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文学

合集下载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可以吃的女人”对于我们来说,加拿大是一个遥远的,比美国还远的地方。

它在美国的北部,看上去,大部分国土似乎终年都被冰雪覆盖,寒冷异常。

如果你还没有去过那里,不用发愁,你可以通过阅读这个国家的作家的作品来了解它。

一直到20世纪的1950年代,作为一种独立的加拿大现代文学,似乎都很不起眼。

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加拿大小说家在美国文学的巨大阴影之下顽强地显露出他们的身姿。

其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艾丽斯·芒罗这两位女性小说家,可以比肩任何同时代的美国作家了。

她们中间,艾丽斯·芒罗是一位短篇小说大家,发表有数百篇短篇小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则是一个真正的多面手,她以宏大的视野和细腻的笔调,改写了北美洲文学的版图。

如今,年届70岁的她已经出版了40多部各类著作,包括12部长篇小说、十多部诗集,还有多部短篇小说集、随笔集和文学评论集,因此,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的文学女王”是当之无愧的。

1939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她父亲是一位生物学家,喜欢研究各类昆虫,她的母亲是一个营养学家。

我想,这样一个家庭出身,对造就一位杰出作家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那么,为何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能够成为20世纪后半段最好的加拿大小说家呢?首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从小就喜欢阅读,五岁的时候,她就阅读了格林兄弟的童话集。

童话因素后来成为影响她的作品风格的重要因素,她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我一生最经常读的书,就是《格林童话》,我3年7来一直在读这本书,从头读到尾,或跳着读,断断续续地读。

”在她的童年岁月里,主要是父母亲指导她进行阅读。

1946年,她跟随父母亲迁居到多伦多,开始在约克学校的杜克分校上学。

七岁的时候,她以一只蚂蚁为主角,写了一些诗歌和一篇小说。

这是她最早的文学开始。

1957年,16岁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进入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习英语文学和哲学,她的老师中间有一位著名的神话原型文学理论的倡导者诺·弗莱教授,她从他那里获得了不少的教益。

玛格丽特·劳伦斯小说《占卜者》主题研究

玛格丽特·劳伦斯小说《占卜者》主题研究

文学WEN XUE2017.02玛格丽特·劳伦斯小说《占卜者》主题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高霞源于北美洲古老土著文明的加拿大,在经英法殖民后逐渐有了一种特殊的、多元的文化身份。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加拿大民族意识和文化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引起了加拿大作家探寻本民族历史和神话的热潮,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占卜者》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加拿大的特殊文化中,不同时代、族群和性别的人都在不断地为生存和自我认同奋斗,这也是贯穿这部作品始终的重要主题。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生存——加拿大文学主题指南》一书的开篇便提出,生存是加拿大文学的核心标志。

加拿大人一直都面临许多生存障碍,比如恶劣的环境、频繁的自然灾害和身份的困惑。

《占卜者》直陈生存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保障,讲述了共存于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族群的生存故事。

一、被迫的移民者加拿大的文化起源于北美的土著文明,英法在殖民统治期间为加拿大文化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之后随着大量移民的到来,加拿大文化又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滋养。

[1]作为加拿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们深受“我是谁”和“这里是哪里”问题的困扰。

在《占卜者》中,逃离可以被视作对生存的追求。

莫拉格·甘,一个47岁的女性,起初并非马纳瓦卡小镇的居民而是个外乡人。

备受歧视的她一直想逃离马纳瓦卡,结果发现无论身在何处心却无法离开这里。

莫拉格是苏格兰移民,在克里斯蒂给她讲的故事中,她的祖先是伟大的苏格兰勇士,她不该被希尔大街上的居民们冷落。

然而在小说的第二章,上学的第一天,她就被同学嘲笑——“笑声?笑什么?她转过身。

许多人都在笑”[2]。

于是,她怀揣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有朝一日她会登上一列火车,到城里去,到世界各地去。

终于,她考上了城里的大学,自由似乎就在前方。

在学校,莫拉格认识了布鲁克教授。

之后,莫拉格开始按照中产阶级的标准改变自己,包括重新学习语言。

她毅然否定了自己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向着自己26DOI:10.16412/ki.1001-8476.2017.06.009ywjsxxk@向往的将来迈进了一大步——她嫁给了她的教授,并过起了看似舒适和富裕的生活。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教育部的书目)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教育部的书目)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一、英国文学1.Kingsley Amis: Lucky Jim2.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3.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4.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5.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6.Agatha Christie: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7.Joseph Conrad: Heart of Darkness, Lord Jim8.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9.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10.Sir Arthur C. Ddyle: 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11.George Eliot: Middlemarch12.E.M.F Gorster Howards End: A Passage to India13.John Fowles: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14.John Galsworthy: The Man of Property15.William Golding: Lord of the Flies16.Graham Greene: The Human Factor17.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Jude the Obscure18.Aldous Huxley: After Many a Summer19.James Joyce: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20.Charles Lamb Tales from Shakespearedwrence: Sons and Lovers22.Doris Lessing: The Grass Is Singing23.W.Somerset Maugham: The Moon and Sixpence, Of Human Bondage24.Iris Murddoch: The Black Prince25.George Orwell: Nineteen Eighty-four26.Salman Rushdie: Midnight Children27.Sir Walter Scott: Ivanhoe28.C.P.Snow Thed: Affair29.Muriel Spark: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30.Robert Louis Stevenson: Treasure Island31.Joh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32.William M.Thackeray: Vanity Fair33.Evelyn Waugh: A Handful of Dust34.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35.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 To the Lighthouse二、美国文学1. Sherwood Anderson: Winesburg, Ohio2. James Baldwin: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3.Saul Bellow: Seize the Day, Henderson the Rain King4.William S. Burroughs: The Naked Lunch5.Willa Cather: My Antonia6.Stephen Crane: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7.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An American Tragedy8.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9.William Faulkner: Go Down, Moses, The Sound and the Fury10.F.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11.Alex Haley: Roots12.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13.Joseph Heller: Catch-2214.Ernest Hemingway: The Sun Also Rise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5.James Jones: From Here to Eternity16.Maxine Hong Kingston: The Woman Warrior17.Harper lee: To Kill a Mockingbird18.Sinchlair Lewis: Main Street19.Jack London: The Call of the Wild, Martin Eden20.Norman Mailer: The Naked and the Dead21.Carson McCullers: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22.Margaret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23.Toni Morrison: The Bluest Eye24.Vladimir Nabokov: Lolita25.J. D. Saling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26.Erich Segal: Man, Woman and Child27.Upton Sinclair: The Jungle28.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29.Harriet Beecher Stowe: Uncle Tom's Cabin30.William Styron: Sophie's Choice31.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32.Alice Walker: The Color Purple33.Robert Penn Warren: All the King's Men34.Edith Wharton: The Age of Innocence35.Herman Wouk: The Winds of War36.Richard Wright: Native Son三、加拿大文学1.Morley Callaghan: That Summer in Paris2.Northrop Frye: The Great Code3.Margaret Laurence: The Stone Angel4.Stephen Leacock: 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5.Malcolm Lowry: Under the Volcano6.Hugh MacLennan: The Watch That Ends the Night7.L. M. Montgomery: Anne of Green Gables四、澳大利亚文学es Franklin: My Brilliant Career2.Thomas Keneally: Shindler's Ark3.Alex Miller: The Ancestor Game4.Henry Handel Richardson: The Fortunes of Richard Mahony5.Christina Stead: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6.Randolph Stow: To the Islands7.Patrick White Voss: The Tree of Man五、中国文化1.Yung Ming: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2.Tcheng Ki Tong: The Chinese Painted by Themselves3.Ku Hung M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4.Fei Hsiao Tung: Peasant Life in China5.Lin Yu Tang: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6.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Poetry7.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Prose8.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Fiction9.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Poetry10.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Prose11.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Fiction。

加拿大乔治亚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加拿大乔治亚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学校特色加拿大乔治亚是一所公立学院,提供50多种各式各样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如果学生的英文程度较弱,还可以先学习学院的英语课程,完成英语学习并达到学院的语言要求则可免托福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乔治亚学院拥有一系列完整的学习设施,包括学习资源中心、计算机实验室、视听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医疗保险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电影院等。

乔治亚学院大多数的科系与当地的大企业有教育合作关系。

学生获得合法工作授权后,不仅能在这些企业获得实践经验,也可领取公司所支付的薪金。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得乔治亚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3%;加拿大乔治亚学院与美加澳等许多大学是姊妹院校,因此学生的学分可以转移至合作大学如基辅大学、温莎大学、莱斯桥大学、湖首大学、皇家路大学、诺斯伍德大学,瑞尔森大学,卡尔加里大学,约克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各地名校。

开设课程:大学联办专业:文学学士学位劳伦特大学联办: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英文、历史、经济、老龄医学、法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劳伦特大学联办:商务管理护理学(护士)学士学位约克大学联办;社会工作者学士学位劳伦特大学联办;高级课程(本科后课程):戒瘾管理:治疗及预防(无薪实习)、高级急救护理(无薪实习)、语言障碍护理(无薪实习)、计算机网络安全(无薪实习)、金匠、银匠、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业管理、研究分析师(无薪实习)、休闲治疗(无薪实习);应用学位类专业:应用商务学士学位汽车管理(带薪实习)公共服务学士学位警务(带薪实习商务学士学位专业高尔夫管理(带薪实习)汽车市场学士学位商务学士学位;文凭课程:广告(无薪实习)、航空管理(带薪实习)、商务/商务管理(带薪实习)、商务/财会(带薪实习)、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带薪实习)、商务市场/市场管理(带薪实习)、商务管理/汽车市场管理(带薪实习)、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带薪实习)、商务基础、商务物流(带薪实习)、计算机程序师(带薪实习)、计算机分析师(带薪实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带薪实习)、计算机维修及支持、办公室管理-高级助理、办公室管理-法律事务助理、办公室管理-综合、办公室管理-医疗、青少年服务社工(无薪实习)、残障服务社工(无薪实习)、早期儿童教育(无薪实习)、社区服务社工(无薪实习)、艺术及设计基础、设计及视觉艺术-综合、数码影响、应用艺术-高级、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珠宝及金属设计、+网页动画及设计、建筑技师、建筑工艺技术(带薪实习)、橱柜木工、木工技术、机电工艺-自动化系统(带薪实习)、环境工艺(带薪实习)、环境技术(带薪实习)、机械工程工艺-汽车制造(带薪实习)、机械工程工艺-汽车产品设计(带薪实习)、机械技师-数控机床(带薪实习)、机械技师-模具制造(带薪实习)、机械技师-工具模具(带薪实习)、机械技师-工具模具速成课程(带薪实习)机械技师-数控机床(带薪实习)、机械技师-海运发动机技术(带薪实习)、机械技师-小型发动机技术(带薪实习)按摩治疗(无薪实习)、眼睛光学技师(带薪实习)、私人护理技工(带薪实习)、实用护理(带薪实习)、烹饪管理(带薪实习)、烹饪技术-厨师培训、酒店运营-酒店及度假村(带薪实习)、酒店管理-酒店及度假村(带薪实习)、商业管理-高尔夫管理、滑雪度假村管理运营(带薪实习)、旅游运营(带薪实习)、旅游管理(带薪实习);乔治布朗学院(George Brown College)是加拿大最大的社区学院之一留学360介绍,自一九六七年即成为多伦多市的正式学院,是一家由政府立案的教育机构。

Canadian literature

Canadian literature

Early colonial literature
Canada
didn’t come into being as a single entity until 1867 when various British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were brought together into a confederation. So that before that date there was a definite marginal sense to Canadian writing. It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 era of reporting: telling people back “home” what it was like out there on the edge of civilization.

Writers and Works
Kirby ,The Golden Dog,1877 The title came from a prophecy in the novel that “A time will come,which is not yet. When I’ll bite him whom I’m bit.” 不是不报,而是时机未到, 时机一到,我将报仇,以牙还牙。

The Literature of Nation-Building
1.Background After confederation in 1867 Canada can be inhabited by a people on the road to nationhood. 2.The Era of Realism in Literature Features: Plots were worked out in a coherent and predictable fashion, whereby the conclusion followed rationally from what went before, though much of the actual content might be romantic fantasy.

男权·女性·自然——玛格丽特·劳伦斯《潜水鸟》解读

男权·女性·自然——玛格丽特·劳伦斯《潜水鸟》解读
gn lz dlvngcr u tn e fteI in M ei il iuet,heds p e rn eo o s n tr l a tta d temea h rc l eainsi iaie i i msa c so nda tsgr q te t ia p a a c ft l n ’ au a bi tp o a lto hp i c h P he o h an h i r b t e e tist e a ed e u ei go n tr n u a en a s db eid sr l e iiz to , d tem ec ls sr cin ewe nt m,re rve l e ps f rn f au ea dh m n b igc u e yt n u tai dcvl ai n a ri sdetu to h o h t h z i n h e
特 边 缘 生存 境 况 、林 中潜 水 鸟 消亡 遭 遇 以 及 两 者 间 隐 喻 关 系 的 分析 ,揭 示 工 业 化 文 明 给 自然和 人 类 带 来 的 深 重 灾难 以
及父 权制文化及其二元论思维模式对有色 人种、女性和 自 然的无情摧残,反映出 作品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We h n nS a
( c ol f oeg ag a e,Gun d n o tcnc r l ies yGun z o 16 5 Sh o o F rinL n u gs ag o gP l eh i NomaUnv rt, ag h u 5 0 6 ,Ch ) y i ma
n s fe o fmiim ntesoy es o c -e ns i tr . h
K e o ds: M ag rt u e e; T eLo n E o fmiim ;p t ac y yw r ra e r nc La h o s; c —e ns ar rh i

绽放在加拿大英语文坛的《玉牡丹》——论崔维新获奖小说《玉牡丹》、加拿大华裔文本和杂糅

绽放在加拿大英语文坛的《玉牡丹》——论崔维新获奖小说《玉牡丹》、加拿大华裔文本和杂糅
中 图 分 类 号 :164 I0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272 1 )2 08 4 10 2 3 (00 0 —03 —0
D :0 36/. s .04 27 2 1.2 07 OI1 .99jin 1 —23 . 00 .0 s 0 0
加 拿 大 华 裔 作 家 崔 维 新 ( yo h y 1 3 Wa snC o , 9 9一 ) 生 于 温 哥 华 , 在 不 列 颠 哥 伦 比亚 大 学 ( i mi f 曾 Unv t o e y B is ou i) 读 文 学 , 从 加 拿 大 总 督 奖 诗 人 r i C lmba 修 th 师 兼 小 说 家 厄 勒 - 尼 ( a eB me ) 自 16 伯 E d i y 。 9 7年 起 , 崔 维 新 执 教 于 多 伦 多 哈 姆 勃 学 院 , 哈 姆 勃 作 家 学 校 任
入 “ 9 5—2 0 14 0 4年 最 有 影 响 的 1 0本 加 国 书 籍 ” 0 。
19 9 8年 , 国 图 书 馆 协 会 将 该 书 评 为 “ 名 书 籍 ” 美 著 。
《 牡 丹》 l 玉 历 8载 锤 炼 而 成 , 三 个 在 温 哥 华 唐 人 街 从
长 大 的 孩 子 视 角 , 述 了 加 拿 大 华 人 生 存 奋 斗 的 坎 叙
第lO卷4月 2 3 第 2期 o0年
J OUIN I OF S  ̄ A 上 HAN 范 学 院 学 报UN V 饶 师 AO AL I ERST GR NO1 IY
V .O. o. d 3 N 2
Ap . 0 0 r2 1
绽放在加拿大英语文坛的《 玉牡丹》
论 崔维新获 奖小说《 玉牡丹》 加拿大华裔文本和杂糅 、

大学生英语作文范文【三篇】

大学生英语作文范文【三篇】

【导语】学习英语贵在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运用多温故。

以下“大学生英语作文范文【三篇】”由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一】About two months ago, it has been announced that this year’s winner of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was Alice Munro, she is from Canada, and she is famous for her short stories. Alice Munro’s winning for Nobel Prize gives her great reput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start to be more interesting in Canadian literature.大概两个月以前,据消息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爱丽丝•门罗,她是来自加拿大的,以她的短篇小说闻名。

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她带来的巨大的名声,同时,人们也开始对加拿大文学更加感兴趣。

When we talk about world literature, the first thing comes out in our mind is British literature, then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They are the main literature in the world; thewinner of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often belongs to them.However, as the world gets globalized, the winner is no longer limited in British and America, India and China begin to join the winner club. At this time, the club has more members, Canada also joins in.当我们说到世界文学的时候,头脑中立刻闪现出来的是英国文学,然后是美国文学。

《苏珊娜-穆迪日记》的后殖民解读

《苏珊娜-穆迪日记》的后殖民解读

《苏珊娜·穆迪日记》的后殖民解读《苏珊娜·穆迪日记》是加拿大著名女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早期诗集。

本文结合该诗集创作时期加拿大的社会思潮,从文学社会学角度分析该作品对加拿大人民身份的重建的描写。

标签: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苏珊娜·穆迪;后殖民;身份重建《苏珊娜·穆迪日记》是加拿大著名女性作家、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1970根据加拿大早期女性移民作家苏珊娜·穆迪的自传体小说《丛林中的艰苦岁月》而创作的长篇组诗。

该诗集以“元创作”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特点。

因为该作品是由女性作家对另一位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解构和建构之后创作出来的,所以以往对《苏珊娜·穆迪日记》文学评价多集中在对其女性主义主题的分析。

然而,阿特伍德作为女性作家,对社会的形态也有着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

因此,阿特伍德的文学作品除了文学审美价值外,还具有典型社会学价值,是研究加拿大社会发展的“故事性标本”。

所以,本文从文学社会学角度,分析《苏珊娜·穆迪日记》对加拿大人民身份重建的描写。

1 《苏珊娜·穆迪日记》的创作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在二战的打击下和冷战的阴影下,持续衰弱的英国已经无力继续成为加拿大的宗主国,加拿大受其南方强邻美国的影响远强于其原宗主国——英国。

在后殖民的背景下,以及大量的新移民的涌入,加拿大人民也开始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产生了迷惑。

在这一背景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作为一名具有敏锐社会洞察力的作家,选择了对苏珊娜·穆迪的自传体小说进行“元”创作,从后现代的角度发表自己对加拿大民族身份的看法。

阿特伍德从事这类文学创作的动机在于,她作为移民在加拿大生活的几十年中,也同样对自我的民族身份产生了质疑,认为定义加拿大的民族身份变得越来越重要。

加拿大区域文学的缘起与发展

加拿大区域文学的缘起与发展

加拿大区域文学的缘起与发展作者:孙薇薇李磊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02期内容摘要: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学也在二百多年间迅速成长。

加拿大广阔的面积和复杂的地貌,也催生出了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区域文学。

本文从地域主义文学和城镇区域文学的角度,对加拿大区域文学的缘起和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加拿大区域文学在加拿大的社会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加拿大区域文学地域主义城镇文学发展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陆北部,南部与美国接壤,北部深入北极圈,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国土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仅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定居于此。

然而,加拿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到这里探索、开拓,冀望在这片天地中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他们有的傍湖海而居,有的依山丘而活,有的逐水草而行。

广阔的空间和复杂的地貌激发了人类无穷的想象,加拿大的文学也也在短短二百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加拿大区域文学也在湖海的侵润下,在山丘的哺育下,在水草的滋养下,伴随着加拿大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加拿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加拿大区域文学的缘起、发展进行综述,并对加拿大区域文学在加拿大的社会作用进行分析。

1.加拿大区域文学的缘起——地域文学加拿大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这时的加拿大只是法国的海外殖民省,欧洲移民也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最为富饶的东部河谷地区,耶稣会教士每年给法国教会的报告及军队官员的一些游记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区域文学还无从谈起,或者说加拿大具有价值文学创作也仅限于河谷地区。

到18世纪中期,英军在魁北克城外将法军击败,新法兰西划归英国管辖,来自英国的破产农民有计划地向加拿大移民。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又有大批亲英分子涌入加拿大。

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移民对加拿大的探索范围也不断增大。

加拿大区域文学的最基本形式——形式主义地域文学也开始形成。

形式主义地域文学根据加拿大地理环境、气候、地形等特征划分地域,这些地方的地理状态常成为形式主义地域文学决定性特征,在早期文学中尤为明显。

nettles

nettles

爱丽丝·蒙罗是加拿大文坛上的一位文学巨匠,以短篇小说享誉国内外。

蒙罗生于1931年,驰骋文坛数十年,发表小说百余篇,大部分收集在她的十一部短篇小说集中。

三次获得加大文学总督奖。

也曾获得加拿大图书奖、文学新秀奖及加澳文学奖.并于2009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荨麻子>是她较晚期的一篇作品,描写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对儿时的朋友、打井人的儿子麦克追求爱情的故事。

文章首先叙述了女主人公和麦克儿时在一起的天真、烂漫、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及麦克的离开对她精神上造成的巨大冲击,和随后那种不可名状的难以控制的思念:接着写了多年后她到好朋友赛妮家度假意外地见到了麦克,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方式接触他、感受他.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去寻求和体味人间那美好的爱与情。

通过与麦克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最后她决定“将爱封存”。

这其中有儿时的甜蜜回忆和恋情,有成年后现实的苦涩和迷茫,有追求爱情时情绪的浮躁和冲动,有激情中意想不到的无奈和窘境⋯⋯其妙不可言的情感味道。

像一席丰盛的情感大餐。

细细品尝。

给人以独特的美的感受。

儿时的主人公和麦克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儿玩伴。

当时,她8岁,麦克9岁。

麦克的父亲总是驾着一辆脏兮兮的红色的卡车,下雨的时候,她和麦克带着湿漉漉的长毛狗雷泽爬到驾驶舱里.而水打在车窗上,有很大的声响,听起来就像石块打在屋顶上。

他们感到恐惧,但又有说不出来的快乐⋯⋯对于主人公来说,“我知道有一天麦克将离去。

我会接受它的离去。

只是到麦克真的离开,我都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情形。

我的世界里,就像发生了山崩。

除了麦克的离去。

其余的所有记忆都被冲掉了。

”她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当我站在鞋店门口时.听见一个女人跑过商店,喊着麦克,突然同我认为她就是麦克的母亲。

我跑出鞋店,希望马上见到他⋯⋯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就像胸膛在咆哮⋯⋯”女主人公陷入了深深的眷恋:她那莫名其妙的想法、她那不由自主的行动.还有她那按耐不住的情绪的冲动。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doc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doc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一、英国文学Kingsley Amis Lucky Jim金斯莱·艾米斯《幸运的吉姆》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Arnold Bennett The Old Wiveds'Tale阿诺德·本涅特《老妇人的故事》Elizabeth Bowen The Death of the Heart伊丽莎白·鲍恩《心之死》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夏洛蒂·勃朗特《简·爱》Emily Bronte Wuthering HGeights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Anthony Burgess A Clockwordk Orange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Samuel BVutler The Way of All Flesh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A.S.Byatt PossessionA.S.拜雅特《占有》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刘易斯·卡尔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ngela Carter The Company of Wolves安吉拉·卡特《狼之一族》Agatha Christie Md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Ivy Compton-Burnett A Fdamily and a Fortune艾维·康普顿·伯内特《家庭和财富》Joseph Conrad Heart of Darkness, Lord Jim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中心》、《吉姆爷》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笛福《鲁滨逊漂流记》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Sir Arthur C. Ddyle 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 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历险记》Margaret Drabble The Waterfall玛格丽特·德雷伯尔《瀑布》Daphne Du Maurier Rebecca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George Eliot Middlemarch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E.M.FGorster Howards End, A Passage to India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印度之旅》John Fowles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John Galsworthy The Man of Property约翰·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William Golding Lord of the Flies威廉·戈尔丁《蝇王》Graham Greene The Human Factor格雷厄姆·格林《人性因子》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Jude the Obscure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Aldous Huxley After Many a Summer奥尔德斯·赫胥黎《许多个夏天之后》Henry James Daisy Miller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James Joyce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詹姆斯·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Rudyard Kipling Kim拉迪亚德·吉卜林《金姆》Charles Lamb Tales from Shakespeared查尔斯·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wrence Sons and Lovers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John Le Carred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约翰·勒卡雷《冷战谍魂》Doris Lessing The Grass Is Singing多丽丝·莱辛《青草在歌唱》David Lodge Nice Work戴维·洛奇《美好工作》W.Somerset Maugham The Moon and Sixpence, Of Human Bondage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锁》Iris Murddoch The Black Prince艾丽丝·默多克《黑王子》George Orwell Nineteen Eighty-four乔治·奥威尔《1984》Salman Rushdie Midnight Children萨尔曼·拉什迪《子夜的孩子》Sir Walter Scott Ivanhoe瓦尔特《斯科特·艾文和》C.P.Snow The Affair查尔斯·帕希·斯诺《丑闻》Muriel Spark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穆里尔·斯帕克《春风不化雨》Robert Louis Stevenson Treasure Island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金银岛》Joh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William.M.Thackeray Vanity Fair威廉姆M.萨克雷《名利场》Evelyn Waugh A Hand ful of Dust伊夫林·沃《一捧尘土》H.G.Wells The Invisible Man赫伯特·乔治·威尔斯《隐形人》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 To the Lighthouse弗吉尼亚·伍尔芙《戴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二、美国文学Sherwood Anderson Winesburg, Ohio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James Baldwin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詹姆斯·鲍德温《高山上的呼喊》Saul Bellow Seize the Day, Henderson the Rain King索尔·贝娄《只争朝夕》、《雨王汉德逊》Willam S.Burroughs The Naked Lunch威廉·巴洛斯《裸体午餐》Willa Cather My Antonia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Kate Chopin The Awakening凯特·肖邦《觉醒》Stephen Crane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An American Tragedy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William Faulkner Go Down, Mose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威廉·福克纳《去吧,摩西》、《喧哗与骚动》F.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Alex Haley Roots亚历克斯·哈利《根》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纳撒尼尔·霍桑《红字》Josph Heller Catch-22约瑟夫·海勒《第22条军规》Ernest Hedmingway The Sun Also Rises, Thed Old Man and the Sea 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James Jones From Here to Eternity詹姆斯·琼斯《永垂不朽》Maxine Hong Kingston The Woman Warrior汤亭亭《女勇士》Harper lee To Kill a Mockingbird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Sinchlair Lewis Main Street辛克莱·刘易斯《大街》Jack London The Call of the Wild, Martin Eden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马丁·伊登》Norman Mailer The Naked and the Dead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Carson McCullers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James A. Michener Centennial詹姆斯·米切纳《百年纪念》Margaret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玛格丽特·米切尔《飘》Toni Morrison The Bluest Eye托妮·莫瑞森《最蓝的眼睛》Vladimir Nabokov Lolita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Frank Norris The Octopus弗兰克·诺里斯《章鱼》J.D.Saling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Erich Segal Man, Woman and Child埃里奇·西格尔《男人、女人、孩子》Upton Sinclair The Jungle厄普顿·辛克莱《丛林》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约翰·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Harriet Beecher Stowe Uncle Tom's Cabin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黑奴吁天录》William Styron Sophie's Choice威廉·斯泰伦《苏菲的选择》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lice Walker The Color Purple艾丽丝·沃克《紫色》Robert Penn Warren All the King's Men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班底》Edith Wharton The Age of Innocence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Thornton Wilder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桑顿·怀尔德《圣路易里之桥》Thomas Wolfe Look Homeward, Angel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Herman Wouk The Winds of War赫尔曼·沃克《战争风云》Richard Wright Native Son理查·赖特《土生子》三、加拿大文学orley Callaghan That Summer in Paris莫利·卡拉汉《在巴黎的那个夏天》Northrop Frye The Great Code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Margaret Laurence The Stone Angel玛格利特·劳伦斯《石天使》Stephen Leacock 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斯蒂芬·巴特勒·里科克《小镇艳阳录》Malcolm Lowry Under the Volcano马尔科姆·劳里《在火山下》Hugh MacLennan The Watch That Ends the Night休·迈克伦南《终结夜晚的手表》L.M.Montgomery Anne of Green Gables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四、澳大利亚文学Martin Boyd Lucinda Brayford马丁·博伊德《露辛达·布雷福特》Peter Carey Oscar and Lucinda彼得·凯里《奥斯卡和露辛达》Miles Franklin My Brilliant Career迈尔斯·富兰克林《我的璀璨生涯》Thomas Keneally Shindler's Ark托马斯·基尼亚利《辛德勒的名单》Alex Miller The Ancestor Game阿莱克斯·米勒《祖先游戏》Henry Handel Richardson The Fortunes of Richard Mahony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Christina Stead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克里斯蒂娜·斯特德《爱孩子的人》Randolph Stow To the Islands伦道尔夫·斯特欧《小岛行》Patrick White Voss The Tree of Man帕特里克·怀特·沃斯《人树》五、中国文化Yung Ming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Chiang monlin Tides from the West蒋梦麟《西潮》Tcheng Ki Tong The Chinese Painted by Themselves 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Ku Hung M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Fei Hsiao Tung Peasant Life in China费孝通《中国农民的生活》Lin Yu Tang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林语堂《吾国与吾民》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Poetry 中国文学回溯:古代诗歌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Prose 中国文学回溯:古代散文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Fiction 中国文学回溯:古代小说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Poetry 中国文学回溯:现代诗歌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Prose 中国文学回溯:现代散文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orn Fiction 中国文学回溯:现代小说。

文化身份与本土书写——加拿大当代女诗人达尔·勃兰特访谈录

文化身份与本土书写——加拿大当代女诗人达尔·勃兰特访谈录

S ud t i e s , N nj a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y( t Na n j i n g 2 1 0 0 3 7 , J i a n g s u ) , w h o s e r e s e a r c h f o c u s e s o n A me r i c a n l i t e r a ur t e 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u t h o r : Ha n Qi q u n , a P h . D. o f E n g l i s h a n d a n a s s o c i a t e p r o f e s s o r , t e a c h e s Br i t i s h a n d Ame r i c n a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h e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
c r i t i c i s m.
Ke y wo r d s : Di Br a n d t i n t e r v i e w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a n a d i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c u l t u r awr i t i n g
t h e d i a l e c t i c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 a n a d i n a c u l t u r a l i d e n t i y t a n d l o c a l wr i t i n g wh i l e e x p l a i n i n g h e r o wn wr i t i n g o f p o e ms a n d l i t e r a r y

《使女的故事》中使女被规训的身体

《使女的故事》中使女被规训的身体

《使女的故事》中使女被规训的身体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小说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因其引人瞩目的文学成就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

《使女的故事》是她的第六部长篇小说。

自1985年出版以来,该作品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尤其体现在对这部作品的生态主义、叙事策略、女性主义和空间理论等方面的分析上。

然而,当前鲜有评论家运用身体理论去分析使女受压迫的身体并探索她们在基列国的生存困境。

本文将主要借助福柯的身体理论,通过使女的自然身体、经济身体和社会身体三方面分析这部小说中使女被规训的身体,揭示她们在基列国中卑微的地位和受规训的境遇,以此给那些正在构建自身身份的女性们一些启示。

第一章主要介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及其小说《使女的故事》,对作品的文献综述做了详细的梳理。

第二章阐述身体理论的来源并归纳了部分重要的身体理论,重点介绍福柯的身体理论,尤其是关于身体规训的理论。

第三章分析了使女受压抑的自然身体。

使女的基本需求受到了抑制,她们不仅被限制追求身体美,而且被禁止享受美食,完全没有个人偏好;与此同时,她们的日常活动受到了严格的监控,她们只能进行指定的为数很少的维持身体健康和娱乐的活动。

第四章论述使女受操控的经济身体,揭示在基列社会,使女没有基本的经济权利。

使女被迫离开自己的工作、银行卡被冻结,她们丧失了对自己身体经济层面的掌控,进而导致自己失去了经济身份;被剥夺了经济自主权的使女成了大主教的财产,这使得她们在基列国成为一群没有经济自由且丧失了经济身份的生育机器。

第五章旨在揭示使女被剥夺的社会身体。

在基列社会,使女失去了该有的社会权利;她们不仅被迫与家人分离,还被剥夺了姓名权、自由交谈权和读书写字的基本权利。

偶尔能接触到的外界消息都是经过当权者过滤的,所以丧失了基本的社会交往权利的使女就像是基列社会的玩偶。

《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对未来虚构的基列国的深刻披露。

通过对使女的自然身体、经济身体和社会身体的分析,在基列国,使女的身体受到了严格的规训,并成为了基列国的国有资源。

绿山墙的安妮中英对照

绿山墙的安妮中英对照

绿山墙的安妮中英对照《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加拿大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妮·雪莉的孤儿女孩在绿山墙农庄的故事。

这个故事由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创作,最初于1908年出版。

安妮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充满活力的角色,她的故事充满了爱、友谊和冒险。

在故事中,安妮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但她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来克服它们。

她的故事也充满了幽默和温馨,让读者感到非常舒适和愉悦。

除了安妮之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角色,例如安妮的好朋友黛安娜·布莱尔、善良的马修·卡斯伯特以及严厉但善良的玛丽拉·卡斯伯特。

这些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也让这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它能够带给读者很多启示和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爱、友谊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和挑战。

在《绿山墙的安妮》这个故事中,安妮不仅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女孩,还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浪漫精神的人。

她对大自然的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对乡村的生活有着深深的热爱。

她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不管我们的生活环境如何,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安妮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独特的价值。

她虽然是一个孤儿,但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不仅赢得了朋友和家人的爱,还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天赋和独特之处,用自己的力量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绿山墙的安妮》这个故事还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温暖。

无论是安妮与黛安娜之间的深厚友谊,还是马修和玛丽拉对安妮的无私关爱和支持,都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应该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支持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充满爱、友谊、勇气和浪漫精神的作品。

它不仅能够给青少年带来启示和感动,也能够让成年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加拿大文学

加拿大文学

加拿大文学,指的是加拿大的文学作品,以及与加拿大有关的文学作品。

加拿大文学的特点是多元文化,其中英语文学和法语文学是最著名的。

加拿大文学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许多英国殖民者开始移居加拿大。

英语文学在19世纪早期开始兴起,而法语文学则盛行于20世纪中期至今。

加拿大文学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为特色,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

英语文学作品涵盖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等不同风格,而法语文学作品则更加关注于加拿大的历史和文化。

加拿大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家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包括英语作家威廉·奥尔德林、法语作家马克·杰克逊和英语作家阿尔伯特·克莱因。

加拿大文学作品被广泛认可,并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许多加拿大作家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哥伦布写道”:当代加拿大土著文学中的文字书写与抵抗

“哥伦布写道”:当代加拿大土著文学中的文字书写与抵抗

"Columbus Wrote":Literacy and Resistance in Contemporary Canadian First Nations Literature 作者: 沃伦·卡瑞欧
作者机构: 加拿大蒙尼托巴大学英语系
出版物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页码: 77-8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加拿大土著文学;文字书写;口头形态;抵抗;身份
摘要:本文考察了当代加拿大土著作家的作品,并探讨了文字书写与口头形态在这些文本中的体现。

与北美洲其他土著居民一样,加拿大土著民文化也是传统上的口头文化。

尽管许多土著民也有一些例如珠饰、冬画和岩刻等书面表达的形式,但是这些土著民的智慧和训诫主要还是存在于口头故事中,因此北美洲的文字书写是伴随殖民者到达的。

本文探讨了当代土著作家如何对嵌入书写活动自身的殖民历史进行深入思考,认为路易斯·伯妮斯·海弗、珍妮特·阿姆斯特朗、玛丽亚·坎贝尔等作家在书写文本的建构中融入了口头故事讲述的风格,其目的是对欧洲文学传统中的帝国主义进行抵制。

尽管土著传统大多源自口头文化,这些作家仍然致力于开创一种能深刻表达土著民身份的书写形式。

他们的作品采用欧洲形式,却又以新的方式对它们加以改造,力图使土著传统能够在当代北美洲多元文化(同时仍是被殖民的)语境下发出声音,因而具有跨文化的意图。

《绿山墙》中的安妮形象及其加拿大女性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绿山墙》中的安妮形象及其加拿大女性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绿山墙》中的安妮形象及其加拿大女性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绿山墙的安妮》(Anneo f Green Gables,以下简称《绿山墙》)于1908年问世。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书中主角红发安妮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安妮及其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e Montgomery,1874~1942)的诞生地爱德华王子岛(Prince EdwardIsland,简称PEI)也已成为读者和旅行者趋之若鹜的圣地。

尤其是在日本,众多少男少女作为安妮的粉丝,纷纷前往PEI岛参观作者故居,体验安妮在农庄的生活,甚至穿上安妮式样的婚纱,在那里举行他们的结婚庆典。

继《绿山墙》走红之后,蒙哥马利一发不可收,创作出安妮系列作品:《埃文利的安妮》(Anne ofAvonlea,1909)、《海岛上的安妮》(Anne of the Island,1915)、《安妮的梦巢》(Annes House of Dream,1917)、《彩虹谷》(Rainbow Valley,1919)、《壁炉山庄的安妮》(Anne of Ingleside,1921)和《风吹白杨的安妮》(Anne of WindyPoplars,1936)等,她一生总共创作出版了20多部长篇小说、500则短篇故事、一部自传、一本诗歌集等。

而安妮系列小说备受读者青睐,特别是第一部。

在加拿大,到该书出版当年的9月中旬,它已经推出四版;到11月底共推出六版。

1909年5月,其英国版也印行了十五版。

1914年,佩奇公司发行了普及版,第一次印刷量便为十五万册。

此后,《绿山墙》被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出版,并多次被改编成音乐剧、舞台剧以及影视剧。

国内自1987年出版了第一个汉语译本后,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形成很大影响。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突然掀起了安妮热,从2000年到2010年共出版《绿山墙》各种中国版本三十多种,其中英文版本六种,普通汉译本十一种,导读中译本两种,插图中译本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英国人占领魁北克的大约100年间,法裔居 民依靠天主教作为精神支柱维持着彼此之 间的联系,继续使用法语;同时教会以教 理问答、圣徒传记等宗教故事作为文化教 育的中心内容,阻碍世俗文学,特别是小 说的发展。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弗朗索瓦·格扎维埃·加尔诺
• 19世纪中叶,历史学家弗朗索瓦·格扎维 埃·加尔诺(1809~1866)编写了加拿大第一 部历史《加拿大史》(1845~1848),记载 了法国移民在北美的开发过程,被誉为 “加拿大法语民族的圣经”,对促进民族 意识的觉醒作了特殊的贡献,影响了19世 纪下半叶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
• 加尔诺又是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打破了假 古典主义的传统,开创了早期的浪漫主义。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魁北克爱国学社”
• 在加尔诺的影响下,魁北克一批自由派知识 分子、作家以克雷玛齐书店为中心,于 1858年结成“魁北克爱国学社”,创办文学 杂志《加拿大人之家》,致力于“传播知识, 鼓励民族文学的发展”,唤醒民族意识。
• 《游北美》(1702)、 • 《游北美又记》(1703)、 • 《拉·翁堂男爵与野蛮人对话录》(1704)等。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 这些材料纪录了: • 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 • 记载了法国开拓者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 描述了新法兰西的自然风貌、天文地理和
加拿大文学
Canadi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加拿大文学
•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最早的移民来自英、 法两国。 近百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向加拿大 移民,境内形成不同民族的聚居区,它们保 持各自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作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特别是1837至 1838年的武装暴动前后,涌现了一批政论文作者 和政治演说家,著名的有:
• 路易·约瑟夫·帕皮诺(1786~1871)、 • 路易·伊波利特·拉封丹(1807~1864)和埃蒂
纳·帕朗(1802~1874)。 • 19世纪30年代出版的米歇尔·比博的《书简诗、讽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魁北克爱国学社”作品
•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们强调描写本地区的生活, 其中重要的作家有:
• 奥克塔夫·克雷玛齐(1827~1879),他是加拿 大法语地区第一位民族诗人,著有《加拿大 老兵之歌》(1855)和《卡里永堡的旗帜》 (1858)等爱国诗篇。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法兰西
• 当时,北美东北部的大片土地称为新法兰 西,是法国的一个海外省。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文学作品
• 这个时期的文献之中,具有文学价值的是 耶稣会教士每年给法国教会的报告《耶稣 会教士报道》(1632~1693)、于稣林教 派教名为“圣母化身”的女修士的7,000 封 书信和自传体笔记以及法国军官拉·翁堂男 爵(1666~1715)的游记:
• 18世纪中叶,居住在滨海地区的法裔移民 被英国殖民当局大量放逐,于是以魁北克 城为中心的圣劳伦斯河两岸(今魁北克省) 便成为法裔移民的集中居住地。加拿大法 语文学主要指魁北克文学,也包括少量散 居各地用法语创作的文学作品。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 加拿大法语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其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
刺诗、歌曲、短诗及其他》(1830)和小欧贝 尔·德·加斯佩的《探宝者或一本书的影响》(1837) 是法语文学中最初的诗集和小说。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 加拿大成为英国的自治领,成立联邦政府, 魁北克作为四省之一参加联邦政府。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 新法兰西时期(1534~1763) •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763~1867)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新法兰西时期(1534~1763)
• 自1534年法国航海家雅克·卡蒂埃发现美洲 东北部大陆,1608年萨米埃尔·德·尚普兰建 立魁北克城以后,法国的探险家、航海家 以及天主教各传教团体先后来到魁北克, 并沿圣劳伦斯河不断向美洲内陆深入。接 着开始了最初的移民。
• 全国法定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但还 存在着乌克兰语、德语、瑞典语、冰岛语、 意大利语和意第绪语等,各有出版物和文 学作品。
• 作为加拿大的民族文学,由英语文学和法 语文学两部分组成。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一、法语文学
• 最早的法国移民于17世纪初来到加拿大, 他们居住在东部滨海地区(当时称阿加地) 和圣劳伦斯河两岸。
Contents 目录
• 1. 起源 • 2. 历史发展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起源
•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最早的移民来自英、 法两国。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 近百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向加拿大移民,境内 形成不同民族的聚居区,它们保持各自的 语言和风俗习惯。
动植物等。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763~1867)
• 1760年法军于魁北克城外被英军击败, 1763年巴黎条约规定新法兰西划归英国管 辖,法籍移民纷纷返国。
• 留在北美土地上的是6万多名没有能力飘洋 过海的贫困的垦殖者、士兵以及部分教士。 他们大多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文盲。
An Introduction to Canada
• 为了抵制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他们于 1764年在魁北克建立第一个印刷所,创办:
• 用英法两种语言出版的《魁北克文学报》 (1764~1874),
• 法语出版《蒙特利尔报》(1778)和《加拿大 人报》(1806~1893),后者以坚决反英 著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