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人口专项复习练习含答案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人口专项复习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360f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c.png)
北京市海淀区一般中学2019 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人口专项复习练习我国 15-59 岁劳动年纪人口在2019 年达到峰值 9.25 亿人 ||,2019 年比 2019 年减少 345 万||,这是劳动年纪人口的初次降落 ||。
2019 年开始逐年降落 ||,2019 年减少 244 万||,2019 年减少 371 万||,2019 年减少 487 万||。
据此回答 1、2 题||。
1.当前 ||,我国劳动年纪人口减少的主要原由是近几十年来我国A. 人口死亡率提高B. 人口出生率降落C. 流感人口的增添D. 大批人口的外迁2.针对我国劳动年纪人口减少的状况 ||,合理的应付举措是A. 大批采取移民B. 全面松开生育政策C. 普及基础教育D. 推行自动化生产读表 ||,回答第 3、4 题||。
2019 年中国部分省份人口统计数据表3. 表中A .鲁—出生率最高 ||,人口密度最小B.新—死亡率低 ||,与年纪构造有关C.琼—为三低模式 ||,老龄化最严重D. 宁—自然增添率低 ||,华侨回乡多4. 我国A.出生率高的省区所有位于东部季风区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区死亡率越低C.西部省区人口增添数目大于沿海省区D.各省区人口自然增添的影响要素不一样浙江省嵊山岛面积约为 4.22 平方千米 ||,以前是我国重要的近海捕捞基地 ||。
后面湾村位于该岛东北部 ||,鼎盛期间所辖人口超出 3000 人||。
自上世纪 90 年月 ||,该村渔民陆续迁出本岛 ||,现在已变为“无人村” ||。
据此回答第 5、6 题||。
5.致使后面湾村人口外迁的原由有①自然灾祸频发②海面上涨加快③渔业资源枯竭④生活需求提高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嵊山岛将来适合发展的家产是A .海岛参观业B.船舶制造业C.能源加工业 D .特点栽种业图中表示“ 2019 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 ||。
读图回答7、8 题||。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3b278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a.png)
高考地理《人口》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广州高三一模]下面图甲示意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乙示意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
据此回答1~2题。
1.与①地区人口密度关联较小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B.矿产资源C.科技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2.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②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合理利用水资源④陡坡开荒,多种小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3·福建南平联考]生育更替水平是指同一批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以及她们伴侣的人口更替水平。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长期处于生育更替水平以下的状态。
下图示意日本出生人数和总和生育率(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日本初次出现少子化现象是在20世纪()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4.日本出现少子化问题主要是由于()A.政府实施生育限制B.经济发展比较落后C.生育观念发生转变D.育龄妇女比重太低5.日本政府为解决少子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鼓励国外人口迁入B.实施生育激励政策C.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D.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下图为2011~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6~7题。
6.2011~2019年上海市()A.户籍人口减少B.人口总量下降C.常住人口减少D.人口迁入趋缓7.造成该时段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变化B.产业转型升级C.城区面积扩大D.人口自然增长慢[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6ceda3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2.png)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三65岁)比中国的多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口.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参考答案】1---2、CA【解析】1、中国的中位年龄是35.2岁,而中国的平均年龄应大于35.2岁;中国的人口总数比日本人口总数多很多,所以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多于日本;日本的中位年龄大于中国,那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低;而表中各国,日本的中位年龄最大,说明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多,所以日本老龄化程度最高。
选项C正确。
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所以年龄较小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大,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量的承接产业转移,会缓解就业压力;人口的性别构成对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影响不大;我国外籍劳动力当前和今后都不会大量涌入。
选项A正确。
(二)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1.A2.C3.B第1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39444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1.png)
高考地理-人口(测)-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3.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4亿C.0.7亿D.1亿4.“全面放开二孩”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A.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的趋势B.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C.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D.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5.2000~2010年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7.若A、B、C分别表示农、牧、林三大部门比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条件优越性比较:①>②>③B.①、②、③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高考地理专题练人口(测)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1.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中,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正确的排列方式是()A。
①③②④B。
②③④①C。
①②③④D。
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
第二阶段农业产值上升,工业产值下降C。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9f47c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6.png)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
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
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三农”政策利好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答案】1.B 2.D【分析】1.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
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
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2.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
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
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
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
故选D。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2.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答案】1.D 2.B 3.C【分析】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
高考地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907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2.png)
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⑴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反响.⑵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开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3.人口合理容量⑴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提示]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举措:限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开展科技,提升资源利用率, 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二、重点考向考向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最大的人口、经辨规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开展,消费水平意义生存开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 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垃环境人口容置贾源状况、科技开展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抱区开放程度祐度的人口、经济视模生活病费水平-410 -【典例引领】1 .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地势高、气候严寒 C.自然资源丰富2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增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④B.①③④ [答案解析]1. C 2. A 第1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 的原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应选C. 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开放程度越高, 人口容量越大,③错.应选A.-411 -B.生态环境脆弱 D.生物资源少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对点练习[考点冲关]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以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 图完成1〜2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图为某省区 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 .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412 -1 .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2 .要提升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举措是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丙:社会生产力D.T:人口迁入C.人口大规模迁出D.增强科技应用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4 .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新疆B.湖北C. 土地资源 C.山东 5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升植被覆盖率D.生物资源D.广东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以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局部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答复6〜7题.105中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开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8.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D.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测算方法适度人口容量最大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311 338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07 344基于生态环境标准227 3458.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A. 311; 345B. 207; 344C. 227; 338D. 207; 338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举措是A.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开展科技,提升开放程度-413 -10.以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年龄年龄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兴旺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上下起伏,降水稀少、气候枯燥,植被大局部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开展较为落后. 分析材料答复11〜12题.1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C.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开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12.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C.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经济开展落后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414 -[直通高考]1. 〔2021•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 914.3 283.4 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 528.18 814.07 414.95A.甲省B.乙省C.丙省0.丁省〔2021•上海卷〕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2.有人口学家采用以下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根据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3.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以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B.②C.③D.④A.①②is -B.②③C.①④D.③④-415 -[—| K尚心HUQ餐□人啕刑本.■[~~|人其正厩用东止整日人闾II:国展用【参考答案】[考点冲关]1.A 此题考查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据图可知, 甲、乙两因素与人口规模成正比,丙、丁两因素与之成反比.四个要素中,人口规模与资源成正比、与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与人口迁入成正比、与人口迁出成反比、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应选A.2.D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已经很高,扩大耕地面积和人口大规模迁出不现实;住房的建设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反而会因占用耕地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增强科技应用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应选D.3.B 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对;其他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A、C、D错.应选B.4.C 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对.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 错;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错.应选C.5.C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提升植被覆盖率,提升修养水源的水平,C对.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错;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导致土壤荒漠化加重,B、D错.应选C.6.B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黄河的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应选B.7.D 宁夏南部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小,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超出当地环境人口容量,对当地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丰沛,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可以适当接纳南部的人口迁移;水资源是限制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而当地水资源的利用较为粗放,应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应选D.8.D 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应选D.9.C 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因而跳出河谷是兰州市未来开展的主要战略.应选C.10.D据图可以判断N为开展中国家,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压力大、环境人口容量小; M为兴旺国家,老年人所占比例大,由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缩减,经济科技兴旺,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应选D.11.C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应选C.12.B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应选B.[直通高考]1.C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因此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应选C.2.D 根据题目表达: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大致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市熟制最高,人口容量最大.应选D.3.C 人均用水总量低于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城市,说明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结合图例信息,读图可知,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①④.应选C.-416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81c84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2.png)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创下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为48万人,下表为2011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材料信息可知(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B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C .2017年到2018年出生率变化率最大D .儿童抚养比呈下降趋势2. 关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B .出生率变化与人口惯性无关年份 出生人口 201117852012197320131776 20141897 2015 1654 2016 1883 2017 1765 2018 1523 2019 1465 2020 1200 20211062C .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下降D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影响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其中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口增长影响极大。
下表为四国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数量。
完成下面小题。
3. 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约为( ) A .5.37‰ B .6.77‰ C .7.37‰ D .8.97‰4. 中国与四国出生率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为高出生率B .经济越发达人口出生率越低C .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生率都有所下降D .韩国因人口少导致出生率低 5. 以上各国应对人口增长问题,措施合理的是( )国家2022年出生率‰人口数量(千万)巴西 12.62 21.4 日本 6.17 12.6 意大利 6.33 5.9 韩国5.515.1A.巴西应鼓励生育B.日本、意大利应控制人口增长C.中国应保持低生育水平D.韩国实施奖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c8f1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c.png)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以下是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请考生刚好练习。
例1 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日的13亿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改变?(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在历史事务中的体现。
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许多,所以其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答案】 (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削减。
(3)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针对训练1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头下半期人口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2)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缘由是()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3)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缘由是()A.人口分布的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解析第(1)题,广东经济发达,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从图中又可以看出,该省区的人口承载水平较低,这说明该省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几个省区中最大的。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3545e36c85ec3a87c2c5f6.png)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一、选择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专项训练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专项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b99f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f.png)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专项训练题选择题1、下图为某市2015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人口迁入加快了该市的老龄化进程B.该市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2)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D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读图可知,该市迁入人口以年轻人为主,大量年轻人口迁入,会降低老龄化水平,A错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B错误;由于就业结构不同,导致人口迁入的差异,而不是人口迁入改变就业结构,C错误;迁入人口女性占比大,该市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和轻工业为主,D正确。
故选D。
(2)人口大量迁入,会增加就业压力,①错误;人口大量迁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该市经济发展,②错误;人口数量增多,给城市环境带来压力,加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③正确;人口大量迁入,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压力,④正确。
故选D。
2、每年春运期间,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大量的人口进出,2017年春运时间为2017年1月13日—2月21日,下图为2017年春节前后武汉的人口流入和流出数据。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与流入人口相比,2017年春运期间武汉市流出人口()A.波动较大B.比较平稳C.居高不下D.数量相对较多(2)2017年春运即将结束前,武汉市出现流入人口小高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务工B.经商C.培训D.返校答案:B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期间,武汉的流出人口数量比较平稳,数量也相对较少。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4ec662e45c3b3567ec8b4f.png)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
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答案】 C【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新疆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富,浙江工业发达,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人口统计图及人口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人口统计图及人口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6e9fb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1.png)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人口统计图及人口问题【点拨高考】高考试题对本部分考查多结合人口统计图表材料,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对人口问题的理解,从而综合分析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是历年考查重点,2020年、2019年2018年均有考查。
【知识梳理】一、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一)图形概述: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二)判读方法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值及变化特征;分析变化原因。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2.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最简单的判读方法——平行线分析法。
平行线分析法是判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最简便的方法。
通过平面正三角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人口比重为B点的数值,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C点的数值。
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
如下图: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09c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e.png)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增长率是指:A.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B.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C. 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D. 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宗教信仰D. 地形条件答案:D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出生率 - 死亡率B.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C. 人口总数 / 死亡人数D.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答案:A4.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A. 自然增长B. 机械增长C. 国际移民D. 农村人口回流答案:B5. 人口容量的估算通常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资源状况B. 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__________数量,它是衡量人口地理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人口2. 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这种划分有助于分析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答案:幼年3. 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原居住地的__________因素和目的地的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排斥吸引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个阶段。
原始型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2. 描述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答: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和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其影响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业机会的增加、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大等方面。
四、综合题1.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9a58bc3b3567ec112d8ab4.png)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数据对国度和地域的相关状况调查,人口状况、管理以及制定各项方针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人口的数质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2021年10月31日是70亿人口日。
结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快乐不起来的日子,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
在日渐老龄化的中国,空巢、失独老人惹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慈善总会表示,已将空巢、失独老人等列入关爱救助对象。
结合以下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类国度中,粮食平安、失业压力等社会效果最严重的国度是 ()A.甲B.乙C.丙D.丁2.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别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清楚的国度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出丙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超越了30,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粮食平安、失业压力等社会效果就会突出。
第2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别出甲国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形式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突出,招致空巢家庭现象清楚。
(2021江西南昌高一检测)«中共中央关于片面深化革新假定干严重效果的决议»提出:坚持方案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临时平衡开展。
以下图表示江西省重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古人口自然增长轨迹表示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读图完成3~4题。
3.以下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I阶段人口老龄化效果突出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要素影响C.Ⅱ阶段会出现休息力严重充足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不时加快【答案】 B【解析】 I阶段出生率在不时上升,死亡率那么在不时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减速阶段。
高考地理-人口讲-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讲-专题练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d1711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1.png)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讲)考向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例1】(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例2】(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 c 方案与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 .人口性别比B .老年人口比重C .青壮年人口比重D .少儿人口比重8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 . a 方案较合理B . b 方案较合理C . c 方案较合理D .均不合理【例3】(2015•广东卷)4.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 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1 /14*用吉人口端粗It ) h 力・大口“青科》*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例4】(2014 •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 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 .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18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三讲典例】【例1】(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根据卫计委7月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5%,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0.1个百分 点,远低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dba550866fb84ae45c8df0.png)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含答案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农业密度是指单位农田面积上的农民数;生理密度是指适合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的人口数。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人/平方千米)统计数字,据此回答1---2题。
1、与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相比,人口密度未考虑()A.土地类型B.土地面积C. 农业生产技术D.人口总数2、根据材料,可知()A. 生理密度大的国家农业密度大B. 荷兰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比日本高C. 一个国家的农业用地比重D. 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总数【参考答案】1---2.B C【解析】1、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面积;农业密度=农业人口总数/农田总面积;生理密度=人口总数/适合农业用地面积;所以人口密度未考虑到土地类型和农业生产技术。
2、农业用地比重=适合农业用地面积/土地面积;适合农业用地面积=人口总数/生理密度;土地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所以,农业用地比重=人口密度/生理密度。
(二)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最大可能人口密1.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B2、B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所以B正确。
第2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三)[2019·湖南郴州模拟]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2021年高考地理人口专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人口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be5584f5335a8103d22076.png)
5.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
②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
③在1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
④在1000毫米以下随年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省份
生态适度人口(万人)
P1(万人)
P2(万人)
现实人口(万人)
广西
3276.2
2970.6
7203.2
5331.4
新疆
1957.3
1937.2
4303.3
2164.4
四川
2990.3
3229.2
657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9001.3
内蒙古
1825.8
3912.3
4014.3
2453.2
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30.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历史的“活化石”,常与所在地区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甘肃省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对其7800多个村落地名的研究可获知区域基础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民生产活动等丰富的地理信息。下左图为甘肃省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简图,下右图为武威乡村聚落地名分类及数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1eec4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6.png)
第22、23讲人口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略图,该地区约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相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主要用字出现次数出现比例沟、湾、昨、滩、河、渠、润等71141.73%峁、梁、石、山、塬、崖、岭等52931.04%西、东、南、上、北、下、左等1146.69%柳、芦、麻、枣、木、桃、槐等724.23%红、黑、青、乌、炭等392.29%累计146585.97%1A.地形B.土壤C.水源D.植被【答案】1.C【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名多带有“三点水”的形旁,表明这些聚落主要分布在小溪小河旁边,所以该地区聚落分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源,C正确。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地形、土壤、植被等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BD错误。
故选C。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2001~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省的老龄人口数量最少B.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C.浙江省老龄化率呈下降趋势D.安徽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3.影响两大城市群老龄化率差异的主导因素为()A.生育政策B.医疗水平C.环境质量D.年龄结构【答案】2.B3.D【解析】2.图表中反映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无法反映出老年人口数量变化,A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B正确;在2015年后,浙江省老龄化率呈上升趋势,C错误;与安徽省相比,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D错误。
故选B。
3.生育政策由国家提出,全国施行,不会存在两个城市群差异,A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水平、环境质量相差不大,BC错误;广东省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大,使得老龄化率较低,D正确。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27901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6.png)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针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我国将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A.控制人口流动B.加快城镇建设C.完善养老服务D.增加就业岗位(2)影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经济发展速度B.计划生育政策C.资源环境差异D.妇女生育意愿答案:CA【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A2、下图为刘小红和史密斯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以上资料判断影响刘小红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政治和气候B.经济和气候C.经济和矿产D.交通和水源(2)关于刘小红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洪洞县的环境承载力B.改善了柯桥区的环境状况C.提高了柯桥区的城市化水平D.减少了洪洞县的留守儿童答案:B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刘小红为了追寻更好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从山西农村迁往浙江省城镇,成为一名纺织厂职工,影响她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史密斯已到退休之年,由于美国东北部气候较为寒冷,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质量,从纽约迁到了气候温暖湿润的美国南部城市休斯敦,影响因素是气候,B正确;资料中显示的情况与政治因素、矿产开发、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等无关,ACD错误。
故选B。
(2)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使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上升,C正确;环境状况随着人口的增多可能变差,B错误;环境承载力不会随人口的迁移而改变,A错误;增加了迁出地留守儿童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3、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答案:BC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ACD错误。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b7ef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练)1.练高考(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 .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2015?上海卷)(十)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 年B.2008 年C.2010年D.2012年22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比。
图3 示意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 题。
5.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A.城市自然环境好C.城乡收入差距大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B .劳动力渐不足 D .社会负担减轻2014·海南卷) 14.图 6 表示我国某县 2000 年、 2010 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 6,完成 14~15 题。
14.与 2000 年相比,15.该县可能位于我国10.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 .人口迁移加剧C .人口分布不均A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 .劳动力价格降低C .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 .人均产值减少A .珠江三角洲地区B .京津地区C .长江三角洲地区D .川渝地区2014·新课标 I 卷) 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10~11 题。
2010 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 .①B .②C .③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 .1910~1930 年B . 1930~1950 年C . 2014·上海卷) (三) 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 “杂居 ”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9.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2014·广东卷) 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D .④1950~1970 年 D . 1970~1990 年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2.练模拟(宁夏育才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 据有关资料显示, 2014 年末我国全年出生人口 1687 万人,死亡人口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21 ‰。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
回 答下列问题。
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速度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8.上海和贵州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明显不同,其直接原因主要是( A .贵州人口死亡率很高 B .贵州人口大量迁出 C .上海人口出生率很低 D .上海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小9.如果按常住人口统计,上海人口的增长率与贵州差别并不大,这说明两省区( A .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同 B .人口迁移特点相同 C .人口容量相同D .机械增长特点明显不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 12月月考) 1 月 20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4 年中国 16 周岁以上至 60 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91 583万人,比 2013年末减少 371 万人。
下图 1为发达国家历年总劳动年 龄人口图,图 2 为中国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 .快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 .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C.快计划生育政策实施D.慢城市化速度非常快4.针对劳动力年龄人口状况,中国应()A .大力鼓励生育B.吸引人口的迁入C.调整产业结构 D .遏制人口老龄化(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2 月月考)我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元月1日起又放开“二孩政策。
图2 示意我国1960~2045 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据图推测我国2015~2045 年间()A.人口出现负增长C.劳动力人口负增B.大量国际人口迁入D5.据网上调查,“单独二孩”A.政策宣传不到位C 二孩”放开后,不少人还是选择不生育,其主要的原因是(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摒弃了传统生育观D6.预测我国连续两年放宽人口生育政策30 年后可能带来的影响()A .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弥补了劳动力不足C.改变人口老龄化状况D.扭转男女性别比(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气候条件B.耕地面积C.地形条件D.水源丰歉17.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计划生育措施有力,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三12 月月考)读下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 000 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4.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组小于乙组,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组小于乙组C.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8 / 2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读下图某大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曲线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16.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约为()A.1950 年B.1990 年C.2010年D.2050年17.关于该国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可能是日本B.①③两条线在1980 年凸起可能与国家政策有关C.预测2050 年该国国防兵力很充足D.该国平均寿命持续下降3.练热点1月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公布,该政策主要针对我国少子化现状(按照人口统计学,0~14 岁人口占15%~18% 为严重少子化,我国2010 年该比例达到16.6%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A .劳动人口减少B.就业压力增大C.经济结构转型D.养老压力减小2.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大部分家庭并没有积极跟从,主要原因是()A.国家人口政策的束缚B.养育成本高,女性职场压力大C.生育能力大幅度减弱D.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春运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
下图示意我国春运首日十大人口迁出和迁入城市对比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影响春运期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 .交通C.政治 D .社会文化4.京沪人口迁出和迁入都进入了前三名,形成一个对流高峰,其主要原因是()A .京沪的外来定居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很多B.京沪高校多,外地大学生多C.春节期间到京沪旅游的人数增多D.京沪与其他省份人才交流频繁人口可大体分为少儿人口(0~14 岁)、劳动力人口(15~64 岁)、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三类。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
下图示意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的彝族和汉族人口年龄构成及抚养比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从图中数据中可以看出()A .汉族和彝族人口年龄结构基本相同B.彝族人口出生率低于汉族C.彝族人口抚养负担较汉族重D.汉族老龄化问题趋于严重6.针对图中汉族人口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停止计划生育,不再限制生育数量B.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口保障制度,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口资源C.减缓人口城镇化进程,优化人口城乡结构D.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促进人口资源的有效配置下图为我国“单独二胎” 、“全面二胎”政策提出实施后我国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算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