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计算课
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
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计算教学中如何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徐金荣】刘老师这节课共有4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引出问题,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
其中,1.引出问题环节,用时大约2分钟。
课一开始,刘老师直接出示信息:"每根灯柱上有23盏灯,大楼前共有12根灯柱。
"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盏灯?列式后,刘老师有意设计了让学生说算式的意义,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两个环节,突出了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作好铺垫。
2."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用时大约27分钟。
刘老师在这个环节,把估算、口算、笔算三种计算方式有机联系,使学生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降低了思维的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27分钟内,(1)估算。
用时大约2分钟。
老师着重引领学生用23×10估算出的得数,与23×12的得数进行比较,23×10仅仅算了10个23,还少了2个23,所以估算结果要比准确得数小。
(2)口算。
用时大约5分钟。
在口算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
在交流口算方法时,刘老师有目的地先交流"23×10=230,23×2=46,230+46=276"的口算过程,并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变得简单了。
(3)笔算。
用时大约14分钟。
在交流算法时,教师有目的地选取以下两种笔算方法:①直接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②分成三个竖式完成。
在逐个展示并由学生评价后,使学生明确第①种笔算方法体现不出计算过程,第②种笔算方法能展示过程但有些麻烦。
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体现出过程,又比较简单?一名学生说道:先把23×12列出来,先算23×2=46,再算23×10=230,然后把46和230加起来得276。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求知激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作为好课的幕后策划者、作为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其要紧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
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
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导语设计能瞬时的抓住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而要想达到这些,每堂课的导语一定要自然,最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中引出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提出如何解决问题,进入课题,如此学生思维自然随着问题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
专门是创设问题情境时,导语一定要具有概括性、启发性、严密性、准确性、有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自己动手得到答案走出课堂。
因此,每节课的导语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却忽略这一点,专门多教师差不多上直截了当进入正课进行讲解,也有的教师的导语却显得牵强附会,如此势必阻碍学生的及早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语言表达准确,课堂指令清晰课堂教学指令清晰是好的数学课的一个标准。
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
因此如此的课一定是有体会的老师上的。
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
假如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东一耙子,西一扫帚”,那么久而久之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
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晰、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受)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
语言表达准确,课堂指令清晰,这是一个教师的差不多素养,也是当前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都明白,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专门是数学课专门专门,不同的知识点能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教学篇•教学反思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
提起数学,学生大都感到枯燥、无味,而数学又是一门必备的基础学科,大到科学技术前沿,小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学。
怎样才能够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呢?一、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准确合理地确定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才能方向明确,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有的放矢。
备课时教师还要对所授课程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做好掌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备课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储备情况,还有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有课前扫清影响认知的拦路虎,才能使课堂知识传授水到渠成。
好的方法往往使事情事半功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及特点,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的特点,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所学的内容。
对于学生的学法,教师更应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二、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必须认真编写导学案,精选例题、习题导学案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使数学课堂变得高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使用导学案把以前课堂由教师的教改变成现在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由以前编写教案变成现在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路线图,同时也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备份笔记,为学生课后复习总结提供了依据。
导学案使教师不再古板地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引入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更贴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
一篇优秀的导学案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础。
导学案包括前提测评、学习目标、自学提示、巩固练习、能力拓展、中考链接六个环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11 ~20的加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11~20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1~20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1~20的加法运算。
2. 11~20的减法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加减法运算。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加减法练习。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展示11~20的数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10以内加减法运算,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11~20的加法运算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总结出加法运算的规律。
例如:12 5 = 17,加数12和5,和为17。
(2)11~20的减法运算同样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总结出减法运算的规律。
例如:18 - 7 = 11,被减数18,减数7,差为11。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练习题。
(2)分组进行加减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1)利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小华有15个苹果,他给了小明3个,还剩多少个?(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的规律,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加减法解决至少两个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1. 11~20的加法运算规律。
2. 11~20的减法运算规律。
3. 实际应用示例。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不断反思,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计算课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计算课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计算能力就是能够计算得正确、迅速,简便,灵活,同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并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的计算,要上好一节数学计算课,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也就是说要做到以学定教。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师生都感觉数学枯燥,特别是计算题最枯燥。
其实生活离不开计算,不能把计算从生活中剥离出来,应体现计算本身的基础地位和重要地位,让计算更有生命力。
1.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
新课引入一定要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也就是说,不要干巴巴地把一道计算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就来进行讲解或计算,而是要创设计算学习情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融入计算的内容来教学,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在创设情景时,要做到有效与有趣的有机结合,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总之,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才有活力,学生才有兴趣学习2.把握计算课教学的重点。
计算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紧紧围绕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展开。
在实际教学中,确定计算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能力。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初步明确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充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形成数学素养。
所以在计算课的教学中要把握计算课教学的重点,明确计算教学的方向。
3.利用错误,进行分析。
在做练习时,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而是要“感谢错误”,充分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当学生在板演出现错误时,我不是说这个同学做错了,我是说我要感谢这个同学,他能“指出”大多数同学不经意间犯的错误。
全班同学在意外与惊奇中找出和订正错误,让自己防患于未然。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优秀8篇)-最新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个数除以小数篇一课题三:一个数除以小数(a)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的例4、例5,第2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先让学生填写并观察第20页上的表,再提出问题。
(1)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怎么样?(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商仍是3,没有变。
)(2)第三组与第二组比较,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被除数怎样?第三组与第一组比较呢?(第三组与第二组比较,除数扩大了10倍,商没变,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
第三组与第一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0倍,商不变。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如果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就要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新课教师出示例4,让学生按照题意列出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6.28÷0.67教师提问:(1)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应该怎么办?(2)能不能将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师让学生把不同的想法说出来。
有的学生会把题目中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数,应让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教师板书:56.28米=5628厘米0.67米=67厘米5628÷67=____(条)教师说:“这种做法是对的。
但是每次都要这样改写比较麻烦。
大家想一想:改写成厘米数后的除法算式与原来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回答:“跟原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
教师问:“根据复习题中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有什么变化?”“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约1883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主题图、小棒20根、磁铁、圆片20个。
学具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拍手从11数到20,倒数。
2.拍手说11—20的组成。
3.口算9+1+1 9+1+2 9+1+3 9+1+49+1+5 9+1+6 9+1+7 9+1+8 9+1+9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谈话:小朋友们,十一月份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大家觉得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热闹的运动场面。
(挂图)看,小朋友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第走进运动场,比赛开始了!你瞧,运动场上多热闹呀!用你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左往右看。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1)观察运动会图,请学生说一句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根据图意,你们能不能帮小明解决“现在有多少盒”的数学问题?(1)理解问题。
(2)列式。
(学生可能会通过数一数、直接口算或计算其他方法知道有13盒饮料。
)(3)那么9+4=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还有别的想法吗?三、动手操作,探究感知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9+4=13。
那么黑板上的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学生回答,重点讲凑十法)1、动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
(请一个学生扮演)2、巩固应用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9+4=13,你能说说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吗?(学生说)3、引导类比,理解算法(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吗?(教师板书题目,学生口答列式)(2)请一个学生到黑板扮演动手过程。
《笔算乘法》教案优秀5篇
《笔算乘法》教案优秀5篇《笔算乘法》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上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认真、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能提高正确率。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14某243某226某325某2130某5100某3210某4160某32、在()里填数。
学校买来12个篮球,每个26元。
3、5某6+44某7+66某9+73某8+54某9+78某7+84、板演:148某7409某5二、新授。
1、引言。
前面已学的两位数乘法都比较简单,数字小,今天我们来继续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乘法,要算得迅速、正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计算,特别要注意乘法中的进位、被乘数中间带0的乘法。
2、教学例3。
48某72(1)审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怎么办?(2)教师重点指导进位时怎样计算。
如用十位上的“7”去乘4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轻轻地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时,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板书:想:百位为什么写3?3、教学例4。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
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做完题。
(2)讲评时,让做错的和做对的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强调指出: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数时,得到的两位数,它的末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
例4中用乘数十位上的“5”去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20。
20的末位是0,这个“0”不能去掉。
板书: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11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
做练习三的第1-4题。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对于一名数学老师而言,上一节数学课是容易的,而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就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
本人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地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
那么,究竟要真正做到哪些环节才算是备好了一节课呢?1 要备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
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想学。
2 要备重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
备课时要突出重点。
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3 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
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 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5 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自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
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篇
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篇《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中的内容.是一节专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整理分析生活中的信息,朝着省钱的方向,确定策略(办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近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学生分析:本校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学生的素质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能够进行相应的辅导,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家长不能进行辅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互相帮助的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班有一少部分学生喜欢提前预习知识,所以在探究新知的时候,我采取让会的学生先讲解,教师再适当的进行补充.一.课题:精打细算课型:新授课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三.课时计划:1课时四.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五.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1.生活中李老师总是精打细算,现在李老师看到甲乙两个商店有两捆牛奶,它们的价格分别是_.5元和_.9元.你们猜猜,马老师买哪个商店的?为什么?2. 出示两个商店不同的捆法,验证学生的猜测.问现在马老师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呢?你是怎么想的?二. 探索小数除法意义和除法的计算方法.1. 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转化成整数来做,也可以直接用小数来进行计算,研究小数计算的方法.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小数除法计算方法.① 依据情景内容,说说每个量的意思,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② 学生列出算式:_.5÷5 = 或者_5÷5(说一说这个算式是怎么来的?)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两道算式的不同.)②学生观察第一个算式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算呢?④学生尝试练习.(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⑤学生自己在小组内交流算理.针对几种典型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分析错误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_除5商2余1,余下的1除以5,不够除怎么办?(把1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1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5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_个十分之一,继续除.)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_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2的右边点上小数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一个是整数除法,一个是小数除法.第一个算式的商23表示的是23角,第二个商2.3表示的是2.3元.其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学会了小数计算,没有必要都化成整数进行计算了.乙商店每袋牛奶的价格呢?你准备怎样计算?通过计算你认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_.9÷6=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交流算法. 练习:68.8÷4=63.24÷6=(用鼓动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挑战的欲望.〝很容易错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讲算理.独立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 小结说一说: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讨论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三)巩固反馈1.写出下列竖式中商的小数点.2.解决问题:(1)甲商店买袜子,6双一包,每包7.2元,乙商店同样的袜子5双一包,每包6.25元,如果是你,你买哪个店的袜子?(2)两包鱼子酱,每包里两袋,妈妈共付了4.30元,一袋鱼子酱多少元?(一般情况人民币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即可.)(3)6个苹果共重1.26千克,张老师买这些苹果,共花了3._元.你可以提出是什么数学问题?(一个苹果多少千克?一个苹果多少元?)2. 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质疑.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_.5÷5 _.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_.5元转换为_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_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_.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_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_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_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五.[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甲商店:_.5元=_5角_.5÷5=2.3(元) 乙商店:_.9元÷6=2._(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导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师:生活中李老师总是喜欢精打细算,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题图: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况.师:从图中看到什么了?发现了什么问题?预设: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_.20元,乙商店买5袋赠一袋,也就是6袋_.9元.生:很容易会提出: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别是多少元钱?等问题(课堂生成)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解决〝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书课题: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一).明确目标:看到这个课题和这幅主题图,你能猜想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是什么吗?预设:生:可能会回答: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成为可能.能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巧妙落实.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容易提出多种相关问题,针对生成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谈话:自主学习之前,我们共同看〝自学指导〞.(白板课件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第1-4题.2.根据导学问题,先尝试自主完成.3.然后组内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4.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板演.练习讲解,作好展示准备.在自主学习之前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式,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预设:学生大约用6-8分钟时间自主学习.(独学与对学)导学1:观察教材第61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说一说.预设:生1: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_.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_.90元(或者说6袋牛奶_.90元也可以.);生2: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生3: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生4:学生可能会〝估计〞出两个商店牛奶每袋约多少钱.(虽然后面安排了这个导学问题,但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有必要适度.适当的评价鼓励.)……【设计意图:虽然本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已经有提及到,但我们仍然建议学生要经历这个信息.问题的梳理过程.本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对学.经历完成阅读文本,读懂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简要记录在学案上,培养学生记录学案的能力,创造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导学2:阅读教材第61页〝甲商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计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钱?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预设:(在思考〝导学1〞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钱呢?学生可能会想到如下方法:(1)(2)估算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_.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预设: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_.5÷5,并想:先把_.5元转化成_5角,_5÷5=23,23角=2.3元.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_.9元化成_9角,_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_.9元化成_90分,_90÷5=2_,2_分=2._元.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_.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_.9看成_.90.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_.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设计意图: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_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展示交流】同学们,自主学习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设计意图: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习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达标反馈】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7.42÷78.2÷5_.9÷_【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2.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_千克,卖_8元,买哪种更划算?预设:完成随堂练习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设计意图: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延伸】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学教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习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习.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_.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_.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_.2元化成_2角._2÷8=__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_4,_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试一试7.42÷7=1.2÷5=_.8÷_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_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3.拓展能力! 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增强练习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点评: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打扫卫生(第4_6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如何上好一节珠心算加减练习课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珠心算加减练习课作为一名珠心算教师,我认为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
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它本身就是一次健康的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带了一个30多人的珠心算班,这个班从一年级开始就全班普及学习珠心算,目前这个班的基本情况是:学生能进行1位数加减算十笔,2位数加减算五笔,心算刚引入不长,学生能进行2位数三笔心算,正确率还可以。
我知道珠心算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才能突出珠算向珠心算转化。
多练也不是无限制的花大量的时间练,必须有一个度,每次训练时间长了大脑疲劳,一堂课四十分钟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是我们教师所期待的,我认为一节珠心算加减练习课主要把它分成了三部分(1)基本功训练:时间为15分钟,(2)珠算练习:时间为20分钟,(3)总结部分:时间为5分钟。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一、基本功训练是基础1、要关注学生的坐姿。
追求学生拨珠快、准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头别歪,不要太低,否则影响视力。
2、关于学生的清盘动作。
每次开始运算前应清盘,这应成为一种习惯。
在教室内我每次提醒学生“一边清盘一边写数”,不是给我们老师做纠正,也不是信不着学生,而是时时提示这样做是科学的。
3、基本功训练的内容有布数、听珠算、听心算。
注意基本功训练时间为15分钟,这是我每堂课必做的,也符合珠心算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
(1)布数。
为什么要练习布数?因为可以帮助学生数位对齐这是重点。
布数有两种:一种是听数布数,一种是看数布数。
练习时这两种类型题(各10个)。
看数布数中,我采取出示卡片布数形式——先慢后快,学生布数之后还要求学生读出这个数。
目的一是看学生布的是否正确:二是看注意力是不是集中,有没有滥竽充数的。
如果有不正确的老师再重复一遍,直到布正确为止。
(2)听珠算。
这是针对本班的学生特点,先报1位的十笔加减法(10道题),可以拨一题对一题的答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优秀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优秀教案•相关推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优秀教案(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口算。
(电脑出示。
学生开火车练)11—3= 13—8= 17—9= 14—5=15—7= 12—3= 16—8= 13—7=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8—6= 87—3= 96—6=师谈话:把它们改为38—9=、87—8=、96—8=,你会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小,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演示:玩具商店的玩具货架画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等问题。
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课件继续演示:两个小朋友进行对话。
左边的小朋友在问:“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玩具,还要攒多少元?”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生答师板书36—8=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生:35—2、76—4等算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够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一节计算课
要上好一节纯粹的计算课,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
新课引入一定要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也就是说,不要干巴巴地把一道计算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就来进行讲解或计算,而是要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融入计算的内容,来教学。
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要体现解题方法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最终的优化。
计算教学中,虽说计算的结果是唯一的,但是计算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学中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体会、感悟、交流各种方法的优势,而且教师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计算课教学中,练习的形式应该多样。
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理解与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计算能力就是能够计算得正确、迅速,简便,灵活,同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并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的计算,要上好一节数学计算课,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也就是说要做到以学定教。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师生都感觉数学枯燥,特别是计算题最枯燥。
其实生活离不开计算,不能把计算从生活中剥离出来,应体现计算本身的基础地位和重要地位,让计算更有生命力。
1.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
新课引入一定要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也就是说,不要干巴巴地把一道计算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就来进行讲解或计算,而是要创设计算学习情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融入计算的内容来教学,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在创设情景时,要做到有效与有趣的有机结合,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总之,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才有活力,学生才有兴趣学习
2.把握计算课教学的重点。
计算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紧紧围绕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展开。
在实际教学中,确定计算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能力。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初步明确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充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形成数学素养。
所以在计算课的教学中要把握计算课教学的重点,明确计算教学的方向。
3.利用错误,进行分析。
在做练习时,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而是要“感谢错误”,充分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当学生在板演出现错误时,我不是说这个同学做错了,我是说我要感谢这个同学,他能“指出”大多数同学不经意间犯的错误。
全班同学在意外与惊奇中找出和订正错误,让自己防患于未然。
而错题的同学不但不因为错题而羞愧,反而因为自己能让同学防患于未然而感到高兴。
我常常用“手段”,把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让学生来当医生,学生都非常有兴趣,都争着当医生,因为医生能说出“病因”,并且有能力把“病”治好。
这样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从错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4.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进行的有效保证。
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4.1仔细看数的习惯。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数字,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能记住,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集中精力,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4.2认真书写和草稿的习惯。
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书写很不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另一部分学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或是没有草稿造成的。
他们在书本上、手上、桌上……随便找个地方来做草稿,结果书写糊涂,经常把0写得像6或把6写得像0,抄到本子上就出现了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每个同学用一个新本子做草稿,并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横竖对齐。
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表扬草稿做得好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4.3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
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这些都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如脱式计算时违犯运算顺序,如计算40-8+12时,学生认真审题后便知这题是有加法和减法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就不会犯先算8+12,再算20-20这样的错误了。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4.4仔细计算的习惯。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许多时候不是由于不会计算,而是由于计算不仔细,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5验算的习惯。
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在学生重新核对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有无错误,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做到一步一回头,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这样既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对于计算教学,既要做到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和良好习惯这几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