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_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与革命》
第一节《国家与革命》写作的历史背景
《国家与革命》一书写于1917年八九月间,问世于1918年初。这部重要著作是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即将爆发,马克思主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激烈斗争的情况下写成的。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了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日益同垄断组织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空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变成了“囚禁工人的军事苦役监狱”。压迫愈深,反抗愈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德、法、英等国无产阶级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战运动和罢工运动。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各国(印度、朝鲜、越南、中国、波斯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蓬勃发展,使得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日益加剧。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夺取政权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列宁指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显著地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际的意义了。”《国家与革命》就是为了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写的。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利用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革命形势,举行罢工和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是,由于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叛卖,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缺乏政治经验,缺乏充分的觉悟和组织性,使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里。这时,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并制定了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党要努力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把千百万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革命方面来。到了7月间,资产阶级联合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和迫害布尔什维克党的其它领导人,封闭《真理报》,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俄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武装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正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于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上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
列宁这部著作也是为了粉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歪曲和进攻而写的。
从19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正是在国家与革命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以伯恩斯坦、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歪曲或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全面的‘修正’和进攻。他们百般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鼓吹议会道路,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极力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积极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完全堕落为社会沙文主
义者。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上,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主张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俄国的机会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激烈的斗争。列宁认为,在修正主义者歪曲马克思主义者的风气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如果不在‘国家’问题上反对机会主义偏见,就无法进行斗争来使劳动群众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特别是摆脱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影响。”
为了恢复和捍卫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肃清修正主义的影响,从思想上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指导当时的革命斗争,列宁精心地研究了国家问题。他在侨居瑞士期间,于1916年秋和1917年初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国际问题的大量著作,翻阅了修正主义头目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的书籍。1917年1月至2月间,他作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读书笔记。同年8至9月间,列宁在俄国和芬兰边界的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中匿居时,利用在瑞士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国家与革命》这部不朽的名著。
正如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家与革命》就是适应这一政治对这理论斗争迫切需要而诞生的。
《国家与革命》一书按原计划有7章。关于第7章《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列宁只写了详细提纲。1918年出版时,前6章作为第一分册单独出版。1919年第二版时,列宁增加了第二章的第三节《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
第二节《国家与革命》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
这一章,列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论述了国家的起源、本质、作用和消亡等重要的理论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超阶级国家观和机会主义者在国家问题上的反动谬论,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暴力革命的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一节,列宁引述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历史唯物论观点,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列宁从国家的起源入手,在摘引了恩格斯对国家的分析后,概括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国家产生以后,它作为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的社会力量,把被统治阶级纳入统治阶级需要和允许的“秩序”范围内,使阶级统治合法化、固定化。只要阶级存在、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也必然存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及其意义的基本思想。
同时,列宁还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以及考茨基在国家问题上超阶级观点的实质。
2、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
这一节,列宁根据恩格斯关于国家的基本特征的论述,着重指出军队和警察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强力工具,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器,它随着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而加强起来。
(一)国家的主要力量是暴力。而被恩格斯称为从社会中产生又驾于社会之上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那个“力量”、“主要是指拥有监狱等等的特殊的武装队伍”,“常备军和警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强力工具”,这是国家之所以成其为国家的缘由。
(二)特殊的武装队伍是社会分裂为敌对阶级的必然结果,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工具。
(三)特殊的武装队伍随着剥削阶级国家内部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对外侵略竞争的加剧,而日益加强起来。欧洲和俄国历次革命经验,说明了统治阶级是怎样不断强化暴力机关的。
3、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这一节,列宁从政治和经济关系方面,进一步论述剥削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说明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列宁说明了一切剥削阶级的国家都是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这是因为,“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更可靠的政治形式。普选制使“财富”有无限的权力,议会制是资产阶级的遮羞布,资产阶级往往以此来掩盖其压迫剥削的阶级实质。
4.国家“自行灭亡”和暴力革命
这一节,列宁批驳了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暴力革命和国家消亡的原理的歪曲,阐明了资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来消灭,而无产阶级国家只能自行消亡。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混淆无产阶级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原则区别,反对通过暴力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国家,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也可以“自行消亡”。列宁指出,这种理解是抹杀革命,否认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粗暴的歪曲,仅仅有利于资产阶级”。
列宁具体地阐明恩格斯关于国家“自行灭亡”和暴力革命的思想。其中心意思是: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灭亡”的,而要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来消灭它。对资产阶级国家来说,暴力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思想同国家“自行灭亡”的理论是密切联系的,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但是,机会主义者却只提“自行灭亡”而不提暴力革命;或者用折衷主义手法欺骗群众,把二者结合起来,而把“自行灭亡”论摆在首位。列宁针对这种谬论,深刻地指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