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
新高考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知识总结-第四单元

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一框认识调解与仲裁多元纠纷解决方式:(1)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2)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一、调解——以和为贵:1.调解的含义: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2.我国的调解制度:3.人民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1)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2)性质: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3)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4)法律效力: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二、仲裁——便捷经济:1.仲裁的机构与种类:(1)仲裁委员会: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办)。
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
它独立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无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但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司法认可。
(2)仲裁的种类: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
2.商事仲裁: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相关链接】不能仲裁的纠纷情形:①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商事仲裁制度:①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9课法律与生活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 1.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 它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 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 的底线。
有了法律的保护,它使人们不致于 怎样做?
• 它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 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 的底线。
方便面中的法律官司 张家伟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由于办公的地方离家很远, 方便面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2001年7月14日,他从超市买 了一箱用一次性发泡塑料作包装的碗装方便面回来,刚好他 的一个朋友找他,看到他还在吃这种方便面,就说:你怎么还 吃这个东西?这个面是不错的,但这个盒子包装不好,高温 下会产生一些有毒的东西?张家伟听了朋友的话非常惊因为 不仅他爱吃这种碗装方便面,他的儿子也爱吃。于是,他决 定查个明白。后来他得知当温度达到65度以上时,碗装方便 面的有毒物质就渗入食品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 经造成损害。他还查到: 国家经贸委1999年就已下令,在2000年底淘汰一次性发泡塑 料餐具。于是,张家伟一纸诉状把超市告上了法庭,要求停 止销售这种碗装方便面,并赔偿52元8角,并将生产厂家作 为第二被告,要求停止生产用一次性发泡塑料作为外包装的 方便面。 此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先把钱给他们,然后找人打他们一顿, 把钱要回来。 这是错误的,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不 得以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这本身也是一 种违法行为 ③先设法稳住他们,然后找机会报警。
这是正确的,当遇到不法侵害时,以通过 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④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 力的救助手段。
阅读P89页“方便面中的官司”,回答下了问题: 1、张家伟是用什么来维护自己生命健康这一合 法权益的? 2、生产厂家和超市生产和销售用一次性发泡塑 料作包装的碗装方便面的行为是否合法?
高中政治选修2《法律与生活》9.1认识调解与仲裁(精品课件)

不同调解类型对比
调解的 主持调解 类型 的主体
适用纠纷类型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诉讼 调解
民事纠纷、行政赔偿、 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
人民法院 补偿、行政争议
书在当事人签收后,与判决书具有同等
法律效力。
人民 诉 调解 讼 外 行政 调 调解 解
人民调解 委员会
国家行政 机关
民间纠纷
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 案件
我国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类型)
诉讼外调解
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 行政调解(国家行政机关) 仲裁调解(仲裁机构)
诉讼调解
(人民法院)
Option 02 Option 01
Option 03 Option 04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1、人民调解的内容
含义: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 方经验”。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 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 约定履行。
经行政机关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 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 行。
仲裁 仲裁机构 商事纠纷、劳动纠纷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
调解
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
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要求:人民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 收取任何费用。
思考: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出的调解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何才能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补充: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 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 执行效力。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2、行政调解的内容
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9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适用 范围
与诉讼 的关系
申请
解决的是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 发生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 益纠纷
一般民事仲裁采取自愿原则,在 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 择其一加以适用
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 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解决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间的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 置程序,劳动争议不经仲裁程 序,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仲裁的申请不需要事先订 立仲裁协议
3.诉讼和解与调解的比较
比较项 诉讼和解
调解
法律 地位
双方当事人自己参加,属于当事 人在诉讼中对自己诉讼权利和 实体权利的处分,不具有民事诉 讼原则的法律地位
是指在有关组织、机关、机构、 个人或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对当 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决的活 动,具有民事诉讼原则的法律地 位
适用 范围
一般发生在民事诉讼中
2023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ZHONG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必备知识
一、认识调解与仲裁 1.以和为贵选调解 (1)含义。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 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2)种类。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 调解、诉讼调解等,它们在不同层面为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
(1)判断A公司与B公司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约定是否有效,并指出理由。 无效。根据我国的仲裁基本制度,实行或裁或审,仲裁和诉讼之间只能选择 其一。本案中双方关于可同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约定无效。 (2)若A公司的主张成立,指出B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并具体说明理 由。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不能仲裁的纠纷情形: ①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2、商事仲裁制度
①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②申请仲裁(前提):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③一裁终局: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申请
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 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劳动仲裁的申请不需要事先订 立仲裁协议
1.和解与调解是一回事。2.产生纠纷时,选择仲裁方式比起诉好。3.所有的纠纷 都【能解用析仲】裁和方解式与加调以解解并决不。是一回事。和解是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合意,解 决纠纷。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 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解析】解决纠纷的手段没有敦优轨劣。除了法律规定不能采用仲裁的情况外,当 事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具体分析仲裁和起诉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身的情况。
【解析】不是所有的纠纷都能用仲裁方式解决。不能仲裁的纠纷包括:①婚姻、收 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貳
解析三大诉讼
二.解析三大诉讼
1.诉讼及其特点
(1)含义:诉讼又称“打官司”,就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
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主导地位)
(3)特点: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公权性
程序性
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 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 程序解决纠纷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拓展比较:商事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
商事仲裁
第9课《法律与生活》

重点
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难点
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些程序
教学方法
活动法,探究法
教具
黑板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性空间
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法律问题
教材以一个消费者因在酒吧消费遭受歧视进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入本站的教学内容。该案例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消费者在人格权遭受侵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这个案例在现实中又存在着一定得争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这个案例进行讨论,介绍自己对该案例中是非曲直的看法。但应当注意的是,该案例虽然较为典型,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建议教师使用该案例引入“权利”的概念,进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较为关注也较容易受到侵犯的权利上面,从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受教育权、受抚养权等权利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在课前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普遍比较关注的法律问题,并以此调查结果引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进一步将所调查了解到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方式加以呈现,作为引入教学内容的线索,效果会更好。
授课教师
科目
思想品德
班别
教学内容
9.1法律就在身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七年级政治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九课法律与生活第2框法律就在身边课件北师大版

关闭
说明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时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指引 着我们行为的方向。
答案
情景导入 重难突破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何启迪? 提示: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法律是一种明确、稳定、公开、尽可能 合理的准则;法律可以安排、协调诸多不同利益关系。
情景导入 重难突破
法律的作用 (1)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 (2)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1
2
3
4
5
1.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收入越高,相 应的高出部分的税率就越高,纳税就越多。这主要是为了( ) A.平衡全社会的利益关系 B.国家多收税款 C.限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打击不法行为
第9课 法律与生活
法律就在身边
知识整理 知识概览
1.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能够以其特有的力量和威慑,将 每个人的利益追求控制在适当与合理的范围内,以维持群体与社会的和谐存在。
2.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恰当平衡的社 会。有了和谐的社会,人们才有正常的生活环境。
情景导入 重难突破
孩子判给谁 西汉宣帝时,颜州郡有一个富户人家。这户人家有兄弟俩,住在一起,共一个大 门出入。兄弟俩和睦相处,各自娶了妻子,仍同一家人一样。 不久,他们的妻子都怀了身孕,几乎同时生孩子。但嫂嫂生的孩子一落地便死了, 便把弟媳生的孩子偷偷抱回家。为此,兄弟俩打了三年官司,但州郡一直无法断案。 有一个人叫黄霸,这一年他到颜州任太守。他听说了此事,就让一个当差的抱着 小孩,离两个女人各十步远。然后喝令她们过去抱孩子。两人都急忙扑了过去。 嫂嫂急于夺走孩子,弄得孩子大哭大叫;弟媳妇怕伤着自己的亲骨肉,只得放手,让 对方抱去,但心里非常悲伤。 黄霸看到这情景,立刻断定:“这是弟弟家的孩子。”再经过一番审讯,兄嫂只好 认错,将孩子归还弟弟家。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9

双方当事人自己参加,属于当事人在诉 讼中对自己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
不具有民事诉讼原则的法律地位 一般发生在民事诉讼中
调解 是指在有关组织、机关、机构、 个人或法院的主持下,对当事人
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 具有民事诉讼原则的法律地位
一般适用于民事纠纷
法律效力
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不 具有与判决书、调解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法
行政诉讼法
是规定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程序法。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为 是否合法的问题。
刑法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犯什么罪,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实
体
民法典 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
法
行政法
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侵犯自然人、法人或 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一、诉讼及其特点
2、诉讼法 (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是诉讼法。 (2)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及其特点
3、诉讼的特点 (1)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程序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 (3)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4)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
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石某赔偿其相应损失。 ◆张某从某县山区的居民处收购了无合法来源的王锦蛇,准备高价销售牟取利益,被县林业局执法人员查
获。县林业局以王锦蛇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张某未办理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为由,认定该行为违反《中
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决定依法没收王锦蛇,并对张某给予罚行款处政罚诉。张讼某认为县林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2册 法律与生活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例3 甲公司与乙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双方约定了仲裁协议,甲公司向某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裁决后,乙公司不服该仲裁裁决,也不履行仲裁裁决的付款义务。在这种情况下( B ) ①甲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②甲公司可以就该合同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③乙公司可 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④乙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巩固练
1.[知识点1]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在 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以下关于诉讼的特点及其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公权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B.程序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C.强制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D.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解析】本题考查仲裁裁决、一裁终局。①符合题意,乙公司不服该仲裁裁决,也不履行仲裁裁决的付 款义务,因此,甲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商事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 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②③错误;④符合题意,乙公司不服该 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名师点拨】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 六个月,当事人中有一方是公民的为一年。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期限,自仲裁裁决书规定履行期或 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仲裁裁决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依规定的每次履行 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向外国的法院申请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期限,按该国的法律规定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诉讼的特点。诉讼的特点包括①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②程序性: 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③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④ 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据此可知,D正确,A、B、C 排除。
解析三大诉讼-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 性必修二
对点训练
3.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云司法”助力企业打 赢防疫战》报道,福州市长乐法院疫情期间推出的多种涉企云端诉讼服务。 文章指出,长乐法院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 启动云服务、云调解、云执行在内的“云司法”模式,有力推动疫情防控 期ABCD不【【正BCD..:.::.间受答详确诉诉诉诉诉刑诉区刑案解。讼讼讼讼讼事讼域事】】与又又分分诉旨营追DA调称:称为为讼在商究解诉““刑刑旨准环讼打、打事事在确境与官仲官诉诉准的、调司裁司讼讼确保及解”、”、、、障时、,行,民民及和地仲是政是事事时优查裁解复解诉诉地化明、决议决讼讼查。案行各一各和和明下件政种样种行行案列事复冲冲,政政件关实议突突都诉诉事于,一和和是讼讼实诉惩样纠纠解三三,讼罚,纷纷决种种惩的犯都的的纠,罚叙罪是最最纷C犯述正分解后后的罪不确子决途途方分正。,纠径径式子确保纷,,的证的B保是正无方证(确罪式无。)的,罪人A 的人不受刑事追究,D错误。 设问中要求回答“叙述不正确的”,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并附带解决 的,因此称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法律与生活 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 性必修二
巩固训练
判断1:某县环保局办公室在一家超市购买了几台净水器,因质量问题 与该超市产生纠纷,该超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行政相对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发起的诉讼。本案中,超市与 国家行政机关的纠纷不是因其实施的行政行为引发的纠纷,而是环保局与超市之间的 买卖关系引发的纠纷,在这个纠纷中,环保局与超市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是民事 而不是行政纠纷。超市可以发起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
第9课 法律与生活 第2站 用法律维护权益

复习旧课
• 阅读89页“活动平台”,“方便面中的官司”--生活中运用法律依法维权的实例,给了我们那 些有益的启示? 1、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法律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指引 着我们行为的方向。(道理?---见89页一段) 2、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 益。(怎样做?)
讨论分享(一):
自学课本第90页思想驿站,想一想:该案 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该运用法律 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讨论分享(二): 请阅读课本P91三幅图
片,思考问题:三幅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
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
②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 息相关。 ③法律在人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发挥着重要作用
诉讼:就是通常所说的打官司,是由人民法院依 据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事实进行审理,通过 司法程序解决争议的活动。 仲裁: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 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方做出裁决,双方 有义务执行裁决结果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 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受理案件的管 辖权来自双方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
3、维护合法权益的几种法律方 式:调解 和解 诉讼 仲裁等。
知识链接: 调解: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发生民事权益 纠纷时,由当事人申请,或者人民法院及群 众调解组织认为有和好可能时,为了减少诉 讼负担,经法庭或者群众调解组织排解疏导、 说服教育,使当事人互相谅解,争端得以解 决的过程。调解是在第三方(群众组织或人 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 和解:是当事人之间自愿协商,达成协议, 没有第三方参加。指民事诉讼当事人约定互 相让步或者一方让步,以解决双方争执的活 动。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9课 法律与生活》讲学稿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9课法律与生活》讲学稿第9课法律与生活第1站法律就在身边班别:姓名:座号:●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法律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调节器,做一个法律的人。
(2)知识目标:学会运用正当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教学重点了解法律在个人生活重要作用的表现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教学难点法律通过对利益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调节实现社会和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阅读课文《9.1法律就在身边》,完成《思维点拨》。
●过程课堂学习与探究一、构建知识体系9.1法律就在身边1、法律的意义(1)(2)二、材料分析题1、高三学生王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弟弟被人打伤,王某气愤至极,遂纠集了一伙人把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
结果,王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想法律师的理想化为泡影。
(1)王某为什么受到法律的制裁?(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的生活与哪些法律有关三、课堂检测1、(多选)对于法律的作用,我们应该这样来认识()A.保护善良B.救济弱小C.防范侵害D.制止犯罪2、在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时,最有效的准则是()A.道德B.法律C.纪律D.中学生守则3、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底线是()A.不违反道德B.不违反法律C.不违反刑法D.不违反宪法4、(多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表现为()A.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B.②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E.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方向5、警戒着人们生活的基本防线是()A.法律B.道德C.公约D.制度6、(多选)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这些方式有()A.调解B.和解C.诉讼D.仲裁7、青少年要()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②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进行加倍的报复③树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④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⑤做大官,掌大权,使人不敢侵害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⑤8、某校七(2)班小宁在放学时,被胡某等3人拦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主要讲述了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教材从我们身边的法律切入,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奇,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深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明白法律是保障自己权益的重要手段,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知识讲解:在学生理解案例的基础上,讲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使学生掌握法律的相关内容。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级下册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复习课件共31张PPT(共30张PPT)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综合运行。
①③④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法律只对违法分子具有约束力 只有犯罪行为才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这说明( ) ③都是由国家制定的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 律区别于道德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法律具有规范 作用和保护作用)P92-94
(1)法律的规范作用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 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 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规范作用
②诉讼作用
③处罚作用
④保护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BD.③④
7.下列观点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对全体违法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 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C.②④
A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 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学 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普法歌》告诉 我们法律在社会生活的作用。下列属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 起的作用的是( )
法部门严格执法。这说明( )
①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②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
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

蔡村初中七年级政治(下册)主备:李德生审阅:宁有虎姓名: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2.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要点知识:1. 现代法律是安排、协调诸多不同利益关系最有效的准则。
2. 权利的含义。
3. 当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节、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4. 与日常生活有关系的主要法律有: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内容分析:第二站法律就在身边本文以彩票案例引入:其中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
第一自然段提出,法律是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
主要针对两个问题分析:其一,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其二,法律在调节人际关系从而使之得以和谐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出,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人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其一,是诸多不同的利益关系需要有明确、稳定、合理的准则来安排和协调,这其中包括法律规则、道德规则等社会生活中的诸多规则。
其二,是法律在协调诸多不同的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着其他规则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第87页的第二幅图片主要说明法律在调整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88页知识链接,设置这个栏目的主要意图是要说明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所形成的关系都要受到法律的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本站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学习总结,从而达到本单元在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方面的最终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

哪些。(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 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页,共30页。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 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shén me)关系?
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 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 (chéngzhǎng)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 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 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随堂训练 (xùnliàn)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xūyào)与法律打交道 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 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xūyào)与法律打交 道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第十四页,共30页。
法律(fǎlǜ)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tǒngzhì jiējí)意志的体现,是 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 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第十五页,共30页。
一三一 探究(tànjiū)点三:法治代替人治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 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 (2016—2020年)》要求(yāoqiú), 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中小学 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 的课堂主渠道作用。《规划》提出, 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 容,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将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 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法律与生活
教师寄语: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伏尔泰
【学习目标】
1、列举现实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的例子
2、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3、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点】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相信自己,我能行)
请同学们认真、快速阅读课本第86页-第91页,完成下面自学探究题。
要求在课本上找出来,对关键词语进行圈点,看谁读的细,读的快,找的准。
1、法律发生作用的途径
2、用法律维护权益
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是最强有力的救肋手段。
当我们的受到时,法律可以通过、、及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成功源于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请同学们先自行思考下面问题,然后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意见统一后即上黑板展示。
1、阅读课本第89页方便面中的法律官司。
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这样的事情,你是否也觉得有法律在你身边呢?
(2)除了上面涉及的法律外,你还知道什么法律?
2、阅读课本第60页酒吧的遭遇。
回答:
(1)酒吧保安侵犯王女士的什么权利?
(2)假如是你,你怎么办?
3、高三学生王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弟弟被人打伤,王某气愤至极,遂纠集了一伙人把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
结果,王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想法律师的理想化为泡影。
(1)王某为什么受到法律的制裁?
(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归纳整理(内化巩固,点拨提升)
学了本课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四)达标训练(说明:带※号的为多项选择题)李小军的邻居因涉嫌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听到这个消息,李小军父亲对李小军说:“你可千万别学他的样,否则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李小军说:“我一定做个遵纪守法的人。
”据此回答1—3题
1、李小军的话“我一定做个遵纪守法的人”说明,法律在此的作用是……………………()
A.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B.法律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C.法律指引着我们行为的方向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2、李小军父亲说的“你可千万别学他的样”一语表明,法律在此的作用是………………()
A.警戒着人们生活的基本防线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C.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D.受害者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
3、下列有关法律的说法是由李小军邻居被判刑而引发的议论,其中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
B.法律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C.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D.法律只是惩罚犯罪分子的有力武器
4、法律以特有的力量和威慑,将每个人的欲望控制在适当与合理的范围内,以维持群体与社会的和谐存在。
这说明………………………………………………………………………( )
A.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B.法律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C.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
D.法律是受害者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
5、某校七(2)班小宁在放学时,被胡某等3人拦住。
要求交100“保护费”,否则就揍他,小宁的正确做法是……………………………………………………………………………()
A、交100“保护费”,保平安
B、躲在家中,不出去。
C、及时告诉老师,家长,或打110
D、找人帮忙,把此事摆平。
6、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列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请有关部门调解B.向有关部门投诉
C.向有关国家部门提出控告 D.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7、一名15 岁的中学生因被某超市怀疑有偷窃行为,被强留达3小时之久……,超市的做法是………………………………………………………………………………………………( )
A.工作认真的表现 B.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8、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青少年要………………………………………………()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B.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进行加倍的报复C.树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 D.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9、放学后,小华看到小勇正在偷偷地抹眼泪,便问:“小勇,你怎么啦?”小勇说:“我遇到麻烦了,有位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向我索要了两次钱,我都给了他。
今天,他又要我在约定的地方给他300元,还不允许我告诉任何人,否则就会喊人来打我。
”这时,小华应该这样帮助小勇…………………………………………………………………………………………()A.及时拨打110报警B.告诉他数额不大,按时给他算了
C.想办法告诉家长或老师D.邀几个同学去教训那位高年级同学
※9、七年级学生小刘,由于好奇而迷恋上网打游戏、抽烟,积习难改,导致经常迟到旷课抄袭作业,父母和老师多次劝告无效。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是…………………………()
A.要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B.要自觉履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C.要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拒绝不良诱惑D.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10、下列法律中与我们初中生关系较为密切的法律是…………………………………()
A.《义务教育法》B.《行政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法律对社会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
A、维护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B、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C、只惩治违法犯罪人员
D、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人际关系
※1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紧急情况。
以下部分特殊电话与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对应正确的是……………………………………………………………………()
A、报警电话“110”——负责处理各种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B、报案电话“122”——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C、火警电话“119”——负责处理各种火灾
D、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负责处理各种突发的严重疾病和受伤
13、初中生小华染上了抽烟、喝酒的坏习气,因担心被老师发现经常爬墙到校外抽烟、喝酒。
由于开销过大,他经常向同学借钱,最初还能够按时归还,慢慢地就找找各种理由拒绝还钱。
为了弄到更多的钱,他们便去勒索低年级同学,最后铤而走险,到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实施抢劫,把小卖部的老奶奶打成重伤,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1)小华违反了哪些规则?其中哪些是有形的,哪些是无形的?
(2)请你做一个调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3)假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