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 备课教案

《春酒》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春节习俗,以及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春节习俗。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态度。
(2)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春酒》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春节习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4.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春酒》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节习俗的短文。
3. 背诵课文《春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春节习俗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程度。
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春节氛围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春节场景中,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和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春酒》的教学教案设计

《春酒》的教学教案设计《春酒》的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0篇)《春酒》的教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新年的一些图片)问: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是什么样的情景?(生答:过新年),相信,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不少过新年的乐事,趣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过新年的乐事,趣事,或者说一说我们当地的过新年的民风民俗。
例如:我过新年的乐事就是放烟花和有好吃的东西。
我们这里过新年时要吃饺子,贴对联。
还有玩灯,唱戏。
师:过新年的气氛永远是那么的温馨,每当我们谈起来,都会有说不完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
那么,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感受一下她们过新年的故事――《春酒》。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琦君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知春酒)1、生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在作者这段美好的回忆中,叙述了哪几个富有情趣的片段?生读后答。
明确:有三个片段,喝春酒,过新年,喝会酒。
2、提问::从这三个片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读出了什么?明确:从过新年这个片段中,我知道了作者故乡的过新年的一些民俗活动,而且这也跟我们这里挺相似的,我也跟作者小时候一样,过新年就想吃。
从喝春酒这个片段中,我读出作者很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还可以知道作者的故乡过年时有每家轮流邀请唱春酒的风俗。
可以读出那里有桃花源般的民风,左邻右舍相处很融洽。
从唱会酒这个片段可以看出,那里的人们互相帮助。
还可以看出母亲的乐于助人,愿意借出花厅供人使用。
3、小结:从这三个片段中,作者写出了故乡的民俗民风之美,人情之美,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儿时童年快乐生活的深情怀念。
《春酒》语文教案(通用10篇)

•••••••••••••••••《春酒》语文教案《春酒》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酒》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酒》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
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
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
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2、导语示例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
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
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
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
《春酒》教案教学设计

《春酒》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春酒》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春节习俗的热爱和怀念。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作者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习俗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春酒》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春节习俗。
(2)板书课题《春酒》,简介作者琦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学生通过字典或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短文。
3. 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春节氛围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家乡过年的场景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课文《春酒》教案范文

课文《春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春酒》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家乡春节习俗的描述。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酒》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春酒》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某些生僻词语和句型的理解与应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互动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法:用于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习俗和活动。
(2)提问学生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春酒》。
(2)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修辞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并练习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4. 语言实践:(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描述。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修辞分析和语言实践进行点评和反馈。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春酒》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春酒》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中国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情绪。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酒》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中国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春酒》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中国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中国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介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对中国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进行介绍。
2. 互动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观察法:学生观察和描述春节习俗和活动。
4. 写作法:学生写作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经历和习俗,激发学生对《春酒》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课文《春酒》,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进行背诵练习。
3. 生词与短语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教师进行讲解和示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文化背景介绍:教师讲解中国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写作与汇报: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个人经历,写一篇关于春节的短文,并进行汇报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的积极性。
《春酒》教案

《春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春酒》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了解《春酒》的背景和上下文,掌握其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分析《春酒》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写作并进行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春酒》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春酒》的文本;2.投影仪和电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引入《春酒》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 (20分钟)让学生阅读《春酒》的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春酒》讲述的是什么故事?•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文章的情感表达是什么?3. 分析文章结构 (15分钟)让学生分析《春酒》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引导他们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语感训练 (10分钟)通过句子分析和语言运用,让学生提高对《春酒》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意象的描写。
5. 个人思考和表达 (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与《春酒》中的主题进行联系,并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
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春酒》的感受和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 写作练习 (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春酒》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将《春酒》的故事情节进行再现;2.开展文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酒》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组织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比较交流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春酒》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文《春酒》的教学设计精品4篇

课文《春酒》的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以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领悟文章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qi3)门槛(kan3)过瘾(yin3)凑(cou4)齐酬(chou2)谢煨炖(wei1dun4)两颊(jja2)家醅(pei1)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二、导人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作者简介:琦君。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春酒》 备课教案

《春酒》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春酒》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春酒》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
(2)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难句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春酒》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春酒》,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春酒》的作者和背景。
2. 课堂阅读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春酒》,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3.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课文《春酒》的读后感。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模仿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模仿创作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评估学生对课文《春酒》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春酒》语文公开课教案

《春酒》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酒”、“欢聚”、“陶醉”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生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可通过小组竞赛、问答等方式进行。
3. 修辞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引出本课的主题《春酒》。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可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3. 生词学习: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
可通过小组竞赛、问答等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修辞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讨论该段落的主题和修辞手法,进行分享。
6.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抒情或议论的形式。
四、教学评价1.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如语气、节奏的把握等。
2. 生词测试:进行生词和短语的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生词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春酒》的文本。
2. 图片:春天的图片。
3. 生词卡片: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 写作纸张: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纸张。
《春酒》教案模板

《春酒》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酒”、“团圆”、“欢乐”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喜庆气氛。
(2)理解家庭团圆和亲情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文《春酒》。
(2)生词和短语卡片。
(3)修辞手法示例。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
(2)白板。
(3)教学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和习俗。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春酒》。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其意思。
(2)教师用例句解释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示例。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解释。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春酒》背诵给家长听。
2.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写一个句子,并明天向同学分享。
3. 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想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课文时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春酒》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节”、“酒席”、“鞭炮”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朗读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春酒》的文本。
(2)生词和短语的解释。
(3)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春酒》。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春节的习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春节的回忆和习俗的了解。
(2)介绍课文《春酒》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春酒》。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3)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
(2)教师举例说明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签字确认已经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春酒》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春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春酒》。
2. 词语解释: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3. 句式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内容理解: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拓展延伸:欣赏其他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2)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板书: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理解。
(3)朗读、讨论、展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春酒》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词语解释: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4. 句式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5. 内容理解: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6. 拓展延伸:欣赏其他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春酒》教学设计3

春酒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标是通过文学名著《春酒》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技巧和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学生能够理解《春酒》的主要意旨和思想内涵;•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艺术带来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
2. 教学内容2.1 文学名著《春酒》的基本情况讲解《春酒》的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并带领学生阅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大意和主题内涵。
2.2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详细分析《春酒》的结构特点,包括全篇的体裁、章节的组成和标题的命名,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内在构造和组织方式。
2.3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分析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用词、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2.4 文学作品的评价和鉴赏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作品,尤其要求学生注重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反思。
3.1 教学前期准备•对《春酒》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梳理;•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3.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之前所读过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文学作品《春酒》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阅读文章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春酒》,重点关注全文的主旨和情感体验。
第三步:讲解解读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阐释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理论和鉴赏方法。
第四步:分析语言特点通过分析文本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体裁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作品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五步:评论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理论,对作品进行评论和鉴赏。
鼓励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春酒》教学教案设计

《春酒》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酒”、“团圆”、“欢乐”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春酒》,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春酒》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翻译和造句练习。
4.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讨论其作用和效果。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生词和短语的翻译和造句练习。
2. 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背诵《春酒》。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酒》的短文,可以是读后感或者对某个生词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翻译、造句和短文写作等。
3. 课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春酒》的背诵情况,评估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春节的了解和体验。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分享他们对春节的回忆和传统习俗。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春酒》的原文。
2. 生词和短语列表:包含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春酒》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春酒》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琦君的背景及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将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亲情友善的价值观。
(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春酒》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作者的写作风格。
难点:1.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意境。
2. 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春酒》的文本。
2. 作者琦君的背景资料。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琦君的背景及《春酒》的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意境。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意象,提高审美情趣。
5. 创造性改编:(1)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如改编成故事、戏剧等。
(2)学生展示改编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春酒》,加强记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亲人的作文。
3. 搜集其他琦君的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确保教学内容与学长相结合。
《春酒》的教学教案设计

《春酒》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春酒》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春酒》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春酒》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春酒》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春酒》,感受春天的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春酒》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欣赏与实践(1)学生朗读课文《春酒》,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创作关于春天的短文或绘画作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春酒》。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3. 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绘画作品,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春酒》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合作探讨和欣赏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春天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春酒教学设计《春酒》最值得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挖掘文章内涵,那就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浓浓亲情、乡情、人情。
所以,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在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人情之美上。
以下是一份余映潮春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需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课要充满“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学立意的明确得当。
一堂课的教学立意,应依据文本特点、学生情况、编者意图以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来定位。
“教什么”定位清晰了,“怎么教”也就得当了。
于是师生互动,深入文本,浸润在字里行间品味、感悟、鉴赏,领略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精神便在濡染中得以培养、积淀与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读懂作者,体悟深情;“品” 至其灵性,领略韵致,读出韵味。
《春酒》文字素淡却意蕴丰厚,更须细酌慢品。
第四单元都是有关民风,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语言皆具平实本色。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童年、故土、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春酒》那么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土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土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些散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我引导学生凭借这些知识经历欣赏文学作品,在逐步的情感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样教学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挑剔、煨炖、一马领先、顾名思义”等词的读音与词义。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土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1.朗读教学法。
2.合作品读法。
3.点拨鉴赏法。
教学课型美文赏析课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刚刚过去的xx年春节还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也许我们的耳畔还回响着春节的鞭炮声,也许我们还沉浸在与亲朋好友的相聚时光中……那么有哪位大胆的同学能告诉我们——他在春节里最喜欢的一件事或场景,请用一句话叙说。
(本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大胆参与课堂发言的勇气,也在锻炼学生的即席发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在为深入理解与体会课文意蕴而做铺垫。
)师评说学生发言,并巧妙导入正题。
那么,今天我们来听听一位八旬老人是怎样叙说她童年时在春节里最爱干的事。
让我们共同走进琦君的《春酒》。
(投影课题)以课件投影为主。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重在字词点滴积累,数量要少而精,尽量以书本注释与练习中列举为要,假设在朗读中遇到不明字音,师那么在黑板上随时明确更正。
(多媒体显示)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ī) 枸杞子(gǒu qǐ zǐ)一马领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注意思考投影中的几个问题。
(师设问要讲究,难度上要有层进性,逻辑上要有目的性。
)问1:文章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思乡问2: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吃春酒”表达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明确:喝母亲自酿的八宝酒补气、健脾、明目,药香加酒香,味甜亲密融洽、温馨和谐问3: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答复)从课文中你了解故土人那些品质?明确: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热情好客问4:想一想,作者思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明确:不,是借春酒抒情,借春酒怀人,表达对母亲、亲人的思念,对浓浓乡情、难忘的童年生活的追思。
1.请同学研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意在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品词赏句的能力。
)2.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请你们喜欢的理由。
(教师巡视)3. 师事先精心挑选好几个细节的例子。
假设学生提出,顺水推舟,点拨赏析;假设学生未说出,那么相机抛出,做到自然。
如:关于母亲的细节(母亲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温柔的思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母亲得意(兴奋、自豪的外露)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语言的重复,说明母亲热情、无私、朴实、富有耐心)快乐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害羞、兴奋、自豪)。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2)不仅是酒,……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两个“总是”与“还”极言母亲善始善终,心地无私。
“笑眯眯”说明母亲善良淳朴、诚心热情。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再如:关于童年的细节(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记忆。
)(1)我是母亲的代表(写出女儿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极富爱心,母女情深。
)总是一马领先,不请自到,(母亲的代表,当然名正言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彻底抛开了初一至初五的那些“拘束”。
说明民风淳朴。
))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
写出“我”的憨态可拘。
),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吃得填满了肚子,伸长了脖子,这还不算,还得尽量多带一些回去,典型的“多吃多占”。
真有那么馋吗?看看下文“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已经不稀罕了。
”看来“多吃多占”的主要原因是“气氛之热闹”,小孩子不就是爱凑热闹吗?一句话活现出当年的童心童真。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机灵顽皮)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对我的动作描写,突出八宝酒的魅力之大。
)又如:关于风俗人情的细节(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思念。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什么特点?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
)呼呼呼地点燃了,(叠词“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气氛。
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
)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点燃的仅仅是煤气灯吗?还有暖暖的人心,还有对这种热闹气氛和融洽关系的热爱。
师评:文中朴实无华的美句,俯拾皆是,细细品味,味同甘醇。
4.文中的人物描写很生动,写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对谁的描写最出色?(此题为机动,假设时间有限,可略去)明确:母亲:善良能干小女孩:天真可爱乡亲:淳朴厚道母亲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
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
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为逝去的、进展的美好时光“摄影”吧!同学们都坚持写周记或日记就是很好的练笔。
1.仿句填词。
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酒有一种的味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春酒有一种的味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倘假设你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白船儿,……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2.类文赏析——两首课外诗。
(见课件:《月之故土》、《乡愁》)3.再次引用琦君的语言点旨。
投影显示:“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假设能忘掉故土,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1.并与酒、思乡主题有关的诗句及名篇,写在摘抄本上。
2.写过春节时让你思念的细节。
3.推荐课下阅读: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萧乾的《枣核》、琦君的《故土的桂花雨》。
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唤起思乡的高潮,在照应主题与课题中完毕此课。
附板书设计:追忆风俗味春酒思母味思乡曲童年味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