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合集下载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规划条文韶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第一章 总则第1.1条 编制目的为指导韶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35年。

其中规划近期为2015-2020年,规划远期为2021-2035年。

第1.3条 规划空间层次1、市域:韶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3个市辖区,乐昌市、南雄市2个县级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5个县,面积为18412.53平方公里。

2、3、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丹霞机场及桂头镇镇区,以及北至煤矸石发电厂、南至韶关港、西至天子岭、东至G106国道,面积为562.8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浈江区车站街道、东河街道、风采街道、田螺冲办事处、乐园镇、十里亭镇、新韶镇、犁市镇,武江区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河镇、西联镇、重阳镇、龙归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不包括草田坪村)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555.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1.4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市域规划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将韶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珠三产业共建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区”。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

(见附表1)。

第2.1.2条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群融入战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融北联中聚,加强交通互联互通,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

韶关市总体规划说明书】[修订]

韶关市总体规划说明书】[修订]

韶关市总体规划说明书】[修订]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总规》)从2005年下半年起由韶关市人民政府主持修编,2007年8月16日,广东省建设厅和韶关市人民政府在韶关市共同组织有关领导和省内城市规划专家召开了《总规》成果技术审查会,原则通过《总规》成果技术审查。

为了集思广益,为了共建美好家园,现将规划成果予以公示,望广大市民积极为共建美好家园献计献策。

《总规》简介一、规划范围、期限根据城市建设发展控制需要,确定浈江、武江、曲江三个区行政范围以及桂头机场相关地域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二、城市发展目标把“粤北中心、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山水名城、和谐韶关”作为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中心城市功能,强化韶关在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完善城市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

三、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以西南向为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南向和东向为城市次重点发展方向;北向为城市协调和控制发展方向。

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心五组团”。

由小岛和西联组合构成含芙蓉山绿心的城市未来主城区,曲江、韶大、白土、龙归、茨姑塘五个组团围绕主城区扇形展开。

四、城市性质、规模粤北和粤湘赣边界地区的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区域交通、物流和旅游服务的中心;有鲜明文脉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至2020年规划期末,规划韶关市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5340公顷。

五、建设用地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 城市居住用地划分为10个综合居住区(小岛、西河、东河、岛北、十里亭、西联、韶南、曲江、韶大、龙归)和3个产业配套居住区(茨菇塘、白土、沐溪)。

规划远期城市居住用地364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3.7%,人均居住用地28平方米。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城市公共中心的规划结构呈“二主、二副、多级”的结构模式。

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上级规划下达指标,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规模为83500公顷,而韶关市规划期间的用地需求规模在85620-92127公顷之间,控制指标与实际需求间存在一定的缺口,且城乡用地控制指标中城镇工矿用地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大,指标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扭转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压力任务艰巨。
100.00
注: ①数据来源于2005年韶关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并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的要求进行转换,形成按土地规划用途分类的规划基数,下同;
②2005
二、
(一)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较大
1997-2005年,韶关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2800公顷,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48.34%,占用耕地比重是同期广东省平均水平的1.5倍;年均建设占用耕地280公顷,是上轮规划到2010年年均占用耕地面积(222公顷)的1.3倍。
(二)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
1、建设用地供需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广东省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与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需求将会持续增长,韶关市的土地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土地需求不断增大,但受土地后备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韶关市作为广东省北部生态屏障等因素的制约,土地利用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增大。
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
合理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优化生态用地布局,切实加强对市域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生态用地的保护,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广东省北部生态屏障。
2、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城乡区域特色和优势,统筹城乡用地功能布局,优化城乡用地配置,通过边界控制和土地复合利用,加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控制和引导,促进土地利用功能的综合协调发展。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浈江北路续建工程的拆迁通告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浈江北路续建工程的拆迁通告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浈江北路续建工程的拆迁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6.03.30
•【字号】韶府[2006]20号
•【施行日期】2006.03.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浈江北路续建工程的拆迁通告
(韶府[2006]20号)
为改善市区道路交通条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市政府决定2006年对市区浈江北路续建工程(浈江铁路桥至综合化工厂段)进行建设。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工程建设范围:浈江铁路桥至综合化工厂,规划建设全长1400米,宽20米。

二、道路建设工程由韶关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实施。

房屋的拆迁补偿,由市城市管理局按照省、市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有关规定执行;建设用地的征用补偿,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市有关政策规定负责实施。

三、工程建设范围内需要拆迁的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由被拆迁主管单位负责动员拆迁、安置,如属违章建筑,应无条件自行拆除;工程建设范围内需迁移的管线,由管线所有权属单位负责迁移;沿路段两侧征用范围内空地统一为规划绿地。

四、该路段范围内需要拆迁的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须于2006年6月
30日前全部拆迁完毕。

逾期或拒不拆迁者,由有关部门依法拆除,拆迁费用由被拆迁单位或个人承担。

五、建设路段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工程建设。

韶关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三月三十日。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那么 (1)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城市开展战略与目的 (3)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五章总体规划 (4)第六章树立用地规划 (8)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5)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19)第九章空间景观规划 (22)第十章历史文明名城维护规划...................... 24 第十一章旅游规划.. (29)第十二章岸线应用规划 (30)第十三章市政公用设备规划 (31)第十四章环境维护规划 (45)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49)第十六章分期树立和开展时序 (55)第十七章远景开展设想 (57)第十八章规划实施战略与建议 (57)第十九章附那么 (59)附表 (59)第一章总那么*第 1 条修编目的*本«文本*图集»中带有下划线的条款为强迫性规划内容。

为了更好地顺应国际、国际情势开展的需求,满足韶关市未来开展的要求,促进韶关市社会经济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韶关郊区总体规划〔1995-2021〕»〔以下简称本规划〕停止修编。

第 2 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城市规划编制方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树立部令第146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方法»〔1997年修正〕«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韶关郊区总体规划〔1995-2021〕»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一五〞方案»第 3 条指点思想迷信开展原那么——坚持迷信开展观的指点,依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是促进城市安康开展,完成区域与城市共同提高的基本前提。

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初稿)委托单位:韶关市旅游局规划单位: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项目进行时间:2007年11月-2008年04月项目负责人:陈南江总规划师、博士技术负责人:余颖规划师、硕士主要技术人员:相阵迎规划师、硕士黄宜良经济师梁江川规划师、硕士杨智涛规划师、硕士方泽君建筑师刘艳霞规划师、副博士康乐规划师、硕士目录战略篇 (1)规划篇 (4)第一章规划概论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期限 (4)三、规划依据与参考资料 (4)四、上层规划对韶关所作定位 (4)第二章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5)一、韶关市概况 (5)二、韶关市旅游发展现状 (7)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9)一、旅游资源类型 (9)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7)第四章地缘关系与区域竞合分析 (20)一、地缘关系 (20)二、韶关在广东省的旅游地位与竞争格局分析 (21)三、区域竞合分析 (21)第五章旅游市场分析 (25)一、韶关市历年旅游接待情况 (25)二、市场分析数据来源 (25)三、游客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25)第六章SWOT分析 (30)一、优势条件(Strength) (30)二、劣势条件(Weakness) (31)三、机遇(Opportunity) (31)四、挑战(Threat) (32)第七章旅游发展模式及目标 (32)一、旅游发展模式 (32)二、韶关旅游发展战略 (35)三、韶关旅游发展目标 (35)四、韶关旅游产业定位 (35)五、韶关旅游产业发展指标 (35)六、市场定位...................................................................................................................................... 35第八章总体布局与区域组团 (37)一、区域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原则 (37)二、“一核三轴”的空间布局结构 (37)三、“一个中心、四大组团”的功能布局 (37)第九章重点旅游产品规划 (39)一、产品开发指导思想 (39)二、观光旅游产品 (39)三、度假旅游产品 (40)四、专项旅游产品 (40)第十章重点旅游项目策划 (41)一、丹霞山 (41)二、大南华 (42)三、珠玑古巷——梅关古道 (42)四、南雄龙华山温泉 (43)五、世界恐龙地质公园 (43)六、始兴深渡水生态旅游区 (44)七、始兴总甫温泉 (44)八、乳源瑶族风情园 (44)九、南岭生态旅游区 (45)十、翁源四季花果生态旅游区 (45)十一、新丰云髻山旅游区 (46)十二、乐昌三龙谷生态旅游区 (46)第十一章韶关度假旅游发展规划 (48)一、开发条件及现状 (48)二、开发指引 (48)第十二章韶关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50)一、韶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0)二、韶关乡村旅游发展指引 (51)三、韶关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51)四、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规划 (51)五、案例借鉴——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开发 (52)第十三章韶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53)一、民俗民族文化资源 (53)二、宗教文化资源 (54)三、历史文化资源 (54)四、生物地质文化资源 (55)第十四章自驾车旅游发展与旅游线路规划 (56)一、自驾车旅游在广东省的发展 (56)二、自驾车旅游的特点分析 (56)三、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因素 (56)四、韶关自驾车旅游发展策略 (57)五、韶关自驾车旅游发展规划 (57)六、精品旅游线路设计 (59)第十五章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60)一、旅游住宿业 (60)二、餐饮业 (61)三、娱乐业 (62)四、旅游商品规划 (63)五、旅行社业规划 (63)六、旅游交通规划 (64)七、旅游安全与环卫设施规划 (65)第十六章旅游形象与市场开拓规划 (67)一、韶关旅游形象策划 (67)二、旅游市场开拓规划 (67)第十七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1)一、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1)二、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71)三、旅游资源分级保护措施 (72)四、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73)五、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遵循的原则 (73)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4)第十八章分期开发规划 (76)一、近期规划(2008-2010年):产品升级,形象塑造 (76)二、中期(2011-2015):结构优化,形象升华 (77)三、远期(2016-2020):完善提高,全面发展 (77)第十九章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78)一、旅游管理体制规划 (78)二、实施旅游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79)三、大力开拓融资渠道 (79)四、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79)战略篇韶关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品位高,被公认为广东之首。

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韶关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韶关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韶关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8•【字号】韶府[2006]50号•【施行日期】2006.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韶关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通知(韶府〔2006〕5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韶关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韶关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韶关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为指导和促进我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程,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称《纲要》),结合我市“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排头兵”的实际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以《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把推进依法行政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把推进依法行政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经过五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科学、民主、规范的行政决策机制,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使全市各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基本到位,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依法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建设法治政府奠定坚实的基础。

韶关市浈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韶关市浈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韶关市浈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编制目的 (1)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三、规划编制原则 (2)四、规划范围 (3)五、规划期限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5)一、土地利用现状 (5)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7)三、土地利用形势 (8)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与目标 (11)一、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11)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17)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一、耕地保护 (21)二、基本农田保护 (22)三、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力度,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24)四、实施耕地及基本农田动态监测 (25)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6)一、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26)二、提高地均产值 (27)三、控制人均用地指标 (27)四、降低经济增长耗地量 (27)五、加强土地市场及地类变化情况的监测 (28)六、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8)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0)一、允许建设区 (30)二、有条件建设区 (31)三、禁止建设区 (31)四、限制建设区 (32)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3)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33)二、一般农地区 (34)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4)四、独立工矿区 (35)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36)六、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36)七、林业用地区 (37)第九章中心城区及乡镇土地利用 (39)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9)二、其他镇土地利用 (44)第十章土地整治安排 (48)一、土地开发 (48)二、园地山坡地改造 (48)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49)四、“三旧”改造 (50)第十一章重点建设项目 (51)一、交通项目 (51)二、水利项目 (51)三、旅游项目 (52)四、物流项目 (52)五、科教文卫项目 (52)六、工业项目 (53)七、新农村建设 (53)第十二章土地生态建设 (54)一、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54)二、生态用地格局 (5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7)一、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57)二、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 (59)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59)四、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60)五、落实全社会参与制度 (61)附表 (62)附图 (71)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落实《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上级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土地用途导向及土地利用调控目标,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以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调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障重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点产业建设用地,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2006-2020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名单:组长:郑振涛(韶关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杨小明(韶关市人大副主任)尚伟(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剑鸣(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员:王青西(韶关市人民政府)李德军(韶关市人民政府)李步雄(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 胡书臣(韶关市环保局)李维员(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刘德泉(韶关市经贸局)林嘉(韶关市财政局)吴振华(韶关市建设局)李卫中(韶关市农业局)聂云祥(韶关市国土资源局)马水源(韶关市水利局)罗育平(韶关市林业局)周伟源(韶关市城市管理局)梁韶灵(韶关市城乡规划局)王晓梅(韶关市旅游局)潘萌(韶关市统计局)廖朝国(韶关市卫生局)何超常(韶关市法制局)王功荣(韶关市交通局)谢祥腾(韶关市委政策研究室)沈学柏(韶关市公路局)吴生祥(粤北工业开发区)刘卫东(浈江区人民政府)张中坚(武江区人民政府)吴春腾(曲江区人民政府)李安平(乐昌市人民政府)许志新(南雄市人民政府)吴玉环(仁化县人民政府)许红(始兴县人民政府)朱余旺(翁源县人民政府)范秀燎(新丰县人民政府)邓建华(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李德军(韶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胡书臣(韶关市环保局局长)韩保新(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彬(韶关市环保局副局长)《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顾问组:总顾问:李子森(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顾问:温琰茂(中山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吴兑(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黄国锋(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博士、高工)胡勇有(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写组主要成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韩保新(研究员、副所长)李华(高级工程师)杨育青(研究员、室主任)李照勇(高级工程师、室主任)张恒军(工程师)何向红(研究员、中心副主任)郑伟(高级工程师)桑燕红(工程师、博士)郭梅(工程师、博士)刘伟民(工程师)孙娟(工程师、博士)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张彬(高工、副局长)向建成(高工、科长)邓向荣(高工、副所长)杨余宝(工程师)胡文伟(副科长)招文锐(高工、站长)目录前言 (1)一、现状与发展压力 (1)(一)发展现状 (1)1. 山区资源型经济一枝独秀 (1)2. 环保责任得到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2)3. 构筑了重要的生态屏障 (2)4. 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3)5.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4)(二)存在问题 (4)1. 地区协调发展失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削弱 (4)2. 环境建设任务严峻,局部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加剧 (5)3. 环境管理建设任重道远 (8)(三)未来的压力 (9)1. 发展引起的环保压力剧增 (9)2. 迫切需要产业升级改造和发展新型主导产业 (10)3. 资源优势逐渐减弱 (10)4. 土地利用及相关规划对开发建设的约束力不强 (10)二、总体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基准年 (12)(四)规划目标 (12)三、主要规划任务 (15)(一)分类控制,保障环境安全,提升服务功能 (15)1. 构建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与格局 (15)2. 以“三区”划分实施分类控制 (18)(二)环境功能分区,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目标 (21)1. 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控制目标 (21)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与质量控制 (28)3. 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质量控制 (28)(三)全面推进污染控制,确保环境质量改善 (36)1. 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 (36)2.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44)3. 完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49)4. 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53)5. 落实声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58)(四)加强生态化系统建设,实现生态安全 (59)1. 建设区域自然保护体系 (59)2. 加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 (62)3. 强化水土流失生态保护 (63)4. 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64)5. 加强农业(农村)生态化建设 (67)6.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70)7.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71)(五)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文明 (73)1. 实施比较发展战略, 实现经济要素结构升级 (73)2. 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73)3. 从环境资源禀赋出发,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78)4. 倡导可持续消费,培育绿色生态文明 (82)四、实施保障措施 (83)(一)完善政策机制,强化环境管理 (83)(二)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85)(三)健全投资体系,完善经济政策 (88)(四)以科技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 (90)(五)加大环保投入,落实重点工程 (91)附图:附图1-1-1韶关市行政区划图附图1-1-2韶关市水系及流域分布图附图3-1-1 韶关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附图3-1-2 韶关市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引导利用区附图3-2-1 韶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附图3-3-1 韶关市污水处理厂及固体废物处理场规划附图3-4-1 韶关市自然保护区现状及规划附图3-4-2 韶关市主要饮用水库集水区及水源涵养区附图3-4-3 韶关市规划新建森林公园附图3-4-4 韶关市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规划前言韶关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楔落在粤湘赣三省交汇处,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是华南沿海地区连接长江、黄河流域最重要的陆路通道,为广东省老重工业基地,中国山水名城和珠江三角洲重要生态屏障。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15•【字号】韶府[2006]42号•【施行日期】2006.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韶府〔2006〕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韶关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六月十五日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韶关市“十一五”规划办二○○六年三月三十日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1、发展机遇2、面临的挑战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总体要求三、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提升工业发展水平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加快服务业发展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促进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1、加快外源型经济发展2、发展壮大内源型经济(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1、夯实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2、加快实现工业化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4、提高城镇化水平(四)加快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1、扩大城市规模2、做强城市经济3、提高城市品位(五)推进区域协调和合作发展1、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2、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3、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1、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2、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七)深化体制改革1、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2、加快事业单位改革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八)建设绿色韶关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3、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九)发展社会各项事业1、推进教育现代化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工作4、壮大人才队伍(十)促进和谐韶关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3、保障公共安全4、维护社会公平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6、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四、重点建设项目(一)交通运输工程(二)能源、电力工程(三)重点工业工程(四)芙蓉新城区开发工程(五)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工程(六)旅游资源开发工程(七)水利防洪工程(八)环保和生态工程(九)社会发展工程(十)农民增收农村安居工程附表1:韶关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略)附表2、韶关市“十一五”重点工程规划项目表(略)附表3、韶关市“十一五”重点工程预备项目表(略)2006-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规划条文韶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韶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35 年。

其中规划近期为2015-2020 年,规划远期为2021-2035 年。

第1.3条规划空间层次1、市域:韶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 3 个市辖区,乐昌市、南雄市 2 个县级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 5 个县,面积为18412.53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浈江区车站街道、东河街道、风采街道、田螺冲办事处、乐园镇、十里亭镇、新韶镇、犁市镇,武江区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河镇、西联镇、重阳镇、龙归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不包括草田坪村)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 1555.21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

3、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丹霞机场及桂头镇镇区,以及北至煤矸石发电厂、南至韶关港、西至天子岭、东至G106 国道,面积为562.88 平方公里。

第1.4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市域规划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将韶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珠三产业共建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区”。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

(见附表1)。

第2.1.2条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群融入战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融北联中聚,加强交通互联互通,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

[简]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2002-2020年)

[简]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2002-2020年)

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2002-2020年)
规划编制时间: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
规划编制单位:韶关市城乡规划局、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和广州城市规划勘探设计研究院
《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于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由韶关市城乡规划局组织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和广州城市规划勘探设计研究院三家单位分别同时开展研究,提出方案,由韶关市城乡规划局与中山大学进行综合编制。

《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提出了韶关城市的发展概念就“突破‘三山紧逼,三江分隔’的现状”、“西联建设新城区”、“以韶关中心城市为核心构建大韶关都市区”等课题做探讨,规划的实施分四大策略:
•城市整合策略
•城市经营策略
•城市管理体制新策略
•分期实施策略。

为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本次规划确定西联作为韶关市新的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强调进行必要的行政调整,就原韶关市区周边县的部分地区纳入到韶关市区范围内,曲江撤县设区。

图3-1 韶关市新旧行政区划对比(曲江撤县并区)
规划从韶关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并研究解决韶关城市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建设。

图3-2韶关大都市区图。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6-2020)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6-202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化发展战略 (2)第三章区域城镇空间发展 (6)第一节人口与城镇规模等级 (6)第二节产业空间布局与城镇职能结构 (9)第三节城镇空间组织 (21)第四章区域城镇支撑体系 (25)第一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25)第二节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31)第三节区域防洪工程体系 (33)第四节区域能源供应体系 (35)第五节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划 (38)第六节区域环境设施建设 (38)第七节区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40)第五章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44)第一节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 (44)第二节省内协调发展:“无地界合作” (46)第三节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48)第四节生态环境的保持与优化 (50)第五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52)第六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54)第六章区域空间管治 (55)第一节加强对城镇建设发展区的建设引导 (55)第二节严格保护区域绿地 (57)第三节引导乡村发展区的开发建设 (61)第四节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管治 (62)第七章实施措施与政策 (66)第一节完善城镇空间规划体系 (66)第二节改革管理体制与完善协调体制 (67)第三节建立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和监管机制 (69)第八章附则 (71)附录一中心镇一览表 (72)附录二参与规划编制的单位与人员组成 (7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要求,编制《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目的综合统筹全省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发挥广东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稳步推进广东城镇化,建构组合有序、和谐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引导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与建设,提升城镇人口、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能力。

(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区域与城镇间的协作能力。

韶关战略规划

韶关战略规划

活力古城——韶关一战略规划1、规划范围、期限韶关市所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包括韶关市区,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新丰县、翁源县、乳源县、始兴县,面积为18385平方千米。

近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

2、市域总人口规模韶关市2010年总人口规模的低、中、高方案分别为280-295万人,290-310万人,300-320万人;2020年总人口规模的低、中、高方案分别为300-330万人,315-345万人,335-360万人。

3、城市化发展水平2005年现状为49.76%,预测韶关市2010年和2020年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8%-64%、67%-75%。

4、城镇发展目标坚持集约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大开放力度,吸收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的经济辐射,积极参与、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把韶关市建设成为粤北地区和粤湘赣三省交界的中心城市;形成以韶关都市核心区为核心,各县级市市区和县城镇为副中心,中心镇为增长点,其余建制镇为依托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职能明确、联系便捷、设施共享、城乡联动、环境优美的市域城镇发展格局。

5、空间结构到2020年,形成“一区、五轴、八组群、若干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形成以韶关市区为核心,以八大城镇组群(坪石组群、乐城组群、雄州组群、乳城组群、太平组群、仁化组群、龙仙组群、丰城组群)为次中心,以片区中心镇为增长点,以京广铁路(武江)—国道106韶关南段、国道323线为主要城镇聚集带,以省道244线(长江—扶溪—闻韶—北山—马市—顿岗—司前—坝仔—龙仙—丰城)、国道106线韶关市北段—京广铁路韶关市南段、京珠高速公路乳源北段(省道249线)为次级城镇聚集带,以梅花镇、董塘镇、乌径镇、回龙镇、黄坑镇、廊田镇、桂头镇、珠玑镇、马头镇、马市镇、长江镇、大桥镇、江尾镇、顿岗镇、官渡镇、大步镇以及司前镇为地方重点发展城镇,共同构成空间联系紧密、空间结构完善的网络型城镇体系。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XXXX) 《广东省实施办法》(1997年修订)《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XXXX)城市发展目标第9条将“粤北中心、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山水名城、和谐韶关”作为城市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交通枢纽等中心城市的功能,强化韶关作为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提升城市区域中心的服务功能。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参见《韶关城镇体系规划》(XXXX规划年末,韶关规划人口130万,建设用地面积130.0km2)城市规模一览表目前的计划是划分人口(10,000) 72.5 130建设用地(公里)78.3 130.0人均建设用地(米/人)108 100 213-2曲江集团曲江集团是一个集旅游服务、货运枢纽、工业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在坚持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推进以韶钢为龙头的重工业集聚,重点发展大华旅游区。

为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第5章总体布局第12条城市发展方向为城市的重点发展方向;南部和东部是城市的二级发展方向。

北向是城市协调控制的发展方向。

为重点,建设曲江副中心组团13-3绍达集团绍达集团是一个集教育基地、物流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拥有城市人口12万,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关注教育基地和后勤基地的双重目标。

第四页共62页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心加快加强集团重要部门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着力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服务13-4桂龙集团桂龙集团是一个具有物流基地等功能的工业集团,城市人口6万,建设用地面积7平方公里将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和物流,成为韶关发展的新增长点。

它将与西部联合新区和粘土集团合作,把韶关市的重心推向南方。

13-5 Zgu Pond GroupZgu Pond Group是一个工业集团,人口2万,建设用地面积6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有选择地吸纳珠三角向山区转移的低污染、低耗水、大批量加工产业,注重相关产业集聚,形成相对独立、产业链完善的加工工业园区。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6-2020)-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6-2020)-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实施措施与政策 ...................................................................... 66
完善城镇空间规划体系 ............................................................................................. 66 .................................................................................. 67 ...................................................................... 69 改革管理体制与完善协调体制
............................................................................................................. 21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区域城镇支撑体系 .................................................................. 25
四大地域分区,即珠江三角洲地区(下称珠三角)
粤西沿海地区(也称西翼)和北部山区,其中北部山区细分为三个亚区,即粤北 山区、粤东北山区和粤西北山区。 第五条 规划期限 2006~ 2020 年。其中,近期: 2006~ 2010 年;远期:
2011~ 2020 年。 第六条 规划适用的城镇及其空间组织形态类型

韶关总体规划

韶关总体规划

韶关总体规划只要介绍韶关的土地利用与规划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2年-2022年)(听证草案)韶关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一月只要介绍韶关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前言....................................................................................................................... ................................. 1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形势........................................................................................................................3 一土地利用现状....................................................................................................................... ......... 3 二现行规划实施总体评价. (4)三土地利用现状问题........................................................................................................................4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6)一指导思想....................................................................................................................... ................. 6 二编制原则....................................................................................................................... ................. 6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8)一土地利用战略....................................................................................................................... ......... 8 二规划方针与调控目标 .. (9)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 13 一区域土地利用统筹......................................................................................................................13 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管制 (14)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0 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23 一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思路 (23)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3 三土地利用布局调整......................................................................................................................25 第六章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 .......................................................................................................... 27 第七章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 29 一交通运输项目....................................................................................................................... ....... 29 二能源保障项目....................................................................................................................... ....... 30 三工业项目....................................................................................................................... ............... 30 四产业转移园区项目......................................................................................................................31 五水利防洪及生态项目..................................................................................................................31 六旅游发展项目.............................................................................................................................. 32 七社会发展和环保项目..................................................................................................................32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4 一规划管理实施措施......................................................................................................................34 二规划实施保障体系......................................................................................................................35 附表....................................................................................................................... . (38)只要介绍韶关的土地利用与规划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和谐的人地关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韶关市的土地利用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与安排,妥善处理《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2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编制《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2年-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13•【字号】韶府办[2007]27号•【施行日期】2007.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韶府办〔2007〕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省驻韶有关单位,有关企业:《韶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七年三月十三日韶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目录前言一、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三、主要任务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五、重点工程前言目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列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对“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国办发〔2006〕53号)、省安委会《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粤安〔2006〕1号)和《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韶关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重点工程等五个部分,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3)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五章总体布局 (4)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8)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5)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19)第九章空间景观规划 (22)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4 第十一章旅游规划.. (29)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 (30)第十三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1)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45)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49)第十六章分期建设和发展时序 (55)第十七章远景发展构想 (57)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57)第十九章附则 (59)附表 (59)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修编目的*本《文本*图集》中带有下划线的条款为强制性规划内容。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韶关市未来发展的要求,促进韶关市社会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韶关市区总体规划(1995-2015)》(以下简称本规划)进行修编。

1第 2 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7年修正)《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韶关市区总体规划(1995-2015)》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第 3 条指导思想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区域与城市共同进步的基本前提。

社会和谐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固有宗旨和根本动力。

在面对城市与区域之间及城市内部各部分之间有等级差距拉大、矛盾深化的发展趋势时,这也理所当要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加以重申。

可持续发展原则——韶关的丰富资源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韶关的后来者留下发展的可能性是今日韶关人必须承担的使命。

保护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水风光是韶关发展的天赋支撑平台,保护好青山碧水是增强韶关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第 4 条规划范围为了使城市规划能着眼全局,对韶关市区发展建设进行整体协调,有效调控,特将韶关市区(含浈江、武江、曲江三区)行政区范围以及桂头机场相关地域划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2856km2。

桂头机场相关地域指桂头机场用地及桂头机场与韶关市区连接道路沿线100m宽度范围内用地。

城市规划区准确范围界线参见相关图纸。

同时,根据韶关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参照基础行政界线划定市区范围内约1150km2地域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第 5 条规划重点5-1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

5-2确定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和发展时序。

第 2 页共62 页5-3为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提供空间规划保障。

5-4充分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效益。

5-5空间建设和保护的法定化。

第 6 条地域名词界定市区:韶关市下辖浈江、武江、曲江三区的行政管辖范围。

中心城区:在规划区范围内,规划期内集中成片发展达较大规模的全部城市建设区,包括主城区和各城市组团。

主城区:与两个新(西联)、老(小岛)城市中心区集中连片发展的城区范围,包括北面的五里亭、十里亭片区,不包括向东越过京广线的韶大组团。

第7 条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参见《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已单独编制并报批)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第8 条城市发展战略8-1 实施区域中心地位提升战略,强化城市的区域中心功能,带动区域发展。

8-2 实施产业集聚与创新战略,通过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

8-3 实施城市魅力营造战略,注重城市特色形象的树立,延续传承多样化发展的文化特色,不断提高韶关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8-4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建设山、水、城相宜相生的和谐环境。

第9 条城市发展目标把“粤北中心、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山水名城、和谐韶关”作为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中心城市功能,强化韶关在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完善城市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

第 3 页共62 页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10 条城市性质粤北和粤湘赣边界地区的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区域交通、物流和旅游服务的中心;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11 条城市规模至2020年规划期末,规划韶关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30.0km2。

城市规模列表人口(万人)建设用地(km2)人均建设用地(m2/人)现状72.5 78.3 108规划130 130.0 100第五章总体布局第12 条城市发展方向以西南向为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南向和东向为城市次重点发展方向;北向为城市协调和控制发展方向。

第13 条城市布局结构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心五组团。

由小岛和西联组合构成含芙蓉山绿心的城市未来主城区,曲江、韶大、白土、龙归、茨姑塘五个组团围绕主城区扇形展开。

13-1主城区主城区是包含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客运枢纽等功能的综合组团,城市人口85万人,建设用地77km2。

构建新、老双核集成的中心主城区,对外是区域客运交通枢纽,对内是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成为韶关中心城区服务最完善的综合组团。

13-2曲江组团曲江组团是包含旅游服务、货运枢纽、产业基地等功能的综合组团,城市人口22万人,建设用地24 km2。

在坚持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促进以韶钢为龙头的重型产业集聚,着力发展大南华旅游区。

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为重点,建设副中心级的曲江组团。

13-3韶大组团韶大组团是包含教育基地、物流基地等功能的综合组团,城市人口12万人,建设用地11 km2。

以教育基地和物流基地双重目标为发展重点,建设城市文化副中第 4 页共62 页心。

加快加强该组团重要地段的用地规划控制。

重点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服务。

13-4龙归组团龙归组团是包含物流基地等功能的产业组团,城市人口6万人、建设用地7 km2。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产业和物流业,成为韶关发展的新增长点,配合西联新区、白土组团等拉动韶关城市重心的南移。

13-5茨姑塘组团茨菇塘组团是产业组团,城市人口2万人、建设用地6 km2。

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越性,有选择地吸纳珠江三角洲向山区转移的低污染、低水耗、大运量加工产业,注重相关关联产业的集聚,形成相对独立、产业链完善的加工工业园区。

规划开发要重视丹霞山景区的保护要求。

13-6白土组团白土组团是产业组团,城市人口3万人,建设用地5 km2。

以产业组团建设为重点,加强组团与其他各城区的交通联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设施,通过建立规划开发控制体系引导和促进组团发展。

第14 条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控制14-1 规划将“一心五组团”划分为总共十三个分区单位进行开发强度控制,分别是主城区内的小岛、岛北、西联、西河、东河、十里亭、沐溪、韶南八个分区单位和曲江、韶大、龙归、茨姑塘、白土五个组团分区单位。

14-2 规划主要针对分区综合强度以及居住用地、商业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三种类型土地开发提出控制要求。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指标参照居住用地实施,文化娱乐用地指标参照商业办公用地实施,仓储用地指标参照工业用地实施。

规划对绿地、体育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不进行分区级开发控制要求,由下位规划实施规划控制。

14-3 同一分区内,公共服务中心、交通重要节点、大型绿地周边土地开发强度适度递增;历史风貌保护区、景观视廊控制区、安全控制区范围内以及生态保护用地周边强度适度递减。

第15 条主城区开发控制要求主城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为1.2,人口容量为85万人。

15-1小岛分区小岛分区是主要城市商业中心区,规划以人口疏散为主,人口主要迁移方向为岛北、西联分区。

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2.5、平均建筑高度第 5 页共62 页30m、人口容量为3万人。

重点控制三江沿岸、帽峰山周边、中山公园周边、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内及周边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帽峰山、中心公园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小岛分区原则上不新增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改造结合功能更替进行。

小岛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2.5,建筑基准高度30m。

15-2岛北分区岛北分区是小岛居住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延伸。

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0.9、平均建筑高度10m、建筑密度25%、人口容量为5.5万人。

重点控制黄岗山周边、浈江沿岸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岛北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基准建筑密度25%。

岛北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0.8,建筑基准高度10m。

15-3西联分区西联分区是城市未来新中心,是展现中心城市特征的主要场所。

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 1.4、平均建筑高度20-25m、建筑密度25%、人口容量为23.5万人。

重点控制北江沿岸、芙蓉山周边、武广客运站周边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芙蓉山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西联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2,建筑基准高度20m,基准建筑密度25%。

西联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2.0,建筑基准高度25m。

15-4西河分区西河分区是现状城区规模最大的居住分区,未来发展以填充和完善为主。

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1.1、平均建筑高度15-20m、建筑密度25%、人口容量为23万人。

重点控制两江沿岸、沙湖公园周边、芙蓉山与城区衔接处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芙蓉山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西河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0,建筑基准高度15m,基准建筑密度25%。

西河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5,建筑基准高度20m。

15-5东河分区东河分区综合开发强度控制指标为:平均容积率1.0、平均建筑高度10-30m、平均建筑密度30%、人口容量为15万人。

重点控制韶关火车站周边、京广线沿线、莲花山与城区衔接处等的开发强度,控制莲花山相关重要视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

东河分区居住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1.2,建筑基准高度20m,基准建筑密度30%。

东河分区商业办公用地开发基准容积率2.0,建筑基准高度30m。

东河分区工业用地以韶冶为主,兼有临近京广线的部分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