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大牧场放牧业——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国家、区位条件、主要的产品、以及生产的特点。然后教材选择了阿根廷潘帕斯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它与我国内蒙古地区做了简单的对比。本节是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乳畜业)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经对本节课进行了简单的预习,基本了解了本节课的概况。之前在第二节中通过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分析的学习,大致掌握了方法,再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但对于潘帕斯大牧场下一步的发展措施以及与我国西北的对比分析的不是很全面,思路不是很清晰,地理思维还需要继续建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以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兴趣的美食为话题进行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2.观看PPT和教材,让学生直观、真实的了解潘帕斯的基本概况,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完成相应的问题。为之后与中国内蒙古地区对比埋下伏笔。
3.通过农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激发
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地理环境的意识。
【教学理念】
1. 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从美食入手,使学生特别感兴趣,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牧场放牧区发展的状况。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大牧场放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明确人地协调发展的道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的讲解,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题能力。在同伴的互助中得以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农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培养从众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影响因素中综合分析,并抓住主要因素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正确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在小组中互帮互助,合力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生产的观念和科学的人生观念。借鉴世界状况,探究中国国情寻找发展对策,为我国农业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潘帕斯大牧场与我国北方牧场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长】45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问题引入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辅。
【教学用具】电子教鞭、PPT、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国家: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2、区位条件
3、产品
4、生产特点
5、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