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详细.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转换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杠杆、滑轮、齿轮等;3. 学生能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功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简单机械系统: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 力学计算: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5. 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机械原理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与分类1.2 力的作用效果1.3 功与能量第二章:简单机械系统2.1 杠杆原理2.2 滑轮组2.3 齿轮组第三章:力学计算3.1 力的合成与分解3.2 功的计算3.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第四章:实践操作4.1 实验一:杠杆实验4.2 实验二:滑轮组实验4.3 实验三:齿轮组实验第五章:应用与创新5.1 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机械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5.3 创新设计探讨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课程设计教案
动图解法绘制机构给定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
3)选取位移比例尺μl、速度比例尺μv、加速度比例尺 μa和转角比例尺μφ(时间比例尺μt),绘制滑块5的位移 线图s-φ(t)、速度线图V-φ(t)和加速度线图a-φ(t);
4)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原始数据和设 计要求。将机构一个运动循环中的下列各个运动参数填 入表中,并以机构的某一位置为例,说明采用相对运动 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目的:
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能 力,使学生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和设计有一 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高其计算、制图和使 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要求:
用1号图纸一张和2号图纸一张绘制设计图。图纸 绘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要求进 行绘制,最后整理出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全部的课 程设计应在一周内完成。
q
k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n r/min
6、设计计算步骤 1)选取机构比例尺μl、按照数据表中给定的有关参数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将曲柄圆周分成6等份,作为曲柄的 6个位置,其作法为:取曲柄OA与连杆AB共线时所对应 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曲柄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标出A1、 A2、A3、A4、A5、A6 6个位置。再根据曲柄位置画出机构 的六个位置简图;
1、方法:矢量方程图解法(相对运动图解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关系 3 C
B
VC=VB+VCB
2
A
大小: ? 方向: √
√? √ ⊥CB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篇
第13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汇编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上,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这已成为共识。
本书从这一认识出发,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出的要求,汇编了二十个课程设计题目,供教师选用和参考。
13.1 四工位加工机床的刀具进给系统和工作台转位系统设计(1) 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 1) 总功能要求实现对工件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
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四工位加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如图13.1所示。
该系统由安装工件的回转工作台和装有刀具的主轴箱及传动部分组成。
工作台有四个工位,能绕自身回转轴线作间歇转动。
主轴箱上装有三把刀具,对应工作台Ⅱ位置装钻头,Ⅲ位置装扩孔钻头,Ⅳ位置装铰刀。
刀具的旋转运动由主轴箱系统提供,主轴箱能实现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工艺动作。
主轴箱完成一次静止、快进、进给、快退的循环运动,在四个工位上分别完成相应的装卸、钻孔、扩孔、铰孔工作,在刀具退出工件期间,工作台完成一次回转90度的转动。
依次循环四次,一个工件就完成了装、钻、扩、铰、卸等工序。
(2) 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1) 刀具顶端离开工件表面65mm 开始动作(图13.2),快速移动60mm 距工件5mm 时匀速送进60mm ,然后快速返回,回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比(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2) 刀具匀速进给速度为2mm/s ;工件装卸时间不超过10s 。
图13.1 图13.23) 生产率为每小时约74件。
(3) 运动方案构思提示1) 工作台的间歇转动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曲柄摇杆棘轮机构、蜗杆凸轮间歇机构、圆柱凸轮间歇机构等。
2) 主轴箱的移动可采用移动推杆圆柱凸轮机构、移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摆动推杆盘形凸轮与摇杆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带滑块的六杆机构等。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使学生了解各类机械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机械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系统(如齿轮、带、链传动)的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4. 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介绍常见机构和控制系统的类型、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讲解机械系统动态平衡的条件、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1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第2-3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第2章;3. 第4-5周:机械传动系统,教材第3章;4. 第6-7周: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教材第4章;5. 第8-9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教材第5章;6. 第10-11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材第6章。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院: 行知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陈宇学号: ********授课教师:王笑提交时间:2012 年7 月1日成绩:目录1.设计工作原理-----------------------------------------------------22.方案的分析--------------------------------------------------------43. 机构的参数设计几计算-----------------------------------------74. 机构运动总体方案图及循环图-------------------------------115.机构总体分析----------------------------------------------------136. 参考资料----------------------------------------------------------13半自动钻床机构一、设计工作原理1.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1080r/min降到主轴的5r/min,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进刀等工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设计加工图(一)所示工件ф12mm孔的半自动钻床。
进刀机构负责动力头的升降,送料机构将被加工工件推入加工位置,并由定位机构使被加工工件可靠固定。
1.2、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半自动钻床设计数据参看表(一)表(一)半自动钻床凸轮设计数据要求设计该半自动钻床的送料、定位、及进刀的整体传动系统。
其中:1.钻头由动力头驱动,设计者只需考虑动力头的进刀(升降)运动。
2.除动力头升降机构外,还需要设计送料机构、定位夹紧机构。
各机构运动循环要求见下表(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1 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分类1.2 机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1.3 机械系统的组成要素第二章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2.1 机械运动的类型和特点2.2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3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第三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3.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3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知识。
具体来说: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设计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机械运动的原理和现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多媒体资料:机械原理的动画演示、视频案例等实验设备:机械原理实验装置、力学实验装置等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专利资料、企业信息等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机械运动方案设计(1)机构选型与组合: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运动方案拟定:拟定多个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3)机构运动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4)机构力分析: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机构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1)封面:包括课程名称、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等信息;(2)目录:列出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及其页码;(3)前言:简要介绍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概述: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等内容;(5)设计说明书正文:按照设计过程的顺序,依次介绍机构选型与组合、运动方案拟定、机构运动分析、机构力分析、机构优化设计等内容;(6)结论:总结设计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7)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1.课程设计成果: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3.平时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设计1.设计目的本设计旨在设计一台能够切削各种金属材料的牛头刨床。
该牛头刨床应具备高效率、高稳定性、切削精度高的特点,便于操作和维护。
2.设计原理牛头刨床是一种高速旋转的加工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旋转锯齿式的切削工具,将工件表面上的金属材料逐渐削除,使得工件表面变得更加平整,并且加工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牛头刨床是一种中等负荷,高精度的机床。
牛头刨床通常由牛头床身、床身导轨、剪刀手柄、剪刀架、加工刀具等组成。
牛头刨床的加工过程是由电机驱动削刀旋转,刀架在滑轨的带动下来回作直线摆动,使牛头刨床作工件表面直线切削运动,从而切出工件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设计要求3.1工件加工精度应达到5μm。
3.2牛头刨床的加工速度应达到1000mm/min。
3.3牛头刨床的集成度要高,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易于维护。
3.4牛头刨床应能满足加工各种金属材料的需求。
3.5牛头刨床应具有高稳定性,能够保证工件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设计方案4.1结构设计根据以上的设计要求,本设计方案选择使用牛头床身、床身导轨、剪刀手柄、剪刀架、加工刀具等组成。
牛头床身是整个牛头刨床的主要支撑结构,可以承受切削力和副作用力,保持机床的稳定性。
床身导轨主要用于支撑剪刀架和平台,保证刀架的平直移动。
剪刀手柄和剪刀架负责牛头刨床的切削过程,加工刀具可根据需要更换。
4.2电气控制设计本设计方案使用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对牛头刨床的控制。
单片机通过输入脉冲信号,控制螺旋传动装置,从而改变刀具的进给量,达到精确控制切削深度和速度的目的。
4.3软件设计本设计方案采用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电脑辅助设计。
对机床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机床的装配和结构分析。
5.结论通过本次牛头刨床的设计,可以使得产生出一款结构紧凑、使用便捷、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床。
在未来的制造业中,牛头刨床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设计一台单杠臂旋转式切割机,满足以下要求:1.切割厚度范围为3-20mm的钢板;2.最大切割速度为20m/min;3.切割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mm;4.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本设计采用单杠臂结构,切割刀具为等离子切割火焰。
通过电机带动滑块沿纵向滑动,完成工件的进给。
工件在工作台上固定,通过旋转工作台实现切割角度的变换。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图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图1电机与滑块系统设计电机选用交流伺服电机,通过齿轮箱和导轨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滑块上安装切割火焰,切割火焰引入氧气和乙炔进行切割。
工作台与转动系统设计工作台采用气动夹紧结构,可根据工件大小和形状进行调整。
通过液压马达和减速器带动工作台旋转,可实现切割角度变换。
控制系统设计本设计采用PLC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屏界面实现人机交互。
借助伺服控制器实现电机运动控制,通过气缸控制工作台夹紧。
设计分析切割厚度由于等离子火焰的高温可以瞬间将钢板熔化并带走,故切割厚度不是由火焰的热能和机械力量决定,而是由氧气火焰和钢板反应的速率所决定。
一般来说,切割厚度越薄,则所需的氧气和乙炔越少,切割速度越快,但相应的切割精度也越难保证。
为了保证切割质量,本设计中选用钢板切割厚度范围为3-20mm。
切割速度切割速度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火焰温度、气体流量、切割角度、切割厚度等。
在本设计中,采用等离子火焰进行切割,火焰温度达到了几千度,故切割速度可达到20m/min,满足设计要求。
切割精度为了保证切割精度,在设计中采用了带轨道的滑动块结构,滑块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证,确保不会因为工件移动的不稳定而影响切割精度。
此外,对于转动系统的设计,采用了气压夹紧工作台的方法,使得工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受外力干扰。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上,本设计采用PLC控制器和触摸屏界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控制和参数设置。
在安全方面,对电机、导轨、切割火焰等部件进行安全防护设计,同时采用限位开关、急停按钮等措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动力与阻力:阐述动力、阻力的概念,分析二者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能量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转化过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简单机械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关联课本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2)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第四课时:动力与阻力第五课时:能量转化与守恒第六课时: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1)、(2)第二周:机械效率、动力与阻力第三周:能量转化与守恒、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最全)
设计数据及要求
游戏机(3/5)
屏幕由静止开始晃动时的摆角约60o, 每分钟晃动次数约10-12次,屏幕由开始 晃动到出现整周转动,历时约2-3分钟, 约转十多转后,屏幕又渐趋静止。欲利 用一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带动,其同步 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功率约 1KW。要求屏幕摆动幅度应均匀增大或稍 呈加速的趋势。
机械原理与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CAI
主编:王三民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课程设计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第三章 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第四章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准备答辩 第五章 课程设计示例 第六章 课程设计题目 第七章 常见运动功能的机构选型 第八章 减速器结构及参考图例 第九章 机械设计常用标准与规范
2. 机械工作原理 的拟定
方案设计(2/7)
工作原理是机械实现其功能的技术载体。构思机
械工作原理是一个创新思维过程,需要了解相关机械
的工作原理,掌握现代科技水平,综合运用已学知识
等,才可能较好地构思出先进的工作原理。
3. 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和原动机的选择
方案设计(3/7)
1)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 执行构件的数目
包装机推包机构(6/7)
3.小型卧式模锻机主传动机构设计 设计题目 设计数据及要求 设计任务 参考方案
设计题目(3)
设计题目
为锻造长杆类锻件,
模锻机(2/5)
今需设计一台卧式模锻机,将杆料水 平置放后用活动凹模3及固定凹模2 将其夹紧后再用水平置放的冲头1 进行顶锻工作。拟用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夹料机构首先使活动凹模3向下移动, 与固定凹模2合拢,以夹紧棒料。然后主滑块1带动冲头进行顶锻,锻件成形后, 待冲头返回离开凹模后(返回距离约占冲头全行程的1/8-1/3),由夹料机构带着 凹模3向上移动,松开杆料回到初始位置。在顶锻过程中要求两半凹模始终处于夹 紧状态,不能自动松开。要求设计该小型卧式模锻机执行机构和传动系统,以满 足上述顶锻工艺要求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单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3.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及力的作用效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3. 培养学生利用图示和模型表达机械原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对机械原理的认识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 内容列举:力的作用、运动形式、能量转换。
2. 常见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简单机械- 内容列举: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传动、斜面及螺旋。
3. 机械效率的计算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效率- 内容列举: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合成:-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力与运动- 内容列举:力的合成、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平衡条件。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内容列举:动手制作简单机械装置、分析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概述第二周:常见简单机械及其工作原理第三周:机械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第四周: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合成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核心内容,培养其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编码:10S1107D、10S4107D课程类别:集中实践教学总学时:2周总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1、课程性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学过的数学、机械原理课程等基本原理,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方法应用于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及改进中,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目标2: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具有机构选型组合及运动方案表达确定的能力,并能够结合文献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信息综合独立地归纳、总结和凝练问题,并判断先验的局限性的能力。
课程目标3: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力的传递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4: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运用计算机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报告、图纸、设计文件等技术语言,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课程目标5: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具有能够承担多学科团队中负责人、团队成员及个体各自的角色和责任,与其他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的能力。
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电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电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步进电机的原理、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3. 帮助学生了解步进电机与机械装置的接口设计及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步进电机选型、计算及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仪器进行步进电机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步进电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及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应用,关注科技创新。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步进电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原理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1. 步进电机原理及结构- 介绍步进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 分析步进电机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参数2. 步进电机的控制与应用- 讲解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及驱动电路- 分析步进电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案例3. 步进电机选型与计算- 掌握步进电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 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步进电机及相关配件4.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学习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流程及方法- 掌握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要点5. 步进电机安装与调试- 介绍步进电机的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步进电机调试技巧及故障排查方法6. 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 完成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 分析课程实践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步进电机原理及结构、控制方法介绍第3-4周:步进电机选型与计算、应用案例学习第5-6周: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第7-8周: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总结提高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机与控制”章节相关,涉及步进电机的原理、控制方法、选型计算、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机械原理有关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有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括杠杆原理、齿轮传动、摩擦力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杠杆原理:介绍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类型、特点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齿轮传动的应用。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在机械传动中的影响,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如杠杆、齿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原理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将涵盖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面,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学习并掌握简单机械及其组合的构造、原理和应用;3. 了解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举例说明。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3.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机械原理相关的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敢于尝试,勇于实践;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协作;4.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基础2. 机械运动分析:速度、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运动分析3. 力与能量:力的合成与分解、功、功率、能量转换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力与能量4. 复杂机械装置分析:齿轮、蜗轮、凸轮等组合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复杂机械装置分析5. 机械设计实践: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计实践6. 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探讨机械对生活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六章 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适时调整,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设计题目 (2)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2、工作原理 (2)二、原始数据 (3)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1、齿轮机构的设计 (4)2、凸轮机构的设计 (10)3、导杆机构的设计 (16)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 (26)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26)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 (26)五、参考文献 (27)六、小结 (28)一、设计题目——牛头刨床传动机构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2、工作原理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0—z1、z1、—z2,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
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作行程;刨头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2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二、原始数据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符号n01d01 d02 z0 z1 z1’m01 m1’2n2 单位r/min mm mm mm mm r/min 方案Ⅰ1440 100 300 20 40 10 3.5 8 60 方案Ⅱ1440 100 300 16 40 13 4 10 64 方案Ⅲ1440 100 300 19 50 15 3.5 8 72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符号L O2O4 L O4D φ[α]δ02 δ0 δ01δ0/ r0 r r 摆杆运动规律单位mm mm °°°°°°mm mm方案Ⅰ150 130 18 45 205 75 10 70 85 15等加速等减速方案Ⅱ165 150 15 45 210 70 10 70 95 20 余弦加速度方案Ⅲ160 140 18 45 215 75 0 70 90 18 正弦加速度方案Ⅳ155 135 20 45 205 70 10 75 90 20 五次多项式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符号K n2L O2A H L BC单位r/min mm方案Ⅰ 1.46 60 110 320 0.25L O3B方案Ⅱ 1.39 64 90 290 0.3L O3B方案Ⅲ 1.42 72 115 410 0.36L O3B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位置号位置组A B C D号学生号1 1 3 6 8/ 102 5 8 10 7/ 1/ 4 7 8 10 1 5 7/ 9 122 1/ 4 7 8 11 13 6 8/ 11 2 5 7/ 9 11 1/ 3 6 8/ 113 2 5 7/ 9 12 1/4 7 9 12 1 3 6 8/ 12 2 4 7 8 10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1、齿轮机构的设计已知条件设计内容 齿 轮 机 构 设 计符号 01n 01d 02d 0z1z'1z01m 2'1m 2n 单位 m in rmmmmmmmmm in r方案Ⅱ144010030016401341064设计内容与步骤 (1)计算齿轮2z 的齿数由0201'12010102n n z z z z d d i =⨯⨯=(1~1) 得 39644030013161001440n z d z z d n z 2102'1001012=⨯⨯⨯⨯⨯== (2)选择传动类型① ()()40z ~16z 10:按满足不根切、重迭系数.21≥ε、齿顶圆齿厚m 4.0s a ≥、节点位于单齿啮合区4个条件从封闭图中选择变位系数 400.0x 0= 250.0x 1-=0150.0250.0400.0x x 10>=-=+ (1~2)故()()40z ~16z 10采用正传动。
② ()()39z ~13z 2'1:按满足不根切、重迭系数.21≥ε、齿顶圆齿厚m 4.0s a ≥、节点位于单齿啮合区4个条件从封闭图中选择变位系数 300.0x '1= 400.0x 2-=0100.0400.0300.0x x 2'1<-=-=+ (1~3)故()()39z ~13z 2'1采用负传动。
(3)验算不根切最小变位系数①10z ~z :()()060.0171617117z 17h x 0a min0=-⨯=-=*(1~4)060.0400.0x 0>= 不会发生根切()()350.1174017117z 17h x 1a min1-=-⨯=-=*(1~5)50.3150.20x 1->-= 不会发生根切②2'1z ~z :()()240.0171317117z 17h x '1a 'min1=-⨯=-=* (1~6)240.0300.0x '1>= 不会发生根切()()290.1173917117z 17h x 2a min2-=-⨯=-=*(1~7)290.1400.0x 2->-= 不会发生根切(4)计算中心距变动系数(y )和齿顶高降低系数(△y )①10z ~z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 ()()α+++α=αinv z z x x tan 2inv 1010'(1~8)得016854.0inv '=α由表得016710.04520inv '=,016920.05020inv '=,则插值:016710.0016854.0452016710.0016920.0045205020''''--α=-- (1~9)得081.204.4820''==α标准中心距为 ()mm 1122z z m a 10=+⨯=(1~10)实际中心距为 mm 588.112mm 081.20cos 20cos 112cos cos a a =︒︒⨯=α'α⨯=' (1~11)中心距变动系数为 147.04112588.112m a a y =-=-'= (1~12) 齿顶高降低系数为 ()003.0147.0150.010=-=-+=∆y x x y (1~13)② 21~z z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 ()()α++'+'α=αinv z z x x tan 2inv 2121' (1~14) 得 013504.0inv '=α由表得013418.00219inv ='︒,013598.05219inv ='︒,则插值013418.0013504.00219013418.0013598.002195219-'︒-'=-'︒-'︒α (1~15)得 ︒='︒=α373.194.2219'标准中心距为 ()mm 2602z z m a 21=+'⨯=(1~16)实际中心距为 mm 984.258mm 373.19cos 20cos 260cos cos a a =︒︒⨯=α'α⨯=' (1~17)中心距变动系数为 1016.010260984.258m a a y -=-=-'= (1~18) 齿顶高降低系数为 ()()0016.01016.0100.0y x x y 21=---=-+'=∆ (1~19)(5)计算齿轮的几何尺寸 ① 10z ~z小齿轮(mm )大齿轮(mm )64m z d 01==160m z d 12==()588.5m y x h h 0a 1a =∆-+=*()988.2m y x h h 1a 2a =∆-+=*()4.3m x c h h 0a 1f =-+=**()6m x c h h 1a 2f =-+=**176.75h 2d d 1a 11a =+= 976.165h 2d d 2a 22a =+=2.57h 2d d 1f 11f =-= 148h 2d d 2f 22f =-= 140.60cos 11==αd d b351.150cos d d 22b =α=445.7tan x 22m s 01=⎪⎭⎫⎝⎛α+π=552.5tan x 22m s 12=⎪⎭⎫⎝⎛α+π=115.5tan x 22m e 01=⎪⎭⎫⎝⎛α-π=008.7tan x 22m e 12=⎪⎭⎫⎝⎛α-π=56.12e s p 111=+=56.12e s p 222=+=033.64cos /cos d d 11=α'α=' 083.160cos /cos d d 22=α'α='表3-1② 21z ~z ': 小齿轮(mm )大齿轮(mm )130z m d 11='= 390m z d 12==()984.12m y x h h 1a 1a =∆-'+=*()984.5m y x h h 2a 2a =∆-+=*()5.9m x c h h 1a 1f ='-+=**()5.16m x c h h 2a 2f =-+=**968.155h 2d d 1a 11a =+= 968.401h 2d d 2a 22a =+=111h 2d d 1f 11f =-= 357h 2d d 2f 22f =-= 160.122cos d d 11b =α=480.366cos d d 22b =α=884.17tan x 22m s 11=⎪⎭⎫⎝⎛α'+π= 788.12tan x 22m s 22=⎪⎭⎫⎝⎛α+π=516.13tan x 22m e 11=⎪⎭⎫⎝⎛α'-π= 612.18tan x 22m e 22=⎪⎭⎫⎝⎛α-π=4.31e s p 111=+=4.31e s p 222=+=492.129cos /cos d d 11=α'α=' 476.388cos /cos d d 22=α'α='表3-2(6)检验齿顶圆齿厚和重迭系数 ①10z ~z :由渐开线齿廓压力角的定义得: 齿顶圆压力角:2536r r arccos0a 0b 0a '︒==α (1~20)325r rarccos 1a 1b 1a '︒==α (1~21) 小齿轮的齿顶圆齿厚 ()α-α-⋅=inv inv r 2r r s s 0a 0a 0a 00a (1~22) ()m4.0mm 862.120inv 2536inv 588.37232588.37445.7>=︒-'︒⨯-⨯= 大齿轮的齿顶圆齿厚 ()α-α-⋅=inv inv r 2r r s s 1a 1a 11a 11a (1~23) ()m4.0mm 224.320inv 325inv 988.82280988.82552.5>=︒-'︒⨯-⨯=重迭系数 ()()[]πα'-α+α'-α=ε2tan tan z tan tan z 1a 10a 0 (1~24)()()[]2.1628.12081.20tan 053.25tan 40081.20tan 871.36tan 16>=π︒-︒⨯+︒-︒⨯=所以,校核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