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职生与诗歌有个约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中职生与诗歌有个约会

摘要:本文重在探求引导中职生写诗的有效路径,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心理障碍,努力走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激发中职生对于写作诗歌的热爱,学以激趣,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生诗歌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具有悠久的诗歌传统和璀璨的诗歌文化,诗人词家,灿若群星;名篇佳作,传之久远。时光飞逝,曾几何时,读诗、写诗成了极少数人偶尔为之的事,特别是青少年中读诗的时间与频率更是远远少于小说。诗歌是我们文化中的精粹不能后继无人。所以我们要提倡中学生读诗、写诗,中职生也不例外。而要让中职生爱上诗歌,并主动与诗歌有“约会”,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推动。教师面对中职生这个语文水平普遍偏低,又良莠不齐的群体,该如何步步推进,做好诗歌的教学工作呢?

1化难为易,模仿起步

1.1模仿从命题开始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①职高高一教材中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作者以内在激昂而深重的爱国感情扣动我们的心弦。它提供了一种很好地表达或渲泄情感的方式,可供学生仿写,只是要找到学生激情的触发点。这个触发点,就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点滴感受到但未来得及深入思考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这个十六七岁的年龄,什么是不可能再重复的或最珍贵的?是容貌、是情怀、是在整个一生中的继往开来?请以《我爱十六(或十七)岁》为题仿照《我爱这土地》,抒发对这个年龄的热爱或珍惜之情。再如由于专业的关系,职高中经常会出现全班是男生或女生的状况,学生戏称之为“尼姑班”、“和尚班”。借此机会我们可引导学生分析性别上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要求学生以《我爱“女生”(或男生)这个称呼》为题,进行仿写。叶老强调:“教师命题时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②老师出题站在学生的位置上,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这样,“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的,发表的欲望就被引起了”。

1.2模仿从补充句、段找到落脚点

有人会说:“让中职生仿写诗歌会不会太难了?”其实,从句、段入手,就可化难为易.比如,在教授余光中的《乡愁》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以《母爱》为题仿写一首小诗,如下: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香甜甜;上学后,母爱,;长大后,母爱,。这样的仿写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调动了,又是在职高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显得有新

意,所以学生写作积极性很高。再则这篇课文,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超限效应”提醒教师思考——虽然名篇不厌百回读,但学生会不会因为同一篇课文一再学而产生腻烦心理呢?故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安排仿写。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因为不同的切入角度也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

1.3模仿从课外阅读的名篇名作中撷取营养

不仅课堂是学生学习诗歌的阵地,课外也可以广泛开展。只是要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名篇名作为仿写对象,而不是网络中出现的宣扬颓废情绪的作品。所谓:“学上流得中流,学中流得下流”。另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提高仿写品质,必须广泛阅读“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腹有诗气自华”。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③所以教师要做引导学生拾捡课外文本“珍珠”的领路人,比如列出著名诗人的诗集归为书单供学生阅读、借鉴、同题诗歌的比较阅读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2接轨生活,兴趣引路

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诗歌写作来说,用生活中什么资源来引爆学生的思维火花呢?

2.1拟写藏头诗

姓名可开发成文化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或喜欢的人拟作写一首藏头诗。对于冷僻的姓氏可以指导学生在其后添加“门、宅、家、郎、氏”等字,以便连词成句。藏头诗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全诗每句中的头一个字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地名或一句祝福,它涵义深品位高,价值重。网络与电视有类似的但要收费,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创,既时尚又实惠,学生积极性很高。

2.2拟对子评课文

写诗从对对子开始,所以以刚学的课文为内容载体进行对对子练习,巩固与延伸并行,一举两得。如依托职高教材第一单元三篇课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胡同文化》、《善良》,学生对出的对子有:“课堂上唇枪舌剑显国格,胡同里盛衰荣辱透民情”;“君子存善心坦荡,小人怀恶行荒唐”;“善不压恶恶自灭,恶不扬善善自生”……

2.3拟对子品生活

热门话题、社会关注的焦点亦可拟对入诗。课堂上,教师出上联“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飞雪”,学生对下联“甲流病毒传中华,举国测温”。由于教学内容符合学生

的求知欲和心智发展的规律性,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所以学生产生满意、上进等积极的态度与体验。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

3忽略缺点,放大优点

中职生最大的写作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忽略缺点,有意放大优点。中职生因入学时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各专业分布不均衡,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应用“一把尺”量到底,而应区别对待。比如对于中职生中数控、机械等文化课底子较弱的专业,在进行藏头诗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平仄押韵不作具体要求,只要学生文句通顺,即使他们把藏头诗写成了顺口溜也应给予积极鼓励。在仿写诗歌时,一些学生不懂得诗歌具有形象而含蓄的特点,有时写出的诗纯粹像是一堆口号,或是一系列排比句而已,教师也应心平气和的阅读与评价,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写作行为的开始,是一种宝贵的思维的萌芽,所以教师应积极、耐心地讲解和指导,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推荐学生进行相关的针对性阅读,从而提高其欣赏与写作水平。正如作家方方所说:“一个人只要他慢慢地写慢慢地发表,他总能有所进步。写到一定份上,就会自如。没有前期那些幼稚的作品出现,恐怕也没有后来的一些相对成熟的作品出现。”

4形式多样,快乐随处

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积蓄,不吐不快。”④积蓄到了,写作就成了水到成渠。而自创的作品被发表是激发、提高、延续学生写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应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设置不同形式的诗歌主题活动。比如“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展评班级优秀诗作”、“诗歌知识竞赛”、“诗歌手抄报专刊”、“征集原创诗歌校园广播稿”、“开展诗歌园地展览”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融经常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于一体,增强学生读诗、学诗、写诗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中职生与诗歌有个约会吧,通过与诗歌的亲密接触,他们将慢慢学会把世俗生活的感受上升为纯粹的艺术感悟,从而用“一种文学的姿态面对生活”,体会到文学给写作者带来的精神生活的幸福。

注:

①《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年10期第123-123页.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论写作教学》第435页.

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22页.

④转载自《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4期,刘寿华著的《写作源自倾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