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固体的磁性
第八章 固体的磁性
第八章固体的磁性1 固体中存在哪几种抗磁性?铁磁性和反铁磁性是怎样形成的?铁磁和反铁磁材料在低温和高温下的磁化有什么特点?饱和电子结构的抗磁性和朗道抗磁性。
根据磁矩相互作用的交换能理论,当交换能是正值时,磁矩将倾向于采取平行的排列(铁磁性),当交换能是负值时,磁矩将倾向于采取反平行的排列(亚铁磁性)反铁磁性:低温时,磁化率是随温度增加的,这是由于磁矩的反平行排列作用起着抵制磁化的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平行排列的作用逐步减弱,因而磁化率不断增加,在奈尔温度一双,磁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磁化率在高温遵循居里-外斯定律χ=C/(T+θ),注意分母中常数θ>0,符号和铁磁体高温顺磁性正好相反,显然反映了反平行排列作用的影响。
铁磁性材料:在居里温度一下具有铁磁性,在很弱的磁场下它就可以达到接近饱和的磁化强度,在居里温度以上,铁磁材料转变为顺磁性的,磁化率遵循居里外斯定律,χ=C/(T - θ)p2简述大块磁体为什么会分成许多畴,为什么磁畴的分割不会无限进行下去?促使铁磁体的自发磁化分割成为磁畴的根本原因是自发磁化所产生的静磁能,磁场的范围随着磁畴的分割而不断减小,从而使静磁能不断降低。
所以,从静磁能来看,自发磁化将趋向于分割成为磁化方向不同的磁畴,以降低静磁能,而且,分割越细,静磁能越低。
但是由于磁畴之间的界壁破坏了两边磁矩的平行排列,使交换能增加,所以畴壁本身具有一定的能量,磁畴的分割意味着在铁磁体中引入更多的畴壁,使畴壁能增加。
由于这个缘故,磁畴的分割不会无限的进行下去,而是进行到再分割所增加的畴壁能将超过静磁能的减少。
3简单阐述物质顺磁性的来源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磁矩取向愈接近B,能量愈低,正是由于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作用,产生了顺磁性现象。
4画出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磁矩排列示意图铁磁性:箭头等长平行饭铁磁性:箭头等长反平行亚铁磁性:箭头向上与箭头向下的不等长5简述铁磁体中磁畴是如何产生的,磁化强度的变化是通过磁畴的哪两种运动实现的?促使铁磁体的自发磁化分割成为磁畴的根本原因是自发磁化所产生的静磁能,磁场的范围随着磁畴的分割而不断减小,从而使静磁能不断降低。
固体物理学:第七章 第一节 固体磁性
磁化强度M定义为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磁矩,单位 体积的磁化率定义为:
其中B为宏观磁感应强度,μ0为真空磁导率。
根据磁性原子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它们对外场的 不同相应,人们观测到了不同的磁性,它们是:
1. 抗磁性 diamagnetism
电子壳层已经填满,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均为0。磁 场为0时,磁化率也为0;有外磁场时,只有与外场反 向的感生磁矩,因此磁化率为负(而且一般与温度无 关):
进一步计入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由于这种相互作 用与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的夹角有关,所以它们 共同旋转时,哈密顿量不变。这样,需要引入总的角 动量J=L+S,此时J是好量子数。J的取值为:|L+S|, |L+S-1|, …, |L-S|。这样原来的(2L+1)(2S+1)重简并, 进一步分裂,转化为(2J+1)重简并。
围绕结果证明,在满足洪德第三定则时,能量最低。
三、原子的外磁场响应
为了简单起见,不考虑自旋,在磁场B中,体系哈密 顿量为:
其中
表示原子内部的势函数。它包含
核势场和电子-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为磁场的矢
量势。
假定B沿着z方向,B=(0, 0,B)
哈密顿7.1.12可写为:
其中
表示无外场下的零级哈密顿量。
而且应用了库伦规范
由于不考虑自旋,零级本征态由L,ML两个量子数来 表示,基态记为 把7.1.15中含有Bz的各项作为微扰,得到基态的一个 微扰能量为:
它与磁场有关,反映了它具有磁矩。
根据热力学性质,在外场下原子的磁矩由下式得到 由7.1.16第一项得到
可见第一项得到的 与磁场无关,它是原子固有 的轨道磁矩。不同的ML表示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不 同取向,在没有磁场时,基态对ML是简并的,即不 同取向能量一样。表明角动量(因而轨道磁矩)的 取向是“自由的”。
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
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近年来,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磁性材料不仅在磁存储、磁传感器和电磁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于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就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固体材料的磁性是由其中所含的磁性原子或离子所决定的。
磁性原子或离子具有自旋磁矩,其自旋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磁矩的定向,从而呈现出磁性行为。
根据材料的磁性表现,可将固体材料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顺磁性材料中的磁矩与外加磁场平行或反平行,导致磁性的增强或削减。
顺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磁化强度增加的现象,这种材料常见的例子有铁、铝和锶等元素。
抗磁性材料中的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始终垂直,使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呈现出磁矩的减小。
抗磁性材料的一个例子是铜。
最重要的是铁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中的磁矩与外加磁场平行或反平行,可以自发地在无外加磁场时形成磁畴结构。
铁磁性材料的晶体结构中,磁矩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状态,即形成各向同性的磁畴。
在铁磁性材料中,磁畴之间存在磁畴壁,通过改变外加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壁移动或磁畴翻转的方式实现磁化翻转。
铁磁性材料常见的例子有铁、镍和钴等元素。
在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中,单晶材料和多晶材料的磁性行为往往有所差异。
单晶材料中,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磁性行为往往更加复杂。
而多晶材料中,不同晶粒间的晶界会对磁性行为产生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非晶态或纳米晶材料,其磁性行为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除了材料本身的特性外,外部条件对于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也具有重要作用。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材料的磁性行为发生改变。
低温下,材料往往呈现出强磁性,而高温下,材料可能失去磁性或呈现出顺磁性。
此外,压力和磁场等外部条件也会对材料的磁性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
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可以实现对固体材料磁性的控制和调控。
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不仅涉及到实验和观测,还需要理论模型的构建和计算模拟的开展。
固体的磁性
—— 基态对ML是简并的 有外场时磁矩在空间的取向影响原子的能量 —— 不同的ML能量不同,产生塞曼效应 磁矩的取向趋于外场的方向,能量越低 —— 物质顺磁现象
08_固体的磁性_XCH
固体物理_20120214
e2 H z2 E LM L ( L ) z LM L H z LM L 2 8mc
1986年:高温超导体(Bednortz-muller)
08_固体的磁性_XCH
固体物理_20120214
1988年:巨磁电阻GMR的发现(M.N.Baibich)
1994年:CMR(LaCaMnO3)超巨磁阻的发现(Jin等) 1995年:隧道磁电阻TMR的发现(T.Miyazaki)
08_固体的磁性_XCH
安培定律 —— 构成电磁学的基础
电动机、发电机等开创现代电气工业
08_固体的磁性_XCH
01/ 26
固体物理_20120214
1907年:磁畴和分子场假说(P.Weiss)
1919年:巴克豪森效应
1928年:量子力学解释分子场起源(海森堡模型)
1931年: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磁畴(Bitter)
1933年:发现含Co的永磁铁氧体(加藤与武井)
—— 固有磁矩在z方向的投影
08_固体的磁性_XCH
26 / 26
g —— 粒子的回旋磁化率(gyromagnetic ratio)
决定于粒子的内部结构及其自旋态 对于自旋运动
g2
自旋运动的旋磁比
08_固体的磁性_XCH
s
e S mc
固体物理_20120214
3) 轨道-自旋角动量耦合
固体物理中的磁性
固体物理中的磁性磁性是固体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现象。
它是指物质在存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磁化强度并展示出相应的磁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固体物理中的磁性现象,并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应用。
一、磁矩的概念与分类磁矩是固体物体表现出磁性的根本性质。
磁矩可以分为两类:原子磁矩和宏观磁矩。
1. 原子磁矩原子磁矩是由原子中带电粒子(如电子)所产生的微小磁矢量。
它的大小与原子的电子结构有关。
根据原子磁矩的大小和方向,物质可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 顺磁性:顺磁性物质中的原子磁矩与外磁场方向相同,被外磁场激发后会增强磁化强度,如氧气和铜等。
- 抗磁性:抗磁性物质中的原子磁矩与外磁场方向相反,被外磁场激发后会减弱磁化强度,如银和铝等。
- 铁磁性:铁磁性物质中的原子磁矩与外磁场方向相同,但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会呈现出一定的剩余磁化强度,如铁和镍等。
2. 宏观磁矩宏观磁矩是由大量原子磁矩的矢量和所构成的磁化强度。
物质的宏观磁矩可以进一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 顺磁性:顺磁性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会呈现出强磁化特性。
这种磁性主要源于物质内部原子磁矩的耦合和分布,如铁矿石及其合金等。
- 抗磁性:抗磁性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会呈现出阻止磁化的特性。
这种磁性主要源于物质内部原子磁矩的耦合和分布,如铜和铅等。
- 铁磁性: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呈现出显著的剩余磁化强度,其磁矩可以保持,并在去除外磁场后不会消失,如铁和钴等。
二、固体磁性的产生机制固体物质的磁性是由其原子磁矩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所决定的。
根据不同的磁性机制,固体材料可以进一步分为顺磁体、抗磁体和铁磁体。
1. 顺磁体顺磁体的磁性主要是由物质内部原子磁矩的排列和分布造成的,其磁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与外磁场方向一致,从而增强磁化强度。
顺磁体的磁矩大小与外磁场强度呈线性关系,磁化过程是连续的。
2. 抗磁体抗磁体的磁性也是由物质内部原子磁矩的排列和分布所决定的,其磁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从而减弱磁化强度。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固体的磁性
固体的磁性
固体的磁性
一、角动量与磁矩
二、多电子原子的角动量
◇在一个填满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为零。 ◇在一个未填满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轨道和自旋磁矩将形成一 个原利原理: 同一个量子数n,l,m,s表征的量子状态只能有一个 电子占据。
库仑相互作用:n,l,m 表征的一个轨道上若有两个电子,库仑排斥势使系统 能量提高
→因而一个空间轨道倾向只有一个电子占据。 洪德法则:
四、角动量L-S耦合举例
五、原子的有效磁矩及朗德g因子
六、轨道角动量冻结
磁介质的基本物理量
顺磁性及抗磁性
磁体(材料)的分类
氢分子回顾
材料化学导论第6章-固体的磁性和磁性材料
96第6章 固体的磁性和磁性材料§6.1 固体的磁性质及磁学基本概念6.1.1 固体的磁性质某些无机固体并不像其他所有物质那样表现出抗磁性(Diamaganetism ),而是呈现出磁效应。
这些无机固体往往是以存在不成对电子为特征的,这些不成对电子又常常是处在金属阳离子中。
因此,磁行为主要限制在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上。
它们中许多金属原子具有不成对的d 和f 电子,就可能具有某些磁效应。
我们知道,电子有自旋,形成自旋磁矩。
在不同的原子中,不成对电子可以随机取向,此时材料就是顺磁的(Paramagnetic );如果不成对的电子平行地排成一列,材料就有净的磁矩,这是材料是铁磁性的(iferromagnetic );相反,不成对电子反平行排列,总磁矩为零,材料就呈现反铁磁性为(Antiferromagnetic );如果自旋子虽是反平行排列,但两种取向的数量不同,会产生净的磁矩,材料就具有亚铁磁性(Ferrimagnetic )。
图6.1就说明这些情形。
(b)(d)(c)图6.1 成单电子自旋取向和材料的磁性a 抗磁性b 铁磁性c 反铁磁性d 亚铁磁性磁性材料广泛地应用在电器、电声、磁记录和信息存储各方面,可以说,现代社会离不开磁性材料。
6.1.2 磁学基本概念1.物质在磁场中的行为97首先,我们讨论不同材料在磁场中的行为。
如果磁场强度为H ,样品单位体积的磁矩为I ,那么样品的磁力线密度,即所谓磁通量 (Magnetic induction )B 为:B = H + 4πI 6.1.1导磁率(Permeability )P 和磁化率(Susceptinity )K 定义为: P = HB = 1 + 4πK 6.1.2 K = HI 6.1.3 摩尔磁化率χ为χ= dM κ 6.1.4 式中M 是分子量,d 式样品密度。
根据、K 、χ及其与温度和磁场的依赖关系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磁行为,这总结在表6.1中。
第八章 固体的磁性
磁性与磁性材料的发展史
黄帝 司马迁《史记》描述黄帝作战用指南针 东汉 王充在《论衡》描述“司南勺” 1086年 宋朝沈括《梦溪笔谈》指南针的制造方法等 1119年 宋朝朱或《萍洲可谈》 罗盘 用于航海的记载 磁石 最早的著作《De Magnete 》 W.Gibert 18世纪 奥斯特 电流产生磁场 法拉弟效应 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产生电流 安培定律 构成电磁学的基础 , 电动机、发电机等 开创现代电气工 业 1907年 P.Weiss的磁畴和分子场假说 1928年 海森堡模型,用量子力学解释分子场起源 1931年 Bitter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磁畴 1933年 加藤与武井发现含Co的永磁铁氧体 1935年 荷兰Snoek发明软磁铁氧体
司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盘17.8×17.4厘米,勺长11.5,口径4.2厘 米。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 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 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 此模型是王振铎先生据《论衡》等书记载并参照出土汉代地盘研究复制。
第一部分 物质的磁性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基本磁学量 磁化状态下磁体中的静磁能量
第三节
第四节
物质按磁性分类
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第一节
基本磁学量
一、磁矩 μm (仿照静电学) 永磁体总是同时出现偶数个磁极。
磁体无限小时,体系定义为磁偶极子 +m
l
-m
磁偶极矩: jm ml 方向:-m指向+m 单位:Wb∙m (韦伯 米)
用环形电流描述磁偶极子:
μ m iA 单位:A ∙m2 磁矩: 二者的物理意义和关系: 都表征磁偶极子磁性强弱与方向
固体的磁性 基础知识
固体的磁性 基础知识1. 磁性的一种分类方式根据磁化率χ的大小符号以及与温度、磁场的关系,可以把物质的磁性分成五类:(1)抗磁性,磁化强度与磁场方向相反,χ < 0,其值约为10-7~10-6;(2)顺磁性,磁化强度与磁场方向相同,χ > 0,其值约为10-6~10-5;(3)反铁磁性,χ > 0,其值约为10-4;(4)亚铁磁性,χ > 0,其值约为10-1~104;(5)铁磁性,χ > 0,其值约为10-1~106抗磁性的χ几乎与温度无关,其余均与温度有关;亚铁磁性和铁磁性为强磁性,其余为弱磁性。
2. 原子磁矩构成固体物质的原子中,电子磁矩比原子核的磁矩大三个数量级,所以电子磁矩对固体的磁性起主要作用。
2.1 独立原子的磁矩原子中电子的磁矩由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两部分组成。
电子的轨道磁矩为L 是电子的轨道角动量,µL 的绝对值为其中l 是电子轨道角动量量子数,µB 是波尔磁子,其大小为电子的自旋磁矩为 = -2L e mμL =(1)L Bl l 2B e m S e mμSS 是电子的自旋角动量,µS 的绝对值及其在z 方向的投影分别为如果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则原子磁矩为J 是电子的总角动量。
如果原子中有多个电子,原子的总角动量有LS 耦合和JJ 耦合两种耦合方式,分别适用于原子序数比较小和原子序数比较大(Z > 80)的耦合方式。
常见的3d 族和4f 族元素,电子之间的轨道-轨道与自旋-自旋偶合较强,适合使用LS 耦合。
2.2 晶场效应原子结合成晶体后,原子的电子状态发生变化,价电子参与各种类型的键合,而处在格点位置的离子也不同于孤立离子,其电子状态因受周围离子所产生的静电场的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静电场称为晶体电场,它所造成的影响称为晶场效应。
晶场效应有两种:一是离子中简并的电子态发生劈裂,二是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的贡献部分或者全部被冻结。
固体的磁性.
S m si
i
取最大值。
(ⅱ) 在满足法则 (ⅰ) 的条件下,总的轨道量子数: L mli 也取最大值。
i
(ⅲ) 电子壳层内的电子数不到半满时,J = │L – S│;超过 半满时,J = L + S ;正好半满时,L = 0 , J = S 。
L mli
i
使之能够取到最大值。
(ⅲ) 电子壳层内的电子数不到半满时,J = │L – S│;超过 半满时,J = L + S ;正好半满时,L = 0 , J = S 。 n > 半满:如 Fe 3d6 超过半满。则有: J = L + S 而 Mn 3d5 正好半满。有:L = 0 ; J = S n < 半满时就为: J = │L – S│。
dL e B L dt 2m
B
l
在此力矩的作用下,电子的轨 道角动量将作绕磁场方向的进动。 运动方向如图所示。 —— 拉莫进动
L
B L
轨道角动量的进动
L
M
mg
rC
与陀螺进动的类比: M dL dt d (i ri miVi ) rC mg dt
有效的原子磁矩在 z 方向的投影为: 其中:
Jz gmJ B
mJ 0,1,2, J
共有(2J+1)个取值。负号表示 μJ 与 J 的方向相反。 讨论: 两种特殊情况下兰德因子的数值。
① S = 0 时的情况: 这时, J = L 。原子的磁矩完全出自电子轨道磁矩的贡献, 这时 g = 1 。 反之亦然:若知道某原子的 g ≈ 1 。这就说明原子的磁矩主 要来自轨道磁矩,而电子自旋对磁矩几乎无贡献 。 ② L = 0 时的情况: 这时, J = S 。原子的磁矩完全由电子自旋磁矩所贡献,这 时g=2。 反之亦然:若知道某原子的 g ≈ 2 。这就说明原子的磁矩主 要来自于自旋磁矩,而电子的轨道运动对磁矩几乎无贡献 。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固体磁性的种类
• 1991年化学奖,恩斯特(R. R. Ernst),将傅里叶谱和核磁
共振技术结合,极大提高分辨率,并发展二维核磁共振谱;
• 2003年医学奖,劳特布尔(P. C. Lauterbur)和曼斯菲尔德
(P. Mansfield),发展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 核磁共振波谱
加磁场前
加磁场时
撤去磁场
铁磁性:磁畴与磁化
• 铁磁体中,相邻原子的电子间存在交换耦合作用,可克服热
扰动影响使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取向一致,形成磁畴。
• 无外磁场时,铁磁体未磁化,各磁畴的自发磁化方向各不相
同、互相抵消,整体上不呈现磁性;
• 加外磁场时,磁矩方向与外磁场方向夹角小的磁畴磁能较低,
体积逐渐增大,夹角大的磁畴体积逐渐缩小;
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中。
• 由于交换作用,铁磁体中会形成磁畴,产生自发磁化。
• 自发磁化是由于自旋向上与向下的电子数密度不相等,所
以又叫自旋极化。
• 利用自旋极化原理制作的器件不但可以利用磁场控制输出
状态,还能实现电压和电流放大功能,表现出晶体管的特
性。这种器件是由自选状态决定信息的传递与变化,称之
• 随着外磁场的增加,夹角小的磁畴逐渐转向,直到所有磁畴
的方向都沿外磁场方向排列,磁化达到饱和状态。
• 铁磁体 = 10~106
加磁场前
增加磁场时
饱和磁化
铁磁性:剩磁与磁滞
• 由于磁介质内部存在杂质
和内应力,磁畴间存在阻
碍转向的“摩擦”作用,
当外磁场减小或撤去后,
磁畴的有序排列被部分保
饱和磁化
固体磁性的种类
固体 铁磁性
• 反铁磁性
固体物理学中的磁性和自旋电子学效应
固体物理学中的磁性和自旋电子学效应磁性是固体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能够解释物质在磁场下的行为,并且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磁性,自旋电子学效应也是固体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电子的自旋在固体中产生的效应和应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磁性和自旋电子学效应在固体材料中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看磁性。
磁性是物质中原子或离子的微观自旋(spins)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物理现象。
在常温下,大部分物质的自旋是无序排列的,因此不具备宏观磁性。
但是当物质受到外磁场的影响时,物质中微观自旋的排列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质具备了宏观磁性。
这种现象被称为顺磁性。
与顺磁性相对的是铁磁性,铁磁性是指物质自身的微观自旋在无外磁场的情况下即可有序排列的一种性质。
铁磁性材料可以产生强磁场,并且在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硬磁材料和磁存储器件等。
另外还有一类材料具备反磁性,反磁性材料的磁矩方向与外磁场相反,造成了物质无磁性的表现。
除了磁性,自旋电子学效应也是固体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自旋电子学效应研究了电子自旋在固体中的产生的效应和应用。
电子除了具备电荷,还具备自旋。
自旋电子学效应将电子自旋引入电子学中,扩展了电子学的研究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自旋电子学效应之一是自旋霍尔效应。
自旋霍尔效应是指在有磁场和电场下,电子具备自旋的外加力会使得电子在材料内形成一条只传输自旋相同的电流而抵制相反自旋电流的现象。
这一效应对于新型材料的发现和自旋电子器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旋电子学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电子自旋的行为,也为新型电子器件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
随着固体物理学的不断发展,磁性和自旋电子学效应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信息存储方面,磁盘和磁带等磁存储器件利用了磁性材料的性质来存储和读取数据。
而在新型电子器件方面,自旋电子学效应为自旋晶体管、自旋电子器件、自旋计算机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它利用磁性材料对外磁场的响应来获取物体内部的信息。
第八章 固体的磁性c
J mJ x ∑e ∴ M = k BT ln Z (H ) = Nk BT H mJ = J H J J mJ x g J B mJ e mJ e mJ x ∑J ∑J k BT mJ = mJ = = Nk BT = Ng J B J J mJ x e e mJ x ∑ ∑
二、自发磁化强度Ms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Weiss假设,分子场Hmf与自发磁化强度Ms成正比。 式中,ω 为Weiss分子场系数
H mf = ωM s
在外场作用下,由Langevine顺磁理论: M = N L(α ) = M L(α ) J 0 J ( H + ωM ) α = k BT M = N = Ng J ( J + 1) 0 J J B 考虑空间量子化,则L(α ) → BJ (α '), 即 :
M s Nk BT 当T=Tc时, = α ' 直线与 BJ (α ') 曲线相切于原 2 M 0 ωM 0 点,即Ms=0 。
当 T>Tc时,无交点,即无自发磁化,说明铁磁性转变 为顺磁性,Tc称为居里温度(铁磁性居里温度)
2、Tc的物理意义 T → Tc , α ' << 1, Ms (α ') = J + 1α ' M = BJ 3J 0 M Nk BTc s = α' 2 M 0 ωM 0 此时二直线相切,斜率相同,即:
联立求解方程1、2可得到一定H与T下的M,若令 H=0,即可得到Ms,也可计算Tc。
1、图解法求解
M M = BJ (α ')...................1 0 M Nk BT H α ' ....2 = 2 M 0 ωM 0 ωM 0 分别对α ' 作曲线,交点即 为M , 如右图。若H = 0, 则M → M s Ms = BJ (α ')...................3 M0 M s Nk BT α '...............4 = 2 M 0 ωM 0 g J J B α ' = k T ωM s .............5 B 2、式的曲线的交点即为M s (某温度下) 3
固体磁性及磁性测量原理
主要内容:
引言-----世上万物都有磁性 磁矩 磁化强度和退磁场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磁路 磁学中的单位
中国古代制备指南针的方法
直接浮在水面上; 置于指甲上; 置于碗的边缘上; 悬于绳子上。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盘17.8×17.4厘米,勺长11.5,口径4.2厘 米。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 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磁 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 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
2、电流产生的磁场
长的通电细螺线管,当有电流i(A)通过每米绕线n匝
的线圈时,中心处的磁场强度:单位 A/m
H ni
1 Am1 4 10 3 Oe 0.0126 Oe ;
螺线管中磁场的分布
1 Oe
10 3
79.6 Am1
4
H
1 2
ni(cos
1
cos 2 )
1 ni[
2
x
L
2
R2
(x
(2
c os1
c os 2
sin 1
sin 2 )
1
4 0r3
{1
2
3 r2
(1 rˆ)(2
rˆ)}
If 1=2, 1 = 2;
U
3 2 4 0r3
(cos2
1) 3
U 0 ; 0 a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杂质和缺陷的顺磁性 晶体中的杂质和缺陷往往具有未配对电子, 它们的自 旋贡献一定的顺磁性。研究其顺磁性对了解杂质和缺 陷的电子结构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外加磁场 B 中杂质、缺陷态分裂为两个能级, 分别 对应电子自旋不同取向, 设杂质上电子自旋角动量为 µ s, 则能级移动为: 平行自旋 -µ sB, 反平行自旋 µ sB 在低温下, 电子将主要占据在较低的能量状态, 若在 垂直磁场方向上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 当频率满足
eB m ℏω = ℏ * = 2µ B * B >> k BT m m
得
m* B >> T m
当 T 为几 K, 若 m*≈m, B 需要 10~100T; 若 m*≈0.1m, B 需要 1~10T
量子化效应的另一个条件是
qB ωcτ = * τ >> 1 m
其中τ为电子的平均自由时间, 因为需要材料比较纯, 有比较大的τ值 由于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形成的量子化的朗道能级, 而 使电子系统的能量升高了, 呈现出抗磁性, 因而称为 朗道抗磁性 利用自由电子近似, 可证明朗道抗磁性的磁化率为:
§8-5 铁磁性和分子场理论
技术上广泛应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铁磁性 材料, 最主要的铁磁性物质是铁、钴、镍 等几种元素和以它们为基的合金 铁磁性和顺磁性、抗磁性相比较是一种很强的磁性 以硅钢软磁材料为例, 在 10-6 特斯拉的磁场下它 就可以达到接近饱和的磁化强度, 而在同样的磁场 下顺磁磁化强度则大约只有饱和磁化强度的 10-9
也就是说, 在 m*≈m 时, 电子呈顺磁性; 在 m*<<m 时, 电子呈抗磁性。通常称后者为反常抗磁性
金属中电子的泡利顺磁性和朗道抗磁性, 都是取决于 费米面附近的电子, 而金属的费米面的形状有可能是 很复杂的, 并不能利用近自由电子近似 在这种情况下朗道抗磁性的理论估算变得非常复杂。 在实验上观察到金属铋的反常抗磁性(χ~-200×10-6) 另外还有锑(Sb)、锌(Zn)、锡(Sn)等, 这些金属的费米面都是比较复杂的 很多半导体材料导带电子的有效质量 m*<<m, 在这种 情况下掺杂半导体中电子对磁化率贡献, 将主要是朗 道抗磁性
µ=n µB 2
k BT B χ =n
µ0 µ B 2
k BT
金属中的电子是高度简并的, 服从费米统计规律, 自旋 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 也会引起顺磁性, 但与半导体相 比有不同的特点 按照量子理论, 磁场中运动的载流子形成 一系列分离的朗道能级, 从而有可能使载 流子系统能量升高, 而呈现出逆磁性 载流子同时兼具顺磁性和抗磁性, 实际观察到的应是 两者的综合效果 对于自由电子气可证明抗磁性总是顺磁性的 1/3, 有些 固体材料的载流子可近似看成自由电子。但有的固体 材料, 载流子抗磁性大于其顺磁性, 称为反常的抗磁性
q2 B2 8m ℏωc qB 2 2 2 ∑ ( xi + yi ) = O m ma0 ≅ ℏωc q 2 / a i 0
2
可以看到在 B 是 1T 时, 抗磁性的影响要小 10-5 倍
二、载流子的磁性 金属的内层电子和半导体的基本电子结构一样也是饱 和的电子结构, 因此是抗磁性的。 但是另外还必须考 虑载流子对磁化率的贡献
铁磁性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在外磁场中的磁化过程的 不可逆性,称为磁滞现象
典型的磁化曲线,表 示磁化过程中磁化强 度与磁场的变化关系
OA 表示对于未磁化的样品施 加磁场 H, 随 H 增加磁化强度 不断增加, 到达 Hs 时磁化强 度达到饱和磁化强度 Ms
达到饱和以后, 再减小磁场, 磁化强度并不是可逆地 沿原始的磁化曲线下降, 而是沿图中 AB 变化 在 B 点磁场已减为 零, 但磁化强度并没有 消失。只有当磁场沿 相反方向增加到–Hc 时, 磁化才变为零 继续增加反向磁场到-Hs 可以 使磁化强度达到反向的饱和, 如果由-Hs→Hs, 磁化强度将完 成图示的回线, 称为磁滞回线
可以看出泡利自旋顺磁磁化率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 金属中电子的顺磁性远小于非简并情况且不随温度变 化这两个特点, 都来源于电子自旋取向变化只能发生 在费米面附近
电子在磁场作用下的轨道运动可以产生抗磁性 电子在磁场作用下的轨道运动形成一系列朗道能级, 这种量子化效应只有在 ħω>>kBT 时才是显著的 如果利用近自由电子近似, 有效质量为 m*, 则
矫顽力
不同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可以有很大的区别
例如, 许多软磁材料的矫顽力 Hc 只有 1 安/米 量 级, 而一般硬磁材料的矫顽力则在 10 安/米 以上
在技术应用上, 正是利用了具有各种磁化性能 的材料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上世纪初, Weiss 提出的理论提供了对铁磁性现象的 基本了解, 理论的基本点可以这样说明: 1. Weiss 假设, 铁磁体的强磁性首先是由于铁磁体 内部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使元磁矩“自发地”平 行排列起来 2. 实际宏观的铁磁体内, 包含许多自发磁化的区域, 它们的磁化方向不同, 因此总的磁化强度为零, 这 种自发磁化的区域被称为“磁畴” 外加磁场的作用仅仅是促使不同磁畴的磁矩取得一 致的方向, 从而使铁磁体表现出宏观的磁化强度
1 1 M = µ B ∫ f ( E − µ B B) N ( E )dE −µ B ∫ f ( E + µ B B) N ( E )dE 2 2
可以证明
π 2 k T 2 2 0 M = µ B N ( EF ) B 1 − B 0 12 EF
包含顺磁离子的固体大都是磁性材料。结合成固体时, 有不满的内壳层, 而保持固有磁矩, 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成为磁学深入研究的主要对象 磁性原子(或离子)之间可以产生很强的相互作用, 可使它们的磁矩不借助于外加磁场而自发地排列 起来, 导致了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现象 包含少量磁性离子的顺磁盐构成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特点是磁性离子处于较稀释的状态,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弱。以它们为基础的绝热退磁是获得极低温度的方法
一、饱和电子结构的抗磁性 只有当固体内包含具有固有磁矩的电子结构时才会引 起顺磁磁化, 而感生的抗磁性则是普遍的 自由状态的原子很多都具有一定磁矩, 结合成分子和 固体时, 往往失去磁矩。离子晶体以及共价键晶体, 都形成饱和的电子结构, 无固有磁矩, 是抗磁性的 离子晶体以及它们的溶液的磁性的实验测定说明, 每 种离子具有基本上确定的磁化率, 晶体的磁化率χ可 以写成各种离子磁化率χi 之和
ℏω0 = 2µ s B
电子可能吸收一个电磁场量子而从低的能级跳到高的 能级, 此时电磁波将被强烈地吸收 这一现象称为电子自旋共振或电子顺磁共振 根据电子自旋共振讯号的强弱可以测定杂质与缺陷的 密度; 根据自旋共振的频率可以确定自旋磁矩 µ s, 它有 可能与自由电子的 µ B 不同, 通常称其为 g 因子不同 g 因子的数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 映自旋-轨道波函数之间的耦合 根据实验上观察到的各向异性, 可推断杂质和缺陷周 围环境的对称性
这部分电子的数目可以由在图中所占面积计算得到
1 0 n = ( µ B B ) N ( EF ) 2
而每个电子沿磁场方向的磁矩由 -µ B 变为 +µ B , 改变 了 2µ B , 所以产生的总磁矩为
2 0 µ B N ( EF ) B
磁矩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的方向是一致的, 因此是顺磁 性的, 磁化率为
µ=n µB eµ
B B / k BT
e µ B B / k BT
µB B − µ B e − µ B B / k BT = nµ B tanh − µ B B / k BT +e k BT
可看出平行自旋取向的几率大于反平行的, 因而表现 出不为零的平均磁矩, 与磁场有相同方向 一般温度下, µ BB<<kBT, 有
0 2 χ = N ( EF ) µ 0 µ B
称为泡利自旋顺磁性
对于具有恒定有效质量 m* 的近自由电子的情况, 有
3 N N (E ) = 0 2 EF
0 F
得到
2 µB 3 χ = N µ0 0 2 EF
可以看到, 由于泡利原理的限制, 就每一个电子的贡 献来讲, 金属中电子的顺磁性远小于非简并的情况 在 T≠0K 时, 金属中电子的泡利顺磁 性可以通过费米积分计算, 总磁矩为
非简并情况 简并情况
1 µ m χ = nµ0 * k BT m 3
2 B
2
1 0 2 m χ = N ( EF ) µ 0 µ B * 3 m
2
与泡利自旋顺磁性的结果相比较, 可以得到电子的总 , 磁化率
1 m 2 χ = 顺磁磁化率 1 − * 3 m
这种抗磁性往往只有在饱和电子结构时, 才是最重要 的。在非饱和结构, 存在有固有磁矩, 由磁矩引起的 顺磁性, 将远大于上述抗磁性 磁矩的取向能数量级为
ℏqB µ B B JM J LS | L + 2 s | JM J LS = O( µ B B) ∼ ∼ ℏωc m
当 B 是 1T, ħωc 为 10-4eV 数量级. 抗磁性引起的能移为
铁磁材料只有在铁磁居里温度以下才具有铁磁性。 在居里温度以上, 铁磁材料转变为顺磁性的 Fe 铁磁居里温度K 顺磁居里温度K Co Ni
627
Gd Dy Ho
292 85 20
Er
20
1043 1388
1093 1428
650
317
154
85
42
由于铁磁转变温度可以是很低的温度,一般对铁磁 物质的划分只有相对的意义。随着低温测量技术 的发展才发现一些稀土元素在低温转变为铁磁性
根据以上比较, 多尔夫曼首先提出导电电子显然具有 顺磁性, 部分抵消了内层离子的抗磁性, 从而使金属的 抗磁性比离子的抗磁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