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克和千克》课堂实录_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与设计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与设计1、知识目标: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明显体现;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1、微机课件2、五袋1千克的物品 1大袋桔子3、 5台盘秤、五盒学具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我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好吗?师:咦,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在它们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它们在玩翘翘板!生2:我发现了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使劲也撅不起老虎来!生3:我发现小刺猬和小乌龟差不多重,所以他俩能玩翘翘板.师:那也就是说老虎比小松鼠重,小松鼠比老虎轻。
你还能用轻和重对照其他动物说说吗?师:其实不只动物有轻有重,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重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一袋面粉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生1:有的用千克做单位,有的用克做单位.生2:我发现重的物品用千克,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问题,千克和克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板书:千克和克)1、认识千克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出示5袋不同的物品.)猜猜看,哪一袋最重?生1:我认为苹果最重.生2:我认为石子最重.--------师:意见不同,那么到底哪一袋最重呢,单凭眼睛观察,能确定吗? (不能)师:那用什么方法来知道物品的轻重呢?生1:用手掂一掂.生2:用秤称一称.师:还有吗?(生沉默,师举起一条包装好的饼干)比如------(生顿悟,立即有很多人举手)生3:可以看看包装上写的重量.师:不错,包装好的物品我们可以看看包装上的标识,在这些方法中,称一称要用到秤,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秤.师: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些秤,称什么的?生1:我在超市见过称菜的电子秤.生2:我在卖水果的地方见过盘称.生3:我在姥姥家见过磅秤,用来称化肥--------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主要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先看看盘秤的使用方法:师:课件演示----盘秤称葡萄的重量。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学情与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克与千克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
本节课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亲身经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再运用到实际中,发展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智能、情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
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4教学进程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一)了解质量单位1.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小朋友,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瞧,XXX、XXX和妈妈正在超市买水果呢?2.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3.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4.今天咋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活动】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一)认识XXX1.借助实物感知XXX。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请小朋友认真观察(2)观察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3)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你们准备的以克为单位的东西。
(4)全班汇报: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5)师生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教学实录教学内容: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盘秤称物体的方法,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初步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同学们有兴趣吗?游戏的名字叫“背一背”。
请听游戏规则:请在小组内任选两名同学背一背,体验一下,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背的是吴琼和薛原,觉得吴琼太沉了。
生2:我背的是高楠和卢丛琳,我觉得背高楠的时候都快背不动了,卢丛琳很轻。
师: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都感觉到有的同学轻一些,有的同学重一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轻重的问题。
(析:用学生喜欢的背一背游戏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建立初步轻重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师:前几天,同学们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含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调查的是食盐,净含量500克。
生2:我调查的是大米,净含量5千克。
…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用“克”做单位,有的用“千克”做单位。
生2:g表示什么?kg表示什么?(板书g和kg)师: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析:学生在汇报交流课前的收集情况时,老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处理的自然、贴切。
)2、认识秤,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同学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那如果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背的书包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1:用秤称一称。
“克和千克”课程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课程教学实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下册第85~88页。
[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同学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 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 000克。
3. 使同学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二〕技能训练点1. 进展同学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技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 让同学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三〕情感教育点1. 引导同学关怀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 使同学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规律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授课类型]概念课。
[教具预备]〔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同学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纽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 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咦,什么声音,这么喧闹?噢,原来今日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 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同学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3. 认真观测,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觉了什么?〔同学思索〕〔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4. 〔出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一〕感知1克的质量1. 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 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同学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3. 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4. 相互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二〕感知1千克的质量找一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1. 例:盐。
二年级下《克与千克》课堂实录
二年级下《克与千克》课堂实录二年级下《克与千克》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一)背一背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三位同学上来,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大家。
(生活动,师帮助。
)生:XX比较重,XX比较轻。
师:看来我们的身体是有轻重之分的。
(二)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
生2:我觉得一样重。
(三)引入课题师:看来物体也是有轻重之分的。
那么你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生:有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
师:那么在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通用的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克和千克。
二、新授(一)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师:那大家都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呢?生: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
(师出示各种物品如豆奶、饼干、洗衣粉、面粉等,标出克和千克。
)师:我们都见过克和千克,那么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呢?(二)感知1克、5克和10克师:这个2分硬币大约就有l克重,请组长把你们的学具倒出来,每人都拿l枚硬币,感觉一下1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生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
生:1克很轻,跟没有差不多。
师:那么能试着找出其他重1克的物品吗?互相掂一掂。
(生汇报,两枚图钉,两枚曲别针,4~5颗黄豆等。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1:一手掂一个。
生2:先掂硬币,再掂其他物品。
师:请大家把5枚硬币放在一起,现在是多少克了?(生感知5克,互相说感受。
)师:请大家再感觉一下10克。
(生活动,把10枚硬币放在一起,轮流掂,说感受。
)(三)估计其他克数师:每个组都有一大袋好吃的,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重,再看它上面的克数,看谁估得最准确,好吗?(生开始估计物品的轻重,互相交流,饼干约50克,干吃面40克,牛奶250克等。
)(四)感知1千克师: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生:两袋重1000克,很重。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
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
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
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
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二年级数学下 克和千克的认识(公开课用)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p85-86 练习十八1、2、3题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
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
(PPT出示)师: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
说说你有什么感觉?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师: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出这个小正方体有多重。
当天平两端的物体一样重时,天平就会保持平衡。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_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_《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绍兴塔山中心校王春风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学会估量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感知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及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教具: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苹果、薯片、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学具: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苹果、一瓶1千克水、乒乓球、花生、糖、棋子、橡皮、书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1、出示: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
这两个苹果你觉得哪个重?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过眼睛看大小就判断出她们的轻重了——板书“看”}2、出示(一个苹果和一包薯片)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得来掂一掂——板书“掂”二、感知1克,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1、感知1角硬币。
告诉我有什么感觉?{轻}2、小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同学们可不可以从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币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组长维护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交流汇报:小朋友们找到了吗?1)生1:乒乓球。
你是怎么找的?2)生2:花生。
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双手对比着来掂的方法}3)生3:一颗棋子。
你是怎么找的?3、小结: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硬币、台秤、电子秤、人体秤、两袋盐、水果、奶、快餐面、沙子、大米等各种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背一背的游戏,谁想来?生:〔3名同学分别是胖、中、瘦〕师:请你们三个互相背一背,然后说说自己对同学的体重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沈春鹏最重,王宇洋最轻.生2:我觉得沈春鹏比高一民重.生3:我觉得王宇洋很轻.师:看来,人是有轻有重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就请你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生:〔掂物体,感知轻重〕生1:一袋盐和一袋奶比,盐比较重,奶比较轻.生2:一桶浴液比一袋方便面重.生3:一块橡皮比一本字典轻很多.……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以前我们学习过计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呢?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吨.生2:我还知道公斤和斤.生3:我还知道毫克.师: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你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了.在这些单位中,克、千克、毫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千克和克.〔板书课题〕[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安排了背一背、掂一掂、比一比三个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丰富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给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并发现数学知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感受.]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1〕称一称.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生:应该用秤称一称.师:你们都认识什么秤?生1:我认识弹簧秤.生2:我认识台秤.生3:我认识电子秤和天平.师:今天我们主要要用到台秤和天平.在你们的桌上都放着规格一样的袋盐,两袋盐有多重呢?生:1000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师: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生: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师:也就是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2〕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生:〔操作感受〕〔3〕估一估.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生:〔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生1:我们小组估计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生2:我们小组估计6个桃子大约重1千克.生3:我们小组估计11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师: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生:〔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生1:〔8个苹果〕多了一点.生2:〔6个桃子〕也多了一点.生3:〔11个橘子〕还是多一点.师:那你们〔生3〕能不能调整一下?生:拿下来1个橘子.师:大家快看,这回差不多是1千克.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近了.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生: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师:他们一边估计,一边比较,有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象他们小组学习.[评析:这个活动是讨论—体验—交流—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估得比较准确的方法.当学生体验完,交流后有了进一步感受后,他们产生了再次体验、探究的需要.而这时让学生再次体验,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人人都得到成功的体验.]〔4〕找一找.师:我们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生:2袋挂面、4袋奶……〔5〕猜一猜.师:老师这有两样东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你们猜猜哪个重?生1:棉花重.师:为什么?生1:因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铁钉多,所以棉花重.生2:我猜可能一样重,因为铁沉.师:到底谁说得对?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吧.生:〔有的掂一掂,有的称一称〕一样重.师:那我想问问,刚才说棉花重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生:物体的轻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师:是啊,物体的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评析:设计"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喜欢.孩子想获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在活动时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活动学生是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的.交流时,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猜想—验证这一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6〕拎一拎.师:老师这还有些东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生:〔分组拎物品,感受几千克的重量.〕〔7〕说一说.师: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生:青菜、面粉……人体的体重.师: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人读数.生1:王帅的体重是29千克.生2:徐哲的体重是28公斤.师:28公斤也就是28千克.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师: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2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放在台秤上〕生:太轻了,指针根本没动.师:那这枚2分硬币还能不能用千克做单位表示它的重量呢?那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生:用"克"做单位.师:想知道它的重量吗?我们可以用天平称一秤.〔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称重〕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生:1克.师: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动手操作,感知1克〕生1:太轻了,我好象一点感觉也没有.生2:太轻了,手里好象什么都没有.师:这1克的重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生:扣、2个曲别针、一个小药片……生:3粒花生大约重1克.师:我们称称看,3粒花生的重量是不是1克?〔在天平上称超过1克,减1粒,再减1粒.〕大家看,像这样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约是1克.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重量.生:一支铅笔大约20克,一块小橡皮大约1克,一张纸大约5克……3、建立千克与克的联系.师:老师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组互相掂一掂,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评析:学生经历感知实际重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1:我估计大袋大约100克.生2:我估计大袋约重150克.师:老师告诉大家,课前老师已经称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生:大约50克.师:对了.每组大小两袋米合起来重多少克?生:重250克.师:那计算一下,4组合起来呢?生:1000克.师:来,我们把这些大米放台秤上称一称,读出数来?生:1千克.师:通过实际称重,我们又知道这些大米的重量是1千克,〔指板书:1千克 1000克〕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千克=1000克师:〔板书结论〕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千克和克,有谁知道?生: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师:那我们还可以写成1kg=1000g三、总结延伸: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本节课获2005年道里区数学教学优秀观摩课〕点评:本课教学流畅、自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一、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老师通过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可以多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单位的正确观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通过感知,拉近了抽象的"重量"与形象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去掂一掂物品的重量这一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证明我们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二、提供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各人思维也不尽相同,思维的交流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以更多地满足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认识数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对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盘秤、硬币、曲别针、瓜子、黄豆、洗衣粉、果冻、酸奶、食盐、水果、熟鸡蛋、矿泉水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生:(3个)师:咱班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还挺多,大家看,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生:男孩重,女孩轻师:哦,原来人是有轻重的,那课本有轻重吗?这块糖呢?水呢?生:有师:看来,物体都是有轻重的,物体的轻重也就是指物体的质量。
通过课前搜集,你都了解了哪些物体的质量?生:3个(不错,你很会发现)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感受1克师:老师这有一个2分硬币,估计一下它大约有多重?生估计师:这个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呢?咱可以怎么办?生:称一称师:(认识天平)用天平称2分硬币师:请大家拿起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生掂师: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生:很轻师:带着1克给你的感觉,找一找1号学具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找师:你们找到了什么?生1:一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是不是呢?咱们来称一称。
(师操作天平)师:几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1:两枚师:请同学们每人拿两枚曲别针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质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换算克和千克,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难点:实际问题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实物示范,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学生准备计算器和练习册,以便课堂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
2.提出问题:“克和千克有什么区别?”
第二步:讲解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换算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如果一个西瓜重5000克,那么它等于多少千克?”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总结
1.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五、教学延伸
1.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换算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不断成长。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doc
分析:回顾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怎样区分这两个单位?
从3种不同计量范围的称
1.选一选。
*4个丄*
A・克B.千克
2.小明的体廉尺丸(B)
R珂
上读岀物体的质暈,指针指的刻度是多少,物体的质量就是多少。
解答:500克30克4千克
知识点2: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难点:正确运用克和千克描述生活屮的物体的质暈,加强对质量单位的估测意识。
化解措施
引导复习,巩固应用,
教师点拨,实例说明
教学设计
思路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一比较大小一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重约一克的实物
考点
出示题目
分析解答
同步检测
知识点1: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17页第7题。
教学H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知质量单位,确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会利用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会估算物体的质量,能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掌握解题方法,提升解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它们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500克+2900克=
(3400)克=(3)千
克(400)克
知识点3:
比较大小
课件岀示以下题目
7千克0何克?千克0删老
8移0讯W克0'50%
O
分析:回顾数量大小的比较方法。
比较数量的大小吋,单位相同的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单位不同的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XXX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XXX带关女儿去XXX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师:你们都是擅长观察的好孩子。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砚们一同来研究国际尺度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着手操作,开端感知“课”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砚们从你的学具袋里掏出老师给你筹办好的1角硬币。
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身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砚们从你的学具袋里掏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几何克?。
师:好!请同砚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师:同砚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生:牛奶!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几何克?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学生活动)师:请同砚们从你的桌子里掏出沙糖,猜一猜,一袋沙糖是几何克?(学生猜)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生:1000克。
(板书)3、实践操作,开端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生:想!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生:1千克。
二年级下数学优质课“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实录
二年级下数学优质课“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江西广丰县岭底小学李保伟【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克和克”。
【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3.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具准备】1.学生每组托盘秤1台,重1克、1千克的物体若干,每个学生两包盐、1枚2分硬币。
2.教师使用托盘秤1台,天平1架,2分硬币10筒,每筒100个3.课前让学生到生活中了解有关物体“轻、重”的知识。
4.多媒体一个。
【教学流程】一、在谈话中引出问题,在汇报中认识秤、质量单位,导出课题。
1.抛出问题:师:关于物体的轻、重,我们课前已经进行了一个调查,下面谁来汇报一下,通过调查,你了解到了什么?现在咱们交流一下,好吗?(1)怎样知道物体的轻、重呢?生:用秤称(2)称量物体的轻、重都有哪些秤呢?生:天平生:台秤生:盆秤生:杆秤生:磅秤师:好!老师收集了一些秤的图片,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
(点击)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什么秤?生1:……生2:……师:你们真细心,从生活认识到这么多秤。
(3)表示物体重、轻有哪些单位?生1:吨、千克生2:克生3:斤、两生4:公斤师:物体轻重的单位,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说明大家调查的很认真,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可以为物体的质量单位,斤、两是我们国这过去常用的计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
2.汇报引出课题师:课前,李老师让大家去生活中了解了一些物体的轻、重,谁来汇报一下?生1:一包盐重500克生2:一袋精制粉重1千克生3:……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物品,有的以克作单位,有的以千克为单位,看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可以用千克或克作单位,千克和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优秀课堂实录
是数字很大啊?也就不方便计算?
侣上来,听老师说题,学生自己选择该站在哪一边。例如:
生:是。
师:一个苹果重 150〔〕学生马上选择该站在哪一边。
师:那今日老师就在告知你们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
教师也可出示实物。
1000 个 1 克就是 1 千克,所以 1 千克=1000 克〔板书,并齐读 1000
大家一起找一找好不好啊?〔学生观看后汇报结果〕
师:〔出示糖果〕如今老师手上有包糖果,里面有 9 颗糖果,共重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可是 18 克,那你们告知老师,每一个糖果有多重?〔复习前面的除法〕
为了方便,我们国际上就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板书:克〕
如今看看你们桌上的盐,观看一下,一袋有多重?
〔4〕、一头大象重 500 克。〔〕
好?〔学生自由商量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师:一般说来,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轻的物体用克。
“克与千克〞是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
那你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用克?那些用千克?
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学生由于没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喝汽水吗? 生:喜爱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重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单位与日常生 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1、把握重量单位:克、千克。 2、把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 千克=1000 克。 教学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100~102页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同学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能力训练点1.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让同学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情感培育点1.引导同学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同学感悟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的逻辑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盐各500克、一袋洗衣粉1千克、一瓶洗衣液2千克、口香糖3克、一枚两分硬币、一支圆珠笔芯、黄豆10粒、一架天平、一台盘秤。
(学生用)四人一组两袋盐各500克、一袋洗衣粉1千克、口香糖3克、一枚两分硬币、一支圆珠笔芯、黄豆10粒。
教法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业的日子,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饼干110克、豆油5千克、苹果重1千克师:你回答的非常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克和千克》课堂实录_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
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
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