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内容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数学复习(5)
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数学复习(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若分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x ≠-12、一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打出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这次成绩的众数是( ) A;6 B;8 C;10 D;73、若一组数据1,2,3,x 的极差为6,则x 的值是( ) A .7 B .8 C .9 D .7或-34、矩形的面积为120cm 2,周长为46cm ,则它的对角线长为 ( ) A .15cm B .16cm C .17cm D .18cm5、如图,△ABC 中,AB =AC =10,BD 是AC 边上的高线,DC =2,则BD 等于( ). (A)4 (B)6 (C)8(D)第5题 第7题 第14题 第17题 6、等腰梯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 )A .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7、函数y 1=x (x ≥0),(x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结论: ①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 的坐标为(2,2); ②当x >2时,y 2>y 1;③当x =1时,BC =3; ④当x 逐渐增大时,y 1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y 2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8、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中点E 处,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9、已知 ,则的值为 ( )A .12B .13C .14D .1510、三角形三边之比分别为①1:2:3,②3:4:5;③1.5:2:2.5,④4:5:6, 其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数据2,x ,9,2,8,5的平均数为5,它的极差为 。
初二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
初二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变量与函数一、变量与常量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级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注意事项:(1)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有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离开具体的过程抽象地说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是不允许的;(3)在各种关于变量、常量的例子中,变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如三角形的面积,当底边一定时,高与面积之间是有关联的,不是各自随意变化。
二、函数概念1、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三点:(1)有两个变量;(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因变量就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其对应。
三、函数的表示法:(1)列表法;(2)图象法;(3)解析法。
四、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按照实际问题是否有意义的要求来求。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解析式为整式的,x取全体实数;(2)解析式为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3)解析式的是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式子才有意义;(4)解析式是三次方根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3.函数值:指自变量取一个数值代入解析式求出的数值,称为函数值;实际上就是以前学的求代数式的值。
函数的图象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横轴(或x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纵轴(y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叫做原点。
在平面内,原点的右边为正,左边为负,原点的上边为正,下边为负。
2、坐标平面内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部分,按照“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x轴、y轴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5.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化简和因式分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8. 质因数分解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9.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4.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计算。
5. 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6.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7.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定理。
8.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交角问题和判定方法。
9.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本性质。
三、概率统计1. 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
3.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5.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定义和联系。
6. 统计分布(频数分布、累积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7. 样本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8.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应用。
9.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同时,还应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有关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属于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却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即一次函数y=kx+b中,若b=0,即所谓“y轴上的截距”为零,则为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表示为:y=kx(k为比例系数)当k0时(一三象限),k越大,图像与y轴的距离越近。
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二四象限),k越小,图像与y轴的距离越近。
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y的值则逐渐减小。
正比例函数性质:定义域R(实数集)值域R(实数集)奇偶性奇函数单调性当k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从左往右,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为增函数;当k0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从左往右,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为减函数。
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对称性对称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对称轴:自身所在直线;自身所在直线的垂直平分线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经典例题对于正比例函数y=2x,当x=1时,函数值y=______.答案:对于正比例函数y=2x,当x=1时,函数值y=2×1=2.故答案为:2.函数y=x的图象在( )A.第一、三象限B.第二、四象限C.第一象限D.第三象限答案:A如果函数y=(a-2)xa2-a-1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A.2B.-1C.2或-1D.0或2答案:B已知函数y=(m+1)xm2-3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A.2B.-2C.±2D.答案:A正比例函数y=(m-1)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m≥1答案:B正比例函数y=3x是过点(0,______)与(1,______)的一条直线.答案:∵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当x=0时,y=0,∴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0,0)点,当x=1时,y=3,则图象过(1,3)点.故答案为:0,3.。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期末专题复习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期末专题复习【基础知识回顾】一、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如果y= ( )即y 叫x 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时,一次函数就变为y=kx(k ≠0),这时y 叫x 的 【名师提醒: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反之不一定成立,是有当b=0时,它才是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点(0,b )(-,0)的一条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是经过点 和 的一条直线 【名师提醒:图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画函数图象只取 个特殊的点,过这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即可】 2、正比例函数y= kx(k ≠0当k >0时,其图象过 、 象限,时y 随x 的增大而 当k<0时,其图象过 、 象限,时y 随x 的增大而3、 一次函数y= kx+b ,图象及函数性质 ①、k >0 b >0过 象限k >0 b<0过 象限 k<0 b >0过 象限 k<0 b >0过 象限4、若直线y= k 1x+ b 1与l1y= k 2x+ b 2平行,则k 1 k 2,若k 1≠k 2,则l 1与l 2【名师提醒:y 随x 的变化情况,只取决于 的符号与 无关,而直线的平移,只改变 的值 的值不变】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关键:确定一次函数y= kx+ b 中的字母 与 的值 步骤:1、设一次函数表达式2、将x ,y 的对应值或点的坐标代入表达式3、解关于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4、将所求的系数代入等设函数表达式中四、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地将x= 或y 解一元一次方程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代入y= kx+ b 中。
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kx+ b>0或kx+ b<0即一次函数图象位于x 轴上方或下方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反之也成立。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一、引言二、数轴与实数1.数轴的定义与性质2.实数的分类与性质三、代数式与代数表达式1.代数式的基本概念2.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则四、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与解法五、函数1.函数的基本概念2.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函数的解析式与应用六、几何知识1.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直线与角的关系3.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与证明4.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七、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数据的收集方法2.数据的整理与展示3.数据的分析与推断八、概率与统计1.概率的基本概念2.事件的概率3.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九、综合应用1.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2.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工具。
在八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重要的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轴与实数】数轴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一个直线,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实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对象,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分数和小数。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实数,如圆周率π。
【代数式与代数表达式】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如3x+2y。
代数表达式是在代数式的基础上,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方法得到的式子,如(3x+2y)^2。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3=5。
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不等式是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如x>3。
解不等式就是找出满足不等式的所有x 的值。
【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或多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变量。
例如,y=2x+1 是一个一次函数,它将x 映射到y。
函数的解析式是表示函数关系的式子。
【几何知识】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点、线、面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八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直线与角的关系,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以及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1)(a )2=a (a ≥0); (2)==a a 2 7.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0,b ≥0);(b ≥0,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x x --+315; (2)22)-(xab a b b ba a=22211,2)5,3)2,4)4,5)(),6)1,7)2153x a a a --+---+(>0)(<0)0 (=0);例3、 在根式1)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1) 2) B .3) 4) C.1) 3) D.1) 4) 例4、已知:的值。
求代数式22,211881-+-+++-+-=x yy x xy y x x x y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若=b -a,则 ( )A. a >bB. a <bC. a≥bD. a≤b 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例1. 将根号外的a移到根号内,得 ( ) A.; B. -; C . -; D.例2. 把(a-b)错误!未定义书签。
因式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选做题)1.观察下列各式:3²-1²=8×1, 5²-3²=8×2,7²-5²=8×3,……,探索以上式子的规律, 试写出第n个等式,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你所写 式子的正确性.
解:规律:(2n+1)²-(2n-1)²=8n 验证: (2n+1)²-(2n-1)²
1、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概念易混 2、分解因式要彻底
3.(x 5)(x 3)是多项式x2 px 15分解因式的结果, 则5. p的值是 8 .
6.多项式 a(a x)(x b) ab(a x)(b x) 的公因式是( B )
A.-a B. a(a x)(x b) C. a(a x) D. a(x a)
7.若 mx 2 kx 9 (2x 3)2 ,则m,k的值分别是( C )
=3a(a+2b)
(2)原式=[(x²-5)+1]² (3)原式=(x²+y²)²-4(x²+y²)+4
=(x²-4)²
=[(x²+y²)-2]²
=[(x+2)(x-2)]²
=(x²+y²-2)²
=(x+2)²(x-2)²
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
a2b a2c b3 b2c 0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下列各式中:①x2﹣6x+9; ②25a2+10a﹣1; ③x2﹣4x+4; ④a2+a+ .其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
因式分解的个数为( C )
A.1
B.2
C.3
D.4
3.因式分解(1)a²-4a-b²+4=_(_a_-_2_+_b_)_(_a_-_2_-_b)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代数知识点1.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的建立- 代入法解方程组- 加减法解方程组- 应用题的解决二、几何知识点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间的角关系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与性质- 圆的直径、弦、弧、切线-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切线长定理三、统计与概率知识点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数列知识点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五、函数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像、表格)2.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题3.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六、实数与根式知识点1. 实数- 实数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 实数的运算2. 根式-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 根式的运算- 无理数的估算七、解题技巧与策略1. 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理解题意- 制定解题计划- 执行解题过程- 检查验证结果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忽略题目条件- 计算失误- 逻辑推理错误3. 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 练习典型题目- 分类记忆公式与定理- 定期复习巩固以上是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背诵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背诵
数学知识点的背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
在八年级下册数学
学习中,有多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及其
重点内容:
一、平面几何
1.图形类别:凸、凹、正、反、全等、相似、等腰、等边、直角、锐角、钝角、变形、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旋转、翻折、缩放、相交
2.图形的性质:面积、周长、对角线、夹角、垂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对边平行、内角和、外角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勾股定理
二、数学运算
1.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相加、分数的相减、分数的相乘、
分数的相除、分数转化为小数、小数转化为分数、分数化简
2.百分数: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百分数计算
三、代数
1.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代数式的组成、代数式的计算
2.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加减乘法、因式分解的方法
四、统计与概率
1.数据的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四分位数、百分位数、数据的描绘
2.概率的计算:事件、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经常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图形类别和平面几何还需要多画图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相信只要学生认真背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学习数学并不会很难。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实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数轴及实数的表示- 数轴的绘制及利用- 实数的表示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2. 实数的相关性质- 加法运算的性质- 减法运算的性质- 乘法运算的性质- 除法运算的性质3. 实数的运算规则- 加法的运算法则- 减法的运算法则- 乘法的运算法则- 除法的运算法则4. 实数的逆运算- 加法逆元和减法逆元- 乘法逆元和除法逆元5. 有理数的认识与运算- 有理数的表示及其分类-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6. 无理数的认识与运算- 无理数的表示及其性质-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7. 实数的运算律及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律二、线性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判断-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求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应用问题的方程建立- 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判断-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求法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应用问题的不等式建立- 使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三、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断- 五角星和六角星的性质- 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 平面图形的分类与应用- 三角形的分类- 几何图形的应用3.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空间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4. 立体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 直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柱体和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四、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汇总与处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2. 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的含义与计算- 统计量的含义与计算3. 概率与事件-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 事件与概率的计算4. 概率的应用- 简单事件的计算- 互斥事件的计算- 包含事件的计算五、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 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 函数的性质与运算-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增减性- 函数的周期性3. 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函数的图像的绘制- 函数的应用问题解决4. 解析几何的初步认识- 直线的性质与方程- 圆的性质与方程总结:以上是____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主要涵盖了实数的认识与运算、线性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统计与概率、函数与图像等重要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下册数学考试知识点复第一章证明(二)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相等,即对应的角相等,对应的边相等。
判定全等三角形有五种方法:SSS(分别相等的三边)、SAS(分别相等的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相等)、ASA(分别相等的两角和夹角中间的边)、AAS(分别相等的两角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相等)、HL(分别相等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判定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另一个角,即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还有一个推论是互相重合,即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边相等,两个等腰角也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等于60度,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判定等边三角形有两个方法: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是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是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是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斜边等于另一条直角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是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中垂线上。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判定角平分线的方法是到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叫做内心。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关系是数学中的一种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四种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形如ax+b>c的不等式,其中a、b、c都是实数,且a不等于0.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用图像法或代数法,将不等式变形为x>或x<的形式。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六) 平行四边形
期末复习(六) 平行四边形01 各个击破)命题点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例1】 (桂林中考)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AC 分别与DE ,BF 交于点M ,N ,求证:△ABN≌△CDM.【思路点拨】 (1)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CD,AB =CD ,再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证;(2)因为AB =CD ,∠CAB =∠ACD 已知,则只需要再证明一组对应角相等即可. 【解答】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BE =12AB ,DF =12DC. ∴BEDF.∴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CAB =∠ACD.∵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 ∴∠ABN =∠CDM. 又∵AB=CD ,∴△ABN ≌△CDM(ASA).【方法归纳】 1.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思路:(1)若已知一组对边平行,可以证这一组对边相等或另一组对边平行;(2)若已知一组对边相等,可以证这一组对边平行或另一组对边相等;(3)若已知一组对角相等,可以证另一组对角相等;(4)若已知条件与对角线有关,可以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 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的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角度或线段之间的等量转化进行相应的计算;(2)找出所求线段或角所在的三角形,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通过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或勾股定理求解;若三角形为任意三角形,可通过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进行求解.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AD =BC ,AC ,BD 相交于点O ,若AC =6,则AO 的长度等于3.2.如图,已知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CE ∥AB ,DE 交AC 于点O ,且OA =OC ,猜想线段CD 与线段AE 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线段CD 与线段AE 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是相等且平行. 理由:∵CE∥AB, ∴∠DAO =∠ECO.∵OA =OC ,∠AOD =∠COE, ∴△ADO ≌△CEO.∴AD =CE. 又∵AD∥CE,∴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 ∴CD ∥AE ,CD =AE.3.如图,E 是▱ABCD 的边CD 的中点,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DE≌△FCE;(2)若∠BAF=90°,BC =5,EF =3,求CD 的长.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B ∥CD.∴∠DAE =∠F,∠D =∠ECF. ∵E 是▱ABCD 的边CD 的中点, ∴DE =CE.在△ADE 和△FCE 中,⎩⎨⎧∠DAF=∠F,∠D =∠ECF,DE =CE ,∴△ADE ≌△FCE(AAS). (2)∵△ADE≌△FCE, ∴AE =EF =3. ∵AB ∥CD ,∴∠AED =∠BAF=90°. 在▱ABCD 中,AD =BC =5, ∴DE =AD 2-AE 2=52-32=4. ∴CD =2DE =8.命题点2 三角形的中位线【例2】 (邵阳中考)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是2,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延长BC 至点F ,使CF =12BC ,连接CD 和EF. (1)求证:DE =CF ; (2)求EF 的长.【思路点拨】 (1)欲证DE =CF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DE =12BC ,而条件中有CF =12BC 故易证得;(2)欲求EF 的长,可证四边形DEFC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只需求出CD 的长.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是AB 的中点,因此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问题获解.【解答】 (1)证明:∵D,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 =12BC ,且DE∥BC.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F =12BC ,∴DE ∥CF ,且DE =CF.(2)由(1)知DE∥CF,且DE =CF , ∴四边形DEFC 为平行四边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边长是2,点D 是AB 的中点,AB =BC =2, ∴CD ⊥AB ,∠BDC =90°,BD =12AB =1. ∴CD =BC 2-BD 2=22-12= 3. ∵四边形DEFC 为平行四边形, ∴EF =CD = 3.【方法归纳】 若题中有中点通常考虑到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而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中线同时也是高和角平分线.4.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点E ,F 分别是AC ,DC 的中点,EF =2,则BD =4.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M ,N ,P 分别是AD ,BC ,BD 的中点,∠ABD =20°,∠BDC =70°,求∠PMN 的度数.解:∵M,N ,P 分别是AD ,BC ,BD 的中点,∴MP ,PN 分别是△ABD,△BCD 的中位线, ∴MP12AB, PN12CD.∴∠MPD =∠ABD=20°,∠BPN =∠BDC=70°. ∴∠DPN =110°.∴∠MPN =∠MPD+∠DPN=20°+110°=130°. 又∵AB=CD ,∴MP =PN. ∴∠PMN =∠PNM. ∴∠PMN =25°.命题点3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例3】(泰安中考)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1,∠2,∠3分别是∠BAE,∠AED,∠EDC的外角,则∠1+∠2+∠3等于(B)A.90°B.180°C.210°D.270°【思路点拨】由AB∥CD,推导∠B+∠C=180°,故∠B,∠C两角的外角和是180°,根据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可计算∠1+∠2+∠3度数.【方法归纳】对于求多边形的外角和或部分外角的和的问题,都要根据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以及邻角和其补角的互补关系这两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6.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恰好等于它的外角的度数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7.如图,在六边形ABCDEF中,AB⊥AF,BC⊥DC,∠E+∠F=260°,求两外角和α+β的度数.解:∵AB⊥AF,BC⊥DC,∴∠A=∠C=90°.又∵∠E+∠F=260°,∴∠EDC+∠ABC=(6-2)×180°-90°×2-260°=280°.∴β+α=(180°-∠EDC)+(180°-∠ABC)=360°-(∠EDC+∠ABC)=80°.故两外角和α+β的度数为80°.02整合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2 cm,AB=4 cm,则BC的长为(B)A.4 cm B.12 cmD.16 cm D.24 cm2.(西宁中考)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那么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A)A.2 B.4 C.6 D.83.(临沂中考)将一个n边形变成n+1边形,内角和将(C)A.减少180°B.增加90°C.增加180°D.增加360°4.(乐山中考)如图,点E是▱ABCD的边CD的中点,AD,B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DF=3,DE=2,则▱ABCD 的周长为(D)A.5B.7C.10D.145.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x,y,一边长为6,则x与y的值可能是(C)A.4和7 B.5和7C.5和8 D.4和176.(葫芦岛中考)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E=300°,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 的度数是(A)A.60°B.65°C.55°D.50°7.如图,在▱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长为(B)A.2 3 B.43C.4 D.88.已知在正方形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相等,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则以A,B 为顶点的网格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D)A.6个B.8个C.10个D.12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陕西中考)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为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10.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为AD,BC边上的一点,若添加一个条件AE=FC或∠ABE=∠CDF,则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11.(娄底中考)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AD的中点,△BCD的周长为18,则△DEO 的周长是9.12.(泉州中考)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E,F,G,H,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一定是平行四边形.13.如图,在▱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CF=3,则AB 的长为3.14.在某张三角形纸片上,取其一边的中点,沿着过这点的两条中位线分别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就是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经测量这个四边形的相邻两边长为10 cm ,6 cm ,一条对角线的长为8 cm ;则原三角形纸片的周长是48_cm 或(32+813)cm .三、解答题(共52分)15.(6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差为1 260度,求它的边数. 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 ,则(n -2)·180-360=1 260.解得n =11. 答:它的边数为11.16.(8分)(陕西中考)如图,在▱ABCD 中,连接BD ,在B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在D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使BF =DE ,连接AF ,CE ,求证:AF∥CE.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 ∴∠ADB =∠CBD. ∵BF =DE ,∴BF +BD =DE +BD , 即DF =BE.在△ADF 和△CBE 中,⎩⎨⎧AD =CB ,∠ADF =∠CBE,DF =BE ,∴△ADF ≌△CBE(SAS). ∴∠AFD =∠CEB. ∴AF ∥CE.17.(8分)(永州中考)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BN ⊥AN 于点N ,延长BN 交AC 于点D ,已知AB =10,BC =15,MN =3. (1)求证:BN =DN ; (2)求△ABC 的周长.解:(1)证明:∵AN 平分∠BAC, ∴∠BAN =∠DAN. ∵BN ⊥AN ,∴∠ANB =∠AND=90°. 又∵AN=AN ,∴△ABN ≌△ADN(ASA).∴BN=DN. (2)∵△ABN≌△ADN, ∴AD =AB =10,DN =NB. 又∵点M 是BC 中点,∴MN 是△BDC 的中位线. ∴CD =2MN =6.∴△ABC 的周长为AB +AC +BC =AB +AD +CD +BC =10+10+6+15=41.18.(10分)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到点F ,使EF =ED ,连接CF.(1)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2)DE 与BC 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解:(1)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E 是AC 的中点, ∴AE =CE.又∵EF=ED ,∠CEF =∠AED, ∴△AED ≌△CEF(SAS). ∴AD =CF ,∠A =∠ECF. ∴AD ∥CF ,即CF∥BD.又∵D 为AB 的中点,∴BD =AD.∴BD=CF. ∴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 (2)DE∥BC,DE =12BC. 理由:∵EF=ED ,∴DE =12DF. 又∵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 ∴DF =BC ,DF ∥BC. ∴DE ∥BC ,DE =12BC.19.(10分)(怀化中考)已知:如图,在△ABC 中,DE ,DF 是△ABC 的中位线,连接EF ,AD ,其交点为点O.求证: (1)△CDE≌△DBF; (2)OA =OD.证明:(1)∵DE,DF 是△ABC 的中位线, ∴DF =CE ,DF ∥CE ,DB =DC. ∵DF ∥CE , ∴∠C =∠BDF.在△CDE 和△DBF 中,⎩⎨⎧DC =BD ,∠C =∠BDF,CE =DF ,∴△CDE ≌△DBF(SAS).(2)∵DE,DF 是△ABC 的中位线, ∴DF =AE ,DF ∥AE.∴四边形DEAF 是平行四边形. ∵EF 与AD 交于点O , ∴OA =OD.20.(10分)(扬州中考改编)如图,AC 为长方形ABCD 的对角线,将边A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M 处,将边CD 沿CF 折叠,使点D 落在AC 上的点N 处. (1)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2)若AB =6,AC =10,求四边形AECF 的面积.解:(1)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M =AB ,CN =CD ,∠FNC =∠D=90°,∠AME =∠B=90°, ∴∠ANF =90°,∠CME =90°. ∵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 ∴AB =CD ,AD ∥BC.∴AM =CN ,∠FAN =∠ECM. ∴AM -MN =CN -MN , 即AN =CM.在△ANF 和△CME 中,∠FAN =∠ECM,AN =CM ,∠ANF =∠CME, ∴△ANF ≌△CME(ASA). ∴AF =CE. 又∵AF∥CE,∴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2)∵AB=6,AC =10,∴BC =8.设CE =x ,则EM =8-x ,CM =10-6=4. 在Rt △CEM 中,(8-x)2+42=x 2, 解得x =5.∴S 四边形AECF =EC·AB=5×6=30.。
最全面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代数基础1.数的基础知识正数、负数的概念,求相反数,绝对值。
2.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如何列代数式,代数式的简单加减乘除。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
4.解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方程组。
二、图形的性质1.平面图形各种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圆的相关知识圆的定义和性质、弧、圆周角、相交弧、相切弧的性质。
3.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方法及三倍线定理。
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概念、性质、证明及应用场景。
5.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函数,锐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三、空间几何1.空间图形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2.解同面直线和平面的关系两个平面的交线是直线,两个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两个直线的夹角,两条垂直直线之间的夹角。
3.平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交、相交线,截面的形状及性质。
四、统计数学1.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概念、事件、随机事件的计算公式,样本空间、基本事件。
2.事件的独立性事件的并、交、余、互斥,两个事件的独立性及其判定。
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与概率的定义及其区别,频率越大,概率越小。
五、函数初步1.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自变量、因变量和函数值。
2.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图像的概念,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
3.函数的应用如何应用函数进行模型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量关系。
六、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图像。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渐近线、变化率,反比例函数与直线的关系。
3.应用反比例函数如何应用反比例函数进行模型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量关系。
七、数列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八年级下册数学复资料第一章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中线,因此CD等于AB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A=30°,那么BC等于AB的一半。
例如,在Rt△ABC中,∠C=90°,∠A=30°,则正确的结论是AC²+BC²=AB²。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如果BC等于AB的一半,那么∠A=30°。
例如,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顶角的度数是60°。
⑤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²+b²=c²。
求斜边的长度,可以用c=√(a²+b²);求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用a=√(c²-b²)或b=√(c²-a²)。
例如,在图中的拉线电线杆示意图中,已知CD⊥AB,∠CAD=60°,那么拉线AC的长度是6m。
例如,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136.2)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可以分别计算“a²+b²”和“c²”,如果相等就是直角三角形,不相等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如,在Rt△ABC中,如果AC=2,BC=7,AB=3,那么正确的结论是∠C=90°。
例如,如果一块木板如图所示,已知AB=4,BC=3,DC=12,AD=13,∠B=90°,那么这块木板的面积是18.例如,某校把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废地开辟为生物园,如图所示,∠ACB=90°,AC=80米,BC=60米,若线段CD是一条小渠,且D点在边AB上,已知水渠的造价为10元/米,问D点在距A点多远处时,水渠的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常见于各种图形中。
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知识点一. 代数
1. 代数式的基本性质
2. 代数式的加减法、乘除法
3. 一元多项式及其乘法
4. 因式分解
5. 推广因式定理
6. 分式的加减乘除
7.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
8. 平方根与立方根
9. 特殊化运算
二. 几何
1. 平面图形的性质:六类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腰梯形
2. 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3.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4. 圆周角和弧度制
5. 直线和平面的交角关系
6. 空间图形:正方体、立方体、金字塔等的计算
三. 线性方程组
1. 同解方程组、不同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
2. 单解公式:三元一次方程组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代入法
4. 实际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
四. 函数
1. 函数的定义:自变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图像
2. 常见函数:多项式函数、绝对值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3.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函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复合、反函数
5.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
五. 概率
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2. 概率的基本属性:非负性、规范性、可加性
3.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
4. 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全面性
6.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期望、方差
七. 统计
1.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2. 典型数据集的描述、统计量:均值、中位数、众数、四分位数
3. 离均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4. 一元统计
5. 相关性的度量:相关系数。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综合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综合复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 1. 计算(2x +1)(2x -1)的结果为 ( ) A .4x 2-1B .2x 2-1C .4x -1D .4x 2+12. 把分式方程2x +4=1x 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时,方程两边需同乘( ) A .xB .2xC .x +4D .x (x +4)3. 若a 2+ab +b 2=(a -b )2+X ,则整式X 为()A .abB .0C .2abD .3ab4. 如图,△ABE ≌△ACD ,∠A =60°,∠B =25°,则∠DOE 的度数为()A .85°B .95°C .110°D .120°5.(2020·临沂)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CD AB ,则BCD ∠=( )A.40°B.50°C.60°.D.70°6. 下列哪一个度数可以作为某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 A .240° B .600°C .540°D .2180°7. (2020·天津)计算221(1)(1)x x x +++的结果是( )A.11x+B.21(1)x+C. 1D. 1x+8. 如图,在△ABC中,AB=AC,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B和点D,再分别以点B,D为圆心,大于12B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作射线CM交AB于点E.若AE=2,BE=1,则EC的长度是A.2 B.3C3D59.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钝角三角形的是( )A. 3,4,4B. 3,4,5C. 3,4,6D. 3,4,710.如图,平行河岸两侧各有一城镇P,Q,根据发展规划,要修建一条公路连接P ,Q两镇.已知相同长度造桥总价远大于陆上公路造价,为了尽量减少总造价,应该选择方案( )11. 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等于( )A.90°B.120 C.135°D.150°12.如图,在△CEF中,∠E=80°,∠F=50°,AB∥CF,AD∥CE,连接BC,CD ,则∠A的度数是( )A.45°B.50°C.55°D.8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3.图中的虚线,哪些是图形的对称轴,哪些不是?是对称轴的是______;不是对称轴的是______.(填写序号)14. (2020·武威)分解因式:a2+a=.15.如图,已知在△ABC和△DEF中,∠B=∠E,BF=CE,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使△ABC≌△DEF,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只填一个即可).16.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A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可以判断C,D到B的距离相等,用到的数学道理是____ ____.17.将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在∠AOB的内部如图摆放,两块三角尺较短的直角边分别与∠AOB的两边重合,且含30°角的顶点恰好也重合于点C,则射线OC即为∠AOB的平分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AOB=40°,C为OB上的定点,M,N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当CM +MN的值最小时,∠OCM的度数为________.19. 将分式1a2-9和a3a-9进行通分时,分母a2-9可因式分解为____________,分母3a-9可因式分解为__________,因此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____.20. 若a-b=3x-y=2则a2-2ab+b2-x+y=________.21.如图,BO平分∠CBA,CO平分∠ACB,MN过点O且MN∥BC,设AB=12,AC =18,则△AMN的周长为________.22. 计算:1x2-6x+9÷x+3x-3·(9-x2).解:原式=1(x-3)2÷x+3x-3·(3+x)(3-x)……第一步=1(x-3)2·x-3x+3·(3+x)(3-x)……第二步=1.……第三步回答:(1)上述过程中,第一步使用的公式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第二步得到第三步所使用的运算方法是____________;(3)以上三步中,从第________步开始出现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2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2,一个外角是120°,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24. 画图:试画出下列正多边形的所有对称轴,并完成表格.根据上表,猜想正n边形有条对称轴.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5.利用刻度尺和三角尺作图: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和直线m.请你作出四边形A1B1C1D1,使得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m成轴对称.26. 如图,在河岸l的同侧有两个居民小区A,B,现欲在河岸边建一个长为a的绿化带CD(宽度不计),使C到小区A的距离与D到小区B的距离之和最小.在图中画出绿化带的位置,并写出画图过程.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27. 如图,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与AB边和AC边交于点D 和点E,BC边的垂直平分线FG分别与BC边和AC边交于点F和点G,若△BEG 的周长为16,GE=3,求AC的长.28. 我们知道:分式和分数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如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得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小学时,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类似地,我们把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的分式称为真分式,反之,称为假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假分式都可以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1+. (1)下列分式中,属于真分式的是()A.B.C.-D.(2)将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29. 整体代入阅读下面文字,并解决问题.已知x2y=3,求2xy(x5y2-3x3y-4x)的值.分析:考虑到满足x2y=3的x,y的可能值较多,不可能逐一代入求解,故考虑整体思想,将x2y=3整体代入.解:2xy(x5y2-3x3y-4x)=2x6y3-6x4y2-8x2y=2(x2y)3-6(x2y)2-8x2y=2×33-6×32-8×3=2×27-6×9-8×3=-24.请你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已知ab=3,求(2a3b2-3a2b+4a)·(-2b)的值.30.如图,已知AP∥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过点E的直线分别交AP,BC于点D,C.求证:AD+BC=AB.31. 在△ABC中,∠A=90°,∠B=30°,AC=6 cm,点D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点E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解决以下问题:(1)当t为何值时,△DEC为等边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DEC为直角三角形?32. 已知有理数x ,y ,z 满足2|2|(367)|334|0x z x y y z --+--++-=,求3314n n n x y z x--的值.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综合复习-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 1. 【答案】A2. 【答案】D3. 【答案】D4.【答案】C [解析]∵△ABE ≌△ACD ,∴∠B =∠C =25°.∵∠A =60°,∠C =25°,∴∠BDO =∠A +∠C =85°.∴∠DOE =∠B +∠BDO =85°+25°=110°.5. 【答案】D【解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且AB AC =,40A ∠=,可得:70ABC ACB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且//CD AB 可得:70BCD ABC ∠=∠=,所以选D .6. 【答案】C[解析]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 -2)×180°,∴多边形内角和一定是180°的倍数. ∵540°=3×180°,∴540°可以作为某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7.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式的加减运算,主要运算技巧包括通分,约分,同时常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作为解题工具.本题可先通分,继而进行因式约分求解本题.221(1)(1)x x x +++21(1)x x +=+,因为10x +≠,故211=(1)1x x x +++.故选:A .8. 【答案】D【解析】由作法得CE ⊥AB ,则∠AEC=90°, AC=AB=BE+AE=2+1=3,在Rt △ACE 中,=.故选D .9.【答案】C【解析】①∵32+42=52,∴三条线段3、4、5组成直角三角形,∴B 选项不正确;②当把斜边5变成7时,3+4=7,不满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D 选项不正确;③当把斜边5稍微变小一点为4时,三条线段为3、4、4组成锐角三角形,∴A 选项不正确;④当把斜边5稍微变大一点为6时,三条线段为3、4、6组成钝角三角形,∴C 选项正确.10.【答案】C [解析]如图,作PP′垂直于河岸L ,使PP′等于河宽,连接QP′,与河岸L 相交于点N ,将P′N 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河宽个单位长度,得到PM ,PM -MN -NQ 即所求.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QP′最短,即PM +NQ 最短.观察选项,选项C 符合题意.11.【答案】C [解析]在图中容易发现全等三角形,将∠3转化为与其相等的对应角后可以看出∠3与∠1互余.故∠1+∠3=90°.易得∠2=45°,故∠1+∠2+∠3=135°.12. 【答案】B[解析] 如图,连接AC 并延长交EF 于点M.∵AB ∥CF ,∴∠3=∠1. ∵AD ∥CE ,∴∠2=∠4.∴∠BAD =∠3+∠4=∠1+∠2=∠FCE.∵∠FCE =180°-∠E -∠F =180°-80°-50°=50°,∴∠BAD =∠FCE =5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3. 【答案】②④⑥①③⑤14. 【答案】a 2+a =a (a +1).故答案为:a (a +1).15. 【答案】答案不唯一,如AB =DE[解析] ∵BF =CE ,∴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E ,BC =EF ,∴△ABC ≌△DEF(SAS).16. 【答案】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7. 【答案】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18.【答案】10° [解析]作点C 关于OA 的对称点D ,过点D 作DN ⊥OB 于点N ,交OA 于点M ,则此时CM +MN 的值最小.∵∠OEC =∠DNC =90°,∠DME =∠OMN , ∴∠D =∠AOB =40°.∵MD=MC,∴∠DCM=∠D=40°,∠DCN=90°-∠D=50°.∴∠OCM=10°.19. 【答案】(a+3)(a-3)3(a-3)3(a+3)(a-3)20. 【答案】7[解析] a2-2ab+b2-x+y=(a-b)2-(x-y).把a-b=3x-y=2代入得原式=32-2=7.21. 【答案】30 [解析] ∵MN∥BC,∴∠MOB=∠OBC.∵∠OBM=∠OBC,∴∠MOB=∠OBM.∴MO=MB.同理NO=NC.∴△AMN的周长=AM+MO+AN+NO=AM+MB+AN+NC=AB+AC=30.22. 【答案】(1)a2-2ab+b2=(a-b)2,a2-b2=(a+b)(a-b)(2)约分(3)三-123. 【答案】 6 [解析] 已知三角形的一外角为120°,则相邻内角度数为60°,那么含有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则其周长为6.24. 【答案】解:如图.故填3,4,5,6,n.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5. 【答案】解:如图,四边形A1B1C1D1即为所求.26. 【答案】解:如图,作线段AP∥l,使AP=a,且点P在点A的右侧;作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连接BP'交l于点D;在l上点D的左侧截取DC=a,则CD就是所求绿化带的位置.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27. 【答案】解:∵DE垂直平分线段AB,GF垂直平分线段BC,∴EB=EA,GB=GC.∵△BEG的周长为16,∴EB+GB+GE=16.∴EA+GC+GE=16.∴GA+GE+GE+GE+EC=16.∴AC+2GE=16.∵GE=3,∴AC=10.28. 【答案】解:(1)C(2)==+=m-1+.29. 【答案】解:(2a3b2-3a2b+4a)·(-2b)=-4a3b3+6a2b2-8ab=-4(ab)3+6(ab)2-8ab=-4×33+6×32-8×3=-108+54-24=-78.30. 【答案】证明:如图,在AB 上截取AF =AD ,连接EF.∵AE 平分∠PAB ,∴∠DAE =∠FAE.在△DAE 和△FAE 中,⎩⎪⎨⎪⎧AD =AF ,∠DAE =∠FAE ,AE =AE ,∴△DAE ≌△FAE(SAS).∴∠AFE =∠ADE.∵AD ∥BC ,∴∠ADE +∠C =180°.又∵∠AFE +∠EFB =180°,∴∠EFB =∠C.∵BE 平分∠ABC ,∴∠EBF =∠EBC.在△BEF 和△BEC 中,⎩⎪⎨⎪⎧∠EFB =∠C ,∠EBF =∠EBC ,BE =BE ,∴△BEF ≌△BEC(AAS).∴BF =BC.∴AD +BC =AF +BF =AB.31. 【答案】(1)根据题意可得AD =t ,CD =6-t ,CE =2t. ∵△DEC 为等边三角形,∴CD =CE ,即6-t =2t ,解得t =2.∴当t 的值为2时,△DEC 为等边三角形.(2)∵∠A =90°,∠B =30°,∴∠C =60°. ①当∠DEC 为直角时,∠EDC =30°,∴CE =12CD ,即2t =12(6-t),解得t =65;②当∠EDC 为直角时,∠DEC =30°,∴CD =12CE ,即6-t =12·2t ,解得t =3.综上,当t 的值为65或3时,△DEC 为直角三角形.32. 【答案】【解析】由题意得2036703340x z x y y z --=⎧⎪--=⎨⎪+-=⎩,解方程组得3131x y z =⎧⎪⎪=⎨⎪⎪=⎩,代入所求代数式得313133143411313331333033n n n n n n n x y z x ---⎛⎫⎛⎫-=⋅⋅-=⋅⨯⋅-=-= ⎪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
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
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
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第一章 整章水平测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代数式t?1t?1?的值不小于-3,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52
2.不等式3x?k?0的正数解是1,2,3,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
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
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
1、 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
若c<0, 则ac<bc
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a;传递性:若a>b,且b>c,、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一、整数和有理数
1. 整数概念及性质
2.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4. 整数的混合运算和运算规律
5. 有理数概念及性质
6. 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8.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运算规律
二、平方根和实数
1. 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2. 平方根的运算法则
3.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4.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5.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6. 实数的概念及性质
7. 实数的加减法运算
8. 实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三、图形的性质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3. 图形的相似性质
4. 图形的对称性质
5. 图形的投影性质
6. 图形的旋转性质
四、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 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及解的性质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加减消元和倍增消元
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及解的性质
7.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加减消元和倍增消元
8.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以帮助复习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请根据提纲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练习,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内容
几何证明
19.1 命题和证明
1.我们现在学习的证明方式是演绎证明,简称证明
2.能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3.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
题叫做假命题
4.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5.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是题设,那么后是结论
19.2 证明举例
1.平行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
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
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
离相等。
2、逆定理: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9.5 角的平分线
1、角的平分线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9.6 轨迹
1、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在一个叫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定理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2.其他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仍然适用
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之骄傲便等于斜边的一般,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19.9 勾股定理
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一次函数
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
1.一般地,解析式形如y kx bk 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2.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 cc为常数叫做常值函数
20.2一次函数的图像
1.列表、描点、连线
2.一条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
3.一般地,直线y kx bk b是常数,k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的截距是b
4.一次函数y kx bb≠0的图像可以由正比例函数y kx的图像平移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向下平移b的绝对值个单位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看图
20.3一次函数的性质
1. 一次函数y kx bk b是常数,k0具有以下性质:
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增大
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
①如图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②
如图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 ③如图所示,当k﹤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④如图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
20.4一次函数的应用
1.利用一次函数及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代数方程
21.1一元整式方程
1.ax12a是正整数,x是未知数,a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
于是,在项ax中,字
母a是项的系数,我们把a叫做字母系数,我们把a叫做字母系数,这个方程是含字母系
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如果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且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那么这个方程叫做一
元整式方程
3.如果经过整理的一元整式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nn是正整数,那么这
方程就叫做一元n次方程;其中次数n大于2的方程统称为一元高次方程,本章简称高次
方程 21.2二项方程
1.如果一元n次方程的一边只有含未知数的一项和非零的常数项,另一边是零,那么
这样的方程就叫做二项方程;一般形式为ax b0a0,b0,n是正整数
2.解一元nn>2次二项方程,可转化为求一个已知数的n次方根
3.对于二项方程ax b0a0,b0
当n为奇数时,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当n为偶数时,如果ab<0,那么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根互为相反数;如
果ab>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
21.3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可以通过方程两边同乘以方程中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转化为正式方程来解
2.注意将所得的根带入最简公分母中检验是否为增根也可带入方程中
3.换元法可将某些特殊的方程化繁为简,并且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避免了出现解高次方程的问题,起到降次的作用
21.4无理方程
1.方程中含有根式,且被开方数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
2.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统称为有理方程
3.有理方程和无理方程统称为初等代数方程,简称代数方程
4.解简单的无理方程,可以通过去根号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解简单无理方程的一般步骤
5.注意无理方程的检验必须带入原方程中检验是否为增根
21.5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
1.仅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二次方程
2.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bxy cy dx ey f0
a、b、c、d、e、f都是常数,且a、b、c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当b为零时,a与d 以及c与e分别不全为零
3.仅含有两个未知数,各方程是整式方程,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2。
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
4.能是二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22nn
5.方程组中所含各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
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
2.因式分解法
21.7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