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概述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计划是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一种规划文档。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和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一、考虑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颁布的指导教学的文件,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学目标则是针对具体教学活动制定的预期成果。
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与之对应的学习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选择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以及实际生活背景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不同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对学习内容进行解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当然,教育工作者需要对选用的学习资源进行筛选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学习内容的组织需要借助适当的教学策略。
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授特定概念时,可以通过举例和实践活动增加学习的可感知性;在教授实际操作技能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动手能力。
五、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需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与综合性。
各个学习环节应该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计启发式问题、编写综合性实践任务等方式,促使学生将不同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和应用。
六、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层次安排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分层次安排。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应该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
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1. 简介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是指学校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实行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的制度。
这种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个体差异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
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能够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兴趣驱动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 强化素养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重视学生的素养发展。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涉及综合素养培养的课程,如思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 实践机会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自己发展目标相符的实践课程,如科技创新实践、社会服务实践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6. 推动创新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能够鼓励并推动学生进行创新。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创新思维的课程,如创客课程、创业课程等。
这些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创业和创新奠定基础。
7. 多元发展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学生可以选择具有不同特色的课程,如体育类、艺术类、社团活动等。
这些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8. 激发主动性班级学生课程选择制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 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 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 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 “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亦称“活动课 程”(active curriculum),或“生活课程”(life curriculum),或“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 程”(experience curriculum)亦称“活动课 程”(active curriculum),或“生活课程”(life curriculum),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 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地理
历史
公民
物理
化学
其他学 科
社会生 活
▪ “融合课程”(fused curriculum),是将有关学
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学科之 间原来的界限不复存在 。
综合社会 科
历史 公民
综合理 科
物理化学 生物
生物学
植物动物 解 剖
▪ “广域课程”(broad—fields curriculum),是 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第三,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 “螺旋式课程”(spiral curriculum),是在不同 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学科内容,同时利 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 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螺旋式上升”。
▪ 一年级:学习小动物,如兔子或豚鼠的基本需求。 ▪ 二年级:学习植物的基本需求。 ▪ 三年级:开始学习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 ▪ 四年级:学习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 ▪ 五年级:学习作为不同系统的动植物。 ▪ 六年级:学习物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地球 ▪ 七年级:学习家庭实用化学。 ▪ 八年级:学习城镇物理学。 ▪ 九年级:学习生物学。 ▪ 十年级:学习化学。 ▪ 十一年级:学习物理学。
课程内容的取向、选择与组织——《课程论》
2020.05.20 17:42 《课程论》施良方著第五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选择课程内容要考虑课程目标,还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学生、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等因素。
第一节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三种取向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一、课程内容即教材传统上课程内容被看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原理、事实等形式,体现在教材中。
20世纪50年代初引入凯洛夫教育学,只提教学内容而无课程。
•优点:有利于考虑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师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使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缺点:容易将课程内容看作是规定好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但学生并不把教材看作使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对教师家长的应付。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20世纪以后一些学者注意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博比特——课程应对当代社会的需要做出反应。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将其转化成课程目标,进一步将目标转化成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分析法被认为使科学有效的课程编制技术。
•学习活动取向对课程内容即教材提出挑战,其重点在学生做什么,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而不是教材的学科内容,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点:注重学生外显活动,但无法看到学生内部经验的同化及其意义理解,容易使人只注意到表面的热烈,而不是深层的学习结构。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学习经验不等同于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强调学习的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不是教材,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突破了外部施加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起支配作用;•增加了课程编制的难度,这是一种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才了解经验的结果。
学生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
学生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引言:学生的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个人发展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
因此,建立合理的学生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性化选择学生课程选择应该注重个性化,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学生具有不同的天赋和特长,因此应该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例如,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来说,学术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可以有所不同,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专业导向学生课程选择应该与专业导向相结合。
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选择与之相关的课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教师指导学生课程选择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应该对学生课程选择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专业规划,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在课程选择上提供专业指导。
教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众多课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学分管理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管理密切相关。
学分管理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学生需要修满多少学分才能毕业,并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既有自由度又有一定的约束,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五、课程评估学生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应该包含课程评估的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对课程的评估来反映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对课程的满意度。
这样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六、实践课程学生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应该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
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在课程选择中应该给予实践课程更多的权重。
七、跨学科课程学生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应该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课程。
跨学科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应该有机会参与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八、课程辅助资源学生课程选择与管理制度应该提供课程辅助资源。
综合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发者 们从 不 同的认 知角 度提 出 了不 同的综合课 程 内容组合 方法 , 见的 有 :拼 盘法 ” “ 常 “ 、 替代 法 ” 以 及 “ 会 性 、 文性 主题统 合法 ” “ 盘 法 ” 社 人 。 拼 —— 将音 乐 、 术 、 美 舞蹈 、 戏剧 、 雕塑 、 书法 、 筑等艺 术 建 门类 以平 行 组 合 的 方式 构 成 “ 盘 式 ” 综 合 艺 拼 的 术课 程 内容 系统 ; 替 代 法 ” — 将 戏 剧 、 视 等 “ — 影 视 听综 合 艺术作 品 ( 电影 作 品 或戏 剧 、 剧作 品 ) 舞 替代综 合艺 术课 程 内容 ; 社 会性 、 文性 主 题统 “ 人
围 内都 处于探 索 阶段 , 没有 任何 现 成 的经验 可 以 借 鉴 。因此 , 开 发 与实 施 综合 艺 术 的过 程 中遇 在
到 了许多 困难 。要使综 合艺 术课 程得 以逐 步开 发
课程 内容 的选择是 实现 课 程价值 的重 要环 节 之一 。综 合艺术课 程 内容 的选择 的价 值定 位应该
文 献标 识 码 : A
综 合 艺术课 程 内容 的选 择 与组 织
张 荫 尧
( 上海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 上海 203 ) 02 4
摘
要 : 合 艺术是 一 门新 开设 的 中学课 程 , 开发 与 实施是 我 国基础教 育课 程教 学 的一 综 其
个重要 改革项 目。 文章从 综合 艺术课 程 内容 选择 的价 值取 向、 建 综合 艺术课 程 内容 组合 的 构 平 台、 以点带 面地 组 织综合 艺术课 程 内容 等 多视 角 出发 , 出了选择 与 组 织综合 艺术课 程 内容 提
基于对 课 程所处 的 内外 部环 境 分 析 的基 础 之 上 ,
大学教案中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大学教案中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大学教案中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以及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在大学教案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紧密联系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相一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
2.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课程内容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符合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求:课程内容还应当考虑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在大学教案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1.系统性组织:将课程内容以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问题导向:将课程内容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情境进行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3.案例研究:通过引入案例,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4.项目驱动:将课程内容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进行组织,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和任务来实践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1.多元化内容选择: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案例、应用技能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多层次思考。
2.灵活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运用多种教具和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3.注重知识与实践结合: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章_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王本)
幼教工作者希望幼儿学习而且希 望幼儿学到的东西,包括基本知 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
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界定幼儿园
课程内容呢? 在第一章,我们提出,幼儿园课程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 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 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 的总和。
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定义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1. 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 学科课
程 这种组织形式的出发点是知识本身的逻 辑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课程分为五大领 域,从严格意义上讲,仍是一种以学科 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核心课程
这种组织形式围绕有关的“社会生活中
(二)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 主要载体
课程的内容(即幼儿需要学习的态度、
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分别蕴含或组 织在活动的基本结构——活动对象和活 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接触这些 内容,最终通过内化而积累学习经验, 促成自身发展。
(四)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是有机组织的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怎样组织才能防
选择课程内容应注意
1.有目标意识
选择内容时首先要考虑:“选择这个
内容是为了实现哪一个或哪几个目 标?”
2.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内容与目标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
项目标往往可以通过多种内容的学习 来达到。反之,一项内容也可以指向 多种指标,所以在选择某一内容时还 需要考虑“这一内容还可以达到哪些 目标?”。
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 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 发展区”内。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 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个距离空间正是教育的用武之地。
34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
缺点
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是零散的, 缺乏衔接性与顺序性 学习者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 络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三)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
3.核心课程: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活动内容。社会问题应是 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包括认识、情感、交 往等方面的问题。
核心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学习者年龄越小,越适合弱化知识分类、强调(心理顺 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上述三种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各有 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很多幼儿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 合型)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 选择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四)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 识记: ①幼儿园课程实施有哪些途径;
②各条课程实施途径有何特点或价值; 领会: 幼儿园课程设计时,如何选择实施途径; 简单应用: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将游戏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环境及家园合作都切实作为幼儿 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发地发现和掌握知识自主学习优点缺点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是零散的缺乏衔接性与顺序性学习者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三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 选择与组织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识记:①课程内容的范围;
12、游戏 13、小组教学活动 14、计划性
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1.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 动,是幼儿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2015.10
2015.4
2.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入园、餐点、盥洗、 喝水、睡眠、如厕、离园等环节。
3.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相比,幼儿园教学的 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强。2015.4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的成效与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以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
接着,我们将讨论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探讨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我们将关注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与改进。
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要义,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个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设定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这不仅仅因为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更因为明确的目标能帮助我们确定课程的方向、内容和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实际需求、社区的资源与环境等。
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教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确保课程的开展符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地域性和文化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融入地方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社区。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 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 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 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
目
01/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概述
录
02/ 03/
04/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 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概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概述 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地具体形式
(课程和课表)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 它们是根据各种社会需要为学校规定的目的和目标而设 计的。
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在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起着导向和标准的作用。
课程内容的确定与课程目标联系在一起,是目的决定内容,内容 反映目标。
无视课程目标的内容选择,往往会导致幼儿发展的片面性,或者 教育的重复和浪费。
在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关系上,存在三种误解:
A
现在课程内容强调生成,因 此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套课程 目标。
• 关注生活,不是指关注生活的形式,而是关注关注生活的意义, 关注生活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而生活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就是课 程的目标。对儿童没有价值的生活,就没有必要去关注。因此, 从根本上说,是课程目标决定对生活的选取,对生活内容的选取。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纲要》第三部分“组织和实施”中,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 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老师甲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最后一瓣最有 意义?”孩子想了想说:“因为珍妮做了好事他 帮助了别人。”老师甲马上喜形于色地问其他的 小朋友“他说得好不好啊?请大家跟老师说一遍 :帮助别人,看他的这瓣花用的多有意义,那我 们再想一想,如果你有一瓣花,你干什么?” 后面的谈话,你可以想象,因为孩子的受暗 示性特别强。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帮助盲人、 帮助老奶奶等,虽然大家都在谈,但是你可以很 强烈地感受到孩子的投入程度就不一样了。
这时甲老师就着急了。因为她设定的目的是 让孩子明白七色花里最有价值的一瓣是最后一瓣 也就是要帮助他人,于是他就问还有没有其他的 小朋友有不同的愿望,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他想给自己家里要一座大房子,“干吗要房子” 孩子回答,这样就可以接自己的奶奶、姥姥还有 其他的亲戚一起来住。老师一听这跟自己设定的 主题也就是跟帮助他人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老师甲就再次引导:“小朋友们还记得 珍妮的七瓣花中哪一瓣最有意义吗?”一个孩子 举手说:“最后一瓣。”
案例分析:
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的语言和 社交技能。
通过观察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 掌握基本技能
(三)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
1.含义:情感态度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己的一种倾向性,
它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2.途径:
环境的同化作用 ——周围人对某事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影响儿童,使他也持有同 样的观点。 经验的情绪效应 ——幼儿对使自己体验到愉快、满意的事物会形成积极的态度 ;对使自己感到痛苦的事物则形成相反的态度, 理智分析 ——当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特定行为的实际含 义时,会根据这种认识对它们形成“好”或“恶”的态度。
为什么小白兔的耳朵那么长?老鹰的嘴很尖、 视力很好? 可以通过动物的外形特征(有无尖齿利爪、有无 翅膀等)、生活习性(肉食还是素食,凶猛还是温 顺,游、飞、爬还是跑等)和生存环境(水里还是 陆地、沙漠还是草原)之间的依存关系形象地反映 出来,是幼儿能够认识和理解的,因此可以作为 学习的内容。
教学计划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计划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教学计划中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目标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计划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选择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兴趣等方面来确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面。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确定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具体的知识点和概念。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具体的技能。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示范、练习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培养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是指教学计划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同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递进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教材、教学软件等。
同时,还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策略。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2、问题的思考: ▪ 在实施这一项工作之前,我们不禁会要问: ▪ ◆什么是课程内容?没有教材,课程内容来自于哪里? ▪ ◆对于已经搜集和准备的课程内容,怎样去伪存真,去粗
取精,进行筛选? ▪ ◆什么样的内容最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 ◆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 ◆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是什么? ▪ ◆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有哪些?
▪ 这一章也应提供相关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到湖南省广播 电视中心现场参观。
▪ 课时安排:一课时 ▪ 第九章:影视鉴赏与评论 ▪ 主要内容:影视评论写作的技巧。 ▪ 课时安排:两课时
▪ 因考虑到每班的学生对于影视内容兴趣的不同,以上这些 内容可做机动的调整。本学期还将安排参观影视现场的活 动。
案例研究2:太阳山学校邬玉艳 《茶文化天地》
程”。教师们在传授知识或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充分 挖掘教师的潜力,贡献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要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把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 和社会情境视作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
▪ ①课程内容来自于学生生活世界。杜威认为:课程内容和 学习过程应该是一对统一的整体,学科知识仅仅是学生探 索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教师不能把课程内容孤立起来, 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作为课程内 容,并将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发展。
▪ 第三,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名茶,我设计了课外延伸的练习。学生在课余 时间利用图书、网络等收集更多的名茶资料,分类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相 互交流。
点评:
▪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依据教育学的标准,对人类文化 予以加工、处理,使其由单纯的人类认识升华为具有内在 教育机智的、教育学化了的课程文化。从上述两个案例可 以看出,课程内容分别是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 搜集、筛选、改造、组合而成的,其中《影视艺术与鉴赏》 就是从《电影媒介艺术论》、《影视评论》、《电影蒙太 奇》、《奥斯卡回顾》等书籍和电视栏目及关于电影、电 视的相关网站中搜集和筛选的。可见,教师能充分利用自 身资源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身教 学风格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使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 适切性,这是其一
课程内容的取向、选择与组织——《课程论》
2020.05.20 17:42 《课程论》施良方著第五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选择课程内容要考虑课程目标,还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学生、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等因素。
第一节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三种取向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一、课程内容即教材传统上课程内容被看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原理、事实等形式,体现在教材中。
20世纪50年代初引入凯洛夫教育学,只提教学内容而无课程。
•优点:有利于考虑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师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使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缺点:容易将课程内容看作是规定好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但学生并不把教材看作使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对教师家长的应付。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20世纪以后一些学者注意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博比特——课程应对当代社会的需要做出反应。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将其转化成课程目标,进一步将目标转化成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分析法被认为使科学有效的课程编制技术。
•学习活动取向对课程内容即教材提出挑战,其重点在学生做什么,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而不是教材的学科内容,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点:注重学生外显活动,但无法看到学生内部经验的同化及其意义理解,容易使人只注意到表面的热烈,而不是深层的学习结构。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学习经验不等同于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强调学习的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不是教材,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突破了外部施加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起支配作用;•增加了课程编制的难度,这是一种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才了解经验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1.1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 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首 先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3.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
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概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3.1课程选择
❖ 课程内容的选择简称“课程选择”,是根据特 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
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
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这些课程要素包括概
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课程选 择是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之一。1859年,英 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可以说,是 斯宾塞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1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 3.1.2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1.1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 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科的发展”、“当代社会 生活的需求”、“学习者的需要”,相应地。课程内容的 基本取向即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 习者的经验”。
❖ 第三,技能。如基础教育中的3R’s(读、写、算)的技能、实验 技能、资料搜集与解释技能、各种专业技能(如烹调、缝纫、 钳工、电工),等等。
3.2.1课程组织的涵义
❖ 麦克尼尔提出的共同的组织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第一,主题。概念是许多学术课程计划最基本的构成。如物理 学中的“力”、化学中的“元素”、生物学中的“细胞”、文学中的 “风格”,等等。
❖ 第二,原理。原理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如“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在所有人 类行为中,个人既是参与者(主观的)又是观察者(客观的)”,等 等。
•
3.1.1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 二、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当课程目标的基本 来源主要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的时候,当代社会生活 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 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的观 点:
❖ 1.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沦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 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
❖ 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课程要素亦是课 程组织的基本线索或脉络,因此,课程要素亦 可称为课程组织的要素,简称组织要素。
❖ 不同课程论专家从不同角度区分了课程组织的 要素。施瓦布确认了课程的四大要素:学习者 、教师、教材和环境。这也是课程组织的四大 要素。这是在把课程视为一种有机整体的基础
路吾漫将漫 上上其下修而远求区兮索, 分课程组织的要素,是一种•宏观的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1.1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 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要确立 以下基本观念:
❖ 第一,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经验的选择 过程即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 过程。
❖ 第二,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 第三,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 第四,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1.1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当课程目标的基 本来源主要是学习者的需要的时候,学习者的经 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 凡倡导经验课程的课程理论流派大都把学习者的 经验置于课程内容的核心或重要地位。
❖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及相应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 课程理论,杜威的“进步教育论”及相应的经验自 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行 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 由“被动适应论”到“主动适应论”并最终发展到“ 超越论”的历程,就是学校课程的主体性不断受 到尊重、学校课程的主体地位不断得以提升的过 程。当对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经验之关系的认识 发展到“超越论”阶段的时候,学校课程的主体地 位最终确立起来。作为社会主体的学校课程成为 主动选择和超越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力量,成为 时代精神的建构者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1.2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
❖ 第一,确定课程价值观,其核心是回答“什么 是受过教育的人”;
❖ 第二,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 体化;
❖ 第三,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即确定作为课程内容的学科知识、当代社 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三者的关系,对 这种关系的认识取决于特定的课程价值观;
❖ 第四,确定课程内容,即确定与特定课程价 值观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2课程组织
❖ 3.2.1课程组织的涵义 ❖ 3.2.2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 3.2.3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2.1课程组织的涵义
❖ 课程组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 ,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 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 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 2.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
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
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1.1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 3.超越论: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 并不断批判与超越社会生活经验,而且还不断建 构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超越论”的基本观 点。
❖ 一、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主 要是学科的发展的时候,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 容。
❖ 怎样选择学科知识? 一方面,人类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学科知识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朗空前缩短,社会对知 识的需求空前加剧;另一方面,学校课程内容已经拥挤 不堪,而且许多学科的地位非常稳固,削减起来难度相 当大,而不削减现有内容,则很难增加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