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合集下载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摘要: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

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

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

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

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

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诗风

李清照诗风

李清照诗风李清照诗词风格特点,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活泼、天真,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妙龄女子对未来爱情的向往,一个成熟少妇对丈夫的思恋和眷念。

后期词作由于国破家亡,风格显得悲悯、凄苦、愁惨和孤寂。

李清照前期生活无忧无虑,生活环境舒适优越,家庭完整幸福,所以其前期作品风格比较明快、清新、俊朗,有很多写闲适之情、爱恋之意、山水之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白描手法描写了她早期少女时代欢快的生活。

情趣盎然,境界迷人,寥寥数语,给人以美的享受。

透过这首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形象。

后期词的风格特点-以对比的手法抒写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李清照经历了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更迭,经历了南渡的流亡生活,反映在她的词作上,往往把北宋昔日的繁华和南宋今日的苟安放在一起,表达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

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一个“愁”字不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

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参考文献 (11)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

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

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

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

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

且看下面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

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

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目录论文摘要 (1)引言 (2)正文...............................................................3—6 参考文献 (7)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论文摘要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她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流离奔波之苦。

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女词人。

她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负有才名,诗、词、散文皆出色,尤以词最为擅长,属于婉约派词人,词作中偶亦兼有豪放派之长。

于两宋词坛独树一帜,成就超过晏几道、秦观等。

词中勇于揭露妇女内心世界。

在崇奉礼教信条,限制女性思想、扼杀女性才能的宋代,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摆脱妇女的自卑感。

遂有“无顾藉”、“无检操”之讥,然而直抒胸臆,自是其价值所在。

李清照词作的特色是“委婉含蓄”。

但这“委婉含蓄”的特色具体的体现在她的前后词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变化,转折点是靖康之难和宋室的南渡。

国家的民族的灾难与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紧密地联系为一体。

因此在她的前期作品中反映出“清丽婉转”的风格特点,后期的风格则明显的表现为“沉哀凄苦”。

一.惜春伤春,清丽婉转的记录闺情相思与悠闲生活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闺情相思与悠闲生活。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比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比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比较明萌萌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婉约之宗”。

李清照的人生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词人心境的不同,词风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前期词风多为明朗美好、清新自然,偶有相思之愁;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在颠沛流离之间,她的心中更多的是凄苦与孤寂,词中也流露着哀怨与悲怆。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人生经历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北宋末年表面繁华、危机四伏,南宋初年动乱不已、偏安江左,而她恰经历了这一切,多舛的命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她的词风。

北宋于1126-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江苏杭州)。

南渡前,安定幸福的生活使她善用活泼的语言,表达少女时期的闲愁。

与丈夫短暂的离别,其词中也表现出些许相思的苦涩。

靖康之难,李清照与千千万万民众卷入离乱之中,战火改变了她的生活,加之其丈夫去世,她由一位闺阁才媛变成了“飘流遂与流入伍”的难民,凄苦深沉、低回婉转也变成了后期其词的主旋律。

国土沦丧、家破人亡——宋室南渡对她的词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椅梅回首,却把青梅嗅”1.闲趣之风抒烂漫情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恪藏书甚富。

过人的天赋和家庭的熏陶使少女时期的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能随意自如。

从小生活在宽松明朗的氛围中,她的性格中也就有了一般“大家闺秀”没有的开朗率真,这个时期她的词中尽是生活中的闲趣。

以一首《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词人为回忆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

“常”字有两种解释:一为将“常”理解为时常、经常,整句便可作“时常记起在日暮时分”之解;另一种则认为“常”与“尝”通用,即曾经,作者忆起曾经的一次游玩经历。

笔者采用第二种解释,李清照记起曾经的一次愉悦的游玩经历。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转变浅析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转变浅析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李清照前后期词风转变浅析卢欣彦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摘 要: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其词创作展示出来的,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学术界在分析李清照的词创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南渡为界,把她的词创作分为了前后两期。

前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多对贵族女性的闺阁生活进行描写,带着充满诗意的离愁别绪和自由快乐。

而她的后期词作中,由于人生发生巨大变故,词的内容往往同孤苦漂泊、国破家亡有关,更多的体现出了凄婉悲怆的情绪。

本文就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进行了阐述,并就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特点;转变[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84-02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每首词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以南渡前后为界限,词的风格截然不同。

李清照感情敏感而细腻,她创作出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1]李清照(1084―1156),号易安居士,齐鲁人,被称为“千古才女第一人”,一人撑起古代文坛女子的半边天,她的一生跨越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是宋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她著有词集《漱玉词》,她的作品《词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名作。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菲当时担任礼部高官,如我们今天的文化部司长一职。

她的母亲也是能文善诗,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就显示了惊人的才华,李清照早期生活的环境是优裕开明的,因此创作出了简洁明丽,充满着愉悦情趣的作品,《如梦令》《怨王孙》《浣溪沙》等,词人的作品创作与生活状态息息相关,后又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她在这一阶段的生活也是比较幸福的。

随着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开始辗转漂泊于江南一带,国破家亡,丈夫的离去,给李清照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数十年收集起来的金石书画也几乎全部遗失,心血几近毁于一旦,这又给李清照的感情上雪上加霜,这一切都是造成她的词风的转变重要因素,或展露一代红颜的家国情怀,典型如铿锵《乌江》,“江山留于后人愁”《题八永楼》;或细述寂寞与哀愁,如《临江仙》,《忆秦娥》等等;或追忆梦中的失乐园,如《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她的性格也在这些艰难困苦锻炼出来,从一个天真明媚的闺阁少女成为富有家国情怀忧郁落寞的垂暮妇人,半喜半忧,却也是一个人完整一生最真实的概况,成就了她在填词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
这首词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 诚远离之后,感觉自身孤单 ,写作本词用来表达其一腔 对爱人的思恋,不忍别离的 深厚感情,因别情而感伤。
2、后期词悲怆婉约
背景: 靖康之难 国破家亡 丈夫离逝
晚年的她,就像是生活在前 半生的回忆里,不断流连,不 断思念,蕙质兰心写就辞章, 如此凄清感人。
这段时间的词多数都是 抒写她对国家衰败的感伤 和生活孤单的痛苦。词中 的爱国情感和心境的孤寂 凄凉发挥得淋漓尽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 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 一个孤苦凄凉坏境中流荡无 依的才女形象。有言尽而意 不尽之美。
• 阅读下面两首词,试分析分别属于那 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样的情感?
后期:悲怆婉约 飘零无依
1、前期悠闲风雅
背景:父母掌上明珠 丈夫挚爱 无忧无虑 美满幸福
这时的她活力四射,词作 喜悦,欣然,甜美。或是思 夫的淡淡离愁。
一 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临江仙 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 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 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抒发了思乡之情和老去无成的感慨,“试灯无意 思,踏雪没心情”,以极朴素的语言真切地表现 心灰意懒的精神状态,其中含有无限今昔悲欢的 辛酸。 • 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属晚期作 品。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 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 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 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甚至很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与之相比也比不上她。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举家南渡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富足而又美满。

而南渡后,李清照举家南渡,而丈夫也在乱世中去死,生活的各种不顺,使她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痛苦而又辛劳。

而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使她的词的风格也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词的内容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通过对鸥鹭的描写,将自己当时愉快的心情明显表现出来,并把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而后期李清照多描写自己长期流亡漂泊生活的感受,同时这一时期的词也流露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即自己的愁。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对晚风、淡酒、雁、黄花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凄凉冷清的景象,咏叹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内心苦闷,同时,通过比兴的手法,流露出她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战乱的仇恨,含蓄而又悠长。

其次,从词的语言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语言清新自然,清丽明快,偶尔有闲愁点缀。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用“红”、“青”等鲜艳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初夏风光美景图,在轻快的节拍中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她愿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风别具特色,“易安体”词风给后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前后期词风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点。

前期词风悠闲风雅,后期词风悲怆婉约。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杰,词坛传奇。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

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上阕——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

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粉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娇态可人的纯真少女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封建礼教十分森严的宋朝,一个闺中女子酒醉晚归,可视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深闺中的女子多是纤弱,没有自由,而词人并非这样。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交替时期,从现存作品看,她的创作成就主要是词。

著有词集《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就已经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她继承并发展了婉约词的技巧,被称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①,李清照以词的杰出成就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②,并且对后世词人有深远影响。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11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

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容都有很多不同。

1.悠闲风雅的前期词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表现她贵族少女、少妇的幸福生活,也有伤春,别情之作,表现出悠闲风雅的情调。

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幽居离别的相思之苦。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用白描手法描写了“沉醉不知归路”流连忘返的活泼少女的形象;描绘了归舟惊起水鸟,粉红的藕花上飞翔着雪白的鸥鹭,画面色彩明丽而富有生趣,令人感受到词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开朗活泼的性格,表现出她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则是李清照抒写闺情的名篇。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思离愁,竟然使女主人公感到时光难熬,怅然若失,乃至到了“人比黄花瘦”的地步。

这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怀念丈夫的作品,词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思妇形象,表现了她刻骨的相思。

一个“瘦”字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憔悴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2.凄婉悲怆的后期词李清照后期的词写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夫死以及颠沛流离的苦痛,词的主要内容也多抒写她对国家的忧思和生活沦落的痛苦,心境凄凉而孤寂,其中融入了极深的爱国之情,词风凄婉悲怆。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分析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分析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分析我们在赏析诗词时,经常要提到“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结合诗人本身的遭遇以及具体的创作背景来理解有关诗词的内容。

因为,诗词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形式,它必定也是来源于现实的,它所表达的情感也必定是作者在现世界中的生活的具体投射。

故而,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于更好的理解诗人,理解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也正是想从这一角度,来对李清照的有关词作作进一步的赏析。

关键词:李清照词知人论世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很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南渡前,生活安逸幸福。

其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

而南渡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更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故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苍凉凄楚的。

前期词的主要内容及风格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幼年即通文墨,加上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这些都为她后来从事词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在二十岁左右与山东诸城的一个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俩有着共同的趣味和爱好,精神生活十分和谐,使她沉醉在一种无尚的幸福里。

她这一时期除了偶尔因为丈夫外出而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寞外,生活是平静而美好的。

这就是她前期作品创作的生活基础,也是她后期作品所时时追忆的实际内容。

A.出嫁前a.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芽的爱情。

词的上片写玩秋千的精神状态。

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整个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以雨写景.然而也同时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它以精湛的笔墨描绘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的去见的微妙心理.然而最后她还是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看他几眼。

b.如梦令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前期词风——三月新枝,烂漫无邪李清照少女时喜欢喝酒,喝醉之后看细雨斜风,也喜欢乘船采莲花,于是便有了这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跟大多数少女一样,李清照前期的词非常质朴清新,也喜欢柔美。

在每个朝代的时候都会有惊艳的女子,会被后人尊崇,留下千古姓名,但李清照却喜欢在不同的环境中留下千古之音,把自己的心绪用诗词表达出来。

少女时李清照的词,把自己的欢喜与爱意都表达其中,喝一壶酒便趁着酒意看世间风景,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时她的词更多是山水自然,山光水色并不见悲秋凄凉,也不见憔悴愁绪。

后期词风——寒潭秋水,清冽悲凉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多为凄凉、悲痛、愤慨、沉郁,李清照在经历与丈夫悲欢离合之后,同时目睹大宋败落,心生愁绪,便借菊抒情写下了《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菊花被风雨无情的摧毁,在夜晚被摧折,没有人能够爱怜。

人情冷暖,但没有必要更多的去留恋,就像是大宋的朝堂,飘摇不定。

在古代动荡不安的朝代,李清照面对朝廷的动荡和家庭的转变,词风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词虽依然悲哀悲郁,但又有了更多的豪迈奔放、沉郁之风。

李清照面对丈夫的背叛,词中又多了几分哀怨。

于是写下了《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字一句中都是哀怨。

旧愁新愁让李清照更加消瘦。

面对祖国的支离破散,李清照也心生愤慨,这时李清照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让婉约派的女子,有了如此舍生忘死的气概。

晚年的李清照依然对赵明诚心生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总是不能得偿所愿。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如梦令》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水。

水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怨王孙》但李清照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妇女,只能被束缚在寂寞的深闺之中,虽有杰出的才学却无法施展,无非是荡荡秋千、赏花饮酒、游玩、“斗草”(《浣溪沙》)之类的少女乐事。

这便给她带来说不出的幽怀,以花草的眷恋衬托自己的闲愁。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黄花”清丽深婉的画面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

在艺术上他们也找到共同点,都喜欢收集赏玩金石文物,但他们也有短暂的别离,这无疑深深触动了李清照细腻入微的情感。

对丈夫的钟情,使此时的她像微风中瑟瑟怜人的“黄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她无所顾忌地大胆吐露自己的真挚爱情,相思之情成为词的主旋律。

词风明显受这种生活和情感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但这并没有改变前期的整体风格,恰恰相反,是前期词风趋于成熟的表现。

由于少女时期的自然流畅发展为清丽深婉,写出了不少爱情名篇,《醉花阴》就是其中之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反映了词人在重阳节的离愁心情。

这样好的节日,更能衬托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

开头句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面对香炉的缕缕轻烟,半夜里凉气透人的枕头纱厨,更是愁上添愁,比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重阳节这天,词人浓厚的愁思无法消除,只得独自久坐在“东篱”下饮酒,一直喝到傍晚时分,希望借酒消愁,然而酒不解愁愁更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
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惜花伤春常成为历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也总是孕育着作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整首词描写的是女主人
公清晨起床后的一个生活片段。

前两句是回忆昨夜发生的事情――风声雨声,因为牵挂风雨中花儿的命运,无心睡眠,只好喝酒解愁。

一夜都在担忧此事,所以早早起来,尽管残酒还未消,就急忙问屋外的海棠花如何了,丫鬟说“海棠依旧”,原来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

关心花儿命运,其实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怀。

(3)爱情的`自我独白
和所有年少的女子一样,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美好的爱情有着懵懂的向往和独特的感受。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春末夏初的早晨,一位少女荡完秋千,跳下秋千时因为不小心跌倒在地,身子没有跌倒在地是因为手撑住了地,手弄脏了,擦手之时,汗水却从轻薄的衣服里渗出。

正准备宽衣放松时,突然看到有人来了,急忙躲避,急忙中鞋子跑掉了,只穿着袜子连忙躲到了半掩着的门后,发髻间的金钗也滑落了下来,觉得自己的狼狈样子别人看不到了,就又悠闲地倚靠着门嗅着青梅的味道并调皮地偷偷地观察这位路人。

整首词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用清新的语言和明快的画面把一位俏皮可爱的妙龄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这是词人少女时代对爱情的最初向往。

其实在李清照真正表现爱情的词作中,主要是写与丈夫的感情。

因为和丈夫两地分居,不少作品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丈夫的不舍相思。

这些爱情的表白,在那个封建时代,是勇敢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宣言。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崇宁年间,因受党争牵连,被迫与丈夫分隔两地,此词因思念丈夫而作。

开篇点出在一个荷花凋零的秋天,触景生情,思念起远在他乡的丈夫,内心有太多的凄苦。

因此“独上兰舟”排遣愁绪,可相思之苦怎可轻易排遣?一个“独”字说明了一切。

细腻而含蓄的感情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力,感情才暂且放下,却又涌上心头。

整首作品将作者对丈夫的苦苦相思之情委婉而含蓄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基本都局限于个人的狭小空间,关注的多是自然青春和自己的感情世界。

靖康之变后,她的个人命运发生陡转,词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二、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
1、南渡后的生活状况
“靖康之变”后,赵构继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宋开始。

次年三月赵明诚南下奔丧,后又在去湖州上任的途中突患病离世。

建炎四年春,李清照独自一人辗转流徙到浙东一带,后到达衢州,后又至越(今浙江绍兴),借住时段,书画悉数被盗,最后抵达杭州。

漂泊无依的生活使李清照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境,无奈绝望之中再嫁,后又离婚。

在怀着对去世亲人的无尽痛苦思念和对故国家园难归的无限绝望中,在极度的凄苦悲凉中,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

2、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瘦弱的李清照遭受着身心的双重摧残和折磨,这样的后半生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时她主要表达国破家亡的凄楚心境以及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深悼念。

后期作品风格凄苦哀婉,深沉忧愤。

(1)思乡怀国词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从词的感情基调和内容来看,此词应为南渡之初所作。

开篇一“寒”一“霜”两字表明是在深秋时节,作者的悲秋伤时之情完全浸润在这深秋凄凉的晚景之中。

然后写酒后喝茶、梦醒等片段体现出作者的万般无聊寂寞。

使用典故,抒发了自己对故国故土无限思念的悲凉凄怆之情。

(2)自伤身世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词抒写了作者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独特感受。

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使用哀怨缠绵,极力渲染词人的凄切寂寞的心境。

继而词人选用特定意象来抒情:“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作者的愁情与这样的残秋之景达到了完美交融,最后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天抢地,浓重的“愁绪”铺天盖地而来。

整首词的风格是深沉哀婉,将作者晚年饱受国破家亡的离乱之苦和寂寞、凄苦的哀愁准确而深刻地表达出来了,堪称李清照晚期代表作。

(3)感伤国事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1岁了,经历了太多人生苦难的她悲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苦悲哀之情不经意流淌了出来。

“载不动许多愁”“愁情”重到甚至连船都载不动了。

国家的破亡,身世的离乱让词人无限痛苦,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悲叹。

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风的总体对比分析
“靖康之变”使得无数人的命运和生活发生了改变,李清照的改变可以从她词作内容和风格在南渡前后发生的明显变化看出:南渡前的美好少女时代,她有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作品语言也因此清新明快,词作色调鲜艳。

时局的动荡,个人命运的陡转,词人南渡,病痛折磨,词作内容也转变为对丈夫的怀念和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作品的风格也转向苍凉凄楚、沉郁忧伤。

综上,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写个人的生活和思想,表达一位小女子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后期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己遭际发生的巨变,由前期的活泼清新到后期的凄苦哀婉。

特定的个人生活经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独特的创造力,带来了李清照前后期词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也因此而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