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及护理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l ,3No .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朱家宝,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心血站。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

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我们对3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1.1对象3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男18例、女21例;年龄15~75岁,中位年龄44岁。

所有患者均按文献[2]的A IHI 的诊断标准确诊。

1.2临床表现极重毒贫血3例,重度贫血20例,中度贫血16例。

排浓茶样小便22例,出现发热36例,黄疸2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20例。

1.3输血指征⑶如果患者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仍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输注少量浓缩红细胞,不能强调配血尚不完全相合而拒绝给患者输血。

这些情况是:(1)血红蛋白<40g/L 或血细胞比容<0.13者,并在安静状态下还有显著的贫血症状者;(2)血红蛋白>40g/L,但起病急、进展快,伴有心功能不全者;(3)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4)因溶血危象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生命者。

可通过输注红细胞,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并维持足够携氧能力。

2输血治疗体会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则是输用红细胞成分。

由于全血的血浆中含有大量补体成分,应避免全血输血。

2.1选择ABO 血型相合的供者血输注如果温和自身抗体显示出Rh 等相关特异性,应选择缺乏相关抗原的红细胞输注;倘若存在同种抗体,则必须选择与同种抗体相容的血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专家共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专家共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推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患者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的 1 种溶血性贫血。

AIHA 发生率3 / (100000·年),多数为温抗体,少数为冷抗体。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红细胞输注前必须做血型鉴定(ABO,RhD) 、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3项试验,而AIHA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不仅凝集自身红细胞,也凝集所有供者红细胞,故给输血前鉴定试验造成一定干扰;另一方面在多次输血免疫刺激后,AIHA 患者体内可产生同种免疫性抗体,此类抗体由于患者同时存在自身抗体而容易被掩盖,故对于AIHA 患者的输血前鉴定试验要在排除干扰抗体的前提下进行。

自身抗体分3种:IgG型温抗体型,37℃最活跃;IgM 型冷抗体型,<20℃最活跃;冷-热抗体(D-L抗体)型,<20℃致敏红细胞,升温与红细胞分离。

一、AIHA 患者ABO血型鉴定(一)ABO正定型鉴定AIHA患者的红细胞上包被的自身抗体如为IgG温自身抗体,可导致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简称直抗) 阳性,在ABO血型正定型时,可能发生非特异性凝集;若为IgM型冷自身抗体,则在采集血样注入试管时,随着温度降低可能出现自发凝集; 有些游离的IgM型冷自身抗体在室温甚至30℃也有一定活性。

以上情况的自身抗体都会干扰ABO 正定型。

目前临床上排除自身抗体干扰正定型鉴定的方法有:1.保温法将患者红细胞在37℃水浴箱温育>10 min,再用 37℃-45℃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后进行正定型鉴定。

该法对冷抗体有一定效果。

2.洗涤法可采用递增温度盐水( 22℃→37℃→45℃ ) 反复洗涤,至患者红细胞直抗阴性,再行正定型鉴定。

但不是每例温抗体都能洗至直抗阴性。

3.放散法可选择保留红细胞及膜抗原结构的放散技术,如二磷酸氯奎放散技术、ZZAP 放散技术( 易导致Kell、Duffy、MNS 抗原变性) 、45℃热放散技术等,先将直抗阳性的患者红细胞放散至直抗阴性后,再行正定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分析

同将 其 为输 注洗涤 红细 胞组 (A组 )和输注 红细胞 悬液组 1.2.1 实 验 室检 查 ① 外周 血 象检 查 :50例 患者 的红 细
【关键 词 】 自身免疫 l生溶血性贫血 ;成分输血 ;应用 ;护理对策 DOI:10.14163 ̄.cnki.1 1-5547/r.2018.05.02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 于一种溶血 性贫血和难治性贫 淋 巴瘤 1例 ,继发再生 障碍性贫血 2例 ,多发 I生骨髓瘤 1例 ,
血疾 病 ,在 临床极 为常见 。本研究探讨 了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系统性 红斑 狼疮 4例 ,继发性 感染 2例 。B组 中男 8例 ,女
中国实用 医药2018年2月第 l3卷第5期 ChinaPraeMed,F 018,Vo1. ,N0.
· 41 ·
须形 成不通过留置导尿解决 出入量记 录以及 尿失 禁问题的观
念 ,耐心 指导患者 自主排尿。针对无 法 自主排尿 的患者 ,女

性 可 以 使 用 尿 不 湿 ,男 性 可 以 通 过 尿 袋 集 尿 5-8 3o 针 对 已 经
感染 ,必须尽 早发现危 险 因素 ,给予 有效预 防 ,降低 尿路感

染发生率 。 2


]j
r}

1j


rL

1J
rL

]J
参 考 文 献
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 .护理学杂志 ,2013,28(1):18—19. 周成 ,周慧洁 ,吴碎春 ,等 .125例尿路感染 患儿行气囊导尿管 导尿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华护理杂 志 ,2013,48(5):453--454. 沈健 ,殷渠东 .体 表神经 电刺激结合 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 患者尿路感染 的影响观察 .心理医生 ,2017,23(26):87—88. 尹冬梅 ,王娟 ,薛梅彦 ,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 防与控制 技 术指 南在 ICU的应用 及效 果研 究 .安徽 医药 ,2013,l7(3):

溶血反应处理措施

溶血反应处理措施

溶血反应处理措施溶血反应是一种机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红细胞溶解的现象。

溶血反应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免疫反应、药物反应、感染等。

处理溶血反应的措施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确认溶血反应的原因和程度:溶血反应的原因可以是自身免疫反应,外源性抗体,血型不匹配,药物或感染等导致。

了解溶血反应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对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3.补液和支持治疗:溶血反应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进而导致溶血性贫血。

对于严重的溶血反应,补液是必要的措施,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体液和维持循环。

在溶解红细胞过多时,可能需要输血以补充红细胞。

4.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原性的溶血反应,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免疫抑制治疗来抑制机体对自身红细胞的免疫反应。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5.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溶血反应的处理还包括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血液检查可以用于确定红细胞溶解和溶血性贫血的程度;血型鉴定可以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溶血反应。

6.预防措施:溶血反应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对于药物性溶血反应,应在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并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对于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溶血反应,应注意进行血型鉴定和血液配型,确保血液输血的安全性。

7.康复护理:溶血反应的康复护理也很重要。

包括适当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

避免引起溶血反应的触发因素。

总之,处理溶血反应的措施需要全面和个体化,包括停用引起溶血反应的药物,补液和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和康复护理。

及时正确的处理溶血反应可以减轻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1 4例 , 并 间 接 抗 人 球 蛋 白 试 验 7例 , 性 率 8 . , 接 间 合 阳 24 直 接 均 阴性 的 5例 , 直接 阳性 间接 阴性 的 5例 。 红 细胞 血 型抗 体
鉴 定 出抗 S F a K 抗 原 1 。 、y 、 例
危 险 性大 , 理 及 时 治 疗 对 于 抢 救 患 者 生 命 及 改 善 预 后 非 常 重 合 要 。本 文 对 20 0 6年 1月 ~ 2 0 0 7年 1月 来 本 院 治 疗 的 1 7例 AI HA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分 析 , 在 探 讨 AI 旨 HA 成 分

自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uommuehmoyi a e a a ti n e lt nmi, c AI HA) 由 于 自身 红 细 胞 构 象 改 变 、 疫 功 能 异 常 或 某 些 遗 是 免 传 因 素 等产 生 的 自身 抗 体 和 ( ) 或 补体 结 合 在 红 细胞 表 面 , 致 导
维普资讯
2 4 49
童 堕 07 1 月第 3 卷第 2 期 0年 2 6 4

临床 研究 ・
自身免 疫性 溶 血 性贫 血 患者 成 分输 血 及 疗效
汤钰 霞 , 忠俊△ 李 ( 第三 军 医大学新桥 医院输 血科 , 重庆 4 0 3 ) 0 0 7
( p rme to o d Tr n f so f n ioHopi l Th r lt r r dia ie st Ch n qn 0 0 7 Ch n ) De a t n f Blo a s u ino Xiqa s t , id Miia a y Me c lUn v riy, o g i g 4 0 3 , ia a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共32张PPT】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共32张PPT】

• 及早发现溶血加重 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时, 应严密观察黄疸、贫血、尿色,即使血型 相符,也可能因输入补体或红细胞等使溶 血加重。注意观察病人不良反应。测量生 命体征,出现异常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健康教育
向病人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预防宣传,使病人能 做到主动预防,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指导病人学会自我 护理,如何观察巩膜有无黄染及尿色加深,怀疑病情加 重时应及时带尿液到医院检查。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二 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每日强的松40-60mg 分次口服 或氢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 静滴 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
Howell-Jolly小体。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每天约有1%的红细胞衰亡,并由骨髓补充等量的新生红细胞,以维持动态平衡。
一 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
于静
定义
•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 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代偿增生不足以补偿 红细胞的耗损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正常红细胞与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细胞 形态
溶血性贫血病因
• 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 胞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时间长,应观察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并发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消化性溃疡或穿孔等,监测血压、血糖。
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不可食用蚕豆及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镇痛药等,以防诱发本病。
休息 指导严重贫血或急性溶血的病人卧床休息,护士需做好生活护理;
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血细胞破坏,释放出胆红素,引起黄疸),脾、肝肿(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贫血的疾病。

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成人患者较患儿更常见,美国约70%的患者超过40岁,而且AIHA的发病高峰在70岁以后。

这种年龄分布主要反映了随着年龄增长,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与之相关的继发性AIHA发病率也增高。

由于温抗体的存在,交叉配血时常常显示血液不相容。

如交叉配血困难,应选择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作配合性试验,选择“最小不相容性”即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血液输注。

对于AIHA患者,当无法提供交叉配血相容红细胞制品时,绝不能因此暂缓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患者的输血。

如病情危急,一时难以找到相合的血液,可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

1、输血指征在决定输血前,应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临床状态、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输血前检查结果等,充分权衡输血的必要性与输血的危险性再作出决定。

一般于下列情况考虑输血:(1)重度贫血且不能耐受者,血红蛋白浓度<40g/L或红细胞比容<0.13并在安静状态下还有显着贫血症状患者,可适当输注少量红细胞,以改善缺氧症状;(2)患者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且对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者(血红蛋白浓度<50g/L,网织红细胞<10%),需要输注红细胞;(3)溶血危象患者,贫血进展迅速甚至危及生命者,须立即输注红细胞;(4)伊文思综合征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发AIHA 的患者,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应予血小板输注。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网织红细胞减少是一个不良信号,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对贫血不能及时充分代偿,可能需要输血支持。

2、输血注意事项(1)输血速度及输血量:输血速度要慢,严密观察,以少量多次为宜,一般一次输100-200ml红细胞,必要时可一天输2次,一般只要能达到无明显缺氧症状即可,没有必要使血红蛋白浓度升至较高水平(>80g/L)。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治疗 总有效 率 、 输 血反 应 发生 率及 输血 前 后 的 Hb 、 R B C、 网织 红细 胞 及血 清 胆红 素 的变 化 。 结 果 ( 1 ) 与 I组及
Ⅱ组 比较 , Ⅲ组 患者 的治 疗 的 总有 效 率 明 显 的较 高 ( P<0 . 0 5 ) ; ( 2 ) 三组 间 的输 血 反 应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 3 ) 输血 后三 组患 者 的 Hb 、 R B C均显 著 升高 , 胆 红素及 网织红 细胞 均显 著 降低 ( P<0 . 0 5 ) ; 而与 I 组 比较 . Ⅲ组 的 Hb 、 R B C、 胆 红 素及 网织红 细 胞 均 改善 的幅度 更 大 ( P<0 . 0 5 ) 。 结论 自身免 疫 性溶 血 性 贫 血患 者 在 条
w a s h r e d b l o o d c e l l t r a n s f u s i o n s , r e d c e l l s u s p e n s i o n t r a n s f u s i o n s , t h e w a s h r e d b l o o d c e l l t r a n s f u s i o n s j o i n t b l o o d r e -
Ef fe c t i v e n e s s a n a l y s i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r a n s f u s i o n me t h o d s i n a u t o i m mu n e
he mo l y t i c a ne mi a pa t i e nt s
S U NX i a o c h u n OUXi n g y i C HE NHu i C HE N Y a j u n S HI J i n g

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及输血治疗

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及输血治疗

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及输血治疗作者:孔祥骞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及输血疗效。

方法对9例AIHA患者正、反定不一致、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清进行吸收、放散实验,鉴定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

结果 9例确诊为AIHA患者, DAT分型以IgG+C3为主。

结论 AIHA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配合性输注少白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红细胞,输后24 h平均血红蛋白(Hb)较输前上升5~12 g/L。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清学特性;输血治疗DOI:10.14163/ki.11-5547/r.2015.09.091当体内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和红细胞的抗原性发生变化或外来感染,如支原体与红细胞有相同的抗原性时则会产生自身抗体,结合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清中,使红细胞致敏或激活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膜上,形成抗红细胞抗体。

当初级免疫应答几天或者几年后再接受同样的抗原刺激,常诱发二次免疫应答。

二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记忆性B淋巴细胞可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使红细胞破坏加速、血红蛋白急剧下降,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本文通过对9例AIHA患者的实验室各项诊断指标进行分析,探讨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及输血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 2013年6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疑似AIHA 17例,参照张之甫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最终诊断为AIHA 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发病年龄14~82岁,急重度贫血1例,重度贫血3例,黄疸2例,肝肿大1例,脾肿大3例。

1. 2 试剂 ABO正定、反定型试剂、抗人球蛋白血清抗IgG、C3、IgM抗一D(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聚凝胺法试剂盒(广东中山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血球计数仪(深圳迈瑞BC-5500,深圳迈瑞公司)。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1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1例
同样 疾病 患 者
近 , 现扁 平 皮 脂 腺 小 叶 为本 病 特 征 出
性 组 织 象 。 此 外 可 见 毛 根 偶 或 汗 腺 与 囊 壁 连 接 。 囊 腔 内 可 见 由 皮 脂 组 成 的 无定型油状物 , 见成簇毳毛。 偶 本病 不 太 常 见 , 往 有 家 族 史 , 时 往 有 伴 有 先 天性 厚 甲病 , 能 为 皮 样 囊 肿 的一 可 种类 型 。 可 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 多 数 病 例 大 见于 l 岁 的青年 , 可见 于 出生或生 O多 也 后 不 久 , 家 族 史 者 发病 较 早 。本 病 属 于 有 显 性 遗 传 。 以往 认 为 此 病 系 皮 脂 腺 囊 肿 或 角 质 囊 肿 , 现 已 明确 属 于 错 构 瘤 。结 但 合 临 床及 组 织 学 所 见 可 以确 诊 。
皮 脂 囊 瘤 。 穿 刺 时 可 排 出 油 样 或 乳 酪
样 液 体 , 些 尚 见 排 出 小 的 毛 发 。 可 有
出生 即有 , 或青 春 期 或 其后 不 久 发 生 。
般 无 自觉 症 状 。
多发性脂 囊 瘤囊 壁呈 皱褶 状 , 由
数 层 表皮 细 胞 构 成 。在 囊 壁 萎 缩 处仅
3+
o c
2十
誊消 身跨燕
_ 后 , 导 临床 缓 慢 输 注 A 指 型洗 涤 红 细 胞 4 患 者 输 血 后 反 应 良好 , U, 贫 血 指 征 得 到 有 效 缓 解 。 A O 正 反 定 B
型 , 表 1 见 。
病 例 报 告
C H N ES C 0 M M UN 1 0O C O RS E H T
自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患 者 输 血 1 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脾切除时配血困难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脾切除时配血困难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脾切除时配血困难分析
陈秀岚;候云珍;丛日鑫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0(016)013
【摘要】我院收治一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该患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据有关文献报道,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容易产生各种自身抗体.目前,AIHA患者的输血问题仍存在争议,对于需要输血的AIHA患者,一定要排除配血困难的一切因素,不要一次大量输血,以每次输洗涤红细胞1~2U为宜,输血前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预防输血反应.本文患者,每隔2天输洗涤红细胞2U,术前输血洗涤红细胞共10U,使HGB升至100g/L,患者可酎受手术,行脾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情况良好.
【总页数】1页(P14)
【作者】陈秀岚;候云珍;丛日鑫
【作者单位】261021,山东省潍坊市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妇保站检验科;261021,山东省潍坊市市立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配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J], 李丹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分析 [J], 鲍瑞玲;王闪
3.微柱凝集法与体外溶血不同配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 [J], 王晓丽
4.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J], 苏晓明; 莫和国; 黄雪珍; 黎泳仪
5.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J], 苏晓明;莫和国;黄雪珍;黎泳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常规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常规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2、黄疸有无加重,尿量、尿色的变化。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避免进食一切可能加重溶血的食物和药物,鼓励多饮水。

2、溶血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3、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应预防感染,使用环磷酰胺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4、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溶血性贫血的预防知识。

2、自我病情监测,如心慌、气促、皮肤粘膜有无苍白与黄染、有无尿量减少、浓茶样或酱油样尿等,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
输血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输血科配备洗涤红细胞,输血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护理记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及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及护理

定期复查
01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02
复查时间:根据病 情和医生建议,定
期进行复查
03
04
复查项目:血常规、 肝肾功能、骨髓检
查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感染和过度劳累,
注意饮食营养等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生 冷、刺激性食物
饮食禁忌:避免饮酒、吸烟、 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注意营养均衡, 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护理:保证充足的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的 隐私和尊严
倾听患者的 感受和需求, 给予关心和
支持
提供疾病知 识和治疗方 案的讲解, 帮助患者了
解病情
鼓励患者参 与治疗决策, 增强患者的 自主性和信

提供心理辅 导和情绪调 节方法,帮 助患者应对 压力和焦虑
关注患者的 家庭和社会 支持系统, 鼓励家属参 与护理过程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
01
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正
手术治疗
1
脾切除术:适用于严重 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改 善贫血症状
3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轻 度溶血性贫血患者,可 减轻贫血症状
骨髓移植:适用于严重 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改 善贫血症状
2
输血治疗:适用于严重 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改 善贫血症状
4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低脂肪
食物选择:瘦肉、鸡蛋、牛 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发病原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异性 高 于 AMY。
[] N E g Me ,9 73 6 1 )1 8 —7 3 J . n l d 1 9 ,3 (0 :7 81 9 . J
( 收稿 日期 :0 70—0 2 0 —71)
自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的 输 血 治 疗
蒋利 星
( 西壮族 自治 区桂 林 市 中心 血站 5 1 0 ) 广 4 0 1
1 中 华 医 学 会 外 科 学 会 胰 腺 学 组 . 性 胰 腺 炎 的 临 床 诊 断 及 急 分 级 标 准 (9 6年 第 2次 方 案 ) J . 华 外 科 杂 志 ,9 7 19 I] 中 - 19 ,
3 ( 2 7 3 7 5 5 1 ): 7 — 7 .
2 Es o AK, o a H , a u AP, ta . pd me s r me t o k J hnI P u e 1 Ra i a u e n f
urna y tysn i r r ioge sa s r e i g t s o c epa c e ii n2 a c e n n e tf ra ut n r atts
化通 常 与 AMY平 行 , L P 但 I S升 高 更 早 , 降 更 晚 , 幅 度 大 , 下 且 所 以敏 感 性 高 于 AMY; 他 急 腹 症 如 胃或 肠 溃 疡 穿 孔 、 梗 其 肠 阻 等也 有 AMY 升 高 , L P 而 I S只有 在 急性 胰 腺 炎 时 升 高 , 特 故
参 考 文 献
者有 肾小 球 通 透 性 增 加 , 淀 粉 酶 增 高 , 肌 酐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使 而
量较 小 , 肾小 球 基 底 膜 通 透 性 大 小 对 其 清 除 率 影 响 不 大 , 其 故 清 除率 保 持 恒 定 , 定 C m/ c 可 大 大 提 高 胰 腺 炎 诊 断 的特 测 a Cr 异性 和敏 感 性 。 3 3 血 清 中 的 脂 肪 酶 主 要 来 源 于 胰 腺 , 活 力 的 改 变 主 要 见 . 它 于 急性 胰 腺 炎 、 腺 癌 、 胰 肾脏 疾 病 等 。急 性 胰 腺 炎 发 病 后 4 8 ~ h LP , I S即 开 始 上 升 ,4h达 峰 值 ,~ 1 2 8 4d开 始 下 降 。L P I S变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类抗-D抗体的鉴定及输血治疗(附1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类抗-D抗体的鉴定及输血治疗(附1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类抗-D抗体的鉴定及输血治疗(附1例报告)王加勇,丁懿,陆紫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输血科,上海 200065摘要:目的 通过血清学和基因分型对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类抗-D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指导临床安全用血。

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女性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SSP法检测鉴定患者ABO、Rh血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利用谱细胞对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抗体处理结果和临床诊治经过。

结果 患者血型为B型DCCee,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阳性,血清及放散液中均检出特异性类抗-D抗体,给予患者相容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 U输血后,血红蛋白(Hb)升高至56 g/L,未出现输血反应。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Hb上升至62 g/L,贫血症状缓解。

结论 血清学检测联合基因分型可鉴定具有同种抗体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类抗-D抗体AIHA患者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危急情况下需要输血治疗时,应选择类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血效果较好。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类抗-D抗体;血清学检测;基因分型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2.016中图分类号:R55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2-0065-04输血在救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AIHA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多数自身抗体缺乏特异性,会和所有供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在交叉配血时掩盖同种抗体,易造成误诊[1]。

少部分自身抗体具有特异性,兼有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特性,可与表达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引起溶血反应,这类自身抗体称为类同种抗体,简称类抗体[2]。

临床输血检测中类抗体较少见,血清学试验很难区分抗体性质,常会造成临床漏诊,给输血安全带来较大风险[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及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及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及护理目的:观察和研究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自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输血护理。

结果:采用输血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在输血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率。

标签: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输血;护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液科疾病。

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的免疫调节发生紊乱,产生了自身抗体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膜上,使得红细胞遭受破坏,因而导致溶血性的贫血。

患者贫血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虚弱、头昏乏力的状态,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

我院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而且针对患者输血过程中存在着很大不安全性给予患者输血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治疗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

年龄在2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 ± 7.2)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原发性病例为18例,继发性病例为22例,其中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6例,淋巴瘤为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为3例,由于药物因素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为6例。

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其进行分组输血治疗。

1.2 治疗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波尼松 1.0mg/(kg.d),溶血停止后逐渐减少用药量。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1 输血治疗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输血应该尽量遵循输用红细胞成分为原则,洗涤红细胞是在进行全血采集之后,应用物理方法去除血浆,剩下了浓缩性的红细胞,将其放在无菌实验室里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反复洗涤3~4遍之后制成的一种成分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与康复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与康复护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头痛、眩晕等,需及时对症治疗,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PART 05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
REPORTING
疾病知识普及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 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感染、药物使用不当等,以加强自我 防护意识。
强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使用指导及注意事项告知
详细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 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如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等,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药物副作用。
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增 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自我监测技能培养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的治疗与康复护理
REPORTING
• 引言 • 治疗方法 • 康复护理原则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目的和背景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及 康复护理措施。
强调康复护理在自身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 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感染预防与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遵循 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患者感染的
风险。
定期消毒
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医疗设施需定 期进行消毒,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率。
抗生素使用
在必要情况下,患者可在医生指 导下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
感染。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及护理
目的:观察和研究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自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输血护理。

结果:采用输血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在输血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率。

标签: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输血;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液科疾病。

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的免疫调节发生紊乱,产生了自身抗体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膜上,使得红细胞遭受破坏,因而导致溶血性的贫血。

患者贫血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虚弱、头昏乏力的状态,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

我院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而且针对患者输血过程中存在着很大不安全性给予患者输血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治疗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

年龄在2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 ± 7.2)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原发性病例为18例,继发性病例为22例,其中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6例,淋巴瘤为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为3例,由于药物因素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为6例。

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其进行分组输血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波尼松 1.0mg/(kg.d),溶血停止后逐渐减少用药量。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1 输血治疗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输血应该尽量遵循输用红细胞成分为原则,洗涤红细胞是在进行全血采集之后,应用物理方法去除血浆,剩下了浓缩性的红细胞,将其放在无菌实验室里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反复洗涤3~4遍之后制成的一种成分血。

洗涤红细胞中将98%以上的血浆蛋白、补体成分和80%以上的白细胞都已去除,因而在输用这种血的时候可以避免大量的补体成分进入
到患者体内引起溶血恶化,同时还可以避免血浆蛋白和白细胞输入之患者体内之后可能会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

如果缺乏洗涤红细胞的供应,另一个选择就是给患者输入浓缩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

这两种血液成分去除了血浆,因而可以减少输入全血时血浆会加重溶血的危险。

3.2 输血治疗中的护理
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除了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和血液科的护理之外,还要进行一些特别的护理。

3.2.1 输血时的病情观察
输血前为预防患者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对其服用氟美松和苯海拉明等药物。

溶血后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遭到破坏,血肿含氧量急剧下降,这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各系统和各脏器间出现缺氧现象,因而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该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对患者的口唇颜色、皮肤颜色变化、胸闷、气急等进行留意,如有非正常情况发生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3.2.2 保暖护理
输血时对于患者的保温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防止低温家伙总患者的溶血,应该把患者单独安排在一个病房,对其加盖棉被,患者可带上手套,穿好厚衣物,始终处于温暖状态。

在对血液输入之前可以将其放置在温水中预热,一般水温保持在370C左右,注意温度不可太高,水温太高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使得患者溶血加重。

如遇天气寒冷,在血液输注的过程中,可在输液管中夹上一输液加温器,使得输入患者体内血液保持温暖。

3.2.3 输血护理
血液输注前可将所输血液在37oC中的恒温器中进行预热,血液的输入量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确定,输入的红细胞量应该以能达到维持各脏器正常功能为标准,输血量大概为1~2U红细胞为最佳,输血时速度保持均匀缓慢,通常情况下是5ml/min,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输血时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被输入的红细胞可能会遭到破坏,发生溶血现象[3]。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尿色和尿量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现有溶血反应应该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总之,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过程中,输血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输血治疗时应该对患者的血液成分进行判定并采取适当的输血方法对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在输血过程中加强护理,尽量减少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洗涤红细胞的输入治疗,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这说明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应用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治疗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春波,刘佳春,余剑波,徐枉,朱继红. 25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J].中国全科医学,2009,10(9):1318-1319.
[2] 李嵐,薛俭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疗效观察[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6):636-637.
[3] 张玉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3(7):719-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