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扩展:消费和储蓄理论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消费、储蓄和投资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消费、储蓄和投资](https://img.taocdn.com/s3/m/94cb84ab0242a8956aece43c.png)
储蓄曲线
宏观经济学
储蓄函数
第第二二章章消需费求、、储供蓄与与均简衡单价国格民 收入的决定
1.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是指储蓄总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
2.边际储蓄倾向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即
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关系。
宏观经济学
•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与可 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 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消费曲线
消费曲线---用来表示消费与
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消 费曲线。
C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C2 C1 C3 a
消费曲线的移动
宏观经济学
1.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于 1951年提出
• 具体内容包括: • 示范效应 • 棘轮效应
宏观经济学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简单国民 收入的决定
• 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
除了日常交易所必需的那部分货币外,还必须经常地保 持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满足意外或紧急情况下的货币需求。 •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因为两者都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关,且最终目 的都是为了交易。所以,可以将两者归于一类, 叫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
┆
90 000.00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8b2abe83b9d528ea81c7796d.png)
凯恩斯经济理论
• 凯恩斯理论的具体内容
1、有效需求 :A心理消费倾向B心理上的灵活偏好C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 2、就业理论: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函数的均衡点。至于雇主们决定雇佣的劳 动工人数或就业量,取决于预期的社会消费量和可以预期的社会新的投资量两者 之和。消费不足与投资不足,都说明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的增加是为了刺 激消费的增加。 3、所得、储蓄与投资理论:凯恩斯认为所得的用途有三方面:消费、储蓄和投资。 传统古典经济学认为储蓄会转化为投资,而凯恩斯则认为有储蓄无投资,储蓄的 提高会限制投资的增加。(Y=C+I+G+NX) 4、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理论:A(投资)投资决定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决定于 资本边际效率和贷款利率的相互作用。即投资不仅要看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还 要看利息率的高低。同时要注意边际效益递减、投资收益预期。B(储蓄)人们 以现金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称之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现金的动机分为三类: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主要 决定于人们的货币收入。投资动机和利率呈反向函数关系。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 币的供给和需求。C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经济理论
凯恩斯设计的旨在刺激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经济 政策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经济肖条时期, 减少税收, 扩大政府财政开支, 甚 至不惜通过赤字财政、发行公债, 以扩大总需求。在经 济高涨时期实行紧缩财政开支和增加税收的措施, 以减 少总需求屯所谓宏观货币政策, 即指在肖条时期, 通过中 央银行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降低利息率, 目的在于刺激私 人投资, 扩大总需求; 而在经挤高涨时期, 减少货币供应 量, 提高利息率, 限制私人投资, 以减少总需求财政政策 被视为主要的手段, 货币政策则被视为从属和支持财政 政策的。
第四章消费和储蓄
![第四章消费和储蓄](https://img.taocdn.com/s3/m/b8a4ea97240c844768eaee03.png)
一个重要结论:当家庭生不带来资产, 死不留下资产时,其第1时期的储蓄就恰好等于其第2时 期动用的储蓄.如果家庭在“年轻”时(第1期)储蓄, 就可以在年老时(第2期)动用储蓄,相反,如果家庭 在年轻时动用储蓄(借贷),那么年老时就要储蓄。 因此 ,在这个两时期模型中,家庭必须做出何时储蓄
• 基于猜测的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述:
C C0 cY, C0 0, 0 c 1
其中, C0是常数,代表自发消费 ,而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推论: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储蓄率将上升。
[说明]: 若C C0 cY ,又因为储蓄 S Y C,
则储蓄率s S (1 c) C0
Y
Y
显然,Y s
S1 Q1 C1 Q1 YP
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持久收入。当现期收入大于持久
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而现期收入小于持久收入时, 家庭会动用储蓄。
•收入冲击与家庭现期消费和储蓄最优决策
现期消费增量和储蓄增量的表达式:
C1
YP
(1 r 2r
)Q1
( 2
1
r
)Q2
C1
YP
(1 r 2r
)Q1
(iii)横轴的截距代表两期产量的现值。
(iv)斜率的绝对值为(1+r),代表在第一期每增加一单 位消费而必须在第二期放弃的消费量。
•消费者偏好
=>跨时期效用函数U U (C1,C2)的性状 :
(i) U 0, U 0
C1
C2
2U (ii) C12
0,
2U C22
0
=> 无差异曲线
C2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36f09518a8114431b90dd8fb.png)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消费函数理论是指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假设基础上的、揭示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一系列假说。
由凯恩斯首先在其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自己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其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他的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随后的数十年,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进一步发展了新消费函数理论。
近些年来,随计量技术与工具发展,在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研究中大量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
本文据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考虑现期收入、不分析预期收入及其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包括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这两个假说都注重现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而不分析预期收入及不确定性问题。
1.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 IH)凯恩斯(J. M. Keynes)在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
他认为,消费支出的多少与收入的高低水平密切相关,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
其基本思想是:现期消费随现期绝对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用函数式表示如下:Ct = b0 + b1 Yt + ut式中, Ct 当前消费支出; Yt当前收入; b0 为自发消费,也是为生存而必须的消费; b1 边际消费倾向(0 < b1 < 1) 。
其表达的主要观点包括: (1)边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短期内消费支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
(2)边际消费倾向为小于1的正值,即,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于增加的收入。
(3)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凯恩斯认为这是一条先验的心理规律,随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
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在分析消费问题时,主要是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个体消费者行为,主要是为阐述在收入水平既定时消费是价格的函数。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https://img.taocdn.com/s3/m/920d4ce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c.png)
2、几个假定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 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 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 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 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 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 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 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 产品的需求的水平上。由 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 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 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 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 越远,权数越小。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 收入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包括了两个子系统,即商品和劳务运行 的市场和货币及金融产品运行的市场,前者简称为产品市场,后者简 称为货币市场。国民收入的决定同时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的 影响,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以下假定: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这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消费储蓄和投资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消费储蓄和投资](https://img.taocdn.com/s3/m/b09ce50bf111f18583d05a67.png)
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一)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0<MPC<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把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消费函数:式中,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例题】1.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答案】ABC2.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
A.等于lB.可能小于、等于lC.可能大于、等于lD.可能大于1、等于或小于l【答案】D需要指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MPC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意大利籍美国人,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
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4c687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1.png)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消费理论是20世纪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关于消费行为的理论,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理论主要包括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和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首先,消费函数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
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Y代表可支配收入,a 代表固定消费支出,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这个函数表明了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其次,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单位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的增加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即人们不会把所有的额外收入都用于消费支出,而是会有一部分用于储蓄。
这也是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古典经济学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凯恩斯还强调了储蓄倾向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他认为,人们的储蓄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预期收入、财富水平、利率水平等。
当储蓄倾向增加时,消费支出就会减少,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活动。
此外,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也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凯恩斯认为,除了可支配收入外,人们的消费支出还受到利率、预期收入、财富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进而影响整体的消费支出水平。
总的来说,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对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和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不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消费行为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0a2254114791711cd791702.png)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c=消费,y=收入:c =c(y)满足dc / dy >0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b >0)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Δc/Δy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MPC = dc/dy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1> MPC > 0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Δc/Δy=94-80/120-100 =0.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消费MPC APC1 9000 9110 1.012 10000 10000 0.89 1.003 11000 10850 0.85 0.994 12000 11600 0.75 0.975 13000 12240 0.64 0.946 14000 12830 0.59 0.927 15000 13360 0.53 0.8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曲线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曲线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e0bc20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3.png)
凯恩斯消费曲线是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描述了个人或家庭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行为。
以下是一些与凯恩斯消费曲线相关的名词解释:
1. 消费支出(Consumption Expenditure):个人或家庭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金额。
2.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指当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增加一单位时,他们愿意增加的消费支出的比例。
MPC可以用来度量收入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3. 储蓄支出(Saving Expenditure):个人或家庭将剩余收入存储为储蓄的行为。
储蓄支出等于收入减去消费支出。
4.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简称MPS):指当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增加一单位时,他们愿意增加的储蓄支出的比例。
MPS可以用来度量收入变化对储蓄支出的影响。
5. 收入(Income):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取的总收入,包括工资、利息、股息、房屋租金等。
6.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凯恩斯消费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描述了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
一般形式为C = a + bY,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Y代表收入,a是消费支出中与收入无关的固定支出(例如基本生活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即每一单位收入增加导致的额外消费支出。
凯恩斯消费曲线的关键思想是消费支出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当收入增加时,个人或家庭倾向于增加消费支出,但增加的幅度可能不是收入的全部,而是根据边
际消费倾向来决定的。
这种理论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增长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理论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凯恩斯理论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9e5084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2.png)
凯恩斯理论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是关于消费与收入关系的一种表述。
它最先由j·凯恩斯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即: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一个函数,称为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人性之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
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于是,凯恩斯得出结论,消费函数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函数。
它的形状,取决于总收入和人的基本心理法则。
人性的基本心理法则决定: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于是,大致可以想象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图形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消费函数,就是指充分反映消费开支与影响消费开支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但凯恩斯理论假设,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总收入就是具备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总收入的变化同意消费的变化。
随着总收入的减少,消费也可以减少,但是消费的减少不及总收入的减少多。
总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女性主义。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总收入/则c=c(y),则表示消费就是总收入的函数。
消费函数总消费与个人岗位数总收入的数值对应关系。
总财富和其他变量也常被指出可以对消费产生影响。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1f6e21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7c.png)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经济学中用于研究社会总体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一组重要概念和经济分析工具。
它们是由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国家经济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提出的。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线性关系描述个体的总体储蓄和消费行为。
它们同时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关键概念,两个理论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和储蓄是相关联的活动,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和储蓄是独立的活动。
凯恩斯消费函数被定义为消费的函数,其中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最终花费的金额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式(1)来表示:C = a + bY,其中C是消费额,Y是收入额,a是不依赖于收入的消费,即被成为消费基数的消费,而b是一个比率,它表示收入升高时多余收入的一部分被消费掉,也就是收入弹性。
收入弹性被定义为当收入水平变化时,最终消费水平变化的比率:elasticity of consumption = ΔC/ΔY * Y/C。
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关系(3)表示:Y = C + S,其中Y表示收入额,C表示消费额,S表示储蓄额。
从(3)可以看出,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即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增加,则储蓄必然减少,反之亦然。
总之,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密切相关的经济概念,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和社会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们同时代表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两种理论之间的核心区别,由此可见,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e18bf2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b.png)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总之,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收入的情况。
3、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事业率。
4、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
5、索洛余量:经济增长技术中进步的贡献部分写,即ΔA/A=ΔY/Y-αΔN/N-βΔk/K.6、 IS曲线:是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7、 LM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减少。
10、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11、资本深化:当人均储蓄大于临界投资所必要的数量时,K将上升,这时经济社会经历着资本深化。
资本深化=人均资本-资本广化。
12、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
13、均衡产出:和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16、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保持不变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凯恩斯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c7e6d6483c4bb4cf6ecd12d.png)
4
1
Y
I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货币需求的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 日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而形成的货币需求量 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因而货 币需求量就越大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 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也和收 入同方向变动。
结论
结论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收入。
结论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递增。
结论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 之和恒等于1
例题
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 储蓄使消费支出达2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 3600美元,取出6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 3000美元,试计算: (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 向。
Y*
Y**
Y
三、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
序号 投资
1
2
3
增加100
4
亿投资
5
┇
合计 100亿
国民收入 消费支出
储蓄
100亿
80亿
20亿
80亿
64亿
16亿
64亿 问题的5提1.2亿出:为1什2.8么亿
51.2亿 投资增4加0.9亿100亿美10元.3亿
40.9亿 时,国3民2.8亿收入会增8.1长亿
┇ 5倍? ┇
A
9 000
B 10 000
C 11 000
D 12 000
E 13 000
F 14 000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5.9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5.9](https://img.taocdn.com/s3/m/31b0030ffd0a79563d1e722d.png)
2.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 重,其公式为
MPS=ΔsΔy(3-11) 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上述公式可写成 MPS=dsdy(0<MPS<1)(3-12)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 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其公式为
项目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 消费函数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 理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 动,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 没有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 数或消费倾向。
1. 消费函数的公式表示
消费函数的公式为 c=c(y)(3-4)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的一 般公式为 c=a+by (a>0,0<b<1)(3-5) 其中,a为自主消费,即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 消费也要进行。
消费依次增加到10 850元、11 600元、12 240元、 12 830元和13 360元。这就是说,收入增加时,消费也 随着增加,但增加得越来越少。在表中,收入依次增加1 000元时,消费依次增加890元、850元、750元、640 元、590元和530元,能够看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 倾向呈现递减趋势。
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所以存在下述三方 面的关系。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等于收 入,由以下计算可得出:
c=a+by s=-a+(1-b)y c+s=a+by-a+(1-b)y=y
同时,两函数的互补关系可以通过图3-7来反映。当收入 为y0时,表示收支平衡,即消费支出等于收入,储蓄为零。 E点是45°线和消费曲线c的交点,表示收支相抵。在E点左方, 消费曲线c位于45°线之上,表明消费大于收入,因此,储蓄 曲线s位于横轴下方,储蓄为负值;在E点右方,消费曲线c位 于45°线之下,表明消费小于收入,因此,储蓄曲线s位于横 轴上方,储蓄为正值。
凯恩斯消费理论及其实证运用1
![凯恩斯消费理论及其实证运用1](https://img.taocdn.com/s3/m/eae80457f7ec4afe04a1df4d.png)
凯恩斯消费理论及其实证运用自学纲要掌握:1.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2.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3.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熟悉:1. 消费函数2. 储蓄函数了解:1.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2. 影响消费函数的其他因素3.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缺陷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揭示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揭示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公式表示为:c=c(y)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APC=c/y与消费函数相联系的还有一个储蓄函数的概念。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的公式为:s=s(y)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则是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MPS),它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为:MPS=ds/dy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的公式为:APS=s/y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有一下限制条件。
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
二是政府税收政策。
社会中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会向上移动。
三是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
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7c25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a.png)
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理论是指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关于消费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 政策导向性强。
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政策的作用非常重要。
政府应该通过激发消费需求的手段来增加总需求,并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因此,凯恩斯消费理论在政策导向性方面更为明显。
2. 着重分析长期展望。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张,消费是由收入和财富等长期因素决定的。
长期来看,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将会促进消费的增加。
因此,凯恩斯消费理论对于长期展望的分析更为着重。
3. 认为收入不足会激发储蓄行为。
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当收入不足时,人们会选择储蓄以维持日常开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手段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40
010
20
01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扩展:
论
消费和储蓄理论
主要内容
凯消费数
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32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3.2 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3.3 凯恩斯以后的消费理论
持久收入假说
命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
3.4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
31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Y d ; 消费增加要小于收入增加(0<b<1)
d
Y
b a C +=
•消费与消费函数
•定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
消费(主要是可支配收入)的各种因
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消费支出总额的变
动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受商
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公式:C=f(Y d)
家庭的收入、消费和储蓄(元)家庭的收入消费和储蓄(元)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或超支——100-100
100180-80
30034040
-40
5005000
70066040
90082080
1100980120 130******** 150********
消费函数
•消费与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的线性表示:
•C =a +bYd (a 和b 都是常数)•消费函数关系图
C=a+bY d
C
a
消费曲线
O
450
Y d
消费函数
•消费与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任收入水平
•:是任一收入水平
上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
其公式是:APC=C/Yd
例其公式是: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
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C/∆Yd
MPC=
APC与MPC(b)
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边际消费倾向为b,1>b>0,是一个常边际消费倾向为b,1 > b >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
d =a/Y
d
+b
结论: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理论的局限
只考虑当期收入影响
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
3.2 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2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两时期模型
考虑现在和将来两期
为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奠定基础
32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模型假定
生命由两期构成:年轻期和年老期
收入由两部分构成: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期初不
拥有财富,期末不保留财富。
最优化目标:
在给定现在和将来收入的情况下,决定现在和将来
的消费,从而使自己的跨时效用达到最大。
C )
(r 1Q Q r 1C 2121++=++)(
3.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家庭跨时效用函数
图中预算线上的每点都表示和的不同组合其中点表示每期的消费图中预算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C1和C2的不同组合,其中E点表示每一期的消费正好等于其收入的情况。
借钱消费 储备以备将来消费
时期2
时期2
Q2
C2
C2
A B
E
Q2
E
时期1
Q1C1Q1
C1时期1切点A在E点之右,表明第一期
消费超过了收入第一期借贷消费
切点B在E点之左,表明第一期消费小于收入第一期进行储蓄
消费超过了收入,第期借贷消费消费小于收入,第期进行储蓄
结论
•家庭的消费不仅仅受其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其他时期收入的影响。
一个当期收入很高的家庭,在当期会成为一个储蓄者,一个将来时期收入很高的家庭在当期会成为一个借款者。
无论是储蓄还是借款,这些行为都提高了家庭的效用,即家庭消费仅依赖当期收入的情况要比家庭消费根据全部时期的收入作出计划的情况要差。
Q Y 2p ⎤⎡+=Q r 12)()(r 1Q r 1Y 1p ++=++)(⎥⎦
⎢⎣+++)(r 1Q r 2Y 1p )(
持久收入变化的类型
•当前收入的暂时变化(当前收入发生(1)
变动):家庭变化当期储蓄,消费变动不大;
•(2)持久收入变化(当前收入和将来收入都发生变化):家庭将调整消费数量,储
蓄量变动不大;
•(3)预期将来收入变化(当前收入不变):家庭可能调整当期储蓄,以对付将来的收入
的变动。
33
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提出持久收入的意义
✷收入变量相对稳定:持久收入假定消费理论提出能较好地解释经验事实。
美国70年代到90年代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周期波动:1973-1975年,1981-1982年,经济从年代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周期波动19731975年19811982年
1990-1991年,每一次周期波动都带来实际GDP的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与此相反,居民实际消费的变动却相当平滑,不像实际GDP变动那么剧烈。
✷持久的或长期的收入变化会促使消费者调整其消费行为
持久收入假说的不足
✷以适应性预期判断收入变化是否属于持久性现象
33
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Modigliani & Brumberg,1954,《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
核心思想
✷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尽管收
入在一生中的变化很大,但消费始终相当平稳。
33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收入和消费
储蓄负
储蓄
负储蓄2040606580年龄
33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的意义✷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关揭示了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年龄结构的关系:一国的中壮年人口大于青年和老年人口时,国民储蓄率有可能上升。
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降低储蓄率。
私人储蓄18.526.8
Why?
33
3.3 凯恩斯的以后的消费理论
本储蓄率较高的原
日本储蓄率较高的原因:
遗赠动机
预期寿命较长
收入增长较快,预期未来消费增加
房地产价格过高
343.4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 利率提高对家庭消费-储蓄决策的影响: 收入效应
✷利率提高导致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所带来的消费决策的变化。
利率提高导致家庭实际收的变化所带来的消费决策的变化对债权人而言,收入将提高;而债务人的收入将下降。
替代效应替代效
✷利率提高后,放弃现在的消费,将来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由此产生在两个时期间进行消费替代的选择。
30
40
10
20
301
9091929394959697989900第3 章结束
论消费和储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