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政体一、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爱琴文明又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不仅仅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二、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其城邦政体(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三、什么人是公民?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四类人不在其列。

(未成年人、妇女、奴隶、外邦人)四、古希腊城邦政体——五种:贵族制、民主制(雅典,在第六课专门学习)、君主制、寡头制(斯巴达)、僭主制。

另:“言必称希腊”主要指崇尚古希腊的科学与民主。

第6课雅典的民主政治一、雅典民主制建立的过程1、走向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共和制—→民主制2、民主制的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改革(达到顶峰或“黄金时代”)重点掌握:(1)梭伦改革的四项举措: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民众法庭、新选举法、根据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2)克里斯提尼改革中“陶片放逐法”。

二、雅典民主的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1、人民主权体现在三大机构的设置上——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附属机构)、民众法庭。

2、轮番而治体现在两个制度上——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三、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1、四种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2、意义: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3、局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公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

第七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古罗马国家的形成与政治制度1、罗马帝国的形成“Romewasnotbuiltina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古罗马帝国形成四步骤:蕞尔小邦—→统治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霸主—→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doc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主要涉及以下主题:一、社会经济发展(一)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到公元前2000年),人类从狩猎采集演变到饲养牲畜养殖及加工农作物种植,形成社会简单分工,社会经济及文化开始发展起来,不同社会阶段都有特征性的文化特点,如马家洼文化和陕西渭滨文化。

(二)周汉时代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结束了周汉时期,这个时期是历史上中国君主制发展的高峰,农业、贸易、工艺等比秦时期发展有较大进步,农业居民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私人所有制经济日益发展。

诸侯国和制度、泰山八庙等也是这个时期的著名文化成果。

二、文化发展(一)儒家文化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著名学派,起源于商汤的诸子百家,代表思想家有孔子、孟子等。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强调道德至上,以德代政,主张体制改革,反对压迫、特权等,促进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文明的发展。

道家出现于春秋时期,代表思想家有老子、庄子等,道家文化主要以老子《道德经》为核心,强调宽泛的道、德和境界,重视“以物象道,以德显境”,不以礼法制约中国传统社会,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三、政治发展(一)封建制封建制采用“三家六部”政制,中央政府有大小九卿,夏朝国家是封建制的前身,有四部六卿分部,把国家分为八个部落,实行封建势力分布,以封地地主为核心组织辖区,把军队、民调和经济归地主统治,封建制建立了地域封建社会的传统政治秩序,在形成社会部门衔接的同时,也加强了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二)制度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制度发展及改革较多,以秦、楚、魏、燕等四国的政治制度最为著名,其中秦制最为重要,秦灭六国,统一法律体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户籍制度,实行征西征东战争,使中国迈入大一统时代,也奠定了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1.巴比伦王国的起源与发展巴比伦王国是古代近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王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世纪的古苏美尔城邦时期。

在公元前18世纪末,巴比伦王国的第一位伟大君王哈姆穆拉比统一了苏美尔南部的城邦,并建立了统一的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由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颁布。

汉谟拉比法典包含了数百条法律规定,涉及到农业、商业、家庭、财产等各个方面。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统一的法律体系:汉谟拉比法典为巴比伦王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律的公平性: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法律的公平性,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社会生活的调节:汉谟拉比法典通过规定各种生活细节和社会行为的规范,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准则和规范。

二、古代希腊城邦1. 希腊城邦的特点希腊城邦是古代希腊地区的一种城市国家形态,具有以下特点:•自治性:每个城邦拥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体系,享有较高的自主权。

•基于土地的农业经济:希腊城邦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民主政治:一些希腊城邦实行了相对开放和民主的政治制度,如雅典的民主制度。

•城邦之间的竞争:希腊城邦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和竞争,争夺领土和资源。

2. 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雅典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之一,其民主制度是古代世界的一大杰作。

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包括:•平民大会:所有公民都可以参加平民大会,讨论并表决重要政策。

•示威法庭:民众有权将政府官员起诉到示威法庭,保证了政府官员的廉洁和责任。

•陪审员制度:雅典民主制度中引入了陪审员制度,由民众选出的陪审员审理案件。

•公民权利:雅典民主制度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选举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三、古代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教1. 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一种重要宗教,其基本教义包括:•四谛思想:佛教认为人类苦难的原因是生老病死,通过四谛思想(苦、集、灭、道)来解脱苦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一)含义: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边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其实还包括有特洛伊文明)(二)内容:1、克里特文明:(1)含义:因其发现地主要是在克里特岛而得名。

(2)时间: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400年。

(3)特征: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

2、迈锡尼文明:(1)含义:因其以迈锡尼为中心,故称“迈锡尼文明”。

这是可确认的属于印欧语系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最早文明。

(2)时间: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至公元前12世纪。

(3)特征:一系列“新的君主国”兴起。

二、古希腊城邦:(一)城邦含义: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二)城邦形成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三)城邦居民: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

(四)地形对古希腊城邦历史发展的影响:1、地形状况:(1)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较少。

这导致陆上交通十分不便,不利于各邦从陆地上进行交流。

同时也使得当地粮食一般情况下不能自给。

随着时间久了,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将会越来越不够用,导致人地矛盾(地少人多)。

使得古希腊人不得不面临“生存的压力”(被迫对外殖民————殖民也就是对外输出过多的人口)。

同时也使得古希腊城邦普遍比较狭小——地形限制发展不开。

(2)三面环水,港湾众多,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

这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从而使得古希腊人航海业比较发达,海军实力较强。

(五)海外殖民:1、原因:(1)最初是因为生存的压力:由于本邦条件不能满足生存需要而被迫移民(2)后来则是为了掠夺别人的财富与抢夺奴隶。

2、影响:(1)解决了土地问题。

(2)打开了古希腊人的眼界,吸收了东方先进的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3)促进了古希腊各地的高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刺激了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六)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七)实质: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的分别:-夏代(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由夏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夏代的政治制度为王朝制和世袭制,夏代尚武,并在礼仪、禅让、五德等方面有所发展。

夏代以铜器的制作闻名,同时也为后来的商代奠定了基础。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主要由黄河流域西部的商部落统治。

商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农耕文化比较发达,同时发展了青铜器和商代文字。

-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西周有较为完善的封建政治和等级制度,营造了天下共主的格局,但实际掌握权力的是各周王族。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国争霸,列国纷争,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2.青铜器的制作和应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在一次性的石膏型中涂以铜水,并在高温下熔铸成型。

青铜器主要有礼器、祭器、乐器、武器等,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和仪式性。

3.商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商代的政治制度为世袭的封建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下分诸侯国和农民等。

社会等级制度严格,上至国王,下至农民。

而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劳动量大且缺乏权利。

-商代的文化发展偏向宗教和神秘,流行巫术和神话传说。

商代的象形文字为“甲骨文”,主要用于祭祀和卜辞。

4.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列国争霸,国内各国内部权力的均衡。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鲁国的孔子、齐国的孟轲、鲁国的曾参等。

他们提出了一些政治和社会的思想,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和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国时期是春秋的延续。

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形成七雄之势,即齐、楚、燕、赵、魏、韩、秦七个强国。

同时也是孟子、墨子、荀子、韩非等思想家活跃的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 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西汉(一)七国之乱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②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
④作用:(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对欧美)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对东方)对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男女权利不平等。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
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
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1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国家:英国(3)背景:①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活动(4)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随后沿海北犯至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清政府派琦善谈判,将林则徐革职。

1841—1842年,英扩大战争,占香港岛及东南沿海一些城市,至南京下关江面。

(广东——天津——林则徐被撤职——广东(侵占香港岛)——南京)(5)结果:①《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之后,美、法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以下特权:a.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原则)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后来租界的由来)d.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中国领海主权)e.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外国传教士传教的特权(6)评价:①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由主权完整的、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部分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②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思想上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860年(2)国家:英国、法国(3)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英国联络美法,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决定武力解决问题。

(4)经过:1856年英法军队进攻广州,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并于年底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

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

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1 分封制1、目的:西周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分封制内容:形成四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4.分封制的特点:通过层层分封,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分封的特点: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权在地方)5.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对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和扩大统治区域。

考点2宗法制1.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是宗法制,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定义是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下,有大宗和小宗之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宗法制的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4课秦——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考点3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考点4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名称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2.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具有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大权特点,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秦始皇还建立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最高权力为皇帝所有,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

其职责分别为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在丞相之下,设有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4.丞相的设置,开始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主线:王权与相权之争。

考点5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 36个郡,郡内又分为若干县。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古代希腊城邦形成的地理条件:多山、多港、多岛,少耕地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初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政体: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划分依据:根据城邦公民享有权力的多少)(最为流行是民主制和贵族制)2、雅典的民主政治(1)雅典民主制的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废债务奴隶、按财划等等);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极盛,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3)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②五百人议事会——日常事务③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检察机关④行政和军事机关发放工资和津贴、发放戏剧津贴(4)雅典民主制的得失:得: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文化深入发展失: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都没有公民权。

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5)雅典民主的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贵族的民主。

3、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渊源。

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历史必修1,2知识点复习总结

历史必修1,2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一历史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国家:英国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发动战争;中国的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触发了这场战争。

经过: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随后沿海北犯至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年至1860年国家:英国、法国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希腊的政治制度:
产生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特点:民主政治,但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

影响: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罗马的法律体系:
发展过程: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重要法律:《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而《民法大全》则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核心思想:保护私有财产。

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些知识点是理解近代中国历史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关键,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背诵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背诵总结
多数党领袖,国王形式任命;对议会负责 (3)当议会和政府发生矛盾时会有什么结果 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
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混合物 (2)议会权力至上 (3)君主统而不治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邦联制的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力太小。不利于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背知识点
一、 西周时期(奴隶社会时期) 1、分封制 目的: 对象: 诸侯权利 诸侯义务: 作用: 特点:分封同姓为主;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宗法制 目的: 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亲属 核心: 作用: 与分封制关系: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从秦到清(封建社会时期)
2





废行省,设三司

行省
3、选官、用官制度
朝代
制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来
4、行省制推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准
方式
5、科举制实行有什么意义? 6、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各自职能: 如何限制相权的?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7、内阁制和宰相制比较
1
1、理解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 两对矛盾: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被废除。中央权力
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影响: 积极方面:(1)对秦朝:
(2)对后世:
消极方面: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秦到清) 朝代 专制主义(中央官制) 中央集权(地方管理 趋势 制度) 秦
来的侵略买下了伏笔。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重要知识点提要(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

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动力是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的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统治。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在近代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二)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1)历史进步: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2)保障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稳定社会:君主立宪制下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英国社会的稳定有利。

(4)提供范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树立了一种范式。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一课考点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列强侵华的原因(课本P24)【重点】1、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农耕经济发达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

二侵华的经过(5次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重点】(1)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2)鸦片战争的结果(五亿(议)港元):签订《南京条约》(课本P24)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需中英共同商议(3)鸦片战争的影响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课本P24表格3.中法战争(1883-1885)课本P24表格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重点】(1)战争结果(速记:两口分工):签订《马关条约》(课本P25)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工厂(这是帝国主义发展的要求)(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重点】(1)发动原因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不断发展根本原因:民族矛盾(这里指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的激化(2)战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课本P25)(速记:兵民禁赌)①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赌)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民)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成为“洋人的朝廷”);(禁)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兵)(3)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侵华的影响【重点】1. 列强侵华的危害(1)人权上: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2)思想文化上: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

(3)政治上:割地赔款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4)经济上: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2. 列强侵华的积极一面: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1)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四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瓜分狂潮掀起的原因(1)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马关条约>>的签定(2)根本原因:列强对外扩张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海外的扩张和掠夺更加剧烈.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重点】(1)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工业强国;忙于美西战争,在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也想染指中国,但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出于分享权利的需要。

(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3)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①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美国: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新阶段。

③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需要理解的概念:1. 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丧失部分而非全部主权,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殖民者的控制半封建(经济上):封建制度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体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2.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破坏司法主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4.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重点】自由资本主义———————————(19世纪60年代后)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自由资本主义以商品输出为主,垄断资本主义以资本输出为主(如开工厂/开银行等)。

《马关条约》中关于开工厂的规定就是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三元里人民抗英1. 原因英军入侵(根本原因)。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直接原因);腐朽的清政府卑躬屈膝,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1)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将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2)俄英侵略新疆,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企图以此作为肢解中国新疆的工具。

(3)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2.过程三黄海海战1. 地位: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的一次决战。

2. 过程(课本P31):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 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与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

2. 经过两支主要力量: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3. 意义台湾军民的斗争,充分体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义和团反帝运动【重点】1. 爆发原因直接原因:教会活动的猖獗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兴起与发展3.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1)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4.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中国军民抵抗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重点】(1)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的既定国策(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3)有利时机:当时欧美忙于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国共两党内战正烈2.日本侵华的过程【重点】3.侵华日军的罪行(1)大屠杀(2)细菌战和化学战(3)劳工和慰安妇(4)野蛮的殖民统治-----政治:“以华制华”;经济:野蛮掠夺;文化教育:奴化教育二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1. 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武装侵略(2)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义愤填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2.抗日救亡运动的概况(1)共产党的斗争【重点】①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关外抗日武装的斗争(了解)①东北人民和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马占山),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②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3)关内国民党军队的抵抗(了解)①一二八事变后,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多次击退日军进攻②1933年1月,东北军奋起还击进犯山海关的日军,安德馨率全营300官兵力战殉国③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击进犯长城日军,喜峰口失而复得④冯玉祥和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4)关内外人民斗争(了解)以各种方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如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抗日货,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5)学生: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形式:游行示威(6)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重点】时间: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解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3.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1)自发性,形式多样(2)局部性和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3)抗日与反蒋结合4.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1)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3)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促使中国政局由内战/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全民族抗战实现的原因【重点】决定因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重要因素:日本侵略加剧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统治,国民政府不得不反抗2.全民族抗战的过程【重点】(1)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作用是抗日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取得的胜利鼓舞全国人民,促进民族团结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2)战略相持阶段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 1945年中共“七大”【重点】(1)背景: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2)目的: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内容:①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4)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2. 抗日战争的特点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日)、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历时最长(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抗日战争的性质【重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4.抗日战争的意义【重点】国内意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重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根本原因)(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需要了解的概念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1937~1945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族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组成的统一战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