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与学法指导
关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若干思考摘要: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衔接现象,严重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就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地理;教学衔接;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19-01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
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都存在很大的跨度。
随着教学的深入,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不上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
下面,结合地理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1.充分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上存在的主要衔接问题1.1教学内容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
多年来,初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上作过多次调整,内容不断减少,难度不断降低,呈”浅、少、易”的特点。
新课标下的教材直观性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高,师生双边活动机会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地理则分为三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与初中地理相比较,高中地理教材对理论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计算,体现了”深、多、难”的特征。
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
初中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由于会考安排在初二完成,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学科,接受高中教学时,知识遗忘程度非常严重。
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给高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2教与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2 0 1 3 - 0 8
新课程 背景 下如何做鸯 初南 地理教 衔嵌的愚苟
文/ 宋 佳
摘
要: 教 学衔 接一直是 国 内外教 育专 家和 学者所共 同关注 的一个 问题。初高 中地理教学的脱节给高 中地理教学带来 了很 大的困
难, 如何做好初 高中地理教 学衔接成 了所有 高中地理教 师所共 同思考 的问题 。就初 高 中地 理教 学衔 接问题产 生的原因进行 了分 析 , 并 根据教学经验提 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 词 : 教 学衔接 ; 原 因分析 ; 应对策略
一
、
做好初高 中地理教学衔接 的意义和必要性
部分学生会 出现厌学或者是怕学情绪 , 最终导致成绩很难提高 。 三、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 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应对 策略 1 . 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初 高中地理教学 内容的系统学 习 初 高中地理教师之 间多进 行教学交流和研讨 , 加强对 教师初
初高 中地理教学脱节现象是广大地理教师普遍 面临的一个问 题 ,本人在从 事高 中地理的教学 中也感受到学生从初 中升入高 中 后, 暴露 出很多 因为初高 中地理教学衔接所导致 的学 习问题 。 随着
高 中的第一节地理课 十分重要 。我的第一节地理课通常不讲
授新课 ,而是告诉学生高 中地理 的重要性以及高 中地理都学些什 么。我会通 过谈话 的形式 了解学生初中地理 的学 习情 况 , 此外 , 我 还会收集一 些当时和地理有关 的时事事件给学 生进 行分析讲解 , 这样就能极 大地 提高学生对高 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同时激发他们 迫切探 究身边地理现象 的欲望 。 3 . 激发学生学 习地理的兴趣
产生枯燥无 味 、 难 以理解 的情 绪 , 这会影 响学 生的学 习效率 和情 趣。 针对这个 问题 ,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形象 的教学
论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
2 1 1 7 0 0 )
世界大洲 、 国家 和 中 国 的 区 域 地 理 知 识 : 第二 , 有 关 较 高 要 求 的计算 ( 如地方 时 、 区时 、 日期 、 气温 、 经度 、 实 地 距 离 的 计 算 等) , 在 初 中不 做 要 求 , 但 在 高 中习 题 中常 常 接 触 到 。 这些 内 容 要适当加深 ; 第三 , 利用初 、 高 中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适 当 地 拓 宽 延 伸 一些 概念 和规 律 ; 对 于 初 中和 高 中 知 识 有 冲 突 的 地 方 . 应 以 高 中地 理 知 识 为 主 , 如 气候 类 型 的 分 类 、 特点 、 分布规律 、 成 因等。 三、 加 强 直 观教 学 . 培 养 学 习 兴趣 初 中 的 地 理 教 材 以 直 观 的感 性 内 容 为 主 . 而 高 中 地 理 是 从 遥 不 可 及 的宇 宙 和 地球 的 自转 、 公 转 等 非 常 抽 象 的 知 识 开 始 的 。初 高 中教 材 的 巨大 变 化 及 学 生 本 身 的心 理 特 点 让 学 生 觉得枯燥乏味 、 难 以 理解 , 影 响 学 生 的学 习 效 率 和 兴 趣 。针 对
■墨
论 初 中 地 理 与 高 中 地 理 的 衔 接 教 学
沈 继 海
( 淮 安 市 新 马 高 级 中学 , 江 苏 盱眙
初 巾 和 高 中 是 两 个 既 相 互 联 系又 相 对 独 立 的 不 同 阶 段 。 然 而 受 初 、高 中教 育 教 学 观 念 上 的 差 异 、考 试 评 价 机 制 的 差 异、 教学 方法 和 内容 上 的差 异 、 学 生 学 习 特 性 和 方 法 上 的 差 异 等 方 面 因 素 的 综 合 影 响 ,使 得 许 多 刚 进 入 高 中 的 学 生 难 以 接 受和适应。特别是地理学科因初中只在初一 、 初二年级开设 . 初 三 一 整 年 的 时 间 间 隔 更 加 剧 学 生 升 入 高 一 年 级 对 地 理 学 科 的 恐 慌 。 不 论 是 教学 内 容 的 深 难度 , 还是教学方式 : 不 论 是 学 习 能 力 的 目标要 求 , 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 初 中 到 高 中 的 跨 度都很大。 我 们 要 做 好 初 中 与高 中知 识 的 衔 接 , 并 不 等 于 对 初 中知 识 简 单 地 复 习一 下 , 事先一定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 , 根 据 高 中教 材 的 内 容 和 高 考 的要 求 , 确定复 习的重 、 难点 。 精 心 设 计教学内容。 研究课程标准 。 把 握 学 科体 系 教 师要 做 到初 高 中知 识 的有 效 衔 接 和有 机 融 合 .教师 不 但要对高中《 课程标准》 和 教 材 了如 指 掌 , 同 时 要 熟 悉 初 中《 课 程标准》 和教材 , 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 系, 高屋建瓴 , 对 整 个 学 科知 识 体 系做 到成 竹 在 胸 。在 教 学 前 教 师 应 对 初 高 中 教 材 和课 程 标 准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了解 在 初 中 哪些 知 识 已经 讲 过, 哪些 知 识 是 重 点 , 哪些知识虽讲 过但学生不 易掌握 , 哪 些 知识 还 需 在 高 中 阶段 进 一 步 加 深 和 拓 宽 . 等等 . 对 所 有 这 些 都 必 须做 到心 中有 数 , 必要时做适当记录。 然 后 根 据 调查 研 究 得 到 的学 生 情 况 和 教 材 的变 化 情 况 , 做 到“ 知 己知 彼 ” , 且 结 合 高 中 教材 的教 学 要 求 . 确 立 高 中教 学 目标 . 在 教 学 时 应 在 已有 基 础 上 结 合 生 活 实 例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尽 量 将 知 识 系 统 化 、简 单 化, 对 难 掌握 的要 细化 、 具 体化 、 形象化。 新 的 地理 学 习理 念 要 求 地 理 教 学 注 重 演 绎 与 归 纳 的 结 合 、知 识 传 播 与 获 得 知 识 过 程 的统一 ; 尽 量 从 实 际 出发 , 提 出 问题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分 析 论 证 ; 创 造 机会 让 学 生 参 与 收 集 、 整理 、 分 析 地 理 信 息 并 得 出 结 论 ,帮 助 学 生 在 自主 探 索 的过 程 中真 正 理 解 各 层 次 的 地 理 知 识, 同 时 获得 丰 富 的地 理 活 动 经 验 。 二、 精 心设 计 教 学 衔 接 内容 。 重 点 突 出必 备 知识 1 . 根 据 普 遍 存 在 的 问题 确 定 重 点 复 习 内容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掌 握 了学 生 的 学 习 的 情 况 . 对 普 遍 存 在 的 问 题 要 下 T 夫 彻 底 解 决 , 对 高 中 教 材 中 涉 及 的 内 容 重 点 复 习 。例 如 很 多 新 生 对 《 地球和地 图》 内容 掌 握 不 牢 , 一 些 概 念 混 淆不清 , 这 些 重 点 问题 , 要彻底 解决 , 特别 是经 纬度知 识 。 又如 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 , 学 生 的 头 脑 中 没 有 形 成 空 间 概念 , 拿 到一 幅地理分 区图 , 不 知 道 这 是 地 球 上 的 哪 个 地 方 或者 说这 幅图是用 来干什 么的 。 也不 能很好 地理解 . 不 能 灵 活 地 运 用 地 图 中提 供 的有 效 信 息 分 析 问题 和 解 答 问题 。针 对 这 些 问题 , 可 以在 班 上 挂 两 幅 地 图 ( 中国与世界政 区) 。在 进 行知识 衔接 时 , 把重点放 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 用 图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书 本 上 的 知识 ,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用 图分 析 和 推 理 问 题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用 图能 力 。 2 . 对 容 易忽视 和 薄 弱 问题 应 及 时 弥补 第一 , 对 于 初 中 区域 地 理 , 高 中 生 就 感 到 突 然 和 陌 生 。 这 些 知 识 应 在 学 习 中注 意弥 补 。 可 根 据 高 中教 学 需要 . 适 当拓 展
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的顺利衔接?
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的顺利衔接?作者:张主平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04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主平教师回答:1.知识内容的衔接从内容上看,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贴近现实生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与现象去了解地理,认识和学习地理,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成因和规律进行探究,内容明显复杂。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加大、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探究,发现一般性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结论。
初中地理主要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而高中则是系统讨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主要以感性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为理性知识。
所以,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则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知识衔接,注意随时查漏补缺,达到教学内容的真正衔接,并且应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衔接内容。
例如,学生不会看图,那么教师在知识衔接上就应先从地图入手,教会学生如何识图、读图、析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以此不断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绘图等能力。
2.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学方式方法上,由于初高中教学对象知识量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使初高中地理教法和学法存在一定差异。
初中地理开设在初中一、二年级,教学对象是刚入校的十二、三岁的少年。
由于学生年龄小,原有的知识量、知识的接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制能力都较差,所以初中地理教材具有知识浅显、课容量小、图象简明扼要、文字生动有趣等特点。
对学生而言,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课堂上听讲,浅显思考和反复练习达到。
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宜,虽然没有一个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操作模式,但还是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一、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
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
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浅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中图分 类号 : 3 . G6 5 3 5
文 献பைடு நூலகம்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3 9 ( 0 9 1 ( ) 0 1 1 1 7 —9 5 2 0 ) 1 c一 1 —0 6 7 5
1 初 中地理和高 中地理教材教法 的比 要 求 具 有 归纳 概 括 能 力 、 象 思 维 能 力 、 抽 理 课 堂教 学 中 , 以 结 合 相 关 课 本 知 识 , 可 多联
较 分 析
1 1 初 中地 理 和 高 中地 理教 材 的 比较 分 析 . 初 中地 理 主 要 从 区 域 地 理 角 度 认 识和 了解 世 界 各 国 与 地 区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 以 及居 住 在 这 些 环 境 中的 人 们 利 用 自然 发展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经 验 教 训 。 中地 理 侧 重 从 高 系统 地 理 角 度 阐 述 地 理 环 境 和 人 地 关 系 , 着 重 向学 生 传 授 系 统 的 资 源 观 、 口观 、 人 环 境观 , 以寻 找 促 进 人 地 关 系 协 调 的 理 论 依 据 和 操 作 方 法 。 教 材 编 排 中运 用 了 系统 在 论 、 息 和 控 制 论 的 理 论 , 现 了现 代地 信 论 体 理 科 学 的 精 华 , 科体 系严 谨 , 学 与初 中地 理 相 比较 , 中 地 理 教 材 对 理 论 的 应 用 大 大 高 加强 了, 有定性研 究 , 有定量 计算 。 既 也 高 中地 理 也 作 过 几 次 调 整 , 从 整 体 上 看 内 但 容 增 多 了 , 度加 大 了 , 现 了“ 、 、 ” 难 体 深 多 难 的特征 。 1. 初 中地 理和 高 中地 理 教 法 的 比较 分析 2 初 中地 理 每 课 时 内 容 相 对 少 , 直 观 以 教 学 为 主 , 师 可 用 较 多 时 间 针 对 每 个 知 教 识 点 的 不 同 要 求 逐 个 突 破 , 基 本 技 能 和 对 能 力 进 行 反 复 训 练 培 养 。 中 地 理 教 学 要 高 求 高 , 课 时 内容 多而 杂 , 学 中 偏 重 于 理 每 教 论 、 理和规律的阐释 , 原 对他 们 的运 用 多要 求 学 生 能 在 作 业 中 自行 解 决 , 疑 难 点 也 对 没 有 足 够 的 时 间 进 行 … 一 讲 解 。 高 中地 而 理 试 题 灵活 多 变 , 常 注 重 能 力 考 察 。 非 日常 教 学 中可 以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掌 握 学 生 的学 习 的情 况 后 , 普遍 存在 的 问题 要 彻 底 解决 , 对 高 中 教 材 中将 要 涉 及 的 内 容 重 点 复 习 。 这 样在进行知识衔接时 , 重点放在图上 , 把 用 图来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书 本 上 的 知 识 , 半 功 事 倍, 同时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用 图 来 分 析 和 推 理 问题 , 高 了 学 生 的 用 图 能 力 。 用 初 、 提 利 高 中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宽 延 伸 一些 概 念 和 拓 规 律 , 容 易忽 视 和 薄 弱 问题 应 及 时 弥 补 。 对 1. 初 中地 理和 高 中地 理 学 法 的 比较 分析 3 初 中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核 心 是 课 堂 学 习方 式的改变 , 自主 学 习 、 作 学 习 、 究 学 习 合 探 成 为课 堂学 习 的主 流 。 关 于 探 究 学 习 ” 大 “ , 多 数 学 生 希 望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能 积 极 “ 引导 学 生 探 究 问 题 , 结规 律 ” “ 常 进 总 及 经 行 学 习方 法 指 导 ” 因此 , 师 在 实 施 高 一 。 教 地理课堂 教学时 , 坚持让学 生多进行 自 要 主 、 作 、 究 学 习 。 中生 以 形 象 思 维 为 合 探 初 主 , 象 思 维 能 力 、 间 想 象 能 力差 , 善 抽 空 不 于 独 立 学 习和 思 考 , 龄 小 、 动 , 乏 主 年 好 缺 动 学 习的 精 神 与 能 力 。 高 中 生 学 习 地 理 , 而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能 力 和 自学 能 力 ; 求 用 发 系 社 会 实 际 , 迪 学 生 思 维 , 阔 学 生 视 要 启 开 散 性 、 放 性 思 维 来 解 决 问 题 。 此 , 求 野 。 不 仅 能 够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开 因 要 这 掌握 相关 知 学 生 能 够 独 立 思 考 , 备 一 定 的 自学 能 力 。 识 ,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和 探 素精 神 , 具 还 从 而 达 到 了培 养 能 力 , 高 兴趣 的 目的 。 提 培 2 初 中地 理 和 高 中地 理 教 学 的衔 接 对 养 学 生 对 地 理 学 习的 兴 趣 是 成 功 教 学 的 关 策 键 的环 。 如 利 用课 本 插 图 、 图册 、 图 、 比 地 挂 2 1精 心研 究 课程 教材 . 多 媒 体 教 学 、 歌 、 事 等 , 以 活 跃 课 堂 诗 趣 可 高 一 地 理 教 师 要 通 览 教 材 、 标 , 学 气 氛 , 学生 在 身心 愉 快 中学 习 。 理 学 科 课 对 使 地 科 知 识 体 系 要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单 要 了 解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 文并 茂 , 理 兼 收 ” 特 别 不 图 文 , 高 中《 程 标 准 和 教 材 , 时 也 要 了解 义 在 学 习 高 一 必 修 一 《 球 》 有 关 章 节 中 , 课 同 地 等 务教 育阶段《 课程 标 准 》 学 生 学 情 , 样 不 借 助 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是 难 以 让 学 生 建 立 和 这 才 能 完 整 地 把 握 学 科 体 系 , 整 个 学 科 知 空 间观 念 、 克 学 习难 关 的 。 对 攻 因此 , 能够 让 识 体 系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注 意 初 、 中地 理 学 生 “ 听 闻 说 触 想 做 ” 同 、 体 感 官 全 要 高 看 协 人 相关知识点的联系 , 有意 识地 在 初 、 中地 方 位 参 与 的 教 学 方 法 , 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高 更 理教学 中渗透地 理思 维和方法 。 教学 中 在 习 兴趣 。 同时 , 理 实 验 、 文 观 测 、 地 考 地 天 实 抓住每个 可以联 系的知识 点 , 引导 学 生 复 察 等 参 与 形 式 也 能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 启 新 , 上 启 下 。 学 生 既 不 感 到 茫 然 , 2 4 端正 学 生学 习态 度 I t 承 让 . 又 能 主 动 去 寻 找 联 系 , 成 正 确 的认 知 结 形 古人 云 : 其 身 正 , 令 而行 ; “ 不 其身 不 正 , 构 。 时要 加 强 地理 知 识 存量 的结 构化 , 同 完 虽 令 不 行 ”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要 注 意 自己 的 榜 , 善 学 生 认 知 结 构 。 中 系统 地 理 要 赋 加 于 样 作 用 , 学 生 在 观 察 模 仿 学 习 中 改 变 和 高 使 初 中 区域 地 理 之 上 , 能 体 现 其 现 实 意 义 。 形 成新 的学 习态 度 。 先 , 师 通过 对学 生 才 首 教 高 中 教 学 一 开 始 就 应 密 切 注 意 初 中 地 理 知 态 度行 为 的肯 定 、 许 、 扬 或 奖励 等正 强 赞 表 识 的缺 漏 , 时 发 现 和 弥 补 , 化 人 地 协 调 化 手 段 形成 正 确 态度 ; 次 , 过学 生 的 自 及 强 其 通 观 念 , 而 让 学 生 完 善 自己 的 知 识 体 系 。 从 我评价 、 自我 反 思 、 自我批 评 、 自我 检 验 、 自 2. 2注 意培 养 思维 方式 我 激 励 和 自我 监 督 等 内部 强化 手 段 改变 过 在 不 同学 习 阶 段 ,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培 去 消 极 的学 习 态 度 , 师 要 通 过 外 部 强 化 对 教 养 目标 的 侧 重 点 是 有 差 异 的 。 出反 映 在 引起 学 生 的 自我 强化 ; 者 , 用 替 代 强 化 突 再 利 探 索 答 案 的 过 程 中 , 中 阶 段 多 倾 向于 发 学 习 , 榜 样 来 替 代 强化 , 初 即 别人 的成 功 会 使 散 思 维 , 导 学 生 沿 着 不 同 的 方 向 去 思 考 , 学 生 增 强 产 生 同 样 行 为 的 倾 向 , 惩 罚 的 引 受 找 出几 种 可能 的答 案 、 论 或 假 说 ; 中 阶 行 为 会 使 学 生 削 弱 或 抑 制 发 生 这 种 行 为 的 结 高 段 多 侧 重 于 聚 合 思 维 , 求 引导 学 生 将 各 倾 向 。 此 , 师在 教 学 活 动 中运 用 奖 惩 必 要 因 教 种 信 息 朝 一 个 方 向集 中 , 而 得 出 一 个 正 须 客 观 、 正 、 智 , 用 正 强 化 , 则 就 会 从 公 机 多 否 确的 答案。 是 , 思 维的形 态上看 , 中 但 从 初 强 化 学 生 错 误 的 行 为 , 就 适 得 其 反 了。 那 地 理 或 高 中地 理 教 材 , 强 调 直 观 形 象 思 都 维 一 借 助 于 地 图 这 个 表 象 来 解 决 问题 , 这 3 结语 正 是 衔接 的基 本 点 。 同样 是 “ 候 ” 识 ,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陈 述性 知识 一 程序 性 知识 一 策略 性知 识 H —
、
心 苦 理i 动:
学习措 施 识 记
理解 和 同化
重组、 整合 和变 式 操 作 、 馈 、自我 反 训 练 调节 和迁 移
广义知识 卜 -程序性知识: 关于“ 怎么做” 的知识。如: 如何实施西
I 部大 开发 战略? L 策 略 性 知 识 : 于 “如 何 学 习 与 思 维 ” 知 识 , “控 关 的 是 制 自己认 知和思 维过 程的 知识 ”
学 习 各 类 知识 之 间 的 关 系
学 习地 理 理 论 方 式 : 统 化 地 理 概 念 、 理规 律 系 地 主 要 同题 : 括 哪 些 地 理 概 念 和 地理 规 律 ? 地 理 概 念 和地 理理 论之 闻有 何 联 系 ?
的教 学 则 主 要 停 留 在 前 两个 阶段 ,第 三 个 阶 段 教师 通 常 是 要 求 由学 生 自己 完 成 的 。这 种 教 与 学 的 “ 理 ”脱 节 往 往 容 易被 忽 合 略 , 知识 分类 学 习 则 要 求 将 三 个 阶 段 紧 密联 系 , 依 次 递 进 , 而 并 这 是 实现 知 识 掌 握 的“ 步 曲 ” 分 类 ” 是 为 了学 生 从“习得 ” 三 。“ 则 一“转 化 ” “ 用 ” 理 性 提 升 。但 在 现 阶段 课 堂 教 学 中 , 师 一 应 的 教 如 何 促进 学 生形 成 策 略 性 知 识 ?
学习 目标
掌握 主干 知识一 - 识整 合能 力 一 运 用知 识 能力 H 知 ’
抽 兰1形判… ~理 竺、 成断推 象 括J … … 、 概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作者:徐久斌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第06期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同学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整体来说,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知识容量较大,需要同学们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同学们采取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或者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技巧,那么学习起来会很吃力,自身的学科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同学们要多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一、归纳地理课程的基本特点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同学们要对地理课程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要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
这有助于大家找到更加适合的学习方法。
不少同学对地理课程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很少会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思考。
不了解地理这门课程的特点,自然也难以找到这门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如“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地理环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等内容都是在探討这类问题。
当大家能够从顶级层面理解地理课程的特点后,就能够建立相应的学科印象。
总体来说,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应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从中归纳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探寻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家如果能够建立这样的学习模式,那么大家学习的方向性就会更强,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高中地理也一样。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探索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并把这些方法作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来培养。
一、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1.认真听讲。
如果有听不懂的,就一定要先思考。
想不明白就问同学和老师,这样印象才会深刻。
2.多看地图。
学习地理要多看地图,记住地理位置,还要了解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气候、地形,先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按经线纬线、大致轮廓、地形区(如山地,高原,盆地,河流)画一遍。
再往上填详细信息(重要城市,气候类型,植被,工业,农作物)。
但是要注意的是,记住原理。
区域地理题和时间计算题一定要图题结合。
而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知识载体,地理的原理、规律、分布和考试的方式都集中在地图上,所以掌握了图中的知识,就把握了知识的主干,既懂得了用图释文,又懂得了从图中掌握课文知识。
如分析区域地理,可从四大方面入手:一是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二是自然特征:地形地势、气候、资源、水文(河流、湖泊);三是人文特征:农业、工业;四是城市、人口。
3.多背多记。
首先书上的知识一定要弄懂,一定要背,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地背。
其次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题目主动记忆一些现象、原因、措施等,还要通过平时多做题目巩固题型,平时做题应做到“知识要点化,要点题型化,题型模式化”。
4.做题讲究方法。
一是做题时要从基础做起,自己总结大体规律,(问气温降水,就要考虑地形、气候、海陆位置,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所以一定要积累和联想,再做能力题、开放题,一道题想出不同的解释,做到举一反三。
二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要避免犯那些低级的错误,如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等。
三是准备一本错题积累本,把平时不会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加以整理,平时拿出来翻一翻,考试前看一看。
5.复习注意方法。
平时就要想到为复习做准备。
如平时可以准备浓缩版资料,用来最后复习。
所谓缩版的资料,就是知识结构体系,知识遗漏点,不牢固的地方,等等。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概述本文档旨在为高中地理学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地理学是一门既理论又实践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和环境的基本认识;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信息获取能力;5.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教学方法1.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使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2.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投影仪呈现地图和图形,引入地理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4.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地理学的知识和方法;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让他们进行小型地理研究项目,如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或地理特征。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与地理环境:介绍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地质地貌等;2. 人口与城市:探讨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城市化等问题,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影响;3. 区域与全球发展: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状况,分析全球化对地理的影响;4. 自然资源与环境: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能源等,以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5. 地图与地理信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定位、测量和分析地理现象,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2. 通过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地理学概念、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项目展示,评估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4.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程度等综合评估,了解教学效果。
结论地理学是一门既理论又实践的学科,在高中地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与初中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新学段,无论是在教材、教学要求、还是在学习对象等诸多方面都与初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者之间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的极大不同。
衔接教育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承上启下,加强连续性的教学思想。
初中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教学一线的重视。
只有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衔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管理上的衔接⑴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初中和高中分设,给教学衔接带来一定障碍。
基于这一原因考虑,可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
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⑵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应尽量保证地理教育的持续性,建议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也开设地理课。
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
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
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⑶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
地理学法指导
六、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联系性
七、联系实际、注重活动与探究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重视对重点知识的批注
具体方法 三、学会总结归类,
1、多看、多画、多查、多想 建立空间思维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及时思考、参与讨论才能学到有 用的知识。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及时填写完成地图册
• 4、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1、养成自己思考的良好习惯 3、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 三、学会总结归类,
• 5、乡土地理调查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及时填写完成地图册
六、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联系性 三、学会总结归类, 建立空间思维 九、不要完全依赖于全解资料
通过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分析,我们对重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整理。 六、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联系性 2、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 批注是在进行阅读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其好处在于: 随看随标,特别有利于复习。
一、要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Fra bibliotek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 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 我们要做到课本地图同时有,注意随时运用 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 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 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 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具体要做到:
1、多看、多画、多查、多想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 格及时填写完成地图册
二、重视对重点知识的批注
批注是在进行阅读时,对知识内容进行 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 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其好处 在于:随看随标,特别有利于复习。地理考 试中的综合题主要是以点给分,这就要求在 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重点字词勾画出来 并重点记忆,同时在学习和做练习的过程中 加以利用。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宜,虽然没有一个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操作模式,但还是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一、明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的同学在我跟前说:老师,你讲的我都背过了,为什么考不出高分呢?这就是没有搞清楚高中地理学什么的问题。
那么,高中地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
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
地理初高中衔接教学方案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地理学习方法(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
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
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策略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策略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初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衔接问题,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
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学生往往在过渡阶段遇到困难。
因此,本教学任务旨在探索一种既能巩固初中地理知识,又能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平稳过渡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主要针对初中毕业生及高中一年级学生。
这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尚不熟悉。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阶段。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教学策略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地理环境的分布等。
(2)学会使用地理工具和仪器,如地图、地球仪、气象观测设备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培养空间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地理事物和人类活动。
(4)提高地理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专业术语进行讨论和交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活动的尊重和关爱,提高人文素养。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2012-03百花园地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这个衔接呢?下面就进行分析:一、转变学生的看法受长期以来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初中地理只是会考科目,近几年有些地区中考虽然增加了地理科目的考试,但分数占总分的比重较低,因此,在学生的心中只是一门副科,许多学生对于地理的普遍认识是只要看一看、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
在考试时临时突击,考试一结束,也忘得差不多了。
对于学生可以说不重视,因此学习起来也就是应付了事。
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即时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学习之中,为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首先,学生上高中的第一堂课时,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边说一说对初中地理的认识,初中地理成绩如何等,大致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
而第一堂课的作业也是让学生写一写对初中地理的认识,通过文字的形式上交,经过认真阅读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其次,要研究新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在教授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然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
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做好知识衔接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
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地理必修一与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第1-3章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开始学习高中地理之前我们要复习好这部分知识,请大家在自主学习中准备好7年级上册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和地图册,完成每一部分复习后,预习相应的高中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初中知识回顾】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3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试一试】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纬度:A____,B____,C____,D____。
(2)A所处的纬度带____,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
(3)B所处的温度带____,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半球。
(4)读下图,判断甲地在乙地的()A.东南B.西北C.正南D.正北3、地球运动(1)地球的自传①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_;试在右图中适当位置画 出地球自转方向。
并标注经纬度符号。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_. ③认识昼夜半球;理解时差的产生。
【高中新知识】完成以上内容复习后,根据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附件中预习安排7月26至28日的内容,并尝试完成下面“试一试”中的习题。
【试一试】(1)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
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行转播,横滨(东九区)开赛地区时为( ) 时,以下两地电视转播的区时时:柏林(东三区):( )时;伦敦:( )时。
(2)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3)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 .19日19时B .20日5时C .19日21时D .20日21时(4)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跳一跳(认识高考)】(09辽宁文综)南极中山站(6922'24''S ︒,7622'40''E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7706'58''E ︒)正式开站。
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82知识文库2023.2(上)引言:初高中地理本身作为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往往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大不相同。
想要在初高中地理衔接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过渡,并且取得更好的衔接效果,必须要让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激发出更多的兴趣,同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本文就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且对其解决对策做出适当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国内的地理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帮助。
地理作为一门较为繁杂和综合的科目,强调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几何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可是就是由于其过于繁杂,所以在初高中地理衔接的过程中会让学生们接收到的教学内容获得更多的改变。
并且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全新地理知识点和内容的学习能力显得不尽相同,也都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所以目前高中地理老师急需应用更加高效且科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从而才能提高地理的衔接效果,让学生也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1 初高中地理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多媒体技术都融入到地理课堂的教学当中来,教师上课使用的教具换成了新的,但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随着这些更新一起升级。
有许多教师依然在对学生进行着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们通过在课程中普普通通地讲述以及书写,或者运用PPT的方法,把所需要教学的知识通通一股脑丢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着接受和吸取这一大波枯燥乏味的知识,像这样机械的授课方式对于初高中的地理知识衔接是尤为不利的。
学生们并不能完全将老师所讲授的全新地理知识内容靠自己去理解记忆,并且难以将这种硬生生塞进脑袋的知识合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久而久之很有可能让一些悟性没那么好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抵触感,使得部分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氛围和活跃度愈来愈低。
教师们应该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设备,不断地改进他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学习氛围中去逐渐适应全新的地理知识内容和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学法指导亲爱的高一新生们:你们好,首先祝贺你们通过中考的竞争考进美丽的威海三中!为了你们能够学好地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在此,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高中地理老师,我给你们一些学法指导与建议,希望能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自从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重。
而初中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消。
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初中教师和你们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你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这样会出现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致使很多高一新生在第一学期的地理学习中,感觉十分吃力,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和恐惧心理,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的学习!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在你们身上重演,我通过多年的思考,得出以下对策!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初高中地理的致使衔接,二是暑假期间的学法指导。
一、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其实,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由于你们时隔两年没有接触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学习。
因此,你们应该在暑假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
1.基础知识点的衔接巩固初中阶段,你们对于基础知识点学习得比较多,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没有进行较具体的运用,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你们容易淡忘。
进入高中后,由于你们两年没有接触地理,要你们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往往会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通常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旧知的工作,并请你们把初中教材在上课时带着,课堂中进行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以此来引出高中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如高一“地球运动的意义”部分,较完整和系统地讲授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初中阶段只突出罗列了“昼夜交替”。
难度的突然加大,学生很难适应,因此你们应该多注意观察自然想象,如“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等!联系初中教材,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识点有效地穿插起来,形成一线,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读图技能的衔接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
在初中老师只要求你们“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进入高中阶段,这就要求你们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
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较少探究为什么。
在初中你们在探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
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你们就不再会感到难点“难”学,而且利用图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评价方式的衔接在初中你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胜心理,即较注重结果。
你们习惯上的评价比较注重分数等。
进入高中,对于地理学习评价应有一个良好的衔接,如把评价进行类型的细化,可以分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评价,并且这三种评价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又把评价内容进行扩展,可以分成地理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地理技能形成状况的评价、地理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和地理情意发展状况的评价等。
注重考试结果的同时,也侧重平时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的思维度,课后作业的理解度,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实践活动的合作度等。
多方式、多手段地去评价一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情况,因此在高中评价起到真正的作用,是为了促使你们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的学法指导首先,你们要找出初中教材,从新复习一遍,后面我还未同学们附属了初中基础试题两套,供你们自主检测!其次,在学习态度与方法需要转变你们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你们在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的“骄傲”情绪;要通过教师新课讲解,探究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你们会发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不同学习方法。
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你们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你们要在原有基础上,认真思考、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并学会合作学习,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从而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否则,你们很多同学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在高一第一学期的前半学期!你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在教师的诱导和点拨下,如果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快速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定能受益终生。
再次,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学习地理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多联系周边的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的相应知识!如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加以联系;“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等,不久,你们会发现原来地理与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中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因此,地理学科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科,胡总书记也多次提出,在校大学生和县处级以上的干部要学好地理学!最后,抓住我们地理学的主线,那就是创设更美好的地理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初中地理练习题:初中入高中地理前巩固试题(一)一、选择题。
1、我国最东端、最北端所在省区是()A、黑龙江B、内蒙古、黑龙江C、黑龙江、辽宁D、新疆、黑龙江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蒙古B、朝鲜C、越南D、日本3、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A、广西—桂—桂林B、福建—闽—厦门C、青海—甘—兰州D、贵州—黔—贵阳4、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A、蒙古、俄罗斯B、越南、老挝C、尼泊尔、锡金D、阿富汗、巴基斯坦5、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A、湖北、湖南B、西藏、台湾C、山西、吉林D、四川、云南6、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藏族7、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8、在渝、鄂两省区交界处的山脉是()A、太行山B、武夷山C、巫山D、祁连山9、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生产了,这是由于我国()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B、东西距海远近判别大C、地势垂直变化差异大D、南北跨纬度很广10、有关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B、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C、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D、漠河镇是我国冬、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11、湖南省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A、暖温带、湿润地区B、暖温带、半湿润地区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D、亚热带、湿润地区12、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是()A、广州市和托克逊B、海口和呼和浩特C、火烧寮和托克逊D、大连和拉萨13、我国海域辽阔,素有“天然鱼仓”之称并分布有我国最大渔场的海域是()A、黄海B、东海C、南海D、渤海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龙江北部降水少属于干旱地区B、塔里木盆地气温较高属于热带C、海南省属于热带D、珠江三角洲属于热带15、下列地形区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C、准噶尔盆地D、云贵高原16、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A、曾母暗沙B、海南岛C、漠河D、吐鲁番17、我国内流区大致位于()A、东南部季风区B、西北部非季风区C、南部湿润地区D、北部湿润地区18、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暖温带②半干旱地区③干旱地区④草原广阔⑤地表植被以荒漠为主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⑤19、黄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是()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20、关于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B、“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水患最频繁C、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2,被称为“水能宝库”D、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丰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但它不是我国第一大河二、填空题21、与我国陆上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是、、缅甸。
2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该地的主要少数民族是族。
23、我国共有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24、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25、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26、我国最大的高原是,最大的盆地是。
27、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28、长江发源于山脉,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河段。
29、冬季我国南北温差,主要受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30、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三、读图分析题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山脉名称:①②③④⑵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B C D E F⑶a、b、c三条河流中,含沙量最大的是,水量最丰富的是,汛期最长的是。
⑷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图中的山脉,它是我国和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和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上图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A、藏、桂、陕、湘B、新、粤、甘、湘C、青、秦、粤、湘D、湘、甘、粤、新⑵上图中4个省区中的河流分别是:A图 B图 C图 D图⑶四省区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列为,反映了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是。
⑷A图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该省区的地形特点是。
⑸A、B两省区的民居建筑屋顶的差异是。
33、读图回答问题:⑴图中箭头所示的风是风,风向是。
⑵受这种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是区。
⑶在①②③④四城市中,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列是,说明我国降水的分布趋势是。
34、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
暖温带东北平原半湿润地区中温带塔里木盆地湿润地区热带四川盆地干旱地区亚热带海南省半干旱地区3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水电站或水利枢纽:A C支流:D E⑵划分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地点是,图中数字代号是。
⑶历史上有“黄河一害,惟富一套”之说。
上游的平原由于黄河的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黄河的河段。
⑷“地上河”主要是黄河泥沙大量在河床淤积,致使河床不断升高,最终超出地表而成为“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