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意境探微
~ 一 一 _ 一一一 一 一
、
摹 写 自然 , 人化 自然
天地之美 , 尽在 水 中。万物 之色 , 色最 淡 , 能 水 却
说 到理水 , “ 水 思源 。古代 园林特别是 大型 需 引”
皇 家园林 中的水 , 多直 接 引 自江 河湖 海 , 大 在利 用 自 然 之水 造 园时 , 盛水 的池 沼其 形 状 、 水 的形 态是 仿 理
水 是 园林 艺 术 中不可 缺 少 的 、 富魅 力的一 种 最
帝 时建立建 章宫 太液 池 就有象 征 神 山的一 池 三 山景 观, 并一直 沿袭至今 成 为中 国园林 理水 的一种 典型模
式, 这种象征手 法是 对 自然摹 写 的一 种 升华 。今 天 ,
要 素 。古人 称 水 为 园林 中 的 “ 液 ” 水 景 在 我 国 血 。
Ab t a t sr c :Ga d n l b o vtl ywi o t t r r e swi e n i i t u e .We c n o l p r cae te b a t n i i fg r e swi e e itn e o l at h wa a n ya p e it e u y a d vt t o a d n t t x s c f h l a y hh e
无水 则不 活 , 论 走进 哪个 园林 , 们 只 有 看 到水 , 无 人
杭州的西湖等均可见到。在汉代上林苑昆明池中, 立 有石 人 , 塑造相 对 而立 的牛 郎织 女 形象 , 中 间 的池 其
水, 就象征着天河 。魏晋南北 朝 时期 , 齐建 仙都 苑 , 北 苑 中堆有五座 山, 征 五岳 , 五 岳 中 间引 水象 征 中 象 在 国的长 江 、 黄河 、 河 、 水 四条 河 流 。在 文 人 园林 淮 济 中 , “ 勺则江 湖 万里 ” 则有 一 的小 中见 大 的象征 手 法 , 以一勺代水 而微缩 自然于有 限的景致 中。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古代,园林的构造和设计往往体现出中国人理水的特点,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居”。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起源。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和贵族私人园林。
到了唐代,园林逐渐开始向民间传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文人墨客赏景、思考和写作的地方,同时也成为政府官员展示权势和文化的场所。
在宋代,园林的规模更为庞大,造园技术和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形成了苏州园林等经典园林。
明代则出现了以山水为主题的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等。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特征也得到了逐步的精细化和提炼,园林中的水系成为整个园林的重要设计元素和文化象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文化。
二、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是与中国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密切相关的。
理水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手法,更重要的是其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具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观念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设计可以说是一种充满敬畏之心的自然观念。
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和水源,进行巧妙的规划和设计。
这种自然观念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密切相关,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人性、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2.艺术味道园林的核心在于观赏美景,而水系作为园林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系设计几乎是一种艺术,巧妙地运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将水流、湖泊、瀑布、溪流等构成了一个个自然优美的景观。
这种艺术味道在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提升了园林的品位和价值。
3.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非常明显。
中式古典园林理水的技巧解析
中式古典园林理水的技巧解析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的萌芽时从秦汉时期的一池三山、铜龙吐水开始,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从古至今,水是自然界最壮丽的,最活跃的因素。
在任何一类的园林中同,水都是最富有气愤的元素,无水不成园;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二维的水景为主,以表现的会面平静如镜火烟波浩渺的寂静取胜。
山川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变现水的动态美,但高塔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天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奇异的石块,以整体表现经人工化的自然。
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曾说到“水令人远,是令人古”,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水在园林上起到一个主导促成的作用。
理水,是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之一,理水就是对园林水景进行设置,其内容包括水体形式的选择,水面空间的分隔于组合,水岸与桥等局部细部的设计,与山石,建筑等景物关系的处理。
理水的核心理念虽然是仿造李稷天然的江河、湖、溪、涧、泉、瀑,却是在对大自然山水景观概括、提炼之后的给予体现。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掩。
以建筑和绿化,奖曲折的池岸加以掩饰。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建筑前的平台,为突出的建筑的地位以外,不论亭、廊、阁、榭,都是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渗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基本格局;或故又称布设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影像印象。
隔。
或设水点以步石,冰筑堤横断于水面,会架曲折的石板南塘,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这样也可以减小景深和空间层次,并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破。
当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然是一洼池水,也会不会透出亲近山野的感觉。
在理水上,古印度园林理水由引大自然的水入园到挖池堆山,创造铜龙吐水,自雨亭,人工瀑布时序以及形声结合的动态水景,并赋予水景以文化性、象征性、哲理性,直到清代莲花池的引进等,都说明中国古代园林的津鲁做到静中有动,对理水的认识和欣赏,是极为深刻而有智慧的。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理水手法无处不在,滋养着古典文化根基,也闭衬着
古人智慧的精华。
而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大器小用”的手法,依循自然,不营造复杂的水景,而是以小的技巧构建出有着非凡空间美感的水景。
从古老的图式来看,古代很多园林都以田园风格为主,突出原始大自然。
他们
提倡自然升华,并以境界线条形式介绍不同区域,从而营造出和谐、精雅、清新的自然特质。
根据不同的性质,营造出了各种巧妙而细腻的水景,如有螭影碧浪,亦或以湖塘分割空间,构建着微妙的空间意境。
理水手法更是无可挑剔:从“入水漫衍”的运用,到如“明潭深幽”的建构;从“遥窥水岸”的安排,到如“浮浮荷歌”的特质,都有巧妙的表现。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可谓维系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象征着古人尊
重自然、凝练人文理念的精神客观特点。
具有节约水资源的特点,更是显露出古代文明精神处处体现的功能美学审美意识的彰显。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和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着眼于技术、形式以及功能。
首先,要谈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
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综合使用渠道、水池、涡流池和水飞桥等方式,来利用水进行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水可以不断地流动,给人以动态的景观,可以增强人们对水的观感,从而获得安宁、宁静的心情和感受。
其次,从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分为湖泊、池塘、渠道和其他四种主要形式。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最大的水体,它可以营造出一个庞大的水体环境,可以承载大量的水体,能够充分体现古典园林水体美。
池塘是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装饰景观,它可以营造出一个精致的水体景观,给人一种明快的清新感受;渠道则更多的用来起到调节的作用,将水体的流动控制在古典园林的规划范围之内,并使得水体形成一种有序的分布,从而起到控制园林水体的功能。
最后,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的功能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功能主要是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的风水。
营造水景就是利用水体结合园林空间,营造出一种有序、美丽的水景观,而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则是利用水体的势能,有调整园林间水势的通行,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内在美感,以及起到一定的压制控制园林气氛的动态作用。
总之,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以及功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有技术、形式和功能三方面。
技术是指古典园林设计中综合运用渠道、水池、涡流池等方式;形式是指古典园林中湖泊、池塘、渠道等几种主要形式;功能是指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等功能,这几种特征都是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的表现。
因此,理水技术的研究对于把握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以及深入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源远流长——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寺观园林中的理水更能体现道家精神、佛家精神与水的融糅。
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和“三潭印月”亦与佛教文化有关。
1.1.2风水学对园林理水的影响风水,又称堪舆、相地术、阴阳术等,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
风水学认为:“吉地不可无水”,中国古典园林是无水不成园,园林理水受风水学的影响,园林中堆山掇石、挖池引水以增景色的手法,亦可以说是从风水学理论的“补风水”“培风脉”变化而来的。
此外,风水学认为:“水法之妙,不外乎形势……凡水,来之要玄,去要屈曲,横要弯抱,逆要遮拦”[3],说明水流应看不见水流出的源头、流去的出口,其理水理念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藏头露尾的理水原则。
1.2 师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4],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运用工程手段和艺术手法进行加工,因地制宜,低则挖池,高则堆山筑亭。
园林中的水景模仿了大自然中的江、河、湖、溪、瀑、泉等自然形态,如北宋艮岳中的水系、承德避暑山庄的湖泊景区、北齐仙都苑中的“四海”均是模拟自然水体的典范。
建造古典园林时常有“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说法,这种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将大自然微缩于“壶中天地”。
1.3曲径通幽,讲求含蓄中国的诗词中常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表达隽永之情,在古典园林中同样如此,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含蓄多表现为景致的藏和露,景藏则深,露则浅,求藏以达到意境深邃的效果。
通过建筑物、树木、湖石掩映水面,加上岸线的曲折变化以及水体的深浅变化,来增加情趣[5] 。
陈从周先生说过:“水不在深,妙在曲折”。
园林用水,贵在曲折。
通过蜿蜒的水形,营造源远流长的意境。
水的“曲”能够增加空间层次,让游人视线有多样的变化,使空间组织更加丰富,加上建筑和植物的点缀,营造出不同的景观形态,水似尽不尽,而意无穷,给人“欲隐还露”的感觉,引发无穷的想象。
1.4 诗情画意,涵蕴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多数由文人士大夫参与建造而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
2018·05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在园林中的地位非常显著,水景的营造一直以来备受造园家们关注。
在我国对于古典园林水体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文王所建的灵囿中有一片灵池,鸟禽和虫鱼放养其中。
《诗经》中描绘到:“王在灵沼,于轫鱼跃。
”表现出君王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
中国古典的建造讲究“师法自然”,达到来源于自然又要高于自然的境界,园林自然也就成了自然山水的缩影。
明朝文震亨的《长物志》水石篇:“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之中,乃为名区胜地。
”[1]生动表达了造园家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
理水不仅是中国园林造园技巧的组成部分,而且更是我们本民族情感文化的一种象征。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审美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多是以水池为中心进行布局,仿造自然山水建造园林。
园林的建造是园主人的精神寄托之处,常有七分主人,三分匠人之说。
造园家善于用诗意的居住眼光来看待园林山水的营造,犹如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每一个景色都可以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整体来看犹如中国画的长轴,徐徐展开一幅具有诗意给人无限遐想的动人画面,观者似在画中游。
园主人通过寄情于山水之间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水有灵气,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古人通过观察和感悟,给予水以拟人化,赋予它德、仁、义、智等各种美好的品德。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
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戴在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相谐相处,以及与大自然作比较,实现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心境,更是一种良好品德的映射。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善良的人犹如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完整版)拙政园水系分析
拙政园水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
“理水”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整理梳理之意。
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池、潭、湾、溪、瀑布、涧等,自然界水体多种多样,姿态万千。
苏州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吸取灵感,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模仿自然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自然,是在实用与审美的基础上地再创造,是对自然山水的再创作,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中,乃为名胜地。
”明·文震亨《长物志·水石》。
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把自然山水的精华浓缩为小巧、精致、浪漫的山水写意园林,也充分说明了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对水体的设计则是叙情写意的再现,苏州园林当中尤以拙政园最具代表性。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娄门内,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之句取园名。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52000 ㎡,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现在的拙政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东、中、西三个小园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
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中部,水的面积几乎占全园的五分之三。
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交流。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对水文化的诠释
在 后 来 的 园 林 建 造 中 , 者 多 利 用 阔 大 的 水 大 面. 将 天然 水 体 略加 人工 . 水 面 上安 排 岛 屿 、 或 在 布 置 建 筑 , 加 曲 折 深 远 的 意 境 。 小 者 则 或 造 小 增
水 池 以 一 勺 象 征 千 里 江 湖 , 设 溪 流 蜿 蜒 以 尽 山 或
水 是 人 类 心 灵 的 向 往 , 类 自古 喜 欢 择 水 而 人 居 。 中 国 文 人 士 大 夫 阶 层 对 水 亦 有 着 特 殊 的 感 情 , 被 认 为 是 高 尚 品 格 的 象 征 [ 。《 诗 外 传 》 水 】 ] 韩
中云 :夫 水 者 , 理 而 行 , 遗 小 , 有 智 者 ; 而 “ 缘 不 似 重
基 先 就 源 头 ” 。
智 者 所 以 乐 水 也 。文 中认 为 水 有 智 慧 , 晓 礼 义 , ” 通
有 勇 敢 的 气 概 , 解 自己 的 命 运 所 在 , 备 高 尚 的 了 具
品 德 。水 的 这 些 品 格 , 迎 合 了 文 人 士 大 夫 追 求 正
雅 量高致 的 。
彭 双, 道明 何
( 阳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郧
[ 摘
艺术 系,湖 北 丹 江 口
420 ) 4 7 0
要 ] 国 源远 流 长 的 文 化底 蕴 , 中 国 园林 建 筑 别 具 一 格 , 满诗 情 画 意 。 独 具 东 方 文 化神 韵 的 中 中 让 充
国古 典 园林 堪 与 古希 腊 、 西亚 园林 相 媲 美的 原 因除 了 中国传 统之 儒 、 、 时 空 意识 、 美情 趣 、 理 意 志 以及 道 释 审 伦 人 格 理 想 等理 念巧 妙 融 合 以 外 , 独 具 神 韵 的 水 文 化 近 乎 完 美 的诠 释 , 对 更是 其 享 誉 盛 赞 的 又 一 制 胜 之 因 。 中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赏析
林中的水体面积已占园林的很大
比重,园林水景大多和城市供水
相结合,形成了完备的供水体系。水源选
·古典园林
Title 择除了地下泉水,还从园外通过沟渠人工河引来自然河流的活水。园内水景形态
多样,不仅有池、潭、湖泊,还有溪涧和瀑布等,水景开发也颇具创造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隋朝的西苑还有唐朝的华清宫。西苑以人工湖北海为中
suscipit
egestas.
将近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园主因地制宜,低则 挖池
高则堆山,亭台水榭皆临水
而建,用大面积的水面营造开朗的氛围。
·古典园林
Title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
1崇尚自然,人化自然,山水相依
• 道L家o思r想e在m古典ip园s林u中m体现d得o最l多o。r这s些it哲a学m思想e汇t,合起来便形 成了古c典o园n林s视e为ct自e己t回u归e自r然a的d精ip神家is园c。in所g以在e营lit造.园林时讲究 临摹自V然i山va水m并对u其s进e行t艺m术加a工g,n根a据. 园F林u选s址ce的场s地e特d征s,e低m则
·古典园林
Title 章华台和姑苏台的建立标志着上代囿与台的结合和进一步的发展,也成为后来的
秦汉宫苑的先型。章华台的山环水抱的模式是仿自舜帝陵,姑苏台依就自然山势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人工添加建筑水池等,这些做法跟后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形式上已经非常接
近了。
抒情。
·古典园林
Title 由于中国古典园林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去营造无限的意境,所以园中的景致大都
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皇家园林一般水面体量巨大,但在很多理水细节仍然追求 小中见大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
中国吉祥文化往往通过一种图案来表 达心中的祈福追求。从高空俯瞰,昆 明湖形似一个寿桃,而万寿山佛香阁 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整 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振翅欲飞。大 凡到过颐和园的游客,人知其布局暗 含“福寿”图案
湖中仙岛:昆明湖中象征着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的岛屿是乾隆皇帝按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希
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特别设计建造的。如果把长堤比作项链,那么这三座岛就像是三颗散落 的宝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们刚好分别坐落在西堤划分出的三个大
远香堂
荷风四面亭
• 以水见长,突出主题 以水见长是拙政园素有的造园特点。 水 是拙政园的灵魂和纽带, 是拙政园的主体和 相调和、 相映衬为原则。
• 其一, 景点布置疏疏落落, 不求其聚, 亦 不觉其散, 都因有水为中心, 有桥梁道路, 通 其脉络;有长廊逶迤, 填其空虚。
• 其二, 凡诸亭槛台榭, “ 兼因水为面势” 。 临水建筑 物特别多,形式多平宽开敞, 富有 安定感,与广漠的池 水相调和。
• 其三,拙政园的通景线水陆交错, 拙政园的池水处理, 务求其迂回曲折, 一览不尽, 是和一般苏州园林集中用 水相对 立的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 法把 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这样 便可因水的来去 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 可穷尽的幻觉。 分散用水还 可以随水面相对 狭窄的溪流则起沟通连接的作用,这样, 各 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 从而具 有一种水 路萦回、 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 的水乡气氛。
处理好与建筑、植被、山石、路径、场所等空间 关系,全面兼顾不同视角、方位的视觉轴线的景 观效果,以及构图的平衡、匀称,空间层次的丰 富与和谐等。同时,还应充分运用水中倒影的构 景作用,以扩大景观空间和灵动之感,使景观空 间因“水”而“活”。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理水设计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展示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园林设计。
1. 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水为主要元素,通过水池、水榭、水亭等水景,营造出宁静、雅致的园林氛围。
2. 扬州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其理水设计以湖泊为主,融入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湖滨风光。
3. 西湖断桥: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其中的断桥是其标志性景点之一。
断桥的理水设计以桥梁为主,桥与湖水相连,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线。
4.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其理水设计以大型人工湖泊为主,融入了丰富的山石、亭台和花木,打造出宏大而优美的园林景观。
5.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园内的石阶、水池和假山为主,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6.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其理水设计以山水为主,借助山峦、溪流和池塘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7.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水池、假山和亭台为主,通过精心布局,营造出一种精美而又舒适的园林景观。
8. 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是成都的一处历史名胜,其理水设计以池塘、假山和廊桥为主,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宁静的氛围。
9. 苏州山塘街:山塘街是苏州古城的著名景点,其理水设计以运河为主,融入了传统的街巷建筑和石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上风景线。
10.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园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理水设计以桥梁为主,桥与湖水相连,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景观线。
以上是十个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每个案例都展示了园林设计中独特的理水风格和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这些园林通过水景、桥梁、假山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摘要:在自然风景中,山因水而幽,水依山乃活,二者往往相辅相成。
同样道理,人工山水园的叠山与理水也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
水池一般都濒临着假山,或以水道弯曲而折入山坳,或由深涧破山腹而入于水池,或山峦拱伏而曲水潆流。
凡此种种,都合于“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
江南古典园林遵循自然之道,地形之势,叠山理水手法多变,适宜地形,彰显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其手法源远流长,值得后世借鉴发扬。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叠石造山园林理水形式处理引言: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覆作为装点。
山水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之一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平地起造的江南人工山水园林的叠山、理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一般不大,这对园林的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能否合理恰当地利用园林周围环境和天然资源,也是决定园林精致与否的客观条件。
大自然形态万千、变化多端,江南古典园林不可能在有限的地域空间、物质条件下对大自然原样照搬,而是有意地、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自然中的某已构成要素加以突出表现,在不悖于客观的条件下,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典型化的人工自然。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绝对不是自然山水的复制品。
同绘画一样,基于自然、再现自然,又高于自然。
模拟的原则是忠于客观,但又不完全照搬,重在神韵、气质的相似而非单纯地具体形态的相像。
从江南古典园的动机或目的来看,不同的园林类型模拟的具体内容不同。
但总体而言,也无外乎是对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形态的描摹再现。
这里面又可分出叠山和理水两个不同的语支。
1 叠石造山自然界的山岳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苏州古典文人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其理水表现手法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更是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大启示。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入手,探讨其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的使用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水的使用非常灵活多样,既有大片的湖泊、池塘,又有细小的流水、瀑布,还有水面上的假山、亭台等结构。
这种丰富多样的水景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对水的巧妙运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调节了气候,提高了空气湿度,为园林中的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水的周围装饰在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水的周围通常会布置各种装饰物,如假山、亭台、廊檐、石桥等,这些装饰物既可以增加水景的观赏性,又可以为游人提供休息和避雨之处。
这些装饰物的设计和布置也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艺术美感的追求。
三、水的引导和流向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的水景通常会通过精心设计的水系和景观来引导人们的观赏路线和视线,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水的流动与变化,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还强化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对水的使用非常灵活多样,这种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可以启示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尺度的水体、水景来丰富滨水景观的表现方式,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水景,增加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改善空气湿度等,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师可以借鉴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水的使用、合理丰富的水的周围装饰、以及合理引导的水的流向等手法,设计出更加具有吸引力、趣味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的滨水景观,提高城市滨水景观的品位和水平,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健康、快乐的生活空间。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工程研究Engineering research■ 李皓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发展历程,并从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源头设计、水体布局形式、水体形态特征、水体意境美的创造”详细解析其基本特征。
提出研究我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为创作优秀的现代园林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水景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以自然山水园创作为特色,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象美和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通常采用挖湖堆山的造园手法,创造丰富的自然山水空间形态。
而园林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内容,具体任务是结合环境特色设计建造优美的水景空间。
中国园林自古就有“无园不水”的说法,无论是北京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离不开水景的设计与建造。
因此,系统研究和整理我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丰富古典园林创作理念,更好地为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创作优秀的现代园林提供有益借鉴。
1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最早萌芽于商周时期,在周代周文王筑“灵池、灵台、灵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其中,灵池是规整的四方形人工水池,以“放养游鱼、观鱼赏景”为特色,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人工园林水景设施,为统治阶级提供了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
秦汉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以皇家宫苑建筑为主体,较明显体现了“建筑为主、山水为辅”的造园思想,水景建造数量不多,形态以皇家宫廷院落水池设计为主。
汉代著名的建章宫挖湖建造“太掖池”,并在池中修筑三座假山,分别命名为“蓬莱、瀛洲、方丈”象征着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最早的理水设计手法“一池三山”的思想。
魏晋时的中国古典园林,逐渐与田园诗、山水画融合,初步形成了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
这个时期的园林建造在摹拟、仿效自然的基础上,逐步融入当时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场景,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故事所体现的园林生活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之一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之一摘要:简要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所起到的作用与地位,通过简析中国古典园林在水景上运用的“开合聚放”的形式和手法来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自然之美、山水之美。
关键词:园林理水水景开合聚放我们常说“山水园林”,在园林景观中有山有水才能充分体现园林景观意境和特点,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三大要素,园林景观中的主要景色也主要由它们来构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园林景观中只要有了水,一切景观都活了起来,可以说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这足以说明水景在园林中所占的地位。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所说的“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
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
水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灵魂,在中国造园中,素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
水变化不定的形态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园林景观空间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
许多古典庭院以水为主题,如苏州网师园、沧浪亭、拙政园等。
水景丰富了庭院景观,改善了庭院生态环境,并为水生花卉提供了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庭院意境。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园林景观;改善环境,调节小环境中的气候;提供生活用水;提供生产用水;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需的环境;交通运输;汇集、排泄天然雨水;防护、隔离;创造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防灾用水。
在园林景观营建中常见的水景形式按水的状态可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两种。
静态水景一般在园林中以片状汇聚的水面,如湖、池等表现。
动态水景是以流动的水为主体,形式上主要有流水、落水和喷水三种,利用水姿、水色、水声来增强其活力和动感、令人振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是独立发展的一套系统,它着重强调对自然山水景观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
对水自然形态的表现,关键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其特征表现的艺术真实,突出“虽为人开,宛若天成”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1.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
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
《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
……此智者所以乐水也。
”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
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
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
《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
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
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
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诗歌崇尚自然美,形成以“自然”为宗的诗歌美学,其中不乏描述自然水景的名篇佳句。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等等。
许多园林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水更深的文化内涵。
3.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
(1)水型美
“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
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假山相伴,深邃而有山林之趣。
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涧石谷等多种变化。
同时,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及小桥,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
(2)动静美
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
水平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
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
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
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
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
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形成瀑布景。
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3)水声美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
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
古代园林水景中,不乏利用水声成景的例子,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圆明园的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
还有借助听觉变化,赋予建筑以诗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听雨轩则取意于“雨打芭蕉”,点明了水声之美,充分发挥了水综合视听的功能。
(4)映射美
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
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
园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多样,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映射出风的存在牙口原有水面的宁静;“赤鱼戏水”、“碧波荡漾”映射出环境色和池中色;”波光粼粼”映射出光的存在;“潺潺流水”映射出地形的起伏;而“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所描述的冰雪场景,则映射出季节的变化。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