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期末大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期末大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是信息的度量、编码和解码,是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本学期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原理课程,我对信息的压缩、编码和传输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信息的度量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信息的

度量,我们可以衡量信息的多少和质量。常用的度量方法是信息熵,它描

述的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度。熵越大,表示不确定度越高,信息量越大。通过计算信息熵,我们可以对信息进行评估和优化,为信息的编码和

传输提供指导。

其次,信息的压缩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信息

论中,有两种常用的压缩方法: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是通过舍

弃一些信息的方式来减少数据的大小,例如在图像和音频压缩中,我们可

以通过减少图像的像素点或者音频的采样率来实现压缩。无损压缩则是通

过编码的方式来减少数据的大小,例如哈夫曼编码和阿贝尔编码等。了解

了不同的压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

再次,编码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的重要概念之一、编码是将信息转换

为特定的符号序列的过程,它是实现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关键技术。在编码中,最常用的编码方法是短编码和长编码。短编码通过将常用的符号映射

到短的编码序列,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例如ASCII编码就是一种常用

的短编码方法。相反,长编码通过将每个符号映射到相对较长的编码序列,来实现无歧义的解码。例如哈夫曼编码就是一种常用的无损长编码方法。

最后,信道编码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通信中,信号会受到不同的干扰,如噪声和失真等。为了减少信号传输时的误码率,可以使用信道编码来提升信号的可靠性。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法有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和卷积码等。信道编码通过在信号中引入冗余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信道传输中的错误,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存储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信息的度量、压缩、编码和传输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些知识对于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和编码方法,以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信息论与编码总复习

“信息论与编码”总复习 1.消息、信号、信息的含义、定义及区别。 信息是指各个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消息是指包含信息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等。 信号是消息的物理体现。 消息是信息的数学载体、信号是信息的物理载体 信号:具体的、物理的 消息:具体的、非物理的 信息:非具体的、非物理的 同一信息,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物理量来载荷,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学描述方式。同样,同一类型信号或消息也可以代表不同内容的信息 2.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1接收者在收到信息之前,对其内容是未知的,所以信息是新知识,新内容; 2信息是能使认识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未知性或不确定性减少的有用知识; 3信息可以产生,也可以消失,同时信息可以被携带,被存储及处理; 4信息是可以量度的,信息量有多少的差别。 3.狭义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研究的领域。 狭义信息论:信息论是在信息可以量度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可靠地传递信息进行研究的科学。它涉及信息量度,信息特性,信息传输速率,信道容量,干扰对信息传输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广义信息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所谓物质系统的信息是指它所属的物理系统在同一切其他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过程中,以质、能和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包含通信的全部统计问题的研究,除了香农信息论之外,还包括信号设计,噪声理论,信号的检测与估值等。 概率信息:信息表征信源的不定度,但它不等同于不定度,而是为了消除一定的不定度必须获得与此不定度相等的信息量 4.信息论的起源、历史与发展。 ?1924年,Nyquist提出信息传输理论; ?1928年,Hartly提出信息量关系; ?1932年,Morse发明电报编码; ?1946年,柯切尼柯夫提出信号检测理论; ?1948年,Shannon提出信息论,“通信中的数学理论”—现代信息论的开创性的权 威论文,为信息论的创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信息论与编码知识点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知识点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和检索等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学科叫做信息论与编码。我们来看一下信息论与编码知识点总结。 二、决定编码方式的三个主要因素 1。信源—信息的源头。对于任何信息而言,它所包含的信息都是由原始信号的某些特征决定的。 2。信道—信息的载体。不同的信息必须有不同的载体。 3。编码—信息的传递。为了便于信息在信道中的传输和解码,就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三、信源编码(上) 1。模拟信号编码这种编码方式是将信息序列变换为电信号序列的过程,它能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信息传送的功能。如录音机,就是一种典型的模拟信号编码。 2。数字信号编码由0和1表示的数字信号叫做数字信号。在现实生活中,数字信号处处可见,像电话号码、门牌号码、邮政编码等都是数字信号。例如电话号码,如果它用“ 11111”作为开头,那么这串数字就叫做“ 11”位的二进制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基本元素是0和1,它们组成二进制数,其中每一个数码都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比特构成的。例如电话号码就是十一位的二进制数。 我们平常使用的编码方法有: A、首部-----表明发送者的一些特征,如发送者的单位、地址、性别、职务等等B、信源-----表明信息要发送的内容C、信道-----信息要通过的媒介D、信宿-----最后表明接受者的一些特征E、加密码----对信息进行加密保护F、均

匀量化----对信息进行量化G、单边带----信号只在一边带宽被传输H、调制----将信息调制到信号载波的某一特定频率上I、检错---- 信息流中若发生差错,则输出重发请求消息 ,比如表达公式时,可写成“ H=k+m-p+x”其中H=“ X+m-P-k”+“ y+z-p-x”+“ 0-w-k-x”,这样通过不断积累,就会发现:用无 限长字符可以表达任意长度的字符串;用不可再分割的字符串表达字符串,且各字符之间没有空格等等,这些都表明用无限长字符串表达字符串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许多优点是有限长字符串不能取代的。同样的,在无线传输中也应采用无限长字符串作为无线数据帧的一个字符。用有限长字符串表达字符串,可提高信息存储容量,减少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带宽,减少频谱占用的面积。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期末大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期末大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是信息的度量、编码和解码,是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本学期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原理课程,我对信息的压缩、编码和传输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信息的度量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信息的 度量,我们可以衡量信息的多少和质量。常用的度量方法是信息熵,它描 述的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度。熵越大,表示不确定度越高,信息量越大。通过计算信息熵,我们可以对信息进行评估和优化,为信息的编码和 传输提供指导。 其次,信息的压缩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信息 论中,有两种常用的压缩方法: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是通过舍 弃一些信息的方式来减少数据的大小,例如在图像和音频压缩中,我们可 以通过减少图像的像素点或者音频的采样率来实现压缩。无损压缩则是通 过编码的方式来减少数据的大小,例如哈夫曼编码和阿贝尔编码等。了解 了不同的压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 再次,编码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的重要概念之一、编码是将信息转换 为特定的符号序列的过程,它是实现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关键技术。在编码中,最常用的编码方法是短编码和长编码。短编码通过将常用的符号映射 到短的编码序列,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例如ASCII编码就是一种常用 的短编码方法。相反,长编码通过将每个符号映射到相对较长的编码序列,来实现无歧义的解码。例如哈夫曼编码就是一种常用的无损长编码方法。

最后,信道编码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通信中,信号会受到不同的干扰,如噪声和失真等。为了减少信号传输时的误码率,可以使用信道编码来提升信号的可靠性。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法有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和卷积码等。信道编码通过在信号中引入冗余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信道传输中的错误,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存储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信息的度量、压缩、编码和传输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些知识对于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和编码方法,以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信息论与编码概念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概念总结 信息论最初由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提出,被称为“信息论的父亲”。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最大化信息传输的效率,并对信息传输的性能 进行量化。信息论的核心概念是信息熵,它描述了在一个信息源中包含的 信息量的平均值。信息熵越高,信息量越大,反之亦然。具体来说,如果 一个信源生成的信息是等可能的,那么它的信息熵达到最大值,可以通过 二进制对数函数计算。此外,信息论还提出了联合熵、条件熵、相对熵等 概念,用于分析复杂的信息源与信道。 除了信息熵,信息论对信道容量的定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信道容量指 的是信道可以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单位是bit/s。在信息论中,最为典 型的信道是噪声信道,它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会引入随机噪声,从而降低传 输的可靠性。通过信道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号的可靠性。信息 论提出了香农编码定理,它给出了当信道容量足够大时,存在一种信道编 码方式,可以使误码率趋近于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信息论不仅可以应用于通信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数据压缩。数据压缩 主要有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方式。无损压缩的目标是保持数据的原始 信息完整性,最常见的压缩方式是霍夫曼编码。它通过统计原始数据中的 频率分布,将高频率的符号用较短的编码表示,从而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有损压缩则是在保证一定的视觉质量、音频质量或其他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压缩。有损压缩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常见的有损压缩方法包括JPEG、MP3等。 编码是信息论的应用之一,它是实现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技术。编 码主要分为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个方面。源编码是将源信号进行编码,以 减小信号的冗余,并且保持重构信号与原信号的接近程度。常见的源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复习

1、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答:信源,产生消息的源,消息可以是文字,语言,图像。可以离散,可以连续。随机发生。编码器,信源编码器:对信源输出进行变换(消去冗余,压缩),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信道编码器:对信源编码输出变换(加入冗余),提高抗干扰能力,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调制器:将信道编码输出变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方式 信道,信号从发端传到收端的介质 干扰源,系统各部分引入的干扰,包括衰落,多径,码间干扰,非线性失真,加性噪声 译码器,编码器的逆变换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2、消息,信号,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关系:信息---可以认为是具体的物理信号、数学描述的消息的内涵,即信号具体载荷的内容、消息描述的含义。信号---则是抽象信息在物理层表达的外延;消息---则是抽象信息在数学层表达的外延。 3、信源的分类 答:分类:单消息(符号)信源:离散信源;连续变量信源。平稳信源。无/有记忆信源。马尔可夫信源。随机波形信源。 离散信源:信源可能输出的消息数是有限的或可数的,而且每次只输出其中一个消息。可以用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来描述这个信源输出的消息。这个随机变量X的样本空间就是符号集A;而X的概率分布就是各消息出现的先验概率,信源的概率空间必定是一个完备集。连续变量信源:数据取值是连续的,但又是随机的。可用一维的连续型随机变量X来描述这些消息。这种信源称为连续信源,其数学模型是连续型的概率空间: 4、自信息的含义:当事件ai发生以前,表示事件ai发生的不确定性,当事件ai发生以后表示事件ai所含有(所提供)的信息量。 5、互信息含义:信源发送消息ai,而由于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为消息bj ,此时获得的信息量——互信息,即最初的不确定性减去尚存在的不确定性。 6、离散单符号信源熵的物理含义:熵是随机变量的随机性的描述。熵是信源输出消息前随机变量平均不确定性的描述。信源熵H(X)是表示信源输出后每个消息/符号所提供的平均信息量。 7、信源熵的性质。 答:(1) 非负性(2) 对称性(3) 最大离散熵定理(4) 扩展性(5) 确定性(6) 可加性(7) 上凸性。非负性:因为随机变量X的所有取值的概率分布满足0≤p(xi)≤1;当取对数的底大于1时log p(xi)≤0,而- p(xi) log p(xi)≥0,所以熵H(X)≥0; 对称性:当变量p(x1),p(x2),…,p(xn) 的顺序任意互换时,熵函数的值不变。 强可加:H(XY)=H(X)+H(Y/X) H(XY)=H(Y)+H(X/Y) 上凸性:设有一个多元矢量函数f(x1,x2,…,xn)=f(X ),对任一小于1的正数α(0<α<1)及f 的定义域中任意两个矢量X ,Y,若f[αX +(1-α)Y ]>αf(X )+(1-α)f(Y ),则称f 为严格上凸函数。 8、什么是离散无记忆信源X的N次扩展信源?扩展信源的符号个数 答:一个离散无记忆信源X,其样本空间为{a1,a2,…,aq},信源输出的消息可以用一组组长度为N的序列表示。此时信源X可等效成一个新信源XN=(X1,X2,…,XN),其中的每个分量Xi 都是随机变量,都取于X,分量之间统计独立,这样的新信源就是离散无记忆信源X 的N次扩展信源。离散无记忆信源X的N次扩展信源的熵等于离散信源x的熵的N倍。9、联合熵,条件熵之间的关系:H(X1X2) = H(X1)+ H(X2/X1)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范文三篇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范文三篇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范文三篇 学习信息论与编码心得1 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好坏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十分大,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关于在学习java软件开发时练习项目的总结,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项目一定要全新的项目,不能是以前做过的 2、项目一定要企业真实项目,不能是精简以后的,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3、在开发时要和企业的开发保持一致 4、在做项目的时候不应该有参考代码 长话短说就是以上几点,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了解,可以继续往后看。 一:项目的地位 因为参加就业培训的学员很多都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大部分都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尤其是在校或者是刚毕业的学生,多少都有一些基础。 他们欠缺的主要是两点:

(1)不能全面系统的、深入的掌握某种技术,也就是会的挺多,但都是皮毛,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 (2)没有任何实际的开发经验,完全是想象中学习,考试还行,一到实际开发和应用就歇菜了。 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项目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然后通过项目来获取实际开发的经验,从而弥补这些不足,尽快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 二:如何选择项目 项目既然那么重要,肯定不能随随便便找项目,那么究竟如何来选择呢?根据java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选择项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1:项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这个要根据项目练习的阶段,练习的时间,练习的目标来判断。不能太大,太大了做不完,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没有意义,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2:项目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项目应该是实际的系统,或者是实际系统的简化和抽象,不能够是没有实战意义的教学性或者是纯练习性的项目。因为培训的时间有限,必须让学员尽快地融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当中去。任何人接受和掌握一个东西都需要时间去适应,需要重

《信息论与编码》论文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论文 姓名文慧 班级一班 学号20120602030 成绩 二○一五年一月

信息论与编码的应用与发展 --纠错编码的应用与发展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之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论自诞生至今不到80年的时间,在人类科学史上是短暂的,但它的发展对学术界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信息论是通信技术与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相结合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达到信息传输系统的最优化。有效性、可靠性、保密性和认证性构成了现代通信系统对信息传输的全面要求。其研究内容为香农理论,编码理论,维纳理论,检测和估计理论,信号设计和处理理论,调制理论,随机噪声理论和密码学理论等。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信息论的起源、历史与发展。1924年,Nyquist提出信息传输理论;1928年,Hartly提出信息量关系;1932年,Morse发明电报编码;1946年,柯切尼柯夫提出信号检测理论;1948年,Shannon提出信息论,“通信中的数学理论”—现代信息论的开创性的权威论文,为信息论的创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现在人们常说的信息论与编码主要包括四大定理,第一定理信源编码定理,是解决通信中信源的压缩问题,也是后来图像和视频压缩的基本定理;第二定理信道编码定理,是解决通信中数据能够在特定信道中传输的最大值的问题,即最大数据速率小于信道容量,容量问题是通信中研究最活跃的问题之一,比如4G 或LTE中广泛用到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或多天线)技术,其理论本质是David Tse提出的该容量与天线数成线性递增的关系;第三定理有损信源编码定理解决了在允许一定失真的情况下的信源编码问题,比如jpeg图像编码,mp3音频编码,都是有损的编码,其都是在香农第三定理之下得出的;第四定理信源信道分离定理,解决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能够分开来解决的问题。 这里具体介绍一下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或纠错编码)与传统编码方式比较起来有了比较显著的优点。信道编码定理,从理论上解决理想编码器、译码器的存在性问题,也就是解决信道能传送的最大信息率的前向纠错(FEC)编码。前向纠错码(FEC)是具有一定纠错能力的码型,它在接收端解码后,不仅可以发现错误,而且能够判断错误码元所在的位置,并自动纠错。这种纠错码信息不需要储存,不需要反馈,实时性好。所以在广播系统(单向传输系统)都采用这种信道编码方式。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当纠错能力强时,要增加冗余位;接收可靠性对信道传输条件的恶化很敏感。此外还有自动要求重发(ARQ),FEC 和ARQ混合系统(HEC)等纠错编码方式,不同的纠错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一般说来,增加监督码元越多,检错或纠错的能力就越强,提高传输可靠性是以降低传输有效性为代价的。说到检错和纠错的能力问题,不得不提通信原理中的最小码距的概念,最小码距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种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它是衡量各种码抗干扰能力大小的标准。码组的最小距离越大,说明码字间的最小差别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 下面主要谈一谈信道编码的发展与前景。移动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从1978年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诞生至今,不过30多年的时间,就已经过好几代的演变,尤其是近两年4G越来越热,因此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也是热情

信息论与编码 课程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总结 本学期我选修了《信息论与编码》这门课程,信息论是应用近代概率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一门学科,也是源于通信实践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应用科学。信息是系统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对象,信息载荷在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消息之中。本书共学习了9章内容,系统详细的学习和深入了解了信息论的相关基本理论。 第一章首先了解了信息论的相关概念,了解到了信息论所研究的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以及香农定理的相关应用。 第二章学习到了熵和互信息这两个重要概念。信源的熵是用来刻画信源发出的消息的平均不确定性,而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互信息则表示一个随机变量对另一个随机变量所提供的信息量。 第三章学习到了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无损编码。根据香农的信源编码定理,明白了所谓的无损编码是指信源编码的错误概率可以任意小,但并非为零;信源的无损编码通常是对非常长的消息序列进行的。并且了解到了几种不等长编码的算法,例如Huffman 编码,Shannon 编码等编码方法。 第四章主要研究的是信道,信道容量及信道编码定理的相关内容。对信道的研究中,首先是对信道分类和建模,本章主要讨论离散无记忆信道和连续加性高斯噪声信道;其次研究信道容量,这是刻画信道的最重要的参数,最后讨论信道编码定理,该定理刻画了信道可靠传输信息的极限性能。 第五章主要介绍的是率失真理论和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与无损压缩编码不同,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允许有失真,且其压缩编码是降熵的,它要求在满足失真要求下使数据熵率尽可能低,从而降低码率,所以不可能从压缩后的数据中无失真的恢复出原来的消息。第六章主要学到的是受限系统和受限系统编码。在了解了受限系统的相关概念之后,又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受限系统的有限状态转移图和受限系统的容量和其容量的计算方法等相关重要的知识内容。 第七章主要阐述的是线性分组纠错编码。纠错编码通常也称为信道编码,在通信中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数据转换编码常常是同时使用的,信源编码器执行数据压缩功能,把信源输出中的余度去除或减小。信道编码的编码器则是对经过压缩后的数据家一定数量受到控制的余度,使得数据在传输或接受中发生的差错可以被纠正或被发现。 第八章主要带我们了解了有限域代数的基本知识,本章介绍了循环码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线性码,他的码字具有循环性。 第九章重点介绍了卷积码,了解了卷积码的冲激响应,生成矩阵和它的树图描述以及状态图描述。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了解到很多原来没接触过的比较抽象化的知识点,信息论与编码这门课程中,不仅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更有很多需要反复巩固和研究的数学公式,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这门课程让我更深的了解了通信领域,对学习有很大帮助。最后,谢谢老师一学期的努力授课,我受益匪浅。

信息论与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 一、引言 信息论与编码是研究信息的传输、压缩和保护的领域。本文将介绍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二、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1. 信息的定义与度量 信息是对不确定性的减少所带来的好处,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事件的惊喜程度。信息量的度量可以通过信息熵来体现,信息熵越大,表示所获得的信息量越大。 2. 信道与信源 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道,信源是产生信息的源头。信息传输涉及到信源的编码和信道的传输,目标是在传输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信息丢失和失真。 三、编码的基本原理 1. 码长与编码效率 码长是指编码后的代码长度,编码效率是指单位信息量所对应的平均码长。编码效率越高,表示编码所占用的空间越小。 2. 哈夫曼编码

哈夫曼编码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编码方法,根据字符出现的概率来确 定对应的编码,出现频率高的字符使用短码,出现频率低的字符使用 长码。 3. 香农编码 香农编码是一种理想编码方式,它可以达到信息论的极限,即编码 长度无限接近于信息熵。香农编码需要知道信源的概率分布,才能进 行编码。 四、信息论与通信的应用 1. 信道编码与纠错 为了减少信道传输中的误码率,可以通过引入编码和纠错码来提高 传输的可靠性。常用的编码方法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2. 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是通过编码方法将冗余信息去除,以减小存储和传输的开销。常见的数据压缩算法有LZW算法、哈夫曼编码等。 3.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信息论与密码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信息论的方法可以研究 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 和公钥加密算法。 五、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_课程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总结 吴腾31202130 通信1204 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利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 本书系统地论述信息论与纠错编码的基本理论。共9章,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和度量;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信息熵;信道和信道容量;平均失真度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三个香农信息论的基本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若干种常见实用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以及信道纠错编码的基本内容的分析方法。 第1章首先讨论处信息的概念,进而讨论信息论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内容,并简述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动向。本章需掌握的大多是记忆性内容,主要记住香农(C.E.Shannon)在1948年发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为信息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通信系统模型以及其五个部分(信息源,编码器,信道,译码器信宿) 第2章首先讨论信源,重点研究信源的统计特性和数学模型,以及各类离散信源的信息测度—熵及其性质,从而引入信息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结论。本章内容是香农信息论的基础。重点要掌握离散信源的自信息,信息熵(平均自信息量),条件熵,联合熵的的概念和求法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源的信息熵。另外要记住信源的数学模型。 第3章首先讨论离散信息信道的统计特性和数学模型,然后定量的研究信道传输的平均互信息及其性质,并导出信道容量及其计算方法。重点要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平均互信息的性质和算法以及与信息熵,条件熵之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特殊信道的信道容量,如:无噪无损信道,对称信道,准对称信道以及一般信道的信道容量的求法。 第4章讨论随机波形信源的统计特性和它的信息测度,以及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等问题。重点要掌握连续信源的差熵,联合差熵,条件熵,平均互信息的性质和求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连续差熵与离散熵求法之间的区别。另外还要掌握均匀分布连续信源,指数分布,正太分布连续信源的熵以及信道容量的求法。 第5章着重讨论对离散信息源进行无失真编码的要求,方法及理论的极限,并得出一个极为重要的极限定理----香农第一定理。重点要掌握等长码,变长码,奇异码,非奇异码的定义,回即时码得树图构造法,惟一可译码的判断法,克拉夫特不等式的应用以及求码的平均长度。

完整版信息论与编码概念总结

第一章 1.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信息论研究内容:信源熵,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信源编码,信道编2. 码,密码体制的安全性测度等等第二章自信息量:一个随机事件发生某一结果所带的信息量。1. 和Y,若其任意两件的互信息量为2.平均互信息量:两个离散随机事件集合X I),则其联合概率加权的统计平均值,称为两集合的平均互信息量,(Xi;Yj )表示(用IX;Y 。与一个连续信源具有相同熵的高斯信源的平均功率定义为熵功率3.熵功率:如果熵功率等于信源平均功率,表示信源没有剩余;熵功率和信源的平均功率相差越大,说明信源的剩余越大。所以信源平均功率和熵功率之差称为连续信):实际熵与最大熵的比值(源的剩余度。信源熵的相对率信源效率信源冗余度:H??????1?H0. 意义:针对最大熵而言,无用信息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3.极限熵: 取极限值,即原始信源不断发符号,符号间的统计关系延伸到N平均符号熵的无 穷。表示多符号消息平均每符号对外提供的信息量平均符号熵:4.NN)(X)?H(HX无记忆有记忆 N即H(X)?NH(X)N)H(X?)?H(X N N)XH(称为平均符号熵。H 定义:?N N 5.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最大熵定理。 离散无记忆信源,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 连续信源,峰值功率受限时,均匀分布的熵最大。 平均功率受限时,高斯分布的熵最大。 均值受限时,指数分布的熵最大 限平均功率的连续信源的最大熵功率:.6. p,则其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若一个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被限定为1分布是高斯分 布时,信源有最大的熵,其值为?N ep log2维连续平稳信源来说,.对于2NCN维随机矢量为正态分布时信源维随机序列的协方差矩阵若其输出的被限定,则N1N维高斯信源的熵最大,其值为的熵最大,也就是?e log2log|C|?227.离散信源的无失真定长编码定理: 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的基本原理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版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版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是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研究信息的度量、传输和存储等问题。第四版教材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内容,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本总结将对该教材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一、信息论基础 1. 信息的基本概念:教材首先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度量和性质,强调了信息在决策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2. 熵的概念: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教材详细介绍了离散和连续熵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中的极限性能,用于描述在理想条件下,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量。教材介绍了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编码理论 1. 信源编码:信源编码的目标是减少信息中的冗余,从而减小存储和传输的代价。教材介绍了各种信源编码方法,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而采取的措施。教材详细介绍了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法,如奇偶校验、里德-所罗门码等。 3. 纠错编码:纠错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教材介绍了常见的纠错编码方法,如循环冗余校验、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等。 三、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在通信、数据压缩、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分析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得出信道容量和编码方案的选择;通过数据压缩算法的比较,得出适合特定应用的编码方法;通过网络安全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四、总结

第四版信息论与编码教材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内容,引入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学习该教材,我们可以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熵的计算方法,了解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方法和原理,并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在通信、数据压缩、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总之,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理解信息的度量、传输和存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第四版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考试题学生复习

《信息论基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可靠性。 2、信源的剩余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源符号间的相关性,二是信源符号的统计不均匀性。 3、三进制信源的最小熵为0,最大熵为32log bit/符号。 4、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平均码长最小理论极限制为信源熵(或H(S)/logr= H r (S))。 5、当R=C 或(信道剩余度为0)时,信源与信道达到匹配。 6、根据信道特性是否随时间变化,信道可以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7、根据是否允许失真,信源编码可分为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 8、若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为 2 σ,则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是高斯分布或正态分布或 ( )22 2x f x σ -= 时,信源具有最大 熵,其值为值21 log 22e πσ。 9、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数学符号“,,,=≥≤?”或“?” (1)当X 和Y 相互独立时,H (XY )=H(X)+H(X/Y)=H(Y)+H(X)。 (2)()()1222 H X X H X =≥ ()() 12333 H X X X H X = (3)假设信道输入用X 表示,信道输出用Y 表示。在无噪有损信道中,H(X/Y)> 0, H(Y/X)=0,I(X;Y)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复习(基本上涵盖了所有考点,有了这份资料,期末绝不会挂科)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复习(基本上涵盖了所有考点,有了这份资料,期末绝不会挂科) 1填空题 1、信息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系的性和性,对应这两个性能数字通讯系统 量化指标分别为和。 2、若给定离散概率空间[X,p(x)]表示的信源,则该信源中的信源消息(事件)x的自信息量可表 I(x)= ;该信源平均自信息量(即信源的熵)可表示为H(X)=E[I(x)]= 。 3、在离散联合概率空间[XY,P(xy)] 上随机变量I(xy) 的数学期望H(XY)= ,若集合X与集 合Y相互独立,则H(XY)= 。 4、若给定离散联合概率空间[XY,P(xy)],则x与y之间的互信息量I(x;y)= ;平均互信息量可用熵和条 件熵表示即I(X;Y)= = ,其中条件熵H(X|Y)通常称为熵,条件熵H(Y|X) 称为____________熵;若集合X与集合Y相互独立,则H(X|Y) = ,H(Y|X) = ,平均互信息量I(X;Y)= 。 5、离散信源的冗余度是R表示信源消息的可压缩____________,设信源符号集的最大熵为Ho,实际熵为H∞, 则冗余度R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信源编码目的就是通过减少或消除信源____________来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因此信源编码亦称__________性编码,而信道编码则称__________性编码。 6、对于连续随机变量,在峰值功率受限于P m的条件下,取得最大相对熵的最佳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恒值即 W opt(x)=_________,称W(x)为__________分布,这时最大相对熵H cmax=__________。 7、对于平均功率受限,均值不为零的一维连续随机变量的方差为定值时,其取得最大相熵的最佳概率密度函数为 正态分布,即W opt(x)= _________ ,最大相对熵H cmax=__________。 8、假设任一随机变量X与一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具有相同的相对熵Hc,则其等效正态分布 的随机变量X的熵功率为P=;可以用信号平均功率和熵功率的相对差值_________来表示连续信源的冗余度。 9、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息传输率就是,即R=I(X;Y),信道容量就是指最大的,即 C=。 10、在离散无记忆信道中的可逆矩阵信道是指信道转移矩阵P为时,即矩阵P-1存在,则有 可能用计算该信道容量C。 11、对于离散无记忆信道,若信息传输率达到了信道容量,我们称信源与信道达到,信道剩余度定义为: 信道剩余度=C;在无损信道中,信道容量C=(n为信道输入符号个数),无损信道的相对剩余度=,这表明无损信道可以通过编码减少剩余度,使信息传输率达到C;编码就是要将信源输出的消息编码成为新的码元符号来传输,而使新的码元符号的熵接近最大熵。这时信道剩余度接近于,信道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香农无失真信源理论。 12、对于时间离散连续信道,在给定噪声功率下,干扰是最坏的情况,在干扰时, 信道容量最小,如果信道干扰统计特性未知时,把干扰看成是分布是比较安全的。 13、积信道的信道容量C=,和信道的信道容量C=,输入并接信道容量C满 足。 14、在信源编码中,按码字长度的不同,可将码分为码和码,按码字是否全部相同可分为 码和码,一般说,要实现无失真的编码,要求所编的码是可译码。 15、若q为信源符号的个数,r为码符号的个数,l为等长码的码长,则对信源进行等长唯一可译码编码,必须满 足的条件为q。 16、变长编码可使出现概率大的信源符号用较(长、短)码字表示,出现概率小的信源符号用较 (长、短)的码字表示;是指在译码时无需参考后续的码符号就能立即做出判断的一类码(即一个

信息论与编码复习要点

信息论与编码的学习要点 自信息 自信息表示随机事件xi发生前的不确定性或发生后所包含的信息量,其定义为: 互信息 互信息表示已知事件y j后所消除的关于事件x i的不确定性,等于事件xi本身的不确定性I(xi)—已知事件y j后对xi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I(xi/yj),其定义为: 平均自信息 平均自信息表示整个信源(用随机变量X表示)的平均不确定性,它等于随机变量X的每一个可能取值的自信息I(xi)的统计平均值,其定义为: 离散信源的最大熵 离散信源中各消息等概率出现时熵最大,也称最大离散熵定理: 联合熵 联合熵表示二维随机变量XY的平均不确定性,它等于联合自信息的统计平均值,其定义为: 条件熵 条件熵表示已知随机变量X后,对随机变量Y仍然存在的平均不确定性,其定义为: 各类熵之间的关系为: H(XY)=H(X)+H(Y/X)=H(Y)+H(X/Y)≤H(X)+H(Y) X,Y统计独立时,H(XY)=H(X)+H(Y) 平均互信息 平均互信息表示收到一个符号集(用随机变量Y表示)后消除的关于另一个符号集(X)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从Y所获得的关于X的平均信息量,其定义为:

平均互信息和各类熵之间的关系: I(X;Y)=H(X)-H(X/Y)=H(Y)-H(Y/X)=H(X)+H(Y)-H(XY) 当X和Y统计独立时,I(X;Y)=0 数据处理定理 如果随机变量X,Y,Z构成一个马尔可夫链,则有: I(X;Z)≤I(X;Y)I(X;Z)≤I(Y;Z)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对于任意的x,y,z,有p(x/yz)=p(x/z)和p(z/xy)=p(z/x) 数据处理定理中不等式I(X;Z)≤I(X;Y)表明从Z所获得的关于X的信息量小于等于从Y所获得的关于X的信息量。如果将Y→Z看成数据处理系统,则通过数据处理后,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某种具体要求,但是从信息量来看,处理后会损失一部分信息,最多保持原来获得的信息,即对收到的数据Y进行处理后,决不会减少关于X的不确定性。 (极限熵)熵率 极限熵表示离散多符号信源的平均不确定性,它是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中平均每个符号所携带的信息量。 N→∞时极限存在,则称之为熵率,或极限熵,其定义为: 称为平均符号熵,表示随机变量序列中,对前N个随机变量的联合熵的平均: 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的极限熵 多符号信源中最简单的是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其极限熵H∞=H(X) M阶马尔可夫信源的极限熵 如果信源在某时刻发出的符号仅与此前发出的m个符号有关,即m阶马尔可夫信源,其极 限熵为: 离散平稳马尔可夫信源,可将上述符号的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齐次、遍历的马尔可夫链的状态转移问题: 信源的冗余度 冗余度的定义为:

信息论期末总结

● 消息中包含信息,消息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 通信的过程就是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 ● 信息与概率的关系: ● 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该事件包含的信息量越小; ● 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那么它包含的信息量为0; ● ● 某个消息的不确定性(含有的信息量)可以表示为: ● 信源的平均不确定性: ● 信源发出的消息的统计特性 离散信源、连续信源、波形信源 有记忆信源和无记忆信源 平稳信源和非平稳信源 ● 编码器的功能:将消息变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 ● 编码器包括:(1)信源编码器(2)信道编码器(3)调制器 ● 信源编码器:去除信源消息中的冗余度,提高传输的有效性 ● 信道编码器:将信源编码后的符号加上冗余符号,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 调制器: 功能:将信道编码后的符号变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 目的: 提高传输效率 ● 信道的统计特性 无噪声信道、有噪声信道 离散信道、连续信道、波形信道 有记忆信道和无记忆信道 恒参信道(平稳信道)和随参信道(非平稳信道) 单用户信道和多用户信道 ● 信道传输信息的最高速率:信道容量 ● 译码器的功能: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恢复消息。 包括:(1)解调器(2)信道译码器(3)信源译码器 ● 提高有效性: (数据压缩) 信源编码: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 ● 提高可靠性: (可靠传输) 信道编码 ● 香农第一定理: 如果编码后的信源序列的编码信息率不小于信源的熵,那么一定 存在一种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否则,不存在这样的一种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 ∑=-=q i i i x p x p X H 1 ) (log )()(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复习试题含参考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复习试题含参考答案 在无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 H (X ) 来度量;在有失真的信源中,信源输出由 R (D ) 来度量。 要使通信系统做到传输信息有效、可靠和保密,必须首先 信源 编码, 然后_____加密____编码,再______信道_____编码,最后送入信道。 带限AWGN 波形信道在平均功率受限条件下信道容量的基本公式,也就是有名的香农公式是;当归一化信道容量C/W 趋近于零时,也即信道完全丧失了通信能力,此时E b /N 0为 -1.6 dB ,我们将它称作香农限,是一切编码方式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 保密系统的密钥量越小,密钥熵H (K )就越 小 ,其密文中含有的关于明文的信息量I (M ;C )就越 大 。 已知n =7的循环码,则信息位长度k 为 3 ,校验多项式 h(x)= 。 设输入符号表为X ={0,1},输出符号表为Y ={0,1}。输入信号的概率分布为p =(1/2,1/2),失真函数为d (0,0) = d (1,1) = 0,d (0,1) =2,d (1,0) = 1,则D min = 0 ,R (D min )= 1bit/symbol ,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阵[p(y/x )]=;D max = 0.5 ,R (D max )= 0 ,相应的编码器转移概率矩 阵[p(y/x )]=。 已知用户A 的RSA 公开密钥(e,n )=(3,55), ,则 log(1)C W SNR =+42()1g x x x x =+++31x x ++1001⎡⎤⎢⎥⎣⎦101 0⎡⎤⎢⎥⎣⎦5,11p q ==()φn =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 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 在信息传输中最大化信息传输效率,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 编码原理则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某种形式以便于传输、存储或处理 的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压缩、纠错编码、加密等方面。 信息熵 信息熵是信息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用来衡量一个随机变量所包 含的平均不确定性。在通信领域中,我们可以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数据 压缩和纠错编码等方面。 假设我们有一个随机变量X,它可以取n个可能值x1,x2,...,xn,并且 每个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1,p2,...,pn。那么X的信息熵H(X)定义为: H(X) = -Σi=1到n(pi*log2(pi)) 其中log2表示以2为底数的对数。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0.5。那么这个硬币所包含的平均不确定性就是1比特(bit),因为只需要一位二 进制数就可以表示正反面。 信息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将X的所有可能取值按照概率大小排序,那么H(X)就是所需的最小二进制编码长度。这也是数据压缩算法中常 用的思想,即将出现概率较高的符号用较短的编码表示,出现概率较 低的符号用较长的编码表示。 香农编码 香农编码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数据压缩算法。它通过构造一棵二叉树 来实现对符号集合进行编码。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按照符号出现概率 从小到大排序,并将相邻两个符号合并为一个节点。这样不断重复下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根节点为止。 在构造这棵二叉树时,我们可以规定左子树表示0,右子树表示1。这样每个叶子节点上就对应着一个符号,并且路径上经过的所有节点组 成的二进制数就是该符号对应的编码。 例如,在英文文本中字母e出现的概率最高,因此它可以被赋予最短 的编码00;而字母z出现的概率最低,则需要赋予最长的编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