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活动方案计划
一、活动背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国学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特制定本小学国学活动方案计划。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四、活动内容1. 国学课程(1)开设国学课程,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
(2)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由专业教师授课。
2. 国学讲座(1)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国学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学知识。
(2)每月举办一次国学讲座,让学生领略国学魅力。
3. 国学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2)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国学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4. 国学社团(1)成立国学社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国学。
(2)定期举办社团活动,如国学知识讲座、国学手工制作等。
5. 家校合作(1)开展国学家长课堂,让家长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2)鼓励家长参与国学活动,共同传承国学文化。
五、活动实施步骤1. 组织筹备阶段(2022年9月1日-9月30日)(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
(3)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
2. 实施阶段(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30日)(1)开展国学课程、讲座、实践活动等。
(2)定期召开活动总结会议,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3. 总结评估阶段(2023年7月1日-7月31日)(1)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
(2)撰写活动总结报告,为今后国学活动提供借鉴。
六、预期效果1. 学生对国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国学素养。
2. 学生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____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作为中国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校本课程国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三、实施方式1. 课程设置:根据国学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国学课程。
以经典著作为主线,配合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系统的国学教育。
2.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
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理念、阅读经典文献、观摩古代文化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的国学教师队伍,提供专业化的国学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知识和教育能力。
4. 学习资源:建设完善的国学教育资源库,包括图书馆、数字资源、实物展示等。
同时,与国内外的专业机构合作,共享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5. 文化活动:安排各种国学文化活动,包括吟诵、书法、绘画、舞蹈等。
通过举办文化节、经典朗诵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实施效果评估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评估学生对国学课程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 教师评价:通过教师评价表、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评估教师对国学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 教育成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课程实践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力。
五、时间安排本方案的实施周期为3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____年9月-2025年6月:推进国学课程的设计和师资培训。
2025年9月-2026年6月:根据校本课程国学的实施计划,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2026年9月-2027年6月:总结经验,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国学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工作。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智慧,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起到重要作用。
1.2 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以帮助学校全面推进国学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并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课程设置2.1 课程目标通过国学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和素养:•掌握国学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2 课程内容学校校本课程国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2.1 古代文学赏析通过选读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经典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红楼梦》等2.2.2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对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思辨和理解能力。
2.2.3 历史人物与事件通过选取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讲述其故事并解析其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历史人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孔子•孟子•鲁迅•屈原等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古代战争•科举制度•祭祀仪式等2.3 课程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级特点,将国学课程分为多个年级,每个学期至少开设一节国学课。
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高中一年级:古代文学赏析•高中二年级: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高中三年级:历史人物与事件三、教学方法3.1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问、探索、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24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开展国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中华文化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阶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小学部:以经典诵读、古文阅读、国学常识为主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包括但不限于《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史记》等经典。
(2)初中部:在小学部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名人、古代科技等。
(3)高中部:在初中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理解,包括但不限于古代哲学、古代文学与艺术、中国古代历史等。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博物馆等,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经典文献。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1. 教师培训:开展国学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加强他们对国学教育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2. 制定教材:邀请国学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编写与年级特点相适应的教材。
3. 课程安排: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4. 多样化评价:设立国学测评,通过测验、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 家校合作:通过家庭作业、课外阅读、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国学教育的实施。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6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1一、课程开设的需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
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学校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学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学校国学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确定1. 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国学知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其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怀。
三、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加入国学课程,包括国学经典、国学故事、国学常识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校园活动组织各种国学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国学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增强对国学的认同感。
3. 师资培训对学校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和教学水平,确保国学课程的有效传授。
4. 校本资源建设建设国学资源室,收集国学经典书籍、文化艺术品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体验的场所,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国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2. 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和教师的责任分工,确保国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宣传、家长会、学生活动等途径,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配合。
4. 监督检查建立国学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国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预期效果1. 学生国学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2. 学生国学素养提升,具备一定的国学知识和能力;3. 学生品德修养提高,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怀得到增强。
六、总结学校国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学教育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完善国学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力量。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塑造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对国学的认知和理解,本校制定了以下的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使其能欣赏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指导。
4. 培养学生继承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展示。
二、课程内容安排1. 国学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国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经典书籍、古代名著、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将学习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对国学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2. 经典诵读学生将通过经典诵读,朗读古代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诵读内容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3. 传统文艺欣赏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戏曲和美术等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和学习,学生将了解传统文艺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传统礼仪教育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仪式,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和道德修养。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知。
5.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将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国学知识、经典著作、传统艺术等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学生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体验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引言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国学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国学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为了让小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国学课程被加入到小学的学习中。
为了使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系统和有效,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使他们能够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2.强化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如孝道、敬老、尊师等。
3.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学经典选读: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2.诗词歌赋:比如唐诗宋词等;3.古代典籍:比如《论语》、《大学》、《庄子》等;4.神话传说:比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5.历史人物:比如周恩来、孔子、李白等。
以上内容只是基础课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探究。
三、课程实施本课程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经典诵读:教师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2.名词解释:教师介绍国学专业术语和古代文化常识,通过重点词汇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阅读学习:教师选取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增加学生阅读量;4.写作训练:教师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课程评价针对本课程,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笔记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作业数量等; 3.考试与测试:对于课程的重要内容将要求学生进行答题或应用知识测试; 4.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课程实施效果,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提供电子书、课件和视频等网络资源;2.实物展示:提供一些实物、图片等展示材料;3.学习工具:如朗读器、字典等。
校园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校园国学教育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一环,校园国学教育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动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理念引领。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
我们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设置。
在校园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我们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国学教育的特点,设置符合时代特色的国学课程。
通过国学经典、古诗词、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三、师资队伍。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国学教育专业人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学教育的专业性。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教学效果。
五、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国学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中处处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六、家校合作。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学校的国学教育工作,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七、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国学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国学教育的实施方案。
总之,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国学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培养优秀的国民栋梁贡献力量。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中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教育部决定从202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认同感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和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二、学科设置1. 国学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国学的来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国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国学经典文学:重点选取中国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史记》等,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国学哲学思想:重点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4. 国学文化艺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5. 国学与时代联系:将国学与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等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国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在初中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可以作为一个选修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作品以及思想精髓,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高中阶段:在高中阶段,国学校本课程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扩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材编写1. 教材选编:教材内容要覆盖国学起源、经典文学、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选取经典的文献、著作和艺术作品作为教材材料。
2. 内容解读:教材要注重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思想内涵的阐释,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国学知识。
3. 多媒体辅助:教材可以配备一些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国学校本实施方案
国学校本实施方案为了推动国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我们制定了国学校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课程设置。
国学校本将开设国学课程,内容包括经典诵读、古文阅读、诗词赏析、史书解读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国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师资建设。
国学校本将聘请具有丰富国学教学经验和深厚学术功底的教师,他们将承担国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同时,学校将鼓励教师参加国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
三、课外活动。
国学校本将组织丰富多彩的国学课外活动,如国学夏令营、国学比赛、国学讲座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国学学习,增强学生的国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资源建设。
国学校本将建设国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国学经典文化资源,包括古籍图书、文物资料、数字化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学学习资源和学术支持。
五、评价体系。
国学校本将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学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评价内容包括学业成绩、国学活动参与、国学作品创作等多方面。
六、家校合作。
国学校本将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国学学习情况,共同推动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
七、宣传推广。
国学校本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推广国学教育,包括举办国学文化展览、举办国学教育讲座、开展国学教育宣传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国学教育氛围。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相信国学校本将成为学生国学学习的重要平台,为学生的国学素养提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国学校本的建设和发展,让国学教育在我们学校中开花结果,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文化之花。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3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前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习国学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培养他们的优秀性格和道德情操,成为兼具智慧和品格的现代中国人。
为了促进国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国家决定将国学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确保国学课程实现从纳入到普及的转变。
教学内容1.历史类国学:主要包括《资治通鉴》、《史记》、《春秋》、《论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把握,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2.文学类国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三字经》等,通过学习经典的诗歌、词曲、文言文等文学形式,来提高学生音韵、语言、文化内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儒家思想:主要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
4.诗词歌赋:主要包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旨在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1.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逐步深入地了解国学基础知识。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演讲、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穿插经典和现代故事讲解,以及生活实例教学,以求使教育更为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3.建立评估机制: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课程表现,书写表现,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考试评价1.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所学国学知识体系分为学科考核和综合考核两个重要方面。
2.定期组织考试: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国学学习效果,学校会定期组织国学小考测验,以及一学期末的综合大考,并以此进行科学公正评估,建立起科学的成绩管理和报表制度。
3.建立奖励机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鼓励与肯定,学校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关表彰和嘉奖,并设立选修课程和研究机会等支持提高深度和广度的学习。
202X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202X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国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减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国学的了解和认识也相对较少。
因此,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我校决定在202X年从幼儿园到高中开设校本课程国学。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国学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国民素养和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设置:1. 幼儿园阶段:(1)国学启蒙课程: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和传统故事。
(2)传统手工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学习制作传统手工品。
2. 小学阶段:(1)国学经典: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著作,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2)国学修养:学习国画、书法等国学文化技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传统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初中阶段:(1)经典文化阅读:学习《红楼梦》、《论语》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国学研究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文化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传统文化传承:学习传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继承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
4. 高中阶段:(1)中国哲学思想: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了解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2)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组织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3)创新实践与传承:开设国学实践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结合,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学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国学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
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023年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2. 任务:(1)通过开设国学课程,让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核心价值观念。
(2)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让其能够欣赏古典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作品。
(3)通过国学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品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我认知。
(4)深入挖掘国学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意义。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1. 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学习能力,编写适合的国学教材。
(1)小学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词、神话传说、传统音乐、礼仪道德等。
(2)初中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化经典、古代艺术形式、传统文化背景等。
(3)高中阶段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哲学思想、古代文化名著、文人雅士等。
2.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古代文学:教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诗经》等。
(2)传统音乐与舞蹈: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与传承,学习古典乐器和传统舞蹈。
(3)古代历史和文化:教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包括朝代沿革、宫廷文化、礼制风俗等。
(4)经典阅读: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艺术鉴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传统艺术作品,如传统绘画、书法、曲艺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阅读、讨论、实践等组合运用。
2022年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22年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古宋一校王志春一、指导思想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更需要为学生创造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
我们学校想通过营造这样的一种氛围,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与意义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4.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三、内容安排四、各阶段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熟读、背诵《三字经》,认识更多的汉字,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三四年级:要求熟读、背诵《弟子规》,并能理解意思,感受中国文化的韵律美,初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积淀精神粮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五六年级:要求熟读、背诵《弟子规》,并能理解《弟子规》的意思。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____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在当今社会中,国学在传统文化保护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自信心,学校决定在____年开始正式实施校本课程国学。
本方案将详细阐述国学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二、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思维。
5.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
三、内容国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儒学:学生将学习《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了解儒家思想、道德伦理和教育理念。
2. 诗词曲:学生将学习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品,欣赏和鉴赏中国传统诗词曲艺术。
3. 史学:学生将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和文化变迁。
4. 书画:学生将学习中国书法和绘画技艺,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5. 音乐: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乐器演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实践体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和展览,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艺术创作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老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现情况进行评估。
2. 作业评估:学生将完成与国学课程相关的作业,包括写作、表演、创作等,综合考察他们的学习和创作能力。
3. 考试评估:学校将组织国学知识和技能的考试,测试学生对国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022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22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伦理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4. 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5.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历史与文化、礼仪与习俗、文学与艺术、民族与国家等。
2. 重点内容: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经典诗词、传统节日、人物传记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传递文化知识。
2.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与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中华文化的习俗和传统节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3. 影视欣赏法:通过观看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4. 手工制作法:通过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评价办法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小组活动、考试、展示等形式。
2. 综合评价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
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教材,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2. 多媒体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图书馆资源: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 文化艺术资源:利用文化艺术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六、教学安排1. 每周上2节国学课,每节课40分钟。
2. 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 定期进行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022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22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国学基础知识——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包括四书五经、古代文学、历史文化等;2. 名家经典诵读——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逐渐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3. 古诗词鉴赏——通过学习古代优秀诗词作品,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传统文化故事——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5. 传统书画艺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书画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名人、经典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3.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观察实践法: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与思考。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预热学习氛围;2. 呈现:通过课堂讲解、实物展示、故事讲述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内容;3. 深化: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总结:通过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
五、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课堂互动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定期进行评价反馈;2.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考试评价,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提高程度;3. 学业报告:定期整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六、其他工作1. 制定学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学习规划;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3.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研讨和分享教学经验。
2022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22小学国学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 增强学生的国学知识和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的诵读与理解。
2. 唐诗宋词、古诗文的欣赏和背诵。
3.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传说的学习。
4. 名人故事、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的阅读。
三、教学方法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理解国学经典。
2. 结合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国学视野。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4. 组织国学比赛、展览和讲座等,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上学期1. 第一周:开学典礼,宣传国学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第二周:诵读三字经,讲解经文意义,并进行互动讨论。
3. 第三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4. 第四周:学习唐诗宋词,欣赏经典诗选,并背诵一首诗。
5. 第五周:组织国学知识竞赛,激励学生学习国学经典。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图文展示。
2. 实物教具:如国学经典书籍、传统文房四宝等,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
3. 教学游戏:设计国学知识竞赛、趣味性文化活动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4.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拓展国学知识面。
六、评价方式1. 传统测验:定期进行国学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诵读、朗诵、讨论等课堂表现。
3. 书面作业:布置国学课后作业,提醒学生课外阅读和思考。
4. 课外实践:评价学生参与国学活动的情况,如比赛成绩、作文水平等。
七、教学保障1. 教师培训:组织国学课程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国学素养。
2. 教材选用:选用经典国学教材和名家诵读音频,丰富教学资源。
3. 学科设置:配备国学课程教研组,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者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菁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组长:李国富副组长: __建申刘俊华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辟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 ;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通过国学课的开设,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菁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习语文的厚实基础。
组长:罗群雁副组长:张群许倩刘红王玫组员。
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高一高二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和现有的走班课,以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要将诵读、理解、感悟以及应用相结合。
国学校本教材由刘红、王玫、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负责开辟,可根据情况开辟初中版(两册)和高中版的校本教材(两册)。
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可参考经、史、子、集的划分方法,重点选儒家经典,古代著名历史散文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经典(重点是唐诗宋词),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___诵读。
还可和读报课结合起来,比如播放百家讲坛等。
还可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每日或者每周推荐一则国学经典片段。
活动可结合重大节日,以节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如清明节诗歌颂唱会),可根据时令季节设计,可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学学习乾坤。
学生的具体考核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分两部份,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 ___%,学期末考核占___%。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辟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辟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辟与实施方案。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辟最根本的关注点。
“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___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
”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___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___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
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无棣一中已有___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其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辈子的幸福奠基。
每一位学生就是___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
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
这是校本课程开辟与建设的根本点。
面对这样___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辟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辟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
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辟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者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___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
(“8大景”举世闻名,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
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
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
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 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
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
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造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辟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为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辟体系与模式。
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津贴、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辟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
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采集、利用与再开辟。
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采集、整理校本课程开辟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辟与建设的珍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辟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辟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固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辟或者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辟与建设的总体目标____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___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辟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辟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份。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着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辟与建设的总体目标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
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材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
提倡“1+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辟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辟随承担实施。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___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辟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质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经过加工修改,原创者可以继续申报。
每一门校本课程必须包含相关的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等课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