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选择题练习宋明理学
第三课小题专练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源D.抗衡佛教2、“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于是,佛教提出了“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张,僧人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则称“报国寺”。
这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佛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C.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3、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
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
”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 )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4、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5、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6、下列有关宋代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C.成为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7、“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
如左脚进一步,右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持续不已,自然贯通。
”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是( )A.老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8、王守仁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C. 发明本心D. 致良知9、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三宋明理学(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答案 C2.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答案 B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答案 A4.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是 ()。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即“心外无物”。
答案 D5.右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④理学对民族思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故④正确;再根据图中的“名家”,可推断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排除③,选B项。
答案 B6.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此人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关键信息是“穷理致知”“传二程”,据此可判断应为朱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新郑一中分校宋明理学练习题[版][试题]
第三课宋明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的是A.周敦颐B.邵雍 C,李翱 D.韩愈2、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是A.陆九渊 B.王守仁 C.李贽 D.王夫之3.在理学的修养论和社会政治理论方面,朱熹认为①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②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③万物之理终归“太极”④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D.《诗经》《中庸》《周书》《大学》5.心学的开创者是A.朱熹B.陆九渊 C .王阳明 D.张载6.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7.王阳明的“心”学更多的吸收了A.道家“清静无为”思想B.佛教禅宗“心外无佛”思想C.朱熹“理先气后”思想D.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思想8、下列关于.韩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B.激烈宣扬佛教和道教C.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D.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9、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A、程颢、朱熹B、朱熹、王阳明C、程颐、程颢D、王阳明10、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主要内容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源B、“心性论”C、“理气论”D、“致良知”11、下列关于朱熹的说法,正确的是A、他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B、他的著作是《五经正义》C、先有物后有理是其思想核心D、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12、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了“心性论”的主张B、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C、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D、提出“致良知”的思想13、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1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5、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新发展,强调“格物致知”B、程朱理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C、陆王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道德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D、宋明理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发展阶段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北宋时期,理学最初是由程颢、程颐提出的,强调“理”的客观性B、南宋时期,朱熹发展了理学,进一步强调“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C、明代中期,心学成为主流,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D、清代,理学式微,儒家思想逐渐向经世致用转变3、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 “格物致知”主张通过观察事物来认识“天理”C.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宋明理学只重视道德修养,忽视知识学习B.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传入无关C.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朱熹等D.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完全得益于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发展5、以下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提出了“理”作为宇宙本体的理论?A、王安石B、朱熹C、王守仁D、李贽6、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程颐B、程颢C、张载D、邵雍7、题干:以下关于“宋明理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来达到对理的追求。
B.理学认为儒家思想是最高道德准则,是人心向善的根源。
C.理学认为宇宙本原是理,道德伦理也是由理构成的,所以道德伦理具有永恒性。
D.宋明理学形成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兴盛于明代。
8、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影响较大?()A.韩愈B.朱熹C.程颐D.范仲淹9、题干: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进行了注解和阐述,这一行为在宋代哲学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A. 丰富了宋明理学的内涵B. 促进了儒学的复兴C. 开创了宋明理学的新阶段D. 为后世儒家学者提供了学习典范 10、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A.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B. 理气二元论C. 性命论D. 格物致知11、宋明理学中,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A、程颢B、程颐C、朱熹D、陆九渊12、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代表人物是?A、程颢B、程颐C、陆九渊D、朱熹13、《宋明理学》一书中,关于朱熹的理气论,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理为实体,气为理的显现B. 气为实体,理为气的表现C. 理和气都是实体,彼此平等D. 理为气之本体,气因理而存在14、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以下哪项不是其核心观点?A.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核心B. 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C. 认为心是万物本源D. 提倡“即心即物”15、【题干】宋明理学中,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张载D. 王阳明16、【题干】宋明理学中,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不可分割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张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盛行的一种思想体系。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清楚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招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统一。
〞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客观性与思辨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客观性与客观性D.内在性与直观性【答案】C2.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经过研讨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转义〞,开掘经典中所包括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A.否认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看法D.批判周孔之道【答案】C3.关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这说明了心学A.奠定中国现代传统文明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提高思潮【答案】C4.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支持〝抨击绳缚,假定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到达〝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一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约束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答案】D5.«明史»曾这样描画心学的风行:〝嘉〔靖〕隆〔庆〕然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A.中转本心B.格物致知C.慎思明辨D.否认帝权【答案】A6.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美的审美走向,崇尚繁复内敛,讲求次第和动摇,表达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君主民主绝后增强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商品经济兴盛开展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答案】B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普遍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关于自己倡议的理学原那么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重复强调这种原那么在生活中的完成。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0: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佛祖释迦牟尼,左侧看乃儒圣孔子,右侧看是道家创始人老子。
我国最早出现类似现象是在( )A.西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2.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4.“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 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D.陆九渊心学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这一言论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材料二“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录》材料三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
(2)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 B 『解析』依据题干中“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可知,反映三教合一的现象,其溯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 D 『解析』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格物致知。
3. C 『解析』材料主要阐明了理学思想是怎样成为民众生活常识的,理学思想成为民众生活常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学思想实现世俗化、生活化的过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外儒内法的特点 B .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 D .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 道学B 佛学C 理学D 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 B 、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 D 、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B ?法学C ?道学D ?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东汉以后 D .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D .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练习
第 3 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
朱熹对“克己”作以下解说:“克”意为“胜”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说 ()A.将人性置于公义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好误会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好一致【答案】 D2.诗歌创作常常碰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这样,为有源泉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一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答案】 D3.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颂扬,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今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响了()A.关羽的个人道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奉吻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奉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民众崇拜的形成是民众自己的利益和政府的倡议相关系,不完好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 A 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颂扬”,被世人颂扬是其前提条件,不能是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 B 项错误;关羽因为被忠勇被人颂扬,吻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所以被统治者所加封,故 C 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保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奉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C4.北宋和尚契嵩说:儒家“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样,而同归于治”。
这反响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摇动【解析】据资料中“儒家‘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表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进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向来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 C 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摇动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的“一”应指()A.理学B.佛教C.道教D.法家教派2.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3.“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
下列不属于他们的思想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D.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
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5.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做“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学的贡献极大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7.下图是朱熹讲学布道的云根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倡导三纲五常8.下列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能力提升9.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高二历史练习:宋明理学人民版
1.3 宋明理学练习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唐代儒学状况是( ) A.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韩愈提出了儒学的“道统”思想D.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儒学在唐代时期仍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在北宋。
答案:C2.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 )A.心即理也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人伦者,天理也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以“心”为出发点,是陆九渊的心学观点。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B、C、D三项都提到“天理”、“定理”,是二程的理学观点。
答案:A3.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4.(2011·苏州月考)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维护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C5.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存天理,去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去人欲”。
答案:A6.(2011·杭州学业水平测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儒、释、道三教发展状况。
材料只是讲皇帝对各教的态度,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
答案:B。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答案:A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不比古时,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学体系B.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C.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D.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5.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6.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7.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
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练)新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图二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岌霍團二反映的是明淸fl寸期儒学的岌區从團一到團二厦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顶正臨R顶不符合團二,排除■傭学谊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苹料8』不符合團二,故B项排险两幅團都是儒学的发理都没frtt现出近代民主思想,韻D项排臥2 •下图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替天行道”剧照以及梁山“替天行道”108将木刻作品。
图片反映出的内容和下列吻合的是A. “仁政”学说B.“民贵君轻”学说C.宋明理学D.“经世致用”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替天行道”是指代上天主持公道,这里的“道”是指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的主张,故C项正确。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学说是孟子为统治阶级提出的施政思想,“经世致用”适用于学术领域,ABD三项与题干中的农民起义无关,排除。
3.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B.克己复礼C.宋明理学D.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慣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埋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丿对于社禽伦理进行了严格的束缚』主張專妇不再嫁,饿死事打咲节事大等的也如从对材料'鎏了—>再懵的老婆兀最后将刘瞬削职为民"来看』这种道德粧准是耒明理学,故匚顼正确;材料没育体现岀民族气节和依法治国,故AD项明显错误;F项是孔子的主张,访为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扌非除°【点睛】“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 “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是解题的关键。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2: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2.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是在()A.南北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明清时期3.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4.在个人学习和修养方面,有人提出见解:“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位人物是()A.张载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5.《朱子语类》:“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其要说明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D.“存天理,灭人欲”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老7.中国古代某学者在晚年将其学说体系归纳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该学者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8.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阳明主张“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原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习题(1)
《宋明理学》基础练习1.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
其相同点是()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2.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思想“新的趋向 "主要是指 ()A .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 .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份 D .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3.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
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 ,以“致良知”。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A .道德修养B .君主专制C .科学真理D .经世致用4.宋代理学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程颢B .程颐C .朱熹D .陆九渊5.“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经世致用6.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的宋代思想家是()A .韩愈B .朱熹C .王阳明D .黄宗羲7.在宋明儒家的眼中,“天理”是 ()①宇宙本源②儒家典籍③君王圣谕④伦理纲常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这主要是因为()A .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B .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C.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 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9.江西白鹿洞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的美誉,其教规——《朱子白鹿洞教条》由宋代某著名理学家制定。
这位理学家应该是()A .程颐B .程颢C .陆九渊D .朱熹10.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心外无物D .知行合一11.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外儒内法的特点 B.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 D.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 道学B 佛学 C理学 D 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B、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D、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东汉以后 D.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10.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神的力量 B.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2.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1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4.下列关于朱熹和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B.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C. 是对孔孟学说的发展和完善 D.论述了“天人关系”15.“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6.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有A.三省六部的官员定期上朝议事B.《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内容C.安徽三庆班徽戏剧团进京献艺D.工匠们在作坊中制作珐琅瓷器17. “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
”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18.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19.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产生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异,但是在地域上却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起源于:A. 亚洲B. 非洲C. 美洲D. 欧洲2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朱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 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C.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D. 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21.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2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23.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
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24.“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25.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26.“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等。
“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
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
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A.内心反省 B.考察事物C.消灭私欲 D.遵守三纲五常27.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28.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A.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矛盾 B.“理”是否是世界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治理国家 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29.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3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31.在下列四个历史时期中,哪一时期的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32.宋代新儒学吸收、融合的思想包括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与“天人感应”说C.道教和“三纲五常”说D.佛教和“经世致用”说33.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A程颢 B王阳明 C朱熹 D程颐34.“二程”和朱熹在认识论上提出的重要命题是A. “理气论”B. “致良知”C. “格物致知”D. “心外无物”3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思想36.以下哪一观点比较经典地代表了南宋陆九渊的学说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37.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38.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总体看来,“心学”的内容包括①“心即理也”②“天地万物皆备于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9.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宋的程颢、程颐二兄弟是理学的重要开创者B.北宋的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C.陆王心学是理学的组成并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D.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40.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見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
”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41.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42.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仁”与万物俱生C.“理气论”“心性论” D.封建的伦理道德43.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4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45.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46.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A.荀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47.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48.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49.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50.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51.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52.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53.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