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

合集下载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摘要:柴达木盆地受祁连山和昆仑山的相向挤压控制,因此发育了柴北缘断裂、昆北断裂、祁连南缘断裂等区域性断裂构造。

同时在阿尔金构造带的重大影响下,发育形成了阿南断裂、格尔木——锡铁山断裂等区域性构造。

在两组不同方向上断裂构造的叠加作用力下,使柴达木中后期盆地呈现出北东——南西向以及北东——南西向分带的特征,同时在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控油意义一、概述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北部,四周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以及阿尔金山,是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发现的三大盆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库。

然而,因为柴达木盆地的特殊构造位置以及构造过程,导致盆地在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不仅受周边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深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影响。

二、基底构造特征1.重力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异常等值线在轴向上呈现出北北西方向特征,负异常中心处于三湖地区,盆地内部异常值变化较小。

盆地边缘出现非常密集的重力梯级带,反映了昆北断裂、柴北边缘断裂以及祁连山南部边缘断裂的存在必然性。

在重力异常图的剩于区域上,塔尔丁——鱼卡这条线存在一条北东方向的重力梯级带,异常值自西向东呈现增大趋势,西部较东部埋藏浅,中间存在基底断裂。

2.磁场在航磁异常方面,柴达木盆地与昆仑山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可以理解为昆仑山北部大量的具有较强磁性的变质岩可以无限延伸至柴达木盆地下,从而构成盆地的结晶类基底。

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被布伦台——鱼卡断裂一分为二,西部较东部沉积厚度大。

3.大地电磁测深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基底呈现出凹凸有致的整体格局,大致分为茫崖凹陷、大风山隆起、一里坪坳陷、昆北断阶、阿南断阶等构造单元。

并且在盆地东部区域发现断裂两侧的磁异常现象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北侧的异常值比南部低很多。

专家推测这种磁性异常极有可能体现了盆地的基底差异。

在盆地东部区域,基底的发育形成逆冲断层,将东部地区划分成昆北断阶、欧南断陷、花海子山间盆地等小构造单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

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

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

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

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

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

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

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

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摘要】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微咸水~半咸水湖泊环境,存在浅湖和半深湖两个沉积亚相。

浅湖亚相中的砂坪、颗粒滩等有利微相带主要位于构造西部,而在构造主体和东部不发育,沉积相控制了油气的富集。

油田含油储层主要发育在N21中上部到N22上部,岩性复杂,属于碳酸岩、碎屑岩、膏盐类物质混合沉积的岩类。

含油储层碳酸盐为主,次为碎屑岩,碳酸盐岩中的优质储层主要是颗粒灰岩和藻灰岩,碎屑岩主要发育在浅层的I+II油层组,以薄砂条的形式存在,含量少,但较好的改善了储层物性。

油田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属于中低孔-特低渗。

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强,注水开发中必须依据储层特征进行井网的优化和部署。

【关键词】南翼山油田储层湖相沉积混积岩类特低渗物性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亚区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该区第三纪长期处于微咸水一半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同时由于间歇性水流的注入,从N21中上部到N22顶部广泛发育由碳酸岩、碎屑岩、膏盐类物质混合沉积的岩类,岩性复杂多样,储层分布“薄、多、散、杂”,物性差。

通过强化储层研究,深化地质分析,对油田优质储层的分布特点、发育规律和表现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支撑了南翼山油田产量的持续增长。

1 油田沉积特征南翼山油田主要发育浅湖相和半深湖相两个亚相。

储层层理类型以水平、波状层理为主,可见小型交错层理或透镜状层理,水动力整体较弱,储层颜色以浅灰、深灰色为主,也见棕灰色。

油田浅湖相中主要存在砂坪、泥坪、灰坪、颗粒滩等微相,其中砂坪、颗粒滩等有利微相带主要位于油田构造的西部,而在构造主体和东部不发育,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油田西部。

油田半深湖相位于浪基面以下,受湖浪作用影响较弱,层理类型以细薄的水平层理为主。

颜色以深灰色、灰色、绿色、黑色为主,有机质含量高。

半深湖相中主要存在泥坪、灰坪、砂坪等微相,主要位于油田的构造东部和南北两翼,基本不发育有利储层。

油藏背斜描述

油藏背斜描述

油藏背斜描述如果说褶皱构造是油田的骨架,那么油藏背斜就是油田的血液。

所以一个完整的油藏背斜通常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储量丰富:形成油藏背斜的岩层都有很高的含油气和产油气的物性(见表1)。

2。

垂向上的边界比较清楚:油藏的生、储、盖等不仅在平面上分布均匀而且在纵剖面上也显示出连续而规则的递变关系。

水驱期。

储量增长快、速度大。

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储量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随着油水比的增加,储量不断增加。

有些地区还发现了裂缝型油藏,由于产层的裂缝和断层对储量的影响,目前正在研究中。

3.主要含水层砂岩分布广泛,这些层段容易出砂,对油井而言流动的砂比固相的更为有利。

同时,砂岩可以储存一定的石油,由于受到地层温度、压力及渗透率的影响,油层压力不同部位不同,在生产中要注意合理的开采时间,使砂岩油藏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情况对油井的施工工艺尤其重要。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采取裸眼完井,钻井过程中应避免对砂岩的破坏,避免或减少井筒的堵塞和垮塌。

保持压力稳定。

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并实现油藏开发的最终目标。

4.储集空间由于上述原因,油藏背斜的储层横向连通性好,几乎是一个储油空间;储层纵向延伸深,分布广,油藏非均质性好。

据统计,世界上发现的油藏中背斜油藏占80%,而我国内蒙古乌审旗苏吉盖油田油藏背斜所占的比例就更大。

此外,背斜中垂向上隔层发育,垂向上储层分布多样性,有些地区背斜又具有多期的层段接触,使得储集体多样化。

油藏背斜上方地形闭塞,通道不畅,纵向长,横向窄,形成很厚的“皮壳”油藏。

储量在1-2亿吨左右。

但是,油藏背斜虽然资源丰富,却具有形成时间早,开发难度大,油水损失严重,采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故开发技术也十分复杂,针对其缺陷,应根据其特点,采用适当的开发技术。

根据我国的地质条件,开发技术应该遵循:①在有利于防止污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油田的自然能力,提高油田采收率;②在保持和扩大油气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防止水和瓦斯突出;③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开发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发工艺;④在矿场上继续推广和应用油层水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

6.2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6.2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2 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在构造地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即形成背斜油气藏。

◆19世纪末:“背斜学说”。

◆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翼陡,一般不对称,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常伴有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L层油气藏:不对称背斜圈闭,南翼倾角20~30°,北翼60~80°,被逆断层及横断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据玉门石油管理局)◆长轴背斜,由多条逆断层切割。

两翼不对称,西翼陡40~50°,东翼缓20~25°,构造轴线由浅向深向缓翼偏移。

◆该气田由多个背斜气藏组成。

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据四川石油管理局)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稳定地台区,盆地内部基底活动,差异升降,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宽缓背斜。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多分布在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隆起带。

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

实例: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萨尔图等油田、波斯湾盆地中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第一位的加瓦尔油田、以及西西伯利亚盆地的萨莫特洛尔大油田和乌连戈伊大气田中的油气藏。

大庆萨尔图油田剖面图(据大庆石油管理局,2000)盐、膏、欠压实泥岩:密度比上覆地层低,受不均衡压力作用,上拱形成背斜。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岩体刺穿油气藏——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

三、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据胡见义,等,1991)◆长轴背斜,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灰岩油气藏及勘探潜力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灰岩油气藏及勘探潜力

第一作者简介: 陈子 , 男,198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学士;1988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 硕士;2001 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 博士;2004 年成 都理工学院博士后。 从事沉积储层研究工作。
59
No.5 2004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沉积储层
D E P O S I T I O N
2 藻灰岩的岩石类型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 藻叠层灰岩、藻纹层灰岩、藻团块灰岩、藻鲕灰岩和藻 泥晶灰岩。 藻叠层灰岩(图版Ⅰ,Ⅱ):藻叠层灰岩在跃西、跃 东、花土沟和南翼山地区均较发育,藻呈叠锥状或柱状 生长形成藻叠层灰岩,主要形成于高能浅湖环境。湖相 叠层石的规模一般很小,最大仅15〜25cm。藻叠层灰 岩普遍见较强的溶蚀现象。 藻纹层灰岩(图版Ⅲ,Ⅳ):藻纹层灰岩在跃西、跃 东、花土沟和南翼山地区均较发育,藻呈水平纹层状或 波状生长形成藻纹层灰岩,主要形成于低能滨湖环境。
4.5 藻灰岩厚度 / 地�厚度 4 3.5 3 2.5 2 1.5 1 0.5 0 0 5 10 15 20 25 �酸�岩厚度/地�厚度
y = 0.6795ln x + 0.4819
图1 Fig.1
20 藻 灰 岩 厚 度,m 15 10 5 0 0 10
碳酸盐岩与藻灰岩发育程度关系图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degree of carbonate rock and algal limestone
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在地质历史 中分布较少,所以人们对其重视和研究的程度远不如 海相碳酸盐岩。但是,根据国内外油气勘探实例,湖 相碳酸盐岩在一定条件下既是重要的生油岩,又可成 为重要的储油气岩。在巴西、美国西部、南美洲、非 洲、印度尼西亚、原苏联及中国的一些盆地中,都具 有重要的油气聚集,证实了湖相碳酸盐岩可作为重要 的储油气岩[1〜9]。例如,四川盆地的中侏罗统大安寨组 的介屑灰岩[10],华北盆地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 段和四段的碳酸盐岩和礁灰岩 [11〜13] ,黄骅坳陷下第三 系沙河街组三段的碳酸盐岩[14,15],冀中坳陷下第三系沙 河街组三段的碳酸盐岩以及苏北盆地下第三系阜宁组二 段的生物灰岩等[16],都是良好的储油层,甚至是高产油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摘要:在我国西部,有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石油工业的主要支撑和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中国迎接新世纪的油气资源战略的交替地区。

为了加深对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了解,促进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本文首先从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地质特征入手,论述了盆地性质与构造历史,以及西部地区的地质条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资源分布概况。

最后提出促进勘探开发的相关建议。

一、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地质特征1.盆地性质与构造演化史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以及准噶尔盆地,这些沉积类盆地类属于克拉通盆地,它的基底是比较小的古大陆地壳块状,地壳大概有35~45千米的厚度,主要组成岩质是前震旦的酸性变质岩系。

平坦的海相碳酸盐岩与砂岩是古生界的构造特点,而中新生界主要是盆地沉寂。

在西部盆地的周围存在数量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前陆冲断带,主要体现为小型克拉通块状。

在中新生界的构造层,现代造山带相围的新生代盆地表现地十分突出,也就是中新生界盆地和古生界克拉通相互重叠的盆地地形。

西部地区的板块结构变化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震旦|—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三叠纪—早第三纪以及晚第三纪—第四纪。

在经历这四纪构造演化之后,东西部分产生十分显著的构造差别,东侧部分包括四川与鄂尔多斯盆地中间发生隆起,周围也由于发生沉积编程前陆盆地地形,而西侧部分,包括柴达木,准噶尔以及塔里木盆地迅速沉积,幅度达到5000~7000米,发育时期也跟西部有很大不同。

2.西部地区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西部地区的表面和地下都存在十分复杂的地质特点,地区表面主要是沙漠、黄土塬、隔壁以及山地,而地下主要由台盆区与推覆带构造而成。

当前西部的油气地区主要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盆地,以及河西走廊、鄂尔多斯以及柴达木地区,这些地形的地质特征都十分复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地区的地下构造在盆地中与山前带有着不同的复杂性特征。

背斜类型

背斜类型
偏移轨迹大体与断层面平行 。
Ⅱ′
Ⅰ′
-1850 坨庄
-1950
Ⅰ Ⅰ
-2000 海 拔 m -2500
利津 Es3

Ⅰ′ Ⅱ Ed
Es2 Es3
逆牵引背斜油藏 断块油藏 岩性油藏
Es2 Es上3
Es中3 Es下3
Es上4
Es下4
Ng
Es2
Es上-中 3
Es下3
Ⅱ′
-2000
-3000 海 拔
-4000 m
4-5
-1450
-1400 -1350
A
34
36 - 206
B
3 - 12
-1375
-1325 -1275
-1425
-1350
-1400
A
18 - 1

4-3
馆段

34

东 中
19
71
镇 陶


241
B



沙三段

沙一段
孤东油图田7-馆7 陶孤组东油油田藏馆构陶造组油图藏及构横造及剖剖面面图图 (据胜利石油管理局)
缝”→近断层位置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充填瞬间形成的空间(即“下滑”) 从而导致地层层面弯曲。
滚动背斜的主要特点:
⑴ 平面上:背斜位于向坳陷倾斜的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 小型宽缓短轴背斜或穹隆,有时也可以是长轴背斜;
⑵ 剖面上:轻微不对称,近断层翼稍陡,远断层翼平缓; ⑶ 背斜轴向:与断层线近平行,常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⑷ 构造幅度:中部较大,深、浅层较小; ⑸ 背斜高点:距离断层较近,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
▲ 地层厚度和岩性:若古地形规模较大,所形成的背斜表现 出:顶部(轴部)地层岩性稍粗,地层厚度较小,而翼部地 层稍细、地层较厚—具有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是青藏高原北缘的重要地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形成了大量的油气藏。

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掌握着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勘探开发等关键问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地区的古今构造特征、油气藏性质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其耦合关系。

一、古今构造特征1.古构造特征马北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古构造带,为重要的三叠纪古构造复合体。

在古构造带中,存在着两个大型构造单元,即南部的“马边地块”和北部的“大柴旦构造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构造差异和复杂的构造关系。

2.今构造特征该地区的今构造特征主要为冲断构造,其中以大柴旦断裂带最为发育,是该地区特有的大规模构造建造。

大柴旦断裂带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总长超过1000km,断距近千米,具有重要的构造控制作用。

二、油气藏性质及其形成机制1.油气藏性质马北地区的油气藏呈多层次、多类型发育,包括深层超高压天然气、高成熟度页岩气、低孔渗储层气等不同类型。

油气藏规模大、含气量高、品质优良。

2.油气藏形成机制该地区油气藏的形成与古今构造的演化密切相关。

在古构造时期,构造和沉积作用催化了大量有机质的堆积,形成了烃源岩;在今构造时期,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大柴旦断裂系的控制,断裂直接影响着油气运移、聚集、储存。

三、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关系1.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马北地区在古构造演化过程中,构造变形、压实、抬升和剥蚀作用影响了沉积作用,使得烃源岩密度增加、厚度变薄、热演化程度升高,为今后的油气藏形成奠定了基础。

2.构造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在今构造时期,大柴旦断裂系的发育使得油气藏具有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断裂的活动性反复地促进了油气的泄漏、运移和聚集,成为了该地区油气藏的重要成因因素。

综上所述,马北地区的古今构造特征与油气藏的形成关系密切,构成了极为复杂的耦合关系。

只有充分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油气藏的形成机制,才能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背斜类型

背斜类型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挤压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主要特征常见于褶皱区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常伴有逆冲断层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据玉门石油管理局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三叠系嘉陵江组据四川石油管理局又如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油藏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延长组油田一般在地台区较为常见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挤压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挤压背斜油气藏:指在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下 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主要特征:
▲ 常见于褶皱区 ▲ 两翼地层倾角陡 ▲ 常呈不对称状 ▲ 闭合高度较大 ▲ 闭合面积较小 ▲ 常伴有逆(冲)断层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据玉门石油管理局)
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
▲ 地层厚度和岩性:若古地形规模较大,所形成的背斜表现 出:顶部(轴部)地层岩性稍粗,地层厚度较小,而翼部地 层稍细、地层较厚—具有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如:渤海湾盆地济 阳坳陷的孤岛油田和 孤东油田,均以此类 油藏为主。
58
-1375 -1400
13 - 3
-1375
-1400 -1350
28 - 453
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据胡见义等)
背斜的顶部:放射状断裂系统
科威特布尔干油田油藏的 构造图(a)及横剖面图(b)
4、披覆背斜油气藏--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的形成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古地形突起”的组成: 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各种地形突起, 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 生物礁块、复合砂岩体等等。
了解成因:当“古地形突起”接受新的沉积物堆积后,相 对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常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则较厚 。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的厚度和自身重量不同,所受 到的压缩程度不均衡,周围较厚沉积物压缩程度较大,使得 地形突起(潜山)的部位,上覆地层呈隆起形态,形成背斜圈闭 。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底泉背斜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底泉背斜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

特 征。基于宇宙成因核素定年获得构成褶皱主体的 Fan3洪积扇的年龄为(15832±1554)ka,该年龄
与共和运动同期,表明石底泉背斜的形成响应了青 藏 高 原 东 北 缘 的 共 和 运 动。综 合 洪 积 扇 变 形 量 和
废弃年代,获得石底泉背斜 自 158kaBP以 来 的 隆 升 速 率 为 (006±001)mm/a,缩 短 速 率 为 (005±
001)mm/a。石底泉背斜的褶皱作用表明,在柴 达 木 盆 地 北 缘,山 间 盆 地 的 褶 皱 作 用 与 山 前 逆 断 裂
的 逆 冲 缩 短 相 同 ,均 对 造 山 带 前 陆 的 地 壳 缩 短 具 有 重 要 的 调 节 作 用 。
关键词 石底泉背斜 柴达木盆地北缘 祁连山 褶皱变形 共和运动
〔收 稿 日 期 〕 2020-04-27收 稿 ,2020-07-20改 回 。 〔基金项目〕 第 2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9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90861)共同资助。
通 讯 作 者 :李 传 友 ,男 ,1971年 生 ,研 究 员 ,现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活 动 构 造 ,E-mail:chuanyou@ ies.ac.cn。
ShidiquananticlineinthenorthernmarginoftheQaidam basin[J].SeismologyandGeology,43(3):521—539.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底泉背斜 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
董金元1) 李传友1) 郑文俊2) 李 涛1) 李 新 男 1) 任 光 雪 1) 罗 全 星 1)
1)中 国 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地 震 动 力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0029 2)中 山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广 东 省 地 球 动 力 作 用 与 地 质 灾 害 重 点 实 验 室 ,广 州 510275

第七章 7.2 构造油气藏

第七章 7.2 构造油气藏

1965
白垩纪
砂岩
尚未开发
16 012
9.哈西勒迈尔
阿尔及利亚
三叠
三叠纪
砂岩
2 600
56
15 120
10.舍基特利
原苏联
塔吉克
1968
早白垩世
石灰岩
108
14 840
总计
5
202 295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
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6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胜坨油田形成的有利条件
1.毗邻生油中心—利津洼陷,油源丰富 2.近物源储集层发育
3.巨厚的盖层和多套储盖组合使油气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
4.构造的形成与成油期相匹配
28
背斜圈闭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主要是 储集层顶面拱起,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 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和非渗透性岩层 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局限于闭合空间内, 油气水按重力分异,气油、油水或气水界面与储 层顶面的交线同构造等高线平行,且呈闭合的圆 形或椭圆形,具体形态取决于背斜的形态。烃柱 高度等于或小于闭合度。
断层与储层 之间 的裂缝对流 体进 入砂岩储集 层起 “单向阀” 作用
深部砂层 高压流体源
37墨Βιβλιοθήκη 哥湾Eugene岛330区块沿断层的油气二次运移
38
(三) 断层油气藏类型 按断层与储层平面组合关系分类
① 断鼻油气藏
断层与鼻状 构造组成的 断层圈闭中 的油气聚集
断鼻构造平、剖面图
39
渤海湾盆地永安镇油田永12 断鼻油藏剖面图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背斜油气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圈闭的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是指在侧压应力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多见于褶皱区。

其背斜圈闭的特点是:两翼地层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褶皱山区一侧较另一侧平缓;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且常伴有断层发育;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造线平行。

从区域上看,这类背斜油气藏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和山间坳陷内,常成排成带出现。

我国酒泉盆地南部山前褶皱带中的油气藏可作为其中的代表(图)。

在国外的褶皱区内,也分布有很多著名的这类背斜油气藏。

例如在波斯湾盆地的扎格洛斯山前坳陷内分布有拉里、阿贾加里、加奇萨兰等世界著名的大油田。

在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前坳陷以及前苏联的高加索山前坳陷内,也都分布有很多这种类型背斜油气藏。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在地台区,广泛分布着一种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油气藏主要是由于基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隆起,形成背斜圈闭而产生的。

其背斜圈闭的主要特点是:外形一般与其下基底隆起相符,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

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明显,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消失。

当这种背斜圈闭成组成带分布时,则称为背斜带或长垣。

由于这类背斜圈闭一般形成时间早,面积大,若与油气生成及运移配合良好时,常可成为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例如我国的大庆油田(图),世界上最大的加瓦尔油田(图)等,它们的油气藏都属于这种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沙特阿拉伯加瓦尔油田综合图图中1ft = 0.3.48m(据У.Груяенд等,1968引自潘钟祥,1986)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在60年代后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国内外不少地区(特别是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都发现了许多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及其油气藏。

所谓逆牵引背斜是指同生断层上盘的沉积岩层在向下滑移过程中,因逆牵引作用而形成的滚卷背斜。

油气藏的分类

油气藏的分类

三、油气藏类型1、按照相态分类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1)背斜油气藏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2)断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3)地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4)岩性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6)潜山油藏类型见图3-2-。

图3-2- 潜山油藏分类(7)盐丘圈闭油气藏见图3-2-。

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硫化氢气藏分类2)含二氧化碳(CO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二氧化碳气藏分类(2) 含氮气(N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氮气藏分类(3) 含氦气(He)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划分见表3-2-。

(2)四、油气藏组合模式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

032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032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由于逆牵引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其中油
(气)藏为逆牵引背斜油(气)藏。注:逆牵引背斜可以是后生的,也可 以是同生的。
(四)背斜形态及其可能变化 背斜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3-10
图3-10 背斜圈闭随深度可能出现的变化(综合Levorsen, 1954有关图文资料编制)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构造变形(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形成的 圈闭。。
构造油气藏:处于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藏 。 构造圈闭和油气藏共有五种。
一、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储集层及盖层形成的背斜构造圈闭中的油气
藏。。 (一)背斜圈闭形成机理
非渗透性盖层下方为层状储集层形成的背斜, 便形成 背斜圈闭。 在静水压力条件下,背斜核部为储集层顶面以 下的相 对低势区。 圈闭顶点即为储集层形成的背斜最高点;圈闭 面积为 通过溢出点背斜储集层顶面等高线所围限的面积 (图3-4)。
图3-15 加奇萨兰油田构造图和平面图(转 引自潘钟相等,1986)
图3-16 石油沟—东溪气田构造及剖面 示意图(四川石油管理局,1959)1. 气层;2.气显示;3.不整合;4.井位;
5.高产井;6.低产井;7.干井;
图3-17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 玛利亚谷地裂隙性蒙特雷 组地层对比及油田分布图
四个气田
图3-9 大庆油田构造和剖面示意图 (据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
1977)
(二)背斜油气藏类型
按背斜成因分:
1、后生背斜油(气)藏:储集层及盖层沉积、固结成为水平岩层以后, 发生褶皱作用形成的后生背斜圈闭,其中油(气)藏为后生背斜油(气) 藏。
2、同生背斜油(气)藏:储集层及盖层沉积在沉积作用的同时,发生褶 皱作用形成同生背斜圈闭,其中油(气)藏为同生背斜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图 2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湖泊三角洲相层序
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直线形夹少许指形 ;地震
相表示为中强振幅连续前积相及中弱振幅底积相 。 由于柴北缘地区在第三纪时期古地形较为平
坦 ,滨湖 —浅湖沉积环境发育 ,适于形成滩坝沉积和 中 、小型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 。 4. 2 滨 —浅湖亚相
滨湖亚相是北缘地区第三系分布最为广泛的沉 积相类型 (图 3) 。滨湖亚相位于平均高水面与平均 低水面之间 ,砂体呈现带状分布 。滨湖或漫湖环境 主要由泥坪 、砂坪和混合坪微相组成 ,泥坪沉积微相 以棕灰 、浅棕 、棕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 ,夹薄层 粉砂岩 、泥灰岩 。由于滨湖区时常暴露于水面之上 , 因此也常见石膏层及钙质层等湖间低水位蒸发相标 志 。沉积构造主要有小型交错层理 、冲洗层理 、波状 纹层 、上攀纹层以及各种小型浪成波痕 。生物潜穴 在滨湖亚相泥坪沉积中较为常见 ,由于该区水体动 荡 ,生物潜穴多以垂直和倾斜型为主 。
5 结果与讨论
前人[1 ]将北缘地区第三系主要沉积相类型归 结为河流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的主要根据是 : (1) 泥 岩的颜色 ; (2) 粒度概率曲线为二段式特征 。实际 上 ,就泥岩颜色来看 ,尽管部分井 (如仙 5 井) 以棕 红 、棕褐色为主 ,但并不能就此认定此地层是河流泛 滥平原相的沉积产物 。笔者认为 ,由于柴达木盆地 第三纪时期气候干旱 ,降水量小 ,致使三角洲平原或 滨湖地带时常暴露于水面之上而接受氧化 ,这才是 泥岩颜色显氧化色的主要原因 ,这从泥岩中常见斑 点状石膏和脉状石膏的现象也可以得到证明 。
浅湖亚相位于滨湖亚相内侧至波基面以上地 带 ,水下地形平坦开阔 (图 3) 。沉积物主要受波浪 作用的影响 ,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砂泥岩间互 、分 布稳定的沉积类型 。岩性以灰绿色 、褐红色 、浅灰色 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钙质泥岩为主 ,并夹薄层泥砾 岩 、中 —细砂岩 、粉砂岩 。其韵律性明显 ,每个韵律 自下而上由粗砂岩 —中 、细砂岩 —细砂岩 —泥质粉 砂岩 —钙质泥岩组成 ,有时在韵律的底部还见到薄 层的泥砾岩 ,显冲刷构造 。在此沉积相中 ,总体上表 现为频繁的砂泥岩互层 ,单砂层厚度较为稳定 ,一般 为 10~30 cm 。其沉积中发育生物潜穴 、平行层理 、 冲洗层理及交错层理 ,常见浪成振荡波痕 。

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维普资讯

2 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用 的双重影响, 这些地区的构造特征较为复杂・ . 前人
本文拟从圈闭有效性评价角度出发 , 对柴达木盆地
针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成藏 的关
系进行 了较多研究 , 在构造演 化、 构造样式 、 油气成
点领域 .
关键词 : 柴达 木盆 地 ; 造 圈闭 ; 裂 ; 构 断 古构 造 ; 同沉 积构 造 ; 油气性 合 中图分 类号 : E 2 . T 123 文献标识 码 : A
柴达木盆地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青藏高原 北部 , 夹持于昆仑 山、 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 , 四周 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 隔, 大致呈一个不 规则菱形 区带 . 盆地东西长 8 0k 南北宽 10 5 m, 5~ 3 0 m, 0 面积约 1 . ×1 m . k 2 1 0 k 2盆地 内沉积岩分布 广泛, 最大厚度 1 0 体积 6 ×1 m 【 . 700m, 0 0k 3 _ l 柴达木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亚洲中轴构 造域【 中生代盆地演化主要与特提斯构造域一系 2, 2 ]
造, 称昆北断阶带 ; 中部地 区沉 积了巨厚的中、 新生 代地层 , 中央凹陷; 称 北部祁连山山前地区也以冲断
目 前的勘探成果 已经证实 , 柴达木盆地 油气资 源主要聚集分布在柴西和柴北缘地区. 由于受昆仑
山和祁连山的南北 向挤压, 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作
收稿 日期 : 0 50 —8 2 0 —82
1 构 造 圈 闭 类 型
从 目前 已发 现 的圈 闭情 况 来 看 , 达 木盆 地 圈 柴
闭类型丰富多样 , 以构造圈闭为主 , 主要有背斜、 断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第43卷第5期373737 Vol.43, No.5, 437–452 2014年9月GEOCHIMICA Sept., 2014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付小东1,2*, 邱楠生1, 饶丹3, 秦建中3,申宝剑3, 许锦3, 陈迎宾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23; 3. 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 214151)摘要: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 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 有机碳含量多在 1.5%以上;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 有机质成熟度从未成熟至过成熟皆有; 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约占50%, 孔隙度多在1%~8%之间, 孔隙类型多样。

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泥页岩显示出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 多口钻井在泥页岩段存在明显全烃异常。

综上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湖西山组、大煤沟组2个层位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 其中湖西山组中上部泥页岩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层段, 有利区在冷湖4号-5号构造一带; 大煤沟组五段为页岩气有利层段、大煤沟组七段为页岩油有利层段, 有利区分布于苏干湖坳陷、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东部、南部区。

关键词: 形成条件; 页岩油气; 中下侏罗统; 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 P59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379-1726(2014)05-0437-16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shale oil and gas in Jurassic strata of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FU Xiao-dong1,2*, QIU Nan-sheng1, RAO Dan3, QIN Jian-zhong3, SHEN Bao-jian3,XU Jin3 and CHEN Ying-bin31.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t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2. PetroChina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3. 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 SINOPEC, Wuxi 21415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discuss sh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predict favorable prospect areas and exploration layers within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strata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 thickness,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oil and gas content of shale from the Huxishan Formation (J1h) and the Dameigou Formation (J2d)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organic-rich shale of J1h and J2d are large, and their TOC values 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1.5%. The kerogen types of organic matters are mainly type Ⅱ and type Ⅲ. The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s varies from immature stage to over-mature stage.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is approximately 50%, porosity mainly from 1% to 8%. Shales from J1h and J2d show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to gas, and abnormal total hydrocarbon were observed in many wells in gas logging of J1h and J2d shale layer. It indicates that J1h and J2d a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 The Middle-Upper Group of J1h is the favorable layer for shale oil and gas, and the favorable prospect area should be mainly located in the Lenhu No.4-5 tectonic belt. The 5th Member of J2d is favorable layer收稿日期(Received): 2013-09-20; 改回日期(Revised): 2013-10-21;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3-11-11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2009GYXQ15)作者简介: 付小东(1980–), 男, 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有机地球化学专业。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张总修改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张总修改
绿草滩、乌南、南乌斯
七个泉断鼻带
积极沟、犬牙沟、戈壁梁、小红山、阿哈提、七个泉、七东、七西、犬南
红柳泉、跃进一号断鼻带
红柳泉、砂西、跃进一号、尕斯东南斜坡
阿拉尔背斜带
阿拉尔一号、三号
茫崖坳陷
小梁山凹陷
月牙山、小梁山
南翼山—碱石山构造带
南翼山、小南翼山、黄瓜梁、乱山子、碱石山那北
油泉子构造带
油泉子、黄瓜峁、开特米里克、凤凰台、鄂博山、土疙瘩,落雁山、船形丘
油墩子背斜带
盐滩、油墩子、土林堡、平山梁一号、二号
英雄岭
油南重力高
茫崖凹陷
盐山、茫崖、茫崖东高点、土林沟、大沙坪、小沙坪
干柴沟、红沟子断鼻带
干柴沟、咸水泉、红沟子、金鸿山、采东
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
狮子沟、油砂山、北乌斯、建设沟重力高、花土沟、游园沟、犬南沟
墩茫大剖面
大风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
东坪—碱山构造带
红三旱一号、东坪、九顶、不整合、馒头山、碱山
一级构造单元
亚一级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带
三级构造
昆北断阶
切克里克断陷
切1-8号
东柴山构造带
东柴山、存迹、砂滩边、甘森、弯西
黄石凸起
黄石、斧头山、红盘
甘森泉断陷
弯梁、那北
尕斯断陷
红狮凹陷
铁木里克凸起
铁木里克、阿拉尔二号、跃进二号、三号、四号、跃西、尕南一号
扎哈凹陷
扎哈、跃东、扎西、跃东东
乌南—绿草滩构造带
马海-大红沟凸起
南八山—马海背斜带
南八仙、马海、马北、马西、古城丘、北极星、砂丘、南极星
平顶山、野马背斜带
平顶山、小顶、尕丘、野马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储油构造分析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储油构造分析
维普资讯
天热 气比
第2 8卷 第 3期
O L & GASGEO OGY I L 20 0 7年 6 月
文章 编 号 :2 3— 9 5 2 0 )3— 3 4— 5 0 5 9 8 (0 7 0 0 2 0
柴 达 木 盆 地 油 泉 子 储 油 构 造 分 析
途 径。
关键词 : 箱状褶皱 ; 褶带 ; 隙型油藏 ; 泉子构造; 半 膝 裂 油 柴达 木 盆地
中 图分 类号 : E 1 . T l23 文献标识码 : A
An ls f h u u n i i b a i gsr cu ei i a b sn ay i o eYo q a z l e rn tu t r Qaa d s a e e s l o hwa d, c r i g t e i no t tp o c re e di p n S t he s u h r i n he r r v r e y s ut r a vn h lmb i t he se c u r nc p i g S W a 2 0。a sa whoe. Alng t e b u a i s o h knk o s o o h lmb l o h o nd re ft e i z ne n b t i s,t e e r rl e h r a e me e y a fw s l—c l ma ls a e h g a g e r v r e f u t . Fr c u e ih— n l e e s a ls a t r s, ma n y e d n — e r t n fa t e , f lo d y e a ai n r c u e i l b d i g s pa a i r cur s o lwe b s p r to fa t r s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