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一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P1)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
临床药理学的目标(P1)促进医药结合,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药与药理学发展。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P1)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②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③监测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④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治疗。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P3)药效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临床药理学的职能(P3)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②市场药物的再评价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④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⑤开展临床药理服务TDM(治疗药物监测)/CPM(临床药动学监测)(P28)是在药动学原理下,应用现在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哪些情况需要进行TDM(P30)①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②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③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④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e.g.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的药物(e.g.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⑤长期用药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以及升高),以及不明原因的药效变化。
⑥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当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的时候;⑦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⑧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很大;⑨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⑩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液中游离药物的浓度,e.g.苯妥英钠。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
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
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8.重要不良事件: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临床药理学:就是药理学得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与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得一门学科2、消除半衰期:药物得消除半衰期就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得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得一门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得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得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得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得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得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得疗效与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得临床试验分为Ⅰ、Ⅰ、Ⅰ、Ⅰ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Ⅰ、Ⅰ、Ⅰ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得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得一种对药物得反应性逐渐减弱得状态。
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得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得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就是药物在正常用法与用量时由药物引起得不良与不期望产生得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与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与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得速度与程度,就是评价药物有效性得指标。
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与使用得药品12、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与保健目得,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
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与身体地危害。
13、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与使用得药品14、 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得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得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她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首过效应: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肝肠循环: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可随粪便排出体外但也有的药物再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稳态血药浓度:又称坪值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积率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负荷剂量:凡使首次给药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的剂量治疗窗:治疗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指最小有效浓度(MEC)与最小中毒浓度(MTC)之间的范围。
治疗指数(TI) :即LD50/E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TI越大,药物越安全受体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的药物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并与受体结合但其内在活性为0 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妊娠期:指卵子与精子结合分娩约40周期间,亦称胎儿期。
胎盘屏障:指由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5层血管合体膜。
药物M / P值:指药物在乳汁中与母体血浆中浓度的比值,可反映药物向乳汁中转运的量。
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
药物警戒:是指发现、评价、认识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是指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是由滥用致赖性药物对脑内奖赏系统产生反复的非生理性刺激所致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
硝基血管扩张药:指能释放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合成增加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发挥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
羊水循环:药物经胎盘屏障转运到胎儿体内并经羊膜进入羊水中多呈游离性被胎儿皮肤吸收或妊娠12周后的胎儿吞咽入胃肠道并被吸入血液循环其代谢产物由尿排泄排泄的药物又可被胎儿吞咽羊水而冲吸收1.药物三种消除速率过程的特点一级动力学速率过程:①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②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③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与所给与的单一剂量成正比④按照相同剂量相同时间间隔给药约经五个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达到稳态浓度零级动力学速率过程:①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浓度无关按恒量消除即等量消除但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是可变的②半衰期不恒定剂量加大半衰期可超比例延长③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剂量增加其面积可超比例增加米-曼氏动力学速率过程:高浓度时,零级动力学速率过程;低浓度时,一级动力学速率过程。
临床药理学概述
临床药理学概述临床药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药效学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的理论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临床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进行概述。
一、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效应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通过系统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以及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药理学能够科学地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
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 药物代谢: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以揭示药物在人体内的去除速度和作用时间,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的药理学效应,即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效应。
通过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我们可以知道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产生的药理学效应的改变。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可以帮助医生合理选择药物组合,避免不良反应。
4. 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药理学还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药物的毒理学研究和不良反应监测。
通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可以减少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三、临床药理学的应用1. 药物研发:临床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药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药物代谢特性、药效学特点等,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个体化用药:临床药理学可以根据个人的药物代谢能力、药效学特点等个体差异,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 临床用药指导:临床药理学通过研究不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相互作用等,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
2.循证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
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3.安慰剂: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
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
4.知情同意:是指在人体试验中,医生向受试者告知试验的各方面的情况后,受试者自愿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
5.临床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6.治疗药物监测TDM:是现代医学中的最新型学科,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7.治疗窗:药物浓度太低不产生治疗效应,浓度太高则产生难以耐受的毒性。
在这两个浓度之间限定一个合理治疗区域,该浓度区域常称为"治疗窗"(或称为治疗范围)。
8.临床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
9.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10.管理规范GCP是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
在我国引入、推动和实施GCP已经过了近十年的时间。
1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知识复习总结
名解1.首过效应: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的某些酶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2. 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其中最关键的酶是细胞色素P450,故肝药酶又称为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
3.生物利用度:药物到达全身血循环内的相对量和速度。
4.血浆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反映肝肾功能。
CL = A/AUC5.表观分布容积:体内药物总量和血浆药物浓度之比。
Vd=A/C06.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7.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防治疾病,有利患者康复的药物作用。
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8.对因治疗:或称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治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的治疗。
9.对症治疗:或称指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
10.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药物反应。
11.副反应: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2.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蓄积过多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药理作用延伸1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以降至阈浓度以下时还残存的生物效应。
14.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或症状加剧,也称反跳反应。
15.变态反应:一类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特点: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与用药数量无关;无论用何种药物与药理作用无关,症状相同。
16.特异质反应: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特别敏感,与用药剂量有关,很少见。
例:遗传性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可致溶血。
17.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的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18.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个体死亡的剂量。
19.治疗指数:以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治疗指数[( TI ) LD50/ED50]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20.安全范围:安全指标在ED50和TD50之间的距离。
临床医学药理学
临床医学药理学
临床医学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
动力学、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学科。
它是临床医学和药理
学的交叉学科,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药物治疗的科学依据和实践
指导。
临床医学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如何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以及药
物作用的分子、细胞和生理机制。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3. 药物治疗效果:研究药物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包括药物的
适应症、疗效、剂量和疗程等。
4.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过敏反应、耐受性和依赖性等。
5.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
作用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临床医学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考试复习知识重点资料
1.药物:具有调节机体各种功能和改变机体所处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3.药物作用:动因,初始作用4.药理效应:结果,机体反应5.副反应:是药物所固有的,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
选择性低,影响多个组织器官。
6.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但是常常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的不良反应。
7.后遗效应:长期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还残存的生物效应。
8.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或症状加剧称为停药反应,又称回跃反应。
9.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与剂量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10.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药物特别敏感(或特别耐受),反应性质与反应强度异常11.最大效应/效能: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效应强度随之增加,所达到的药理效应极限12.效价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同类药物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它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大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3.质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随剂量浓度的增减表现为性质的变化.14.量反应:如果药理效应的强弱或大小是可以连续增减量化指标15.拮抗参数(pA2,) :反映拮抗药的拮抗强度,pA2越大,所需拮抗药浓度越小,拮抗作用越强.16.非竞争性拮抗药:结合是不可逆的,增加激动药也不能取消拮抗药的作用;量效曲线右移但不平行;Emax下降,量效曲线下移.17.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Emax不变;α= 0. 18.亲和力指数:19.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20.生物利用度(F):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能够进入人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相对速度。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原理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1.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包括药物的吸收速度、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药物的代谢和药物的消除速度等。
2. 药物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靶分子的结合、药物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影响等。
3. 半衰期(Half-life):指药物在体内的降解速度。
半衰期越短,说明药物在体内的降解速度越快,药物作用时间越短。
4. 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指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前提下,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
5. 治疗窗口(Therapeutic window):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的有效剂量范围,即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和最高安全剂量之间的范围。
6. 药效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学科。
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以及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和生化效应等。
7.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疗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
8. 拮抗作用(Antagonism):指两种药物或药物与内源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一种物质减弱或抵消另一种物质的作用效果。
9. 亲和力(Affinity):指药物与其作用靶点(如受体、酶)结合的趋势或程度。
亲和力越高,说明药物与靶点结合的越紧密,作用效果越显著。
10.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药物经过给药途径到达血液循环中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越高,说明药物被有效吸收和利用的程度越高。
以上是一些临床药理学的常见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合理应用十分重要。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一、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
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是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的学科。
2、半衰期(half-time period)通常指血浆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是常用来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的药动学参数。
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总量。
4、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临床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人体的动力学,提供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体内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给药方案、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6、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通过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体液(通常为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浓度,结合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运用药动学原理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7、清除率(clearance,CL)清除率是机体对药物的消除速率的一种表示方法,即单位时间内机体从血浆内将药物消除的能力。
8、时量曲线(药时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药理学简答名解(15药学专业)
名词解释1.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2. 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一级速率过程,是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x/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3. 零级消除动力学:又称零级速率过程,是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4. 生物利用度(F):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与速度。
5. 半衰期:通常是指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6. 治疗药物检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检测(GPM),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7. 治疗指数:即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8. 部分激动药:受体的亲和力与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弱的效应,但是有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这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
9. 反向激动药:这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构型变化,引起与原来激动药相反的效应。
10. 受体脱敏:机体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这一现象叫做受体脱敏。
11. 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与报告。
12. 多中心临床试验(MCT):即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临床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13. 国家基本药物:一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选出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14. 处方药(POM):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房或药店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5.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临床大专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物:是指能够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生化过程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及计划生育的一类化学物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通过分子相互作用所致的初始作用。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后残存的药理效应。
依法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又称治疗矛盾。
耐受性:是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方可产生应有的药物效应。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又称抗药性。
效能: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效价:是指药效性质相同的药物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又称药效强度。
量效关系曲线:横坐标表示药物剂量或浓度,纵坐标表示药物效应,用来表示量效关系的做标图。
治疗指数:指药物的LD50(半数致死量)与ED50 (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TI)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特定药理效应的能力,又叫效应力。
受体激活剂:是指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显著的内在活性的药物。
受体拮抗剂:是指与受体仅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又称受体阻断剂。
首关消除:有些在胃肠道吸收的药物进入体循环之前,经胃肠道和肝细胞的代谢酶灭活一部分,是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叫做首关消除,又称首过消除或首过效应。
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称药物血浆半衰期。
生物利用度:是指血管外给药后经机体吸收入血的程度和效率。
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者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抗菌药:是指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半合成抗菌药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是临床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临床药理学那些事儿!你知道啥是临床药理学不?就好像是医生治病的秘密武器库!比如说,药物代谢动力学,这就好比是药物在咱身体里的一场奇妙旅行,它咋进来的,咋溜达的,又咋出去的。
“哎呀,这药吃下去咋就发挥作用啦?”这就是药物代谢动力学要研究的呀!
还有药效学呢,那就是研究药物对咱身体产生啥效果的。
就像你去打仗,得知道手里的武器能有多大威力吧!“这药到底能不能治好我的病呀?”这就是药效学要搞清楚的事儿。
不良反应,这可是个重要的家伙!就像你走路不小心踩到个坑,会让你不舒服。
“咋吃了这药我反而难受啦?”这可能就是不良反应在捣乱呢!
药物相互作用呢,就像是不同的人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一样。
“哎呀,我吃了这个药,再吃那个药会不会出问题呀?”这就是得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时候啦!
治疗药物监测,那简直就是给药物治疗上了一道保险。
随时看看药物在身体里的情况,就像有个小侦探在盯着呢!“这样就能保证药到病除啦?”那可不一定,但总比瞎蒙强吧!
咱得明白这些临床药理学的名词,才能更好地理解药物是咋治病的呀!总之,临床药理学就像是打开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药物的神奇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诊断;预防;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
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2、副作用: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
用。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遗留的生物效
应。
4、药物滥用:是指违背了公认的医疗用途和社会规范而使用任何一
种药物。
5、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是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心满意足的愉快感觉,因而需要定期地或连续地使用它以保持那种舒适感或者为了避免不舒服。
凡能引起令人愉快意识状态的任何药物即可引起精神依赖性。
6、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7、椎体外系症状: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
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8、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
9、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酶、进入血液/丕的药物基本上是经肝药酶代谢的,所以对肝药酶有影响的药物,也会影响到药物的代谢。
其中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使肝药酶活性减弱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
10、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1、羊水肠道循环:大部分药物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有少量经羊膜进入羊水,羊水中的药物可被胎儿吞饮,胃肠道吸收,药物经胎儿肾脏排泄到羊水中后可再被胎儿吞饮吸收。
12、灰婴综合征:是指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和临产的24小时内孕母使用氯霉素,可致使出生的新生儿出现呕吐、呼吸急促或不规则、皮肤发灰、低体温、软弱无力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13、免疫应答: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一种牛理功能。
14、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5、消除半衰期(港):在药代动力学中,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按一级动力学过程进行,故而药物在体内也存在相对稳定的半衰期, 称作药物消除半衰期或血浆半衰期,其具体定义是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6、生物利用度:是用药动学原理来研究和评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是评价一种制剂的有效性的常用指标。
17、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公式:V=D\C
18、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国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白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白行使用。
19、抗菌药物: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
20、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