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解析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共4篇)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1.《苏武传》班固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句式:),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 )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用什么)复加?(句式:)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原卷版+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屈原列传内容分析与识点汇总、练习.ppt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
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 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 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 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 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 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 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
6、连接、嘱托、隶属归属、写作、类7、遭遇、使离散、背离违背、离开
8、迁 ①王怒而迁之 ②再迁为太史令 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9、与 ①与之斗卮酒 ②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③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 ④蹇叔之子与师
8、流放、升职、贬官、变更变动9、给、和、结交亲驸、参加
为 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
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亡走赵,赵不内 9、被发行吟泽畔 10、厚币委质事楚
2、其志洁,
;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知识点梳理
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受,遭遇。
易错误地理解为“离开”)2.人穷则反本(同“返”,返回,这里译为“追念”)3.靡不毕见(同“现”,明白,显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旨趣)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污浊)6.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7.屈平既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8.乃令张仪详去秦(同“佯”,假装)9.厚币委质事楚(同“贽”,见面礼)10.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联合抗秦)11.亡走赵,赵不内(同“纳”,接纳)12.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古今异义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当权。
今义:行事。
)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
)4.颜色憔悴(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5.形容枯槁(古义:外貌,模样。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7.《国风》好色而不淫(古义:喜好描写男女恋情。
今义:沉溺于情欲,贪恋女色)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古义:返回(楚国) 恢复 (国家)。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一词多义1.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zhǔ,动词,撰写)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动词,连接)③属予作文以记之(zhǔ,动词,请托,嘱托) (《岳阳楼记》)④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shǔ,动词,归属、隶属) (《琵琶行并序》)⑤吾属今为之虏矣(shǔ,名词,类,等辈)(《鸿门宴》)⑥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动词,类似)(《核舟记》)2.疏①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分条陈述)(《促织》)③谏太宗十思疏(名词,上给皇帝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④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形容词,稀疏)(《与妻书》)3.本①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草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③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鱼我所欲也》)④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愚公移山》)4.志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②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③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④悲其志(名词,志向)⑤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桃花源记》5.闻①博闻强志(名词,学识)②不闻六百里(动词,听说)③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促织》)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知道,懂得)(《师说》)⑥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促织》)⑦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 (《出师表》)⑧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知名、名气)(《五人墓碑记》)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劝学》)6.迁①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②盘庚之迁(动词,迁移)(《答司马谏议书》)7.害①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②邪曲之害公也(动词,损害)8.约①其文约(形容词,简约)②仪与王约六里(动词,约定)9.明①明于治乱(动词,明晓)②明道德之广崇(动词,阐明)③月明星稀(形容词,明亮) (《短歌行》)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10.亡①亡走赵(动词,逃跑、逃亡)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灭亡)③亡其六郡(动词,失去)11.疾①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名词,疾苦)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痛心)③君有疾在腠理(名词,病)(《扁鹊见蔡桓公》)④臣少多疾病(动词,生病)(《陈情表》)⑤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动词,忧虑)(《伯夷列传》)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劲疾)(《劝学》)⑦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形容词,快)(《长亭送别》)⑧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王维《观猎》)12.见①信而见疑(介词,被)②举类迩而见义远(动词,表达)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动词,见到)④彗星见于东方(动词,同“现”,出现)(《三国志·吴主传》)⑤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答司马谏议书》)13.微①其文约,其辞微(形容词,含蓄隐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挖空训练
选择性必修中——《屈原列传》挖空训练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担任)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记),明于治(安定太平)乱,娴(熟练)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撰写)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强取为己有,也可以解释为改变)之,屈平不与(给),因(于是)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自我夸耀)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表顺承)疏屈平。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解析版)-【上好课】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同步练习(解析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谗.言(ch án) 蝉蜕.(tuì) 惨怛.(d á) 相形见绌.(zhuō) B .谄.媚(xi àn) 枯槁.(ɡǎo) 遐迩.(ěr ) 泥而不滓.(zǐ) C .罹.难(lí) 泥淖.(zh ào) 娴.熟(xi án) 靡.不毕见(mǐ) D .啜.泣(chuò) 广崇.(chón ɡ) 眷.顾(ju àn) 从.容辞令(cón ɡ) 解析:A 项,“绌”应读“chù”;B 项,“谄”应读“ch ǎn ”;C 项,“淖”应读“n ào ”。
答案:D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离骚”者,犹离忧也B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C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D .亡走赵,赵不内解析:A 项,“离”同“罹”,遭受;C 项,“从”同“纵”,合纵;D 项,“内”同“纳”,接纳。
答案:B3.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自:由 B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极:疲困 C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存:思念 D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解析:害:嫉妒。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②人穷则.反本B.⎩⎪⎨⎪⎧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②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①王怒而.疏屈平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②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解析:A 项,“则”,均为连词,就。
B 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动词,到……去。
C 项,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却。
屈原列传第三段挖空训练(答案版)
屈原列传第三段(挖空训练)答案版屈平疾(嫌怨,痛心)王听(动作名,听觉)之(取独)不聪也,谗谄(动作名,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之蔽明也,邪曲(形作名,邪恶、不公正的人)之害公(国家)也,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的君子)之不容(表被动、不被接纳)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通“罹”,遭遇)忧也(判断句)。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判断句)。
人穷(古今异义,处境艰难)则反(“返”,返回、追念)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忧伤,悲苦),未尝不呼父母也。
【翻译】:屈原痛心怀王的听觉不够灵敏,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蒙蔽圣明的君主,邪恶、不公正的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被接纳,所以忧郁愁苦深沉思索,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痛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不曾不叫父母。
屈平正(使动,使…端正)道直(使动,使…正直)行,竭忠尽智,以事(侍奉)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被,表被动)疑,忠而(表转折)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取独)作《离骚》,盖(表顺承说明原因,原来是)自(由、从)怨生(引发、产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小雅》怨诽而不乱。
【翻译】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若(像)《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名作状,向上)称(称道)帝喾,下(名作状,向下)道(提到)齐桓,中(名作状,在中间)述汤、武,以(来,表目的)刺(讥讽、讽刺)世事。
明(形作动,阐明)道德之广崇(广大崇高),治乱之条贯(条理、道理),靡(没有,不)不毕(全、都)见(通“现”,体现)。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统编版
屈原列传教学课件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屈原列传》章节,内容包括《屈原列传》的原文及注释,详细解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了解屈原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屈原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屈原列传》原文的学习,文章结构的分析,屈原思想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屈原列传》原文及注释,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教材,《屈原列传》原文及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屈原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
3. 课文解析:a. 讲解文章结构,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b. 对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c. 分析屈原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屈原列传》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屈原的精神品质和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屈原列传a. 原文及注释b. 文章结构c. 屈原形象d. 思想内涵2. 教学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屈原列传》中的五个句子。
b. 分析《屈原列传》中屈原的形象特点。
c.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屈原忧国忧民精神的看法。
2. 答案:a. 略b. 屈原形象:忠诚、正直、勇敢、智慧、忧国忧民等。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屈原的其他作品,如《离骚》、《九歌》等,深入了解屈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屈原列传》(练习案)-23-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解析版
3.9《屈原列传》(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穷则反本 B.靡不毕见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离骚”者,犹离忧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反”通“返”,返回,句意: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B.“见”通“现”,显现,句意:无不都显现;C.无通假字,句意: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D.“离”通“罹”,遭遇,句意: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D.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诡辩”:古义是“假话”,今义是“无理狡辩”。
句意: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B.“颜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是“色彩”。
句意:脸色憔悴,模样枯瘦。
C.“从容”:古义是“委婉得体”,今义是“举止行动不慌不忙”。
句意: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得体的一面。
D.“劝”古今同义,都是“劝说”的意思。
句意:楚怀王的幼子子兰劝谏怀王去。
故选D。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
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
《史记》载屈原与春申君曾任左徒。
B.大夫,古代官阶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权力极大,屈原曾任此职。
D.币,在古代汉语中多指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
后引申为作为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一切值钱的财物。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权力极大”错,三闾大夫是管理昭、屈、景三姓贵族子弟教育及宗族事务等的闲差事。
屈原被贬后任此职。
重点词义整理挖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屈原列传》1.博闻.( )强志.( )2.明于治.( )乱.( )3.娴.( )于辞令..( )4.入则与王图议..( )国事5.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6.争宠而心害.( )其能7.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8.屈平属.zhǔ( )草稿未定9.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之10.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11.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 )也12.谗谄之蔽明:( )。
13.邪曲之害公:( )。
14.方正之不容:( )。
15.“离骚”者,犹离忧..( )也16.人穷.( )则反本17.故劳苦倦极..( )18.疾痛惨怛..( )19.信而见.( )疑20.《国风》好色而不淫.( )21.《小雅》怨诽而不乱:( )。
22...( )...明道德之广崇23....治乱之条贯..( )24.靡.( )不毕见25....其文约.( ),其辞微.( )26.其称文小而其指.( )极大27.举类.( )迩.( )而见义远28.自疏濯淖污泥....( )之中29.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
30.不获.( )世之滋.( )垢31.皭.( )然泥.( )而不滓.( )者也32.推.( )此志也33.屈平既绌.( )34.齐与楚从.zòng( )亲35.乃令张仪详.( )去秦,厚币..( )委.( )质.( )事楚36.楚诚.( )能绝齐..( )37.使.( )使.( )如.( )秦受地38.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39.如.( )楚,又因.( )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40. 而设诡辩...( )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41. 使于齐,顾反..( ) 42. 楚人既咎.( )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43. 屈平既嫉.( )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44. 其存.( )君兴国而欲反覆..( )之 45. 一篇之中三致志...( )焉 46.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47.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 48. 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 49. 卒.( )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 50. 顷襄王怒而迁.( )之 51. 屈原至于江滨,被. ( )发行吟泽畔,颜色.. ( )憔悴,形容.. ( )枯槁..( ) 52. 是以..( )见.( )放 53. 夫圣人..( )者,不凝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54.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55. 众人皆醉,何不餔.bū( )其糟而啜.chuò( )其醨.lí( ) 56. 何故怀瑾.( )握瑜.( ) 57. 而自令..( )见放..( )为 58. 新.( )沐.( )者必弹冠..( ) 59.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 )者乎 60. 宁赴常流..( )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61. 又安能以晧晧..hào 之白..( ),而蒙世俗之温蠖..huò( )乎 62.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者,皆好辞.( )而以.( )赋见称..( )63. 然皆祖.( )屈原之从容..( )辞令 64. 适.( )长沙 65. 读 《服鸟赋》,同. ( )死生,轻去就.. ( ),又爽然自...失.( )矣 2.《苏武传》1. 少以.( )父任,兄弟并.( )为郎.( )2... 稍.( )迁.( )至栘中厩监.( )3. 数.( )通使..( )相窥观 4.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 5.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 )相当..( ) 6. 汉天子,我丈人..( )行.( )也 7. 武帝嘉.( )其义.( ) 8. 乃遣. ( )武以. ( )中郎将使. ( )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9. 因.( )厚赂..( )单于10.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 ( )常惠等募士. ( )斥候..( )百余人俱11. 置币..( )遗.( )单于 12. 单于益.( )骄,非汉所望也 13. 方.( )欲发.( )使送武等,会.(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4. 后随浞野侯没.mò( )胡中 15. 及卫律所将.jiàng ( )降者16. 虞常在汉时,素.( )与副张胜相知..( ),私候..( )胜曰 17. 幸.( )蒙.( )其赏赐 18. 张胜许.( )之,以.( )货物..( )与常 19.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 20. 其一人夜亡.( ),告.( )之 21. 缑gōu 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 22.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 23. 张胜闻之,恐.( )前语发.( ),以状.( )语.( )武 24. 事如此,此必及.( )我 25. 见.( )犯乃.( )死,重.( )负.( )国 26. 虞常果引.( )张胜 27. 单于怒,召诸贵人..( )议 28. 宜.( )皆降.( )之 29.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 30. 引.( )佩刀自刺 31. 凿地为坎.( ),置煴.yūn 火.( ) 32. 蹈.tāo ( )其背以.( )出血 33. 武气绝,半日复息..( ) 34. 惠等哭,舆.( )归营 35. 单于壮. ( )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 )武,而收系..xì( )张胜36. 武益愈..( ),单于使.( )使.( )晓.( )武 37. 会.( )论.( )虞常,欲因.( )此时降.( )武 38.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 39. 副有罪,当相坐..( ) 40. 复举剑拟.( )之 41. 空.( )以.( )身膏.( )草野,谁复知之 42. 君因.( )我降 43.... 畔. ( )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何以汝为见..... ( ) 44. 反欲斗.( )两主,观祸败 45. 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46.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 )单于 47. 单于愈益..( )欲降.( )之 48. 乃幽.( )武置.( )大窖中,绝不饮食....( ) 49. 天雨.( )雪,武卧啮.( )雪,与旃毛..( )并咽之50.使牧羝.( )51.羝乳.( )乃.( )得归属.( )常惠等各置他所.( )52....别.( )其官.53.武既至海上,廪.食.( )不至54.掘野鼠去.jǔ( )草实..( )而食之55.杖.( )汉节牧羊56.单于弟於wū靬jiān王弋.yì射.( )海上zhuó( )57.武能网.( )纺缴..58.檠.qíng( )弓弩59...(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60....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不敢求.( )武61.因.( )谓武曰6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 )厚63.故使陵来说足下..( )64...( )欲相待...虚心65.空.( )自苦亡.( )人之地66.信义安.( )所见.( )乎67.前长zhǎng君为奉车..( )68.扶辇.( )下除.( )69.劾.( )大不敬70.孺卿从祠.( )河东后土..( )71.宦骑....( )争船..( )与黄门驸马72.子卿妇年少,闻已更.gēng( )嫁矣73...( )...加以老母系.( )保宫74.且陛下春秋..( )高,法令亡.( )常75.大臣亡罪夷灭..( )者数十家76.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7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78.位列将..( )79.今得杀身自效..( )huò( )80.虽.( )蒙斧钺yuè汤镬..81.诚.( )甘乐.( )之82....子为父死,亡所恨.( )83.子卿壹.( )听陵言84....自分.fèn( )已死久矣85.王必欲降.( )武,请毕.( )今日之欢,效.( )死于前8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 )于天87.因.( )泣下沾衿,与武决.( )去88.昭帝即位..( )89.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90.匈奴诡言..( )武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挖空训练
选择性必修中——《屈原列传》挖空训练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担任)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记),明于治(安定太平)乱,娴(熟练)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撰写)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强取为己有,也可以解释为改变)之,屈平不与(给),因(于是)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自我夸耀)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表顺承)疏屈平。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梳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 2、邪曲之害公也 使动用法,使…损害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疏远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1、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 2、邪曲之害公也 使动用法,使…损害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疏远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一词多义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写作
2、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3、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于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掌管 6、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一词多义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写作
2、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3、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于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掌管 6、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8、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9、若属皆且为所虏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炫耀,自夸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炫耀,自夸 2、其后秦欲伐齐 讨伐,进攻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屈原列传[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被”“悉”两字及次常用字“靡”“称”。
2.背诵第三段,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答案①闻( 学识)②志(记)③明(明晓) ④娴(熟练,熟悉) ⑤图议(谋划计议) ⑥接遇(接待) ⑦列(朝列,班列) ⑧害(嫉妒) ⑨造为(制定) ⑩宪令(国家法令) ⑪属(撰写) ⑫夺(强取为己有) ⑬与(同意) ⑭谗(谗毁) ⑮伐(自夸,炫耀)(第3段)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①离忧(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②倦极(疲倦困苦)③惨怛(忧伤,悲痛) ④间(离间) ⑤淫(过度,无节制) ⑥明(阐明) ⑦条贯(条理) ⑧毕(全部) ⑨获(辱,被辱) ⑩滋(黑) ⑪皭(清白、洁净)⑫滓(污染) ⑬推(推赞,推许)(第4段)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第5段)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第6段)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答案①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②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③详(同“佯”,假装) ④厚币(丰厚的礼物) ⑤委(呈献) ⑥质(同“贽”,见面礼) ⑦诚(确实,果真) ⑧使使(派使者) ⑨明年(第二年)⑩当(相抵,抵得上) ⑪顾反(回来)(第7段)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第8段)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而不见者,..()累世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第9段)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答案①卒(终于,最终)②咎(怪罪,责怪)③自为(帮助自己) ④自佐(辅佐自己) ⑤属(连续) ⑥治国(安定太平的国家) ⑦累世(许多代) ⑧其(大概,或许) ⑨分(职分,资质)(第10段)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
举世混浊,..()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而葬乎江鱼腹中..()者乎?宁赴常流耳,又安能以晧晧..()乎?”乃作《怀沙》之赋。
……..()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答案①凝滞(拘泥,执着)②与世推移(随世道变化而变化)③扬其波(推波助澜) ④(吃)⑤啜(喝) ⑥察察(洁净的样子) ⑦汶汶(浑浊的样子)⑧常流(即“长流”,指江水) ⑨晧晧(皎洁的样子) ⑩温蠖(尘垢)(第11段)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第12段)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答案①之徒(这一类人)②辞(文辞,这里指文学)③祖(效法,继承)④从容(委婉得体) ⑤适(到某地去) ⑥垂涕(落泪,哭泣)⑦吊(凭吊) ⑧去就(指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⑨爽然自失(茫然若有所失)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④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⑤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⑦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①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写了《离骚》。
(得分点:疾、“谗谄”“邪曲”“方正”等词活用)②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隐晦,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
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得分点:约、微、廉、指)③到了楚国,张仪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说假话。
(得分点:因、用事、诡辩)④怀王非常气愤,不答应。
逃到赵国,赵国不接纳。
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后才回到楚国安葬。
(得分点:听、内、竟)⑤屈平早已痛恨子兰,虽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记怀王,时刻不忘想返回朝廷,希望怀王能够彻底醒悟,社会风气能够完全改变。
他爱护国君,想振兴楚国并希望把楚国衰弱的国势改变过来,在《离骚》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得分点:嫉、冀幸、存、致志)⑥(令尹子兰)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很恼怒,把屈原放逐了。
(得分点:卒、短、迁)⑦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叹着,他脸色憔悴,身体容貌干瘦。
(得分点:被、颜色、形容)3.理解性默写①《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文笔简约而含蓄精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描述的是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屈原列传》中,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其文约其辞微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③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二、重点知识梳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被答案①表示被动②同“披”,披散③同“披”,披着、穿着④覆盖⑤被子⑥蒙受,遭受(2)悉答案①尽,全部②详尽,全面③详尽地叙述2.通假字答案①同“罹”,遭受②同“返”,返回③同“现”,显现④同“旨”,意旨、宗旨⑤同“浊”,污浊⑥同“黜”,指被罢免官职⑦同“纵”,合纵,联合抗秦⑧同“佯”,假装⑨同“贽”,见面礼⑩同“纳”,接纳⑪同“披”,披散3.古今异义词答案①第二年②脸色③外貌,模样④委婉得体4.多义实词答案(1)①无,没有②倒下③浪费(2)①称述,称说,说②称赞、赞扬③声称④称作,号称5.词类活用答案①动词作名词,听觉、听力②形容词作动词,阐明③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④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⑤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⑥形容词作名词,忠臣⑦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作名词,污秽的境地6.特殊句式答案①判断句无标志词②被动句标志词:见、被③被动句标志词:为④被动句无标志词(“容”译为“为……所容”)⑤被动句标志词:于⑥宾语前置句标志词:自(两个,均为宾语)、为(动词)、佐(动词)⑦状语后置句无标志词⑧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7.文化常识(1)左徒:战国时______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2)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__________大权的长官,相当于宰相。
(3)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________,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