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边坡稳定的控制方法技术和预算分析
![基坑边坡稳定的控制方法技术和预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6faed833d4b14e852468f4.png)
工的诸多技术要求 ,一般多 由专 门地质部 门来设 计 、 工 。作 为一单 项 的治理 边 坡 的 内容 , 造价 施 从 近几 年来 ,在 大 型基 坑 中采 用 较 多 的是 土钉 上看 , 目前某 市 市场 价 为 30 40元 ,2是 比较 5 0 m, 喷锚结构。 土钉喷锚结构本身也YN种情况。 s - 第一 高的。但因其解决 了基坑 以上土体边坡稳定的根 种情况如图 4 型钢锚 固与护面结合方法为在单纯 本性问题 , : 故在重要 的边坡 以及城市中心项 目, 得 护面结构基础上 ,增加在保护土体 内打入 15 到越来越多的广泛使用 。 l— 25 1m长 < 0 2 钢筋或角钢等作为锚筋。 锚筋呈梅花 形布置 , 锚筋外露端头与护面内的钢筋网连接 , 使 护 面的细 石砼 结 构有 一 个 向 内拉 的呈 梅 花状 分 布 的水平 力 , 而稳 固边坡 。这 种情况 下造价 相 比护 从 面高一点, 需要增加向土体 内打人钢筋 ( 型钢) 的材 料和机械台班费及连接费 ,因而一般也能为各方
支护 、 固边坡 的方式 予 以解决 。 稳
( ) 一 护面 的方 法
用这种方法必须非常慎重 ,调查清楚场地及周边 的排水 情况 尤 为 重要 ,必 要 时还 应 在 护 面上 设置 泄排 水孔 ( 防堵措 施 ) 要有 。 ( ) 支撑 的 方法 二 模板 条形基槽经常采用模板支撑土体方式来临时
大型基坑边坡采用传递对顶支撑方式 比较少 , 通常采用在基坑边坡底打入角钢 、 槽钢 、 工字钢 的 方法来支撑模板 , 从而支撑土体 , 如图 3 但打人 的 。 型钢为悬臂状 , 受力较不利 ; 解决方法是在条件许 可 的情况下 ,在边坡顶部可能滑动土体之外再打 入一排一定深度钢筋或型钢作为固定点 ,另用钢 筋或 钢 索来 拉 住 打入 边 坡 底 部 的型 钢 顶 ,从 而改 变 了原 先 的悬 臂形 式 。这 种 方 法相 对 来说 也还 是
基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范本
![基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2883a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1.png)
基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范本一、前言基坑工程施工前期的测量工作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环节,其测量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因此,编制详细的基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是基坑工程施工前期的必要工作,也是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测量工作的指导文档,本文将围绕基坑工程测量的工作要求、测量工作内容、测量设备、测量人员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总地块面积为XXX平方米,土地利用性质为商业用地,基坑深度为XX米,基坑规模为XX米X XX米X XX米。
本工程的建筑结构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桩、承台和大梁组成,地下室设有停车场及商业空间。
基坑周边设有道路、管线等地下设施,需进行保护和控制。
由于地处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施工空间狭小,基坑工程测量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测量工作要求1.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测量,确保测量准确和可靠。
2.保证测量工作人员的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3.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地下管线、地质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5.做好测量记录,及时整理测量数据,方便后续施工使用。
四、测量工作内容1.成果测量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测量,包括地面平整度、地基沉降情况、地下管线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等资料,制定成果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控制点,采用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测量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管线等进行监测测量,一旦出现变形或位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监测测量方案应具体到监测点的设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采用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提供实时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3.施工测量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测量,包括桩基的位置、高程、坐标、倾角等参数的测量,确保桩基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同时为后续结构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c612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9.png)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基坑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监测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情况,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确保基坑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施工方案。
一、监测设备的选择1.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基坑监测设备,如倾斜仪、位移仪、桩身位移仪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灵敏度、稳定性和耐用性,以保证设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3.可以选择具有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的监测设备,方便监测人员及时获取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监测方案的编制1.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人员的职责分工、监测设备的布设位置、监测频率、监测数据的处理方式等内容。
2.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基坑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地下水位、土体性质、周边建筑物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需要定期对监测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监测过程的操作1.在监测过程中,需要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维护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监测人员需要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监测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
2.监测数据的处理需要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监测结果。
3.需要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及时汇总监测结果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五、监测结果的应用1.监测结果可以为基坑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及时发现基坑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2.监测结果也可以为基坑周边建筑物提供参考,及时发现地基沉降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监测结果可以为基坑施工的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
六、监测工作的总结与改进1.在监测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基坑监测预算(精华)
![基坑监测预算(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131c02e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9.png)
监测费用概算书XX 市第一人民医院:应贵院要求,我公司拟对XX 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大楼工程基坑监测,收费情况如下:进行报价。
按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 年修订本)1、材料及测点安装费用(一次性投入费用)材料及测点安装费用(一次性投入费用)基点和测点安装为一次性投入费用,参考目前市场价格计算。
1)测量基准点埋设(钻孔及材料)个,深20m,计:15000 元;:3 2)支护桩顶竖向、水平位移测点制作及埋设:80 元/个,共8 个,计:640 元;4)测斜管埋设(材料):200 元/m,共8×17=136m,计:27200 元;5)地下水观测井(钻孔及材料):200 元/米,共8×15=120m,计:24000 元;6)周边建筑变形测点埋设:80 元/个,共30 个,计:2400 元;7)土钉应力计:2500 元/个,共16 个,计:40000 元;以上合计:109240 元。
2、监测费用2.1 监测次数(1)建筑基坑监测次数:暂定41 次,若遇特殊情况加测另计。
根据表7.0.3 及施工计划,预计基坑现场监测次数如表1 所示。
监测频率及预计监测次数表 1 监测频率及预计监测次数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开挖深度(m)一级底板浇筑后时间(d)合计≤5 5~10 >10 ≤7 7~14 14~28 >28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10~15m 1 次/2d 1 次/1d 2 次/1d 2 次/1d 1 次/1d 1 次/2d 1 次/3d 预计监测次数 3 5 2 14 7 7 10 41(2)、周边建筑、地表及周边管线变形监测次数:暂定8 次。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周边建筑、地表及周边管线变形监测次数暂定8 次,若遇特殊情况加测另计。
详见监测方案。
2.2 监测费用监测费用按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发改委2002 版相关标准收取,具体计算见下表2。
表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监测项目监测费用计算传感器(测点)数量(只)8 8 136 16 8 30 11 5栋5栋未定小计技术工作费比例为22% (13)+(14)监测次数(次)― ― 41 41 41 41 41 8 8 8 8 未定收费基价(元/ 点?次)小计(元)监测基准网测量(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测量(水平位移)桩顶的水平位移监测桩顶的竖直位移监测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锚索监测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周边建筑竖向位移监测周边建筑水平位移监测周边建筑倾斜监测周边建筑、地表裂缝监测周边管线变形监测― 3674 163 91 29 29 29 91 163 1500 元/栋.次1000 元/栋.次不收费1584 3674 53464 29848 161704 19024 9512 21840 14344 60000 40000 不收费414994 91298 506292 2.3 监测总费用:2.3、监测总费用:109240+506292=615532 元。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要点模版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要点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9e28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6.png)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要点模版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地点:3.工程施工单位:4.工程监理单位:5.工程监测单位:二、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和问题,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三、监测内容1.地质环境监测:要对基坑工程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质水位、地下水位等。
2.基坑支护结构监测: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包括支护材料的使用情况、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等。
3.承载力监测:对基坑地基的承载力进行监测,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4.应力监测: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地区的应力变化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
5.环境监测:对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包括噪音、振动、空气质量等。
6.施工过程监测: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进行监测,包括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绳索等。
四、监测方法1.地质环境监测:采用土壤采样和水位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2.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采用测量仪器对支护结构变形进行监测。
3.承载力监测:采用承载力试验仪器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监测。
4.应力监测:采用应变计等设备对应力的变化进行监测。
5.环境监测:采用噪音计、振动计、空气质量监测仪等设备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
6.施工过程监测:采用摄像头等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率和记录1.监测频率:对于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确定监测频率,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风险工序应加强监测。
2.记录方法:监测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和观测情况,包括监测设备的型号、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等,并进行详细的文字描述。
六、数据分析和处理1.数据分析: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基坑工程的施工计划和相关标准进行,对异常数据和超标数据及时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
2.处理方法: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七、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对基坑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描述。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https://img.taocdn.com/s3/m/4b0002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9.png)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背景介绍在建筑施工中,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基坑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因此,本文将从技术方案和预算两方面介绍基坑监测的方法和成本。
监测技术方案基坑监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地面测量技术、建筑物结构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和地震监测技术。
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基坑周边的地形和原有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
地面测量技术包括水准测量和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是为了确定测点的高程,通过与基准点相比较的方法得出高度差值。
高程测量是为了确定物体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主要应用于排除建筑物沉降所造成的误差。
建筑物结构监测技术建筑物结构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包括建筑物偏移、沉降、裂缝等。
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测量变形仪、倾斜计、内嵌式应变计等。
其中,测量变形仪是一种最常用的监测技术,它能够在建筑物出现变形或偏移时发出声音,告知监测人员需要及时处理。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和水压力变化情况。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包括水位计、压力计、电极位移计等。
其中水位计是最常用的监测技术,它能够及时地反映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地震监测技术地震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监测基坑周边的地震运动情况。
地震监测技术包括地震动观测仪、隆头式重力仪、微震观测仪等。
其中,地震动观测仪是最常用的地震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地反映地震运动的变化情况。
预算费用基坑监测的预算费用主要包括仪器和设备的购置费用、人员管理费用、数据处理费用等。
仪器和设备的购置费用是基坑监测的最大费用之一,应根据监测内容和监测区域来决定。
人员管理费用包括监测人员的薪水和社会保险费用等。
数据处理费用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方面的费用。
总结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在施工前及时确定监测方案和预算费用,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本文从技术方案和预算两个方面介绍了基坑监测的方法和成本,希望能对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帮助。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https://img.taocdn.com/s3/m/96cb97d9680203d8ce2f2479.png)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河南纵横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七年二月十四日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㈠、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睢阳区,设计勘测地下水位于-12m,基坑暂时未采用降水,支护体系采用放坡与土钉墙支护体系,基坑开挖深度米,监测范围应为深度的3倍米。
工程地质⑴地层描述第⑴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分布在该层中下部。
地表夹砖渣和建筑垃圾。
本层层厚均厚;层底标高均高。
第⑵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密实,定性为密实,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摇振反应无,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分布在该层上部和下部。
本层层厚均厚;层底标高均高。
第⑶层: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密实,定性为中密,含云母及铁猛质,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本层层厚均厚;层底标高均高。
第⑷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密实,定性为密实,含云母及铁猛质,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分布该层下部,棕褐色,可塑。
本层层厚均厚;层底标高均高。
第⑸层: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硬塑,定性为硬塑,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上部和下部夹粉土,褐黄色,中密。
本层层厚均厚;层底标高均高。
第⑹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分布在该层中部,棕褐色,可塑。
本层层厚均厚;层底标高均高。
⑵土层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及地下水情况(平均厚度见剖面图)层号土名γ(kN/m3^ ) c(kPa) φ(度) 厚度1 粉土夹薄层粘土2 粉土夹粉质粘土3 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4 粉土夹粉质粘土5 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6 粉土夹粉质粘土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据地勘报告,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基坑开挖不需进行降水。
如何做建筑施工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如何做建筑施工基坑监测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04320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b.png)
建筑施工基坑监测方案设计一、前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对基坑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针对建筑施工基坑监测方案进行设计,包括监测的项目、监测仪器的选择、监测方案的制定等内容,以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
二、监测项目1. 基坑深度:监测基坑的深度,以确保基坑的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2. 基坑周边建筑物和路基的变形情况:监测周边建筑物和路基的变形情况,避免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和路基造成破坏;3. 基坑土体的围护结构变形情况:监测基坑土体的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避免围护结构发生倒塌导致事故的发生;4. 基坑内部水位变化情况:监测基坑内部的水位变化情况,避免基坑内部积水导致基坑失稳。
三、监测仪器的选择1. 光纤光栅变形监测仪:用于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和路基的变形情况,具有高精度和长距离监测的优势;2. 岩土变形测量仪:用于监测基坑土体的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可以实时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3. 水位监测仪:用于监测基坑内部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基坑内部水位的变化。
四、监测方案的制定1. 制定监测方案:根据监测项目和监测仪器的选择,设计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的频率、监测点的设置等内容;2. 确定监测点:根据基坑的施工情况和周边环境,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3. 设置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设置监测设备,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4. 定期监测和数据处理: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定期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结论建筑施工基坑监测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
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和监测仪器,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基坑监测方案的设计有所帮助,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深基坑施工中的基坑监测技术
![深基坑施工中的基坑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8f62d8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d.png)
深基坑施工中的基坑监测技术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随着地价的逐渐增加。
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大,因而对施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基于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基坑监测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深基坑施工中的基坑监测技术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坑监测;深基坑;施工;技术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各类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扩张。
由于受到原始地质环境和施工技术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关注对地基基坑的建设和监测,这样有利于维护工程建设质量与建设安全性。
基坑监测技术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多,不仅可以实现不同方向上的基坑变形监测,还可以对地质结构进行检测,并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发挥监测技术在建工项目中的重要价值。
1 新形势下基坑监测技术的重要意义建筑基坑是建筑施工的基础,起着承载建筑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在发掘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基坑的深度,使得建筑基坑的建设施工难度加大,同时也对建筑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建筑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保护周边环境,基坑监测技术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和监控建筑基坑和周边环境,保证基坑的建设施工进度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
该技术对于基坑施工的监测从施工前就已开始,通过详细了解建筑工程所在位置范围的地质条件,基坑监测技术以真实的施工规划数据承担起了为基坑施工提供指导的任务。
相关数据中包括施工区域地质土体的分析数据和负荷数据等,这为基坑的施工排除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后期施工的开展具有更明确的施工方向。
在施工的过程中,基坑监测技术通过对施工具体情况的实时监测,收集、分析基坑施工的各项数据,从而得到基坑强度的相关结果,为工程施工进行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施工的过程中,基坑监测技术还可为相关技术、施工人员提供基坑的具体情况,如地下管道和线路的分布等,为避免基坑施工破坏地下设施提供重要参考。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2f75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7.png)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与目的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基坑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土层不稳、地下水位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基坑工程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基坑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土层稳定性监测:采用地面测斜仪对基坑周边土层的变形进行监测,以及使用倾斜计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土层发生变形或建筑物倾斜超出了允许范围,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固土层或修复建筑物。
2.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在基坑内安装水位计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是否超过了设计要求的安全范围。
如若超出,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控制地下水的涌入。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包括监测附近地表的沉降情况、环境噪声、震动等因素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通过这些监测指标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施工过程监测:对基坑的开挖、土方填筑、支护结构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监测设备和技术1.地面测斜仪:地面测斜仪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面上各个点的变形量来判断土层稳定性的仪器。
它能够实时监测土层的变形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给出预警。
2.倾斜计:倾斜计能够测量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以及墙体的变形情况。
通过倾斜计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墙体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水位计:水位计是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设备,通过实时测量地下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基坑周边的地下水变化情况。
4.环境监测仪器:包括沉降监测仪、噪声监测仪、震动监测仪等,用于监测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四、监测频率与执行机构1.土层稳定性监测:根据施工进度和土层情况的变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并由相关专业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2.地下水位监测:根据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并由相关专业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基坑工程前期调查方案范本
![基坑工程前期调查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2608c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a.png)
基坑工程前期调查方案范本一、前言基坑工程是指在地表以下挖掘土石和开挖方块建筑物基部的一项工程。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需进行前期调查,以确定基坑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施工技术,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针对基坑工程前期调查的具体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基坑工程前期调查的目的1、对基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地下水情况;2、了解施工区域周边建筑物、路基、管线等设施的情况,并保证基坑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3、初步确定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案,为后续工程提供依据。
三、基坑工程前期调查的内容1、地质勘察(1)区域地质和地震状况的调查区域地质和地震状况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需对基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地表地下岩土条件和地震活动情况等内容。
(2)岩土勘察深入了解基坑区域的岩土性质,包括土层厚度、黏稠度、强度和水化性等指标。
通过岩土勘察的结果,确定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和支护方案。
(3)地下水勘查地下水勘查是基坑工程前期调查的重要部分,需了解地下水位、水渗情况和水质状况等内容,以确定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水文影响。
2、工程地质勘测(1)地下管线勘测基坑区域周边通常存在各种地下管线,包括自来水、天然气、电力、通讯等。
需对地下管线进行精确勘测,以避免基坑开挖过程中对管线造成破坏。
(2)地下结构勘测在基坑工程前期调查中,需要对地下结构进行勘测,包括地下建筑、地下设施等,以确保基坑开挖不会对地下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3、环境调查(1)周边环境影响分析对基坑工程所在地区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包括周边建筑物、道路、公共设施等的情况,以确保基坑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环境风险评估对基坑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振动、噪音、扬尘等环境影响,以制定环保措施。
4、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案确定基于前期调查的结果,初步确定基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案。
基坑监测指南
![基坑监测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6f7ed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6.png)
基坑监测指南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基坑监测指南,以协助项目团队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基坑监测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2. 监测目标基坑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及时发现、识别和解决基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位变动、土体变形、地下管线变化、地下水质变化等。
3. 监测方法与设备在进行基坑监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根据监测目标的不同,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测点观测、导线水准测量、土压力测量、振动测量等。
相应的监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记录仪等。
4. 监测频率与时长基坑监测的频率和时长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常规情况下,监测频率应保持一致,并且根据工程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
监测时长通常需要覆盖整个基坑施工周期,以便全面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化。
5. 监测数据与分析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基坑监测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和报告,以便项目团队进行有效的决策和控制。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趋势分析、模型预测等手段。
6. 监测报告与应对措施基坑监测报告是对监测工作的总结和评估,同时也是项目团队制定应对措施的依据。
监测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呈现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和措施。
7. 注意事项在进行基坑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依据监测目标和具体条件进行;-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记录要及时、准确;- 监测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维护和校准;- 监测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技能;- 监测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8. 结论基坑监测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基本的监测指导,项目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措施的制定和调整。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交底模板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交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4b1c8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c.png)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交底内容1、工程概况2、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3、监测点的布置情况,及布置要求4、监测的报警质和报警频率5、监测方法(控制的布置、监测点布置、过程监测、数据分析、成果)5、质量要求(仪器检测合格、点位布置、数据真实、资料归档及时)6、安全要求(附重要危险因素清单、出现监测点报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要进行施工安全、消防知识的教育和考核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参加施工。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4、施工作业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不许私自用火,严禁酒后操作。
5、穿拖鞋、高跟鞋、赤脚或赤膊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6、穿硬底鞋不得进行登高作业。
7、在高空、钢筋、结构上作业时,一定要穿防滑鞋.8、现场用电,一定要有专人管理,同时设专用配电箱,严禁乱接乱拉,采取用电挂牌制度,尤其杜绝违章作业,防止人身、线路,设备事故的发生。
9、电钻、电锤、电焊机等电动机具用电、配电箱必须要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保护地线,所有电动机具和线缆必须定期检查,保证绝缘良好,使用电动机具时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10、工地施工照明用电,必须使用36伏以下安全电压,所有电器机具在不使用时,必须随时切断电源,防止烧坏设备.11、在用喷灯、电焊机以及必要生火的地方,要填写用火申请登记和设专人看管,随带消防器材等,保证消防措施的落实。
施焊时,特别注意检查下方有无易燃物,并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完后要检查,确认无火后再离开.12、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不得上岗,非操作者严禁进入危险区域;特种作业必须持特种作业资格证上岗。
13、凡2m以上的高处作业无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先挂牢后再作业。
深基坑监测方案范文
![深基坑监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51b9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6.png)
深基坑监测方案范文深基坑是指在建设高层建筑或地下结构时,需要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边坡支护的工程。
由于挖掘深度大、周围环境复杂,深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对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范文,供参考: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深基坑位于xx市中心,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深度约为xx米。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边坡支护、地下水位控制等工作,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地下水环境不受影响。
本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全面监测施工期间的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数据,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二、监测内容及方法1.基坑变形监测:使用自动全站仪对基坑周边进行定期监测,记录基坑变形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沉降等数据。
2.边坡支护监测:对边坡支护结构进行监测,包括支撑桩、预应力锚杆等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使用应力应变计、变形计等设备进行监测。
3.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周边埋设多个地下水位监测井,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使用水位计等设备进行监测。
4.地下水质监测:在基坑周边及附近居民区域设置多个地下水质监测点,监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
使用水样采集仪器进行采样分析。
5.周边建筑物振动监测: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监测频率及数据处理1.基坑变形监测:每周进行一次监测,连续监测至基坑施工完成。
数据通过软件处理,生成变形曲线和变形速率等分析结果,并根据阈值设定预警机制。
2.边坡支护监测:每天进行一次监测,连续监测至支撑结构拆除。
数据通过软件处理,生成应力变化曲线和变形曲线,分析结构的安全性。
3.地下水位监测:每天记录一次地下水位数据,连续监测至基坑回填完成。
数据通过软件处理,生成地下水位变化曲线和水位变化趋势分析。
4.地下水质监测:每月进行一次采样分析,连续监测至基坑回填完成。
数据通过实验室分析,生成地下水质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分析。
5.周边建筑物振动监测:施工期间持续进行监测,每次施工前后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记录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等数据。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详细版)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c5bd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详细版)1. 背景和目的该方案的背景是为了有效、安全地进行深基坑施工,并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其目的是规划和执行一系列施工活动,以确保基坑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 施工方法和程序以下是本方案中使用的主要施工方法和程序:2.1 基坑成型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基坑的成型工作。
确保基坑的尺寸、坡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适当的支撑和加固措施。
2.2 土方开挖根据基坑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工作。
采用适当的开挖方法,确保土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遵守相关的排土和安全规定。
2.3 地下水控制进行地下水控制工作,以防止地下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
采用适当的排水和封堵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和水压,并确保基坑和周围土体的稳定性。
2.4 支护工程根据基坑的特点和土层情况,设计和施工适当的支护结构。
采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方法,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5 扩展工程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工程,包括基坑边坡的护坡和排土设施的拆除。
确保扩展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并减少对现有结构和设施的影响。
2.6 监测和调整进行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工作。
监测基坑的变形和位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修复可能的安全隐患,并确保基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要求和规定。
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培训,并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措施。
4. 项目管理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包括制定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协调各方合作,监督和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风险。
5. 资源和预算合理管理和利用施工资源,确保施工的高效和经济。
根据工程需求和预算限制,合理安排和采购施工材料、设备和人力,并控制施工成本和费用。
6.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要求。
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处理废弃物和污水,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7. 合同和法律事务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合同和法律规定。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https://img.taocdn.com/s3/m/098d51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4.png)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一、技术方案1.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在基坑周边埋设水位监测管,在管道内安装水位计,实时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监测地下水位的高度、水位的变动速率等,便于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在基坑周边埋设沉降监测点,利用沉降仪测量监测点的垂直位移,以监测地表沉降的情况。
可以实时掌握地表沉降的速率和量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土体位移监测:通过在基坑边坡或周边埋设位移监测点,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位移,以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
可以及时发现土体的下移、侧移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通过安装环境监测仪器,监测基坑周边的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二、预算1.设备预算:根据监测范围和要求,预计需要购买地下水位监测仪器、沉降仪、位移传感器、环境监测仪器等。
这些设备的价格在几千到几万不等,预算约为10万元至50万元。
2.人员费用: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工作。
根据监测项目的规模和周期,需要相应数量的人员,并计算其工时费用。
预算约为5万元至20万元。
3.数据存储和管理费用:基坑监测需要实时监测并保存大量的数据,需要购买专业的数据存储设备和软件,以及相关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
预算约为5万元至10万元。
4.其他费用:包括设备维护费用、差旅费用等。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算。
预算约为5万元至10万元。
综上所述,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大致在3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具体的预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范围和要求进行详细计算和确定。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https://img.taocdn.com/s3/m/275499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f.png)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及预算一、技术方案基坑监测技术方案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监测目标:根据基坑工程的不同需要,确定监测的目标,包括基坑的变形、沉降、裂缝、地下水位等。
2.监测方案:选取适合的监测手段和监测参数,制定出详细的监测方案。
监测手段包括测量和遥感技术。
监测参数包括变形、沉降、裂缝、地下水位等。
监测方案的制定要求科学有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选用适合的监测设备,包括精度高、反应灵敏、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4.监测人员:选取专业的监测人员,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制定监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为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二、预算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1.设备费用:包括测量仪器、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的购置费用。
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和设备品牌和型号,设备费用的差异很大,一般需要1万到10万元不等。
2.人工费用:包括监测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培训费用。
根据监测需求和监测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年限,人工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5万到20万元不等。
3.场地租赁费用:如果基坑监测需要搭建固定的监测站点,需要支付场地租赁费用。
根据场地的位置和面积,场地租赁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1万元到5万元不等。
4.维护费用:包括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费用。
根据设备的品牌和型号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1万元到5万元不等。
5.报告费用:包括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费用、监测报告的编制费用等。
根据监测数据的多少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报告费用的差异较大,一般需要5万元到20万元不等。
综合来看,基坑监测的技术方案和预算较为复杂,需要合理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监测预算,以确保监测的科学有效和经济合理。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模版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b3b2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1.png)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模版一、概述基坑监测施工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的施工活动。
基坑是建筑施工中开挖的深基础结构,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整个建筑工程至关重要。
基坑监测施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监测基坑工程的变化和变形情况,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监测设备和仪器1. 基坑监测施工需要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a. 地下水位监测:使用水位计、水位传感器等仪器,对基坑中的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b. 基坑变形监测:使用测斜仪、水准仪等仪器,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c. 地下管线监测:使用管线探测仪、电磁法检测仪等仪器,对地下管线进行实时监测。
d. 基坑应力监测:使用应力计、应变计等仪器,对基坑内部的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三、监测方案1. 在进行基坑监测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设置、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等内容。
2. 监测点设置应覆盖基坑的各个重要部位和关键节点,以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监测频率应根据基坑的变化情况和施工进度确定,一般应进行定期监测,并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实时监测。
4. 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实地测量、遥感技术、无人机测绘等。
四、施工管理1. 基坑监测施工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并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操作和记录。
2.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土方坍塌、地下水渗漏等不良影响。
五、安全措施1. 基坑监测施工前应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并确保基坑周边的交通安全。
3.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监测报告1. 每次监测完成后,应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等内容,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河南纵横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二O—七年二月十四日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㈠、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睢阳区,设计勘测地下水位于-12m,基坑暂时未采用降水,支护体系采用放坡与土钉墙支护体系,基坑开挖深度6.65-7.60 米,监测范围应为深度的3 倍22.8 米。
工程地质⑴地层描述第⑴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分布在该层中下部。
地表0.3-0.5m 夹砖渣和建筑垃圾。
本层层厚1.30-2.50m, 均厚1.94m; 层底标高47.39-48.67m, 均高47.88m。
第⑵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中密- 密实,定性为密实,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棕褐色,可塑,摇振反应无,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分布在该层上部和下部。
本层层厚5.50-8.00m, 均厚6.61m; 层底标高40.35-42.35m, 均高41.27m 。
第⑶层:粉土褐黄色,湿,中密- 密实,定性为中密,含云母及铁猛质,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本层层厚1.10-3.40m, 均厚1.98m; 层底标高37.57-40.58m, 均高39.29m。
第⑷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中密- 密实,定性为密实,含云母及铁猛质,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分布该层下部,棕褐色,可塑。
本层层厚1.10-4.10m, 均厚2.32m; 层底标高37.61-39.51m, 均高38.76m。
第⑸层: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 硬塑,定性为硬塑,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上部和下部夹粉土,褐黄色,中密。
本层层厚1.90-4.20m, 均厚3.23m; 层底标高34.71-37.30m, 均高35.53m 。
第⑹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云母及铁质浸染,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粉质粘土分布在该层中部,棕褐色,可塑。
本层层厚1.80-3.50m, 均厚2.71m; 层底标高31.87-34.10m, 均高32.82m。
⑵土层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及地下水情况(平均厚度见剖面图)层号土名Y (kN/m3A ) c(kPa) $ (度) 厚度1粉土夹薄层粘土18.78.4 25.67 3.0m2粉土夹粉质粘土18.77.726.02 3.4m3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17.815.6 19.14 2.2m4粉土夹粉质粘土18.87.1 26.89 2.4m5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18.418.121.65 3.0m6粉土夹粉质粘土19.0 5.4 28.61 2.2m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据地勘报告,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11.2m ,基坑开挖不需进行降水。
(来源:设计图纸)㈡、监测的目的与意义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地下构筑物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机理、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性,岩土工程迄今为止还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技术,很难单纯从理论上计算出和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各种变化。
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现场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对工程设计经验安全系数的动态诠释,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需条件。
在预先周密安排好的计划下,在适当的位置和时刻采用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监测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程师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使施工处于最佳状态,在实行“信息化”施工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可达到以下目的:1、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围护结构开挖面积大,深度变化大,支护型式多样化,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较复杂,施工周期长, 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围护结构稳定安全。
2、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支护结构内部及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调整设计和施工,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3、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围护结构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将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稍一疏忽或出现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身安全。
跟踪掌握在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以及是否要采取应急措施等提供技术依据,对保障业主声誉及相关社会利益不受损害具有重大意义。
4 、分析区域性施工特征:通过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了解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区域性岩土变形特征及支护方式,为以后开发商以后的开发项目的全面设计与施工积累宝贵经验。
㈢、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和监测执行标准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版);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7、《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DGJ32/J 18-2006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50202-2002 );9 、设计院的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资料。
㈣、监测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⑴所设计的各种监测项目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测试数据能相互进行校验;⑵发挥系统功效,对围护结构进行全方位、立体、实时监测,并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⑷利用系统功效尽可能减少监测点的布设,降低成本。
2、可靠性原则:⑴所采用的监测手段应是比较完善的或已基本成熟的方法;⑵监测中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应事先进行率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⑶监测点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与设计相结合原则:⑴对设计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以便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⑵对评审中有争议的工艺、原理所涉及的部位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反演分析和计算对其进行校核;⑶依据设计计算确定支护结构、支撑结构、周边环境等的警界值。
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⑴对支护结构体敏感区域增加测点数量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⑵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描述的岩土层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和施工中发现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⑶对关键部位以外的区域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基坑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范围为基坑外边线以外1-3 倍基坑开挖深度,必要时应扩大监测范围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⑴结合施工工况调整监测点的布设方法和位置;⑵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方法或手段、监测元器件种类或型号及测点保护方式或措施;⑶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时间、测试频率。
6、经济合理性原则:⑴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⑵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选择成本较低的国产监测元件;⑶在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关系,减少测点布设数量,降低监测成本。
㈤、基坑施工监测1、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施工环境和工况情况,本工程的监测由工程安全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两部分组成,其主要目的是掌握基坑及周围环境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及时反馈给设计和施工,确保本工程及邻近构筑物的安全。
其它监测项目视实际情况而定。
2、监测点布置与量测监测项目的点位的布设参照基坑支护图及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布设。
3、监测实施方法(1)支护结构坡顶的水平位移监测基点埋设:沿围护结构边线方向设置多个基点,基点须布置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
测点埋设:在测点位置打入水泥钉并编号,共埋设96 点。
监测方法:由于本工程跨度较大,水平位移监测拟采用分段视准线法(视准线法与监测点设站法结合)和极坐标法综合测试,具体方法如下:分段视准线法:沿基坑边选定的方向线上埋设二个永久控制点,也称端点,然后在基坑边沿这二端点所连成的直线(即方向线)上设立一排点(称照准点),定期监测这排点偏离固定方向的距离,并加以比较,即可求出这些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极坐标法:分别设立基准点、工作点和变形监测点,基准点埋设于固定区域,稳定不动。
工作点是基准点与变形监测点之间的联系点,用以直接测定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通过比较历次监测所得的数值,即可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同时通过多余监测值对监测数据进行平差,校验测量结果并提高测量精度。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稳定采用多点定向的方法进行定期检测,准确校核。
水平位移测量等级为一级。
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1.5mm。
(2)围护墙顶、及周围建筑物垂直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共布置30 个测点,道路布置22 个测点,监测方法: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0.5mm。
(3)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围护结构的止水情况,以防止由于渗漏水而引起坑外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破坏。
共布设24 个监测孔,孔深11.5 米(由降水井施工单位施工)。
测点埋设:用钻机将井管(直径不小于150mm周围回填好滤料)埋入在需测水位的土层中。
量测方法:具体测量时,打开顶盖,用测绳量测地下水位与上次测值比较,即为地下水位的变化量。
监测精度:5mm。
4、监测周期、频率、预计监测总次数A 监测周期本工程计划工期为12 个月:土方开挖未知天,正负零以下土建施工预计未知天,预计总监测周期12 个月。
B 监测频率基坑土方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回填的全过程。
监测频率:在基坑降水及开挖期间,原则上须做到一日一测;具体频率可视监测信息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基坑出现险情时,随时观测。
基坑施工前进行初次监测(以第一次监测数据作为基准值);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基坑开挖结束后,视基坑变化和施工进度情况,每3 天到一个月监测一次;遇阴雨天或异常情况下适当进行加测。
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进展顺利。
在施工期间,若甲方发现周边道路有地下管线,需及时告知设计部门及监测部门,进行增补监测。
C 预计监测总次数监测总周期内,预计各监测项目监测总次数51 次。
监测总次数可根据实际施工和变形情况作调整。
5、控制指标的确定⑴满足设计计算的原则;⑵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预警和保护的目的;⑶满足各监测对象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⑷满足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⑸在保证安全的前题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