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镇域经济1

镇域经济1

镇域经济1实践出真知黄伙有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工业化是镇域经济的支柱,壮大镇级经济总量、增强镇级财政的实力,必须大力推进镇域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础,是促进镇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促进镇域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此可以推动镇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因此,我县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镇域“三化”发展上,坚持镇域经济的发展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来进行,实现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相互推动、协调并进。

重点抓好发展规划为促进镇域经济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我县在指导镇域经济发展时重点抓好发展规划。

一是抓好城镇发展规划。

制定了“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纽带,一般镇为依托,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

推荐新城镇、天堂镇、六祖镇成为省定中心镇,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地区发展的龙头。

还将稔村镇和车岗镇定为重点发展的城镇,使全县城镇布局更合理,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的带动作用。

二是抓好各镇的产业布局规划。

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打冠军”的思路,指导各镇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根据各镇的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和传统优势,通过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各镇资源,力求做到镇镇有特色、镇镇有主导产业,在全县形成分工协作、互补促进的产业体系。

目前,新城镇成为省级的不锈钢制品专业镇,勒竹镇为著名的畜牧大镇,天堂镇成为县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太平镇以果品加工为主业,六祖镇以旅游业为特色,水台镇以花卉、水果产业占优,稔村、东成、车岗等镇成为我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基地。

三是抓好园区规划。

我县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抓好省道沿线各镇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要求有条件的镇建1到2个工业园区,构筑好项目承接载体,促进镇域工业发展。

着力点在于优化投资环境在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的镇域内,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关于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关于推进潮泉镇域经济社会开展的对策建议今天,张书记在百忙之中莅临潮泉镇检查指导工作,充分表达了对基层工作的关心支持,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和有力鞭策!首先,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张书记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送!前段时间,按照组织安排,我调任潮泉镇主持镇党委工作,深感使命荣耀、责任重大。

我的感受是三句话:衷心感谢、战战兢兢、充满信心。

所谓衷心感谢,有两层意思:一是感谢市委对我个人的充分信任,二是感谢历任镇领导班子对潮泉开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所谓战战兢兢,是指个人虽然在基层历练多年,但全面主持一个乡镇的工作还是第一次,素质本领、驾驭能力还有一定欠缺,深恐辜负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

所谓充满信心,是因为潮泉民风淳朴,干部队伍素质高,在某某有较高的知名度,历任镇党政班子打下了良好的工作根底,相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干好工作、将潮泉的开展推向更快更好的新阶段。

近段时间以来,根据《通知》要求,为尽快熟悉环境,开展工作,我每天都到村、到企业调研,与镇村干部详细座谈、了解情况。

围绕贯彻市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张书记讲话要求,对潮泉下步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初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用力方向。

下面,就推进潮泉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开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在工作布局上,加快转型升级,开展生态经济按照市委、市政府产业开展布局,潮泉镇属于全市生态保护开展区域,重点是坚持绿色开展,保护耕地,修养生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不提倡新上一般性工业工程。

这些要求,对潮泉的开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限制。

但是,换位思考,这是传统开展的严峻挑战,更是转型开展的难得机遇。

潮泉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既是全市的干鲜果品基地、金银花“第一镇”,也是“天然氧吧”、“城区绿肺”。

加之潮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展观光农业、特色园区及生态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加快城镇化建设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加快城镇化建设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展。
三是突 出重点 、 注重实效 。应集 中力量抓好区位 优势和发展潜力 明显的小城 镇建设 , 重点放到县城和基 础条件较好 、 发展潜 力较 大的 使之尽 快完善功能 , 聚集人 口, 发挥 农村地域性经济 、 文化中 ( 推进小城镇建设有 利于扩大 内需 , 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 , 二) 培 推 建 制镇 ,
大力调整农业结 构, 推进农 业产业化 、 工业化 、 城镇化进程 , 是镇 ( 搞好规划 , 一) 高质量地建设 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 方面是搞好区域规划 . 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和思路来制 域经济发展 的必然趋势 ,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和振兴镇 域经济 的必 由之 路。在 当前镇域经济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整体发展水平低 、 经济结构不 定小城镇 的规模等级 、 展方 向, 发 以形成 区域内小城镇群体的合理布 合理 、 区域发展 不平 衡 、 力严重不足 的情 况下 , 财 要坚 持以市场 为导 局 。另一方面 , 小城镇本身 的规划要体现 科学性 、 综合性 、 系统性和超
多种优势 , 适合乡镇 企业的发展。一部 分劳动力从农业退 出 , 比较 向 发 展 大在镇域 小城镇转移 和集中 , 有利于农 业种植 结构的调整 , 推动农业先进 科学 小城镇建设和板块经 济发展过程中 , 应当放弃在产业选择与培育上的 技术 的运用和 普及 , 促进农业转 向集约化经 营 , 加快农业现代化 的进 资本密集型 的和技术密集型 的产业赶超战略 , 按照 比较 优势的原则 , 程。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才能有效地扩 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在 非农领 ( ) 阴 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 质量和生态环境 , 提
心 的作用 。 动当地经济更快增长 ( ) 二 要树立抓“ 特色经 济” 发展观 加快小城镇建设 , 可以拉动建材 、 建筑 、 家电 、 家具 、 电力、 交通 、 供 作为 乡镇 , 发展经济受到诸 多因素 制约 , 要根据 自身实际发 展具 水、 通讯、 环保等许多行业的发展 。 有特色地方经济 , 这样既可 以降低发展成本 , 以提高效益 , 又可 加强发 ( ) 三 推进 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农 业产业化经营和 乡镇 企业的 展后劲 , 成为县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发展 ,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 的进程 ( ) 三 以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 , 促进小城镇经济 小城镇所 占有 的区域位置 、 交通 条件 、 一定的经济基础和 资源 等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字号】赣府发[2012]第21号•【施行日期】20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2】第2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赣发〔2010〕7号)印发以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但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质量不高、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城镇化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定不移实施加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速全省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为重点,以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以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为手段,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南昌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0万左右;赣州市、九江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以上,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上饶市、吉安市、新余市、萍乡市、景德镇市、抚州市、宜春市等7个设区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进入大城市行列;鹰潭市、南康市、瑞金市、乐平市、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鄱阳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上高县、进贤县等13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50万的中等城市规模,全省县城平均城市人口达到12万以上;示范镇和中心镇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集约高效的城镇体系。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从大城市向周边地区延伸。

作为城市辐射下的重要经济节点,镇域经济发展的加快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引进与培育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一、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税收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同时,还应该加快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为镇域经济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

二、推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镇域经济应该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产业转型。

首先,要在农业领域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此外,还应该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推进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性,降低物流成本,推动镇域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供水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引进与培育人才人才引进和培育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镇域地区工作和生活。

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到镇域地区创新创业。

同时,还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升当地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总结而言,加快镇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引进与培育人才。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摘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本文通过对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提出加快镇域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城乡统筹城乡体制改革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发展镇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区,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镇域经济的经济实力和档次、转变镇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尽快打造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的发展要走集约化、区域化发展思路,也就是走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工业发展的集约化、区域化符合工业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能够加快产业聚集,也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服务,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在中心镇和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乡镇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园区,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基地集中。

在管理服务上,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特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的吸引力。

每个园区均实行闸口式管理,企业除正常生产管理以外,其他方面的社会事务基本上由园区接管,让客商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发展镇域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依托,而在资金的来源上,招商引资是有力的依托。

镇发展镇域经济的调研报告

镇发展镇域经济的调研报告

镇发展镇域经济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镇发展与镇域经济一、引言该调研报告旨在研究镇发展与镇域经济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策略和推荐措施,以促进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收集数据,有效地分析了镇发展中各种资源与产业布局等因素的关系。

二、调研背景1. 镇发展状况我国镇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涌入的资本,一些镇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因此,研究如何实现镇发展与镇域经济相互促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镇域经济状况镇域经济是指以镇级为核心,周边地区为基础的地方经济形态。

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镇域经济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已逐渐超过县级。

然而,大部分镇域经济仍面临困境,缺乏核心产业和竞争优势,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某省的XX镇作为调研对象,对该镇进行深入考察,了解该镇的地理特点、人口、产业结构等情况。

2. 访谈我们采访了该镇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农民工和居民等各个群体,了解他们对镇发展和镇域经济的看法和建议。

3.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该镇的经济数据、就业数据、资源情况以及政府统计数据等,用以分析镇发展与镇域经济的关系。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实地考察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该镇存在以下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该镇主要依赖传统行业,缺乏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

(2) 资源利用不合理:该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对资源的利用存在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情况。

(3) 人才流失:由于就业机会不足,该镇的优秀人才普遍选择到更大的城市就业,人才流失严重。

2. 镇发展与镇域经济的关系通过对镇发展与镇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镇发展是镇域经济的重要基础:镇发展对镇域经济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镇层面的发展,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镇域经济。

关于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

关于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

关于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陕组发〔2022年〕1号),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陕农业发〔2022年〕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出台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和扶持资金为依托,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创新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谋定符合实际的产业项目,形成一批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村,贫困户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得到的收益实现有效突破,为全县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树立样板、积累经验。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集体所有,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集体所有成员。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集体经济不同实现形式,走出适应不同经济资源和市场条件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五是坚持以村为主导,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保证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

二、扶持范围和条件在全县14个镇(办、中心)141个行政村,支持发展愿望强烈、干群基础比较好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

享受资金扶持政策的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经县级农业部门审核设立集体经济组织,组织机构健全,并拥有独立账户和组织印章。

(三)群众发展意愿强烈,群众发展积极性较高,关心关注集体经济,有意愿参与集体经济合作经营。

镇域经济发展交流研讨材料

镇域经济发展交流研讨材料

镇域经济发展交流研讨材料镇域经济发展交流研讨材料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本次交流研讨会的组织者,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交流和探讨,我们将围绕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动力不足。

因此,加强镇域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

针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提升镇域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一系列针对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持。

二、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可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小微企业,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育人才,提升镇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本地区的人才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提供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到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发展。

四、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实现镇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政府可以在政策引导和监管的同时,注重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在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市场自由、鼓励和支持,实现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推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强镇域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不同地区的城镇和乡村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加强镇域经济发展是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发展,培养人才,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并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镇域经济考评办法

镇域经济考评办法

镇域经济考评办法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促进全县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阳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决定》(阳办发【2021】6号)的精神,本着“科学考核,争先发展”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战略,建立和完善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加快促进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考核范围22个镇场(区),具体附后。

三、考核指标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分综合实力考核指标和特色产业考核指标。

其中综合实力考核指标分3大项11个子项指标(详见后表1),特色产业考核指标为3大项9个子项(详见后表2),考核指标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可以适当调整。

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考核表(一)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评估考核表(二)四、考核评分办法:1、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考核指标设置总分值100分,其中经济总量指标50分,速度指标35分,人均指标15分。

2、特色产业考核指标设置总分值300分,其中工业集中区建设100分,农业产业化推进100分,旅游、商贸开发100分。

3、评价考核指标分值测算方法。

①单项指标得分=(乡镇指标完成值-全县乡镇指标最小值)÷(全县乡镇指标最大值-全县乡镇指标最小值)×单项指标设置分值。

②考核总得分为单项指标得分汇总之和。

五、奖励办法1、奖项设置:镇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共设立优胜奖5名,进位奖3名,特色奖3名。

原则上优胜奖、进位奖与特色奖不重复颁发。

2、奖金总额:自20__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预算镇域经济发展奖励资金0万元。

其中优胜奖500万元,奖励综合排名前五名的镇场(区),每个单位奖励100万元,并授予“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进位奖270万元,奖综合排名进位前三名的镇场(区),每个单位奖励90万元,并授予“阳新县镇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特色奖240万元,奖励工业集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推进和旅游商贸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每个单位奖励80万元,并授予“阳新县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关于加快镇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镇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镇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框架,加大培育镇域特色产业的力度,充分发挥镇域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特色产业镇建设为抓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生态文明、有序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镇域经济特色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快提升全县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居民收入提高,为建设产业发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新型城镇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在全县建成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辐射面较广、带动力较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品牌产品,一批有优势、有规模、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镇域特色产业整体实力和对全县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1、龙头企业。

力争培育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2、产业集群。

力争打造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2个以上;3、品牌建设。

力争拥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的企业10家或名牌产品的企业5家以上;4、特色产业镇(办事处)。

力争在全县形成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3个以上,半数以上的乡镇(办事处)均有1—2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特色产业。

三、产业布局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特色为先,根据村镇产业定位,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大做强五个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全县镇域经济发展加速提质增效。

1.粮食精深加工业。

王鲁镇依托鲁王集团专用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面粉、挂面精深加工,依托丰谷米业、淯源谷物种植合作社,推进全镇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拉长产业链条,深入推进全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重塑“X大米”品牌,使“江北第一米市”重现辉煌。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15•【字号】同政发[2011]225号•【施行日期】2011.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同政发[2011]22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加快推进城镇化对于我市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型发展为主线,确立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着力推进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三名一强”建设步伐;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发展的创新之路。

着力突破支柱产业单一的发展格局,尽快形成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体制,使城乡一体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2、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导向。

3、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4、坚持节约发展、绿色发展。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二、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确定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面貌明显改善;实施城市建设工程和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全面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城乡体制障碍逐步消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每年转移一定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能力明显提高;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

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

三、主要任务根据全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空间布局框架,结合我市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坚持“空间集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8个农业县区驻地镇建设为中心,实施“大县城”战略,以20个“百镇建设”重点示范镇为重点,通过产业集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和政策优惠,大力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壮大县域中心城镇规模;择优发展特色鲜明、具有产业支撑的示范镇,积极推进县域人口与经济布局的空间集中化进程,形成连动推进一体化的城镇化格局。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豫政 〔2010〕80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豫政 〔2010〕80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豫政 〔2010〕8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推进我省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75个百分点,2009年年底达到37.7%;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现代城镇体系建设逐步展开,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尽管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较全国平均水平低8.9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中心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需要,城市用水普及率、人均绿地面积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村镇面貌亟待改善;城乡建设投资不足,城中村、旧城改造任务繁重,保障性住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我省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城乡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省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面、深入、大力抓好这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谋划,统筹布局,系统组织,认真实施,并以此为抓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大支撑。

(二)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全面加强城镇建设,积极稳妥建设新农村,努力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二调研组一、加大扩权强县力度1、将扩权强县围扩大至全市所有县(市、区)。

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三县(市)下放行政管理权限的决定》(**市发[20__]18号)件中明确下放的99项行政管理权限进行全面清理,将现行保留的权限下放给全市所有县(市、区)。

2、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和外贸经营者备案审批权限。

将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审批及外贸经营者备案审批等权限下放给县(市、区)。

3、适当放宽结汇政策。

改进对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及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的监管方式,适当放宽招商引资企业现汇进资结汇政策。

4、进一步下放林业审批权限。

将临时征占用2到10公顷林地审批,年耗竹10万根以上30万根以下的竹子加工经营许可,省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审批,森林资源转让审核,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林木种苗生产许可和林木种苗经营许可等行政管理权限下放给县(市、区)。

5、扩大县(市、区)取水许可、取水权转让审批权限。

工业和城镇生活取用地表水日取水量由1万m3以下扩大至3万m3以下(不含3万m3),电站单机0.05万千瓦以下扩大至总装机1.2万千瓦以下(不含1.2万千瓦、中型及以上水库)。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6、培植和扶持特色经济和骨干企业。

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板块经济,立足县域比较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集中,围绕重点骨干企业,推动资产重组,带动县域工业发展,对实施行业内并购重组或外地行业龙头企业并购我市工业企业的按并购净资产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7、加大对高端矿业经济扶持力度。

采取财政借资贴息、发放二年期固定资产贷款、项目投产后三年内国税地方所得部分全部返还等措施,重点扶持稀土、钨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和带动一群专、特、精、新的应用加工企业,打造一批稀土、钨行业的航母型、旗舰型企业,占领行业高端。

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目标,下面介绍几个推动路径。

首先,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镇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以高附加值产业为支撑。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品质,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要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其次,要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充足的财政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另外,可以积极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土地收入,提高财政收入水平。

第三,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人才的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开展人才培训等措施,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同时,可以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到镇域发展。

最后,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政府可以加大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镇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此外,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提升镇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几个推动路径的实施,可以促进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全文

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全文

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城乡经济的重要节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镇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镇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镇域经济的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

同时要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同时要注重引进企业的质量,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能,提高经济效益。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镇域经济的智力支持。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够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镇域经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经验交流,可以学习到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探索出更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情况,分享一些镇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镇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因此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首先,需要深入调研,了解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定位。

其次,以重点支持产业为依托,发展相应的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最后,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在制造业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对于农业产业,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使镇域经济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人才支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人才支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来镇域工作创业。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供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提高农民工和当地居民的就业技能。

同时,要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通过人才支持,可以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营商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营商环境。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规划,统筹规划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镇域的交通畅通性和供水供电能力。

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能力。

对于一些薄弱环节,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合作,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要健全相关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可以为工商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生产条件。

关于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I. 引言A. 调研背景B. 调研目的C. 调研方法II. 镇域经济的现状分析A. 镇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B. 镇域经济的发展现状1. 镇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2. 镇域内部经济结构的特点3. 镇域间的经济差异分析III. 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A. 加强政策引导1. 政策支持的必要性2. 政策引导的方式和措施B.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1. 市场营销意识的培育和加强2. 制定长远规划和策略C. 促进产业升级1.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2. 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D.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1. 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2.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IV. 结论A. 镇域经济发展的现状B. 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C. 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I.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已成为人们选择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城市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城市的管理压力和公共服务的紧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加快城市化步伐、发展镇域经济”的战略。

镇域经济也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对镇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为后续章节做出铺垫。

A. 镇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镇域经济是指以镇为中心,涵盖周边农村和乡村的经济活动区域。

镇域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是城市和农村经济的联系和衔接,而且也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镇域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 经济规模适中镇域经济的地理范围相对较小,经济规模适中,便于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

同时,由于经济规模适中,镇域经济的发展也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2. 经济结构多元化镇域经济的发展往往以农业为基础,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镇域经济的经济结构也越来越多元化。

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成为镇域经济重要的支柱,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办)、乡镇企业局(办):
镇域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镇域经济,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提升水平的关键所在。

为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根据《乡镇企业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对行政区域内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要求,和工信部、农业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切实认清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把中小企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中小企业发展,根在乡镇,投资主体在民间。

乡、镇、街办是中小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是最适宜中小企业繁衍、生息、发展的地方。

同时,中小企业又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

没有中小企业的铺天盖地,就没有镇域经济的振兴和繁荣。

这些年来,我省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强力显现。

但与一些经济强省相比,我省的镇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在总量和密度上也有很大差距。

全国的千强镇,江苏275个、浙江266个,我省
仅有95个;全国的百强镇,苏、浙、粤都在20个以上,我省只有2个。

全国千强镇平均财政总收入2.4亿元,我省仅为1.37亿元。

中小企业数量,我省仅为江苏、广东的一半多。

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互为依存,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与乡镇企业有着天然联系。

乡镇企业就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兴办的中小企业。

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作为乡镇企业的管理机关和《乡镇企业法》的执法主体,必须把促进中小企业在镇域的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发展镇域经济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围绕壮大镇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总量,提升竞争实力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调整和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抓好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上,把工作重心下移到乡镇。

每个市都要排出一批重点抓的强乡镇,与乡镇政府提出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中小企业数量目标、增加值和效益目标,吸纳就业人数和对财政的贡献目标等,实行领导成员分工负责,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促其实现。

“十二五”期间各市重点抓的强乡镇名单和目标要及时报省办备案。

要把定期下乡镇、下基层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基本工作要求。

市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每年都要到辖区内每个乡、镇、街办进行调研,了
解企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要把服务功能和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为镇域内中小企业的服务提供各类便利和服务。

三、分门别类,因势利导,加强工作指导
发展镇域经济,关键在于乡、镇、街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主要是加强业务指导,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

由于各乡、镇、街办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要分门别类,一镇一策,帮助当地政府搞好镇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策划和谋划。

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点,宜工则工,宜贸则贸,宜游则游,不搞整齐划一。

在发展步骤上,有的可突出工业,以二产带三产,有的可三产先行,以三产促二产。

要坚持规划在先,在有限的区域内充分拓展发展空间,按照环境友好型的要求,科学安排产业园区布局,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四、突出抓好140个特色产业镇和产业集群
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抓好特色产业镇和产业集群的任务,按照“中小企业抓集群”的思路,把特色产业镇的建设与镇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要通过对现有特色产业镇、
产业集群按产业链进行加宽、拉长,围绕着龙头、龙身、龙尾的协调配套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突出解决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不断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强集群内企业相互配套能力,提高产业聚集度。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出100个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40个达到5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

同时注意培植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特色产业镇和产业集群。

对一些特色不明显、但综合实力强、多元化发展的重点乡镇,也要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支持发展的重点,促其不断膨胀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做大做强,建成经济强镇,形成造富一方的“块状经济”。

五、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乡镇兴办中小企业,农民是创业主体。

乡、镇、街办政府要为农民创业、兴办实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学习推广德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发动全民创业的经验和政策,对初次创业兴办的企业,给予创业补助;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定期限内的减免营业税优惠;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中小创业园区或建立创业培育基地,向初次创业者在一定时间内无偿或廉价提供厂房、设备。

要从一些好企业中选出一些高管人员作为创业辅导师,对初次创业者给予辅导;从市、县直部门中选派一批干部到乡镇包企业,建立联系点;从金融机构中聘任一部分业务人员作为镇域内中小企业的金融顾问。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要向乡镇延伸,更
多地为小企业、新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

省级担保补助资金,优先支持为新、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业务额较多的担保机构。

六、对重点镇的镇域经济相关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
省办将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等,举办专题研修班,并给予学费补贴,分年度对重点乡、镇、街办政府、企业管理服务机构以及重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镇域经济组织与发展的专题中长期研修培训,提升其组织镇域经济的领导能力和业务才干。

各市也可仿照省里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并以补贴学费等方式,加强对镇域经济有关人员的培训。

省、市、县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乡镇到先进省份的经济强镇对口学习,或通过组织人事部门派员到对方挂职学习。

鼓励省内一些强乡镇与外省强乡镇结对子,确定学赶目标,通过互帮互学,实现比翼齐飞。

学赶目标在任期内的实现情况,可作为对乡镇负责人考核使用时的考量参照条件之一。

七、加大对镇域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
根据突出抓好新、小企业和工作重心向乡镇下移的要求,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都要向镇域中小企业倾斜。

由省向上申报争取和省直接安排的中央、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支持设在乡镇的中小企业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占比要达到60%以上。

各市重点抓
并报省办备案的乡镇,要作为中央和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重点。

在支持项目上,要着重支持镇域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企业、小企业的培育辅导服务。

鼓励支持镇域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的研发创新和特色产业镇、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行业技术中心和技术联盟,通过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和引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继续实行集中资金、集约投入方式,对在镇域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集群,分批给予不少于500万元的无偿支持。

坚决纠正年度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补助项目时和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镇、产业集群相脱节的做法,遵照省政府关于按产业集群凝炼项目的要求,加强项目凝炼,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补助资金的安排上,对特色产业镇、产业集群的补助项目数和补助资金额不少于三分之一。

全省140个特色产业镇,省、市两级对每个乡镇三年内至少支持一个项目。

八、加强对镇域内中小企业发展指标的统计、比较与考核
镇域内企业要认真执行《乡镇企业法》第31条规定,自觉履行如实报送统计资料的法定义务。

各乡、镇、街办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按照乡镇企业统计制度,每月汇总上报镇域内企业统计数据,并确保真实性。

省办每年将排出镇域经济百强镇,并在省级新闻媒体公布。

各市、县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也要定期公布各乡镇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有关数据,并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体
系,确定相应分值。

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表彰奖励,对发展难度大的乡镇要帮助分析原因,破解瓶颈制约。

省办会同省人社厅组织的中小企业管理系统评比表彰,将把县、镇两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纳入参评范围。

省里将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和对工作执行力、创造力的评比结果,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县和乡、镇、街办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记功。

二〇一一年七月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