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教科书第03章路基设计.doc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路基设计

学习目的:本章主要介绍路基的构成及横断面设计方法,在路基边坡高度较大或存在软弱岩层等情况下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因此要分析其稳定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的路基变形量

较大,需进行变形分析和监测。水对路基的耐久性影响非常显著,本章还介绍了路基

排水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在特殊地区修筑路基的一般原则。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一般

路基的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路基基本概念及主要病害的讲解,要求掌握路基的基本构造要求和路基产生病害的基本原因。详细讲解路基设计三要素的基本内涵。详细讲解路基稳定性分析的几种

方法,直线滑动面、折线形滑动面的不平衡推力法和传递系数法、圆弧滑动面的瑞典

法和简化的Bishop法。了解熟悉软土地基稳定性分析、浸水路基稳定性分析及路基抗

震稳定性分析的特点;明确路基排水设计方法、特殊路基设计、路基填料的选择与压

实、路基变形分析等内容。

第一节路基概念及构造

一、路基基本概念

公路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并将其扩散至地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高于原地面高程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Embankment),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Cutting)。需要指出的是,原地面高程指的是清除天然地面表土、整平并碾压后的高程。

路基承受行车荷载作用,主要是在应力作用区,其深度一般在路基顶面以下0.8m范围以内,即路面结构的路床部分,其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应根据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原则确定。坚固的路基,不仅是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保证,而且能为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至为重要。

为了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使路基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不致产生过量的变形,在路基的整体结构中还必须包括各项附属设施,其中有路基排水,路基防护与加固,以及与路基工程直接相关的设施,如弃土堆、取土坑、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坪及错车道等。

由于路基高程与原地面高程有差异,且各路段岩土性质的变化,各处附属设施的布置不尽相同,因此各路段的路基横断面形状差别很大。路基横断面形式的选定和各项附属设施的设计,同是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般路基通常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特殊路基则指位于特殊土(岩)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通常认为一般路基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选用典型断面图或设计规定,不必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对于超过规范规定的高填、深挖路基,以及地质和水文等条件特殊的路基,为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需要进行个别设计和验算。

二、路基的类型与构造

通常根据公路路线设计确定的路基高程与天然地面高程是不同的,路基设计高程低于天然地面高程时,需进行挖掘;路基设计高程高于天然地面高程时,需进行填筑。由于填挖情况的不同。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三种类型。路堤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路堑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此两者是路基的基本类型。

当天然地面横坡大,且路基较宽,需要一侧开挖而另一侧填筑时,为填挖结合路基,也称为半填半挖路基,在丘陵或山区公路上,填挖结合是路基横断面的主要形式。

1 路堤

图3-2所示为路堤的几种常见横断面形式。按路堤的填土高度不同,一般路堤中有可以划分出矮路堤和高路堤。填土高度小于1.5m者,属于矮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8m(土质)或20m(石

质)的路堤属于高路堤。随路堤所处的条件和加固类型的不同,还有浸水路堤、护脚路堤及挖沟填筑路堤等形式,非以上特殊情况的路段是普通路堤。

图3-2 路堤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矮路堤;b)普通路堤;c)浸水路堤;d)护脚路堤;e)挖沟填筑路堤

矮路堤常在平坦地区取土困难时选用。平坦地区地势低,水文条件较差,易受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设计时应注意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力求不低于规定的临界高度,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两侧均应设边沟。

矮路堤的高度通常接近或小于路基工作区的深度,除填方路堤本身要求满足规定的施工要求外,天然地面也应按规定进行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必要时进行换土或加固处理,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填方高度不大,h=2~3m时,填方数量较少,全部或部分填方可以在路基两侧设置取土坑,使之与排水沟渠结合。为保护填方坡脚不受流水侵害,保证边坡稳定性,可在坡脚与沟渠之间预留1~2m甚至大于4m宽度的护坡道。地面横坡较陡时,为防止填方路堤沿山坡向下滑动,应将天然地面挖成台阶,或设置石砌护脚。

高路堤的填方数量大,占地多,为使路基稳定和横断面经济合理,需针对其稳定性进行个别设计。高路堤和浸水路堤的边坡可采用上陡下缓的折线形式或台阶形式,如在边坡中部设置护坡道。为防止水流侵蚀和冲刷坡面、高路堤和浸水路堤的边坡,须采取适当的坡面防护和加固措施,如铺草皮、砌石等。

2路堑

图3-3所示是路堑的几种常见横断面形式,有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及半山洞路基。挖方边坡可视高度和岩土层情况设置成直线或折线。挖方边坡的坡脚处设置边沟,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径流。路堑的上方应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和排除流向路基的地表径流。挖方弃土可堆放在路堑的下方。边坡坡面易风化时,在坡脚处设置0.5~1.0m的碎落台,坡面可采用防护措施。

陡峻山坡上的半路堑,路中线宜向内侧移动,尽量采用台口式路基[图3-3b)],避免路基外侧的少量填方。遇有整体性的坚硬岩层,为节省石方工程,可采用半山洞路基[图3-3c)]。

图3-3 路堑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全挖路基;b)台口式路基;c)半山洞路基

挖方路基处土层地下水文状况不良时,可能导致路面的破坏,所以对路堑以下的天然地基要压实至规定的压实程度,必要时还应超挖,重新分层填筑、换土或进行加固处理,采取加铺隔离层,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3 半填半挖路基

图3-4所示是半填半挖路基的几种常见横断面形式。位于山坡上的路基,通常取路中心的高程接近原地面高程,以便减少土石方数量,保持土石方数量横向平衡,形成半填半挖路基。若处理得当,路基稳定可靠,减少了土方调运量,是比较经济的断面形式。

a)一般填挖路基;b)矮挡土墙路基;c)护肩路基;d)砌石护坡路基;e)砌石护墙路基;f)挡土墙支撑路基;g)半山桥路基

半填半挖路基兼有路堤和路堑两者的特点,上述对路堤和路堑的要求均应满足。填方部分的局部路段,如遇原地面的短缺口,可采用砌石护肩。如果填方量较大,也可就近利用废石方,砌筑护坡或护墙,石砌护坡和护墙相当于简易式挡土墙,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有时填方部分需要设置路肩(或路堤)式挡土墙,确保路基稳定,进一步压缩用地宽度。石砌护肩、护坡与护墙以及挡土墙等路基,参阅图3-4中c)~f)。如果填方部分悬空,而纵向又有适当的基岩时,则可以沿路基纵向建成半山桥路基,如图3-4g)所示。

上述三类典型路基横断面形式各具特点,分别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性很大,且路基位置、横断面尺寸及要求等,亦应服从于路线、路面及沿线结构物的要求,所以路基横断面类型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设计。

图3-4 半填半挖路基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