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整理资料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口诀:常用虚词是标志抓住“曰”“云”“言”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借助修辞与骈句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断句规律:一、常用虚词是标志(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
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
特殊情况: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
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二、抓住“曰”“云”“言”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三、习惯句式掌握住(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如: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5、惟……耳(只是……罢了!)6、亦……哉(也真是……啊!)(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1、得无……乎/耶/邪(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2、无乃……乎(耶)(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3、……庶几……欤(……或许……吧?)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1、可得……欤2、孰与……乎3、如……何4、奈……何5、若……何6、何……焉为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11、何为……?(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2、何……为(何辞为?)3、不亦……乎(不亦说乎?)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5、得无……乎(得无异乎?)6、其……乎/也/耶7、安……哉8、况……乎(五)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小试牛刀: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划四处)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沛公说:“他和你谁年长?”良说:“他 比我年长。”沛公说:“你帮我喊他进来,我得 以兄弟之礼对待他。”
2、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 映光而读之 。(划两处)
11.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划三处)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 不须资也。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译文: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 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回答说:“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 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哀怜地说:“孩 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 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 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 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 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 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 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之(三)文言断句
(三)文言断句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B.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C.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D.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解析】分析词语的意思,“入”指“在家里”,“出”指“在外面”,再根据 所学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可知正确断句应为:旷日持久而 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记》)
(三)文言断句
技法五:借助固定句式断句。 1.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 也”“不 亦 ……
乎 ”“何 …… 之 有 ”“孰 与 …… ” “为……所……”“受 …… 于 ……”“如 …… 何”“可得……欤”等,根据这些句式也可断句。
例: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论语〉十二章》)③何陋之有?(《陋室铭》)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语段三】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 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 故稍加培治。
(三)文言断句
【语段四】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 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 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三)文言断句
(5)故 渔 者 歌 曰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断2处) (6)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断1处) (7)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 /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岂 直 五 百 里 哉(断2处) (8)以 中 有 足 乐 者/不 知 口 体 之 奉 不 若 人 也/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断2处)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题 精题精讲
专题四: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一、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夺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情感。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注意事项:“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开(“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的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到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可以正确断句。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二、抓住标志
3.抓住修辞标志
C.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 方法。一些文言文中会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 然有助于断句。
二、抓住标志
3.抓住修辞标志
D.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 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如:“薛谭学讴于秦青(人名)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 辞归。” (《列子·汤问》)
课堂练习
练习一
节因共白帝曰郃 xiá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 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 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 下狱死
答案:
答案: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 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 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 球皆下狱死
解析: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 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 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 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 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 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
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 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 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 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 解不透,掌握不牢。
例如: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史 记·秦始皇本纪》)
错误: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于 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 应改为: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 过十六天,夏太后就离世了。)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023中考 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典型题析
【典型题析】一、划分停顿的主要方法1. 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城非不高也。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水皆缥碧。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 方法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①必有得天时者矣。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3.方法三: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
④盖竹柏影也。
4.方法四: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然胡不已乎?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 ?5.方法五: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6.方法六: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方法七:句中转折连词“而”前面要停顿。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8.方法八: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乎”“者”“也”后面一般要停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④余闻之也久。
9.方法九: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多指状语后置)。
①宋何罪之有?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准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准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假如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晰,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详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中考文言文断句攻略
中考文言文断句攻略一.弄通文意断句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对上文通读,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文言文断句-中考断句总复习
(四)通过找动词来断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或 形容词谓语,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 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分析:句中动词有“期行、期、不至、舍去、乃至”,因此可区分出五个句 子;其中有三个句子省略主语或者是承前主语。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5.【句首时间词】“今、顷之、久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 而、俄顷、俄而、忽、忽然”等时间词,前面一般可断句。 6.【居中连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 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 前面要断开)。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言文断句
断句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了什么对象 (何人、何事、何物),有何性格、特点或性质、功能,有何用意或者说表 达了什么感情(是喜爱、赞颂,还是憎恨、批判);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凭借语感或基本方法将能断开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然后再利用一些技巧集中分析难断开的部分。 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常见以下几种:
(五)借助语法、句式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 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 很好的“帮手”。 这些句式往往用虚词来达成,因而不少地方可以参考上节课找虚词判断法。 1.表示判断:……者……也、 ……者也、 ……也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 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 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 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点:
1. 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2. 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3. 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
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4. 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5. 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
断句。
6. 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7. 理解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意思。
如需获取更多技巧,建议请教语文老师或查阅教辅资料。
中考复习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主备人:李军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6.依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小不可大也/大不可小也/然//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
例: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4、据修辞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中考文言文断句要诀
文言句子句读划分三要诀(一般原则)
一、语法结构划分法
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 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2、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 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5、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6、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 顿。) 3、 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7、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8、醉翁之意/不时间性词语之后要停顿。 1、句首关联词:
等,后面大多可以断开。 2、句首的语气助词: 常用在句首的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夫、若夫等,后面大多可以断开。 3、句首相对独立的叹词: 常用在句首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等,后面大多可以断开。 4、句首的 句首时间性词语: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等,后面大多可以 断开。
三、 句子中间表转折的连词之前要停顿。
文言文句子中间表转折的连词有:而、但、然等。
中考语文 古诗词阅读 (四)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节奏)迁移训练
(A )
【解析】A.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常念荫松柏”“咏诗书” 是袁炳的两种行为,“志气跌宕”是他的志向气节,“不与俗人交”是他 的做法。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撰 《 晋 史 》// 奇 功八。 3.用“/”给文中加黑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 2 处)。 文 章 / 俶 傥 //清 淡 出 一 时
2.根据特定句式断句。解题时,可根据日常积累和常用的特定句式进行 断句,此外还要注意句子是否整齐对称,有些句子的上下句常用相同的 字数或相同的结构。 如:“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一句中可根据 “此……也”的句式进行断句。 注:文言文常考句式见“三、句子翻译迁移训练”。
3.根据人物对话断句。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对话标志语,如“曰、云、 言、白、语、道、谓”等。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后 文省略主语,只用“曰”。所以,当句中有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内容判 断出问者、答者。
【注释】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 之志的友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见《提升作业》P449)
四、文言断句(划分朗读节奏)迁移训练 文言文断句一般都是将原句的标点去掉,然后让学生在标点处断句。
一般而言,文言文断句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之间 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断句时可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
1.根据句意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 间的关系;其次逐字翻译句子(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解释),明 确大意;最后根据句意在需停顿的地方用“/”标出。 如:“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原文“太尉使备西北”意思是太尉让西北方向做好准备,后文中精兵“奔” 的方向也应是西北,所以“奔”与“西北”中间不能断;“吴兵”是名词, 中间不能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口诀:
常用虚词是标志
抓住“曰”“云”“言”
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借助修辞与骈句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文言文断句规律:
一、常用虚词是标志
(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
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
特殊情况:
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
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二、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三、习惯句式掌握住
(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如: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5、惟……耳(只是……罢了!)
6、亦……哉(也真是……啊!)
(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
8、何哉(何……哉)
9、何以……?
10、何所……?
11、何为……?
(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
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
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5、得无……乎(得无异乎?)
6、其……乎/也/耶
7、安……哉
8、况……乎
(五)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六)被动句式
1、为……所…
2、受……于……
3、见……于……
四、固定结构莫拆散
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
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
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五、借助修辞与骈句
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
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
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⑴顶真: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⑵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
(3)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
六、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七、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
文言断句小结
常用虚词是标志
抓住“曰”“云”“言”
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
借助修辞与骈句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此外,还要理解内容大意,联系前后文。
长期培养:看课本(打牢基础)--读经典(培养语感)--常实践(经常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