚷,是蟾蜍的粤语读法,不少老广把它用作食材和药材,认为其清热解毒,美容养颜。
记者走访位于海珠区某肉菜市场发现,多家档口正在出售田鸡、青养等,但未见蠄蚷的踪迹。
然而在市场角落处,记者发现一个写有“蛤蟆”字眼的篓萝,里面约有20来只活物,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
坐在旁边的女档主表示,里面装着的就是蠄蚷,售价19元/斤。
据其介绍,这种蠄蚷是从野生抓回来后再进行人工饲养的,“一开始的时候只有1两重,现在都长到3两多了”。
她告诉记者,类似“半野生”的蠄蚷头部长有毒素,但会在宰杀时帮忙处理。
曾在上下九购买蟾蜍入药的欧阿姨则表示,购买蟾蜍并不容易。
“不是每个市场都会有,不过仔细找还是能找到的,价格也不高。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蟾蜍、织纹螺、野生有毒蘑菇等有毒动植物。
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采购、加工和销售上述有毒动植物的,请及时向12331或110投诉举报。
如果因误食有毒动植物而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后,应立刻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有效时机。
除了蟾蜍,这些常见有毒动植物也要注意!河豚鱼河豚鱼,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因中毒而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惊心动魄的中毒的案例-如何像福尔摩斯般探案-李莉
铊的毒性与代谢
铊化合物常以Tll+或Tl3+形态存在。3价铊毒性较1价大。 铊蒸汽和烟尘经呼吸道吸收,可溶性铊盐可经胃肠道和皮肤吸 收。 铊不与血清蛋白结合,以离子状态转运,很快分布至全身各脏 器,大量蓄积在肾、骨骼、肝、脑、小肠及肌肉组织中,缓慢 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蓄积.铊主要经肾脏和消化道排泄,速 度较慢,可持续数月。 铊及其化合物属高毒类,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引起严重的肝肾 损害。铊对成人的最小致死剂量是12mg/kg而5~7.5mg/kg的剂 量可引起儿童死亡。
三、砷化氢中毒的诊断
a) 中毒病人有砷化氢接触机会; b) 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为 主的临床表现;
c) 中毒现场空气采样测出砷化氢,或中毒病人血、尿砷测定超过 当地正常参考值。
注:a 和 b 为判断急性砷化氢中毒事件必备条件,c 为重要参考 条件。 根据职业接触史,现场调查,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早期症状 需与急性胃肠炎和急性感染相鉴别。发生溶血后,须与其他原因 引起的溶血相鉴别。在急性中毒尤其在早期,尿砷可正常,早期 检查尿常规、尿胆原、黄疸指数,以及网织红细胞等,有助于诊 断。
2、与铅中毒鉴别
急性铅中毒:腹绞痛、贫血、肌肉瘫痪、蛋 白尿等较为突出。慢性铅中毒可引起周围神 经的损害,且以运动神经功能受累较显著,主 要为肌力下降,出现感觉异常者主要为肢体 远端呈手套、袜套样浅感觉障碍。 铊中毒所致的运动障碍则主要是由于疼痛引 起,而并非由于肌力下降造成。感觉异常主 要表现为痛、触觉过敏。
铊中毒的治疗
5、还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和二巯基丙磺酸钠
6、重症患者需注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保护 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给予足够的B族维生素 和神经营养剂。 7、双下肢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伴烧灼性剧痛患者, 给予卡马西平及止痛剂。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
.
• 鱼干是可疑食物,那么致病因素是什么? 根据可疑食物是鱼干,临床症状恶心呕吐、
嘴唇发麻,潜伏期30分钟-100分钟,病死 率高,重点怀疑哪些致病因素?
化学性? 有毒动植物?
.
潜伏期范围 (小时)
主要症状
病原体或 毒素
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皮肤黏膜等出现不同程度发绀,
可伴有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中毒明显者可出现心
.
(2)河豚毒素检测及结果 对杨某的孙女心血及胃内容物采用LC-QTOF
法进行河豚毒素的筛查检测,其中胃内容物为 阳性。对送检死者的心血、胃内容物和肝脏组 织进行河豚毒素确诊实验,结果:杨某心血 <4.7ug/L、胃内容物322ug/kg;杨某孙儿心血 <4.7ug/L、胃内容物<7.8ug/kg、肝脏 <7.8ug/kg;杨某孙女肝脏<7.8ug/kg。根据相 关文献报道1河豚毒素对人的致死剂量为6~ 7μg/kg,因此杨某的胃内容物中河豚毒素的含 量超过了致死剂量。
.
河豚鱼简介
.
•河豚鱼是指硬骨鱼纲豚形目豚科的各属鱼 类,体型似“豚”,常在河口捕到而得名。 •产于我国的河豚鱼种类有40余种,分隶于8 属,以东方豚(Fugu)为典型代表,我国的河 豚鱼广泛分布于各江河下游和近海区,其中
以长江下游等地为主要产卵场所。
.
背景简介
• 河豚装备有四个巨大的牙齿,形成 咬合力巨大的结构,用于咬破贝类、 其它无脊椎动物以及刮食珊瑚礁表 层珊瑚或水草。
.
2、死者胃内容物、心血及肝脏组织检测及结果 (1)常见农药及亚硝酸盐检测及结果
对送检的呕吐物做了毒鼠强、丁草胺、呋喃 丹、辛硫磷和亚硝酸盐的检测,前4项结果均 为阴性,亚硝酸盐含量为0.130mg/kg,所取的 呕吐物含量为50g,因此呕吐物中亚硝酸含量为 6.5×10-6g,此剂量小于WS/T《食源性急性亚硝 酸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亚硝酸的 中毒剂量0.3g-0.5g。
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案例
•动物食物中毒
(一)动物中毒分为几类? 分别是哪几类???
•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 •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 一部分当做食品。 • 2)摄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 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
1.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
•
•
河豚 许多种类的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 命的神经性毒素。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 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 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实,河豚的肌肉中 并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 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毒性大小, 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 毒性最大。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 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摄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有毒成分的可食性动物鲐鱼?半岛都市报10月26日讯10月26日下午胶州市一家工艺品厂的18名工人在中午吃过鲐鱼名工人在中午吃过鲐鱼青岛人称之为鲐鲅鱼后出现中毒反应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中毒人员程度都比较轻经过治疗现都已无大碍
动植物食物中毒
什么是动植物中毒
•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 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 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引起的中 毒。自然界中有毒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所 含的有毒成分复杂,常见的有毒动植物品 种有河豚鱼中毒、含高组胺鱼类中毒、毒 蕈中毒、含氰甙植物中毒、发芽马铃薯中 毒、豆角中毒、生豆浆中毒等。
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 毒蕈中毒 • 我国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 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常因误食而中毒, 多散在发于高温多雨季节。
毒蕈中毒
• • 新华网济南9月4日电(记者 王海鹰)致3人死亡的泰安毒蕈中毒事件的 “罪魁祸首”近日被确定为淡玫红鹅膏菌,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剧毒鹅膏 菌,在山东省内属首次发现。 8月21日晚,来自湖南、山西等地的7名患者在泰安市某小区一同进食 在野外采摘的野生蘑菇时,相继出现中毒症状。因肝脏损害严重,病情危重, 转诊至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进行紧急抢救。目前,4人基本脱离生命危险,已 转出重症监护病房,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日前,济南市疾控中心派遣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验等6名专业人员奔赴泰 安市,采集蘑菇样本50多份,经中毒患者确认后,确定所食蘑菇为其中两 种。经全国毒蘑菇检测权威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进行的形态学鉴定、毒 性成分测定和基因序列测定,确定引起本次中毒事件的毒蘑菇为淡玫红鹅膏 菌。 淡玫红鹅膏菌是我国2010年新报道的一种剧毒鹅膏菌,致死率极高, 分布于我国的湖南、重庆、吉林等地,在山东省内属首次发现。人若误食这 种有毒蘑菇,其毒性成分会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抑制核糖核酸聚合酶,导 致核糖核酸及蛋白合成停止,显著减少肝糖元而造成肝细胞迅速坏死,从而 引起肝肾等器官损伤,严重时导致死亡。
2023年有毒动植物中毒解析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四、毒蕈中毒(毒蘑菇)
白乳菇 ( Lactarius piperatus )
蕈俗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菌,其种类多,分布广,除具食用外,亦有药用价值。但某些有毒蕈类的形态,与无毒蕈类相似,误食可导致中毒。
1.毒蕈中毒常见原因 蕈类又称蘑菇,是一类真菌,大多数属胆子菌纲,但也有属子囊菌纲的。 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
是指由于食用了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被误认为是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添加了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食品、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或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一.亚硝酸盐中毒 1 中毒原因:误食;食品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食品加工中加入过多硝酸盐,亚硝酸盐;“苦井水”。 2 中毒机制: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从而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4、神经毒素型:由短裸甲藻毒素引起。主要表现有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及刺痛感,肌肉疼痛,头晕等。5、肝型:由Venerupin所致。 潜伏期一般在24~48小时,初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倦怠,还可有出血斑,粟粒大小,红色或暗红色,多见于肩胛部、上臂、四肢。重者可出现吐血、黄疸、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急性肝萎缩,预后不良,多有死亡发生。6、日光性皮炎型: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一般为3天,初期面部和四肢的暴露皮肤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感觉,后期可出现瘀血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引起感染。
地锦草中毒案例分析
地锦草中毒案例分析地锦草是一种野生植物,全株有毒。
春季开花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本品味辛、苦,性寒;归肝经、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
对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同时,其所含多糖类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使巨噬细胞活跃。
动物实验表明,该药物还可通过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而增强动物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能力,并且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可使大鼠抗四氯化碳性肺炎的疗效显著增加。
这些结果说明地锦草对细菌性疾病确有治疗作用。
然而在现代临床上地锦草却屡被报道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如肝损伤等事件。
为了充分发挥地锦草防治传染病的优势,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研究讨论,总结出造成这些不良反应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案例一:不幸中的万幸,张某某女士于2013年5月6日因患急性胃肠炎到医院就诊,当晚服用“地锦草”泡水喝(每次1克),第2天早晨起来突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紫绀,继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大汗淋漓,瞳孔散大,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到,立即给予补液扩容纠酸,输注人血白蛋白、肌苷、维生素 C 等抢救措施,但仍无好转迹象,遂请求120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入院后检查血气分析示: PaO2<60 mmHg, P5080 mmHg, HR50次/ min, BP90/50 mmHg,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搏动存在,四肢湿冷,胸部 X 线摄片见双肺呈粟粒状阴影,痰培养未找到细菌,各项检查均正常,考虑可能系地锦草中毒引起。
给予洗胃,清醒后静滴人血白蛋白及奥美拉唑等对症处理,经精心护理治疗7天后痊愈出院。
案例二:进食两天后,张某某先生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异样,头痛,想睡觉,没有食欲,便服用了地锦草泡水喝,约20分钟后便昏迷,嘴巴发黑,随即将他送至医院急诊科抢救,给予输氧、补液、升压、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又给予血液灌流术,后转入 ICU 监护治疗,经诊断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脱离危险期,出院后家属非常担忧会遗留下什么后遗症,向我们咨询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几经波折,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通过反复讨论,认为导致该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长期连续服用地锦草茶饮,极易产生蓄积中毒;二、长期服用地锦草,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甚至诱发肝癌;三、地锦草的剂型为煎煮散剂,易引起过敏性皮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河豚鱼中毒的措施
• 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 新鲜河豚鱼应统一加工处理,经鉴定
合格后方准出售。
有害动植物食物中毒
3.贝类中毒案例介绍
1991年7月12日晚,连云港市赣榆县某村民 一家8口人,有6人食用盐水煮透的半摺织纹螺 肉。该螺是当日在邻近村庄的浅海域捕捞的, 进食者在1h内先后发病,潜伏期最短为20min, 初期症状为唇、舌、双手麻木,继而双脚麻木, 呈下行性麻痹症状表现,头晕、乏力、胸闷、 呕吐和站立不稳。户主60岁的母亲和10岁小女 儿因重症呼吸肌麻痹分别于食后3、6h死亡,其 余4名男性经对症抢救脱险。
贝类中的毒素
• 海水中含有大量单细胞藻类等多种浮游生 物,因其含有黄色或棕色色素,当其大量 繁殖、集结时产生赤潮。这些藻类大多含 有毒素,对特定海域造成了污染。贝、螺 类等动物摄入这些有毒的藻类虽然本身不 中毒,但能将其毒素储存在体内.成为有 毒贝、螺类,人若不小心食用了这些贝、 螺类,就会引起中毒。
黄花菜中的毒素
• 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毒素。秋水仙碱本 身是无毒的,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 二秋水仙碱,则含有剧毒,会对肠胃及呼 吸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表现为嗓子发干、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有烧灼感, 严重的可产生血便、血尿或尿闭等症状。 常食用的干黄花菜不含有秋水仙碱毒素, 因此无毒。
预防黄花菜中毒的措施
• 3. 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 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 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 开存放。
• 特别提示:集体食堂、盒饭生产企业等集体供餐单位多
使用大锅、翻炒较困难,豆荚类食品不易完全彻底烧熟, 较易引发食物中毒,应尽可能不用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等豆荚类食品。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
• 1. 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 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 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 2. 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 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贮存熟 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贮存 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1)每次不多吃,最好不超过50克,因每50克 鲜黄花菜约含0.1毫克的秋水仙碱,人吃的 秋水仙碱不超过0.1毫克时不会中毒。
2)秋水仙碱溶于水,吃之前先用开水焯一下, 再用凉水浸泡2小时以上,就不会中毒了。
3)吃鲜黄花菜时,放入开水中煮后弃水,捞 出后再加温,煮熟后即 。
有害动植物食物中毒
2.河豚鱼中毒案例介绍
有害动植物食物中毒
6.豆荚类食物中毒
•中的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 坏。
•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1至5小时内发病,症状为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出冷汗等。 • 预防方法:烹调时先将豆荚类食品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
以上再炒熟。
的风险。 • ⑥进食贝类后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邻近医院求医。
有害动植物食物中毒
4.木薯中毒
①毒性及中毒特点:木薯的根、茎、叶中都含有亚麻苦
甙(linamarin),经水解后可析出游离态的氢氰酸,致 组织细胞窒息中毒。潜伏期6~9小时,也有1小时发病者。 主要是氢氰酸中毒症状。可因抽搐、缺氧、休克,呼吸麻 痹而死亡。
有毒动植物
组员:叶蓁蓁 唐未弘 张晨萍 王丽君 陈菁 陈咪娜
什么是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 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 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引起的 中毒。自然界中有毒的动植物种类很多, 所含的有毒成分复杂,常见的有毒动植物 品种有河豚鱼、含高组胺鱼类、毒蕈、含 氰甙植物、发芽马铃薯、豆角、生豆浆等。
• ①严控被赤潮污染的贝、螺类海产品上市买卖,避免群体 性食后中毒。
• ②绝对不要购买被赤潮污染的贝、螺类等海产品食用。 • ③食用贝类海产前要浸养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并定时更换
清水,使贝类自行排出体内的毒素。 • ④每次进食贝类不要过量,并避免进食其内脏、生殖器及
卵子。 • ⑤加工时要彻底烹煮达至沸点,以减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
有害动植物食物中毒
1.黄花菜中毒案例介绍
2008年7月7日晚,50余名工作在碧水庄园的员工食用过 鲜黄花菜后突然感到不舒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腹泻、呕吐等 食物中毒症状。中毒者被紧急送往附近的昌平沙河医院救治, 由于抢救及时,全体人员已无生命危险。
据调查,这起中毒事件的中毒原因是厨师制作鲜黄花菜 的方法不当,未能有效去除其中的有毒成分──秋水仙碱,造 成多人中毒。
近期,云南镇康县连续发生3起腌制干鱼中毒 事件,导致8人中毒,其中一名5岁孩童死亡,据 调查判定中毒原因是食用腌制的河豚鱼。
昆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警示称,河豚鱼 体内含有剧毒的河豚神经毒素,炒煮、腌制和日 晒均不能被破坏,食用后在短时间内即可使人中 毒并因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河豚鱼中的毒素
• 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是一种神 经毒,盐腌或日晒不能破坏。鱼 体中含毒量在不同部位和季节有 差异,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 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 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而 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产卵 期卵巢毒性最强。
引起疾病的相关食物
•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一般与贻贝(海虹)、 蛤蜊、扇贝、和干贝有关;
• 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与从佛罗里达 海岸和墨西哥湾捕捞的贝类有关;
• 腹泻性贝类中毒(DSP)与贻贝(海虹)、牡 蛎、和干贝有关;
• 失忆性贝类中毒(ASP)与贻贝(海虹)有关。
预防贝类中毒的措施
•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症状
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痛、 头晕、心跳呼吸加快等,皮肤可出现斑疹或荨麻疹。
• 预防方法:采购新鲜的鱼,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黯淡、
鱼体无弹性时,不要购买;运输、储存都要保持低温冷藏; 烹调时放醋,可以使鱼体内的组胺含量下降。
②防治:洗胃,并按氢氰酸中毒处理。加强卫生宣教。掌
握安全食用方法:去皮,反复浸洗薯肉,煮时将锅盖敞开, 使氢氰酸挥发;弃去汤汁,将熟薯用水浸泡,再行蒸熟方 要食用。木薯制成淀粉去毒效果很好。
有害动植物食物中毒
5.高组胺鱼类食物中毒
• 中毒原因:食用了不新鲜的高组胺鱼类(如青鲇鱼、秋
刀鱼、金枪鱼等青皮红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